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师德建设内涵、着力点与方法
高校师德建设的五个着力点
高校师德建设的五个着力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断进步,高校师德建设愈发凸显出其重要性。
高校师德建设不仅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更关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和国家发展的长远规划。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师德建设成为了当下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高校师德建设的五个着力点正是为了推动师德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品质和道德水平。
本文将围绕高校师德建设的五个着力点展开讨论。
第一个着力点是强化教师职业操守。
教师是从事一项很特殊的职业,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的榜样。
教师的职业操守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强化教师职业操守,首先要强调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神圣使命,要从内心深处敬业爱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在首位。
要注重教师的道德修养和品行端正。
教师应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直的品质,不做伤害学生心灵的言行。
还要坚守职业道德,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得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不得打击报复学生等,不能违背教育规律和道德底线。
强化教师职业操守,是师德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根本所在。
第二个着力点是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团队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教师团队管理制度。
实行民主、和谐、公平的教师团队管理制度,营造宽松、轻松、和谐的师德建设氛围,让每一位教师充分享受教育教学事业的荣光。
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教育学习。
建立健全的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学习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做到知行合一、学做结合,积极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要强化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师应该树立“一个人的优秀源于团队的力量”理念,主动积极地与团队成员合作,共同为学校的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是师德建设的保障,必将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培养良好师德师风的方法与途径
培养良好师德师风的方法与途径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养,对于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培养良好师德师风的方法与途径:正确引导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性、培养教师核心素养以及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正确引导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教师必须具备坚守崇高师德、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服务学生和社会的职业道德风范。
正确引导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注重学生发展: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遵循教育规律:教师应了解和遵循教育规律,严守教育教学科学的原则,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并且要敢于创新、积极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3.严守教育职业道德:教师应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伦理,严禁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尊重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性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对于提升我国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引导教师明确职责: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能够引导教师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使之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2.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师德师风教育可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每位教师都能够自觉遵守教育规范,尊重学生、团结同行,形成教师团队的合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3.提升学校声誉: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提升学校的声誉,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选择该校,进而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三、培养教师核心素养为了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
1.教育情怀:教师应该有强烈的教育情怀,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责任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2.教育能力: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师德师风的涵义与内涵
师德师风的涵义与内涵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它涵盖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道德规范以及行为准则,对于保障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师德师风的定义、内涵及重要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深入探讨师德师风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师德师风的定义师德是指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师风则是指教师展现出来的道德风格和师道形象。
师德师风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是教师职业行为的重要内容。
师德更注重教师个体的道德修养,而师风则更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和影响力。
师德师风的内涵1. 师德的内涵师德包括教师的道德情操、职业道德、业务道德和师德行为的具体要求。
首先,教师的道德情操应该高尚,具备崇高的品德和操守,做到真、善、美的内化和外化。
其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
再次,教师的业务道德要求教师要忠诚教育事业,对学生敬业、负责、爱岗敬业,并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
最后,师德行为要求教师要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言行一致,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言行教育。
2. 师风的内涵师风包括教师的学术风范、德育风范、师道风范和师风建设。
首先,教师的学术风范要求教师拥有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学术造诣,不断研究学术前沿,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
其次,教师的德育风范要求教师要以自身的道德表率感染和引领学生,做到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再次,教师的师道风范要求教师要把教育事业放在首位,坚守教育正道,追求教育理想,并具备师长风范。
最后,师风建设要求教师要注重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师德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师德师风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师德师风是学生德育的重要保障。
优秀的师德师风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潜移默化,激励其积极向上,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其次,师德师风是教师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教师的师德师风如果优秀,能够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内容
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内容师德师风建设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它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核心。
在当今社会,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此,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一、道德修养作为一名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
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情操。
他们应该严格遵守职业行为准则,维护教育公平正义,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关心、帮助学生,做到言传身教。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以积极向上的形象激励学生,传递积极向善的价值观。
二、学科专业性教育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教师的学科专业性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保持与时俱进的学术精神和专业素养。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和理论,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专业指导。
三、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他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设计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以差异化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四、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做到公正、公平对待。
他们需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实施关怀教育,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为他们提供咨询和支持。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并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自身发展教师是一个永远在成长和进步中的职业,他们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提高自我修养和专业能力。
教师应主动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时事动态,了解社会发展变化,灵活应对教育改革和挑战,不断适应新的教育要求。
教师师德师风的内涵与培养
教师师德师风的内涵与培养概述:教师师德师风是教师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既代表了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和高尚品德,也体现了教师集体的教育风范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教师师德师风的内涵开始,阐述其重要性,然后探讨教师师德师风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一、教师师德师风的内涵教师师德师风是教师在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一套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它包括个人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如诚信、守时、尊重学生等,同时还涉及到教师集体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等。
教师师德师风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精神和教育理念,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指导。
二、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教师师德师风对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教师师德师风是教育教学的基石,只有教师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职业道德,才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次,教师师德师风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师德师风,教师才能够积极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
再次,教师师德师风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只有教师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才能够促进学生成长。
三、培养教师师德师风的方法和策略培养教师师德师风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涉及到个体和集体两个层面。
个体方面,教师应当自觉遵守师德师风准则,在日常工作中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和修炼。
例如,教师应当时刻保持诚信,不玩忽职守,不伪造学生成绩等。
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加强专业素养的提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集体方面,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制度,为教师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
此外,要加强学校文化和教育风气的建设,形成良好的教师团队合作和互助的氛围。
四、提高教师师德师风的途径和手段提高教师师德师风需要多方面的手段和途径。
首先,要加强教育理论和伦理道德的研究,为教师提供思想理论的指导。
其次,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宣传和培训,为教师提供学习和讨论的机会。
再次,要通过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强调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激励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师德师风的内涵与要求
师德师风的内涵与要求师德师风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旨在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从师德师风的内涵和要求两方面进行论述,展示教师在道德素养和职业风范方面的重要性。
一、师德的内涵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具备的高尚品质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奉献精神。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道德操守:教师应秉持正确的道德标准,正直守信,言行一致,诚实守信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2. 专业素养: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3. 爱岗敬业: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尽心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戒骄戒躁,努力提升教学水平。
4. 严谨细致: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细节,认真备课,讲解清晰,耐心解答学生问题,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师风的内涵师风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风尚和作风。
它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和职业操守,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严谨务实:教师要脚踏实地,严谨对待教育教学工作,不追求浮华,以责任心履行教育使命。
2. 公正公平:教师要公正对待每个学生,不偏袒,不歧视,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3. 良好风范:教师要言行得体,态度端正,适时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道德,做学生的榜样。
4. 团队合作:教师应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与同事共同研讨,分享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师德师风的要求教育部针对师德师风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应积极履行以下责任:1. 诚实守信:教师要崇尚诚实,从事教学、科研及其他教育活动时坚守原则,讲求诚信。
2. 热爱教育: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将教育视为人生最崇高的事业,主动投身其中。
3. 提高专业素养:教师要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掌握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4. 关心学生: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他们必要的情感关怀。
5. 严守纪律:教师要严格遵守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工作纪律,维护良好的教育秩序和师生关系。
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一、引言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职业操守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文旨在探讨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以促进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二、主要内容1.道德修养教师是学生的楷模,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其首要条件。
教师应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提升,做到言行一致,严谨正直,为学生树立榜样。
2.教学水平师德师风建设不仅仅是道德修养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必须关注的方面。
教师应不断精进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3.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应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4.学科教育教师应注重学科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师德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学校应加强师德培训,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三、基本要求1.坚守底线教师要坚守教育底线,严格遵守教育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不得有违师德师风的行为。
2.学生至上教师要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真心关爱学生,促进学生成长。
3.不断进取教师要不断学习进取,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师德修养,做到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路人。
4.家校合作教师要与家长紧密合作,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形成良性的教育氛围。
5.文明从教教师要以良好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风尚,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四、结语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只有以过硬的师德师风,才能引领学生成为栋梁之才,推动教育的不断发展。
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以崇高的师德操守,成就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
师德概念的内涵总和
师德概念的内涵总和师德概念是指教师在职业道德层面上所应遵循的规范和要求。
它是一种内化于教师心灵的良知,是教师理论素养、道德品质和职业修养的集中体现。
师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推动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师德概念的内涵、师德的基本要求以及培养师德的途径三个方面对此进行阐述。
师德概念的内涵:师德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源于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师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教学能力:教师应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掌握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善于创新教学手段,使教育教学更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3.道德行为:教师应是学生的榜样,要树立崇高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操守,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益,严守教师职业的底线,不从事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4.情感投入:教师应保持对学生充满爱心、关心和耐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做好心理疏导和辅助工作。
5.自我修养: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知识水平,保持学习的状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师德的基本要求:师德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承担教育职业责任:教师应具备责任心和使命感,尽职尽责地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关注学生成长,培养优秀人才。
2.遵循职业道德准则:教师应严守教育法律法规,不从事有损社会风气和损害学生权益的行为,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3.爱岗敬业: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对待教学工作充满热情和耐心,持之以恒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4.倡导科学教育观念:教师应推动科学教育观念的普及,提倡勤奋学习、合理评价、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5.保护学生权益: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维护学生的权益和尊严。
培养师德的途径:提高师德水平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和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培养:1.加强师德教育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要加强对教师师德的教育培训,加强师德知识和职业道德准则的宣传,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高校师德建设的五个着力点
高校师德建设的五个着力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师德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其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高校师德建设中,有五个着力点至关重要。
一、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高校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其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对于学生的塑造和教育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
高校师德建设中,需要从根本上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更要求其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教育公德观。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举办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等形式,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做到诚实守信、师德高尚。
二、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师德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高校中,一方面要加强对优秀师德的宣传和表彰,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让那些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得到有效的认可和奖励。
可以设置师德优秀奖,对于那些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表现突出并且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给予物质和荣誉上的奖励,让更多教师受到鼓励,养成良好的师德习惯,推动高校师德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加强师德考核和监督高校师德建设的另一个着力点是加强师德考核和监督。
只有建立起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才能推动师德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
高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师德考核和评比活动,引导教师在重视专业教学的也注重个人师德修养和职业操守。
还可以加强对教师的督促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那些存在师德问题的教师,确保师德建设取得持续进步。
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高校师德建设的另一着力点是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念,增强对高尚师德的追求和培养。
可以组织开展师德师风大讲堂、讲座、座谈会等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师德建设走近教师,深入群众,不断增强教师师德意识,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
还可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的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师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素养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素养教师作为社会培养未来的接力棒,承担着培养学生的责任。
而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良好的师德师风素养对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师德的内涵、师风的构建以及培养师德师风素养的路径等方面探讨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素养。
一、师德的内涵师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遵循的一套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一种道德操守和职业道德规范的体现。
教师的师德内涵主要包括:1.爱岗敬业:教师应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严谨治学,兢兢业业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2.以身作则: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他们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端正的人生态度,并通过自身的言行影响和引领学生。
3.关心爱护学生:教师应当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及时回应学生的需求,给予他们关怀和鼓励。
4.遵纪守法:教师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严守职业操守,不从事与教育无关的活动。
二、师风的构建师风是指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工作作风和职业风范。
良好的师风可以有效地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以下是构建良好师风的几个方面:1.严谨的教学态度:教师应当有敬业精神,对待教学工作要认真负责,注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力求将每节课都讲得生动有趣。
2.尊重学生: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理解。
同时,也应引导学生互相尊重和关心。
3.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教师应当保持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建立起师生间密切而和谐的关系。
4.教育方式的创新: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运用多种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经验。
三、培养师德师风素养的路径培养师德师风素养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培养师德师风素养的路径:1.加强师范教育: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机构要加强师德教育的力度,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修养。
2.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
如何做一个师德师风好的教师
1.建立定期检查制度,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学校应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建设活动持续推进。
2.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教师需求。学校应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调查研究,了解教师的需求和意见建议,为改进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十二、师德师风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
1.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升职业幸福感。学校应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咨询服务,帮助教师缓解压力,提升职业幸福感和工作积极性。
2.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
十五、师德师风建设的宣传与普及
1.加强师德师风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如校报、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广泛宣传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和成果,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2.推广典型经验,促进相互学习。学校应总结和推广师德师风建设的典型经验,促进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师德师风建设的水平。
5.发挥专业特长,服务社会。教师应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四、校园文化建设与师德师风的融合
1.弘扬优秀传统,营造校园文化。学校应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此熏陶教师的师德修养。
2.开展丰富多样的师德师风主题活动。学校应定期举办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如师德论坛、师德演讲比赛等,通过活动引导教师自我反思,提升师德境界。
八、师德师风建设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1.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协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内容、方法及评价方式
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内容、方法及评价方式1、师德建设的意义(1)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需要。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给教师规定的八条义务可以得知,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的首要素质。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重中之重的工作。
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广大教师做到立场坚定、业务精良、善于育人。
这就必须发扬奉献精神,培养起爱党、爱国、爱教、爱校、爱生的职业感情,形成忠于职守、乐于奉献、为人师表的习惯,要做到这一点,取决于教师的道德认识和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
(2)加强师德建设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的处世准则,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才能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示范,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3)加强师德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以德治国的需要。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基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弘扬先进文化的前沿,教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干地位。
教育系统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就是要以德治教、以德修身、以德育人。
人民教师首先以自己的道德风范直接影响学生,再通过学生向社会扩散,推进社会道德风尚的进步,教师在社会上的道德风貌,也会对人们的道德评判和行为选择产生直接影响。
所以,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以德治国的现实需要。
(4)加强师德建设是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
西方敌对势力向我国推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从来没有停止。
必须从教师队伍建设入手,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帮助教师划清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原则界限,自觉抵御西方价值观的诱惑,坚定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信心和决心。
2、师德建设的基本内容(1)引导教师确立职业理想。
所谓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职业发展上达到某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高校师德建设的五个着力点
高校师德建设的五个着力点高校师德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急需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之一。
师德涵盖了教师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对培养学生成才、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而高校师德建设的五个着力点,对于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校教师应当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正确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
要注重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牢记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针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贯穿师德建设的全过程,利用课堂教学、科研教学等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严守教书育人职责职业道德是高校师德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职业责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基本素质。
高校教师要加强自律意识,维护教育教学秩序,坚守职业操守,恪尽职守、敬业奉献。
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坚决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和腐化思想的侵蚀。
要积极利用工会组织、学术组织等平台,建立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三、注重人文素养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人文素养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关键内容。
高校教师要注重提高人文修养,培养广泛的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要关心学生,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要注重师生关系的建设,加强教师在学生中的示范作用。
要注重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四、深刻理解教育教学,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是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了解教育教学理论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校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技能,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学习情况。
要注重创新教学形式,注重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师德师风的内涵与要求
教师师德师风的内涵与要求教师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它包含广义的师德和狭义的师风两个方面。
广义的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为人处事等方面应当具备的道德标准和职业操守;狭义的师风则强调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特有风格、言行举止等。
一、师德的内涵与要求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关系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首先,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师要有良好的修养和人文素养,秉持真、善、美的价值观念,保持道德操守的一致性。
其次,教师要发扬爱生之情。
教育是一门爱的事业,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向上。
而后,教师要严格要求自我。
教师要力求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最后,教师要勤勉敬业。
教师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要凭借自身的知识和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师风的内涵与要求师风是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特有风格,体现了教师的个人魅力和职业精神。
首先,教师应具备严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教师要有扎实的学识基础和系统的教学理论,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其次,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
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师要塑造良好的行为榜样,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而后,教师要注重尊重学生。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最后,教师要崇尚真理,追求卓越。
教师要敢于质疑、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境界。
三、教师师德师风与学生成长教师师德师风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学生。
学生会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形成他们的行为模式。
教师的良好师德和师风会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
其次,教师的关爱和引导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
教师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他们积极的激励和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后,教师的素质和修养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有显著影响。
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师风,才能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师德培养的关键环节与方法
师德培养的关键环节与方法在教育领域中,师德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素质。
培养良好的师德是教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任务,因为师德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师德培养的关键环节与方法。
一、关键环节1.道德规范的建立师德的培养必须从内心深处培养教师对道德规范的遵守。
教师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只有通过自律、自省,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可靠的榜样。
2.职业道德的强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要有道德修养,还要具备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教师行为的准则,涉及教师的责任感、敬业精神、教学能力等方面。
教师需要通过自我提高、参与职业培训等方式,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
3.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师德培养的关键环节还包括教师对教育观念的树立。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才能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培养方法1.示范引导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师德过程中应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教育工作者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教师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到言传身教。
2.教育引导针对师德培养,教育机构及学校可以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加强师德建设。
例如,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课程,讲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并提供相关案例和经验分享,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践行师德。
3.评价考核评价考核是对师德培养的重要环节。
学校或教育机构可以建立科学的师德评价体系,通过考核机制对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评估。
评价结果既可以作为教师的晋升晋级依据,也可以对师德不达标的教师进行必要的纠正和教育。
4.建立交流平台建立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也是培养师德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分享经验、研讨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教师可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交流平台可以是线上的教育社群,也可以是线下的教研活动,让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与合作。
结语师德培养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关键环节和方法的建立对于培养教师的品格和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师德师风的内涵与要求
师德师风的内涵与要求引言:作为一名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与要求。
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的内在修养,更是对学生的教育示范。
本文将探讨师德师风的内涵与要求,并提出实现良好师德师风的措施。
第一章:师德的内涵与要求师德,即教师道德,是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与规范。
优秀的师德应该具备以下内涵与要求:1. 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应坚守教育事业的初衷,正确处理教学工作中的利益关系,维护学生的利益至上。
2. 崇高的人格修养:教师应具备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能力,如真诚、善良、耐心、正直等,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3. 严谨的学术规范:教师应遵守学术道德,不抄袭、不剽窃,保持科学研究的诚实与严谨。
第二章:师风的内涵与要求师风,是教师言行的表现与风范。
良好的师风应该具备以下内涵与要求:1. 言行一致:教师的言行应与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言传身教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严谨务实:教师应具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严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3. 公正公平:教师应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偏袒,不歧视,确保每个学生的平等权利。
第三章:实现良好师德师风的措施为实现良好的师德师风,教育部门和教师个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教育培训:加大师德师风培训力度,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教师座谈会等形式,提高教师对师德师风的认识和要求。
2. 规范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教师师德师风评价机制,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考核体系,激励教师自觉践行。
3. 强化督导监管: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违反师德师风要求的行为。
结论: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通过深入理解师德师风的内涵与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建立和谐、有序的教育环境,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
师德师风的内涵与要求
师德师风的内涵与要求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准则,是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教师作为社会责任重大的职业群体,应当以高尚的师德师风为准则,承担起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使命。
本文将从师德师风的内涵和要求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师德师风的内涵师德师风是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风范。
师德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包括高尚的职业精神、正确的教育观念、丰富的教学知识等。
师风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应具有的风度和风采,体现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的优秀品质和行为规范。
1. 高尚的职业精神教师应当具备忠诚奉献的职业精神,将教育事业置于首位,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学生的成长负起责任。
教师应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2. 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始终以学生成长为己任。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应当注重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 丰富的教学知识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广泛的教育知识,不断补充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教师要有敏锐的教育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二、师德师风的要求师德师风的要求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1. 必须遵守职业准则与法律法规教师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履行职责,维护教育机构的名誉和形象。
教师不得参与非法活动,不得有过度追求利益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权益和合法利益。
2. 必须保持良好师生关系教师应当以尊重为原则,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需求,积极指导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同时,教师要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为学生的发展负责。
3. 必须持续提高教育能力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参加培训、研修等方式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师德师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师德师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校规模的扩大,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师德师风的建设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之一。
师德师风的提升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从师德师风的内涵、师德师风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提升师德师风的途径展开论述。
一、师德师风的内涵师德师风是指教师个人品行和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德行的要求和在道德上应该具备的风度。
师德要求教师首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崇高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秉持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使命。
师风则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表现出来的风貌和表演出的风格,包括教学技巧、教育态度、言行规范等方面。
二、师德师风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1. 塑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师的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教育环境的建设,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而缺乏师德师风的教师则可能给学生留下消极的印象,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产生对教育的质疑。
2. 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教师身为学生的榜样,其言行即是教育的言传身教,他们的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优秀的教师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的师德师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育学生尊重他人、正确对待社会、关心社会问题。
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培养学生承担责任、助人为乐的品格,使他们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提升师德师风的途径1. 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师德师风评价指标,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进行激励和奖惩,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推动师德师风的提升。
2. 加强师德师风培训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师德师风培训,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易出现的道德困境和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标准和教育理念。
师德师风经验及做法
师德师风经验及做法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如何培养和践行良好的师德师风,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从教师师德师风的内涵、培养和践行的经验及做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师师德师风的内涵教师师德师风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具备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和引路人,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具有诚实守信、正直廉洁、勤奋敬业、爱岗敬业、真诚关爱学生等美德。
2.教师应具备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能够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3.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道关系。
教师应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亲近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4.教师应具备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教师应不断学习和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二、培养教师师德师风的经验及做法1.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念。
教师要时刻明确自己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念,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
2.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的培养和教育,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素质。
3.加强师德师风的考核和评价。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师德师风考核和评价机制,通过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考核和评价,激励教师践行师德师风,促进教师的成长和进步。
4.加强师德师风的日常管理。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师德师风日常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的日常行为的管理,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习惯。
5.加强师德师风的宣传和引导。
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宣传和引导教师践行师德师风,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三、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作用教师师德师风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德建设,就是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等外部因素,推动教师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并内化师德规范,进而表现为教师自觉、自主地履行教育职责,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
这一过程,指向高质量的教育活动,涉及师德的德性、教师的特性以及师德建设自身的规律。
然而,综观当前有关师德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多着力于师德建设的某一维度,或单纯强调建构师德规范,或单纯突出师德建设意义等,而忽视了师德建设的内生途径、潜在方法和品质效益。
这种忽视师德建设的旨归,仅仅突出师德建设某一维度的做法,大大削弱了师德建设效益。
因此,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提高师德建设效益,应从师德的德性出发,洞察师德特质,以保证师德建设的主题不偏离;把握教师特性,以保证师德建设的主体不游离;遵循自身建构规律,以保证师德建设的路径不歧误。
一、厘清师德内涵,打好师德建设底色麦金太尔认为,美德是一种获得性的人类品质。
[1]这种由外而内的获得性品质,既表现为精神面貌和人格特征,又表现为实践中的具体行为。
所以,师德形成于教育实践过程,又转化为教育实践行为。
师德的这种由外而内、进而由内而外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显示了师德的自主性、自觉性、自悦性和自致性等特质。
师德建设一以贯之,就是时时以促进教师自主、自觉、自悦、自致地践行师德,作为师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1.师德即目的师德作为“为教之理”和“为师之道”的融合内化和外显,其过程就是自主地践行师德规范。
师德即目的,主要指有德的教师,不是为了博取某人的欢心,也不是为了获取某种利益或荣誉,而去践行师德。
康德认为,“人是目的本身,凭借其自由的自律,成为道德法则的主体”[2]。
德性“是实践的智慧,因为它把人们生存的最终目的因,当作自己的目的。
一个人只有获得了德性,他才是自由的、健康的、富足的。
”[3]师德即目的,揭示了教师的自主性特质。
“自主性指的是理性的自我主宰、自我制约,克服自己,克服那些由爱好、欲望、一切非理性冲动而来的动机。
”[4]师德建设,需不断增强教师的理性意识,引导和鼓励教师用自身的理性,克服一切与师德不符的欲望、爱好。
具体而言,这种自主性,首先,意味着教师是自由的。
师德建设,需不断增强教师的自主[摘要]师德建设一以贯之,就是时时以促进教师自主、自觉、自悦、自致地践行师德;师德建设,需要满足教师作为自然人的需求,需要符合教师作为技术人的特性,需要贴合教师作为文化人的个性,需要切合教师作为社会人的属性;师德建设需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示范性和引领性,认同性和期望性,自主性和内生性。
[关键词]师德建设;师德内涵;教师特性;建设规律[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5-1058.2018.10.001基础教育师德建设内涵、着力点与方法臧雷(连云港市教育局,江苏连云港222006)[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国家重点课题“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AHA160006)。
[作者简介]臧雷,硕士,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副局长,研究方向:教师发展。
意识,给教师以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内化师德规范,自觉实施师德行为。
其次,意味着教师是自律的。
师德建设,需用鼓励等方式不断强化教师的自律意识,引导教师从自律中体验成就感。
最后,意味着教师是自尊的。
“责任是出于尊重规律而做出的行为的必然性。
”“对一个人的所有尊重都只是对规律的尊重,这个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典范。
”[5]可见,自尊先要尊重规律,尊重师德;然后是敢于担当,勇于负责。
2.师德即实践师德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并付诸教育教学实践。
伦理学上的“实践”,“指任何融贯的、复杂的并且是社会性地确立起来的、协作性的人类活动形式”。
这种融贯且复杂的“实践”,拥有一系列“优秀标准”和“内在价值”。
人们在这种“实践”过程中,需要遵循和运用这些标准,并获得内在于活动的利益,最终得到发展(提高能力、开阔视野等)。
[6]师德就是遵循和运用教育教学的“优秀标准”,并获得教育教学“内在价值”的活动形式。
师德即实践,不仅揭示了道德体现于行为的本性,“道德从根本上说的确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如何做”[7]。
而且昭示了师德促进教育以及教师的发展等功能。
这主要体现在,促进教师增强自觉发展的意识。
增强教师自觉发展意识:首先,要求师德建设,应立足于教师掌握和运用教育规律,自觉对照“优秀标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最终使教师能够彰显个性的“随心所欲”的教育。
其次,要求师德建设,应促进教师获取“内在利益”。
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应定位于发展学生和丰富教育内涵。
再次,要求师德建设,应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艺术。
师德指向教师的教育教学境界,师德建设,就是推进教师迈入最高教育境界。
最后,要求师德建设,应提高教师融入教育、融合校内外因素、构建和谐关系的能力。
“进入一种实践就是进入一种关系”。
[8]师德建设,就是提高教师的一系列能力,这些能力将不断把校内外教育因素融为一体,不断融洽各种关系,不断提高教育合力。
3.师德即生活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善就是合乎德性的现实生活,并且贯穿于整个一生。
[9]师德不仅表现于教育生活中,而且也渗透在社会生活中,并且贯穿于教师的一生。
而合乎德性的生活,就是幸福生活。
[10]因此,作为生活的师德,就是让教师体悟生活意义,感受生活的幸福。
一个有德性的人还应该得到幸福,最理想的情况是所得的幸福和他所有的德性在程度上相一致。
[11]师德即生活,意味着师德建设的视野,应包含两个维度:一是,关注教师的整体生活,既关注教师的教育生活,也关心教师的业余生活。
二是,关注教师的一生生活,既关注教师的在岗生活,也关心教师的退休生活。
师德即生活,意味着师德建设应指向幸福。
确切地说,师德建设应增强教师的自悦意识。
教师的自悦:一是来自教育活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是教师的最大成就。
二是来自教师的专业发展,品味自身的成长、成功,是教师自悦的又一内容。
三是来自教师的业余生活,享受闲暇是教师自悦的重要内容。
四是来自教师的一生,包括教师的退休生活,过有意义的生活,使教师终身幸福。
师德建设,应着力于上述内容,以提升教师的自悦能力和欣赏水平。
“高峰体验”是教师自悦的最高境界,“人在高峰体验时比在其他时候感觉是更整合的”,“更觉得他自己在他的活动和感知中是负责的、主动的,是创造的中心。
他觉得他自己更像一个原动力,更能自我决定。
”[12]4.师德即融合社会、人和美德具有历史性。
拥有和践行美德,就是具有历史的人与拥有历史的社会和美德的融合。
伽达默尔认为,人的存在就是理解,就是持续的视域融合。
“获得一个视域,这总是意味着,我们学会了超出近在咫尺的东西去观看,但这不是为了避而不见这种东西,而是为了在一个更大的整体中按照一个更正确的尺度去更好地观看这种东西。
”[13]师德就是拥有历史的教师,将现实中的“为教之理”“为师之道”,融入自身并外显为具体行为的过程。
师德具有融合的特质。
这主要表现为,教师从现有的经验出发,在当下处境中,或体验、感悟、内化师德内涵,或践行师德,由此,将当下的师德内涵纳入自己旧有的经验,实现旧、新视域融合的过程。
师德即融合,自致是关键。
视域融合,取决于教师的主观筹划和竭尽心力。
师德的自致特质:一是,要求师德建设,应尊重教师既有的师德经验,从教师既有的师德经验出发。
了解教师既有经验的水平、特点,发现其不足等,是提高师德建设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二是,要求师德建设,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历史传统。
用自身的传统文化,充实师德内涵;借学校的优秀传统,深化对师德的理解;用身边的榜样,拉近与师德间的距离等,应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策略。
三是,要求师德建设,应着力于精神境界的提升。
精神的生命就是“在他在中认识自身”,最终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提升。
[14]鼓励和引导教师,向内用力,品味精神享受,追求精神富足等,应是师德建设的主旋律。
二、理解师德对象,找准师德建设着力点教师是师德建设对象,教师的多重角色,决定了师德建设的具体内容。
也就是说,师德建设要更具人性,即师德建设,需要满足教师作为自然人的需求,需要符合教师作为技术人的特性,需要贴合教师作为文化人的个性,需要切合教师作为社会人的属性。
1.教师是自然人,拥有生活的需求马斯洛认为,“人是永远有所要求的动物”。
这种要求可以概括为“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
满足这些需求,是人生活的重要动机。
并且“在他们的基本需要已得到适当满足以后,又受到更高层级的动机——超越性动机的驱动”[15]。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生存和生活。
同时,教师还有着自己的家庭,并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
热爱家庭,追求幸福,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等,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目标之一。
基于自然人的师德建设,首先,应关心教师的生活,为教师营造安全而宽松的环境。
为教师排忧解难,消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丰富教师的休闲生活等应成为师德建设的内容之一。
其次,应引导教师培育正面的爱好,尊重教师正当的爱好。
教师的教育工作,仅是他们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也需工作之外的休闲,也有他们各自的业余爱好和业余追求。
师德建设,应鼓励和发展教师正面的业余爱好,尊重教师,并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最后,应为教师一生的幸福生活创造条件。
人生是一系列目标的旅途,“经历人生就是向一个既定的目标前进。
……一个完成或充实的人生也就是一种成就。
”[16]师德建设,应着眼于教师的终身幸福,着力于教师获取一生的幸福生活。
2.教师是技术人,持有系统的知识教师从事的是技术工作,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
但教师在实践中,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领导,至多属于技术领导。
“每一位执行某项社会角色的个体,都被他的社会圈子认为具有或者他自信具有正常的角色执行所必不可少的知识。
”“虽然技术领导者也是一位社会领导者,但检验其成败与否,主要考虑的是他的知识,其次才是他的社会领导能力。
”技术领导的这种知识是一种确定的系统化知识,还是一种能进行预见的知识,这意味着他必须知道变化过程之间的因果关系。
[17]教师的教育实践,主要是带领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逻辑、产生过程以及意义,从而使学生奠定继续探究学科问题的基础。
教师的教育实践,还是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于他们的认知途径和方法,并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预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然后完善其教育实践活动。
这种以知识为载体的活动,指向人的精神世界,其活动方式主要以主体间互动为主,互动双方都有能动性、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
教师是技术人,持有系统的知识,且主要生活兴趣已经定型,特别关注实用性。
基于技术人的师德建设,就是帮助教师更好地从事教育实践活动,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教育效益。
因此,让教师明确技术领导的特性,完善和充实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应该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