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宋徽宗为什么要背弃百年盟约而联金灭辽?

合集下载

南宋联蒙灭金的背后

南宋联蒙灭金的背后

http ://“前车覆,后车戒”,这是中国的一条古训。

《诗经》《尚书》《春秋》等先秦典籍的一条基本精神,就是要给后世留下历史经验教训,也即《资治通鉴序》所说“垂鉴戒于后世”。

不重视历史经验教训,不以史为鉴,要犯大错、吃大亏。

历史上就有忘记前车之鉴的人,南宋理宗赵昀便是一个典型。

宋徽宗赵佶曾犯过一个致命的错误,即在宋朝的仇敌辽国被金国打得落花流水时,于1118年二月,派马政渡海到辽东,同金国订立“海上之盟”,约定宋金两国共同讨伐辽国。

以为在宋金夹攻之下,辽国不难灭亡,辽亡之后,即可达到夺回燕云十六州、报仇雪耻的目的。

高丽国提醒宋徽宗:保存辽国,可作为宋朝的屏障。

可怕的不是辽,而是金,它乃虎狼之国,千万不可交,对它应早作防备。

忠言逆耳,徽宗听了大为不乐。

结果,辽是亡了,但随后北宋也被金灭了,距订立“海上之盟”不过五年时间。

宋理宗应当熟知这段历史,但他并没有以徽宗的前车之覆为鉴,断然决定联蒙灭金,重蹈了宋徽宗联金灭辽的覆辙。

理宗在位长达40年。

《宋史》说:“宋至理宗,疆宇日蹙,贾似道执国命。

”理宗特别宠信宰相贾似道,因为宰相中只有贾似道一人支持他立忠王赵禥为皇太子。

特意将不予配合的宰相吴潜撤了,让贾似道“独相”,独揽大权。

又宠爱丁大全等奸佞之臣。

他有一句名言:“人主之职无他,惟辨君子、小人。

”实际上他分不清君子、小人。

要说他头脑很糊涂,也不尽然,他在决定联蒙灭金时,是被一种急切要为徽、钦二帝复仇的心理所支配,也被朝野舆论所推动。

朝臣们对他随声附和,他以为朝臣们都真心赞成联蒙灭金的决策。

蒙古假道南宋灭金的方略,是由成吉思汗定下的。

《宋史纪事本末》说,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七月,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具体地点在今甘肃清水县)。

临终前,对身边的人说:“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

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

金急,必征兵潼关。

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成吉思汗毕竟深谋远虑,有战略眼光,想到单凭蒙古当时的军事实力,要很快攻灭金国,是很困难的。

南宋为何最终走上了“联蒙灭金”的道路

南宋为何最终走上了“联蒙灭金”的道路

1南宋为何最终走上了“联蒙灭金”的道路一直以来,南宋“联蒙灭金”的得失引起了后人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王夫之曾做过这样的评价:“借金灭辽失中原,借元灭金失江左”。

另外,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策论部分第五题题目便是“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数百年以来,人们还是习惯将此事与“海上之盟”相提并论。

而且,大多数人认为“联蒙灭金”是南宋政府缺乏远略的表现,是没有吸取“海上之盟”的历史教训,贪图眼前小利以致在同一个地方连续摔倒了两次,并最终走上了亡国之路。

但我认为这种认识往往是建立在没有充分了解此事前因后果的基础上的。

其实,所谓的远略却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历史本就是瞬息万变,并存在一定的偶然性,谁也无法预料到以后会发生什么。

今天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后知后觉而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去苛责古人,相反,我们更应该设身处地地站在古人的角度思考一下为什么南宋最终会走上“联蒙灭金”的道路。

事实上,南宋政府一直在根据时局变化不断调整对蒙对金的策略,而“联蒙灭金”决议的出台也是几度峰回路转,最终在很多意外事件的促成下,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宋不得不走上了联蒙灭金的道路。

而且从过程来看,南宋政府并非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最后走上“联蒙灭金”的道路更多的是一种“两害相较取其轻”的无奈。

1.1南宋对蒙古的早期关注网上有很多文章说南宋朝廷见蒙古实力强大便萌生了联蒙灭金的想法,其实这只是在未能充分了解历史细节的想当然的说法。

事实上,早在南宋初期,宋朝便开始有人开始注意到蒙古这支力量的存在,并试图借助蒙古与金国的矛盾为对金外交服务。

著名文学家洪皓便是第一个注意到蒙古的南宋官员。

他曾经在建炎三年(1129年)出使金国时被扣留,在被羁押期间,他了解到很多关于金国的情况,并设法托人将他的书信送到宋廷。

其中在绍兴十二年(1142年),洪皓就在书信中提到了金国“彼方困于蒙兀(蒙古)”,但此时宋廷已与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无意于北伐收复故土的大业,此事便被搁置下来。

历史趣谈北宋的靖康之耻与海上之盟有什么关系?

历史趣谈北宋的靖康之耻与海上之盟有什么关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北宋的靖康之耻与海上之盟有什么关系?
导语:海上之盟背景发生在金国初期的海上之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

海上之盟共持续12年,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加快了北宋和辽国的灭亡,同时也
海上之盟背景
发生在金国初期的海上之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

海上之盟共持续12年,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加快了北宋和辽国的灭亡,同时也使金国变得强大起来。

海上之盟是由北宋最先提出的,北宋之所以会提出这一结盟政策,是与海上之盟背景息息相关。

北宋地图
北宋在中原建国后,一直担心辽国会对自己形成威胁。

当时辽国十分强大,并位于北宋的北方,时常侵犯北宋领土。

长此以往,北宋和辽国形成了敌对局面,北宋一直将辽国看成心腹之患,而辽国也一心想要吞并北宋。

公元1004年,宋真宗赵恒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因为北宋和辽国都不具备灭掉对方的能力,所以只能通过盟约来约束对方。

澶渊之盟签订之后,两国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

公元1115年,位于辽国东北方向的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率兵反抗辽国,并建立了金国。

此时宋徽宗认为辽国国势迅速下滑,北宋和金国联盟必定能灭掉辽国。

在蔡京等人的主持下,北宋向金国主动示好,宋徽宗想要借助和完颜打骨打合作的机会收回被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位于长城以南,常年被辽国所控制,从地理位置来说,燕云十六州十分重要,所以这也成为北宋提出建立海上之盟背景之一。

在北宋努力之下,宋金两国签订了海上之盟。

海上之盟签订后,宋金两国合作灭掉了辽国,但是不幸的是宋朝也迎来了末路。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宋辽宣和幽燕之战疑云 宋为何主动背弃百年之盟

历史趣谈宋辽宣和幽燕之战疑云 宋为何主动背弃百年之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辽宣和幽燕之战疑云宋为何主动背弃百年之盟导语:公元1115年,童贯率领20万大军攻击西夏,本来形势大好,但童贯急功近利强迫大将刘法攻击朔方,不得已的情况下刘法出兵,结果中了埋伏,宋军公元1115年,童贯率领20万大军攻击西夏,本来形势大好,但童贯急功近利强迫大将刘法攻击朔方,不得已的情况下刘法出兵,结果中了埋伏,宋军损失惨重不得已退兵。

失败挡不住童枢密建功立业的渴望。

他虚报军功,强行将失败写成了胜利。

但这其中的虚实童贯知道,百官也知道。

童贯明白要想超越自己的前辈,也为了自己的地位,他需要更大的胜利。

这胜利要空前绝后,要惊天动地,要让别人一句坏话也说不出来!可对于宋朝来说什么的军功才够格呢?当然是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一切都源于四年前的晚上。

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童贯奉命出使辽国,在返回途中遇到了一个叫马植的汉人。

按照今天的说法,马植是辽籍宋人,他家世代为燕云大族,马植本人是辽国的光禄勋。

这是十月,永定河还充满了河水。

在此,马植作为辽国的特使送童贯出境,忽然间马植对童贯说出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

大致为今天北京、天津全部,山西、河北北部地区。

公元963年,石敬瑭为了争取辽太宗耶律德光的支持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从此石敬瑭也永远被打在了卖国贼的耻辱柱上。

得到了燕云十六州使辽国拥有了良好的农业基础,从而促进了辽国的封建化历程,同时辽国越过了中原地区最重要的屏障,向南可以直驱中原腹地,向北也可退守草原。

当然这条只是针对南方的中原王朝,生活常识分享。

南宋联蒙灭金的背后

南宋联蒙灭金的背后

南宋联蒙灭金的背后作者:王春南来源:《群众》2019年第18期“前车覆,后车戒”,这是中国的一条古训。

《诗经》《尚书》《春秋》等先秦典籍的一条基本精神,就是要给后世留下历史经验教训,也即《资治通鉴序》所说“垂鉴戒于后世”。

不重视历史经验教训,不以史为鉴,要犯大错、吃大亏。

历史上就有忘记前车之鉴的人,南宋理宗赵昀便是一个典型。

宋徽宗赵佶曾犯过一个致命的错误,即在宋朝的仇敌辽国被金国打得落花流水时,于1118年二月,派马政渡海到辽东,同金国订立“海上之盟”,约定宋金两国共同讨伐辽国。

以为在宋金夹攻之下,辽国不难灭亡,辽亡之后,即可达到夺回燕云十六州、报仇雪耻的目的。

高丽国提醒宋徽宗:保存辽国,可作为宋朝的屏障。

可怕的不是辽,而是金,它乃虎狼之国,千万不可交,对它应早作防备。

忠言逆耳,徽宗听了大为不乐。

结果,辽是亡了,但随后北宋也被金灭了,距订立“海上之盟”不过五年时间。

宋理宗应当熟知这段历史,但他并没有以徽宗的前车之覆为鉴,断然决定联蒙灭金,重蹈了宋徽宗联金灭辽的覆辙。

理宗在位长达40年。

《宋史》说:“宋至理宗,疆宇日蹙,贾似道执国命。

”理宗特别宠信宰相贾似道,因为宰相中只有贾似道一人支持他立忠王赵禥为皇太子。

特意将不予配合的宰相吴潜撤了,让贾似道“独相”,独揽大权。

又宠爱丁大全等奸佞之臣。

他有一句名言:“人主之职无他,惟辨君子、小人。

”实际上他分不清君子、小人。

要说他头脑很糊涂,也不尽然,他在决定联蒙灭金时,是被一种急切要为徽、钦二帝复仇的心理所支配,也被朝野舆论所推动。

朝臣们对他随声附和,他以为朝臣们都真心赞成联蒙灭金的决策。

蒙古假道南宋灭金的方略,是由成吉思汗定下的。

《宋史纪事本末》说,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七月,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具体地点在今甘肃清水县)。

临终前,对身边的人说:“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

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

金急,必征兵潼关。

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与金朝鹬蚌相争

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与金朝鹬蚌相争

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与金朝鹬蚌相争本文导读:宋朝在建立后不久,这套体系就被打破。

辽国以武力向宋朝昭显着自己的存在,迫使宋真宗咸平七年十二月(1005年)签下澶渊之盟。

宋朝人无法接受与本应该是藩属的辽国称兄道弟,于是在女真兴起后主动提出“愿与贵朝(金朝)共伐大辽”的倡议,联合女真于宋宣和七年(1125年)一起灭了辽国,与金立下“海上之盟”。

积累了百年的怨气得以发泄,宋朝自觉重回天朝上国,以藩属之心待金。

临海军节度使张觉叛金归宋后,宋背盟收叛将。

在金朝的再三索要下,杀了一个长相相似的人搪塞,被金太宗之弟完颜宗望发觉,引大军攻宋。

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攻入宋朝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及大批皇室宗族北去,是为“靖康之变”。

徽宗第九子、钦宗之弟赵构因一直领兵在外幸免于难,于靖康二年五月初一(1127年6月12日)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为帝,延续了宋朝皇统和法统,是为南宋高宗。

南宋不得不承担北宋外交失误的苦果,以及更加强烈的民族情绪。

宋高宗对金国的忍让加重了这股情绪。

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在《绍兴和议》签订时:金人遣张通古为诏谕江南使,持诏而来,通古到馆旬馀,要与人主抗礼。

又要上北面而拜其诏,朝廷议未定,或请列祖宗御容,而置金人诏于其中拜之,至于纷纷不定者累日。

通古索备玉辂迎诏书,百官导从,至是犹未决。

秦桧主其事,坐于待漏院中,置辂于殿门之外,命三省吏服绯绿腰银,枢密院吏服紫腰金,尽赴馆候使人,出则咸导从,使人以为百官也。

日高通古等始出馆,驰马入门,有亲事官一人手拽马羁虏使,以藤杖击其手伤,竟不肯放通古宣诏。

其词不逊,上皆容忍之。

此次求和与真宗时的澶渊之盟不同,澶渊之盟是宋朝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接受求和的结果,虽然双方以和平平等交往为原则,宋朝大部分时间是处于长、兄的地位。

同时,在外交主动性和外交位次上,北宋总是略占上风的。

而绍兴和议双方完全不对等,虽然和议中南宋对金称臣,沦为金的臣下,但金朝对宋的官方用语已经从海上之盟时的“大宋”变为“江南”,一如当年北宋称南唐为“江南”一样。

同样的错误犯两次 两宋联金灭辽和联蒙灭金

同样的错误犯两次 两宋联金灭辽和联蒙灭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同样的错误犯两次两宋联金灭辽和联蒙灭金
导语:两宋灭亡的契机,从表面上看,有极为相似之处。

北宋之亡,起源于北宋政府念念不忘收复燕云十六州,于是趁着辽国衰落,与新兴的金国结为同盟
两宋灭亡的契机,从表面上看,有极为相似之处。

北宋之亡,起源于北宋政府念念不忘收复燕云十六州,于是趁着辽国衰落,与新兴的金国结为同盟,共同灭金。

怎料想前门驱狼,后门进虎。

金国在占据了辽国故地后大举南下,俘虏了徽钦二帝,占据了中原地区。

而一百年后,蒙古在金国背后兴起,南宋政府竟然再一次与蒙古结盟,共同灭金。

此后凡四十年间,兵连祸结,最后在蒙古强大的军事打击下,南宋终于灭亡。

有道是:“聪明的人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从这个标准来看,宋朝君臣显然不很聪明。

于是有论者说两宋实在过于执著于收复失地,而看不清真正的战略利益所在,如果当时不是联金联蒙,而是援辽援金,则宋祚自可保存。

在下以为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却并不全面。

两宋的灭亡,虽然看似相同,但也只是表象而已,其实还是大不一样的。

不错,北宋的确念念不忘燕云十六州,南宋的确念念不忘北方故土。

但是其败亡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不能与夙敌够捐弃前嫌,共御外侮,而是对自己的实力估计错误,再加上不敢发动群众,不敢主动出击所致。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相当奇特的王朝。

一方面,她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比唐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另一方面,她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对外懦弱无能的王朝。

北宋自太祖以下就实行强干弱枝抑制武将的政策。

直接后果就是将不知兵,兵不能战。

空养着百万大军到了打仗的时候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闻金为什么要灭北宋?金灭北宋得到了什么好处

历史趣闻金为什么要灭北宋?金灭北宋得到了什么好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金为什么要灭北宋?金灭北宋得到了什么好处
导语:当金人看到两虎相争都有不小损伤时就起了打劫之心,于是背弃盟誓,趁宋朝军队不备搞偷袭,一举将宋朝主力消灭,后来兵下开封,宋人自发拱卫
当金人看到两虎相争都有不小损伤时就起了打劫之心,于是背弃盟誓,趁宋朝军队不备搞偷袭,一举将宋朝主力消灭,后来兵下开封,宋人自发拱卫京师者达百万(可见宋朝皇帝多得民心,而那还是被后人诟病的花石纲之后呢),可惜都只能算是新兵(百战老兵能抵几十个...
北宋一直以为自己很强大,宋辽都是蛮夷。

但末期在战略上犯了错——错误的相信金人联合灭辽。

有人曾说是宋人打辽时常常受挫,而金兵则屡战屡胜,导致金兵看到北宋虚弱而产生南下之心的——其实不然,辽国不可能把兵力均匀的分开分别对付两方,而必须分出侧重点,想想看:是一个虽然有“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称号。

但只有几万人的一方有威胁,还是对峙上百年有雄兵百万的敌人(宋一心想收复幽云,幽云一失辽更得玩儿完)更有威胁——显然,辽人把精兵主力用来对付宋朝,而对女真显然用了拖字诀,想把宋朝击退再全力收拾女真,没想到宋朝屡败屡战把精兵主力牢牢绑在南边,让金人顺利的灭辽——当金人看到两虎相争都有不小损伤时就起了打劫之心,于是背弃盟誓,趁宋朝军队不备搞偷袭,一举将宋朝主力消灭,后来兵下开封,宋人自发拱卫京师者达百万(可见宋朝皇帝多得民心,而那还是被后人诟病的花石纲之后呢),可惜都只能算是新兵(百战老兵能抵几十个新兵),而且当时的皇帝等人做事过于胆小,结果痛失开封,后来赵构在南方复国,民壮打了很多仗成为老兵后就出现了像岳家军这样的精兵——关于南宋抗金部分有袁腾飞老师讲的,可以看看。

事实上契丹人在灭过后大量投靠金人(比我们说汉族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解密靖康之耻发生的原因 北宋和辽国同时衰落

历史解密靖康之耻发生的原因 北宋和辽国同时衰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靖康之耻发生的原因北宋和辽国同时衰落导语:宋朝内部的腐朽和北方金国的崛起,是靖康之耻背景中不得不提到两个重要因素。

在宋朝内部,由于宋徽宗任用童贯、蔡京等奸臣,国势日益衰落...宋朝内部的腐朽和北方金国的崛起,是靖康之耻背景中不得不提到两个重要因素。

在宋朝内部,由于宋徽宗任用童贯、蔡京等奸臣,国势日益衰落,并由此引发了方腊、宋江等农民起义运动。

虽然最终宋朝平定了这两次农民运动,但对宋朝的国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同时,宋徽宗不仅没有反思造成这两次运动的原因,反而以为童贯平寇有功,依旧对蔡京等人予以重用。

与此同时,北方女真族的势力开始崛起。

在女真族内部,对待宋朝的态度也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完颜阿骨打为首的亲宋派,一派是以完颜晟为首的攻宋派。

不过当时宋朝和金国之间,还隔着一个辽国,因此为了消灭辽国,宋朝和金国之间结成了短暂的联盟。

史称“海上之盟”。

为什么称海上呢?之前提到,宋国和金国当时并不接壤,他们只能坐船在海上结盟。

结盟的内容,是打败辽国之后,将燕云十六州归还给宋朝,而原先辽国的土地归金国,当然此前宋朝给辽国的岁币,此后也要全部给金国。

这个看似不平等的条件,在宋徽宗眼里看来,却是无比诱惑的。

因此燕云十六州自从唐末五代十国起,就不复为中原所有,当年宋太宗企图收复燕云,也功败垂成。

如果燕云可在宋徽宗手里收复,那是不世之功。

结盟结成之后,金国和宋朝从两面出兵,夹击辽国。

辽国首先和金国交战,被金国打败。

残兵败将退到燕京,遭遇了宋国的军队,经过交战,结果宋国被打得打败。

虽然最后辽国还是在宋金两国的夹击下生活常识分享。

北宋灭亡原因:宋徽宗独断专行收复燕云十六州

北宋灭亡原因:宋徽宗独断专行收复燕云十六州

北宋灭亡原因:宋徽宗独断专行收复燕云十六州北宋开封,这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繁华富庶大都市。

“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开封,北宋一百多年积累的财富瞬间化为乌有。

只见满目疮痍,到处都是父母、夫妻抱着哭泣的声音。

一些富豪不得不化妆成穷人保命,妇女用灰、墨水涂面逃生。

百姓靠吃水藻、野菜生存,城中猫、狗多饿死。

北宋皇家珍藏的冠服、礼器、祭器、八宝、九鼎、玉器、浑天仪、铜人、书籍,遭金人劫掠一空。

这一场劫难都因为宋徽宗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决定。

政和五年(1115年)辽国人马植来投奔宋朝,宋徽宗接见了他。

马植告诉宋徽宗:现在辽国皇帝荒淫无道,女真趁机兴起攻城略地,辽国将要灭亡。

如果趁此机会攻打,辽国人一定会不战而降。

否则将会让女真人捡了便宜。

宋徽宗听完很高兴,他要完成父亲的愿望,收复燕云十六州。

宋神宗是他的榜样,年号“崇宁”就因此而来。

此前宋徽宗派兵收复了湟州、鄯州、廓州,扩大宋朝版图万余里。

军事上的胜利,增强了他的信心。

此时大臣们分成两种观点,童贯、蔡京、部分守边官员力主伐辽。

如河东经略使(地区军事长官)薛嗣昌,经常提供一些有利于伐辽的假情报,迎合宋徽宗。

每次轮到他和宋徽宗见面时,他都慷慨激昂地请求北伐。

此前薛嗣昌曾经多次因为说假话,遭到贬职处罚。

另一派反对伐辽,太宰(宰相)郑居中认为:“此时伐辽国没有必胜的把握,即使胜利国家也没钱拿出来奖赏将士们,百姓们又要受苦,承担运输物资的劳役,伐辽对百姓对国家都没有好处。

”知枢密院事邓洵武认为:“北宋的实力还不足以战胜辽国,一旦开战将会旷日持久,百姓不能休养生息。

北宋和辽一直是友好邻邦,开战师出无名。

现在北宋能作战的军队,在和西夏人的战争损失严重,已经无法再应付一场战争了。

”宋辽边境地区真定安抚使洪中孚也反对伐辽,他认为:“所谓燕云十六州望风投降的说法不成立,辽国人一向重视此地,租税只收取他们三分之一,此举深得燕云十六州民心。

两宋为何会亡国?竟然都是因为想收服故土

两宋为何会亡国?竟然都是因为想收服故土

两宋为何会亡国?竟然都是因为想收服故土南宋灭亡的原因和北宋惊人的相似。

一个亡于“联金击辽”,一个亡于“联蒙击金”。

两宋为何会亡国?竟然都是因为想收服故土,处置不当导致!两宋的亡国,不是因为自己内部统治出了大问题而导致,都是由于外敌入侵而亡。

而之所以造成这种后果,一大半是宋廷自找的。

宋徽宗虽然治国能力不强,但是北宋的综合国力在当时非常强大,北宋本来倒也不会因此被金国所灭,可是宋徽宗错误的选择了“联金击辽”,企图通过联合金国灭掉辽国,夺回被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故地。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辽国被灭后,北宋失去了辽这个屏障,直接面对刚刚崛起的强大的金国。

本来如果有辽国这个屏障,让辽国和金国死掰,北宋一点危险都没有。

可是辽国一灭,北宋立马就变得十分危险。

最终燕云十六州也没有得到。

反而又失去了大片的土地。

由于长期的和平,平时又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北宋军备松懈,部队战斗力很差,没有能力抵御金国的侵略。

这是北宋亡国的直接的、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到了南宋末年,没有吸取北宋灭亡的教训,朝廷竟然再次“联蒙击金”。

企图通过联合蒙古灭掉金国,夺回被金国占领的中原故土。

当时的南宋朝廷经过深思熟虑,“两害相权取其轻”,认为联合蒙古虽然有害,但是金国存在威胁更大。

南宋朝廷也并非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

但他们最终决定联合蒙古灭金国,以报靖康之耻。

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金在蒙古和南宋的联合夹击之下灭亡,从而结束了宋金之间长达一百余年的对峙。

历史再一次重演。

此时的南宋统治者,也不再去想什么燕云十六州了。

他们想的只是把北宋的失去的土地重新夺回。

他们最终导致失去了金国这个屏障。

本来如果让金国和蒙古死掰,南宋暂时完全没有危险,可以一方面在金国和蒙古战争期间整军备战,一方面利用金国和蒙古的矛盾,从中斡旋,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但是南宋联合蒙古灭掉金国之后,直接面对刚刚崛起的强大的蒙古,从而亡国。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请点击上一篇。

网页链接。

宋徽宗联金灭辽的缘由 赵匡义兵败高粱河

宋徽宗联金灭辽的缘由 赵匡义兵败高粱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徽宗联金灭辽的缘由赵匡义兵败高粱河
导语:每当我路过北京城西北的西直门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的望一望西环广场那造型奇特的三座拱型大楼,因为在它们后面,有一座并不出名的小桥,叫
每当我路过北京城西北的西直门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的望一望西环广场那造型奇特的三座拱型大楼,因为在它们后面,有一座并不出名的小桥,叫高梁桥,桥下的长河,便是高梁河。

如果我们把时间倒转一千三百年的话,就在现在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的同一块地面上,身穿黑色铁甲的骑兵排出编队和红色军装的步兵组成的方阵正激烈的搏杀,数万支长矛组成了森林,漫天的箭矢下成了暴雨,无数的马蹄踩出漫天的烟尘和震耳欲聋的雷声……公元979年,就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一场决定了当时中国命运的会战——宋辽高梁河会战。

这一仗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宋占领燕云统一全国梦想的破灭。

从此之后,宋顶着“积弱”的恶名生存在史书中长达一千年。

公元979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一个不太平的年份。

农历(此后的日期均为农历,不注)五月六日,清晨,宋太宗赵光义站在太原城北门的城台上遥望北方,他的背后,北汉国王刘继元身着素服纱帽,正在宋军将士的押送下一步步走下城台——前一天的晚上,坚守太原孤城四个月的刘继元终于守不下去了,向攻城的宋军投降。

他那落寞的背影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那个叫做五代十国的分崩离析、兵荒马乱的时代。

公元907年,东亚曾经的巨人唐王朝,安史之乱后在藩镇割据和阉党擅权的内外交困中苟延残喘了近一个半世纪,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

它带走了全部的宦官作为陪葬,让一群手握兵权的大小藩镇分割了自己的遗体。

这是一个只论拳头的年代,这个年代流行一句大实话——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宋徽宗赵佶为何背弃百年盟约而联金灭辽?

历史趣谈:宋徽宗赵佶为何背弃百年盟约而联金灭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徽宗赵佶为何背弃百年盟约而联金灭辽?
导语:如果宋朝能够趁机收复燕云,恢复北方防线,在接下来如女真人的接触中可以更据有战略上的优势。

更何况收复燕云十六州是宋太祖、宋太宗等人都
如果宋朝能够趁机收复燕云,恢复北方防线,在接下来如女真人的接触中可以更据有战略上的优势。

更何况收复燕云十六州是宋太祖、宋太宗等人都未能做到的事情,如果自己做到了,那自己就将成为比宋太祖还要伟大的君主!
这一切足以让徽宗心动。

他马上召开御前会议,向群臣征求意见。

不用说童贯、蔡京等人第一个同意,不打仗自己怎么捞功劳!但也有些大臣提出了反对的建议。

他们关注于两点:1.宋辽有盟约在先,联金攻辽在道义上站不住脚。

2.这个计划的可行度。

如果以开国君臣之雄才大略都无法办到,现在会有把握?
但徽宗早已被蛊惑,他决定马上决定派遣使臣渡海与金人(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金)结盟。

第一批宋朝使臣以买马为理由,由登州来到女真境内,但是使团成员自己偷偷逃了回来(胆子也是够大),最后被发配到南方反省。

第二批使臣是武义大夫马政率领的使团,这一次倒是真的见到了完颜阿骨打,双方就传统友谊进行了深切的交流(女真祖先曾给宋太祖献马),最终完颜阿骨打同意于宋朝联合攻辽,并且派李善庆、小散多、渤达三人带着国书前往宋朝面见徽宗皇帝。

双方聊的很开心,宋徽宗决定派出第三批使臣。

这中间出了点波折。

辽国想封完颜阿骨打为东怀国国王,宋朝一度因此想终止同盟。

但完颜阿骨打没有接受辽国封号,同时加强和宋朝联系,终于宋朝在公元1120年,派出赵良嗣出使金国。

赵良嗣大家可
生活常识分享。

北宋联金灭辽自己也被灭,南宋为何还要联蒙灭金?

北宋联金灭辽自己也被灭,南宋为何还要联蒙灭金?

北宋联金灭辽自己也被灭,南宋为何还要联蒙灭金?公元1118年,宋朝派遣使者自山东渡海前往辽东,此行的目的就是同金国商议共同灭辽的方略。

由于这一时期的金国只是蜷缩在东北一隅,所以宋金之间并不接壤,宋国的使臣要想抵达金国,只能横渡渤海,因此这种会盟也称“海上之盟”。

经过两年的沟通,宋金之间于1120年达成军事合作同盟,金国进攻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境内),宋国进攻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共同灭辽之后,宋将原来给予辽的岁币转贡金国,金国则将中原失去的燕云十六州归还宋国。

图-幽云十六州本来远交近攻之策是战国时期就屡试不爽的手段,在宋朝朝廷看来“联金灭辽”也未尝不可,但宋徽宗显然忽视了当时的国际格局与自身实力。

宋朝尽管在经济、文化领域一枝独秀,但在军事方面却极其弱,早期宋太宗赵光义曾携消灭北汉之余威而北伐辽国,但高粱河一战却几乎使宋军全军覆没。

此后宋辽之间的实力天平就一直倾向于辽,在辽国数次南征而无法彻底灭宋,而宋朝也对辽国无可奈何之际,双方于1005年签订澶渊之盟。

在随后的一百年间,宋朝尽管以岁币和低姿态(宋辽约为兄弟之国,辽为兄,宋为弟)来维持着双方间的和平,但摆脱辽国并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想法始终在历代君臣之间酝酿。

当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女真表现出强大的作战能力时,宋人看到了一个潜在的结盟对象,而对于女真人来说,宋朝抛出的橄榄枝无异于锦上添花,因为不管有没有宋朝的结盟,女真都要取契丹而代之,如今有了中原大国相助,更是多了几分胜算。

然而徽宗君臣的愚蠢就体现在丝毫不顾当时已然十分脆弱的“三国平衡”,就军事实力而言,宋弱于辽而辽弱于金,宋军面对辽国尚且不敌,一旦与金国为邻会有什么后果?再者,尽管“澶渊之盟”令宋人感到不爽,但宋辽之间毕竟已经相安无事达百余年,一旦破坏这种和平的局面,对宋人未必是件好事。

可惜宋朝朝廷丝毫不考虑这些,徽宗梦想着立下不世之功,王甫(时任宰相)则渴望通过收复燕云来受封王爵(宋太宗曾留下遗言,能复燕云者封王)。

蔡京违逆徽宗阻挠联金灭辽即遭罢相

蔡京违逆徽宗阻挠联金灭辽即遭罢相

蔡京违逆徽宗阻挠联⾦灭辽即遭罢相逃不脱的皇权控制:蔡京违逆徽宗阻挠联⾦灭辽即遭罢相徽宗收复失地、建⽴不世功业的强烈愿望,以及蔡京、童贯、王黼之间的⽭盾⽃争等各种因素,促成了北宋联⾦灭辽的国策。

由于和童贯的⽭盾,政和年间蔡京参预了收复燕云的倡议和谋划,但他的态度⽐之童贯却不是很积极。

态度最积极者是童贯。

蔡京之所以态度消极却参与,⼀是职责所在。

作为宰相,这样重⼤的决策⾃然是不能回避的;⼆是为了固宠的需要,是为了迎合徽宗。

因为徽宗从⼼底⾥是想收复燕云的;三是与童贯争权的需要。

蔡京处处在牵制甚⾄反对童贯。

⼤观年间,因为童贯恃功专权,蔡京对其不满。

政和⼆年(1112),蔡京复起,童贯有功,但因没有当上枢密使,怨恨蔡京。

所以,两⼈在燕云问题上并不能协调⼀致。

蔡京复相后,“既视事,贯以所谋⽩京,京见天下已空匮,边境⽆备,不敢许……贯恨京,毁于上前。

京惶恐……京虽知贯已发怒,然此事,实未敢从,但忧惧⽽已。

”周辉此说为蔡京开脱责任,不尽符合事实。

但也反映出了蔡京和童贯在燕云出兵⼤事上的⽭盾和分歧。

当然,蔡京作为宰相,他更⼤的职责是为发动战争做好充⾜的后勤保障。

《封有功编年》⽈:“朝廷既有意于燕云,⽽蔡京为国兴利,以备兵必⽀⽤。

仍⾏⾹茶盐矾等法,令州县⽴递年租(祖)额,以最殿考其赏罚……⼜有和籴、均籴、对籴、衔籴,以备军⾷。

累年于兹,民⼒遂罢……天下多故,京启之也。

”童贯之所以态度最积极,⼀是他通过以往的战争,树⽴起了⾃信和建⽴更⼤军功的野⼼,有了收复燕云的冲动,⼆是他同样了解徽宗的⼼理。

正是因为蔡京和童贯争权,所以当童贯对收复燕云表现出更⼤的兴趣时,蔡京便往往从中作梗。

蔡絛《北征纪实》云:李善庆来见,鲁公(蔡京)但衩⾐临堂庑待之。

善庆再拜于堂下,鲁公⽇:“归语汝主,中国所守信义也。

两国盟誓重,未得便如汝主所请。

汝主苟能兴⽴,则朝廷当⾃有礼遇。

”善庆⾸肯,再拜⽽退。

即具奏其辞。

上(徽宗)怅然。

鲁公私尝谓絛⽈:“北事只我了得,他⼈做着必凿脱。

揭秘:宋徽宗联金灭辽的原因是什么?

揭秘:宋徽宗联金灭辽的原因是什么?

揭秘:宋徽宗联金灭辽的原因是什么?.宋徽宗赵佶在位时期,北方辽国境内发生了巨变,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部落之后,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登基称帝,国号为大金,开始起兵攻打辽国。

此时的辽国已经日益衰落,天祚帝耶律延禧喜好狩猎,对朝政不管不顾,任由奸臣乱政,因此在金国的步步紧逼之下,辽国屡战屡败,先后丢失了东部一大片疆域。

在这样的情况下,宋徽宗赵佶派遣使者从海上到达金国与之结成同盟,共同夹击辽国,收回燕云十六州。

当时,北宋朝廷之内不少有先见之明的大臣,对“联金灭辽”之策表示担忧,觉得这完全是驱虎吞狼,结果必将是虎害大于狼害,引火上身、后患无穷。

但是,宋徽宗赵佶为了完全祖宗未尽之事业,使自己与历代明君圣主相媲美,一意孤行要与金国联合灭辽。

后来的结果正如人所料,金国在消灭辽国之后,立即以北宋背盟为借口,大举南下攻打北宋。

公元1127年,金国大军攻破北宋都城汴梁,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被俘虏,北宋宣告灭亡。

那么,当初是谁给宋徽宗赵佶出的“联金灭辽”的馊主意呢?这个人不是北宋人,也不是金国人,而是辽国人。

公元1111年,当时完颜阿骨打还没有建国称帝,宋徽宗赵佶派遣宦官童贯出使辽国(宋辽两国之澶渊之盟后百年通好,使者往来不绝)。

当时辽国方面因来使是个宦官,所以对童贯非常怠慢,恰好有一个叫马植的辽国人(辽国境内的汉人)秘密求见童贯,向童贯提出了可以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

这个计划就是培植饱受辽国欺压的女真部落,马植当时说:“女真恨辽人入骨,若结好女真,与约攻辽,则燕云可图也。

”童贯听了之后大喜过望,不久便引荐马植来到北宋,商谈与女真结盟之事。

而宋徽宗赵佶在童贯和马植两人的强烈建议下,最终拍板决定以“将每年交纳给辽国的岁币岁绢转赠给金国,事成之后北宋收回燕云十六州”为条件,与金国达成同盟。

当时金国正在攻打辽国,一看北宋派人来结盟,就很爽快地答应了。

公元1125年,辽国在北宋和金国的夹击之下宣告覆灭,但随后事情的发展远出马植所料。

有联金灭辽的前车之鉴,为什么南宋还要联蒙灭金

有联金灭辽的前车之鉴,为什么南宋还要联蒙灭金

有联金灭辽的前车之鉴,为什么南宋还要联蒙灭金本文导读:然而,所谓“北宋出名相,南宋出名将”,南宋名将众多,不会看不到联蒙灭金的危害呀。

更何况,有“联金灭辽”惨痛教训的前车之鉴,且当时蒙古实力最强,威胁着宋金存亡,南宋上下也不会那么愚蠢吧!既然如此,为何南宋还要联蒙灭金?其实,与其说南宋战略错误,不如说金国是一猪队友。

蒙古崛起之后,金国、西夏、南宋都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其中,南宋要稍微好一些,有西夏和金国挡在前面分担压力。

所以,从南宋角度来说,即便和西夏、金国仇深似海,但在面临蒙古这一威胁时,却又不得不抱团取暖。

按理说,金国也应如此,选择和南宋结盟,共同对抗蒙古。

而且,金国直面蒙古威胁,有灭国的危险,要比南宋更着急,应该主动游说南宋与之结盟才对。

然而,金国的决定,让人大跌眼镜,甚至可以说是脑残。

关于金国的举动,不妨看一看这三件事!(1)迁都汴京,这让南宋非常愤怒,因为南宋一直想收回故都。

而且,金国南迁到汴京,军事重心也会向南,自然会对南宋带来更大压力。

但因为蒙古崛起,南宋还是忍下来了,只是要求“削减部分岁币,加强自身国防”。

然而,金宣宗干净利落的拒绝了,于是南宋断绝岁币。

(2)南宋拒绝岁币之后,金宣宗觉得:打不过蒙古,还打不过南宋吗?于是就以此借口发动侵宋战争,希望能从南宋捞取好处,以补充败于蒙古的损失。

结果,这一战持续了7年,南宋已非吴下阿蒙,金国损失严重,史载“宣宗南伐,士马折耗十不一存”!(3)三峰山之战后,金国不行了,但却做了另一件蠢事:金国为了躲避蒙古,想要强占南宋的四川。

于是,金国又攻打南宋,这把南宋彻底推向了蒙古一边,南宋想不联蒙灭金都不行了。

南宋孟珙歼灭金国入侵部队之后,金国彻底衰弱了,于是干脆“联蒙灭金”吧。

有人说,这只是形势逼迫,让南宋别无选择,并不意味着南宋看到了蒙古的威胁。

其实,南宋对蒙古早有警惕,比如史书南宋上下讨论是不是给金国岁币时的记载:“鞑靼之在今日,无异昔者女真方兴之时,一旦与吾为邻,亦必祖述女真已行之故智。

金灭辽的认识感悟

金灭辽的认识感悟

金灭辽的认识感悟
两宋时期,随着大辽的衰落,金国的崛起,宋金辽三国的格局正在发生巨变。

这时,辽国有一位叫做马植的汉族官员,看到辽国的日渐腐朽,认为辽国必定灭亡。

马植本身是汉人,很希望辽国灭亡以后,大宋能将燕云十六州收回去,所以特意冒险拜访当时掌管宋朝兵权的童贯,在童贯的引荐之下拜见了宋徽宗。

马植劝宋徽宗:大宋应该趁着辽国衰落的大好时机,赶紧出兵,和金夹攻辽国,“愿陛下念旧民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成祖宗未尽之事业!”宋徽宗听到马植慷慨激昂的劝说后非常高兴,从此确立了联金灭辽的方针,和金签订了夹攻辽国,收回燕云十六州的盟约。

结果,在与金国联合灭辽的战役中,宋军低下的战斗力完全暴露在金国面前,大大激发了女真人的侵略欲望,此时又没有了辽国这个天然屏障,靖康之耻很快就到来了。

认识感悟:
马植不可谓不忠心,其分析也不可谓不对,终于使宋徽宗做了件“有道理,没实力”的事情。

切记:不管面对怎样的大好机会,都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没实力的机会是祸事,和实力匹配才是福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徽宗为什么要背弃百年盟约而联金灭辽?
导语:宋辽宣和幽燕之战之战前疑云公元1115年,童贯率领20万大军攻击西夏,本来形势大好,但童贯急功近利强迫大将刘法攻击朔方,不得已的情况下
宋辽宣和幽燕之战之战前疑云
公元1115年,童贯率领20万大军攻击西夏,本来形势大好,但童贯急功近利强迫大将刘法攻击朔方,不得已的情况下刘法出兵,结果中了埋伏,宋军损失惨重不得已退兵。

失败挡不住童枢密建功立业的渴望。

他虚报军功,强行将失败写成了胜利。

但这其中的虚实童贯知道,百官也知道。

童贯明白要想超越自己的前辈,也为了自己的地位,他需要更大的胜利。

这胜利要空前绝后,要惊天动地,要让别人一句坏话也说不出来!可对于宋朝来说什么的军功才够格呢?当然是收复燕云十六州!
这一切都源于四年前的晚上。

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童贯奉命出使辽国,在返回途中遇到了一个叫马植的汉人。

按照今天的说法,马植是辽籍宋人,他家世代为燕云大族,马植本人是辽国的光禄勋。

这是十月,永定河还充满了河水。

在此,马植作为辽国的特使送童贯出境,忽然间马植对童贯说出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而这个秘密将彻底改变宋辽两国的命运。

在此先介绍一下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

大致为今天北京、天津全部,山西、河北北部地区。

公元963年,石敬瑭为了争取辽太宗耶律德光的支持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从此石敬瑭也永远被打在了卖国贼的耻辱柱上。

得到了燕云十六州使辽国拥有了良好的农业基础,从而促进了辽国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