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学案7 区域农业发展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等。

2. 使学生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2. 区域农业发展的案例分析3.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解决途径。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业发展的思考。

2. 讲解:介绍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区域农业发展的案例,如我国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5. 总结: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区域农业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七、教学资源1. 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2. 区域农业发展案例的图片、数据和新闻报道等。

3.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相关文献和案例。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2.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农业发展的经验和见解。

3. 开展农业发展主题的课外活动,如农业知识竞赛、农业科技制作等。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第一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与重要性1.1 区域农业发展的定义1.2 区域农业发展的意义1.3 区域农业发展的目标与原则第二章: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2.1 自然因素2.1.1 气候条件2.1.2 土地资源2.1.3 水资源2.2 社会经济因素2.2.1 人口与劳动力2.2.2 市场需求2.2.3 政策与支持第三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模式与案例3.1 粮食作物种植模式3.1.1 大规模机械化种植3.1.2 小规模家庭农业种植3.2 经济作物种植模式3.2.1 水果与蔬菜种植3.2.2 茶叶与咖啡种植3.3 综合农业发展模式3.3.1 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3.3.2 农业与循环经济的结合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与措施4.1 优化农业结构4.2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4.3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4.4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4.5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五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分析5.1 案例一:中国的东北农业发展5.1.1 背景介绍5.1.2 发展策略与措施5.1.3 成果与启示5.2 案例二:荷兰的花卉产业5.2.1 背景介绍5.2.2 发展策略与措施5.2.3 成果与启示第六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挑战与问题6.1 资源与环境问题6.1.1 土地退化与水资源短缺6.1.2 农业污染与生物多样性保护6.2 市场与经济问题6.2.1 农业市场化程度不高6.2.2 农业产业链条不完整6.3 政策与支持问题6.3.1 政策支持不足6.3.2 农业保险与信贷体系不完善第七章:现代农业技术与区域农业发展7.1 现代农业技术概述7.1.1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7.1.2 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7.1.3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7.2 现代农业技术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7.2.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7.2.2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7.2.3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第八章: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农业发展8.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8.1.1 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8.1.2 确保农业资源永续利用8.1.3 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8.2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与措施8.2.1 生态农业建设8.2.2 农业循环经济8.2.3 农业绿色生产与营销第九章:区域农业发展与农村振兴9.1 农村振兴战略背景与意义9.1.1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9.1.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9.1.3 农村人口流失与老龄化问题9.2 区域农业发展与农村振兴的关系9.2.1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产业融合9.2.2 农业品牌建设与农村市场营销9.2.3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人才培育第十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案例研究10.1 案例三:地中海地区的葡萄栽培10.1.1 背景介绍10.1.2 发展策略与措施10.1.3 成果与启示10.2 案例四:日本的精密农业实践10.2.1 背景介绍10.2.2 发展策略与措施10.2.3 成果与启示10.3 案例五:巴西的农业扩张与可持续发展10.3.1 背景介绍10.3.2 发展策略与措施10.3.3 成果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与重要性重点环节二: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重点环节三:区域农业发展的模式与案例重点环节四: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与措施重点环节五:区域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分析重点环节六:区域农业发展的挑战与问题重点环节七:现代农业技术与区域农业发展重点环节八: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农业发展重点环节九:区域农业发展与农村振兴重点环节十:区域农业发展的案例研究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围绕区域农业发展这一主题,详细介绍了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影响因素、发展模式、策略与措施、挑战与问题、现代农业技术的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振兴战略以及国际案例研究等内容。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区域的农业特点和优势;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原则和策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如GIS地图,观察和分析农业分布特征;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产业的关注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农业发展概述农业的定义和作用;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第二章: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形和土壤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第三章:区域农业特点和优势我国主要农业区域的划分和特点;不同区域的农业优势和制约因素;区域农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

4. 第四章: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化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特点和改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途径。

5. 第五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案例分析我国典型农业区域的案例分析;国际上成功农业区域发展的案例分析;学生自主选择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发展概述、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等基本概念和理论;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区域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和政策,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4.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利用GIS地图观察和分析农业分布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考察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考察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巩固学习成果。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2)掌握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3)能够分析评价区域农业发展的合理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农业发展的差异性;(3)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农业发展的主人翁意识;(2)认识农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3)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3)区域农业发展的合理性分析。

2. 教学难点:(1)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2)区域农业发展的差异性分析;(3)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观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以我国东北地区和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农业发展的差异性;(2)提问:什么是区域农业发展?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2)学生举例说明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

3. 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如我国东北地区和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知识拓展:(1)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现状;(2)介绍国际上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

5.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教师强调农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练习题;2. 搜集有关区域农业发展的资料,进行案例分析;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在课后遇到的疑问。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学案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学案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和地区差异。

2. 掌握中国基本农田和农耕区域的划分。

3. 理解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4. 探讨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和措施。

二、知识概述: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农业发展经历了农业社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中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同时也有养殖业和林业。

不同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分为东部沿海和内陆地区。

三、学习内容:1. 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农业社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主要依靠人力劳动,生产水平低下;传统农业阶段逐渐引入农业工具,生产水平有所提高;现代农业阶段则借助科技和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2. 中国基本农田和农耕区域的划分中国的基本农田是指具备一定农业生产潜力,农田质量好、自然条件适宜,能够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田。

中国的农耕区域划分主要有北方小麦区、东北稻作区、江南水稻区、西南亚热带作物区、西北马铃薯区等。

3. 中国农业发展的挑战和问题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人口多、土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等问题和挑战。

人口多导致农业生产压力增大,土地资源有限导致农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限制了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导致劳动力效率低下。

4. 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措施为了应对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中国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大农业用地保护力度,保护和提高基本农田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加强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学习方法: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习资料阅读等方式,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

2. 实践探究: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方式,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2)掌握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生产特点及分布;(3)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2)利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区域农业发展问题;(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和热爱家乡的情感;(2)认识农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2)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生产特点及分布;(3)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分析。

2. 教学难点:(1)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生产特点及分布的综合分析;(2)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的判断与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地区的农业发展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生产特点及分布;2. 图表分析法:利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区域农业发展问题;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实践调查法:鼓励学生走进农村、农田,亲身感受农业发展现状,增强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相关章节;2. 参考资料:相关地区的农业发展案例、地图、图表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4. 实践调查:安排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农业发展的实践调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区域农业发展;2.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案例,总结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生产特点及分布;3. 课堂讨论:利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4. 小组活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农业地域类型,分析其形成条件、生产特点及分布;5. 实践调查:组织学生进行农业发展的实践调查,深入了解农业发展现状;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对区域农业发展的认识;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3)分析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4)学会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差异;(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3)提高学生关爱农村、关注农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3. 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4. 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5. 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3)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4)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2. 难点:(1)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2)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实施与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农业发展相关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兴趣;(2)提问:什么是区域农业发展?为什么它很重要?2. 教学新课:(1)讲解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3)介绍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4)讲解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3. 案例分析:(1)选取两个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优势;(2)让学生比较两个案例,了解农业发展的差异。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2)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评价其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有效性。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高二上学期地理高效课堂教案第7周:必修三 3.2第二课时

高二上学期地理高效课堂教案第7周:必修三 3.2第二课时
以看出,上、中游地区截取了大量河流径流。这样做的结果是使 下游水量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在极干旱时,出现海水倒灌 的现象,影响河流的利用。我们从墨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因材施教
2
累一达令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可吸取哪些教训? 点拨:从图中可以分析出:由于降水量多的东部和东南部水库众
多,拦截了大量河水;该区分布的大片灌溉区消耗掉了支流的大部分 径流。这样,汇入干流的流量大量减少;加上部分干流流经干旱的热 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区,又消耗掉部分河水;而下游地区属地 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上游来水减少,必定导致河水水位下降, 生态环境恶化。极度干旱时,就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 从墨累—达令河流域开发的情况来看,主要是对水资源的数量掌握不 清。导致引用过多的河水灌溉,使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甚至发生海水 倒灌现象。
点拨:图 3.18 给我们的信息是:生态系统是个整体,其组成要
因材施教
1
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其中某一个因素的变化,必 定会引起其他诸多因素的改变。不考虑生态系统的这种关系,任意对 自然环境加以改变,最终可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本图 中,农业需要灌溉,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灌溉引起了自然界一系列 因素的变化,最终造成了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的种种灾难:牲畜质量下 降、鱼类减少、土地盐碱化。其实,这幅关系图还远未把许多影响表 示出来。比如,湿地的减少,会造成鸟类减少;鸟类减少,会造成虫 灾增多;人类如使用杀虫剂则又会加剧环境的污染…… 2.图 3.19 为墨累——达令河流域水库和灌溉区的分布图,从中可
18 世纪下半叶:农业较为发达,盛产棉花、马铃薯和 蔬菜。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整个流域环境较好。
19 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对其进行掠夺 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1.土地退化

高二上学期地理高效课堂教案第8周:区域农业发展第二课时

高二上学期地理高效课堂教案第8周:区域农业发展第二课时
教学后记:
师:如今,基塘生产有了新的生产内容,珠江三角洲地 区正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生:(学生展示阅读材料,交流资料来源)略。 师:基塘生产内容变化是市场的多变性造成的。因此, 市场因素是形成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主导 因素。 师:请同学们介绍其他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及主导因 素。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因材施教
生:(学生展示活动题中收集的各区域的情况,通过实 物投影仪展示)
学生甲:南疆地区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 有高山积雪融水可供灌溉;长绒棉种植历史悠久;优质的长 绒棉市场需求大。
学生乙:海南岛地处热带,其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 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 作物的需求量大。
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日 星期
班级

授课题 目
4.1 区域农业发展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尝试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重 点 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难 点 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课 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因材施教
生:(读图理解综合利用的内在规律)略。
地和海外)。 活动探究二: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手工业(丝厂、糖厂)等集中产业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
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地回收利用。
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密切结合,作为一种综合
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有机地
循环联系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鱼的饲料问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4.1区域农业的发展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4.1区域农业的发展
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有哪些? 气候(气温、光照、昼夜温差)、土壤、水源、技术
东北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名称
主要分布区
耕作农业区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林业和特产区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地
畜牧业区
西部高原、平原西部、 林区草地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山地多于平原 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A.纬度位置 B.地形差异
C.海陆位置 D.季风
7.与太湖平原比较,Ⅳ地区粮食商品率较高的最主要因素
是( D)
A.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 B.肥沃的土壤
C.雨热同期的气候
D. 人均耕地面积大
(1) 700 (2)B地是大兴安岭,地势较高,气温低;夏季处在迎风坡, 降水较多 (3)①小麦;中部平原广阔,年降水量少,适宜旱作。
②水稻;东部山区河谷盆地,年降水量和积温较高,适 合水稻生长
①工业发达,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②交通便利③市场 广阔④人口密度小,开发较晚,环境好,有利于绿色农业 和大农业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纬度高,热量不足 ②春秋两季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③漫长寒冬需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
东北大米品质优良的原因? ①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②作物生长周期长 ③冬季寒冷,作物病虫害少 ④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少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 精品课件Fra bibliotek市实验中学 地理组
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有哪些? 2、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
有利地理条件?
①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②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 大③纬度高,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④地形多样有利于 农业的多种经营;⑤土壤肥沃;⑥有灌溉水源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1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NO.09【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目标】1.仔细研读文本,用自己的话说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2.通过对东北五常和南疆粮棉生产案例的探究,归纳区域农业布局的地理条件.3.为家乡农业发展提出至少五条计策。

【使用说明】1.先通读教材,重点掌握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的特点。

结合问题提示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依据预习案进行知识梳理。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构建梳理 自我完善【问题引导】四季分明的东北地区坐拥中国最大的平原,是教育资源丰富、文化产业繁荣、工业实力雄厚、以高端制造、电子信息、ic 装备业、高新技术、航空航天、农牧业、旅游业为强项是全国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区域,以汉族为主多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区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一、地理条件: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你知道东北地区包含哪些地区吗?2.请在右图中标出东北地区的范围。

(包括经纬线120°E 、130°E 、50°N 、40°N ,主要省区、平原、河流和山脉)3.总结东北地区的特点和地位。

3.地理条件对农业的生产有重要的影响,思考: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有什么特点?(自然和社会条件)对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勾画课本)4.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 二、农业布局特点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条件存在差异。

因地制宜组织农业生产,就形成区域内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

1.东北地区三大农业生产区分布在哪种地形区?主要作物有哪些?2.读课本P62图4.4和下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现什么规律?(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二、农业发展方向1.右图是东北地区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右图体现的环境问题和形成原因。

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设计
4.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归纳:山西煤工业将面临市场缩小、其他能源竞争的压力。应该采取措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山西经济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归纳能力
三、农业布局特点
1、找出东北地区降水量和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优势:(1)气温低,病虫害少(2)冬季雪春融化,有利于保墒(3)雨热同期,光热水较充足(4)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活动题:
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
不能种植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因此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限,仅能种植一些喜温凉植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春种秋收;易出现低温冻害;长冬无法放牧,需要解决牲畜防寒问题;北部不能发展种植业,只能发展林业
活动
1、工业基础好
2、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方便
3、人口密度较低
开发较晚
活动: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2.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读文字材料
学生归纳
学生结合图或文资料分小组讨论
读图分析
阅读思考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四、商品粮基地建设
五、农业发展方向
分析
归纳
1.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活动
人口激增所产生的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
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人教版高二地理教案-区域农业发展

人教版高二地理教案-区域农业发展

4.1區域農業發展三維目標:知識和技能1、初步瞭解實現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應該綜合考慮哪些因素。

2、通過閱讀地形和氣溫、降水分佈圖,瞭解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利弊因素。

3、通過對比和分析,瞭解東北地區農業佈局特點,並深入探討東北地區大規模專業化生產和商品糧基地建設的特色。

4、結合具體發展模式,分析東北不同區域農業發展方向。

過程與方法1、通過多種途徑收集我國各地特色農業生產情況,分析農業生產的地理條件。

2、用小組交流的形式學習區域內部差異劃分標準。

3、通過分析我國東北地區農業生產的地理條件、佈局特點和發展前景,瞭解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措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注家鄉,為家鄉發展獻計獻策的主人翁精神。

2、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勤於探索的科學精神。

3、培養學生科學統籌、按客觀辦事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1、東北地區發展農業的地理條件。

2、東北地區三大區域的內部差異。

教學難點1、評價東北地區發展農業的地理條件。

2、東北區域內部劃分三大區域的因素。

教具、資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2課時)一、導課:1、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參考必修二知識):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學生回顧以前知識,為本節知識學習作準備)一個地區適合發展什麼樣的農業,要根據區位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市場需求等來確定。

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態與經濟良性循環系統,實現區域內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

2、學生舉例說出我國、世界不同區域農業生產現狀。

(回顧以前學習知識)教師進行評價、說明。

3、觀看東北地區農業的視頻資料(可以選擇其它地區)區域農業發展在東北地區比較有特色,是個典型案例。

二、講授1、分析東北地區自然地理背景(學生看圖分析、討論)要點:位置、地形(主要地形區)、土壤、氣候、景觀,範圍等位置、範圍:我國東北,緯度高、跨度大;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

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看圖瞭解主要地形區)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學生說出成因、特點,觀看中國季風區幹濕區分佈圖、溫度帶分佈圖)無霜期180天~80天。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4.1.2q区域农业发展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4.1.2q区域农业发展

2.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
物探)被究充分二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何作用?
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养 殖业、手工业、工业等几种产业 紧密联系在一起。
基塘生产环节将塘泥、蚕沙、 蚕蛹、缫丝废水、滤泥、 蔗叶 等副产品(或废弃物) 被充分回 收利用
能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 劳动力,不仅各业生产稳定,而 且成本大大降低,创造出最大的 经济效益.
地区专业化生

部分异

农业发展方向
• 人口激增所产生的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黑土流失触目惊心
初垦时,这里的黑土层有60~80厘米厚,最深 可达1米,当时人们形容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 油”。然而仅过了50多年,这里的黑土层就几乎薄 了一半,一些地方只剩下薄薄的一层,颜色也慢慢 由黑变黄,个别地方甚至已成为遍布沙石的不毛之 地。再过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黑土区有可能退 化成不可逆转、名副其实的“北大荒”。
拓展思考:
1.缺乏创意农业的战略规划和总体设计。 2.创意农业知识含量低,产业链条短,品牌意识 薄弱。 3.缺乏创意农业专业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意理念 的高素质农民和产品品牌运作高层次人才。 4.大量创意农业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
大 批 国 营 农 场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本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
2.草原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①草场退化加剧(过度放牧) ②草类枯干期长
(2)发展方向:
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发展重点: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发展 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4.1区域农业发展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4.1区域农业发展
1.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 (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2.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饮食习惯、市场需求、工业基础、交通条件)
确定农业发展的大方向(发展优势、特色农业)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生产
十九大报告当中,中央提出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 化”。一个词的增加,让我 们看到新时代中国乡村发展 更加完整的新蓝图和一条更 加清晰的发展新路径。没有 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 国家的现代化。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农业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你们 青年,加油,向未来!
1.整理完善导学案。 2.总结本节课收获。
闯关东,定方向
展方向
任务:为潍坊市农业发展写一份策划书 要求: 1.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主完成探究案“取真经、兴
家乡”部分。 2.合作学习:与同学交流分析你的思路。 3.表达分享:在班内分享你的策划书。
取真经,兴家乡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 精品课件
市实验中学 地理组
请准备:课本、导学案、整合课程 文本、双色笔、还有你的激情!
4.1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1.仔细研读文本,说出东北地区地理条件对其农业生 产布局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2.运用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分析思路,为潍坊市的农 业发展写一份策划书。 3.班内分享交流你的策划书并修改完善。

最新整理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_2.docx

最新整理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_2.docx

最新整理高二地理教案区域农业发展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二、地理条件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1)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最新高二新人教版地理区域农业发展教案(第二课时)-word文档

最新高二新人教版地理区域农业发展教案(第二课时)-word文档

高二新人教版地理区域农业发展教案(第二课时)我们去超市,到处都能看到东北大米在出售,而且价格相对较高。

地理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大家掌握高二地理必修三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

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东北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必修2我们分析过商品谷物农业,你能回忆起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条件吗?点拨: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推进:从哪些方面能说明东北地区满足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条件呢?点拨: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水陆交通很发达(,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较高。

(创设问题)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性生产又有哪些突出特点呢?点拨: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具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的特点。

(展示“农场机械化生产”图、“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状况”图以及“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图)说明:让学生能深刻理解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地区专业化生产。

(转折)自20世纪以来,伴随着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各类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

出示东北地区水土流失图片、森林遭到破坏的图片以及草场退化的图片。

(创设问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学们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承上启下)由此可见,东北地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思维引导:1.确定一地的发展方向应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解决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2.农业区的发展消除贫困是核心,要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3.农村摆脱贫困,要提高优特产品的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条) 点拨:由于东北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农业生产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不同。

(展示三江平原稻─食用菌─鱼─貉复合生态模式图)问:在平原地区农业应该怎样发展呢?对平原区而言,该地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吕梁市石楼县石楼中学高二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学案

吕梁市石楼县石楼中学高二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学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考纲解读: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及三大地形单元的分布状况。

2、掌握东北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3、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的布局状况,掌握该地区各类农业区的生产状况。

4、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从而学会迁移知识去分析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知识梳理:图解地理读图4.1和4。

3◆东北地区包括些省份。

◆东北地区的地形都有哪些?自学教材1、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A 耕作制度: 年熟(1)气候条件,B 生长季节:月冬季,夏季。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C作物品种:作物无霜期由南向北部依次,D农事活动:播收。

年降水量毫米。

(2)地形条件:包括,和山地三类地形单元,便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3)土壤条件:和土广泛,土层深厚,含量高,肥力,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1),邻近辽中南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等生产资料。

(2),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 ,一方面使农业经营规模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的发展.考向探究: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1、2题.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农牧活动②距海远近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相关的资源有()①草原②水能③石油④森林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009·汕头模拟)冻土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冬天寒冰冻结,夏天全部融化的岩土称为季节冻土,包括季节冻结层和季节融化层,读图回答3、4题.季节冻结与融化深度随纬度和海拔的变化示意图3.根据图示,季节冻土的分布特点是()A.季节冻结层水平分布的范围小B.随着纬度的升高,季节融化层厚度增加C.季节冻结层多分布在极地附近D.随着海拔的升高,季节融化层厚度降低4.我国东北地区季节冻土冻结和融化的规律是()A.季节冻结层每年6月开始产生B.季节融化层每年6月开始产生C.季节冻结层每年10月达到最大厚度D.季节融化层每年10月达到最大厚度读下表关于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资料,结合有关知识完成5、6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学案7 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课标要求】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学习目标】以某地区农业发展为例,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特点和出现的问题,以此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学习过程】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课前预习]1.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业基地。

2.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其特点是。

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2)地形条件:地形条件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3)土壤条件:东北地区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不仅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等生产资料,也为农业提供原料;东北地区交通便利,对外联系便利;农业种植技术先进;人口密度较,人均耕地较,生态环境相对。

[课堂探究]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3.说明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2)新疆南部(南疆)已经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典型例题1]东北大米生产中很少用农药,堪称“绿色大米”,以其质优而畅销全国。

据此回答(1)-(2)题。

(1)与东北大米质优无密切关系的是( )A.冬季低温 B.夏季白昼长 C.黑土养分丰富 D.年温差大(2)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都是我国产粮“大户”。

两区域相比,东北平原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水热条件好 B.生产规模大 C.土壤肥沃 D.交通便利二、东北农业布局特点[课前预习]1.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是的结果。

2.根据气候、、植被和等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将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3.三大农业生产区域:(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地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

玉米从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

水稻主要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

是我国最大的林区。

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盛产。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产区,辽南是重要的产区。

(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主要畜种有呼伦贝尔的三河马和,松嫩平原西部的。

[课堂探究]1.读图回答:(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2.从农业生产发展条件分析下列地区农业生产分布的原因:(1)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2)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典型例题2]下图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下列叙述与其关系不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的占用 B.农业结构的调整C.劳动力价格上涨 D.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2)下列地区,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A.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 B.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三、东北农业发展方向[课前预习]1.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商品率达以上,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四分之一多,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东北农业发展的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开发时间为20世纪年代开始。

(2)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的地区是商品化的前提。

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播种面积,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

3.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平原区建设成为基地,西部草原区发展草食性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实现“”。

[课堂探究]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

2.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心的地位,可行的措施有哪些?3.为什么说东北平原在我国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4.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教材P68-69活动题1-4.[典型例题3]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完成(1)~(2)题。

(1)限制该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最大生态问题是(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 B.土地盐渍化和低洼易涝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 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2)该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①地开挖鱼塘,发展水产养殖业B.②地修建水平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②地发展立体农业D.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课堂练习】下图所示为沙特阿拉伯沙漠中的灌溉农业景观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易造成()A.地下水枯竭B.土地荒漠化C.沙土流失D.植被破坏2.为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沙特阿拉伯可以()A.扩大本国耕地面积B.在国外适宜地区投资农业生产获得粮食C.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D.修建水库等水利设施,加强水利建设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

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主要为城市化地区,对禁止开发区域要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

下图为农业战略格局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5题。

3.图中农业主产区均为限制开发区域,下列有关说法有误的是()A.主体功能是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保障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B.把农产品主产区作为限制开发的区域,是为了切实保护耕地,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C.允许适度开发能源和矿产资源,允许进行必要的城镇建设D.加强土地整治,加速扩大耕地面积4.以下区域与其他区域粮食类型不同的是()A.黄淮海平原主产区B.河套灌区主产区C.甘肃新疆主产区D.东北平原主产区5.与东北平原主产区相比,甘肃新疆主产区的优势在于()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B.雨热同期,配合较好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D.纬度低,病虫害少读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区域分布图,完成6~8题。

6.近年京津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减少B.水热条件变差C.高铁运输便利D.生产成本提高7.与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相比,冀北高原种植错季蔬菜的优势条件有()①夏季气候凉爽②光照资源丰富③昼夜温差大④土壤肥力高⑤水资源丰富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8.京津冀地区各蔬菜生产区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A.都市型蔬菜生产区建立规模化、专业化基地B.山地丘陵蔬菜生产区打造优质生态特色基地C.山前平原蔬菜生产区建立大型出口创汇基地D.冀东南蔬菜生产区积极发展采摘、观光基地(2018海南卷)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

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

据此完成9~10题。

9.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生产技术先进 B.交通运输便捷C.自然条件优越 D.生产成本低廉10.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A.满足国内需求 B.拓展国际市场C.提高研发水平 D.增强国际影响【作业布置】典题1.(1)D(2)B解析:(1)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能冻死害虫,故病虫害少;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有利于有机物的合成;再加上黑土养分丰富,大米质量好;年温差的大小对稻米生长影响不大。

(2)东北地区地广人稀,粮食生产规模大,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且当地粮食消费量小,故商品率高。

2.(1)D(2)A解析:(1)图中①区是东北商品粮基地,③区是长江中游平原商品粮油基地。

③区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有:非农产业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农业结构调整使粮食种植面积减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上涨,从事粮食生产的收入不如从事第二、三产业。

水利设施的建设对农业生产有积极作用,故选D项。

(2)图中②区位于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问题突出,水资源不足,所以,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的做法正确。

③区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气候湿润,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光照条件不如华北和西北地区;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会破坏生态环境;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会使草场载畜量增大,易造成草场退化、土地沙化。

3.(1)C (2)C解析:第(1)题,根据地形图可知,该地区低山丘陵占有一定的比例,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红漠化现象,且红壤酸性强,易出现土壤酸化。

第(2)题,根据地形图可知,①地为平原,发展种植业具有优势;②地为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更具优势;该地水热条件优越,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应该发展多种经营。

课堂练习:1.A2.B解析:第1题,沙特阿拉伯处于沙漠地区,降水稀少,发展农业需要的水资源主要来自地下水,所以大力发展种植业易造成地下水枯竭。

第2题,沙特阿拉伯大部分地区为沙漠,扩大本国耕地面积潜力不大;沙特阿拉伯经济发达,在国外适宜地区投资农业生产获得粮食是保障粮食供应稳定的最合适措施。

3.D4.D5.C解析:本题组考查农业生产限制条件、农业区位因素。

第3题,目前我国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缺少加速扩大耕地面积的条件,D错,选D。

第4题,东北平原主产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玉米,其他三个区域主产的粮食作物是小麦,选D。

第5题,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壤肥沃,A错;东北地区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B错;东北平原主产区纬度较高,病虫害较少,D错;甘肃新疆主产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C正确。

6.D7.A8.B解析:第6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京津地区对蔬菜的需求量会增大,但同时用地、用工成本增加,导致当地种植面积萎缩。

第7题,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是夏季风的迎风坡而降水多,较冀北高原水资源更丰富;冀北高原海拔高而夏季气候凉爽,降水少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多为冲积扇而土壤更肥沃。

第8题,山前平原具有土地规模大的优势,可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山地丘陵地区环境质量好,农业种类多样,适宜发展优质生态特色基地;采摘、观光基地适宜在城市周边地区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