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 教案2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4《外国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2)

九年级语文上册 4《外国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2)

4、外国诗两首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科上册周次2星期1节次2授课教师董晓斐课题4、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诗歌中蕴涵的感情。

2、在诵读的基础上,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教学难点分析、领会诗人的创作意图及手法。

教具PPT课时共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再向大家介绍一篇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板书)创作的十四行诗《蝈蝈与蛐蛐》(板书)。

二、初读,整体感知1、指名朗读这首诗,正音。

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补充。

)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

自幼喜爱文学。

1816年发表处女作《哦,孤独》。

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美的梦幻”“自由的想像”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

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

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

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3、学生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基调,注意处理朗读语调及音步和轻重音的正确掌握。

三、合作探究1、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2、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3、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

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四、课堂小结面对大自然,诗人有唱不完的歌。

即使是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赏析诗歌的方法是相通的,希望你们以后可以真正的进入到诗的世界。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4 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形象而生动的语言,体会诗歌巧妙的构思。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领悟诗歌的声韵美和意境美,提高审美意识。

2.让学生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情趣,领悟人生的真谛,并在课后尝试自己写小诗。

学情分析第4课是课内自读课,所以要求学生以自学为主。

教师要在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课前提示,结合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认真阅读,提高能力。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与大自然沟通,更好的体会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语言及其他艺术特色。

作为自读课文,其与精读课文相比,教师重点分析的内容可以少些,重要的是拓展学生对此单元学习内容的认识,打开学诗、读诗的思路。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播放PPT课件)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有着灿烂辉煌的诗歌文化。

从小到大,你们一定也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吧。

下面,我就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图片来背诵古诗词。

刚刚我们背诵的这些诗句从内容上来讲都是田园诗,作为诗歌中的一种,田园诗歌咏农村景物、牧人、渔夫的生活,格调恬静悠然。

田园诗有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歌唱自然、赞美自然”。

文学是不分国界的,不光是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田园诗歌,国外也有很多优秀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两首外国的田园诗篇。

学习这两首外国田园诗,除了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外,我们还要通过诗中的意象来体会诗人所营造的氛围,从而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另外,课后我们还要尝试自己写诗。

二、引导学习《蝈蝈与蛐蛐》(一)学生根据课前准备,介绍诗人济慈。

(播放PPT课件)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设想1.一课时2.就诗歌的题材看,课文的两首诗都是田园诗,可以从田园诗的角度,对比阅读两首诗,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教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句,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

教师只须作适当的点拨,为学生创设充分的体悟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方法1.诵读法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2.感悟法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等3.比较法运用同题材诗的扩展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

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

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二、研读赏析《蝈蝈与蛐蛐》1.作者简介: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从小父母双亡成为孤儿,由外祖母抚养,生活贫困,但他热爱生活,喜爱文学。

他把对生活对大自然的感情用优美动听的文字写成许多著名的诗篇。

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

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

可惜不幸的是他25岁就与世长辞。

临终前给自己留下墓志铭写的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2.教师感情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诗意。

3.诗歌是用来想象的: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诵读:想象可以帮助我们将抽象的文字变幻成具体可感,美妙有趣的生活画面。

请大家边读边想象诗人描写那些美景?假设你置身其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并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自己对诗中意象的整体理解。

1.4外国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1.4外国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
.教师可适当点拨、指导: 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 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
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唱。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大自 会灭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 来没有停息”开头,点明主旨;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 又分别描绘盛夏“蝈蝈的乐音”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 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 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
(国别)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要能够填写出诗人的知名作
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 品即可);《世界流派诗选》
色。该诗选自
。(2)叶赛宁;俄罗斯;《外
国名诗三百首》
明 1.导入:对大自然的赞颂,是诗
确 歌永恒的主题。即使极为平常的 任 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 生:模仿自己熟悉的昆虫 务 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的叫声,激发学习的兴趣。
指导:田园诗一般表达诗人
学生自由发言后,参考 答案,明确:《蝈蝈与蛐 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 歌。它通过对盛夏“蝈蝈
对大自然的热爱,但因人、因 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
诗而异,又各有其特点。比较 歌儿”的描写,歌颂了大
《蝈蝈与蛐蛐》和《夜》这两 自然的美好如诗,永远歌
首诗的具体内容,可从两首诗 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会死亡”的主题。
广阔的想象空间,角度新颖
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学生配乐美读小诗,放飞 心灵,体悟济慈如月光般清 丽恬静的诗风。
拓 阅读席慕容《成熟》(见学案), 展 回答问题。 迁 .作者说“童年的梦幻褪色了”学生合作探究。 移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外国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外国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外国诗两首》教案一、教材背景《外国诗两首》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之一,选自美国文学家爱默生的诗歌。

本单元主要以阅读理解和写作为主线,通过学习两首外国诗歌,引导学生体味文学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的水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外国诗两首》的基本意思和主旨;2.熟悉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技巧;3.了解并理解爱默生的文学思想。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美的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2.培养学生对中外名家文学的欣赏和感悟,提高学生对文学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课堂1.听一段悦耳的音乐,让学生放松心情;2.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创作诗歌的灵感来源。

2. 阅读诗歌1.教师分别讲解两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教师引导学生破诗歌的结构和意义,分析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3.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和默读,理解诗歌的含义。

3. 文学鉴赏1.学生进行诗歌的分析和鉴赏,通过思考讨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2.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和维度进行鉴赏和解读诗歌。

4. 诗歌创作1.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2.学生自由创作一篇小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3.教师指导学生对所写的小诗进行修改和润色,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5. 课堂小结1.教师让学生总结今天课堂的收获和感受;2.教师向学生反馈,肯定学生的发言和表现;3.教师布置课后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外国诗两首》的意义和主旨;2.熟悉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技巧;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2. 教学难点1.学生深入理解爱默生的文学思想;2.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外国诗两首》教案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外国诗两首》教案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外国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外国诗;(2)理解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欣赏外国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外国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2)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诗歌作品;(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2. 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生僻词汇和句子的理解;2. 诗歌手法的分析和运用;3. 学生对外国诗歌的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3. 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诗的作者和背景;(2)学生齐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理解诗文内容;(2)学生结合注释,解释诗文中生僻词汇和句子;(3)学生概括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4. 欣赏与评价:(1)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对两首诗的欣赏和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3)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首外国诗歌进行自主学习;(3)鼓励学生多读外国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的积极性、主动性。

2.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对两首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九年级语文上册1.4《外国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1.4《外国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外国诗两首(第二课时)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初三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

初三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

初三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一、教材背景本课文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诗两首,分别是英国诗人威廉·莎士比亚的《春天之歌》和美国诗人卢瑟福·斯图尔特·洛夫莱斯的《森林之夜》。

这两首诗歌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诗歌,其中《春天之歌》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和希望,而《森林之夜》则描写了森林中神秘的气氛和生命的力量。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魅力,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春天之歌》和《森林之夜》的背景和作者•理解诗歌内容及作者用词的含义•学习诗歌的词汇、句法和语言运用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考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让学生感受外国文学的魅力和文化底蕴•通过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学习诗歌中的生词、词汇和语言运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2.教学难点•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抒发•理解文化差异和语言表达的不同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散思维,拓展知识面。

例如,通过提出“为什么作者要选择这些词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诗歌语言运用的特点。

2.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完成课前阅读的任务或课堂讨论。

通过互动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交流能力。

3.情感体验教学法通过图像、声音、触感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例如,让学生欣赏自然风光的图片或音乐,来提高学生对自然美景的认识和感知。

五、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画、歌曲等多种途径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例如,播放《春之祭》的片段或先给学生播放《春天之歌》的歌曲。

2.阅读让学生在课前识读两首诗,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感受。

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完成诗歌理解和分析,包括生词解释、诗歌大意概括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yǔwén)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课文题目:《外国诗两首》课堂(kètáng)类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1.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2.两首外国诗风格比较。

▲▲▲积累∙欣赏《小池》南宋·杨万里·七绝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翻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教师学生批注栏:1、题目解读: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夜》犹如一首小夜曲,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赏析】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学习路径】☆☆导入课文:盛夏寒冬,时光演变;烈日冷雪,景物变幻,天地有歌,自然如诗,浅吟低唱,慢慢品味。

▲▲▲基础练习:1、济慈,英(国别)浪漫主义诗人,《蝈蝈与蛐蛐》出自他的第一部诗集《诗歌》。

叶赛宁,俄罗斯(国别)诗人,他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擅长描绘农/乡村大自然的景色。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外国诗二首教案语文版(II)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外国诗二首教案语文版(II)

4 外国诗二首第1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析诗歌语言,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创设的意境。

3.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导入新课“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一些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首歌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的。

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把握内容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

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1.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

那时俄国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朗读诗歌。

具体朗读步骤如下:①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

②师范读,生听读,把握读音。

③自由诵读,组内齐读。

3.朗读后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明确: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劝告)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希望)目标导学二:再读诗歌,体会哲理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哲理和表现的手法。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明确: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

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明确: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只能等待。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明确: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4《外国诗两首》教案2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4《外国诗两首》教案2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课设计外国诗两首教师寄语1.认识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色教课 2.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匠心构思目标 3.经过朗读,感觉诗歌形象,领会其感情义蕴4.推断语句,意会诗歌的境界美和声韵美,提升学生的审盛情识.教课赏识和热爱大自然,培育生活的情味 .要点教课两首外国诗风格比较 .难点教课自主合作研究解析谈论交流方法教学过程【复习发问】7. 诗歌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你以为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出心裁?8.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9.《夜》中传达出诗人如何的心境 ?【问题研究】阅读以下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夜河水静静流入梦幻,阴暗的松林失掉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静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芒,给四周的全部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荒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沉静,大自然陶醉在梦幻 .明月撒下它的光芒,给四周的全部披上银装 .10.你以为这首诗传达出诗人如何的心境?11.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中“轻轻地”去掉好不好?请说明原由.12. 这首诗主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请你说说这类写法的好处.13.读了这首诗,你还可以联想到哪些诗或诗句?【拓展延伸】阅读以下两首中国诗歌,完成后边的练习.天空于坚天空永久流着从这个世纪到那个世纪从这个国家到那个国家在鹰和闪电的上边在神的上边天空昼夜流着没有岸没有帆也没有波涛星星和萤火虫晓雪远天的星星有时只像萤火虫那样但它毕竟依旧是星星近处的萤火虫有时会像星星那样惹人注视但它终究不过萤火虫14.读过《天空》以后,你能试着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自己对“天空”的感觉吗?15.“诗者,思也”,你以为《天空》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虑?16.《星星和萤火虫》采纳比较手法,经过“远—近” . “星星—萤火虫”的比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17.比较《天空》和《星星和萤火虫》两首诗,你更喜爱哪一首,为何?试写一段赏析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 .(解说:设计“自读思虑”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牢固课内掌握的读诗品诗的方法;进一步扩大阅读视线;学会在比较的基础长进行品读赏析. )。

九年级语文上册4+外国诗两首教案2+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4+外国诗两首教案2+新人教版

外国诗两首教师寄语
教学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
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
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教学难点两首外国诗风格比较。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分析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7、诗歌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你认为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匠心?
8、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9、《夜》中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0、你认为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11、“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中“轻轻地”去掉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2

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1.懂得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懂得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情感意蕴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假想1.一课时2.就诗歌的题材看,课文的两首诗都是田园诗,能够从田园诗的角度,对照阅读两首诗,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教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句,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

教师只须作适当的点拨,为学生创设充分的体悟考虑的空间,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方法1.诵读法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2.感悟法引导学生感悟懂得诗歌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等3.比较法运用同题材诗的扩展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

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好看而熠熠生辉。

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二、研读赏析《蝈蝈与蛐蛐》1.作者简介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大夫助理。

自幼喜爱文学。

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著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许多驰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愁闷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象丰富,壮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安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

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

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特别大阻碍。

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

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个地点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2.教师情感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诗意。

《外国诗两首》教案【7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7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7篇】外国诗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资料。

2、了解作品说理的技巧和象征的手法。

(二)潜力目标:1、感悟诗人以真情说理征服读者的技巧,领会诗歌象征的手法,提高鉴赏潜力。

2、体会诗人对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提高分析诗歌资料的潜力。

(三)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资料。

2、了解诗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到自读、自学中去。

(二)难点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三、教学设计思路诗歌教学不宜多讲,重在体会,但本课的两首诗歌都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在指导自读、自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有教师的适当点拨。

当然这种点拨并不是简单灌输,更重要的是启发诱导,调动学生思考、探究的用心性。

四、教学方法朗读、讨论五、教学媒体投影仪六、课时安排1课时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⑴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⑵ 写景诗的特点。

⑶ 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2、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目标: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学习和欣赏第一首诗《蝈蝈与蛐蛐》作者简介: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1、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2、整体把握: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3、问题研究:这首施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4、课后练习一: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两首外国诗的主题和意境;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和接受外国文化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理解两首外国诗的主题和意境;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和接受外国文化的能力。

【教学方法】:听课、讲授、独立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诗歌,什么是抒情诗。

2. 师生共同品味两幅名画:(Teachers and students enjoy two famous paintings together:) Artist: Claude MonetTitle: Water Lilies IArtist: Vincent Van GoghTitle: Starry Night导入过程中,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并给学生起到一定的文化背景铺垫。

二、讲授1. 教师放映PPT,让学生欣赏一首珍藏级的外国诗《黄昏》。

(A teacher shows a PPT, allowing students to appreciate a rare foreign poem "Twilight".)2. 师生讨论。

(Teacher and students discuss)3. 教师放映PPT,让学生欣赏另一首珍藏级的外国诗《一个人的战争》。

(A teacher shows a PPT, allowing students to enjoy another rare foreign poem "A One-Person War".)4. 师生讨论。

(Teacher and students discuss)三、关于通过两首外国诗,培养学生欣赏诗歌和接受外国文化的能力的定位和意义1. 通过欣赏和讨论两首外国诗,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西方文学的主题和意境。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外国诗二首教案语文版 (2)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外国诗二首教案语文版 (2)

《外国诗二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把握意象,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中洋溢着的积极进取精神,并对人生的选择有更深的思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精美语言的写法,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悟两首诗歌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2.品味两首诗隽永的语言。

3.理解两首诗表现手法的异同。

【教学工具】教学PPT,朗读音频【教学方法】1.讨论法。

2.诵读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会不遂人愿。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首小诗将呈现诗人自己的思考。

而说到路,人们自然想到人生之路。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思索。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首小诗里诗人所选择的人生之路吧!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普希金(1799—1837),俄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弗罗斯特(1874—1963),即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诗人。

四次获普利策文学奖。

主要诗集有《一个男孩的意愿》《波士顿以北》《新罕布什尔》等。

还写有无韵诗剧《理智的假面具》和《怜悯的假面具》。

2.背景链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邻居女儿的纪念册上的。

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构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作者简介:叶塞宁(1895-1925),俄罗斯著名诗人,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出身农民家庭,9岁开始写诗,15岁迈入诗坛。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他擅长抒写农村的风景,其农村风景抒情诗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他曾不无自负地说自己是俄罗斯的最后一。把你所感受和同学交流一下。
2、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勾勒了哪两幅小景?
3、诗中哪些句子点明了主旨?
明确:“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4、从这首诗中表现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是一曲对大自然的颂歌,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5、《蝈蝈与蛐蛐》一诗构思有什么特点?
外国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景诗的特点。
2、朗读诗歌,把握情感,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3、体味诗人精细的观察及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蝈蝈与蛐蛐》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约翰·济慈(1795 ~1821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是短暂的,只活了25岁。但却留下了不少壮丽的诗篇,为英国和世界文学宣言增添了光辉。他自幼酷爱文学,但不满16岁就离开学校去跟一个医生学徒,1816年获得助理医师资格。这一年,他认识了雪莱等作家,由于对文学的酷爱,使他弃医从文,走上了写作的道路。1816年5月,发表了第一首诗作《呵,孤独》。1817年,他在雪莱的帮助下,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诗歌》。他最著名的有《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等作品,这些诗表现了济慈所独有的对大自然的感爱、想象以及生动表现这一切的卓越才华。 反复读诗歌,说说诗歌所表现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感情。把你所感受和同学交流一下。 自主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