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平行线(定义、平行公理及推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平行线的判定》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 B )
A.∠2=∠3
C.∠4+∠5=180°
B.∠1=∠3
D.∠2=∠4
达标检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3.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 C )
A.∠1=∠2
C.∠1+∠3=180°
B.∠1=∠5
D.∠3=∠5
得∠1=∠2(等量代换),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E∥GF
针对练习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已知如图所示,∠ = ∠,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 = ∠ + ∠,且平分∠,试说明 ∥ 的理由.
复习回顾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如何用直尺和三角板过直线AB外一点P做AB的平行线CD.
知识精讲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过程中,直尺和三角尺分别
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知识精讲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可以看出,画直线AB的平行线CD,实际上就是过点P画与∠2
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过程中,直尺和三角尺分别
4.如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C)
A.若∠1=∠4,则m//c
B.若∠1=∠2,则a//b
C.若∠1+∠3=180,则n//c
D.若∠2+∠3=180°,则m//n
达标检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5.如图(1),光线AB,CD被一个平面镜反射,此时
∥
CD
∠1=∠3,∠2=∠4,则AB // _____,BE_____DF.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定义、平行公理及推论)
5.2.1平行线教案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能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体会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数学思考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平行线的认识,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学生经历观察、实践、讨论、体会平行公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平行公理的过程中,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平行线的认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学生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发现讨论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教学重点:平行线的画法和平行公理及推论,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定义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新课导入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两条直线只有一个交点。
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实物都可以抽象成为相交线,那么大家想一下,两条直线除了相交的位置关系外,是否还存在其他的位置关系呢?(学生回答,还存在怎样的关系,让学生拿出两支笔摆一下,找出两直线位置关系并让学生画出所找的位置关系).新课学习活动一.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结合图形讲解异面直线。
在空间中两条直线还有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情况,如图棱AB 与棱B’C’不相交显然它们不平行,象这样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叫异面直线.强调:平行线的定义是中加上“在同一平面内”.(学生讨论,举出日常生活中平行线的例子).活动二.平行线的表示:平行用“∥”表示,如图直线AB与CD是平行线,记作AB∥CD.读作AB平行于CD.活动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练习:判断1.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2.两条直线的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同的直线的位置关系不相交就平行.4.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线段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线段平行。
平行线(定义、平行公理及推论)
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平行于同一条
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几何语言:∵a∥b b∥c(已知)
∴a∥c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 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试一试
1、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则在同一个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是 相交和平行.
D 2 、用符号“∥”表示图中平行四
C
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A
B
AB∥ CD,AD∥ BC.
3、完成下列推理,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1)如图1,因为AB // DE,BC // DE, 则A,B,C三点在同
一条直线上吗? _在__同__一__直__线__上(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 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
(2)如图2,因为AB // CD,CD // EF(已知),所以 ____A_B___ // ___E_F_____(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表示方法:
如何用几何语言描述平行 呢?
A
B
C
D
(1)平行用符号“∥”表示,
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
记作:AB∥CD,读作“AB平行于CD”.
(2)注意:平行线是相互的,使用平行符号“∥” 时,可写成AB∥CD,也可以写成: CD∥AB.
a
b
直线a与直线b平学科网 行, 记作:a∥b.也可以写成: b ∥ a .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 A B C
A
B
C
D
D
E
F
图1
图2
4、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1)点P是直线AB外一点,直线CD经过点P,且 与直线AB平行。
初一数学:平行线(含解析)
平行线知识互联网板块一 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判定知识导航【例1】 ⑴ 如下左图,AB CD ∥,AD AC ⊥,32ADC ∠=°,则CAB ∠的度数是________. ⑵ 如下中图,直线l 与直线a ,b 相交.若a b ∥,170∠=°,则2∠的度数是________. ⑶ 如下右图,已知a b ∥,170∠=°,240∠=°,则3∠=________. 图DCBA21ba lb a321CBA 【解析】⑴ 122°;⑵ 110°;⑶ 70°【例2】 ⑴ 根据图在()内填注理由:① ∵B CEF ∠ =∠(已知)∴AB CD ∥( )② ∵B BED ∠= ∠(已知)∴AB CD ∥( ) ③ ∵180B CEB ∠+∠=°(已知) ∴AB CD ∥( )⑵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B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相交C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不相交直线平行D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解析】⑴ ①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⑵ 本题主要考察两直线平行的识别.根据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可知A 、D 正确;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C 正确;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经典例题FC EB D A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而有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相交,B 不正确.【例3】 请你分析下面的题目,从中总结规律,填写在空格上,并选择一道题目具体书写证明.⑴ 如图⑴,已知: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M ,N ,MG ,NH 分别平分AME ∠,CNE ∠.求证:MG NH ∥.从本题我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如图⑵,已知: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M ,N ,MG ,NH 分别平分BMF ∠,CNE ∠.求证:MG NH ∥.从本题我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 如图⑶,已知: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M ,N ,MG ,NH 分别平分AMF ∠,CNE ∠,相交于点O .求证:MG NH ⊥.从本题我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A B C DE FG H M N(2)NMFEDC B A GH (3)NM FEDC B A G H O 【解析】⑴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的角平分线平行.⑵ 证明:∵AB ∥CD ,∴BMFCNE ∠ 又∵MG ,NH 分别平分BMF从本题我能得到的结论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的角平分线平行.⑶ 证明:∵AB ∥CD ,∴180AMF CNE ∠+∠=又∵MG ,NH 分别平分AMF ∠,CNE ∠ ∴∴18090MON GMF HNE ∠= ,∴MG ⊥NH从本题我能得到的结论是: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垂直.【例4】 证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解析】平角为180°,若能用平行线的性质,将三角形三个内角集中到同一个顶点,并得到一个平角,问题即可解决.证法1 : 如图所示,过ABC △的顶点A 作直线l BC ∥,则1BBAC所以180B BAC C ∠+∠+∠=°量代换).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证法2 : 如图所示,延长BC ,过C 作CE AB ∥,则1A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B ∠=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12180BCA ∠+∠+∠=°, 所以180BCA A B ∠+∠+∠=°,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教师备案】利用平行线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方法有很l21C BA 21D C EB A多,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多练几个【例5】 如图,ABC △中CD AB ⊥于D ,DE BC ∥,交AC 于点E .过BC 上任意一点F ,作FG AB ⊥于G ,求证:12∠=∠.GFE 21D CBA【解析】∵FG AB CD AB ⊥⊥,, ∴GF CD ∥ ∴∠∵DE BC ∥, ∴2BCD ∠=∠, ∴12∠=∠【例6】 我们知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光线从水射入空气中,同样也会发生折射现象.如图,为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再从水射入空气中的示意图.由于折射率相同,因此有14∠=∠,23∠=∠.请你用所学的知识来判断光线c 与d 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ba465dcba321【解析】c d ∥如图:∵25180∠+∠=°,36180∠+∠=°,23∠= ∠ ∴56∠= ∠(等角的补角相等)又∵14∠=∠∴1564∠+∠=∠+∠∴c 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7】 (成都市初中数学竞赛)如图,已知AE 平分BAC ∠,BE AE ⊥,垂足为E ,ED AC ∥,36BAE ∠ = ° 求BED ∠ 的度数.EDCBA【解析】126°【例8】 ⑴ 如图所示AB CD ∥.求证:360B E D ∠+∠+∠=°EDCBA⑵ 已知,如图,AEC A C ∠=∠+∠,证明AB CD ∥ED CBA【解析】⑴ 如图,过E 点作EF AB ∥,则180B BEF ∠+∠=°因为AB CD ∥,所以EF CD ∥,180FED D ∠+∠=°所以360B BEF FED D ∠+∠+∠+∠=°又BEF FED BED ∠+∠=∠,∴360B BED D ∠+∠+∠=°即360B E D ∠+∠+∠=°F EDCBA ⑵ 解法一:过点E 作AEF A ∠=∠,则AB EF ∥, 又AEC A C AEF CEF ∠=∠+∠=∠+∠,∴C CEF ∠=∠,∴EF CD ∥,∴AB CD ∥. F ED CBA解法二:作180AEF A ∠+∠=°, 则AB EF ∥,∵360AEC AEF CEF ∠+∠+∠=°, ∴360A C AEF CEF ∠+∠+∠+∠=°, 经典例题板块二 平行线的构造∴180C CEF ∠+∠=°, ∴CD EF ∥, ∴AB CD ∥FE DCB A 【教师备案】这两个模型非常重要,建议各位老师分别从已知角度关系证明平行和已知平行证明角度关系两个方面讲解这两个小题,重点强调书写过程 【例9】 ⑴ 如图⑴,已知14MA NA ∥,探索1A ∠、2A ∠、3A ∠、4A ∠,1B ∠、2B ∠之间的关系.⑵ 如图⑵,已知1n MA NA ∥,探索1A ∠、2A ∠、…、n A ∠之间的关系.⑶ 如图⑶,已知1n MA NA ∥,探索1A ∠、2A ∠、…、n A ∠,1B ∠、2B ∠、…、1n B −∠之间的关系.MNA 4B 2A 2A 3B 1A 1MNA nA 4A 3A 2A 1B n -1B 2B 1A nA n -1A 2A 1NM图⑴ 图⑵ 图⑶【解析】⑴ 123412180A A A A B B ∠+∠+∠+∠=∠+∠+°;⑵ 123(1)180n A A A A n ∠+∠+∠++∠=−×° . ⑶ 12121n n A A A B B B −∠+∠++∠=∠+∠++∠ ;【例10】如图,已知,CD EF ∥,C F ABC +=∠∠∠,求证AB GF ∥G FDECBAQPABCEDFG【解析】如图,过点B 作PQ CD ∥交GF 的延长线于点Q 则PQ EF ∥,【拓1】 如图所示,已知CB OA ∥,100C OAB∠ =∠ ,E ,F 在CB 上,且满足FOB AOB ∠= ∠,OE 平分COF ∠.思维拓展⑴ 求EOB ∠的度数;⑵ 若平行移动AB ,那么OBC ∠:OFC ∠的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找出变化规律;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⑶ 在平行移动AB 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OECOBA ∠=∠?若存在,求出其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BC E FO 【解析】⑴40°;⑵1:2;⑶存在,60OECOBA ∠=【拓2】 在同一平面内有1a ,2a ,3a ,…,97a 共97条直线,如果12a a ∥,23a a ⊥,34a a ∥,45a a ⊥,56a a ∥,67a a ⊥,…,那么1a 与97a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解析】寻找规律,12a a ∥,13a a ⊥,14a a ⊥;15a a ∥,16a a ∥,17a a ⊥,18a a ⊥…,4个一循环,974241÷= ,所以971a a ∥【拓3】 在同一平面内有7条直线,证明:必有两条直线的夹角小于26°.【解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知,平移某条直线不影响该直线与其它直线的夹角,故可将7条直线平移使其交于同一点(如下图),A 7A 6A 5A 4A 3A 2A 1O点O 把7条直线分成14条射线,记为1OA ,2OA ,…,14OA ,相邻两射线组成14个角,记为1α,2α,…,14α,其和为一个周角:1214360ααα+++=° , 若结论不成立,则26i α°≥,()1214i = ,,,, 相加,得360这一矛盾说明,在1α,2α,…,14α中,必有一个角小于26°,即必有两条直线的夹角小于26°.【拓4】 如图,已知ABCDFED BC A FEDBC A【解析】如右图所示,分别过点E ,F 做AB 和CD 的平行线,易得:AEC EAB ECD∠=∠+∠x 90°50°30°30°ABCD E FG HMNPR Qx 90°50°30°30°AB CDE FG HMNOP【解析】过点G ,H 作AB ,CD 的平行线,那么AB OG HQ CD ∥∥∥∵AB OG ∥,HQ CD ∥∵OG HQ ∥,∴60GHQ OGH HGE EGO ∠=∠=∠−∠=° ∵在MHQ ∆中,180MHQ HMQ MQH ∠+∠+∠=°又∵180MQR MQH ∠+∠=°,∴MHQ HMQ MQR ∠+∠=∠ ,∴40GHM GHQ MHQ ∠=∠−∠=°习题1. 如图:已知12∠=∠,A C ∠= ∠,求证:①ABDC ∥证明:∵12∠=∠( )∴______∥______( ). ∴C CBE ∠= ∠( )又∵C A ∠=∠( )∴A ∠=________( ) ∴______∥______( ).EDCBA21【解析】已知: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已知;CBE ∠; 等量代换;AD ,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习题2. 如图所示,复习巩固⑴ 已知:AB CD ∥,12∠=∠,求证:BE CF ∥; ⑵ 已知:AB CD ∥,BE CF ∥,求证:12∠=∠.F 21E B DA C【解析】⑴ ∵AB CD ∥(已知),∴ABC BCD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已知),∴EBC BCF ∠= ∠(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BE C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⑵ ∵AB CD ∥(已知),∴ABC BCD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BE CF ∥(已知),∴EBCBCF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等量减等量差相等)习题3. 如图,A B C ,,和D E F ,,分别在同一直线上,AF 分别交CE ,BD 于点G ,H .已知H BCG FE D A习题4. 如图,在折线ABCDEFG 中,已知∠1=∠2=∠3=∠4=∠5,延长AB GF 、交于点M .试探索AMG ∠与3∠的关系,并说明理由.M5G4321DCFEBA【解析】3AMG ∠= ∠.理由:∵12∠=∠,∴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 ∠,∴CD E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 EF又53习题5. (十二届希望杯)如图所示,AB ED ∥,A E α=∠+∠,B C D β=∠+∠+∠,证明:2βα=.DCEBA21D CFEBA21DCFEBA【解析】证法l :因为AB ED ∥,所以180A E 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过C 作CF AB ∥.由AB ED ∥,得CF ED ∥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因为CF AB ∥,有1B ∠=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CF ED ∥,有2D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12360B C D BCD β=∠+∠+∠=∠+∠+∠=° (周角定义)所以2βα=(等量代换)证法2:由AB ED ∥,得180A E 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过C 作CF AB ∥(如图). 由AB ED ∥,得CF ED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因为CF AB ∥,所以1180B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CF ED ∥,所以2180D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所以(12)(1)(2)360BCD B D B D β=∠+∠+∠=∠+∠+∠+∠=∠+∠+∠+∠=°所以2βα=(等量代换). 习题6. 如图,已知:AB CD ∥,ABFDCE ∠=∠,求证:BFE FEC ∠=∠ FEDCBA4321ABC DEF 习题7. 如图,AB DE ∥,70ABC ∠=,147CDE ∠= °,求C ∠的度数. 147°70°ED CB AF147°70°E DCBA∴CF DE∥∴18018014733DCF CDE ∴703337BCD BCF DCF ∠=∠−∠=°−°=°.练习1. (2012年第23届“希望杯”初一决赛试题)下面四个命题:① 若两个角是同旁内角,则这两个角互补② 若两个角互补,则这两个角是同旁内角③ 若两个角不是同旁内角,则这两个角不互补④ 若两个角不互补,则这两个角不是同旁内角其中错误的命题个数是( )A .1B .2C .3D .4【解析】D练习2. 如图,已知AB CD ∥,CE 平分ACD ∠,且交AB 于E ,118A ∠=°,则AEC ∠=________. E BC DA 【解析】∵AB CD练习3. 如图,∵3E ∠=∠(已知),12∠=∠(已知) 又∵∠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AB CE ∥( )【解析】2;3;对顶角相等;1;E ;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练习4. 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2BAC B ∠=∠,DE BA ∥.试探究B ∠与ADE ∠有何关系?并对你的结论加以说明.补充练习12图F 3E D AAB C D E【解析】 B ADE ∠= ∠,证明略.练习5. 已知,如图所示,AB DE ∥,116D ∠=°,93DCB ∠,求B ∠的度数. E D C B A FED C BA 【解析】过点C 作直线CF AB ∥,因为AB DE ∥,所以AB DE CF ∥∥,练习6. 如图所示,两直线AB CD 、平行,则123456∠+∠+∠+∠+∠+∠=()A .630° B .720° C .800° D .900°65HG4321DC FE BA 【解析】分别过E F G H ,,,点做AB 的平行线,再求各个角度的和.选D。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平行线》
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转动直线a,想象一下,在这个过
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
平行线定义: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做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只有
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
知识精讲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平行线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你能在下面的图片中找出平行线吗?
A.3个
B.2个
②若与相交,与相交,则与相交;
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1个
D.0个
【分析】根据平行线公理及推论可知,①正确;
若与相交,与相交,则与可能相交或平行,②错误;
对顶角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③错误;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错误.
情景引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你喜欢滑雪运动吗?早在5000年前,人们就把滑雪作为雪上
旅行的一种方式,今天滑雪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一项十分普及
的运动.
你知道滑雪运动最关键是什么吗?
滑雪运动最关键是要保持两只雪橇板
的平行!
知识精讲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如图,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第2节—
PEOPLE
EDUCATION
学校:XXXX
VERSION
OF
老师:XXXX
THE
平行线
SEVEN
GRADE
MATH
VOLUME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2.掌握平行线的画法及平行公理及其推论.(重
点、难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七年级g下册数学5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②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PT//MN(平行公理推论)
(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 (1)如图①,因为AB//CD,EF//CD,
. 1、完成P11思考,在木条转动的过程中,什么情况下直线a,b互相平行?有什么特点?记作什么? (2)靠 2、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
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上的【检测练习一】
【检测练习一】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B )
A.平行或垂直
B.平行或相交
C.垂直或相交
D.平行、垂直或相交
2、经过一点A画已知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 D )
A.0条
B.1条
C.2条
D.0条或1条
【检测练习一】
3、根据要求画出图形,如图,P是AB上的一点,过点P作直 线PM//AC,交BC于点M,作直线PN//BC,交AC于点N.
解:如图所示:
A
N
●
P
B
●
M
C
【导入新知】
平行线的定义: _____在__同__一__平__面__内__,__不__相__交__的__两__条__直__线__叫__做__平__行__线__。___ 平行线的表示方法:直线a与b互相平行,记作___a_∥__b______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 两 种位置关系,分别是 ___相__交__和__平__行______ 平行线两个重要条件: 1.在同一平面内 2.不相交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1 平行线
5.2.1 平行线教学设计课题 5.2.1 平行线单元第五单元学科初中数学年级七下学习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能说出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2.能叙述平行线的概念,通过观察实际模型,直观感知并记住基本事实(即平行公理);3.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及其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4.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了解平行线的概念,能叙述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难点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及其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预设答案: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追问: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两直线不相交的例子吗?教师通过层层提问,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举例通过现实生活背景,让学生初步感受相交与不相交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为引出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讲授新课【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11页思考,观看动画,回答问题.阅读思考环节,并观看动画,回答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直观了解两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平行,并旋转过程中,直线a与直线b有没有不相交的位置呢?答:存在这时,我们就说直线a与直线b平行.记作:a//b归纳: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教师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感受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重合的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总结归纳】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线的定义包含三层含义:①“在同一平面内”,是前提条件.②“不相交”,就是没有交点.③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射线或线段.【小试牛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 ×(2)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 ×解析:(1)、(2)忽略了“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3)没有弄清两条线段的平行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教师设置抢答环节,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巩固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合作探究】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得直线a与直线b平行?答:有且只有一个通过教师引导,归纳平行线的概念学生思考并抢答问题学生观看动画,并思考举手回答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到两直线位置关系只有平行和相交.深入理解平行线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巩固平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平行的情形只有一种.教师演示动画,学生观察、思考,作答.如何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呢?能画几条?教师提出问题,引出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平行线的画法.如图,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答:有且只有一条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尝试画出过点B的平行线,教师巡视检查,各小组完成情况,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提示,最终讲师在黑板演示画图过程,并总结归纳画平行线的步骤.总结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平行线的步骤:①“一重合”:三角板的一边与已知直线重合;②“二靠紧”:把直尺靠紧三角板的另一边;③“三移动”:沿直尺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与直线重合的边过已知点;④“四画线”: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如图,再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答:有且只有一条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让学生动手操作画过点C的平行线,通过画过点C 与过点B的平行线,让学生感受平行公理,最后教师给出平行公理的文字语言.直线b与直线c平行吗?教师引导让学生观察出直线b、c的平行关系,从而引出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先分小组操作,并交流派代表发言或展示动手操作,思考回答问题与老师一起总结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总结出画平行线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平行公理,并得出公理,并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即符号语言.线也互相平行.几何语言:如果b//a,c//a,那么b//c.【典型例题】例1:如图,CD∥AB,CE∥AB,试说明C、D、E三点共线.解:因为CD∥AB,CE∥AB所以CD∥CE∥ABCD和CE在同一条直线上.(平行公理)C、D、E三点共线【教学建议】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练习】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或垂直B.平行或相交C.垂直或相交D.平行、垂直或相交答案:B2.经过一点A画已知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A.0条B.1条C.2条D.0条或1条答案:D如图所示,AD∥BC,E为AB的中点,(1)过点E作EF∥BC,交CD于点F;(2)EF和AD平行吗?说明理由;(3)用测量法比较DF和CF的大小.解:(1)如图.(2)平行.因为AD∥BC,EF∥BC,所以EF∥AD(平行公理的推论)(3)DF=CF【教学建议】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给与指导,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思考并积极回答.自主完成练习通过例题,规范学生对解题步骤的书写,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了解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课堂小结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 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板书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平行公理及其推论:(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3.例题讲解。
平行线(定义、平行公理及推论)
5.2.1 平行线的定义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了解平行线的基本性质,会用三角尺或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2、经历画图操作、交流归纳等活动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3、在互动过程中,增进同学们的情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并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以及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的基本性质,会用三角尺或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激光笔,三角尺,直尺,课本。
2、学生准备:三角尺,直尺,课本,练习本,草稿本。
四、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一组图片,找出图片中哪些地方有平行的形象?(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直观的感受平行的形象)(二)师生互动,学习新知【1】平行线的定义1、问题1:通过我们刚才观察的几个图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叫做平行线吗?(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语言总结,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预设学生回答: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2、教师提问: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平行线吗? 预设生回答:不一定,用实物演示异面直线的情形。
教师提问:那应该怎么定义平行线呢? 预设生回答:加上“在同一个平面内”。
3、师生共同进一步概括平行线的定义(给重点处加标记)。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教师提问:平行线应该具备哪些条件:预设学生回答:(1)在同一个平面内。
(2)不相交。
(3)两条直线 4、(1)学生举例生活中存在的平行线。
(2)既然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平行线现象,那么平行到底给我们什么感受呢?(3)如果铁轨,扶梯,双杠不平行会怎样? 5、符号表示平行通常使用平行符号“∥”表示两条直线AB 与CD 平行,记作“AB ∥CD ”,读作“AB 平行于CD ”如果两条直线记为21,l l 的话,记作“1l ∥2l ”,读作“1l 平行于2l ”。
平行线及其性质和判定
平行线及其性质和判定核心纲要1.平行线(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记作a∥b.(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注:点必须在直线外,而不是在直线上.(3)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1)相交;(2)平行.注: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①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②无公共点,两直线平行;3.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平行线的定义.(2)平行公理的推论.(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本节重点讲解:一个定义(平行线),一个位置,五个判定,三个性质.基础演练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A.平行或相交B.垂直或相交C.垂直或平行D.平行、垂直或相交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 )A.∵∠A+∠ADC=180°,∴AB∥CD B.∵∠DCE=∠ABC,∴AB∥CDC.∵∠3=∠4,∴AD∥BC D.∵∠1=∠2,∴AD∥BC4.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A.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B.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右拐50°C.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左拐130°D.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50°5.(1)如图1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65°,则∠AED’等于__________.(2)如图2所示,AD∥EF,EF∥BC,且EG∥AC.那么图中与∠1相等的角(不包括∠1)的个数是__________.(3)如图3所示,AB∥CD,直线AB,CD与直线l相交于点E,F,EG平分∠AEF,FH平分∠EFD,则GE与FH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图1 图2 图36.解答题.(1)填写推理理由如图所示,D、F、E分别是BC、AC、AB上的点,DF∥AB,DE∥AC,试说明:∠EDF=∠A.解:∵DF∥AB( )∴∠A+__________=180°( )∵DE∥AC(已知)∴∠AFD+__________=180°()∴∠EDF=∠A( )(2)推理填空,如图所示,EF∥AD,∠1=∠2,∠BAC=70°.将求∠AGD的度数过程填写完整:解:∵EF∥AD()∴∠2=__________()又∵∠1=∠2( )∴∠1=∠3( )∴AB∥__________( )∴∠BAC+__________=180°( )又∵∠BAC=70°( )∴∠AGD=__________7.已知:如图所示,AD⊥BC于点D,EG⊥BC于点G,∠E=∠3.求证:AD平分∠BAC.能力提升8.若α和β是同位角,且a=30°,则β的度数是( )A.30°B.150°C.30°或150°D.不能确定9.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且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分别是( )A.30°和150°B.42°和138°C.都等于10°D.42°和138°或都等于10°10.学习了平行线后,小敏想出了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新方法,她是通过折一张半透明的纸得到的,如图所示.从图中可知,小敏画平行线的依据可能有(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如图所示,点E在CA延长线上,DE、AB交于点F,且∠BDE=∠AEF,∠B=∠C,∠EFA比∠FDC的余角小10°,P为线段DC上一动点,Q为PC上一点,且满足∠FQP=∠QFP,FM为∠EFP的平分线.则下列结论:①AB∥CD,②FQ平分∠AFP,③∠B+∠E=140°,④∠QEM的角度为定值.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数A.1 B.2 C.3 D.412.如图所示,AB∥EF,EF∥CD,EG平分∠BEF,∠B+∠BED+∠D=192°,∠B-∠D=24°,则∠GEF=__________.13.在同一平面内有2002条直线a1,a2,…,a2002,如果a1⊥a2,a2∥a3,a3⊥a4,a4∥a5,…,那么a1与a2002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14.如图所示,AB∥CD,∠1=∠2,∠3=∠4,试说明:AD∥BE.15.已知,如图所示,∠ABC=∠ADC,BF、DE分别平分∠ABC与∠ADC,且∠1=∠3.求证:AB∥DC.16.如图所示,已知∠DBF=∠CAF,CE⊥FE.垂足为E,∠BDA+∠ECA=180°,求证:DA⊥EF17.已知,如图所示,∠1+∠2=180°,∠1+∠EFD=180°,∠3=∠B,试判断∠AED与∠C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8.已知,如图所示,AC∥DE,DC∥EF,CD平分∠BCA.求证:EF平分∠BED.19.阅读材料:材料1:如图(a)所示,科学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角相等.即∠1=∠2.材料2:如图(b),已知△ABC,过点A作AD∥BC则∠DAC=∠C.又∵AD∥BC,∴∠DAC+∠BAC+∠B=180°,∴∠BAC+∠B+∠C=180°.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根据上述结论,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c)所示,一束光线m射到平面镜a上,被a反射到平面镜b上,又被b镜反射,若b 反射出的光线n平行于m,且∠1=50°,则∠2=_________,∠3=__________;(2)在(1)中,若∠1=40°,则∠3=__________,若∠1=55°,则∠3=__________;(3)由(1)(2)请你猜想:当∠3=__________时,任何射到平面镜a上的光线m经过平面镜a和b 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m与反射光线n总是平行,请说明理由.20.已知直线MN∥BC,点A在直线MN上,点D在线段BC上,AB平分∠MAD,AC平分∠NAD(1)如图(a)所示,若DE⊥AC于E,求证:∠1=∠2.(2)若点F为线段AB上不与点A、B重合的一动点,点H在线段AC上,FQ平分∠AFD交AC于点Q,设∠HFQ=x,∠MAB=α,∠BDF=β,∠AFD=∠FBD+∠FDB,点D在线段BC上(不与B、C两点重合),问当α、β、x之间满足怎样的等量关系时,FH∥MN(如图(b)所示)?试写出α、β、x 之间满足的某种等量关系,并以此为条件证明FH∥MN.21.如图所示,已知射线CB∥OA,AB∥OC,∠C=∠OAB=100°,点E、F在CB上,且满足∠FOB=∠AOB,OE平分∠COF.(1)求∠EOB的度数.(2)若平行移动AB,那么∠OBC:∠OFC的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找出变化规律;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3)在平行移动AB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OEC=∠OBA?若存在,求出其度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中考连接22.如图所示,已知AB∥CD,BC平分∠ABE,∠C=34°,则∠BED的度数是( ) A.17°B.34°C.56°D.68°23.如图所示,有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是( )A.30°B.25°C.20°D.15°巅峰突破24.如图所示,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1=∠5;②∠1=∠7;③∠2+∠3=180°;④∠4=∠7.其中能说明a∥b的条件序号为(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②④25.如图所示,在△ABC中,CE⊥AB于点E,DF⊥AB于点F,AC∥ED,CE是△ACB的角平分线.求证:∠EDF=∠BDF.平行线及其性质和判定26.平面上有5条直线,其中任意两条都不平行,那么在这5条直线两两相交所成的角中,至少有一个角不超过36°,请说明理由.11 / 11。
平行线(定义、平行公理及推论)
5.2.1 平行线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教具模式的演示和通过画图等操作,交流归纳与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 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3.会用符号语方表示平行公理推论,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难点: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课前准备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做成图所示的教具.教材分析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及其推论,这是在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研究平行关系、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性质的基础.教才首先给出了一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说明在转动直线的过程中,存在直线与不相交的情况,由此给出平行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说明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接着,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存在的平行线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平行线的概念.然后,教科书安排了一道思考题,通过转动木条和用三角尺与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画图过程,让学生体验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最后,用符号语言表示出平行公理的推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行线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探究与理解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学情分析学生来自于丰都县董家镇农村中学的孩子,班级基础参差不齐,有48人。
我又是借班上课,不了解学生情况。
他们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所以我把很多抽象的知识进行逐步分解,针对难点的平行公理的阐述就回避,不敢深挖。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复习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把教具中木条b与c重合在一起,转动木条a确认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问:在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了相交外,还有别的位置关系吗?2.教师演示教具.顺时针转动木条b两圈,让学生思考:把a、b 想像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两条直线,顺时针转动b时,直线b与直线a的交点位置将发生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 有没有直线b与c木相交的位置?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形成共识.转动b时,直线b与c的交点从在直线a上A点向左边距离A点很远的点逐步接近A点,并垂合于A点,然后交点变为在A点的右边,逐步远离A点.继续转动下去,b与a 的交点就会从A点的左边又转动A 点的左边……可以想象一定存在一个直线b的位置,它与直线a左右两旁都没有交点.二、平行线定义,表示法a C 1.结合演示的结论,师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定义:同一平面内,存在一条直线a 与直线b 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 与b 互相平行.换言之,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b 是平行线,记作“∥”,这里“∥”是平行符号. 教师应强调平行线定义的本质属性,第一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第二是设有交点的两条直线.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交点情况去确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两者必居其一.即两条直线不相交就是平行,或者不平行就是相交.三、画图、观察、归纳概括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推论1.在转动教具木条b 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 与a 平行? 本问题是学生直觉直线b 绕直线a 外一点B 转动时,有并且只有一个位置使a 与b 平行.2.用直线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已知:直线a,点B,点C.(1)过点B 画直线a 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2)过点C 画直线a 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 的平行线平行吗?3.通过观察画图、归纳平行公理及推论.(1)由学生对照垂线的第一性质说出画图所得的结论.(2)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板书.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3)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共同点:都是“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唯一的.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外,两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上,也可在直线外.4.归纳平行公理推论.(1)学生直观判定过B 点、C 点的a 的平行线b 、c 是互相平行.(2)从直线b 、c 产生的过程说明直线b ∥直线c.(3)学生用三角尺与直尺用平推方验证b ∥c.(4)师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结论,教师板书.结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结合图形,教师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公理推论: 如果b ∥a,c ∥a,那么b ∥c.(5)简单应用.练习:如果多于两条直线,比如三条直线a 、b 、c 与直线L 都平行, 那么这三条直线互相平行吗?请说明理由.本练习是让学生在反复运用平行公理推论中掌握平行公理推论以及说理规范.四、小结c b a。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5.1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图形顶点边的关系大小关系对顶角∠1与∠2 有公共顶点∠1的两边与∠2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对顶角相等即∠1=∠21 2注意点:⑴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2、垂线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 ⊥CD ,垂足为O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A BCDO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第二节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含答案)...七年级数学 学而思
第二节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1.平行线(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记作a∥b; 注:必须强调在同一平面内,否则无法说明平行.(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注:点必须在直线外,而不能在直线上; (3)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即“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1)相交;(2)平行,注: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①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②无公共点,两直线平行. 3.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1)平行线的定义; (2)平行公理的推论;(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平行的判定和证明:证明平行一般从寻找相等的同位角,内错角或互补的同旁内角 出发,而这些角关系的获得条件一般有: ①已知平行条件; ②三角形内角和; ③角平分线; ④垂直;⑤互余互补关系.例1.如图5-2-1所示,如果,//,//CD EF EF AB 请写出一个关于3,2,1∠∠∠的等量关系125-- 225-- 325--检测1.如图5-2-2所示,已知a ‖b,0701=∠,,402ο=∠则=∠3 例2.如图5-2-3所示,已知,9021ο=∠+∠,,//AG CD FC DE ⊥求证:.//FH AG检测2.如图5-2-4所示,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下列条件能使b a //的是;61∠=∠①;62∠=∠②;31∠=∠③;75∠=∠④+∠2⑤;1807ο=∠.71∠=∠⑥例3.(江西兴国县期末)学习了平行线后,小龙同学想出了“过已知直线m 外一点P 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新方法”,他是通过折一张半透明的正方形纸得到的.525--观察图5-2-5所示,经两次折叠展开后折痕CD 所在的直线即为过点P 的已知直线m 的平行线.从图中可知,小明画平行线的依据有(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④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425--检测3.如图5-2-6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C D ,的位置,若,60ο=∠EFB 则=∠AED例4.已知,,100,//ο=∠=∠A B OA BC 试回答下列问题:725-- 825-- 925--(1)如图5-2-7所示,求证:;//AC OB(2)如图5-2-8所示,若点E ,F 在线段BC 上,且满足,AOC FOC ∠=∠并且OE 平分.BOF ∠则EOC ∠的度数等于 (在横线上填上答案即可);(3)在(2)的条件下,若平行移动AC ,如图5-2-9,那么OFB OCB ∠∠:的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试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 (4)在(3)的条件下,如果平行移动AC 的过程中,若使,OCA OEB ∠=∠此时OCA ∠度数等于 (在横线上填上答案即可).检测4.(广东澄海区期末)如图5 -2 -10所示,直线MN 与直线AB 、CD 分别交于点E 、F ,1∠与2∠互补.(1)试判断直线AB 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5-2 -11所示,BEF ∠与FF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 ,EP 与CD 交于点G .点H 是MN 上一点,且GHlEG ,求证:;//GH PF(3)如图5-2 -12所示,在(2)的条件下,连接PH ,K 是GH 上一点使=∠PHK ,HPK ∠作PQ 平分EPK ∠问HPQ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值;若变化,说明理由,625---122-5-5--1110225-第二节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建议用时 35分钟)实战演练1.(浙江绍兴期末)如图5-2-1所示,,//,////DB EG DC EF AB 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1∠除外)共有( )6.A 个 5.B 个 4.C 个 3.D 个2.(浙江金华中考)以下四种沿AB 折叠的方法中,不一定能判定纸带两条边线以,6互相平行的是( )125-- 225-- 325-- 425-- 525--A .如图5-2-2所示,展开后测得21∠=∠B .如图5-2-3所示,展开后测得4321∠=∠∠=∠且C .如图5-2-4所示,测得21∠=∠D .如图5-2-5所示,展开后再沿CD 折叠,两条折痕的交点为0,测得,OB OA =OD =OC3.如图5-2-6所示是五条胡同的路线图,),(F F D C B A →--→→→经过测量得到C B ∠=∠,70ο=,110ο=∠=∠E D 则图中互相平行的线有( )A .1对B .2对C .3对D .4对625-- 725-- 825-- 925--4.(山东聊城中考)如图5-2-7所示,,//CD AB ,68ο=∠B ,20ο=∠E 则D ∠的度数为( )ο28.A o B 38. ο48.C ο88.D5.如图5-2-8所示,HG EF BC AD ,,//交于点HI P ,平分,GHF ∠PM 平分EPH ∠HI 交PM 的反向延长线于Q ,//PN,HI 下列结论:,GEP EGP ∠=∠①若则;//AD PM 2=∠GEP ②;MPN ∠,2Q FPN ∠=∠③其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A ①③.B ②③.C ①②.D6,(山东聊城模拟)如图5-2-9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B ,120ο,50oD =∠将C ∠向内折出一个,PRC ∆恰好使,//AB CP //CR ,AD 则C ∠的度数是( )ο80.A ο85.B ο95.C o D 110.7.如图5 -2 - 10所示,已知,AB GF ⊥,21∠=∠,B AGH ∠=∠则下列结论:;//BC GH ①;HGM D ∠=∠②;//FG DE ③,AB HE ⊥④其中正确的是( )①②⋅A ③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④⋅D1125-- 1225--8.(广西玉州区期末)如图5 -2 - 11所示,已知BAD CD AB ∠,//和BCD ∠的平分线交于点E .,1001ο=∠,m BAD =∠ο则EC A ∠的度数为9,如图5 -2 - 12所示,直线,//21l l 若,125ο=∠A ,85ο=∠B 则=∠+∠21 10.如图 5 -2 - 13所示,已知,180ο=∠+∠BCD B .D B ∠=∠求证:.DFE E ∠=∠证明:οΘ180=∠+∠BCD B ( )CD AB //∴( )=∠∴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 B ∠=∠Θ(已知), D DCE ∠=∠∴(等量代换), BF AD //∴( )DFE E ∠=∠∴( )11.如图5 -2 - 14所示,直线AB ,CD 被EF 所截,,21∠=∠,BME CNF ∠=∠求证:AB ,//CD .//NQ MP12.(山东招远市期耒)如图5-2 -15所示,点D ,E 分别在ABC ∆的边AB ,AC 上,点F 在DC 上,且,18021ο=∠+∠.3B ∠=∠求证:.//BC DE1325--1425--1525--13.小明将一直角三角板(ο30=∠A )放在如图5 -2 - 16所示的位置,且.21C ∠=∠+∠ (1)证明:;//b a(2)经测量知,1A ∠=∠求;2∠(3)如图5-2 - 17所示,将三角板进行适当转动,直角顶点始终在两直线间,M 在线段CD 上,且CEH CEM ∠=∠给出下列结论:BDFMEG∠∠①的值不变:BDF MEG ∠-∠②的值不变,可以证明,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作出正确的选择并直接写出此值,1625-- 1725--14.如图5-2-18所示,.F D B E C A ∠+∠+∠=∠+∠+∠求证:.//CD AF15.问题情景:如图5-2 - 19所示,,//CD AB ,130oPAB =∠,120ο=∠PCD 求APC ∠的度数. (1)天天同学看过图形后立即口答出:,110oAPC =∠请你补全他的推理依据.如图5 -2 - 20所示,过点P 作,//AB PE,//CD AB ΘCD AB PE ////∴( .180ο=∠+∠∴APE Aο180=∠+∠CPE C ( ),120,130οΘ=∠=∠PCD PAB O.60.50ο=∠=∴⊥CPE APE o1825--ο110=∠+∠=∠∴CPE APE APC ( )问题迁移:(2)如图5-2- 21所示,,//BC AD 当点P 在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α∠=∠ADP ,β∠=∠BCP 求βα∠∠∠,与CPD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如果点P 在A ,B 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 与点A ,B ,0三点不重合),请你直接写出CPD ∠与βα∠∠,之间的数量关系.1925-- 2025-- 2125--拓展创新16.(辽宁鞍山期末)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1)如图5 -2 - 22所示,一束光线m 射到平面镜a 上,被a 反射到平面镜b 上,又被b 反射.若被6反射出的光线n 与光线m 平行,且,381ο=∠则=∠2 ;=∠3(2)在(1)中,若ο551=∠则=∠3 ;若,401ο=∠则=∠3(3)由(1).(2)猜想:当两平面镜a ,b 的夹角=∠3 时,可以使任何射到平面镜a 上的光线m ,经过平面镜a ,b 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m 与反射光线n 平行.你能说明理由吗?拓展1.有一款灯,内有两面镜子AB ,BC ,当光线经过镜子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图5 -2 - 23、图5-2 -24中的.43,21∠=∠∠=∠2225--2325-- 2425--(1)如图5 -2 - 23所示,当BC AB ⊥时,说明为什么进入灯内的光线EF 与离开灯的光线GH 互相平行; (2)如图5-2 - 24所示,若两面镜子的夹角为)900(οο<<αα时,进入灯内的光线与离开灯的光线的夹角为),900(οο<<ββ试探索α与β的数量关系;(3)若两面镜子的夹角为),18090(οο<<αα进入灯内的光线与离开灯的光线所在直线的夹角为).900(οο<<ββ直接写出α与β的数量关系.拓展2.(湖北武昌区期末)一个长方形台球桌面ABCD )90,//,//(ο=∠A BC AD DC AB 如图5 -2 - 25所示,已知台球在与台球桌边沿碰撞的过程中,撞击线路与桌边的夹角等于反射线路与桌边的夹角,即.21∠=∠(1)台球经过如图5 -2 - 26所示的两次反弹后,撞击线路EF ,第二次反弹线路GH , 求证:;//GH EF(2)台球经过如图5 -2 - 27所示的两次反弹后,撞击线路EF 和第二次反弹线路GH 是否仍然平行,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2525-- 2625-- 2725--极限挑战17.平面上有100条直线,其中有20条是互相平行的,问这100条直线最多能将平面分成部分,课堂答案培优答案。
数学七年级下学期第2讲 平行线的判定(1)
第2讲平行线的判定(核心考点讲与练)一、平行公理及推论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要点诠释:(1)平行公理特别强调“经过直线外一点”,而非直线上的点,要区别于垂线的第一性质.(2)公理中“有”说明存在;“只有”说明唯一.(3)“平行公理的推论”也叫平行线的传递性.二、直线平行的判定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3=∠2∴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1=∠2∴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4+∠2=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要点诠释: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或互补,得出平行,即由数推形.考点一:平行公理及推论【例题1】(2019春•余姚市期末)已知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不同的直线a,b,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a∥b,a⊥c,那么b⊥c B.如果b∥a,c∥a,那么b∥c C.如果b⊥a,c⊥a,那么b⊥c D.如果b⊥a,c⊥a,那么b∥c【变式训练1】(2018春•杭州期中)下列说法:①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③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④若a⊥b,c⊥b,则a与c的关系是平行;⑤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直线;其中正确的是.【变式训练2】(2020春•椒江区期末)如图,AB∥CD,AB∥GE,∠B=110°,∠C=100°.∠BFC等于多少度?为什么?考点二:平行线的判定【例题2】(2021秋•平阳县期中)如图,下列条件中①∠1=∠2;②∠3=∠4;③∠2+∠5=∠6;④∠DAB+∠2+∠3=180°,能判断AD∥BC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变式训练1】(2021秋•余姚市期中)木条a、b、c如图用螺丝固定在木板α上且∠ABM =50°,∠DEM=70°,将木条a、木条b、木条c看作是在同一平面α内的三条直线AC、DF、MN,若使直线AC、直线DF达到平行的位置关系,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木条b、c固定不动,木条a绕点B顺时针旋转20°B.木条b、c固定不动,木条a绕点B逆时针旋转160°C.木条a、c固定不动,木条b绕点E逆时针旋转20°D.木条a、c固定不动,木条b绕点E顺时针旋转110°【变式训练2】(2021春•拱墅区期末)如图,已知∠F+∠FGD=90°(其中∠F>∠FGD),添加一个以下条件:①∠F+∠FEA=180°;②∠F+∠FGC=180°;③∠FEB+2∠FGD=90°;④∠FGC﹣∠F=90°.能证明AB ∥CD的是()A.①B.②C.③D.④【变式训练3】(2021春•萧山区期末)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D∥BC的是()①∠1=∠2;②∠3=∠4;③∠2+∠5=∠6;④∠DAB+∠2+∠3=180°.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变式训练4】(2021春•怀安县期末)如图所示,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A.∠3=∠A B.∠1=∠2C.∠D=∠DCE D.∠D+∠ACD=180°【变式训练5】(2021•下城区一模)如图,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A在直线m上,分别度量:①∠1,∠2,∠C;②∠2,∠3,∠B;③∠3,∠4,∠C;④∠1,∠2,∠3.可判断直线m与直线n是否平行的是()A.①B.②C.③D.④【例题3】(2021春•椒江区期末)如图,∠A=70°,O是AB上一点,直线OD与AB的夹角∠BOD为75°,要使OD∥AC,直线OD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至少旋转度.【变式训练1】(2021春•鄞州区期中)如图,下列条件中:①∠BAD+∠ABC=180°;②∠1=∠2;③∠3=∠4;④∠BAD=∠BCD,能判定AD∥BC的是.【变式训练2】(2020秋•婺城区校级期末)如图,点E是BA延长线上一点,在下列条件中:①∠1=∠3;②∠5=∠B;③∠1=∠4且AC平分∠DAB;④∠B+∠BCD=180°,能判定AB∥CD的有.(填序号)【变式训练3】(2021春•奉化区校级期末)如图,点E在AD的延长线上,下列四个条件:①∠1=∠2;②∠C+∠ABC=180°;③∠C=∠CDE;④∠3=∠4,能判断AB∥CD的是(填序号).【变式训练4】(2021•柳南区校级模拟)如图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b上,若∠1=40°,则当∠2=度时,a∥b.【例题4】(2021春•槐荫区期末)点B,E分别在AC,DF上,BD,CE分别交AF于点G,H,∠AGB=∠EHF,∠C=∠D.求证:AC∥DF.【变式训练1】(2021春•乾安县期末)已知:如图,直线l分别与直线AB,CD相交于点P,Q,PM垂直于l,∠1+∠2=90°.求证:AB∥CD.【变式训练2】(2020春•岱岳区期末)将一副三角尺拼图,并标点描线如图所示,然后过点C作CF平分∠DCE,交DE于点F.(1)求证:CF∥AB;(2)求∠EFC的度数.【变式训练3】(2020春•麻城市校级月考)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填空:如图,直线AB,CD被EF所截,若已知∠1=∠2,说明AB∥CD的理由.解:根据得∠2=∠3又因为∠1=∠2,所以∠=∠,根据得:∥.【变式训练4】(2020秋•温州月考)已知:如图,∠ACD=2∠B,CE平分∠ACD.求证:CE∥AB.【变式训练5】(2019春•秀洲区期中)如图,如果∠1+∠3=180°,那么AB与CD平行吗,请说明理由.类型一、平行公理及推论【例题5】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期末复习讲义(含知识点和习题)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期末复习讲义5.2平行线及其判定【知识回顾】一.平行线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要点剖析(1):平行线的特征:在同一平面内;是直线;没有公共点。
(2)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重合的直线视为一条直线。
(3)平行线是指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是指的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二.平行线的画法1.“一落”把三角尺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2.“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边3.“三推”把三角尺沿着直尺推到三角尺的一边刚好过已知点的位置4.“四画”沿三角尺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_________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_________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四.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_________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_________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___________4.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_______________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题型拓展题型1 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应用例1:1.如图,取一张长方形的硬纸板ABCD,将硬纸板ABCD对折使CD与AB重合,EF 为折痕.把长方形ABEF平放在桌面上,另一个面CDEF无论怎么改变位置,总有CD∥AB存在,你知道为什么吗?例2:2.如图,取一张长方形的硬纸片ABCD对折,MN是折痕,把ABNM平摊在桌面上,另一个面CDMN不论怎样改变位置,总有MN∥∥.因此∥.题型2 综合运用各种判定方法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例1:3.如图,∠1=47°,∠2=133°,∠D=47°,那么BC与DE平行吗?AB与CD呢?为什么?例2:4.阅读下面的推理过程,在括号内填上推理的依据,如图:因为∠1+∠2=180°,∠2+∠4=180°(已知)所以∠1=∠4,()所以a∥c.()又因为∠2+∠3=180°(已知)∠3=∠6()所以∠2+∠6=180°,()所以a∥b.()所以b∥c.()题型3 平行线判定的开放探究题例1:5.如图,∠A=60°,∠1=60°,∠2=120°,猜想图中哪些直线平行,并证明.例2:6.如图,直线a,b被c所截,∠1=50°,若要a∥b,则需增加条件(填图中某角的度数);依据是.题型4 平行线的判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1:7.如图所示,给你两块同样的三角板和一根直尺(直尺比桌子长),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检验桌子的相对边缘线是否平行?例2:8.在铺设铁轨时,两条直轨必须是互相平行的,如图,已经知道∠2是直角,那么再度量图中已标出的哪个角,就可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为什么?课后提高训练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B.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C.对顶角相等D.同位角相等10.如图,下面哪个条件不能判断AC∥EF的是()A.∠1=∠2B.∠4=∠C C.∠1+∠3=180°D.∠3+∠C=180°11.如图,平面内有五条直线l1、l2、l3、l4、l5,根据所标角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1∥l2B.l2∥l3C.l1∥l3D.l4∥l512.如图,在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A.∠1=∠4B.∠BAD=∠BCDC.∠BAD+∠ADC=180°D.∠2=∠313.如图所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1=∠4(已知)∴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2=∠3(已知)∴AE∥D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1=∠3(已知)∴AB∥D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2=∠2(已知)∴AE∥D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③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④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A.1个B.2个C.3个D.4个15.如图,下列能判定AB∥CD的条件有(填序号)①∠B+∠BCD=180°;②∠2=∠3;③∠1=∠4;④∠B=∠5;⑤∠D=∠5.16.如图,要使BE∥DF,需补充一个条件,你认为这个条件应该是(填一个条件即可).17.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其中点C、D重合,若固三角板定ABC,改变三角板AED的位置(其中A点位置始终不变),当∠CAD=时,ED∥AC.18.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的下列四个条件:①∠4=∠7;②∠2=∠5;③∠2+∠3=180°;④∠2=∠7.其中能判定a∥b的条件的序号是.19.已知:∠A=∠C=120°,∠AEF=∠CEF=60°,求证:AB∥CD.20.如图,若∠1=42°,∠2=53°,∠3=85°,则直线l1与l2平行吗?判断并说明理由.21.如图,已知CD⊥AD于点D,DA⊥AB于点A,∠1=∠2,试说明DF∥AE.解:因为CD⊥AD(已知),所以∠CDA=90°().同理∠DAB=90°.所以∠CDA=∠DAB=90°().即∠1+∠3=∠2+∠4=90°.因为∠1=∠2(已知),所以∠3=∠4().所以DF∥AE().22.完成下列证明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依据.如图,点E在AB上,点F在CD上,∠1=∠2,∠B=∠C,求证AB∥CD.证明:∵∠1=∠2(已知),∠1=∠4(),∴∠2=∠4(等量代换),∴().∴∠3=∠C().又∵∠B=∠C(已知),∴∠3=∠B(等量代换),∴AB∥CD().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四边形FECD是矩形,∴CD∥EF;又∵四边形ABEF是矩形,∴AB∥EF,∴CD∥AB.2.解:∵长方形的硬纸片ABCD对折,MN是折痕,∴MN∥AB,MN∥CD,即MN∥AB∥CD,∴AB∥C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各空依次填AB、CD、AB、CD.3.解:BC∥DE,AB∥CD.理由如下:∵∠1=47°,∠2=133°,而∠ABC=∠1=47°,∴∠ABC+∠2=180°,∴AB∥CD;∵∠2=133°,∴∠BCD=180°﹣133°=47°,而∠D=47°,∴∠BCD=∠D,∴BC∥DE.4.解:因为∠1+∠2=180°,∠2+∠4=180°(已知),所以∠1=∠4,(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又因为∠2+∠3=180°(已知)∠3=∠6(对顶角相等)所以∠2+∠6=180°,(等量代换)所以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所以b∥c.(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同角的补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5.解:如图,∵∠A=60°,∠1=60°,∴∠A=∠1,∴DE∥AC.又∵∠A=60°,∠2=120°,∴∠A+∠2=180°,∴EF∥AB.6.解:∵∠3=50°,1=50°,∴∠1=∠3,∴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3=50°;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7.解:(1)将直尺放在桌面上,使其与桌面一组对边相交;(2)将三角板一边贴近直尺,斜边贴近桌面边缘;(3)使另一个三角形同样方法放置,如果相符合说明对边平行,原理如图所示,若∠1=∠2则a∥b,再检查另一组对边是否平行.8.解:①通过度量∠3的度数,若满足∠2+∠3=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就可以验证这个结论;②通过度量∠4的度数,若满足∠2=∠4,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就可以验证这个结论;③通过度量∠5的度数,若满足∠2=∠5,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就可以验证这个结论.9. D10.C11.D12.C13.B14.B15.解:选项①中∵∠B+∠BCD=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所以正确;选项②中,∵∠2=∠3,∴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错误;选项③中,∵∠1=∠4,∴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正确;选项④中,∵∠B=∠5,∴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正确;选项⑤中,∠D=∠5,∴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错误;故答案为:①③④.16.解:添加条件为:∠D=∠COE.理由如下:∵∠D=∠COE,∴BE∥D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D=∠COE(答案不唯一).17.解:如图所示:当ED∥AC时,∠CAD=∠D=30°;如图所示,当ED∥AC时,∠E=∠EAC=60°,∴∠CAD=60°+90°=150°;故答案为:30°或150°.18.解:当∠4=∠7时,a∥b,故①正确;当∠2=∠5时,无法证明a∥b,故②错误;当∠2+∠3=180°时,无法证明a∥b,故③错误;当∠2=∠7时,a∥b,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④.19.证明:∵∠A=∠C=120°,∠AEF=∠CEF=60°,∴∠A+∠AEF=180°,∠C+∠CEF=180°,∴AB∥EF,CD∥EF,∴AB∥CD.20.解:直线l1与l2平行,理由:∵∠1=∠4,∠2=∠5,∠1=42°,∠2=53°,∴∠4=42°,∠5=53°,又∵∠3=85°,∴∠3+∠5=85°+53°=138°,∴∠3+∠5+∠4=138°+42°=180°,∴l1∥l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1.解:因为CD⊥AD(已知),所以∠CDA=90°(垂直的定义),同理∠DAB=90°.所以∠CDA=∠DAB=90°(等量代换),即∠1+∠3=∠2+∠4=90°.因为∠1=∠2(已知),所以∠3=∠4(等式的性质1),所以DF∥A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2.证明:∵∠1=∠2(已知),∠1=∠4(对顶角相等),∴∠2=∠4(等量代换),∴CE∥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B=∠C(已知),∴∠3=∠B(等量代换),∴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对顶角相等;CE∥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及其判定知识点总结、例题解析
平行线及其判定知识点总结、例题解析知识点1【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只有两种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
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记作:a∥b;读作:直线a平行于直线b.2、平行线的画法用直尺和三角板作平行线的步骤:①落:用三角板的一条斜边与已知直线重合②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③推:沿着直尺平移三角板,使与已知直线重合的斜边通过已知点④画:沿着这条斜边画一条直线,所画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平行线公理及推论(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注意区别垂线的性质: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平行公理的推论可以看做是平行线的一种判定方法,在解题中要注意该结论在证明直线平行时应用。
如果a∥b,b∥c,那么a∥c。
【例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C、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叫做平行线【答案】C【例题2】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A、平行或垂直B、平行或相交C、垂直或相交D、平行、垂直或相交【答案】B【例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序号有_______①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一条:②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③因为a∥b,c∥d,所以a∥d:④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己知直线平行【解析】①一条直线有无数条平行线;②必须过直线外一点,如果点在直线上,会出现重合。
【答案】④【例题4】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不平行必相交;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②③需在同一平面内,④过直线外一点【答案】A知识点2【平行线的判定】(1)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2∴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2∴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2=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补充:①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②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例题5】如图所示,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1=∠5:②∠1=∠7:③∠2+∠3=180°:④∠4=∠7,其中能判断a∥b的条件的序号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A【例题6】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A、∠1=∠3B、∠2=∠3C、∠4=∠5D、∠2+∠4=180°【答案】B【例题7】如图,已知BE平分∠ABC,CF平分∠BCD,∠1=∠2,求证:AB∥CD【答案】∵∠1=∠2∴2∠1=2∠2,即∠ABC=∠BCD∴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题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CDA,BE、DF分别是∠ABC和∠ADC 的平分线,求证:BE∥DF【解析】想要证明EB∥DF,根据平行钱的判定方法,只要证明∠AEB=∠ADF即可【答案】证明:∵AD∥BC∴∠AEB=∠EBC∵∠ABC=∠ADC,BE、DF分别是∠ABC和∠ADC的平分线∴∠EBC=∠ADF∴∠AEB=∠ADF∴EB∥DE【例题9】已知,如图,EF⊥EG,GM⊥EG,∠1=∠2,AB与CD平行吗?请说明理由【答案】解:AB∥CD。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5.2.1 平行线一、平行线的概念在木条转动过程中,存在一条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情形,这时我们说直线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注意:平行线的定义包含三层意思:(1)“在同一平面内”是前提条件;(2)“不相交”就是说两条直线没有交点;(3)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二、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几何语言表达:∵a//c , c//b , (已知)∴a//b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C.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相交就是平行D.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B.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经过一点有两条直线与某一直线平行D.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因为a // d,b // c,所以c // dB.因为a // c,b // d,所以c // dC.因为a // b,a // c,所以b // cD.因为a // b,c // d,所以a // c4.完成下列推理,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如图,因为AB // DE,BC // DE,(已知)所以A,B,C三点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因为AB // CD,CD // EF,(已知)所以________ // _________.( )5,如图,直线a ∥b,b∥c,c∥d,那么a ∥d 吗?为什么?作业: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C.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相交就平行D.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B.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C.若a∥b,a∥c,则b∥cD.以上说法都正确3.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条不相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4.观察下列四边形,在这些四边形中,AB不平行于CD的是A.B.C.D.二、填空题:请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5.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与b满足下列条件,把它们的位置关系填在后面的横线上.(1)a与b没有公共点,则a与b__________;(2)a与b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a与b__________;(3)a与b有两个公共点,则a与b__________.6.如图,PC∥AB,QC∥AB,则点P,C,Q在一条直线上.理由是__________.7.如图所示,直线AB,CD是一条河的两岸,并且AB∥CD,点E为直线AB,CD外一点,现想过点E作河岸CD的平行线,只需过点E作AB的平行线即可,其理由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8.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有多少个?甲:同一平面三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为0个,因为a∥b∥c,如图(1)所示.乙: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交点个数只有1个,因为a,b,c交于同一点O,如图(2)所示.以上说法谁对谁错?为什么?9.如图,P,Q分别是直线EF外两点.(1)过P作直线AB∥EF,过Q作直线CD∥EF;(2)AB与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10.取一张长方形的硬纸板ABCD,如图将硬纸板ABCD对折,使CD与AB重合,EF为折痕.把长方形ABFE平放在桌面上,另一个面CDEF无论怎么改变位置总有CD∥AB存在,你知道为什么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完整版(最新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如:∠3和∠6。
四、平行线(一) 平行线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
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
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时:521平行线
【学习目标】1使学生知道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公理;
2了解平行线具有传递性,能够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学习重点】平行线的概念和平行公理,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学习难点】用几何语言描述画图过程,根据几何语言画出图形
【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
在上学期我们学过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同学们还记得点和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吗?请画出来,并尝试用几何语言来表示.
、探索思考
探索一:我们知道,火车行驶的两条笔直的铁轨、人行道上的
我们平行的形象.一般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图,记作“a // b”或“AB// CD,读作“直线a平行于直线b” 一
下: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动试用几何语
言来表示..
练习一: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直线不相交则平行
B .两直线不平行则相交
C .若两线段平行,那么它们不相交
D .两条线段不相交,那么它们平行
2. 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其中只有两条是平行的,那么交点有().
A. 0个B . 1个C . 2个D . 3个
探索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13页“平行线的讨论”,认真思考.通过观察和画图,可以体验一个基
本事实(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___________ 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同样,我们还有(平行线的传递性):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简单的说就是: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用几何语言可表示为:如果b // a , c // a,那么
练习二: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1所示,与AB平行的棱有条,与AA'平行的棱有条.
2. 如图2所示,按要求画平行线.
(1 )过P点画AB的平行线EF;( 2 )过P点画CD的平行线MN
3. 如图3所示,点A, B分别在直线l1, 12上,(1)过点A画到12的垂线段;(2)过点B画直线13// 11.
a
A B
b
C D
斑马线等都给做
平行线.如.请同
学们思考手画一
画,并尝
B r D
・P
( 图1) ( 图2) ( 图3)
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
①若a与c相交,b与c相交,则a与b相交;
②若a// b, b // c,那么a// c;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垂线三种
A . 3个
B . 2个
C . 1个
D . 0个
三、当堂反馈
1 •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平行线中的另一边必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不可能与第三条直线都平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
3•判断题
(1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
(3)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平行,那么它与另一条
也互相平行.()
4.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⑴点P是直线AB外一点,直线CD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直线EF也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垂直⑵直线AB, CD是相交直线,点P是直线AB, CD外一点,直线EF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与直线相交于E.
CD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