《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限时训练1
湘教版地理必修2练习【第4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含答案)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同步练习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开始出现于( )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现代文明的信息社会答案:B2.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 )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答案:C3.“竭泽而渔,虽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句话启示我们( )A.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B.要保护生态平衡C.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要考虑区域差异答案:C4.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体现了人地关系何种思想(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定胜天论C.可持续发展论D.天人相关论答案:B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 )A.地球上所有纬度都适合人类居住B.热带最适合人类居住C.温带最适合人类居住D.寒带最适合人类居住答案:C6.著名地理学家F·拉采尔是( )A.法国人B.德国人C.英国人D.美国人答案:B二、综合题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长水草的沼泽),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管子》材料二:秦《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林木山及壅堤水。
不夏月(注:七月前),毋……毒鱼鳖,置井罔(),到七月而纵之。
……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
”——湖北云梦出土秦简《田律》材料三: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道路),弛山泽之禁……——《史记·货殖列传》材料四:初,(东汉)平帝时,河、汴决坏,未及得修……而浚仪令乐俊上言:“昔元光(光武帝年号)之间,人庶炽盛,缘堤垦殖,而瓠子(地名)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
”——《后汉书·王莽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管仲提出了什么主张?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2)材料二有何具体规定?(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说明造成黄河水患的原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下限时集训(三十三)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下限时集训(三十三)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6·重庆模拟)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下图示意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和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
读图完成1~2题。
1.2000~2008年,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是( )A.1 300米以下地带 B.1 300~1 900米地带C.2 500米以上地带 D.1 900~2 500米地带2.2000~2008年,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2016·襄阳模拟)我国某农村主要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3~4题。
3.根据图中的关系判断,A、B、C分别代表( )A.破坏森林、农业减产、牧业下降B.农业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C.牧业下降、农业减产、破坏森林D.破坏森林、牧业下降、农业减产4.解决图示地区存在问题的办法,不正确的是( )A.结合植树造林,营造薪炭林B.结合积蓄肥料,发展沼气C.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水稻种植D.结合当地实际,开发新能源东南亚的热带雨林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
研究发现,方便面产业的快速发展已严重威胁到热带雨林中珍稀动物红猩猩的生存。
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依据资料推断( )A.油棕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B.延续“刀耕火种”式农业,能避免热带雨林生态恶化C.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D.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相互矛盾,不可协调6.油棕产业链中( )A.油棕种植业属小型自给自足产业B.棕榈油榨取工业应靠近原料产地C.方便面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D.油棕产业链常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7.马莲河流域位于陇东黄土高原,据图可推断( )马莲河流域植被覆盖总体变化趋势A.前期由于增加耕地导致森林面积减小B.中期马莲河径流量变化幅度逐渐减小C.近期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在逐渐恢复D.三个时期生态经历退化——恶化——持续恶化的过程如图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内涵图。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同步练习1(湘教版必修2)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典型例题]1、下列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A、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B、人们只要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改造和战胜自然C、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不能完全听命于自然环境的摆布D、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解析: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化。
许多学者认为,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不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人类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又不能完全听命于自然的摆布,进而沦为大自然的奴隶。
这就是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的主要观念。
这些思想观念的提出,使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理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建立与完善起来。
答案:C[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开始有了科学的萌芽时期是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18世纪后的工业革命时期D.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现代化时期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顺序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可持续发展论B. 人定胜天、地理环境决定论、天人相关论、可持续发展论C. 天人相关论、人定胜天、地理环境决定论、可持续发展论D.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可持续发展论、天人相关论3.我国古代的行为或主张蕴含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以人为本,人定胜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封山育林,定期开禁4、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认为A、地球上的所有纬度都适合人类居住B、热带最适合人类居住C、温带最适合人类居住D、寒带最适合人类居住5、下列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认的观点是A、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D、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6、著名地理学家F.拉采尔是A、法国人B、德国人C、英国人D、美国人二、综合题7、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和理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时训练题 最新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在不同文明时期,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处理,正确的是( )A.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大量猎取动植物,人地关系极不协调B.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已经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C.工业文明时期,由于科学进步,人地关系基本协调D.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步系统和科学2、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时期是( )A.15世纪以来 B.16世纪以来C.18世纪以来 D.19世纪以来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即( )A.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B.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C.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 D.环境污染,生态破坏4、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 ) A.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 B.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 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善5、“解决全球变暖,必须进行国际合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协调性原则 6、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并未恶化B.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一些科学的萌芽C.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D.大规模的耕地灌溉使生态系统更稳定7、关于环境问题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有( )A.乡村只有生态破坏,而没有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B.乡村环境问题主要由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和农业生产不合理而形成C.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严重D.环境问题都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8、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严重企业,违背了(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协调性原则 9、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有( )A.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B.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C.国际合作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D.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10、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没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就没有当今意义的环境问题②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力水平、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等都会不同,环境问题的性质、特点也会不同③人类社会越是发展,环境问题越是严重。
课下限时集训(二十六)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下限时集训(二十六)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5·重庆模拟)如图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的情景。
上半部分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
下半部分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
据此回答1~2 题。
1.如图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后工业化时期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如图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内涵图。
图中X表示经济发展水平,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Ⅰ~Ⅳ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保护强度四种关系模式。
据此回答3~4题。
3.对Ⅰ~Ⅳ所示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Ⅰ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B.Ⅱ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C.Ⅲ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D.Ⅳ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4.图中所示模式与目前非洲国家状况相符的是()A.ⅠB.ⅡC.ⅢD.Ⅳ5.(2015·湛江调研)下图为我国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酸雨四种环境问题的分布示意图,数码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以上四种环境问题之一,按上述环境问题顺序,排序正确的是()中国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③①④②6.(2015·浙江联考)某城镇生产、生活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河流中W、X、Y、Z处某次水样抽测结果如表所示。
则如下解释错误的是()地点项目W X Y Z水温/℃15 18 26 25pH 6 8 5 5溶解氧量/(mg·L-1) 11 9 7 3AB.火力发电厂的酸性废水治理未达标就排放,造成Y处河水pH降低C.化肥厂、农田及生活污水使Z处河水富营养化,藻类等水生植物繁殖快D.Z处水温较高,溶解氧多,适合鱼类的养殖(2015·江西联考)读某日洛杉矶几种污染物浓度日变化图,根据“光化学烟雾”的相关知识回答7~8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限时训练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 )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2.“竭泽而渔,虽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句话启示我们( )A.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B.要保护生态平衡C.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要考虑区域差异3.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体现了人地关系何种思想(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定胜天论C.可持续发展论D.天人相关论恩格斯曾有一段论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4.正确体现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的是()A.崇拜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协调B.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崇拜自然C.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D.改造自然—崇拜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5.下列关于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人类对环境认识的进步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②采猎文明时期,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是强大的③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趋于和缓④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使自然资源利用的数量增加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恩格斯的论述说明了哪种环境观的具体事例()A.天命论B.地理环境决定论C.人类中心论D.人地伙伴关系7.人类只能用迁徙来逃避自然的惩罚,它属于人地关系发展阶段中的()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8.下列做法或说法符合人定胜天论思想的是()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9.下列有关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即自然环境决定论B.地理环境决定论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年代C.地理环境决定论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力D.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二、综合题甲、乙两图分别为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高考二轮复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
高考二轮复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
下图是我国某地居住景观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最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土壤盐碱化B.洪水泛滥C.地层下陷D.水土流失2.现代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人为破坏植被B.黄土垂直节理发育C.夏季多暴雨D.土质疏松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
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子饲养者却养起了“慢生鸭”。
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鸭子的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
据此完成问题。
13.“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4.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①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A.①②B.②④C.①③C.③④崇明东滩位于上海市崇明岛最东端,长江人海口处。
崇明东滩主要分布有3种典型植被群落:簾草群落、芦苇群落和互花米草群落。
互花米草是20 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成功引入的外来植物,该植物植株高大茂密,抗逆性(抗逆性是指植物具有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强,扩散快。
下图为1980—2010年崇明东滩三种典型植被群落面积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材料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生物多样性增加B.民生物多样性减少C.围海造陆D.海岸受到侵蚀6.互花米草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A.抗寒B.抗旱C.抗盐D.抗病虫害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在人类社会的四个发展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适应环境的是()3A.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8.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A.甲B.乙C.丙D.丁9.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10. “制天命而用之”体现的古代人地关系思想是()A.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定胜天论C.天人相关论D.人地协调论11.下列四种生产方式或有关生产的叙述,同人地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顺序相对应的是()①轮作,间种,生态种养②人口增加,生产以粮为纲③驯养野兽,种植禾谷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③④②①D.③②④①2015年中国消耗了9122亿个包装箱,产生了 400多万吨垃圾,消耗了封箱胶带169.85亿米,对环境产生巨大压力。
高中地理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 鲁教版必修3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每题2分,共30分)1.地理环境是( )A.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C.国家或地区贫富必要条件D.受科学技术制约和控制的2.人类对环境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要是围绕着( )A.人类文明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C.工业的进步,科技的进步D.知识的积累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人类对地理环境中资源的利用是消耗和破坏B.科技发展是无止境的,环境、资源的人口容量也是无限的C.科技进步使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深度加大,范围扩大D.人类影响环境有一定的范围和稳定的领域4.“解决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应持的环境观是( )A.人地伙伴论 B.人类中心论 C.地理环境决定论 D.天命论5.人地伙伴论观点提出的原因是( )A.人类必须寻求一条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B.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更趋系统化和科学化的体现C.人类在肯定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后的一种新兴的科学思维D.人类在对自己经济行为和社会发展反思基础上一种短期的应急措施6.都江堰工程既起到了防洪、灌溉的作用,又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体现了古人( )A.受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B.受人类中心论的影响C.人类根据自己的需求可以对自然环境进行随意改造D.“天人合一”的思想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中提出了“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
据此回答7、8题。
7.在以上口号指导下的做法有( )①大量砍伐森林,修筑梯田②排干沼泽,增加耕地③跨流域调水④在海南山区种植橡胶林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8.以上做法与哪种人地关系思想相一致(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C.人地伙伴论 D.和谐发展论9.下列行为不符合“人地伙伴论”观点的是( )A.营造上海外环线绿化带B.实行垃圾分类管理C.消除苏州河黑臭现象D.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10.人地关系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时期是( )A.采猎文明时期 B.工业文明时期C.农业文明时期 D.信息社会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
高一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试题
高一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试题1.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
完成小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A.a表示资源开发B.b表示生产活动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d表示废弃物排放【答案】C【解析】C表示人类开发资源,表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2】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B.化工厂——水污染C.火电厂——大气污染D.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答案】A【解析】a表示从环境中索取资源,A项正确。
2.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是德班大会期待解决的首个关键问题。
但在这一议题上,各国矛盾重重,达成一致殊非易事。
会上特别强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必须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完成小题。
【1】《京都议定书》承诺,体现了各国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区域性原则【答案】C【解析】《京都议定书》承诺是指“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要强调共同性原则。
排放量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中,错误【2】我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在对控制CO2的是()A.植树造林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C.提高能源利用效率D.发展循环经济【答案】A【解析】题干强调“减排”,植树造林是加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3.“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
生命就是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循环中得以体现。
“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
据此完成小题。
【1】“宇宙飞船经济”体现()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C.人地协调思想D.人地对抗性思想【答案】C【2】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使()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答案】D4.谋求人地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类的共识。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试题01
1.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试题011.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减弱,人地矛盾平和B.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C.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D.大规模的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复杂和稳定2.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3.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矛盾尖锐的时期是()A.自然经济时期B.采猎文明时期C.农业文明时期D.工业文明时期4.关于环境问题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B.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C.从全球看,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D.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5.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有()A.心血管病增多问题B.大气污染问题C.原子能发电问题D.发达国家人口负增长问题6.下面的环境问题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的是()A.大气污染B.全球气候变暖C.水土流失D.矿产资源的减少7.臭氧层空洞最早出现在()A.北极上空B.南极上空C.赤道上空D.北美洲上空8.目前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A.风沙危害B.水土流失C.土质疏松D.土地污染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9~11题。
9.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沙漠化间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10.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A.工业排放废气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C.汽车排放废气D.建筑工地扬尘11.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下图是某区城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判断12~13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时练习
第一节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B.地理环境决定论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C.地理环境决定论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2、下列有关人类中心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中心论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B.人类中心论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C.人类中心论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D.人类中心论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3、下列做法或说法符合人类中心论的思想的是()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听天由命”反映我国古代某些人的思想,据此回答4-5题。
4、这句话反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C.人地相关论D.人地伙伴论5、该思想最初形成于()A.农业社会时期B.工业社会时期C.人类社会早期D.后工业化时期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
据此回答6-9题。
6、“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A.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C.人地相关论思想D.人地伙伴论思想7.这种人地关系作为一种理论得到大家的公认,始于()A.古希腊时代B.我国春秋战国时期C.18世纪60年代D.20世纪60年代8、下列叙述符合该人地关系思想的有()A.倡导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互惠共生、和谐互进B.是一种崇拜自然、畏惧自然的认识论C.强调人类从自身需求出发,追求征服自然D.产生于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农业社会鼎盛时期9、下列做法符合该人地关系思想的是()A.在我国西南林区大量采伐林木B.在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树造林C.在我国主要河湖或海域严禁捕渔D.在东北大面积开垦沼泽地10、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中心论、地理环境决定论和人地伙伴论是按时间顺序诞生的B.人类中心论的广泛流行,导致了对地理环境的大肆破坏C.人类中心论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对工业生产影响较小D.人地伙伴论诞生后,地理环境就已经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二、综合题11、图2-1-2中, 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的周围环境,读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用4组箭头表示的,这4组箭头分别表示什么含义?箭头①②代表人类从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③④指人类将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同步练习1(新人教实验版必修二)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同步练习1(新人教实验版必修二)一、选择题“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论述。
据此完成以下2题。
1.材料中的两句话反映的是人地关系思想的(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C.人地相关论 D.人地伙伴论2.该思想形成于( )A.农业文明时期 B.工业文明时期C.采猎文明时期 D.后工业化时期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以下2题。
3.图中d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B.劳动力C.资本D.技术4.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 )A.数量B.质量C.类型D.区位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回答以下2题。
5.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6.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多,增长快B.不合理利用资源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D.工业化快速发展7.图片反映的主题主要体现违背公平性原则的是( )8.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持续性原则的是( )A.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他国环境造成损害B.鉴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需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环境C.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等自然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权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可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9.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指健康的经济发展不应建立在( )A.生态可持续能力的基础上B.社会公正的基础上C.人们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D.只满足当前公众利益的基础上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以下3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限时训练(一)
人类文明,经历了从采猎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以及后工业文明的演进,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不同。
据此完成1~3题。
1.采猎文明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A.自然灾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B.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C.人类对生物资源的破坏
D.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加剧
2.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是从()
A.采猎文明时期开始
B.农业文明时期开始
C.工业社会开始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3.下列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最大的是()
A.农业文明时期的灌溉农业
B.春秋时期的封山育林
C.农业文明时期的毁林开荒
D.原始社会人工驯养牲畜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
“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
两诗句都体现了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
据此回答4~5题:
4.材料中两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主宰自然
C.人定胜天
D.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5.该思想形成于( )
A.农业社会时期
B.工业社会时期
C.人类社会早期
D.后工业化时期
6.新华社海口5月16日电2011年南海伏季休渔于16日12时正式启动,整个休渔期至8月1日,为期两个半月。
休渔政策与去年基本相同。
目前,各级渔政部门的休渔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休渔政策的实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循环性原则
下图为“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资源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对矿产、能源依赖最强的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是()
A.采猎文明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D.信息文明
8.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资源B.科技
C.市场D.交通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阶段是 ( )
A.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
10.人类社会由原始文明时代向农业文明时代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 )
A.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食物B.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提高
C.国家独立与民族经济迅速发展D.全球气候的变化更适合人类生存
11.图中四个阶段中,地球上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是( )
A.原始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C.农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
读“某环境问题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域简图”,完成12~13题。
12.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B.荒漠化 C.环境污染D.湿地破坏
13.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
A.退耕还林还草B.大力修建水电站
C.人工增雨D.大力发展耕作业
下图为某市循环经济示范区体系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的a、b、c分别代表( )
A.自然、市场、资源B.资源、市场、自然
C.自然、资源、市场D.资源、自然、市场
15.该循环经济示范区体系中( )
A.钢铁、石化等部门的污染物被完全回收利用,真正实现了零排放
B.海水淡化的副产品浓盐海水再回归大海,以保障海洋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C.中水等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是该示范区的突出特色
D.该示范区运输总量虽大,但多以中小型货物运输为主
下图是我国各区域近30年霾日数月际变化统计图,完成16~17题。
16.灰霾天气最多发生在( )
A.冬季B.春季
C.夏季D.秋季
17.我国灰霾天气东部多、西部少,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势B.降水
C.城市化水平D.植被覆盖率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据此回答18-19题。
18.下列各项可以用右图中箭头a表示的是( )
A.滑坡、泥石流B.地震、海啸
C.台风、寒潮 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19.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箭头b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
B.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
C.若箭头a、b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过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
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
20.由上图可知,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
A.发展问题 B.资源问题
C.人口问题 D.粮食问题
21、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
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
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图8为某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图
资料三:图9为某城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月。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多选)。
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C.连续的阴雨天气
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分析原因:。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限时训练(一)答案
1-5ADCAA 6-10CCBDA 11-15CBABC 16-20ACDCA (1)12 7(2)ABD
(3)空间分布特点: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他区工业污染源少)。
(4)措施: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限时训练(一)答案
1-5ADCAA 6-10CCBDA 11-15CBABC 16-20ACDCA (1)12 7(2)ABD
(3)空间分布特点: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他区工业污染源少)。
(4)措施: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限时训练(一)答案
1-5ADCAA 6-10CCBDA 11-15CBABC 16-20ACDCA (1)12 7(2)ABD
(3)空间分布特点: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他区工业污染源少)。
(4)措施: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限时训练(一)答案
1-5ADCAA 6-10CCBDA 11-15CBABC 16-20ACDCA (1)12 7(2)ABD
(3)空间分布特点: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他区工业污染源少)。
(4)措施: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限时训练(一)答案
1-5ADCAA 6-10CCBDA 11-15CBABC 16-20ACDCA (1)12 7(2)ABD
(3)空间分布特点: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他区工业污染源少)。
(4)措施: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