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的原因
北宋灭亡的原因

北宋灭亡的原因对导致宋朝319年的兴衰到最后灭亡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起来原因有:一、统治者的无能。
宋徽宗就是一个不学无术,丝毫没有治国之本的野心,只知道贪图享乐。
王安石的变法虽然说没有在根本上解决在制度上的问题,但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宋朝皇帝毫无进取心,也没有高明的国家治理策略和国家发展战略,只求自保,能坐稳朝庭。
国家逐渐失去凝聚力,民心、士气逐渐低落。
在国防上,朝廷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的军事战略作指导。
连年战争失利,耗费大量钱财,岁岁进贡,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也大大损耗国家实力。
二、贪官污吏当道。
宋朝时期,奸臣、贪官层出不穷,他们有的阴险奸诈、谄上媚下、挑拨离间,有的专权擅国、陷害忠良、投降乞和,有的荒淫奢侈、误国害民。
终此整个宋朝,贪官、奸臣不断,奢靡之风盛行。
宋仁宗时期宋朝经济、文化发展达到最高水品,此后连年下滑,在奸臣贪官把权自重下,宋朝逐渐走向衰落。
三、过重的徭役赋税。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税收名目最多的朝代之一。
正税之外,朝宋地方政府往往以各种方式和名目“增税”,想尽办法从老百姓身上榨取,各地增税的形式不一,各地方政府的法外加税更是多不胜举!几乎无事不税、无物不税。
在宋朝,由于中央榨取地方太过,促成地方再去压榨民间,各地方设置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花样之繁、负担之重,在中国历史上位列前茅。
同时,不严谨的财政管理制度,也让许多地方官员趁机贪污腐化,鱼肉百姓。
四、军队建设缺陷。
由于“重文轻武”的指导思想,武将、士兵虽然待遇很好,但没有明确的军功奖励,士兵、武将几乎没有升迁的希望,军队地位下降。
由于没有良好的管理措施,没有严格、系统的作战训练,没有协同作战的意识,军队反应迟钝,效率低下。
士兵素质差,单兵作战能力低下。
多数士兵参军是为了谋生,灾民、流民、甚至市井流氓无赖充斥其间,还有很多冒名吃空饷的。
在一个缺少严格军事训练、军队纪律的环境下,禁军的士气不高,实际战斗力很低。
高一下宋朝灭亡1000字

高一下宋朝灭亡1000字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存在了近三百年,相对较长的历史时期里,宋朝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变迁,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宋朝的灭亡。
下面是关于宋朝灭亡的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期朝代,于公元960年由赵匡胤建立,历经南宋、北宋两个时期。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的时期,但最终在面临外敌侵袭和内部政治腐败的情况下,灭亡于1279年。
宋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下面简要分析几个主要原因。
首先,宋朝的政治腐败给了外敌侵略的机会。
宋朝后期,官员贪污腐败,政府腐败严重,形成了官僚主义体制。
官员们只注重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大义,导致政府无力有效应对外敌的侵略。
同时,宋朝内部政治斗争激烈,皇位争夺加剧了内乱,使得国家的团结和稳定遭到破坏。
其次,外敌的入侵也是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当宋朝东南方向渐渐安定之际,北方的辽、金等少数民族崛起,对宋朝发动了多次侵略。
在金国的入侵下,宋朝南迁至临安,进一步削弱了其对北方的控制,使得国力不断下降。
另外,科技和军事的滞后也是导致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宋朝时期,尽管科技和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军事方面,由于政府对军队的投入不足以及军事技术的滞后,使得宋朝在抵御外敌入侵时处于弱势地位。
特别是在对金国的战争中,宋军多次失利,无法有效抵御金军的进攻。
最后,国家治理的失误也加速了宋朝的灭亡进程。
宋朝实行了以文人为核心的官僚主义政治体制,这种体制导致了朝廷不能有效地进行改革和应对挑战。
政府的政策不合理,税收过重,加上不断增加的徭役和赋税,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和剥削,加大了人民的负担,导致民变频发,社会动荡不安。
总的来说,宋朝灭亡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政治腐败、外敌侵略、科技军事滞后以及国家治理的失误都是导致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但无论怎样,宋朝在其存在的三百年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王朝灭亡原因

宋王朝灭亡原因宋王朝灭亡原因宋王朝灭亡原因是什么?宋王朝灭亡原因:1、以文制武的方针,造成了军队内相互牵制,动辄掣肘,弊病丛生;2、后晋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使汉族江山的天然屏障失去,无法抵御外族骑兵;3、联金抗辽、联蒙抗金决策失误,只看到了辽(金)的强大,没看到金(蒙)的危胁;4、统治阶层对军事的无知、无能、不作为,导致了开封防御战的失利;5、皇帝昏庸,朝政``,政治内斗严重,以及军费开支较大,百姓负担过重。
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北宋和南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北宋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在军事上积弱,1127年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
1127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靖康之变后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南京(今商丘)仓促登基,继承皇位,后南迁定都在临安府(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
后期抗蒙战争连年,到1276年,元朝军队攻占临安,1279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厓山海战后,宋朝彻底灭亡。
有学者认为宋朝灭亡是“崖山之后无中国”。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与科学创新最繁荣的时代,宋朝时中国GDP占世界比重60%,为各朝代第一,期间出现了宋明理学,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
人口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1亿1275万。
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人不在少数。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宋朝文人的情调优雅宋词起源于酒桌中国古代幸福指数最高的当数宋代了。
宋代人的生活情调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譬如文人之间的行酒令。
而后再由行酒令发展到“小词”、“散曲”等。
这是一种文人交往、酬客的小雅文化。
从这些“小词”、“散曲”中,我们可以窥见他们的日常生活。
在这些文人的行酒令中,我们可以了解这种文化的小雅之处,即由“斗酒”到“斗才”。
浅谈北宋灭亡的原因

浅l l I I I l I I 谈 北 宋 灭 亡 的 原 因
一 高 文波
有关北 宋的灭亡 , 历来争论颇多 , 代表性 的说 法 主要有两种 , 一种是腐败亡 国, 一种 是没 能权衡好 内 之法的一部分 , 历代相 沿 , 不肯更 改 , 为亡 国埋下 了 隐患。 忧外患的分量 , 太祖重文轻武所致 。 宋 二、 内外形势的认识错误 。 对 犯下的第二个决策 第一种说法的主要理 由是 , 宋土地兼 并现 象 错 误— — 岁 币 求 和 北 严 重 , 官 僚 、 地 主 占有 广 大 的 土 地 , 僚 可 以 减 大 大 官 辽和宋 都已经是农耕 国家 , 农耕 国家 的战争 以 免赋税 , 而地 主通过各种手段隐瞒土地数额少纳税 , 争夺 土地为 目的 , 宋辽澶渊之盟 , 年三十万岁贡再 加 致使 国家的财政收入发生严重困难。北 宋初期在加 上 日后富弼允诺 的二 十万 , 这些钱 帛对 于经济拮 据 强 中央 集 权 的 过 程 中形 成 了 庞 大 的 官 僚 机 构 和 军 事 的契丹来讲 , 无疑 是天上 掉的 大馅饼 。事 实上澶 渊 机构 , 官俸 和军 费开 支 与 日俱增 , 国家 财政 不堪 重 之盟以后宋辽百年和平 , 并不是 因为岁 币的功劳 , 而 负 。土地的集中造成矛 盾激化 , 官僚 机构臃 肿导 致 是农耕 国家更 看 重稳 定 , 于稳 定 , 乐 同样 是 农耕 国 腐败盛行 ,E 已经彻底腐 朽 了 , 无斗 志 , 宋 军 战斗力 家 , 的经 济实 力 、 宋 科技 水 平 和兵力 要 远远 超过 辽 极 弱 , 是 不 堪一 击 了 。在 金 军 的包 围下 , 京 汴 梁 国, 真 东 辽国也不可能 首先挑 起战 争的 。从 辽 国首 证明这 一点 。岁 币加重 了 自己的负担 , 驰援 , 导致 东京 城被 困数 月, 支 勤王 军也 未 到城 削弱 了国防力量 , 一 刺激 了敌人 的贪欲 , 在和西夏的战 下 , 宋 便彻 底 没 有 力 量抵 抗 了 。 北 争后 , 又有了新的岁币和新 的负担。 第二种说法 的理 由是 , 赵匡胤 是从 军事政 变 中 三、 对内外形势的认识错误 , 犯下的第三个决策 取得政权 的, 他鉴 于唐末 五代的藩镇 割据 , 害怕武将 错 误 — — 联 金 抗 辽 拥 兵 自立 , 对 中 央 , 而 实 行 了 一 系 列 防 范 武 将 军 反 因 宋金往来初期 , 金朝对 宋的情况 并不 十分 了解 , 权 过 重 、 方 武 装 过 强 的 措 施 , 文 臣治 理 地 方 。这 在女真人 的眼里 , 地 派 宋朝 是十分 强大 的。金军将 领宗 不但大大降低 了军 队的 战斗作用 , 而且 严重 削弱 了 翰就 曾认 为 :南朝 四面被边 , 无兵力 , “ 若 安能立 国强 抵御外来侵略 的国防力量 。宋太宗把 国家 的外忧 比 大如此 ?此未可轻 之 !因此 , 与宋结 盟之初 并不 ” 金 作 是 边 事 , 将 内 息 则 比作 是 心 腹 之 疾 , 尽 办 法 抑 敢有过高 的奢望 , 而 想 只是 希望能借 助宋朝 的武 力迅速 偏 制内部 的叛变 和镇压人 民的反抗 , 对外则妥协退让 、 战胜 辽 军 , 安 东 北 罢 了 。 屈辱 求 和 。这 种 军 事 上 的骄 惰 无 能 和外 交 上 的妥 协 但 随着 战争的向南推进 , 朝 的腐 败越 来越 明 宋 退让 , 在北宋 初期 就 已经 助 长 了辽和 西夏 的 气焰 。 显地表现 出来 , 宋朝单 方停止 和约 , 押金朝 使 臣, 扣 到了十一世纪 中叶 , 辽和西夏更结成掎角之势 , 步 两次 围攻燕京失败 , 步 招纳叛亡等一系列失信 、 无能 的 要挟 , 随时侵犯 。北宋 王朝主要 的应 付办法 是逐 年 表现 , 使他们逐渐失 去了在女 真人 眼中 的强 大尊 贵 向辽和西 夏 缴纳 绢 匹银两 , 换取 暂 时的 安宁 喘息 。 地位。特 别是金军独 自攻下 中京 、 西京 以后 , 金朝 开 更增 加 了必 胜 的信心 和勇 结果 , 内加重 了人 民负担 , 伤 了 自己 的力 量 ; 对 损 对 始重新 审度 自身的力量 , 未可轻之” 变得不屑一 外则不断刺激敌人的 胃口, 使得他们更加贪得无厌 。 气。他们 对宋朝的态度也由“ 顾 。金 是 半 开 化 的 新 建 小 国 , 期 被 辽 国所 压 迫 , 长 反 最 终 导 致 了北 宋 的 灭 亡 。 金从建 国之初 就和 辽的战 争不 这两种说法各有千 秋 , 是能 得到 普通认 可 的 抗压迫是人的天性 , 也 如果 没有宋 的联 合, 金国靠 自己的力量消灭辽 国 理论 , 但是我认 为, 两种说 法只是 表面现 象 , 这 没有 断 , 抓住 问题 的实质 。北宋灭亡的真正原 因是对历史形 需要一个长期 的过程 。可是宋对 当时的形势判断错 对辽 和金 的实 力更 是一 无所 知 , 只看 到辽 的强 势认识 的错误 , 导致了错误 的政治决 策 , 最终导致 了 误 , 大, 看不到金的威胁 , 如果有 清醒 的认识 , 么辽 国 那 亡国。 辽 对 内外形势的认识错误 。 犯下 的第 一个决 策 反而是宋 的安 全屏 障。实 际上 的形 势是 , 国经过 百 多年 的稳定 , 斗力下 降 , 府 F益 腐败 , 战 政 I 已露 错 误 — — 虚 外 实 内 而金 的实 力正处 于上 升时期 。这 时看不 历史上汉民族 与游牧民族的战争最终 都是以汉 败国之象 , 而联 金抗 辽 , 么辽 国灭亡 之 日, 那 也 民族胜利而告终 , 游牧 民族南下 的 目的就是掠夺 , 战 到金 国的威胁 , 结 农 争的 目的就是掠夺各种 生活必需品 , 不想 占领土地 , 就 是 宋 的 灭 亡 之 时 。联 金 抗 辽 , 果 可 想 而 知 , 耕 也根本不想在中原建立 国家 , 他们 不像农 耕 民族 把 化很深的辽 国自然不是半文 明化 的金和经济强盛的 土地 当作生命线 , 这在 隋唐 以前 也没 多少 变化 。到 宋 的对 手 。 在联金抗辽 的过程 中, 看到了宋 的软 弱 , 金 宋却 了宋 代 形 势 发 生 了根 本 变 化 , 和西 夏 , 两 国 的创 辽 这 始 民族是契丹和党项 , 早在唐末就 开始 了农耕化 , 经 没有重视金的强大 。接下来 的事件就是金急于开拓 进攻 宋成 了不二选择 , 安定 已久 的大宋 自然不 历 了五代 的发展 囤积下 了足够 的资 源和 地盘 , 到北 疆土 , 是 刚刚崛起 的金 的对手 , 亡国便成了一种必然。 宋 建 立 时 已经 基 本 上 是 农 耕 国家 了 。 对 于战争 的胜 负 , 决定作 用 的是政治 经济等 起 而宋代开 国君 主还 把对 方看成 是游 牧 民族 , 所 国家的兴 亡 , 决 于能否 审时度势 、 取 制 以制定 的国策还是虚外实 内, 不把 外患当作 大事 , 重 因素 的运用 , 决策正确 , 国可 以长久 , 弱 反之 , 国 强 点放在 内部 , 以防止将领作乱为重点 , 才有 了文官治 定正确 的决策 , 宋 理地方 。禁军制度 , 造成 兵不 知将 , 将不 知兵 , 战斗 也能猝亡 , 的灭亡就是有力 的证 明。 ( 作者单位 : 江苏省沛县第五中学) 力低 下 , 后世君主继承前人 , 把太 宗的国策 当作祖 宗
北宋是怎么灭亡的?南宋又是怎样建立的?

1127年靖康之耻时,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在南京应天府继承大宋皇位,为了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后定都临安。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征服金国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战败,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北宋是怎么灭亡的?南宋又是怎样建立的?
一、灭亡: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二、建立:
1127年,金国从汴京撤军,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史称伪楚。由于张邦昌原为宋臣,后降金,开封军民对其憎恨有加,一大部分旧宋朝臣也要求他退位。万般无奈之下,张邦昌以孟太后之名,下诏书立赵构为帝。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一日,赵构从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正式即位,改元建炎,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作赵宋,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赵匡胤改国号为宋,定都汴梁(河南开封)。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集中于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但也导致宋朝与辽国及西夏的战争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金国兵临汴梁,次年灭亡。
了解历史---南宋的建立与北宋的灭亡靖康之耻事件

南宋的建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定都南京应天府,建庙称帝,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
公元1138年,宋室迁都临安府。
金国几度南下都未能消灭南宋,南宋北伐皆无功而返,南宋和金国形成对峙局面。
南宋在江南的统治稳固之后,实施了几项战略举措是较为成功的。
一是加强川陕防御,阻挡金军入川之举;二是建立以长江中游地区为重点连结淮东的江淮防御体系,以阻止金军进攻;三是实施以荆襄为基地,联络河朔,乘隙而进,直捣中原的战略方针。
同时,南宋还重视发展军事技术,改革军事制度,加强军队建设,从而使国防力量有所增强,从屡战屡败到胜多败少,战略形势逐渐向有利于南宋方面转化,曾一度出现北进的较好形势。
但南宋以妥协求和,偏安自保为基本方针,贯彻以文制武的军事指挥原则,极大地抑制了领兵将帅才能的发挥,妨碍了军事的发展。
尤其在绍兴十一年(公元1114年)采取的解除三大将兵权、杀害抗金名将岳飞、缩编军队等错误措施,无疑是自毁长城。
结果,南宋在偏安中逐步走向衰弱。
蒙古兴起之后,蒙古、西夏、金三国在北方激战,此时是南宋向外发展的最佳时机。
但是,南宋统治者在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对北方三国斯杀作壁上观,没有任何积极的行动。
待西夏灭亡,金北方尽失,战略转移,南攻宋地,南宋才被迫应战。
南宋虽能阻止金军南下,但兵力受损,蒙古势力也进入黄河以北,南宋再无力北攻。
金垂亡之际,南宋尚不知唇亡齿寒,大祸将至,竟作出联蒙灭金的决策,结果寸土未得,实力暴露,最终走向灭亡。
南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宋廷谢太后及恭帝投降。
部分抗战派大臣南下福建、广东建立南宋行朝,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共撑危局,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兵败被俘,他在被俘途中写下《过零丁洋》一诗,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表现出崇高的气节。
元朝统治者将他囚禁在大都。
北宋灭亡的原因

北宋灭亡的原因1.为防兵变,“重文轻武”。
因出风头,“精兵简政”。
“陈桥兵变”夺权之后的宋太祖赵匡胤当即“杯酒释兵权”开始实施“重文轻武”国策。
架空了武将的势力范围,转而宣扬文臣治国、忠君,也即达到了前所未有空前高涨的地步。
这一朝代贯通始末的治国之道也就是“排除异己”,完全与之前历朝历代推行的“求同存异”思想背道而驰。
因而,宋朝少有赫赫有名的武将。
2.变法失败,贪污成风。
政见不和,冤狱似海。
北宋宋神宗时期,丞相王安石主张“保甲法”、“青苗法”等一系列变革措施因触及地方官僚切身利益而受到歪曲。
同时,王安石对以苏轼为首、反对他变法的高官除了被随意处置并谪贬以外,且广为实行放逐和压制。
王安石两次变法均失利后,全国税赋加重,地方官吏横行,百姓负担加剧,致使国力日渐衰退。
3.奸倿ning当道,民不聊生。
妖魔缠身,君当朝政。
宋朝时期潘仁美、童贯、蔡京、高俅、张邦昌、秦桧、贾似道等卖国求荣的大奸臣相继当道,精忠报国的众将帅受到猜忌和排斥。
南宋宋高宗时期,宗泽、李纲、岳家将、韩世忠等等一干坚决抗金的将领均遭到排挤、迫害。
4.内忧外患,南北分裂。
头重脚轻,上下失调。
南宋宋高宗赵构在位期间因宰相秦桧一贯附和金国而提出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
”原则致使南宋南北分裂,军事实力大打折扣。
“金灭辽”后,黄河以北的地区及中原沦为金国管辖的地盘。
5.文化科技,难以安邦。
愚民政策,无法定国。
宋朝长期实行“愚民政策”,致使虽然宋代已拥有“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科技文化发达却未广泛应用于军事,反被周边愚昧、野蛮的国家所征服。
6.四国大战,“三足鼎立”。
一箭双雕,两脚踏空。
战败后连年向辽、西夏、金称臣纳贡白银、粮、布、绢等若干,致使原本富足的经济得不到缓解日渐衰退。
联合蒙古灭金国后,宋朝再无力组织强大的兵力抗衡蒙军入侵。
蒙古灭金后乘机又获取了金国占领的长江以北地区,南宋却在灭金胜利后无所斩获。
7.将帅失和,用人不当。
边关失守,知情不报。
北宋灭亡的教训和措施

北宋灭亡的教训和措施北宋灭亡的教训和措施一、前言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这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教训,也提醒我们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二、北宋灭亡的原因1. 政治腐败北宋时期,官员们普遍腐败,贪污受贿现象严重。
这导致了朝廷内部的矛盾不断加剧,并最终导致了政治危机。
2. 农民起义北宋时期,农民起义层出不穷。
这些起义虽然都被镇压下去了,但是却给朝廷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3. 外族入侵在北宋后期,辽国和西夏两个外族国家开始频繁侵扰中国领土。
这使得北宋朝廷不得不分兵应对外患,在内忧外患之下逐渐失去了统治优势。
三、北宋灭亡的教训1. 建立清廉政治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政治腐败。
因此,我们应该在今后的发展中注重建立清廉政治,加强监管和惩罚力度,防止官员腐败现象的发生。
2. 重视农民问题农民起义是北宋灭亡的另一个原因。
我们应该重视农民问题,关注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并采取措施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
3. 加强国防建设外族入侵是北宋灭亡的最后一个原因。
我们应该加强国防建设,提高自己的国防实力,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四、北宋灭亡后应采取的措施1. 推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为重要的一项战略决策。
我们应该继续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创新和进步。
2. 加强教育培养教育培养是提高人才素质和国家实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加强教育培养,提高人民素质,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3. 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强大的重要标志。
我们应该加强文化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五、结语北宋灭亡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教训。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相应措施,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创新和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宋朝的不利因素

宋朝的不利因素
1. 国力下降:宋朝经历了频繁的外战和内乱,加上铺设大量的道路和运河,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资源,导致国家的经济和实力逐渐下降。
2. 农民起义频繁:北宋晚期,农民起义时有发生,如王钦若领导的活佛起义、陈抟起义等,严重削弱了统治阶级的领导能力和统治基础。
3. 宋朝政治腐败:宋代政治腐败盛行,官员贪污受贿,朝廷失去了公信力和民众的支持。
4. 外族侵略:南宋时期,金朝、蒙古帝国等强大的外族朝代纷纷入侵,对宋朝的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最终导致了南宋的灭亡。
5. 科技落后:宋朝虽然在文化艺术、制度建设等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但在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不足,对日后社会转型和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宋朝是怎么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宋朝是怎么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宋朝时没有昏君暴君的,而是和文人共天下,这个在历朝都是没有的。
可是宋朝又是怎么一步步走向灭亡的?一、蒙古族的兴起古族是由古老民族室韦的一支发展而来,在唐代称为“蒙兀室韦”。
原居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东南部,八世纪时,西迁到今蒙古国的鄂嫩河和克鲁伦河流域,属唐朝设立的燕然都护府管辖,后又先后臣服于辽和金。
蒙古进入草原后,以游牧为生。
至十二世纪中期,已能制造铁器,部落内部已出现贫富分化现象,并逐渐形成为阶级。
当时,蒙古草原上除蒙古部外,还散处着近百个大大小小的部落。
塔塔儿在十一世纪已组成部落联盟,最为强大,所以史书常以鞑靼作为草原各部的通称。
铁木真打败了塔塔儿、蔑儿乞等部,又于1201年至1204年间,先后征服了札答刺、克烈、乃蛮等部,统一了蒙古草原,从此“蒙古”一词成为各部的统称。
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共同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国号蒙古汗国,亦称大蒙古国。
其疆域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至大青山,北达贝加尔湖。
成吉思汗即大汗位不久,就开始向境外发动频繁的战争,以继续开疆拓土。
首先开始了三次西征。
第一次西征,先后击灭西辽、花剌子模、康里等国,基本上征服了自中亚西至黑海东岸的广大地区。
第二次西征,攻占里海以北地区及俄罗斯,直入孛烈儿(波兰)、马扎儿(匈牙利)等地。
第三次西征,攻灭木剌夷(今伊朗境内),击败黑衣大食(阿拉伯),攻陷巴格达和大马士革城,把蒙古汗国的势力扩展到西南亚。
成吉思汗把新占领土封给他的三个儿子作为世袭领地,因而疆土被划分成了四部分,分别是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四大汗国。
它们同蒙古汗国及后来的元朝一直保持形式上的藩属关系,因此形成了历史上空前辽阔的、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
1205—1209年,蒙古军三次攻入西夏,迫使西夏称臣,1226年秋又发动对西夏的战争,次年七月,成吉思汗病死在六盘山南麓的兵营中。
北宋是怎么灭亡的

北宋是怎么灭亡的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而北宋的灭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政治、军事和外交因素。
以下是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
1. 北方民族的入侵:北宋时期,辽朝是北方的强大势力,与其保持一种复杂的和平关系,但辽朝并未放弃对北方领土的要求。
在1125年,金朝兴起并灭掉了辽朝,进一步威胁到北宋的边境地区。
2. 内忧外患:北宋时期,政权内部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危机。
官僚制度腐败,阶级矛盾激化,导致社会动荡。
同时,财政困难也使得北宋政府难以应对外患和维持军备。
3. 军事失败:北宋在抵御辽朝和金朝的侵略方面多次失败。
1127年,金朝攻破了北方的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俘虏了北宋的皇帝赵构,迫使北宋政权南迁至臣服于金朝的南方地区。
4. 外交失误:北宋曾试图通过与金朝和辽朝的外交手段来缓解紧张局势,但未能实现长期的和平。
一些外交政策的失误导致北宋与金朝的关系恶化,并最终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综上所述,北宋灭亡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涉及到外部的军事
压力和侵略,也与内部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以及外交的失误有关。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北宋王朝的覆灭。
北宋为何会灭亡?四位皇帝四件事告诉你真相

[键入文字]北宋为何会灭亡?四位皇帝四件事告诉你真相第一位宋太祖,在位时间公元960 年至976 年。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载有这样一件事,宋太祖的三女儿永庆公主,于开宝五年(972)下嫁宰相魏仁浦的儿子魏咸信。
一天,永庆公主回到宫中看望父母,她当时穿的是一件贴绣铺翠的短袄。
贴绣,即在衣服上缝上刺绣饰品。
铺翠,又称点翠,即用翠鸟羽毛制成的饰品点缀衣服。
因数十只翠鸟的羽毛才能完成一件衣服的点翠,故极昂贵。
宋太祖觉得女儿的衣服颇为奢侈,便对女儿说:“你将铺翠饰品摘下给我,以后再也不要用此类昂贵的饰品了。
”公主笑着说:“不就是一件饰品吗?能用多少翠羽?”宋太祖说:“我并非单单为你一件点翠小袄而吝惜,因为公主穿着这么奢华的衣服,宫里宫外以为时尚,必然争相效仿,京城翠羽价格将立马暴涨。
于是,小民为利益所诱,捕捉贩卖自然成风,伤及翠鸟杀害生灵的事就会越来越多,而这都是因为你的铺翠小袄所致啊。
你生长于富贵之家,当念惜福,万不可开此恶端。
”公主见父亲说得如此认真而又激动,赶快谢罪,以后再也不敢穿着奢华了。
同时,宋太祖不仅阻止公主穿铺翠衣服,而且还于当年六月专门下了一道诏书,在全国“禁铺翠”。
从整个事件来看,宋太祖本意不单是为了不让杀害生灵,更重要的是为了推崇朴素节俭的生活风气,不仅禁杀生,更是禁奢侈。
第二位宋仁宗,在位时间1022 年至1063 年。
宋仁宗有一天早起,洗漱过程中对身边的侍臣闲聊说:“我昨夜批阅奏折很晚,批阅完后,感觉肚子有些饥饿,特别想吃烧羊。
”侍臣问:“何不安排人做来?”宋仁宗说:“不能这样。
你不知道吗?每次听到宫内有什么需要,坊间便以为这成了定规,纷纷制作。
我担心昨夜要了烧羊后,百姓以后夜夜宰羊,长此以往,必然暴殄天物,我怎能不忍一时之饥,而开启无穷杀戮呢?”侍臣听后,非常感动。
在这里,宋仁宗的本意也不单是担心生灵受害,其实还包括有不奢侈、不折腾、不扰民的诸多意思在内。
宋仁宗的“仁”,可不是他自我吹起来的,也不是下面那些大臣马屁拍出来的,更不是御用文人的生花妙笔杜撰出来的,那是他数十1。
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北宋灭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之一。
公元1127年,金军攻占了开封,这也是北宋的都城。
这导致了北宋王朝的灭亡。
这场战争也被称为“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的原因可以追溯到1045年。
当时,北宋的第五位皇帝宋哲宗即位。
他采取的政策和他的皇后刘氏的专权行为一起导致了政治腐败和海内外的反抗。
1079年,王安石变法的实施进一步加剧了政治紊乱。
这种紊乱持续了几十年,最终导致了北宋的衰落。
靖康之变开始于1126年,这时金军入侵北宋的西北边境,并夺取了大量的土地。
当时的北宋皇帝南渡江南,逃到了临安,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新朝代——南宋。
而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赵构被金军扣押在开封,并被迫退位,以结束北宋的历史。
北宋灭亡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导致了南北朝时期的出现,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有关政治和社会制度,以及文化和思想的讨论和反思。
宋朝的王朝衰落

宋朝的王朝衰落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王朝时期,但在其辉煌时期之后,逐渐走向衰落。
宋朝的王朝衰落可以归因于多种原因,包括外敌侵略、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加剧等。
本文将从政府腐败、党争激化、辽金侵略等方面来探讨宋朝的王朝衰落。
首先,宋朝的政府腐败是导致其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宋朝中后期,官僚体制的腐败现象十分严重。
许多官员贪污受贿、弄虚作假,导致政府的财政严重亏空,无法有效管理国家事务。
此外,官员们往往只关注自身利益而忽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导致公务员效率低下、政策执行不力。
这种政府腐败严重削弱了宋朝政权的统治能力,为宋朝的王朝衰落埋下了伏笔。
其次,宋朝时期的党争也是导致衰落的因素之一。
在宋朝中后期,政治家之间的党派斗争日益激烈,导致政府内部分裂,政策无法得到一致执行。
朝廷内部的党派争斗加剧了政治不稳定,使得宋朝王朝的统治力量受到削弱。
党争激化还导致了内外交困的局面,让外敌看到了攻打宋朝的机会。
此外,辽金侵略也是宋朝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辽金两国壮大后对宋朝发动的多次侵略战争使得宋朝不得不分兵应敌,削弱了国家的力量,并最终导致辽金两国相继灭亡。
频繁的战乱给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使得社会矛盾日渐加剧,继而加速了宋朝的王朝衰落。
综上所述,宋朝的王朝衰落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政府腐败使得政权失去了人心,党争激化导致统治力量削弱,辽金侵略则给国家带来了巨大压力。
这些问题在一起,最终导致了宋朝的王朝衰落。
尽管衰落了,但宋朝的文化与科技发展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宋为什么灭亡?

北宋为什么灭亡?展开全文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年灭后周建立北宋政权,在位16年,以后历经太宗赵炅(赵光义,在位21年),真宗赵恒(在位25年),仁宗赵祯(在位41年),英宗赵曙(在位4年),神宗赵顼(在位18年),哲宗赴煦(在位15年)。
赵佶是神宗的第十一子,哲宗的弟弟。
因哲宗无子,哲宗死后,赵佶在向太后支持下登上皇位,即宋徽宗,此人在位25年,为政昏庸无能,重用大奸臣蔡京、王诜、高俅、童贯等人,排斥迫害正直的官员。
个人则花天酒地,胡作非为。
1125年,羽毛丰满的金国正式大举入侵北宋,宋军连连失利,徽宗被吓得心惊肉跳,但又不敢担起抗金大任,为了顺利逃跑,便把皇位让给他的儿子赵桓,即宋钦宗,钦宗当时已25岁,也是个胆小鬼,本来守城将领李纲多次击退金兵,但赵桓带着几个大臣到金营伏首称臣,对金人勒索有求必应。
1127年(靖康二年)金人把他扣为人质,废为庶人。
又把太上皇徽宗、郑太后以及钦宗的皇后、太子等及宋王朝“二百年府库蓄积”一并押往金国,北宋就这样葬送在徽宗赵佶和钦宗赵桓的手上,他们受尽折磨和侮辱,最后都死在金国。
只有钦宗的弟弟、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在靖康之变中侥幸逃脱,于当年五月一日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即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后迁都临安。
北宋虽然亡于徽、钦二帝之手,但有其根深蒂固的历史根源:北宋开国时,为了避免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在军事上积贫积弱不敌北方邻国,其王朝生存环境的恶劣,是历代所无法比拟的。
北有辽、西夏等国。
因为他们吸收了汉人的经验和技术,开始推广农业,使其农耕文明的程度大大提高。
使军队得以经受持久战,而没有单纯的游牧民族匈奴和突厥的缺点。
但它们还保存着游牧民族作战迅猛和机动灵活的优势。
是一个集游牧和农耕民族优点于一身的半游半耕民族,其文明的发展程度并不比北宋差。
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对辽称“儿皇帝”,割去幽云十六州给辽,北宋一直收不回来,北方门户洞开,失去抵抗游牧民族高度机动骑兵入侵的天然屏障。
北宋灭亡的历史教训论述题

北宋灭亡的历史教训论述题要追究宋朝灭亡的原因,关键有三点:一是武备的松弛;二是朝廷腐败;三是朝令夕改。
武备松弛:这个根源,可追溯到宋太祖建国时的政治构想和政策安排。
赵匡胤在960年通过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后,深深担忧于五代时期武夫乱国的悲剧不断重演,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在宋朝继续重复,赵匡胤当上皇帝后,特在太庙寝殿立了一个“誓碑”,碑文有三层意思,一是不得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人,二是要善待周世宗柴荣的后人,三是子孙有违此誓言者,天打雷劈。
而碑文的核心意思,就是确实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架构和国策。
但在这一国策确定和贯彻执行后,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那就是造成了宋朝武备的松弛。
自从与文人,或干脆是文人治天下以来,宋朝无以复加地重视起文人来,而武将往往为人所不齿,故宋朝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
结果,自然是武将势弱,自然是武备松弛,直接后果就是一旦遇到外族入侵,便无战将可派,便无强兵可挡,往往毫无招架之力,只得屈膝求饶,或花钱消灾,最后灭亡,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就这一点来说,北宋最后消亡,也不能完全怪罪宋徽宗和宋钦宗。
朝廷腐败:这是宋朝灭亡的第二因,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
北宋的腐败,尤其是徽宗时代的腐败,官僚贵族阶层的穷奢极欲,那是天下共知的。
当时,宋徽宗为了一己之欲望,不断派人到江南去搜刮,无论是金银珠宝,还是奇花异石,都大肆搜刮,用船运到汴京,许多农民家族不堪负重,甚至家破人亡,这是造成民愤和国内空虚的原因,也是北宋灭亡的原因之一。
就这一点来说,北宋灭亡,宋徽宗难辞其咎。
朝令夕改: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北宋官僚阶层的仓皇反复、朝令夕改。
一个国家的诚信是很重要的,尤其在对外的外交政策,有诚信则有平安,无诚信则无平安。
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族政权辽国、金国和西夏,北宋总是随风的扶柳,稍一风吹草动,就会更改政策,比如同辽国、同后来的金国,都是如此,结果造成了外族对宋朝的不信任,这也是引火上身,最后让金国入侵后,长驱直入,势不可挡。
【宋朝历史】富裕的北宋为何轻易被灭亡不仅因赵佶太无能

【宋朝历史】富裕的北宋为何轻易被灭亡不仅因赵佶太无能【宋朝历史】富裕的北宋为何轻易被灭亡?不仅因赵佶太无能两宋时期是一个相对宽大对待文人和知识分子的时代。
军事将领的衰落使文人成为皇帝最容易信任的人。
尤其是在北宋晚期,宋徽宗的艺术家兼高级演奏家赵骥聚集了一群有着相同气味的人。
他们是北宋著名的六贼:蔡京(六贼之首)、潼关、王毅、梁世成、朱晋和李岩。
在这六个人中,蔡京是宋徽宗最信任的。
他们相互勾结,对国家危害极大。
宋徽宗刚接手皇位的几年,凭着从前较好的底子,加之初登皇位还有一点上进心,国家发展还比较好。
东京汴梁及全国多数地方呈现的是一派国泰民安,繁花似锦的景象。
据说,当时国库中的钱,都已经生锈发霉了,许多粮库也都堆满了粮食。
徽宗年间,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比较真实地向世人展现了当时汴梁城的繁华和富庶。
不幸的是,这里有大河和大山。
随着蔡京的崛起,悄然发生了变化,但蔡京的仕途一开始并不顺利。
元复二年(1100年),宋徽宗登基后,蔡京被降为太原知事端明和龙图,后来降为江宁。
蔡京对此不满,被弹劾。
不久后,他被剥夺了官职,并要求他解除东孝宫,住在杭州。
后来,蔡京为了往上爬,巴结上了宦官童贯,童贯利用向皇帝进献“名家书画、各种奇巧之物”的便利条件,顺带捎上些蔡京画的屏幛、扇带等物。
因为徽宗是书画艺术大家,所以,慢慢的对蔡京留意起来。
蔡京收买太监的同时也极力讨好皇帝宠爱的妃子。
这样一来,当后妃和太监不断向徽宗说蔡京的好话时,蔡京在崇宁元年(1102年)被调到大明府。
不久,蔡京为宋徽宗创作了《爱莫图》。
宋徽宗对蔡京的看法不同,并逐渐决定重用蔡京。
蔡京获得徽宗的信任后,向徽宗提出了“丰亨豫大”的说辞,就是劝说宋徽宗,趁着国泰民安的时候,要尽情享受大好时光,把人间所有的乐事、快事都享受个够。
徽宗艺术家的头脑非常感性,自然乐于享受生活。
有一次,徽宗在与大臣一起参加宴会时,举起一只精致无价的金玉装饰酒杯说:“我用的这个杯子是不是太奢侈了?”蔡京急忙跟上,说:“陛下是天子,世界上所有的财宝都是属于你的,你可以享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灭亡的原因
北宋灭亡的原因
北宋之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很多人指责赵宋重文轻武,导致力量衰弱,最后亡国。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北宋灭亡的原因,希望有所帮助!
问题一:北宋灭亡真正原因是什么?
其实,北宋之所以灭亡,与其说亡于金国,不如说亡于内耗。
在靖康之变发生前,金国其实发生过一次南侵。
那一次,宋徽宗听闻军报,仓皇让位于宋钦宗。
宋钦宗再三辞让,无奈之下才接过皇位。
接过皇位之后,他大力提拔主战派官员,联合整个汴京百姓共同抵抗,终于将金兵成功击退。
若金兵只是进行一次进攻就此再不南下,那么,宋钦宗就是北宋中兴之君。
偏偏金国被撤之后,提出了一些所谓和谈计划,要求宋军出钱出地,以赔偿金国的种种损失。
宋钦宗以及那些大臣们,为了尽快送走金军,竟然答应了金国无力请求。
在战争上没有得到的利益,竟然在战后谈判上得到。
这让金国上下蠢蠢欲动。
获得一次抵御金军的胜利,也让宋钦宗以及麾下大臣信心膨胀。
在金兵撤退后的几个月间,朝廷里面党争激烈。
宋钦宗开始大力清洗宋徽宗一党。
包括蔡京在内的宋徽宗嫡系被罢黜,就连宋徽宗本人也被宋钦宗一度禁止入京。
太上皇与现任皇帝的矛盾达到巅峰。
甚至有人提议宋徽宗,杀回京城废掉宋钦宗,同样有人提议宋钦宗,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行弑君杀父之举。
总之,朝廷内外斗争激烈。
后来,宋钦宗还是让宋徽宗还朝。
还朝之时,宋徽宗非常低调,与宋钦宗抱头痛哭,父子二人一度恩仇尽泯。
可是,一旦地位稳固,昔日那些宋徽宗身边的老臣们又聚拢起来。
包括宋钦宗,对于主战派官员也并不完全信任。
话说回来,许多主战派官员也只是打着主战的名义打击政敌,包揽大权,真心为国的
官员极少。
即便是有那么一两个,可是,与宋钦宗又没啥交情,人家皇帝凭什么信任你,越级提拔你?
金国第二次南下,北宋朝廷开始还信心满满。
结果,前线一触即溃,刚刚上台的权贵们在处理国事时还不如之前的蔡京那些老油条们。
带到金兵包围汴京城时,整个都城乱成一团。
那时候就算是宋太祖、唐太宗穿越过去,也是白搭!
问题二:与与岳飞齐名的南宋名将刘锜,有何事迹?
刘锜有勇有谋,是南宋了不起的'一位名将,顺昌大捷更是杀的金兵闻风丧胆。
略举史料中两则小故事,与众有人分享:
逆亮入寇时,刘信叔在扬州,尽焚城外居屋,用白石灰于城上多书“完颜亮死于此”。
亮多忌,见而恶之,遂居龟山,致变死——选自《宋稗类钞》
金国皇帝完颜亮入侵南宋之时,刘锜正在守卫扬州。
扬州屡经战火,城池残破,很不利于防守。
那刘锜是如何让完颜亮放弃攻打扬州,转而进入他设定的埋伏圈呢?
刘锜让人在扬州城外,将城外的民宅尽数焚毁,让金兵没有住宿屯兵的地方。
他又早早命人在那些断墙上用石灰写满“完颜亮死于此”的大标语。
金国皇帝完颜亮看到了,勃然大怒。
若是他继续屯兵于此,早晚都要见到这些标语。
完颜亮后来就改屯兵龟山,结果就中了刘锜的埋伏。
兀术至顺昌,下令曰:“顺昌城壁如此,可以靴尖踢倒。
”既而战败。
金贼谓自过南朝来,十五年间,无如此战,必是外国起鬼兵来,我辈莫敢当也。
三朝北盟会编金军元帅金兀术来到顺昌,他巡察了顺昌城防后得意叫嚣:像顺昌如此城防,我等用靴子尖都能直接踢倒!
可是,一战之后,金兀术大败,损兵折将。
金军都说,自从南下以来十五年大战,没有一次像顺昌大战败得这么惨!必定是宋朝找到了别国的鬼兵前来助战,否则金军不可能会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