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第1课时)教学案
鸿门宴教案人教版必修
人教版必修《鸿门宴》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包括秦朝的衰败和楚汉争霸的形势。
2. 引导学生了解主要人物:刘邦、项羽、张良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PPT展示《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知识。
2.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历史背景的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主要人物的认识。
第二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对刘邦、项羽、张良等主要人物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描写,归纳人物特点。
教学评价:1. 评估学生对人物分析的能力。
2. 检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的理解。
第三章:情节理解教学目标:1. 理解《鸿门宴》的情节发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理解《鸿门宴》的情节发展,包括宴会的前因、经过和结果。
2.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PPT展示《鸿门宴》的情节发展,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情节。
2. 学生阅读课文,分析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教学评价:1. 评估学生对情节理解的能力。
2. 检查学生对重要事件和转折点的认识。
第四章:文化背景教学目标:1. 了解《鸿门宴》所处的古代中国社会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介绍《鸿门宴》所处的古代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包括礼仪、宴会习俗等。
2. 引导学生理解文化背景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PPT展示《鸿门宴》所处的古代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文化知识。
高中语文 18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18 鸿门宴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学习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注意个性化语言及对照手法的运用。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比较阅读法,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语言现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1.通过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正确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实事求是地评价有关人物。
2.从项羽人物性格的弱点分析,探讨悲剧结局的原因。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难点:这场斗争的内容错综复杂,涉及众多的人物,情节波澜起伏,以学生的阅读速度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完全熟悉的地步,但又需对人物言行熟悉。
解决办法:1.加强预习,并提出明确要求,不仅在文句上要疏通,结构层次,写作技巧,语言积累都应视为预习的内容。
2.在课堂上抽出一定时间诵读重要部分。
学生活动设计一、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标出课文中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结构层次要清楚。
3.了解与本课有关的历史知识,及项羽这一人物的功过。
二、课内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疏通课文,把握文章的结构。
2.了解背景知识及作家、作品。
二、整体感知解题本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是《项羽本纪》中精彩的一段,文中详细地记载了鸿门宴上项羽、刘邦双方紧张、惊险的场面,揭示了刘、项两大势力间的矛盾,刻画出项、刘两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斗争中所起的作用。
同时也刻画了张良、樊哙、项伯、范增等一系列人物形象。
2.《鸿门宴》的时代背景秦末,反秦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秦王朝濒于灭亡,反秦力量中的两大主力项羽、刘邦分别向秦的首都咸阳进军,并约定“先入咸阳者王之”。
结果,刘邦于公元前田6年破武关入秦,抢行占领咸阳,并与民约法三章,废秦苛政严刑,颇得民心。
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教学案1
《鸿门宴》教学案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二十四史》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教学过程
1.作者、作品简介
2.时代背景
3.知识归纳
课文疏通
1、通读全文(读准字音,找出通假字,找出成语,通其大意)
2、串讲与翻译(把握重要的词语、句式与重点句、难句,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
比如座次、礼节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必要时让他们翻译句子并找到句中的知识
点,)
一、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
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
彘()啖()刀俎()樊哙()
二、文言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6课《鸿门宴》教学设计(1)
《鸿门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物的的性格特征;体会紧张复杂的情节、戏剧性的场面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过程和方法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多义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正确评价项羽。
教学重点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把握紧张场面对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重要文言句式;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识记常识1、比较项羽《垓下歌》和刘邦《大风歌》导入新课。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
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渺小而沉重的叹息。
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但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甚至也没有叹息。
他所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一位美人虞的前途。
于是,尖锐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啮着他的心,他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这首歌的最后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诗中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的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2、司马迁及其《史记》。
《鸿门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公开课)
课题《鸿门宴》开课地点科学楼梯教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故事情节2、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材分析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文章描述了刘邦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的过程。
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当,文字传神。
可通过对《鸿门宴》情节的解读以及穿插诵读引导学生对当今社会现实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能力。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故事情节教学难点1、探究中国座次礼仪文化2、探究性格决定命运以及如何尽量规避人生的失败教学方法图示法、课本剧、问答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从“饭局”导入,穿插图片。
"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
"局"是下棋术语,引申出"情势、处境"的意思,后来再引申出"赌博、聚会、圈套"的意思。
"饭"与"局"的组合,是宋代文人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因为饭局上的圈套实在太多了。
俗话说“席无好席,宴无好宴,吃饭事小,设局事大”,有这么一个饭局改变了历史――《鸿门宴》。
历史上其他著名的饭局如“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二、作者简介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常识。
三、文中主要出现了哪些历史人物刘邦集团项羽集团沛公(刘邦)项羽(项王)曹无伤(沛公左司马)范增(项王军师,亚父)张良(沛公谋士)项伯(项羽季父)樊哙(沛公之参乘)项庄(项羽堂兄)注:亚父,亚,次也,对之尊敬仅次于父季父,古代兄弟排行:伯、仲、叔、季,季父即最小的叔叔四、全文共有七段,可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中与宴后三个部分。
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上人物的活动,理清全文故事情节宴会前无伤告密―范增进言―项伯夜访―张良定策―项王许诺宴会中刘邦谢罪―项王设宴―(一起)范增举。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3.学习作者紧凑地安排情节、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4.了解文言实词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的一些规律,理解古汉语中名词作状语和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识,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归纳总结“因、如、举、为、斗、谢、意”等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5.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读文与读史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学习司马迁身遭凌辱、发愤著书的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7.分析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
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理性认识性格决定命运,领导的个人决策与政治集团的利益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如”“意”等多义词的义项。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并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对古汉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判断,掌握名作状、句子成分省略等语法知识和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
教学方法:1 诵读――合作探究——点拨――练习――巩固2 “以情节带语言”,就是引导、点拨学生利用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把握来带动对疑难语句的理解,也就是以文脉带动语脉,培养学生利用语感来推断疑难语句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导入新课,一读样音,再读情节一导入:(一)《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时壮大的场面。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刘邦却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言为心声,可见两人都觊觎帝位的野心。
《鸿门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古今义及特殊句式的用法。
(2)了解《史记》和司马迁2、过程与方法:学习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品味精炼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对项羽悲剧性格命运的揭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公正客观地评价人物形象。
在以上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过程与方法目标,做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个性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正确引导。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古今义及特殊句式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古今义及特殊句式的用法2、理解对项羽悲剧性格命运的揭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公正客观地评价人物形象。
(四)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自行疏通课文2、标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尾声3、复习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播放《垓下歌》,大屏幕显示项羽歌唱片断及歌词;或背景用项羽垓下悲歌的图片,旁边显示歌词,抽生读,生齐读:师:大家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
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二、检查预习情况:文学常识:《史记》,司马迁背景知识三、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文章重点字词句:1、课文疏通: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惊心动魄的鸿门宴。
抽同学朗读课文第一段,正音。
然后全班齐读。
师:请一同学梳理重点字词的意义及用法,其余同学及教师补充讲解。
(1)军()霸上(2)王()关中(3)说()项羽(4)成五采()(5)此其志不在小()师:重点句子翻译:(1)珍宝尽有之(被动句)(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公开课)
《鸿门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公开课) 课题《鸿门宴》开课地点科学楼梯教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故事情节2.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材分析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_年,文章描述了刘邦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的过程.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当,文字传神.可通过对《鸿门宴》情节的解读以及穿插诵读引导学生对当今社会现实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能力.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故事情节教学难点1.探究中国座次礼仪文化2.探究性格决定命运以及如何尽量规避人生的失败教学方法图示法.课本剧.问答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从〝饭局〞导入,穿插图片.”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局”是下棋术语,引申出”情势.处境”的意思,后来再引申出”赌博.聚会.圈套”的意思.”饭”与”局”的组合,是宋代文人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因为饭局上的圈套实在太多了.俗话说〝席无好席,宴无好宴,吃饭事小,设局事大〞,有这么一个饭局改变了历史--《鸿门宴》.历史上其他著名的饭局如〝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二.作者简介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常识.三.文中主要出现了哪些历史人物刘邦集团项羽集团沛公(刘邦)项羽(项王)曹无伤(沛公左司马)范增(项王军师,亚父)张良(沛公谋士)项伯(项羽季父)樊哙(沛公之参乘)项庄(项羽堂兄)注:亚父,亚,次也,对之尊敬仅次于父季父,古代兄弟排行:伯.仲.叔.季,季父即最小的叔叔四.全文共有七段,可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中与宴后三个部分.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上人物的活动,理清全文故事情节宴会前无伤告密-范增进言-项伯夜访-张良定策-项王许诺宴会中刘邦谢罪-项王设宴-(一起)范增举玦-(一落)项王不应-(二起)项庄舞剑-(二落)项伯翼蔽-(三起)樊哙闯帐-(三落)王赐酒肉宴会后沛公逃离-张良留谢-亚父破斗-诛杀无伤五.合作探究探究一.《鸿门宴》之座次文化礼仪鸿门宴上,司马迁着意描述了宴会上的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就是说,项羽和项伯面向东坐,范增面向南坐,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侍奉.陪席.这一描述看似寻常之笔,实则大有深意,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重要作用.举行宴会当是在室内,而不能在堂上.项羽.项伯朝东而坐,最尊;范增朝南而坐,仅次于项氏叔侄的位置;项羽让刘邦北向坐,又卑于范增,不把他看成与自己地位匹敌的宾客;张良面朝西的位置,是在场人中最卑的了,不能叫坐而叫侍.刘邦的参乘樊哙得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于是冲入营帐,〝披帷西向立〞.樊哙地位比张良又下一等,此时他虽然〝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却仍然不忘规矩,不仅站立,而且〝西向〞.樊哙的〝西向立〞,正表明〝西向〞是最卑的位次.通过项羽对座次的安排,突出表现项羽藐视刘邦,以尊者自居的骄傲心理,由此细节,可见项羽骄矜专横.唯我独尊的性格,也可见刘邦忍辱屈从.顾全大局的雄心那么现代宴席座次又是如何安排的呢?桌次排列其一,居中为上.即各桌围在一起时,居于正中央的邢张餐桌应为主桌.其二,以右为上.即面朝正门,主桌右边的桌次高于主桌左边的桌次.其三,以远为上.即距离宴会厅正门远的桌次高于距正门近的桌次.其四,临合为上.即临近舞台的桌次高于距离舞台远的桌次.位次排列其一,面门为主.指在每张餐桌上,以面对宴会厅正门的居中位置为主位,主位右侧为主宾位.如果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尊重,可以安排主宾坐在主位,而请主人坐在主宾位.其二,右高左低.指在每张餐桌上,除主位之外,其余座位位次的高低应以该桌主人.其三,高近低远.指在每张餐桌上,距离该桌主人近的位次高,远的位次低.其四,各桌同向.指在举行大型宴会时,其他各桌的主位均应与主桌主位保持同一方向探究二.有人说《鸿门宴》预示着刘项双方将来的成败,对此你怎么看?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多次拒绝范增诛杀刘邦的计谋)寡谋轻信,失判断能力;(被刘邦三言两语就忽悠过去)自矜功伐,有妇人之仁;(轻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听信刘邦,不应范增,宽容樊哙,产生相惜之心,不究逃席,安然受璧)养奸贻患,胸无城府.(轻信项伯和刘邦之言)刘邦从善如流,知人善用(以商量的语气和张良对话,听从张良计策;听从樊哙计策逃离)能言善变,能屈能伸(对项伯像兄长一样对待,对于鸿门宴的座次安排不以为意) 机警圆滑,虚伪狡诈(对项伯和项王的一番话以及和项伯约为儿女亲家)见机能断,有奸必肃(出了宴会立即逃离,回去诛杀曹无伤)看一看,以下这些性格中你是否位列其中?脾气暴躁焦虑紧张忍耐忧郁钻牛角尖多疑嫉妒拖拉散漫这些在常人看似不好的性格是否就一定都会导致失败呢?性格没有绝对好坏之分,要善于发挥性格的长处,扬长避短,使身心愉悦,方能迈向成功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清故事情节2.结合课下注解,翻译1.2段。
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1:《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教案(1)司马迁教学目的一、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二、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情节及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
范读课文,以求准确认读。
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一、简介作者及《史记》导入: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前87?)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
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父司马谈,汉武帝建元、元封之间任太史令,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
10岁时,随父亲司马谈到长安,开始了对古代文献的研读,并直接受学于当时著名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
20岁,南游江淮,据《史记·太史公自序》,他这次“上会稽,探禹穴,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以后他在任郎中、太史令以及中书令时,或奉旨出使,或陪驾巡幸,游历了更多的地方。
这些经历,使他有机会亲身领略祖国壮阔的自然风貌,调查了解许多历史故实,订正和补充文献上的疏漏,也使他有可能接触广大人民的实际生活,增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了解。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历史著作。
它记述了中国上自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共计五十余万言,分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2.6鸿门宴1
《鸿门宴》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2. 了解作者对人物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的作用。
3.学习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培养把握、归纳文言现象的能力和文言文翻译能力。
5.培养实事求是的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
6.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归纳文言现象的能力。
2.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的方法。
3.客观评价文中人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文言翻译能力和归纳文言现象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平台POWERPOINT课件教学步骤新课引入:《垓下歌》——项羽(构思:从此诗歌可窥项羽性格之一斑,由学生进行分析从而引出课文《鸿门宴》)相关知识介绍:司马迁、《史记》、历史背景(构思:学生课前先作收集,以此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课堂上作介绍,既可温故知新,又有助于理解课文,且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疏通文句,归纳语法现象(构思:学生自读课文,凭借语境推断不明白的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学习利用语感推断陌生字词含义的方法。
分小组讨论交流,归纳出文中文言现象,最后将疑难问题提出,由其他小组或教师释疑。
此环节培养学生对文言语法的归纳能力及合作精神、质疑精神。
)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构思:先由学生讲述鸿门宴的故事经过,再对事件中的人物,尤其是项羽表现出的性格特点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其中适当加入历史上对项羽的不同评价〔可由学生提出教师亦可作补充〕。
此环节培养阅读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客观评价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写一篇人物评论。
选择一个或多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评论。
(构思:延续课堂教学,并应用于写作。
)板书人物性格项羽:自大轻敌,有勇少谋,优柔寡断刘邦:多谋善断,圆滑机警,能言善辩作业:写一篇人物评论课后反思本节课能顺利的完成教学计划。
整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在其中只是充当了引导者。
各个教学环节学生都配合良好,发言较积极,能畅所欲言,但因时间较紧,语法归纳做得不是很好,需课后补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鸿门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鸿门宴》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生能够掌握《鸿门宴》中的基本字词、句式和语法结构,了解古代记叙散文的写作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和课堂练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言文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机智勇敢、坚韧不拔的品质;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鸿门宴》中的基本字词、句式和语法结构,了解古代记叙散文的写作特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矛盾冲突,深入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感受古代文言文的魅力。
3.解决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和课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鸿门宴”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提出若干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学习新课:(1)初读: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学生自行朗读,熟悉课文。
(2)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句式和语法结构,学生记录。
(3)分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巡回指导。
(4)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进行纠正和讲解。
3.总结评价:教师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课堂练习法等。
2.教学手段:PPT演示、音频播放、板书等。
3.课堂互动方式:教师提问、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教师进行纠正和讲解。
2.作业:背诵课文片段;完成课后练习。
3.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业。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电子书、教学PPT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 第6课鸿门宴 1
《鸿门宴》一、学习目标: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2.积累文言常用词,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3.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的表现手法;二。
学习重点:1.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三。
学习难点:注意作者运用对比衬托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四.学法导引1.阅读课文,了解大意,初步感知人物语言、行动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
2.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3.归纳文中文言词语,特殊句式4.合作交流,解决疑难五.学习时数:三学时【资料链接】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其父司马谈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任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20 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创作史记准备的丰富的材料。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公元前98 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受到了宫刑。
他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2、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 年的历史,分本纪(12 篇)、世家(30 篇)、列传(72 篇)、书(18 篇)、表(8篇)等五种体裁,共130 篇,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其中的第一部。
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所以说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3.背景知识:《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斗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2-6《鸿门宴》 精品教案
《鸿门宴》教案教学目的一、了解“鸿门宴”故事,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二、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词,能够翻译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一、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
二、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作必要的阅读标记,查阅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2.查询“楚汉相争”的历史,了解刘、项斗争的经过,了解项羽这一人物的历史功过。
二、导入新课:1.板书或投影项羽的《垓下歌》,学生齐诵(尽量读出这首楚歌慷慨悲凉的意味)。
简析《垓下歌》,播放屠洪刚《霸王别姬》歌曲作背景音乐。
2.介绍司马迁、《史记》、时代背景,引入新课。
要点:(1)项羽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
(2)项羽起兵反秦目的: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有区别。
(3)他迷信武力,始终没有(也不可能)认识自己败亡的原因。
他把一切归结于“天意”,是“时不利”,自刎之前,他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4)“鸿门宴”前,怀王与诸将有约:“先入关者王之”。
三、读讲课文一、二两段:第一段: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①“王.(wàng)关中”②“说.(shuì)关羽”③“好.(hào)美姬.(jī)”④“为.(wè)击破沛公军”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①“军.霸上”、“王.关中”(加点词为名词作动词用,读第四声)。
②“说.项羽”可简为“说羽”不可简为“说项”,“说(shuō)项”意为替人讲情、说好话。
③“成.五采”、“为.(wéi)龙虎”,“成”、“为”都有“变成”、“化作”的意思,“龙虎”是龙虎的形状。
鸿门宴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鸿门宴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一)教学思路在古代的史传文学中,最富有史学意义和文学色彩的要数《史记》;在《史记》中,最令人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是《项羽本纪》;而在《项羽本纪》中,最能体现项羽的性格和为人的是“钜鹿之战”、“鸿门宴”和“垓下之围”。
因此,教学《鸿门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总的教学思路是从语言到人物、从整体到局部、从课内到课外,引入值得商榷的看法和值得思辩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从而把握情节起落,感受人物形象,丰富文化底蕴,提高思辩能力。
从语言到人物:本文编排在高中第一册,它与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之间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落差。
因此,拟安排两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和熟悉课文语言:首先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去钻研课文,理解其中的古今异义、通假现象、词语活用和特殊句式;然后,利用连环图画,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给重要场景写说明文字,进行“语言转换”训练,进一步理解语言,把握情节。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项羽和刘邦这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整体到局部:《鸿门宴》是节选文字,但它始于曹无伤告密、终于曹无伤被杀,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片断。
在疏通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矛盾线索,理清宴前、宴中、宴后的情节结构,大处着眼,整体把握;然后抓住“宴中”这一部分,引入值得商榷的看法,具体、深入地剖析“三起三落”的情节安排。
这样,既有“面”上的鸟瞰,也有“点”上的响锣重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把握和深入思辩的能力。
从课内到课外:“鸿门宴”只是“项羽现象”或者说“项羽文化”中的一个点,我们的教学应该由这个“点”辐射开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他们的文化底蕴。
理解文言词汇和句式,把握情节结构,感受人物性格,可以说都是课内功夫。
为了使课文教学富有深度和广度,拟安排两个环节加以拓展。
1.讨论:有人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说这表现了他的“君人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鸿门宴(第1课时)【大成目标】(目标解读、课堂组织2分钟)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重难点)【使用说明】1基础案背景知识请到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查询,并在课上交流;升华案在预习基础上先总体把握课文内容,再重点研读一二自然段;巩固案要求当堂完成前5个小题,其余内容课外完成,并在下节课做交流。
2、建议一课时。
1、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
(预习交流3分钟)背景知识链接:司马迁《史记》楚汉之争参考答案:飨(xiǎng )姬(jī)卮(zhī)郤(xì)鲰(zōu)玦( jué)眦(zì)跽(jì)戮(lù)参乘(cān shèng)俎(zǔ)啖(dàn)3、整体把握全文(课堂交流2分钟)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参考答案:第一部分:(1-2)宴前,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第二部分:(3-4)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情节的高潮。
第三部分:(5-7)宴后,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一、研读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自读文段2分钟,独立完成练习6分钟,展示点评4分钟)1、 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沛公军.霸上2、 (2)沛公欲王.关中 (3)此其志不在小.参考答案:(1)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
(2)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做王。
(3)小: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
2、解释下面句子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使子婴为相 (2)为击破沛公军 (3)皆为龙虎 参考答案:(1)动词,做。
(2)介词,替。
(3)动词,是。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未得.与项羽相见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3)范增说.项羽曰 (4)财物无所.取 (5)沛公居山东..时 参考答案:(1)得:能够。
(2)使:派,派遣;于,介词,对。
(3)说:读shu ì,劝说。
(4)所: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
(5)山东:指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与现代汉语的“山东”不同,现代汉语中的“山东”指今山东省。
4、翻译下面句子。
(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羽大怒,说:(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我(曾)派人观察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5、文段分析思考(1)这一段记叙了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的展开起什么作用?答案:共记叙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无伤告密,这是事件的导火索,矛盾挑开。
第二件事是范增说羽。
范增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劝项羽“急击勿失”,矛盾进一步激化,情节迅速发展。
(2)文中写到“项羽大怒”,这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
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什么?答案: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一个率真、火爆的汉子!四、研读第二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自读文段3分钟,独立完成练习8分钟,展示点评4分钟)1、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距关,毋内诸侯(3)张良出,要项伯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参考答案:(1)具:通“俱” (2)距:通“拒”。
内:通“纳”。
(3)要:通“邀”(4)倍:通“背” (5)蚤:通“早”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素善.留侯张良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4)秦地可尽王.也 (5)君安与项伯有故. (6)项伯杀人,臣活.之 (7)吾得兄.事之 (8)籍.吏民,封府库 参考答案:(1)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与……交好,友善。
(2)夜: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夜里。
(3)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危急的事情;义:名词活用为动词,合于义。
(4)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统治。
(5)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交情。
(6)活:使动用法,使……活。
(7)兄:名词活用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8)籍: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编造名册3、 指出下面“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臣为韩王送沛公 (2)为之奈何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4)君为我呼入 (5)约为婚姻参考答案:(1)介词,替。
(2)动词,处理,对付。
(3)前“为”,介词,替;后“为”,动词,献出。
(4)介词,替。
(5)动词,结成。
4、 解释下面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为之奈何 (3)项伯杀人,臣活之(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参考答案:(1)动词,到,往。
(2)代词,这件事。
(3)代词,他,指项伯。
(4)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翻译下面句子。
(1)谁为大王此计者? 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
(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变故。
6、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B 级)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答案: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项伯夜访张良,使紧张的形势出现了转机。
第二件事是张良献计。
这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被拉过去,为下文替刘邦说情及项庄舞剑时“以身翼蔽沛公”张本,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
第三件事是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
1.(A级)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读音、意义有错误的是:( C)A.如今人为.刀俎(wéi,是)B.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wéi,做)C.为.击破沛公军(wéi,替)D.大王为.人不忍(Wéi,做)E.且为.之奈何(wéi,对待)F.吾属今为.之虏矣(wéi,被动)G.若属皆且为.所虏(wéi,被动)2.(B级)加横线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A.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C.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D.道芷阳间行素善留候张良3.(C级)属宾语前置句的是:(A)A.大王来何操 B.亚父者,范增也C.贪于财货 D.若属皆且为所虏4.(C级)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①距关,勿内诸侯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④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参考答案:①“距”通“拒”,“内”通“纳”②“倍”通“背”③“蚤”通“早”④“卻”通“隙”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甲)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于是项王乃悲愤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乙)高祖还归,过沛,留。
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
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5.(B级)解释文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壁()阕()和()悉()故()参考答案:壁:驻扎阕:首、支和:应和悉:全、都故:老的,旧的6.(C级)《垓下歌》与《大风歌》分别表现了项羽、刘邦此时怎样的心情?《垓下歌》:答案: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
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逝”,奔驰。
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
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
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
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大风歌》:答案: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拓展阅读杀死刘邦小儿!我很敬佩项羽,虽然他没有赢下楚汉之战!喜欢他的豪爽,坦荡,勇猛,喜欢他的真性情,喜欢他的仗义!话说项羽破釜沉舟于巨鹿横扫秦军一战成名,既而征降秦将章邯,为亡暴秦立下不世之功!怎料刘邦这老滑头却趁项羽不备占领秦首都咸阳,夺了亡秦首功。
楚汉两家矛盾也由此而起,遂引发了长达4年的楚汉争霸战。
刘邦这为世人所不齿的无赖本毫无胜算,却硬是他逼得旷世英豪西楚霸王兵败自刎。
时乎?运乎?命乎?人乎?悲哉,悲哉!可你又曾知道项羽足以四杀刘邦!?一杀刘邦。
当属鸿门宴。
那时的项羽掌四十万虎狼之师无往而不胜:而刘邦仅十万兵将.力量悬殊有目共睹!鸿门宴上,亚父范增几次三番示意项羽下手,可霸王他楞是下不了手。
刘邦吓的借口上厕所就溜了,气得范增直说;竖子不足与之谋!亏得项羽勇猛无双,满身血性,却也这般妇人之仁优柔寡断?怒!二杀刘邦。
鸿门宴后,刘邦被项羽放至巴蜀大山,气的嗷嗷叫却又奈何不了他。
鸡蛋碰石头,刘邦可不干,至少也不第一个,毕竟生命诚可贵呀!孰料,刘邦这厮得张良,萧何相助,拜将韩信,不出一年居然以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山平三秦,取关中,更甚趁项羽东征齐国之机夺了项羽的都城彭城.还扬言要把彭城作为自己的第二都城.于是大会诸侯平天下.他还当真把项羽给忘了?若是这样就被你刘邦给打败了那项羽那霸王还算是什么霸王?就在刘邦飘飘然时,项羽帅三万精骑回彭城将60万汉军杀得落荒而逃,死伤无数.此时的刘邦俨然一难民,身边只有一个夏侯婴,窝囊之至,狼狈之至!项羽决意活捉刘邦,这可把那胆小鬼吓死了!眼看着楚军就要追上自己了,天公却帮了刘邦一把,顿时狂风大作,黄沙四起,刘邦就这么趁乱逃了.命乎?三杀刘邦.彭城一战未活捉刘邦,项羽快马加鞭直追汉军,直至荥阳城.刘邦至此已是瓮中之鳖,破城之日怕是不远了.怎么办怎么办?若是被项羽活捉那后果是不要想的了,诶,只怪自己太大意,太狂妄.却是有一叫陈平之人,向刘邦出一离间计.要离间的不是别人,正是项羽最敬重的亚父和他最钟爱的虎将钟离昧!枉他项羽英豪盖世却连这点知人判事的能力都没有,他居然中计了!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难道带兵这么多年他连这都不懂?何况亚父他现在已是古稀之年,除了你项羽他又有何私利可言?义愤,绝望,悔恨,伤感,这位可敬的潇洒的老人就这么撒手西去了.假若你听了范增只言,趁韩信,英布,彭越都不在刘邦身边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强攻这一座孤城,那破城指日可待,将刘邦走马生擒亦不在话下.现在倒好,给敌人喘息的机会还害死了自己最可靠的谋士.叹!四杀刘邦.幸好项羽中计不深,亚父一死他就明白了一切.立刻集全力围剿荥阳,刘邦自知难逃一死,便与项羽商议投降.条件是:不杀降卒,饶自己一死.项羽欣然允诺.另外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就是:投降的时间要在晚上.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投降也不是什么很光彩的事.可你霸王知道吗,这是刘邦这滑头故意安排的.当晚,城门一开,一彪人马冲出城来,情况不对,项羽喝道:给我打!不出两下,楚军就抓住了那领头的,项羽一看:不是刘邦!此时,刘邦已趁乱从侧门跑了.项羽终于错失最后一次杀刘邦的机会.这煮熟了的鸭子居然还给飞了?!霸王啊霸王,难不成真是你个头太大,心也就太粗了?你还真以为刘邦那小子会送死?你还真以为天下的人都象你那样大丈夫?刘邦跑了,找到了韩信,平了齐国,又联合英布彭越夹击项羽.亲提60万大军将项羽不足十万人马困在垓下.最后便有了霸王兵败一幕,可是有谁能真的打败项羽,他杀出重围,来到了乌江边上.对面就是他的家乡,当年他带着8000子弟兵过江东,如今8000子弟兵无一所剩,他只身又有何面目回去呢?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没人能杀得了霸王,他是自杀的,好死!这我不禁想起霸王那最后率28骑斩将夺旗一幕.1000多汗军追来,霸王掉转马头昂首马上,对身边的将士说:我霸王不是被刘邦打败的,只是不忍心追随我的将士为我付出太多.且看我这最后一次单骑砍帅夺旗!你们28人分为四队,项羽纵马而下,所到之处,血肉横飞,人仰马翻,汉军四散,只剩下那领头之将.就凭他想拿擒霸王的首功?!结果眨眼就成了霸王戟下亡魂!砍下将旗!纵马而回,清点下人马,还剩26骑.怎么样?霸王问.没错,大王!众将士答.这就是英武的霸王!2200多年过去了,人们还记得那自刎的霸王!因为后人敬你是英雄!即使他有缺点也是英雄般的惊世骇俗!可再回顾这历史我又不免有些怨霸王了,真的英雄当是大气磅礴,知人善任,谦虚谨慎,勇猛刚果,能屈能伸.而他鸿门宴上优柔寡断纵虎归山;荥阳城一战,刚愎自用气死范增;乌江自刎能伸却不能屈!真的大丈夫是不会以死谢罪,死是一种逃避,英雄就不应该逃避,尤其是面对灾难时!英雄应该以行动来谢天下,而不是死!倘若项羽重返江东,痛改前非,重整旗鼓,那刘邦这老小子是不是还得死四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徒留后人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