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 曝光条件参考表

合集下载

X线摄影条件

X线摄影条件
n 不论是“变动管电压法”还是“固定管 电压法”都未解决如何恰当地选择处理 与感光效应有关的各种因素(kV、mAs、 感光材料、胶片处理条件、滤线栅、增 感屏、电源整流方式、体厚等)的平衡 关系问题。平衡这些摄影条件因素的方 法首先由西门子公司的F.Claalen研究的, 故称西门子条件表,又称对数率法或点 数法。
n 在X线摄影中将管电压固定,采用管电流量 作为影像密度的补偿,管电流量随着被检 体的密度和厚度变化而增减,称之为固定 管电压法。固定管电压法1955年由Funchs 创造。这种方法所使用的管电压比变动管 电压法中所对应的被检部位一般要高10kV ~20kV,而所用的mAs却成倍的降低。
(三)X线摄影条件规范化
式中的R0表示不使用增感屏时所需的X线量,Rm表示 使用增感屏时所需的的X线量。
若用S1的增感屏所需的管电流量为Q1,那么用S2的增 感屏所需的管电流量Q2可用下式求出:
n 相对感度(relative sensitivity),其
意义是把增感率为40的CaWO4中速增感屏, 在某管电压下其增感率为100,其它增感
V=2d+c
n 式中V为管电压(kV),d为被照体厚度 (cm),c为常数。
n 常数c可通过实验求出。例如:管电流是 100mA,摄影距离为100cm 时,四肢骨骼 常数c=30,腰椎骨骼常数c=26,头颅骨 骼常数c=24。这个方法的特点是,被检 体厚度增减1cm,管电压就增减2kV。
(二)固定管电压法
n 但照片影像对比度却降低了。
n n值随着管电压升高而下降,n值变化范 围是2~6,不用增感屏时,n值在2以下。
n 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管电压和管电 流量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
n E=K•Vn•Q=K•Vn•mAs

ma的光机曝光条件总参考表

ma的光机曝光条件总参考表
正侧位
55~58
50(小)
100/(-)
肩关节
正侧位
70~72
100(小)
180/(-)
踝关节
正侧位
55~58
50(小)
100/(-)
膝关节
正侧位
60~65
50(小)
100/(-)
X线曝光条件参考表
X线曝光条件参考表
部位
位置
KVP
mA
距离/滤
腹 部
腹部平片
正卧位
70~75
100(大)
100/(+)
正立位
ma的光机曝光条件总参考表
部位
位置
KVP
mA
距离/滤
胸部
成人胸片
正位
68~75
100(小)
180/(-)
侧位
73~78
100(小)
180/(-)
斜位
73~75
100(小)
180/(-)
前弓位
70~75
100(小)
180/(-)
卧正位
70~75
100(小)
100/(+)
幼童胸片
正/侧位
58~62
100(小)
70~75
100(大)
150/(-)
立滤位
95~100
200(大)
150/(+)
骨盆(髋关节)
正卧位)
脊柱
颈椎
正侧位
68~72
100(小)
180/(-)
斜位
70~75
100(小)
180/(-)
胸椎
正位
73~75
100(大)
100/(+)
侧位

拍片机曝光条件参数表

拍片机曝光条件参数表
80
100/(+)
部位
位置
kV
mAs
距离/滤
骶尾椎
侧位
80~85
80
100/(+)
头颅
正侧位
80
6.3
100/(+)
副鼻窦
华柯氏
73~78
18
100/(+)
茎突
张口
65~67
16
100/(+)
下颌骨
正侧位
806.3100/(Fra bibliotek)颞颌关节
张闭口
65~70
20
100/(-)
鼻骨
侧位
70
6.3
180/(-)
颧弓
轴位
65
10
100/(-)
下肢
正/侧位
75
6.3
100/(-)
以上mA条件均采用100mA为参照,仅供临床参考使用。
江苏鱼跃医疗
2010-12-15
部位
位置
kV
mAs
距离/滤
成人胸片
正位
110
4
180/(-)
侧位
120
15
180/(-)
斜位
110
20
180/(-)
前弓位
90
8
180/(-)
卧正位
95
8
100/(+)
幼童胸片
正/侧位
75
10
180/(-)
掌指跖趾
正侧斜
65
6.3
100/(-)
尺桡骨
正侧位
65
6.3
100/(-)
肱骨
正侧位

常用X线摄影参数表

常用X线摄影参数表

颈椎前后位 颈椎侧位
颈椎左前斜位 颈椎右前斜位
胸椎正位
胸椎侧位 腰椎正位 腰椎侧位 颅骨正位 颅骨侧位
甲状软骨 下颌角向下2cm 甲状软骨处的颈部中间 甲状软骨处的颈部中间 肩胛骨下角连线中点
(第六胸椎) 肩胛骨下角第七胸椎垂直入射
脐孔向上3cm处 髂脊最高点向上3-6cm 经外经耳枕孔外向隆前突2.5垂cm直,射再入向上
体位名
手后前位 手侧位 手后前斜位 拇指前后位 拇指侧位 腕关节后前位 腕关节侧位 尺桡骨前后位 尺桡骨侧后位 肘关节前后位 肘关节侧位 肱骨侧位 肱骨前后位 肩关节前后位 锁骨后前位 足前后位 足内斜位 足外斜位 踝关节前后位 踝关节侧位 胫腓骨前后位 胫腓骨侧位 膝关节前后位 膝关节侧位
股骨侧位
股骨中部
股骨中部
第五胸椎
第五胸椎 第六胸椎 第五胸椎平面腋中线前5cm
千伏 毫安秒 (kV) (mAs) 45-50 5-10 45-50 5-10 45-50 5-10 45-50 5-10 50-55 5-10 50-55 5-10 50-55 5-10 50-55 5-10 50-55 5-10 50-55 5-10 50-55 5-10 50-55 5-10 50-55 5-10 70-75 20-30 (60- (1565) 20) 45-50 5-10 45-50 5-10 45-50 5-10 50-55 5-10 50-55 5-10 50-55 5-10 50-55 5-10 50-55 5-10 50-55 5-10 60-65 (55- 10-15 606-06)5 (55- 10-15 706-07)5 30-40 (60- (2065) 30) 75-80 30-40 75-80 30-40 75-80 30-40

ma的光机曝光条件总参考表格

ma的光机曝光条件总参考表格
0.4
100/(+)
骶尾椎
侧位
80~85
200(大)
0.4
100/(+)
100(小)
0.24
100/(+)
腕关节
正侧位
55~60
50(小)
0.12
100/(-)
肘关节
正侧位
55~58
50(小)
0.12
100/(-)
肩关节
正侧位
70~72
100(小)
0.10
180/(-)
踝关节
正侧位
55~58
50(小)
0.12
100/(-)
膝关节
正侧位
60~65
50(小)
0.16
100/(-)
X线曝光条件参考表
X线曝光条件参考表
部位
位置
KVP
mA
距离/滤
腹部
腹部平片
正卧位
70~75
100(大)
0.4
100/(+)
正立位
70~75
பைடு நூலகம்100(大)
0.12
150/(-)
立滤位
95~100
200(大)
0.3
150/(+)
骨盆(髋关节)
正卧位
70~75
100(大)
0.4
100/(+)
脊柱
颈椎
正侧位
68~72
幼童胸片
正/侧位
58~62
100(小)
0.05
180/(-)
四肢
掌指跖趾
正侧斜
48~52
50(小)
0.12
100/(-)
尺桡骨
正侧位
55~58

X线摄影曝光条件表的制订

X线摄影曝光条件表的制订

X线摄影曝光条件表的制订不同机器的性能特点不尽相同,不同厂家、型号的X线胶片以及增减屏、滤线器等对摄影曝光条件的要求亦有差异。

使用自动X线胶片洗片机洗片时,则要求有更加精确的曝光条件。

因此,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一份摄影曝光条件表,专供本单位日常摄影使用。

在拍摄某部位的照片时,可以方便地从表内挑选适宜的X线曝光条件。

如按照不同的被检部位,固定毫安秒和焦片距,只变更千伏,即按照被检部厚度的厘米数的不同而改变千伏。

对胸部或较薄的部位,厚度每增减1cm,就相应增减2 kV。

通过使用曝光条件表,可确保在不同时期对同一患畜同一部位的曝光条件保持相对恒定,有利于对病情发展或治疗效果作出正确评价。

对曝光条件的决定,首先要根据被检部位的厚度选定千伏数。

在没有经验或缺乏现成参数资料情况下,千伏数可参考下列简便公式计算:管电压(kV)=厚径(cm)×2+基数基数是通过试验以质量最好的X线照片的实际条件计算得来。

摄影的部位不同,基数则有改变,其范围约在20~30。

毫安秒的确定,可在下述的范围作初步的选择:中、小动物胸部约为6~15 mAs,大动物胸部约为15~35 mAs。

大动物四肢约为8~20 mAs。

实践试验的方法:可选定一头中等大小的试验动物,并决定要拍摄的部位,准确测量被检部位的厚度(cm),从而初步选定摄影条件(kV、mA、时间、焦片距),装好胶片(胶片尺寸按被检查部位范围大小而定)。

在片盒上依次划分成4份,准备摄影同一个部位;然后用铅板或铅橡皮将3/4覆盖,只露出前1/4部分,以原定时间减半曝光;顺次露出第二份,覆盖其他三部分,以加倍第一次的时间进行曝光;再露出第三部分覆盖其他部分,加倍第二次的时间进行曝光;最后露出第四份,又以加倍第三次的时间曝光。

照片按标准进行显影、定影。

对照片的四个部分进行评比,选出其中最满意的一份,以其条件作为正确的标准。

如果试验的结果全部不佳,四个部分都过黑或过白,则相应改变曝光时间或管电压,再行试验,直至能达到满意的结果为止。

X线机曝光条件表

X线机曝光条件表

X线曝光条件参考表
――KD-400mA
'
X线曝光条件参考表
――KD-400mA
X线曝光条件参考表
――KD-400mA
二○○四年十一月十二日制订
从此条件表里可以看出,他们所用的是高速屏。

在四肢部位所用条件是低毫安,长时间,这样照片反差大,看骨骼较适宜。

但照鼻骨因距离较远,条件较大。

我认为,距离在一米即可,条件就会大大减少,鼻骨也会因适当放大而更易诊断,不知对否。

这张表格是鄙人设计的,使用的是“T”颗粒感绿片,国产KD400西南厂机器,球管焦点* 和* mm,自动洗片机冲洗处理。

条件表充分考虑了焦-片距、肢-片距及焦点大小堆影像清晰度的影像,病人自主和不自主的运动,以及球管所耐受的容量压力。

比如:小儿摄片,尽量使用小时间,大mA;躯体部分的摄片就需要大焦点和大的mAS,适当降低KV,以提高对比度;象鼻骨侧位,我们使用的是站立摄片,片子放于一侧,这样鼻骨与胶片之间的距离(即肢-片距)本身比较大,图像放大模糊明显,所以采用长焦-片距(180cm)就是为了提高影像的清晰度。

如果使用微焦点(*以下的),可能就不需要这么长的焦-片距了。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但需要根据你们CR的参数设置情况,作些适当的调整。

X线摄影质量控制标准

X线摄影质量控制标准

一、胸部(一)胸后前位1.影像标准(1)胸廓对称显示。

(2)双锁骨位于第 1 前肋间上 1/3 处,呈对称显示。

(3)双胸锁关节对称。

(4)双肩胛骨投影于双肺野之外。

(5)横隔以上肋骨呈整体显示(前 6 肋,后 10 肋)。

(6)双肺野血管影显示至末梢血管。

(7)无明显伪影。

(8)层次丰富,对照良好。

2.解剖结构显示(1)肺野。

(2)气管及邻近支气管。

(3)心脏及主动脉边缘。

(4)横隔及双侧肋隔角。

(5)心影后肺野及纵隔。

(6)心影后脊柱影。

(二)胸侧位(1)深吸气后双臂高举,屏气摄片。

(2)双肺后缘重叠,肺尖圆盖部显示良好。

(3)气管显示,从颈部到气管分*部能连续追踪到气管影。

(4)肋隔角显示。

(5)心脏后缘、主动脉、纵隔、横隔、胸骨以及胸椎显示。

(6)无明显伪影。

(7)层次丰富,对照良好。

(三)胸右前斜位(吞钡)(1)胸部斜位投影,心脏大血管于胸椎左侧显示,不与胸椎重叠,胸椎投影于右后 1/3 处。

(2)心脏、升主动脉弓影像清晰,周围肺纹理能追踪到。

(3)肺尖清晰显示,食管钡剂充盈良好。

(4)胃泡影于脊柱后显示。

(5)无明显伪影。

(6)层次丰富,对照良好。

(四)左前斜位(1)胸部斜位投影,心脏大血管于胸椎右侧显示,胸椎投影于胸部左后 1 /3处。

(2)下腔静脉基本位于心影底部中央显示。

(3)胸主动脉全部清晰呈现。

(4)调边肺纹理可追踪到,肺尖清晰。

(5)胃泡影于脊柱前显示。

(6)无明显伪影。

(7)层次丰富,对照良好。

二、头颅(一)头颅后前位(1)颅骨完整显示顺骨、眼眶、颞骨呈对称显示。

(2)双侧颞骨岩部投影于眼眶中心。

(3)额窦、筛窦和颞骨岩部及内听道清晰显示。

(4)颅骨内、外板清晰显示。

(5)无明显伪影。

(6)层次丰富,对照良好。

(二)头颅侧位(1)完整显示顺骨、眼眶、颞骨呈对称显示。

(2)前窝底,双侧蝶鞍先后床突,双侧外耳道相互重叠,蝶鞍底部无假性双边。

(3)血管沟、颅骨小梁结构显示。

(4)双下颌角和双下颌骨升支均相互重叠。

拍片机曝光条件参数表

拍片机曝光条件参数表
75
100/(-)
以上mA条件均采用100mA为参照,仅供临床参考使用。
江苏鱼跃医疗
2010-12-15
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正侧位
70
8
100/(-)
股骨
正侧位
80
40
100/(+)
腕关节
正侧位
65
4
100/(-)

正/侧位
65
100/(-)
手臂(肘关节)
正侧位
70
5
100/(-)
肩关节
正侧位
80
180/(-)
踝关节
正侧位
75
100/(-)
膝关节
正侧位
75
8
100/(-)
腹部平片
正卧位
95~110
60
100/(+)
正立位
位置
kV
mAs
距离/滤
骶尾椎
侧位
80~85
80
100/(+)
头颅
正侧位
80
100/(+)
副鼻窦
华柯氏
73~78
18
100/(+)
茎突
张口
65~67
16
100/(+)
下颌骨
正侧位
80
100/(-)
颞颌关节
张闭口
65~70
20
100/(-)
鼻骨
侧位
70
180/(-)
颧弓
轴位
65
10
100/(-)
下肢
正/侧位
部位
位置
kV
mAs
距离/滤

X线曝光条件参考表

X线曝光条件参考表

x线曝光条件参考表常用投照体位/仟伏[kv]/毫安[ma]/毫秒[ms]/毫安秒[mas]/焦点/焦片距滤线栅头面部头颅正位←65→ 200 200 40.0 小100cm +头颅侧位←60→ 200 200 40.0 小100cm +鼻骨侧位←50→ 50 20 1.0 小100cm下颌骨正位←55→ 50 50 2.5 小60cm下颌骨侧位←60→ 50 50 2.5 小100cm颧骨弓轴位←60→ 200 25 5.0 小100cm副鼻窦华氐位←70→ 200 200 40.0 小100cm +胸部胸正位[高仟伏]←120→ 160 4 0.6 小180cm +胸侧位[高仟伏]←120→ 160 12 1.9 小180cm +胸正位←80→ 200 20 4.0 小180cm +胸侧位←90→ 200 40 8.0 小180cm +儿童胸正位(一)←57→320 2 0.6 小100cm儿童胸正位(二)←75→560 1 0.6 大100cm +腹盆腹部平片卧位←60→ 400 100 40.0 大100cm +腹部平片立位←80→ 400 100 40.0 大180cm +骨盆平片←65→ 400 100 40.0 大100cm +脊柱颈椎正位←65→ 200 100 20.0 小180cm +颈椎侧位←65→ 200 100 20.0 小180cm +胸椎正位←65→ 400 100 40.0 大100cm +胸椎侧位←70→ 400 100 40.0 大100cm +腰椎正位←65→ 400 100 40.0 大100cm +腰椎侧位←75→ 400 200 80.0 大100cm +四肢肩关节正位片←60→ 50 100 5.0 小100cm +肱骨正侧位←50→ 50 40 2.0 小100cm肘关节正位←50→ 50 32 1.6 小100cm肘关节侧位←52→ 50 32 1.6 小100cm前臂正侧位←50→ 50 32 1.6 小100cm腕关节正位←48→ 50 20 1.0 小100cm腕关节侧位←50→ 50 20 1.0 小100cm掌骨正位←48→ 50 20 1.0 小100cm掌骨斜位←48→ 50 20 1.0 小100cm指骨正侧位←45→ 50 16 0.8 小100cm股骨正侧位←60→ 50 200 10.0 小100cm +膝关节正位←52→ 50 40 2.0 小100cm膝关节侧位←50→ 50 40 2.0 小100cm小腿正侧位←50→ 50 40 2.0 小100cm踝关节正侧位←50→ 50 32 1.6 小100cm跟骨轴位←55→ 50 50 2.5 小100cm跖骨正斜位←50→ 50 20 1.0 小100cm趾骨正侧位←45→ 50 16 0.8 小100cm"制定本曝光参考条件的基础:1.成人中等身材;2.500ma、100khz高频机;3.柯达感速400感绿增感屏;4.柯达mxg感绿胶片;5.特定的显影、定影液浓度[按一定比例调制的新药水];6.显影、定影液温度30度;7.洗片时间105秒;8.r=10:1滤线栅。

放射科常用数字X线甲级片评级标准

放射科常用数字X线甲级片评级标准

放射科常用数字X线甲级片评级标准1.成人胸部后前位甲级片评定标准(1)摄影体位正确:①胸部摄影在胶片两侧正中,应包括两侧肋骨外缘、两侧肋膈角、肺尖上软组织;②肩胛骨应投照于肺野之外,胸椎位于图像中心,双侧胸锁关节对称显示,双侧锁骨对应位置等高;③肩部软组织影上留5cm直接曝光区;④摄影影像无失真变形。

(2)影像密度适当。

①基础灰雾密度值:DW0.30。

②诊断区域的密度值:D=0.25〜2.0,第6、7后肋间肺组织密度D=1.8±0.1,心影内密度D=0.55±0.05。

③直接光区密度值:D〉2.4。

④CR、DR胸部后前位曝光剂量参数:130kV, 1.0〜3.0mAs, SID=180cm,使用AEC,选择两上探测野,体表人射剂量应入0.2mGy。

(3)影像层次分明:①能清晰分肺野、纵隔、胸壁与软组织的层次;②第1〜4胸椎清晰可见,第5胸椎以下及心影后肺纹理、肋骨应隐约显示;③心脏、纵隔、隔肌边缘清晰锐利。

(4)无技术操作缺陷:①有关患者检查的相关信息按规定置放和显示;②无体外伪影;③技术操作无划痕,无水迹,无指纹,无漏光,无静电阴影;④数字图像无IP板或DR探测器等影像设备原因伪影。

2.成人胸部侧位甲级片评定标准(1)摄影体位正确:①图像下方包括前后肋隔角,胸椎呈侧位投影,第4胸椎以下椎体清晰可见;②双肺后缘重叠,胸骨两侧缘重叠良好。

(2)影像密度适当。

①基础灰雾密度值:DW0.30。

②诊断区域的密度值:D=0.25〜2.0。

③直接曝光区密度值:D〉2.4。

④CR、DR胸部侧位曝光剂量参数:130kV,3.0〜6.0mAs,SID=180cm, 使用AEC,选择中间探测野,体表入射剂量应<0.6mGy。

(3)影像层次分明:①从颈部到气管分叉部,能连续追踪到气管影像;②心脏、主动脉弓移行部、降主动脉影像明了;③肺野血管影自肺门向肺野外带能连续追踪,并清晰可见直径2mm血管影;一侧隔肌面、肋隔角边缘锐利清晰。

X线摄影系统参数与要求

X线摄影系统参数与要求
2。2
焦点最大功率:≥50KW
2。3
高热量耐受,阳极热容量:≥300KHU
*2。4
数字化网络集成,控制台软件操作界面能实时显示球管热容量状态,并提供能证明具备该功能的软件截图
2。5
安全保护:球管侧具备DR设备紧急急停按钮
3
平板探测器
*3。1
所投产品为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可移动式平板探测器,提供第三方机构开具的有效证明材料
*6。12
配备DR设备同品牌的远程云、诊断云系统1套,提供该软件系统的相关证书
6。13
核心部件中的高压发生器、平板探测器、机械系统、软件系统为同一厂家生产或同一品牌,提供检测报告或相关证书证明
7
售后服务与其他要求
7。1
合同签订后30日历天交货并安装调试完毕
7。2
省内内设有固定的专业维修站,提供优质、及时的技术服务,并提供维修站名称和联系方式。接到用户维修通知后,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到达现场
4
DR摄影装置
4。1
采用固定式摄影床,成像装置必须为双立柱结构,独立地轨
4。2
X射线源组件支柱自转范围≥0°~±90°,每90°分档定位。
能满足担架位摄影、轮椅位摄影、急诊摄影的特殊摄影需求
4。3
X射线管组件绕横臂转动范围≥-110°~110°
*4。4
X射线源组件支柱移动行程≥1700mm。
4。5
床面移动行程:纵向移动≥500mm,横向移动≥260mm
X线摄影系统参数与要求
序号
招标规格
1
高压发生器
1。1
主机功率:≥50kW
1。2
高频逆变方式与频率:恒频,≥50KHZ
1。3
最大摄影KV:≥150KV

[医学]第一章 X线摄影条件

[医学]第一章      X线摄影条件
第一章 X线摄影条件
1895
1930
1970
Page 2
X线摄影条件
如何选择摄影条件
1
考虑被检体的组 织及其病灶的结 构特点
2
选择适当的线 质和线量
Page 3
X线摄影条件
第一节 摄影条件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第二节 摄影条件表
Page 4
X线摄影条件
摄影条件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一 管电压 与管电流 四第一滤线节栅摄和影条件的计算方法及二其应摄用影距离
管电压和管电流量的关系 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
E = K . V. n. Q 10
Q代表管电流量,mA代表管电流,s代表时间
X线摄影条件
摄影条件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摄取某被检部位所需管电压为V1,管电流量为Q1,假如采用管电压V2进行摄影, 那么所用的新管电流量Q2就为:
摄影部位 乳腺、甲状腺
40~50
四肢、肩关节
60~70 颈椎、乳突、胸部(床旁)
80~120 头颅、胸椎、腰椎、腹部
125~150
胸部、心脏大血管
Page 8
X线摄影条件
床旁X线机
摄影条件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Page 9
特点:低电流、低电压、曝光时间长无滤线器摄片
X线摄影条件
摄影条件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高压整流方式决定着X线产生的效率,即决定着单位时间内X线强度 的大小。为获得同一密度的影像效果,在单相全波整流方式、逆频式、 三相12脉冲整流下,可分别减少60%~70%和50%~60%。
例如:用60KV的单相全整流管电压摄影,若改用三相六脉冲式的, 只需55KV即可,而用三相十二脉冲式的仅需要52KV就可以了。

常用X线摄影参数表

常用X线摄影参数表
2.5cm
50-55 15-20 70-75 20-30 70-75 20-30 70-75 20-30
70-75 30-40
70-75 40-50 70-75 30-40 75-80 40-50 70-75 30-40 70-75 30-40
股骨正位
胸部后前位
胸部左前斜位 胸部右前斜位
胸部侧位
常用X线摄影参数表 中心线 (对准)
第三掌骨头 第二掌骨头 第三掌骨头 拇指掌指关节 拇指掌指关节 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
桡骨茎突 尺桡骨中部 桡骨外侧中点 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中点 肱骨内上髁下方与桡骨小头关节面
肱骨中点 肱骨中点 肩关节喙突 肩胛骨内侧角 第三跖骨底部 第三跖骨底部 第三跖骨底部 内外踝连线中点向上1cm 内踝向上1cm 胫腓骨中点 胫腓骨中点 髌骨下缘与腘窝皮肤褶线中点 髌骨下缘
颈椎前后位 颈椎侧位
颈位 腰椎正位 腰椎侧位 颅骨正位 颅骨侧位
甲状软骨 下颌角向下2cm 甲状软骨处的颈部中间 甲状软骨处的颈部中间 肩胛骨下角连线中点
(第六胸椎) 肩胛骨下角第七胸椎垂直入射
脐孔向上3cm处 髂脊最高点向上3-6cm 经外经耳枕孔外向隆前突2.5垂cm直,射再入向上
股骨中部
股骨中部
第五胸椎
第五胸椎 第六胸椎 第五胸椎平面腋中线前5cm
千伏 毫安秒 (kV) (mAs) 45-50 5-10 45-50 5-10 45-50 5-10 45-50 5-10 50-55 5-10 50-55 5-10 50-55 5-10 50-55 5-10 50-55 5-10 50-55 5-10 50-55 5-10 50-55 5-10 50-55 5-10 70-75 20-30 (60- (1565) 20) 45-50 5-10 45-50 5-10 45-50 5-10 50-55 5-10 50-55 5-10 50-55 5-10 50-55 5-10 50-55 5-10 50-55 5-10 60-65 (55- 10-15 606-06)5 (55- 10-15 706-07)5 30-40 (60- (2065) 30) 75-80 30-40 75-80 30-40 75-80 30-40

X线曝光条件参考表

X线曝光条件参考表
部位
位置
KVP
mA
距离/滤
胸部
成人胸片
正位
68~75
100(小)
0.06
180/(-)
侧位
73~78
100(小)
0.24
180/(-)
斜位
73~75
100(小)
0.2
180/(-)
前弓位
70~75
100(小)
0.10
180/(-)
卧正位
70~75
100(小)
0.2
100/(+)
幼童胸片
正/侧位
58~62
100(小)
0.05
180/(-)
四肢
掌指跖趾
正侧斜
48~52
50(小)
0.12
100/(-)
尺桡骨
正侧位
55~58
50(小)
0.12
100/(-)
肱骨
正侧位
57~60
50(小)
0.16
100/(-)
胫腓骨
正侧位
58~62
50(小)
0.16
100/(-)
股骨
正侧位
65~70
100(小)
0.24
100/(+)
斜位
70~75
100(小)
0.08
180/(-)
胸椎
正位
73~75
100(大)
0.3
100/(+)
侧位
75~78
100(大)
0.4
100/(+)
腰椎
正位
70~75
100(大)
0.4
100/(+)
侧位
80~85
200(大)

CR摄影曝光条件一览表培训讲学

CR摄影曝光条件一览表培训讲学

85
40

25
40
60
上肢
手指
55
40

1
手前后位/双斜位
55
40

2
手侧位
55
40

3
腕关节前后位/双斜 位
60
40

2
腕关节侧位
60
40

3
前臂前后位
60
40

3
前臂侧位
60
40

3
肘关节
60
40

3
肱骨(有滤线器) 75
40

6
10
15
下肢
脚趾
55
40

1
足部前后位/双斜位 60
40

3
足部侧位
60
40

3
跟骨
60
40

6
踝部前后位
60
40

3
踝部侧位
60
40

3
胫腓骨前后位
60
40

3
胫腓骨侧位
60
40

3
膝关节前后位/侧位 (有滤线器)
80
40

6
12
20
膝关节前后位/侧位 (无滤线器)
60
40

4
膝关节隧道位
60
40

6
髌骨
70
40

1
股骨前后位/侧位
80
40

15
25
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
颈椎
正侧位
85
100(大)
150/(+)
腹部
正位
200(大)
150/(+)
100/(-)
肩关节
正侧位
70~72
100(小)
180/(-)
踝关节
正侧位
55~58
50(小)
100/(-)
膝关节
正侧位
60~65
50(小)
100/(-)
X线曝光条件参考表
X线曝光条件参考表
部位
位置
KVP
mA
距离/滤
腹部
腹部平片
正卧位
70~75
100(大)
100/(+)
正立位
70~75
100(大)
150/(-)
100/(+)
侧位
80~85
200(大)
100/(+)
斜位
75~80
200(大)
100/(+)
骶尾椎
侧位
80~85
200(大)
100/(+)
X线曝光条件参考表
部位
位置
KVP
mA
距离/滤
头面部
头颅
正侧位
70~75
100(大)
100/(+)
副鼻窦
华柯氏
73~78
100(大)
100/(+)
茎突
张口
65~67
立滤位
95~100
200(大)
150/(+)
骨盆(髋关节)
正卧位
70~75
100(大)
100/(+)
脊柱
颈椎
正侧位
68~72
100(小)
180/(-)
斜位
70~75
100(小)
180/(-)
胸椎
正位
73~75
100(大)
100/(+)
(+)
腰椎
正位
70~75
100(大)
位置
KVP
mA
距离/滤
胸部
成人胸片
正位
68~75
100(小)
180/(-)
侧位
73~78
100(小)
180/(-)
斜位
73~75
100(小)
180/(-)
前弓位
70~75
100(小)
180/(-)
卧正位
70~75
100(小)
100/(+)
幼童胸片
正/侧位
58~62
100(小)
180/(-)
四肢
掌指跖趾
正侧斜
48~52
50(小)
100/(-)
尺桡骨
正侧位
55~58
50(小)
100/(-)
肱骨
正侧位
57~60
50(小)
100/(-)
胫腓骨
正侧位
58~62
50(小)
100/(-)
股骨
正侧位
65~70
100(小)
100/(+)
腕关节
正侧位
55~60
50(小)
100/(-)
肘关节
正侧位
55~58
50(小)
100(小)
100/(+)
下颌骨
正侧位
65
100(小)
100/(-)
颞颌关节
张闭口
65~70
100(小)
100/(-)
鼻骨
侧位
70
100(小)
180/(-)
颧弓
轴位
65
100(小)
100/(-)
立式滤线器摄影
胸部
正位
85
100(大)
150/(+)
侧位
85
100(大)
150/(+)
肩关节
正位
85
100(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