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小鼠脊髓半横断
脊髓横断模型的详细步骤及方法
脊髓横断模型的详细步骤及方法随着对中枢神经损伤后可塑性的重新认识,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有关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动物试验,主要采用锐利的刀片选择性地将脊髓进行全横切、半横切、部分切断,或造成块状缺损,形成脊髓横断、半横断损伤或脊髓缺损。
使损伤部脊髓的运动和感觉传导通路的头端失去解剖连续性及生理上的联系,从而观察损伤轴突再生、突触重建,以及有关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组织、细胞移植对这一过程的影响及作用。
横断模型是采用手术刀切断的方式使脊髓失去解剖连续性而造成的损伤。
可以分为全横断和半横断两种损伤模型。
在啮齿类动物如大鼠横断模型中可以选择切断某一特定的传导束进行离断。
如切断脊髓背外侧束以阻断红核脊髓束,观察损伤后同侧前肢运动功能的变化。
1.全横断损伤模型脊髓全横断损伤是脊髓损伤中严重的类型。
表现为脊髓的完全离断,一旦发生,损伤平面以下的所有运动及感觉功能随即丧失,还可能伴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同时,由于脊髓连续性完全中断,损伤平面无残留神经纤维,损伤后脊髓溃变的面积较大,即使断端有神经纤维再生,也难以逾越损伤处,从而使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显得更为困难。
由此所导致的感觉、随意运动功能丧失或大小便功能障碍将伴随患者的一生。
为了确保脊髓完全被切断,有研究者用脊髓腹侧穿线的方法。
此类模型的共同优点是操作简便,创口清楚,出血少,继发反应轻,重复性好,损伤程度恒定,解剖定位准确,功能障碍容易确定,损伤彻底,可以摒除残留纤维再生对治疗结果观察评定的干扰;缺点是与临床实际损伤病例相差较大,重复性木高,难以保证动物模型的一致性。
有研究者认为脊髓横切的情况在人类脊髓损伤中很少见,由于脊髓本身的张力,切断的两头会分离,而在人类损伤的情况中,这样的裂隙几乎不会出现;其次要将脊髓切断必须打开硬脊膜,这将使得外源性细胞侵入脊髓损伤,从而明显改变损伤部位的内环境;且动物术后护理较难,死亡率非常高,得到整批数据较难。
脊髓半切的实验设计与原理
脊髓半切的实验设计与原理
脊髓半切是一种常用的神经生理实验技术,通过将小鼠脊髓从中间部位切开,使得左右两侧神经元网络完全隔离,并可以在不影响动物存活的情况下研究神经元网络功能和联结。
实验设计:
1. 准备小鼠:根据实验需要选择成年小鼠,并进行手术前的麻醉和防止感染等操作。
2. 手术操作:将小鼠背部进行剖开,将脊髓从中间部位切开,使得左右两侧神经元网络隔离。
需要特别注意保护神经元的完整性,以及避免动物出血和感染。
3. 实验测量:通过电极、成像、行为、电生理等技术,对左右两侧的神经元网络进行测量和记录。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验证神经元网络的功能和联结。
原理:
脊髓半切实验通过切开脊髓,使左右两侧神经元网络完全隔离,从而可以研究神
经元网络的功能和联结。
左右两侧的神经元网络在切开后会发生逆行性变化,即对于切开处以下的神经元来说,它们的输入输出模式会发生改变,甚至会出现干扰和重组。
因此,可以通过电生理测量、成像等技术,研究神经元网络相互作用的变化和机制。
此外,脊髓半切还可以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的构建,以及药物研发等方面。
脊髓半横断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脊髓半横断实验,观察和记录损伤对脊髓功能的影响,分析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传导障碍及其对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影响。
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如大鼠)2. 微型手术器械3. 显微镜4. 神经生理记录仪5. 脱水和染色试剂6. 光学显微镜实验方法:1. 动物准备:选取健康成年大鼠,雌雄不限,体重约200-250克。
在实验前禁食12小时,自由饮水。
2. 脊髓半横断操作:- 将大鼠麻醉后固定于手术台上。
- 沿背部正中线切开皮肤,暴露T10-T12脊髓节段。
- 在脊髓表面铺以消毒的手术膜,以保护脊髓表面。
- 在脊髓的中央用手术刀片进行半横断损伤,确保损伤深度不超过脊髓的全层。
3. 观察指标:- 损伤后立即观察损伤侧和对侧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变化。
- 使用神经生理记录仪记录损伤前后脊髓的电生理活动。
4. 组织学观察:- 损伤后24小时,处死大鼠,取出损伤节段的脊髓。
- 进行脱水、透明化处理。
- 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脊髓损伤的形态学变化。
实验结果:1. 行为学观察:- 损伤后,损伤侧肢体出现明显的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
- 损伤侧肢体感觉功能减退,表现为触觉、痛觉和温度觉的减退或丧失。
2. 神经生理学观察:- 损伤后,脊髓的电生理活动出现明显异常,表现为兴奋性降低、动作电位幅度减小等。
3. 组织学观察:-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损伤节段脊髓的神经元细胞核固缩、细胞质减少,部分神经元出现变性、坏死。
- 损伤节段脊髓的白质出现不同程度的脱髓鞘改变。
讨论:脊髓半横断实验结果表明,脊髓损伤会导致损伤侧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障碍。
损伤后,脊髓的电生理活动和组织学结构发生改变,这可能是导致功能障碍的原因。
1. 神经传导障碍:脊髓半横断损伤导致损伤侧脊髓的神经元细胞和神经纤维受损,神经传导通路受阻,从而引起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障碍。
2. 神经再生:脊髓损伤后,受损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有可能发生再生。
小鼠脊髓半横切
一、实验目的:观察小白鼠脊髓半横切之后的表现,加深对脊髓功能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脊髓是高位中枢与外周的感觉、运动功能联系的传导道。
在正常情况下痛觉、温度觉、部分触-压的传导路径先交叉再上行。
肌肉本体感觉和部分触-压觉传导路径先上行再交叉。
脊髓损伤时,外周血管平滑肌紧张性下降,血管扩张。
三、实验器材:小白鼠、乙醚、蛙板、青霉素空瓶、药棉、手术缝针、丝线、解剖刀、剪刀、眼科手术刀、镊子。
四、实验步骤:1.用乙醚xx小白鼠;2.把小白鼠俯卧和固定在改装了的蛙板上,剪去胸腰部背面的毛,在正中处用解剖刀纵切皮肤,画一个1.5cm长的切口;3.紧贴第1——3节腰椎的棘突,用解剖刀切断椎上的肌腱,并用药棉分离肌肉,暴露椎骨;4.用镊子夹住第二腰椎,另一手拿剪刀剪去棘突和椎弓,暴露白色的脊髓;5.在脊髓背面正中有一条纵向的血管,以此为标志,用眼科手术刀将一半脊髓从中央向外侧完全切断,然后缝合皮肤;6.松绑四肢,待其苏醒后进行下列观察小白鼠在实验桌上运动状况,用镊子夹捏脊髓损伤一侧的后肢,然后用镊子夹捏脊髓未损伤一侧的后肢。
五、实验结果:当上述手术成功时,可观察到如下结果:(1)小白鼠在运动时,与脊髓损伤同侧的后肢不能运动。
(2)用镊子夹捏不会运动的后肢时,小白鼠发出吱吱的叫声。
(3)镊子夹捏脊髓未被损伤一侧的后肢,小白鼠却没有叫声。
以上结果说明:(1)由大脑发出的运动指令到达脊髓后,通过脊髓白质的神经纤维继续向下传送,脊髓两侧的运动神经纤维大都在本侧里行走(即不交叉到对侧)。
在脊髓被损伤的一侧,运动指令无法传到横切以下的部位,该侧后肢得不到运动指令,因而不能随意运动;脊髓未遭横切的一侧,大脑发出的运动指令,可以通过脊髓白质的神经纤维传到后肢肌肉,所以这一侧后肢运动如常。
(2)脊髓损伤一侧的后肢虽瘫痪,但皮肤的痛觉仍存在,这是由于脊髓内接受皮肤感觉信息的神经纤维是交叉到对侧(脊髓未被损伤一侧),然后问上传导到大脑,产生痛觉引起小白鼠鸣叫;同理,会运动一侧后肢的皮肤痛觉反应不存在,是由于传导痛觉信息的神经纤维交叉到脊髓被横切一侧,传导纤维被切断,痛觉信息无法上传到大脑,因而不产生痛觉反应。
小白鼠脊髓半切实验
实验观察
1、小鼠清醒后,立刻比较两侧后肢脚掌皮肤 的颜色、温度及充血情况有无不同? 2、任小鼠在桌上爬行,哪侧后肢表现瘫痪? 为什么? 3、用大头针分别刺两侧后肢趾部,以鼠鸣叫 或全身扭动或缩肢做为疼痛感觉的指标,比 较两侧后肢痛觉反应有何不同?为什么?
小白鼠脊髓半切实验
实验目的及依据
• 观察小白鼠半横切后,浅感觉和运动机能 所出现的功能障碍,借以推断脊髓的正常 机能。浅感觉传导路进入脊髓后先交叉再 上行,深感觉传导路则先上行后交叉,所 以在脊髓半横切的情况下,健侧发生浅感 觉的障碍,伤侧发生深感觉障碍,同时伴 有伤侧运动麻痹。
实验对象
小白鼠
实验设备与药品
普通小剪刀、普通小镊子、棉花、 大头针、小烧杯、乙醚。
实验操作
• 1、注意正常小白鼠的动作以作对 照;手持小白鼠尾部,观察当其在 桌面上向前爬行时四肢的动作是否 协调而有力?当用针尖刺两后肢脚 趾时有无鸣叫或缩腿反应;
• 2、麻醉与手术: • 将小鼠放入倒置的烧杯中,放入一块浸透乙醚 的棉球使其麻醉,(迅速出现效果),把小白 鼠俯位固定在蛙板上,沿背部中线剪开皮肤, 看清脊柱,在脊柱正中有一小血管可作为左右 的分界线,自肩胛间脂肪块的下缘(约相当于 第七胸椎)以大头针从正中小血管的侧旁 容易刺入胸腔,约以2—3毫米为宜)。也勿超 过中线(否则脊髓全断离)。如第一次破坏程 度不足,可作补充手术,至此手术即告完毕, 待小白鼠清醒即可进行以下观察。
脊髓半横断损伤后p53基因表达的变化
<O . 0 5 ) .Th i s f i n d i n g s u g g e s t e d t h a t p 5 3 ma y i n v o l v e i n t h e i n j u r y a n d r e c o v e r y o f s p i n a l c o r d f o l l o wi n g l e s i o n .
t e d r a t s( = 6 ) ,r a t s wi t h h S C I( n =6 )e x h i b i t e d a g r e a t l y d e c r e a s e o n t h e l e v e 1 o f p 5 3 mRNA i n t h e s p i n a 1 c o r d( P
1( 昆明 医科 大 学 神 经 科 学研 究所 , 昆明 6 5 0 0 3 1 )
2( 四 川 大 学华 西 医院 转化 神 经科 学 中心 , 成都 6 1 0 0 4 1 )
【 摘 要】 脊 髓 损 伤 亚 急 性 期 p 5 3的表 达 变 化 仍 不 清 楚 , 本实验建 立脊髓半横断 损伤( h S C I ) 大 鼠模 型 , 用定 量 P C R 探讨脊髓 p 5 3 基 因水 平 变 化 , 结果发现 , 术后 1 4天 , 损伤脊髓 p 5 3 基 因表 达 明 显 下 调 。提 示 p 5 3参 与 了 h S C I 损 伤 修 复过程 , 值得重视 。 【 关键词】 P 5 3 ; 脊髓半横断 ; Q- P C R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5 — 1 4 5 7( 2 0 1 3 ) 0 1 — 0 8 — 0 3
中 图 分 类 号 R6 5 1
小鼠脊髓横切试验对象
三、小鼠脊髓横切
[实验原理] 脊髓不仅是机体的低级反射中枢,也是躯干部感受器与 效应器同脊髓以上各级中枢的联络通路。通过观察动物脊 髓半横切后的表现,比较切面水平以下两侧肢体的运动机 能和感觉机能的不同,以证明脊髓的传导机能。
三、小鼠脊髓横切
[实验对象] 小白鼠。
[实验器材与药品]
常规手术器械一套、蛙板一块、橡皮筋2根、 200ml 烧杯一只、棉球、直缝针、尖头、钟表、镊子 或扁头小骨剪一把、冷冻棉数支、乙醚。
深破坏—破坏性病灶—损伤侧肌张力减弱 或消失,运动时向损伤侧翻滚。
实验讨论
本次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刺激性病灶和损伤性病 灶在制备时进针深度的把握,刺激性病灶一般为刺破 颅骨刚刚接触到小脑即可,损伤性病灶在捣毁小脑时 也不可刺入太深,以免损伤中脑、延髓或对侧小脑。
实验结论
小脑对调节姿势和躯体运动是至关重要的。
观察项目
5)反射的抑制: 用0.5%硫酸溶液测定反射时,然后用止血钳夹 住一侧前肢,给一个较强的刺激,待动物安静后 再测反射时,观察其有无延长?
观察项目
(2) 反射弧的分析
1)用浸有1%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贴在下腹部,观察双后肢有 何反应?待反应出现后,将动物浸于搪瓷杯的清水内洗掉滤 纸片和硫酸,用纱布擦干皮肤。 2)分别将左右后肢趾尖浸入盛有1%硫酸的小平皿内(两侧浸 没的范围相等且仅限于趾尖),双侧后肢是否都发生反应? 3)沿左右后肢趾关节上做一环形皮肤切口,将切口以下的皮肤 全部剥离(趾尖皮肤一定要剥干净),再用1%硫酸溶液浸 泡该趾尖(切不可将其他趾尖浸入),观察该侧后肢的反应。 4)于右侧坐骨神经做两个结扎,在两结扎间剪断神经,再用1%硫 酸溶液浸泡该趾尖,观察该侧后肢的反应。
二、 去小脑动物的观察
实验八小鼠脊髓半横断
不宜采用小鼠制作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研究体温变化的试验,因为小鼠体温变化不稳定; 慢性支气管炎的试验,因为小鼠气管及支气管腺不发达; 催吐试验,因为小鼠无呕吐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试验,因为小鼠不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小鼠因其自身的特点,是用途最广泛、使用量最大 的哺乳类实验动物。 --药物学研究和毒性试验,小鼠广泛用于药品的毒性试验及三致(致畸、致 癌、致突变)试验; --肿瘤学研究 :进行肿瘤模型的复制小鼠对致癌物质、射线及某些病毒敏 感,可诱发各种肿瘤, --传染性疾病研究 小鼠对多种病原体特别是病毒极为敏感,常用于研究这些病原体的发病 的机理、临床症状及治疗。例如狂犬病、脊髓灰质炎、流感、脑炎、血 吸虫病、疟疾、破伤风等的研究。 --遗传学和遗传性疾病的研究 许多小鼠具有遗传疾病,如小鼠黑色素瘤、糖尿病肥胖、遗传性贫血、 尿崩症、肌肉萎缩症、骨骼硬化症、自身免疫缺陷症等。这些疾病与人 类发病相似,可用作人类遗传疾病的动物模型。 --老年病学的研究 小鼠寿命短,传代时间短,随着鼠龄的增加,机体内的一些生理生化指 标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高龄鼠中老年病明显增多,是老年学研究的极 好材料。多用于糖质、脂质、胶原和免疫等方面的研究。 --计划生育研究 小鼠繁殖力强,性周期和妊娠期短,生长快,适合计划生育研究。如常 用小鼠做抗生育、抗着床、抗早孕、抗排卵等实验应用上的首选动物。
后肢痛觉消失)
注意事项: 1.针刺点要选择准确,下针垂直,以免伤及对侧脊髓 2.麻醉要适度 3.实验结束后要处死动物
小白鼠的生物学特性
一般特性: 1.对外界环境反应敏感,适应性差,强光或噪声刺激时,可能导致哺乳母鼠 神经紊乱,发生食仔现象。温度过高或多低时,生殖能力下降,严重时会发 生死亡; 2.对多种毒素和病原体易感,百万分之一的破伤风毒素能使小鼠死亡; 3.对致癌物敏感,自发性肿瘤多。 解剖学特点: 1.小鼠下颌骨的喙状突较小,髁状突发达,运用下颌骨形态的分析技术, 可进行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 2.小鼠无汗腺 ; 3.淋巴系统发达,外界刺激可使淋巴系统增生,因此易患淋巴系统疾病。 生理学特点: 1.小鼠成熟早,繁殖力强,适配鼠龄为出生后60~90天; 2.交配后10~12小时,雌鼠在阴道口形成一个白色的阴道栓,这是受孕的标 志; 3.小鼠生长发育快慢与品系、营养、环境、带仔数的多少、生产胎次有密切 关系; 4.生育期为一年,寿命达2~3年; 5.染色体为20对。
邢子英、刘真-脊髓半横断损伤形态学观察.
三、试验过程
1、术前准备
称量体重
麻醉:抽取10%水合氯醛,按每100克体 重0.2ml,腹膜腔注射
将麻醉后的大鼠固定于手术台上
剪去背前部鼠毛,先用碘酊消毒,后用 75%的酒精脱碘,铺盖洞巾。
2.手术步骤
剪开背部皮肤,用止血钳将切开的皮肤翻向两侧。
剪开深筋膜,并向两侧分离。
沿棘突一侧剪开背部肌,逐渐向深部分 离,暴露至关节突关节。
脊髓半切损伤形态学实验
• • 2010年7月30日
一、前言
脊髓位于椎管内,经脊神经连于躯干四肢
的感受器和效应器。躯干四肢感受器接受的 各种感觉,经脊神经、脊髓传导到脑,脑发 出的各种运动信号经脊髓、脊神经传导至躯 干四肢的效应器,因此,脊髓起到上传感觉、 下传运动的功能,另外一些简单反射也可由 脊髓完成。一旦脊髓损伤,上不能传导感觉、 下不能传导运动,便出现脊髓损伤平面以下 感觉、和运动障碍,反射活动异常等。
脊髓损伤临床较为多见,包括全横
断损伤、半横断损伤,脊髓前角损伤 等,为了使同学们更好掌握脊髓的结 构及功能,以及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本次试验为大鼠的脊髓半切损伤,损 伤后应该出现哪些表现,并讨论为什 么会出现这些临床症状和体征。
二、目的
通过本试验操作,强化 同学们手术无菌概念,锻 炼手术动手能力。掌握脊 髓的内部结构,分析脊髓 半横断损伤的临床表现, 有助于临床诊断脊髓损伤 的范围,做出正确诊断。
关节突关节
先剪开一侧3个关节突关节,再剪开另一 侧的3个关节突关节。
先剪开后一个关节突关节的棘上韧带, 并向下剪开棘间韧带至椎管。
分别剪开两侧的椎弓板,暴露脊髓。 暴露的脊髓
用生理盐水冲洗脊髓。
用眼科剪剪开一半脊髓(一定看好一 半再剪断)。
生理学实验课程教案
教
学
过
程
包括带教老师对学生预习的要求、实验教学中理论讲解要点、多媒体使用、实验示范、仪器使用及基本实验方法训练、学生独立操作培养、实验报告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
(20)明确本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复习相关理论。
外语关键词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ERP;relative refracoory period,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ARP,premature systole
课后总结
心肌细胞为何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教研室主任(签名)汪海宏日期:
同济大学医学院实验教学教案(4of 9)
(21)配合简短实验录象,介绍实验步骤,并提出问题要求同学带着问题去做实验。
(22)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23)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回答思考题,安排预习下次实验。
讲授新进展内容
Pre-Botzinger complex :a brainstem region that may generate respiratory rhythm in mammals
实验难点
坐骨神经干的单相、双相动作电位的引导
主要仪器和使用教材
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屏蔽盒等;
教材:《机能实验学指导》(自编)
实验预试
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采样条件的设置需要多次摸索才能选定合适的参数。
教
学
过
程
包括带教老师对学生预习的要求、实验教学中理论讲解要点、多媒体使用、实验示范、仪器使用及基本实验方法训练、学生独立操作培养、实验报告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
小鼠脊髓半横切
一、实验目的:观察小白鼠脊髓半横切之后的表现,加深对脊髓功能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脊髓是高位中枢与外周的感觉、运动功能联系的传导道。
在正常情况下痛觉、温度觉、部分触-压的传导路径先交叉再上行。
肌肉本体感觉和部分触-压觉传导路径先上行再交叉。
脊髓损伤时,外周血管平滑肌紧张性下降,血管扩张。
三、实验器材:小白鼠、乙醚、蛙板、青霉素空瓶、药棉、手术缝针、丝线、解剖刀、剪刀、眼科手术刀、镊子。
四、实验步骤:1.用乙醚xx小白鼠;2.把小白鼠俯卧和固定在改装了的蛙板上,剪去胸腰部背面的毛,在正中处用解剖刀纵切皮肤,画一个1.5cm长的切口;3.紧贴第1——3节腰椎的棘突,用解剖刀切断椎上的肌腱,并用药棉分离肌肉,暴露椎骨;4.用镊子夹住第二腰椎,另一手拿剪刀剪去棘突和椎弓,暴露白色的脊髓;5.在脊髓背面正中有一条纵向的血管,以此为标志,用眼科手术刀将一半脊髓从中央向外侧完全切断,然后缝合皮肤;6.松绑四肢,待其苏醒后进行下列观察小白鼠在实验桌上运动状况,用镊子夹捏脊髓损伤一侧的后肢,然后用镊子夹捏脊髓未损伤一侧的后肢。
五、实验结果:当上述手术成功时,可观察到如下结果:(1)小白鼠在运动时,与脊髓损伤同侧的后肢不能运动。
(2)用镊子夹捏不会运动的后肢时,小白鼠发出吱吱的叫声。
(3)镊子夹捏脊髓未被损伤一侧的后肢,小白鼠却没有叫声。
以上结果说明:(1)由大脑发出的运动指令到达脊髓后,通过脊髓白质的神经纤维继续向下传送,脊髓两侧的运动神经纤维大都在本侧里行走(即不交叉到对侧)。
在脊髓被损伤的一侧,运动指令无法传到横切以下的部位,该侧后肢得不到运动指令,因而不能随意运动;脊髓未遭横切的一侧,大脑发出的运动指令,可以通过脊髓白质的神经纤维传到后肢肌肉,所以这一侧后肢运动如常。
(2)脊髓损伤一侧的后肢虽瘫痪,但皮肤的痛觉仍存在,这是由于脊髓内接受皮肤感觉信息的神经纤维是交叉到对侧(脊髓未被损伤一侧),然后问上传导到大脑,产生痛觉引起小白鼠鸣叫;同理,会运动一侧后肢的皮肤痛觉反应不存在,是由于传导痛觉信息的神经纤维交叉到脊髓被横切一侧,传导纤维被切断,痛觉信息无法上传到大脑,因而不产生痛觉反应。
脊髓横切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脊髓横切面的结构,了解脊髓的基本组成。
2. 熟悉脊髓灰质和白质的分布特点。
3. 掌握脊髓神经纤维的走向和功能。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脊髓标本、显微镜、切片刀、染色液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缸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脊髓横切面结构(1)将脊髓标本放在解剖镜下,用切片刀沿脊髓长轴进行横切。
(2)将切好的横切面用染色液染色,便于观察。
(3)在显微镜下观察脊髓横切面的结构,包括灰质、白质、神经纤维等。
2. 观察脊髓灰质(1)在显微镜下找到灰质区域,注意观察其形状和分布。
(2)观察灰质内神经元胞体的分布情况,注意神经元胞体的形态和大小。
(3)观察灰质内的神经纤维走向,注意神经纤维的粗细和排列。
3. 观察脊髓白质(1)在显微镜下找到白质区域,注意观察其形状和分布。
(2)观察白质内神经纤维的走向,注意神经纤维的粗细和排列。
(3)观察白质内上行和下行纤维束的分布,了解脊髓与大脑、脊髓各节段之间的联系。
4. 观察脊髓神经纤维(1)在显微镜下找到神经纤维区域,注意观察其形态和走向。
(2)观察神经纤维的粗细和排列,了解脊髓神经纤维的功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脊髓横切面结构(1)脊髓由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组成,灰质位于中央,呈蝶形,白质位于灰质周围。
(2)灰质内神经元胞体分布密集,神经纤维走向复杂。
(3)白质内神经纤维排列有序,上行和下行纤维束分布明显。
2. 脊髓灰质(1)灰质内神经元胞体形态多样,大小不一。
(2)神经纤维走向复杂,有向后、向前、向上、向下等多种方向。
3. 脊髓白质(1)白质内神经纤维粗细不一,排列有序。
(2)上行和下行纤维束分布明显,上行纤维束主要传导感觉信息,下行纤维束主要传导运动指令。
4. 脊髓神经纤维(1)神经纤维形态多样,有髓鞘和无髓鞘两种类型。
(2)神经纤维走向复杂,涉及脊髓与大脑、脊髓各节段之间的联系。
五、实验结论1. 脊髓横切面结构由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组成,灰质内神经元胞体密集,白质内神经纤维排列有序。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医2012秋生理学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实验员:学号:联系方式:实验一骨骼肌的观察及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强直收缩【目标要求】1.掌握蛙类动物单毁髓的实验方法。
2.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方法。
3.学习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4.观察与分析肌肉单收缩的三个时相,分析骨骼肌收缩形式与刺激频率之间的关系。
【基本原理】蛙类动物的某些基本生命活动,如神经的生物电活动、肌肉收缩等与哺乳动物相似。
其离体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而且动物来源丰富,因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永和坐骨神经标本来观察组织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等。
肌肉受到一次阈上刺激而产生的一次收缩为单收缩,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时相,即潜伏期、缩短期与舒张期。
肌肉收到连续的阈上刺激时,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相邻两单收缩的时相会出现融合,表现为强直收缩现象。
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舒张期,称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缩短期,称完全强直收缩。
躯体运动是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由肌肉收缩产生动力完成的。
【材料与器械】蟾蜍或蛙,蛙类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科镊、金冠剪、毁髓针、玻璃针、固定针),蛙板,玻璃板,锌铜弓,小烧杯,滴管,纱布,细棉线,任氏液。
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或其他生理记录仪),张力换能器。
【实验步骤】1.双毁髓的方法一手握蟾蜍,食指按压头部前端,拇指压住躯干背部,令其背部向上,头向前俯;另一手持毁髓针在左右耳后腺之间,背部的凹陷处将毁髓针垂直刺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搅动以捣毁脑组织,此时的动物为单毁髓动物。
彻底捣毁脊髓时,可见蟾蜍后肢突然蹬直,然后瘫软。
如动物仍表现四肢肌肉紧张或活动自如,表明未毁坏脊髓,必须重新毁髓。
2.剥制后肢标本将双毁髓的蟾蜍背面向上放在蛙板上,一手持手术镊轻轻提起两前肢之间背部的皮肤,另一手持手术剪横向剪开皮肤,暴露脊柱。
脊髓半横断损伤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
脊髓半横断损伤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陈齐勇;林煜;梁硅清;刘伯龄【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7(021)032【摘要】BACKGROUND: The nervous system has been prov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racture healing, and different nervous components exert different effects on bony callus.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allus volume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fracture healing progress of the rats with spinal cord hemisection and fracture.METHODS: Forty-eight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he models of simple fracture and spinal cord hemisection by cutting the right spinal cord combined with fracture were established. The tibia was removed at 14 and 28 days after surgery, and the wet weight was measured, the fracture healing was observed by X-ray examination,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callus were observed through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mRNA in the broken bones was detected by SYBR Green qPCR.RESULTS AND CONCLUSION: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the wet weight of the contralateral tibia was more than that of the affected side (P < 0.05), which both were more than those in the simple group (P < 0.05). X-ray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 combination group had the largest lateral callus, followed by the affected side, and the smallest in the simple group.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showed that inthe combination group, the contralateral cells arranged in disorder, while the fibrous callus and cells in regular arrangement were found in the affected side; there were bony callus and cells in regular arrangement in the simple group at 28 days after surgery. SYBR Green qPCR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mRNA in the simpl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P < 0.05). To conclude, complete innervation is a necessary factor for fracture healing.%背景:研究证明,神经系统显著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神经不同层面、不同成分对骨痂影响各不相同.目的:制备脊髓半横断损伤并骨折的大鼠模型,观察神经完整性不同的骨折,愈合时骨痂量的不同和组织形态学变化,探讨其对骨痂生成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分2组,制备单纯骨折模型及脊髓半横断损伤并骨折模型,切断右半侧脊髓.于术后14,28 d分批取材,取胫骨,称量湿质量,X射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痂组织形态变化,qPCR SYBR GREEN法检测骨折断端骨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脊髓半横断损伤并骨折组,对侧胫骨湿质量大于患侧(P<0.05),均大于单纯骨折组(P<0.05);②X射线显示脊髓半横断损伤并骨折,对侧骨痂最大,患侧次之,单纯骨折骨痂最小;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28 d脊髓半横断损伤并骨折组,对侧细胞排列紊乱;患侧纤维骨痂为主,细胞排列较规则;单纯骨折,骨性骨痂为主,细胞排列规则.④qPCR SYBR GREEN法结果显示,单纯骨折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较脊髓半横断损伤并骨折组高(P<0.05);⑤结果提示,完整神经支配是骨折愈合的必须因素.【总页数】6页(P5128-5133)【作者】陈齐勇;林煜;梁硅清;刘伯龄【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骨科,福建省福州市 350007;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骨科,福建省福州市 350007;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骨科,福建省福州市 350007;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骨科,福建省福州市 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相关文献】1.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对脊髓versican、 CD44表达的影响 [J], 赵伟;章为;周雪;彭谨;王东;张连双2.七叶皂苷钠对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J], 郑茂平;陈华东;李绍波3.脊髓半横断损伤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 [J], 陈齐勇;林煜;梁硅清;刘伯龄;4.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对脊髓神经元EGFL7表达的影响 [J], 万一;黄纯海;张方;田志;张晶晶5.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对脊髓Ⅱ板层SP表达的影响 [J], 赵秀军;章为;王廷华;张连双;徐新运;周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肢痛觉消失)
注意事项: 1.针刺点要选择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下针垂直,以免伤及对侧脊髓 2.麻醉要适度 3.实验结束后要处死动物
小白鼠的生物学特性
一般特性: 1.对外界环境反应敏感,适应性差,强光或噪声刺激时,可能导致哺乳母鼠 神经紊乱,发生食仔现象。温度过高或多低时,生殖能力下降,严重时会发 生死亡; 2.对多种毒素和病原体易感,百万分之一的破伤风毒素能使小鼠死亡; 3.对致癌物敏感,自发性肿瘤多。 解剖学特点: 1.小鼠下颌骨的喙状突较小,髁状突发达,运用下颌骨形态的分析技术, 可进行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 2.小鼠无汗腺 ; 3.淋巴系统发达,外界刺激可使淋巴系统增生,因此易患淋巴系统疾病。 生理学特点: 1.小鼠成熟早,繁殖力强,适配鼠龄为出生后60~90天; 2.交配后10~12小时,雌鼠在阴道口形成一个白色的阴道栓,这是受孕的标 志; 3.小鼠生长发育快慢与品系、营养、环境、带仔数的多少、生产胎次有密切 关系; 4.生育期为一年,寿命达2~3年; 5.染色体为20对。
实验八小鼠脊髓半横断
实验目的:观察小白鼠脊髓半横断后的表现, 加深对脊髓功能的认识 实验原理:脊髓是高位中枢与外周的感觉、 运动功能联系的传导道。在正常情况下痛觉、 温度觉、部分触-压觉的传导路径先交叉再上 行。肌肉本体感觉和部分触-压觉传导路径先 上行再交叉。脊髓损伤时,外周血管平滑肌 紧张性下降,血管扩张。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小鼠因其自身的特点,是用途最广泛、使用量最大 的哺乳类实验动物。 --药物学研究和毒性试验,小鼠广泛用于药品的毒性试验及三致(致畸、致 癌、致突变)试验; --肿瘤学研究 :进行肿瘤模型的复制小鼠对致癌物质、射线及某些病毒敏 感,可诱发各种肿瘤, --传染性疾病研究 小鼠对多种病原体特别是病毒极为敏感,常用于研究这些病原体的发病 的机理、临床症状及治疗。例如狂犬病、脊髓灰质炎、流感、脑炎、血 吸虫病、疟疾、破伤风等的研究。 --遗传学和遗传性疾病的研究 许多小鼠具有遗传疾病,如小鼠黑色素瘤、糖尿病肥胖、遗传性贫血、 尿崩症、肌肉萎缩症、骨骼硬化症、自身免疫缺陷症等。这些疾病与人 类发病相似,可用作人类遗传疾病的动物模型。 --老年病学的研究 小鼠寿命短,传代时间短,随着鼠龄的增加,机体内的一些生理生化指 标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高龄鼠中老年病明显增多,是老年学研究的极 好材料。多用于糖质、脂质、胶原和免疫等方面的研究。 --计划生育研究 小鼠繁殖力强,性周期和妊娠期短,生长快,适合计划生育研究。如常 用小鼠做抗生育、抗着床、抗早孕、抗排卵等实验应用上的首选动物。
不宜采用小鼠制作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研究体温变化的试验,因为小鼠体温变化不稳定; 慢性支气管炎的试验,因为小鼠气管及支气管腺不发达; 催吐试验,因为小鼠无呕吐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试验,因为小鼠不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实验方法: 1.乙醚麻醉小鼠 2.损伤右半脊髓(T8-12) 实验项目:待小鼠清醒后观察 1.小白鼠前肢、左后肢、右后肢的姿势(右后肢瘫痪) 2.比较前肢、左后肢、右后肢的活动情况(右后肢瘫痪) 3.比较后肢足底皮肤血管充血程度(右后肢足底充血) 4.比较左后肢及右后肢对针刺的反应(右后肢痛觉存在,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