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原因述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北宋灭亡原因述论
宋建文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摘 要]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疆域虽不及汉、唐,而经济、文化和科技却不逊于汉唐,甚至比汉、唐更为繁荣。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先进的王朝却被一个综合实力远不如己的金国所灭,其中缘由耐人寻味。其中,腐败而亡是其主要原因,同时还与北宋统治者、体制和党争等诸因素有密切关系。[关键词]北宋;灭亡;腐败
[中图分类号]K24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09)02-0129-02
[收稿日期]2009-03-04
[作者简介]宋建文(1982-),男,山东潍坊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关于北宋灭亡的主要观点
(一)与王安石变法有关。该观点截然分为两派,第一派认为北宋由于废除王安石变法、因循守旧而亡,即/唱着老调子亡国0。如鲁迅在其杂文5老调子已经唱完6中曾写到:/宋朝的读书人讲道学,讲理学,尊孔子,千篇一律。虽然有几个革新的人们,如:王安石等等,行过新法,但不得大家的赞同,失败了。从此大家又唱老调子,一直到宋朝的灭亡。0[1]可见,鲁迅先生认为北宋的灭亡是由于废止王安石变法、因循守旧而亡,不少人持此观点。
第二派观点则与第一种正好相反,认为北宋灭亡的原因是由于推行王安石变法所致,将责任归罪与宋神宗、王安石,即所谓的/唱着新调子亡国0。如:南宋大臣赵鼎曾说:/至崇宁初,蔡京托名绍述,尽祖安石之政,以致大祸。0[2]该观点有欠妥之处,因为宋徽宗、蔡京时期的变法与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不可同日而语。
(二)腐败亡国。现在多数人持此观点,如:著名宋史学者张邦炜认为:/北宋绝非落后挨打,实因极度腐败而亡国0。[3]
显然,腐败是北宋灭亡的一大主要因素。腐败使北宋丧失了在综合国力上的优势,国家机器瘫痪,军队遇敌即溃。这时勃兴于白山黑水之间的金政权挟灭辽之威攻宋,结束了这个腐朽政权的统治。
学术界有关北宋灭亡的原因还有不少观点,在此不一一列举了。其实北宋的灭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将其归罪于某个人或单纯强调某一点。下面将简单谈一下笔者对该问题的看法。
二、对北宋灭亡的看法
(一)腐败因素,是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1100年宋徽宗即
位,揭开了北宋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徽宗是个轻佻、放荡之人,他吃喝玩乐有余,而治国之术不足。徽宗时期政治腐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重用奸臣,祸国殃民。宋徽宗是个贪图享乐之人,写诗作画、游山玩水是他的强项。上有所好、下必趋之,许多投机分子通过迎合其需要而得到高官厚禄,蔡京的得势便是最好的例子。蔡京是个投机的政客,熙宁时期拥护变法,元
时期又拥护司马
光,绍圣时期再倡新法,可谓见风使舵、反复无常。后来受到反变法派攻击而被贬,居杭州期间结交宦官童贯,后因擅长书法得到赵佶的赏识,升任执政。蔡京执政后,打着恢复神宗变法的幌子,打击异己,遍插党羽,聚敛财富、挥霍无度,致使政局黑暗不堪。崇宁元年(1102),蔡京清查向太后当政时上书言事之人,将与自己政见不同的541人列为邪等,分别被贬逐、降官或免官。与自己政见相同的41人列为上等,都升官重用。后又将元
、
元符年间恢复旧法的文彦博、司马光等120人列为元奸党,由宋徽宗御笔书写/奸党0名单,刻石于端礼门外。徽宗、蔡京君臣二人借绍述变法为名,打击异己,聚敛财富,并制造政治迫害,使忠贤正直之士之路堵塞,钻营奸猾之徒之径大开。徽宗时期除了蔡京之外,还有宦官童贯、梁师成、李彦,以及王黼、朱面力,时人称其六人为/六贼0。这六人组成了一个祸国殃民的统治集团将北宋推向了亡国之路,可他们却因受徽宗重用一直盘踞在统治集团上层。
2.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政治上徽宗重用奸臣,在生活上则贪图享乐、大兴土木。为了供应宫廷园林的需要,1105年,赵佶让朱面力在苏州设应奉局,专门从东南各地民间搜刮奇花异石,用船装运到京城,每十船为一纲,称为/花石纲0。朱面力由于得到蔡京、童贯支持,狐假虎威,为霸一方。两浙地区的地方长官多奔走其门下,因此,苏州的应奉局被称为/小朝廷0。他们借搜寻花
129
石之名,乘机搜刮民财、巴结权贵。花石纲为害东南20年,民财为之耗尽。两浙地区的许多民户深受花石之害,不少民户因此家破人亡,民怨沸腾,最终导致了方腊起义。另外,政和三年(1113)徽宗又在蔡京的鼓动下在宫城北兴建略小于原皇宫的延福宫;政和七年又在东北修建规模更大的/艮岳0,称为华阳宫,直到北宋灭亡工程还没有完成。这两项工程更加浩大,无疑又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官吏趁机盘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更有甚者,政和年间(1111~1118),徽宗开始迷信道教,大修道观,自称神霄帝君,并册封自己为/教主道君皇帝0。而且还下诏全国佛教僧尼及各类名物都从道教名号,严重侵犯了人们的精神信仰自由,激起佛教徒的强烈不满。他宠信道士王老志,王仔昔、林灵素等人,这些人蛊惑徽宗,作威作福,弄的北宋政局乌烟瘴气,更加腐败不堪。
由此可见,正是宋徽宗的腐朽统治把王安石变法以来积累的财富挥霍一空,使得政局黑暗,最终将北宋推向了灭亡的道路。
(二)宋钦宗因素。北宋政权虽在宋徽宗时期已腐朽不堪,但却未亡于徽宗,而是亡在宋钦宗手中。宋钦宗是北宋灭亡之时的皇帝和实际决策者,对北宋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宋钦宗的决策失误和用人不当直接加速了北宋的灭亡。钦宗即位初期,迫于形势,任用主战派人物李纲为相,负责开封的防卫事物。然而宋钦宗始终没有放弃求和的政策,所用之人如张邦昌、李邦彦等皆投降求和、自私自利者,形势稍有好转就开始求和活动。同时又搞军事冒险主义,采纳姚平仲劫营之计,结果失败,反而授以金军口实。金军追究责任,钦宗恐惧,将李纲、种师道罢免,并割让太原、河间和中山三镇,其所作所为激起了民愤,引发以太学生陈东为首的请愿运动。在不敢犯众怒的情况下,钦宗又重新起用了李纲、种师道。随着主战派在宋廷中占了上风和各地勤王之师的到来,对金军的形势开始不利。金军在求和款项未纳足便仓促北归。在这时有人建议趁金军北归渡河之时击之,钦宗并未采纳,错失大好战机。宋钦宗见形势大好,并认为祸患已除,在投降派的鼓动下,把李纲贬到外地。靖康元年(1126)冬,当金兵再次兵临开封城下的时候,北宋虽有良将忠臣,但不能为所用,最终开封被攻陷,酿成/靖康之祸0。宋钦宗在北宋存亡关键时刻不能以大局为重,审时度势,采取措施积极备战,而是关注于打击异己,巩固帝位,关键时刻用人不当。而对有才之人不能做到用人不疑,在位两年,宰相换了二十六位。对于李纲这一忠诚为国之人始终不能信任,并压制抗金力量,一味求和,及至被俘悔之晚矣。
(三)党争因素。这是导致北宋政权走向灭亡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在北宋政治生活当中,朋党之争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北宋时期党争持续时间长,波及面广,对北宋政局影响深远。北宋党争发端于庆历新政中的/庆历党议0,接着是由王安石变法所引起的新旧党争,包括熙丰党争、元更化和哲宗绍述。还有宋徽宗时期蔡京专权所制造的元党籍事件。前两次党争主要是由于政见不同引起的,但也造成了政局动荡,不利于政权的巩固。蔡京专权时期的党争则完全是为了争权夺利,打击异己,使北宋的政治变的更加腐朽。北宋时期的党争造成官场的极端腐朽和吏治的极端败坏,同时造成士风堕落,那种/以天下为己任0的高风亮节不复存在。相反的是官僚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彼此倾轧,党同伐异。这就使得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剧,君臣上下勾心斗角,朝廷内外纷争不已,国家机器无法正常运转,社会动荡不安,国力内耗,最终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北宋政权的结局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四)体制因素。宋太祖鉴于唐末五代骄兵悍将篡权夺位的历史教训,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兵权收归到自己手中。在这些措施中派文官作监军掌兵权和更戍法的实行,虽然抑制了武将专权,却大大削弱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文官作监军执行中央预定战略妨碍武将临机决断,作出适合实际的决策;更戍法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不利情况,大大降低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另外北宋实行募兵养兵的政策,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变生,则有叛兵而无叛民。0[4]因此北宋每年招募大量兵士,每逢灾年招募饥民当兵成为定制。这项措施虽利于消除内患,但却不利于制外。这使得北宋军队多而不精,却消耗国家大量军费,导致冗兵、冗费的局面,削弱了国家的实力。总之,北宋这种以文抑武、过分销夺兵权的体制使北宋在对少数民族战争中,缺少灵活性,败多胜少,处于不利局面。
综上所述,导致北宋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腐败而亡是其主要原因,北宋天下坏于徽宗而亡于钦宗,二者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历史也对他们进行了惩罚。从长远来看,体制上的弊病长期得不到纠正和党争的恶劣影响严重削弱了北宋的统治力量和抵抗能力,对北宋的灭亡有较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2](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4)[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3]张邦炜.宋代政治文化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4](南宋)晁公溯.嵩山文集(卷1)[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岳广腾]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