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为何历久弥新
“枫桥经验”的历史变迁与发展
“枫桥经验”的历史变迁与发展作者:肖珂薇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02期摘要:“枫桥经验”在多年的发展中仍保持着生机与活力,是我国社会治理的典范。
在时代的进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新的工作载体,新的方法经验,为提升我国社会治理能力与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文章通过“枫桥经验”的渊源,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与启示来梳理“枫桥经验”的发展历程与新时代下的变化发展。
关键词:枫桥经验;社会治理;启示“枫桥经验”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时,浙江省诸暨市的枫桥区干部群众对于“四类分子”,即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坏分子进行教育改造所提出来的经验。
这是我们党在1963年开展全国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所提出来的一个处理矛盾的经验,创造“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
50多年以来,“枫桥经验”作为一个成功的经验,它不是封闭僵化与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时代的发展,依据不同时代的背景,应用对象,不断的更新“枫桥经验”的内涵与内容。
这体现出“枫桥经验”是与时俱进与动态发展的,在时代的进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新的工作载体,新的方法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虽然“枫桥经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内容也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不断的扩充,但“枫桥经验”的精髓仍然没有改变。
一、枫桥经验的渊源作为我国社会治理的典范,“枫桥经验”自提出以来就备受瞩目,很多专家学者对“枫桥经验”进行研究,不同的学者对于“枫桥经验”的发展历程有着不同的划分方法。
笔者将以时间为线索对“枫桥经验”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
1963年至1978年,“枫桥经验”是浙江省诸暨市的枫桥区干部群众对于“四类分子”,即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坏分子进行教育改造所提出来的经验。
此时,处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共浙江省委遵照中央和毛泽东“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指示,以诸暨、萧山、上虞等县为社会主义教育的试点,提出了最原始的“枫桥经验”,主要内涵是“捕人少,矛盾不上交,依靠群众,以说理斗争的形式把绝大多数四类分子就地改造成新人”。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推动县域治理现代化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县域治理现代化作者:潘超英来源:《中国领导科学》 2021年第1期潘超英中共诸暨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枫桥经验”是全国政法综治战线和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一面旗帜。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
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改革开放以来,枫桥镇依靠群众,预防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成为新时期维护社会稳定的宝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4次到诸暨考察,其中有两次专门调研考察“枫桥经验”。
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就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
特别是2019年以来,“枫桥经验”先后被写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和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标志着“枫桥经验”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同时也赋予了“枫桥经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新的时代使命。
诸暨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高举“枫桥经验”旗帜不动摇,有效构建起党建统领、人民主体、“三治”融合、“四防并举”、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成功实现省平安县市“十五连冠”,首批“一星平安金鼎”。
诸暨在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些经验做法如下:一、聚焦“探索”向“引领”转变,进一步加强“枫桥经验”顶层设计“枫桥经验”之所以能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根本在于我们始终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关键在于我们始终抓牢“党领民治”的基本内涵。
一是坚持党建统领。
近年来,市委高度重视“枫桥经验”创新发展,致力于从基层社会治理探索谋划“枫桥经验”的顶层设计,出台《关于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意见》及五年发展规划,提出建立健全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发展制度体系。
枫桥经验心得与体会4篇
枫桥经验心得与体会4篇【篇一】近期,有幸两次赴浙江省诸暨市学习考察社会综合治理“宝典”——“枫桥经验”,我深有触动和启发、第一次是以县政法委副书记的身份到枫桥重点学习考察枫桥社会管理中心综合服务工作,第二次是以县公安局局长的身份深入到枫桥派出所和镇南警务站学习考察警务服务、尽管两次考察的身份不同、角度不同、内容不同,但殊途同归,对毛泽东主席曾经钦点在全国范围推广学习的“枫桥经验”有了全面的、立体的、动态的、创新的认识、一、考察认识“枫桥经验”其核心内容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其本质是在社会综合管理服务领域群众路线观,其目的是有效预防和妥善化解基层一线矛盾纠纷、1963年,毛泽东主席就“枫桥经验”批示“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从此,“枫桥经验”成为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的典型经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枫桥经验”随着社会矛盾的转化而不断创新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升华,并赋予其更多更独特的内涵,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和重点环节,为当地的社会长治久安提供了根本保障、当前,“枫桥经验”已发展成为一个完备的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方案,构建了“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四前”工作法)的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分管领导包线,党政领导、政法部门领导和经济社会管理部门包片,机关干部第一责任人包村的“三包责任制”,完善了镇、村(社区)企业三级有机联动和全民动员的工作制度、在组织网络上实现了齐抓共管社会治安的工作格局、在“枫桥经验”不断成熟和发展历程中,公安机关始终是关键和纽带,是发展“枫桥经验”的主力军、从“枫桥经验”来看,公安机关始终把如何处理好警民关系和警力如何下沉到基层作为主抓手和突破口,做到了所倡导的“走得进群众的家门、坐得下群众的板凳、拉得起群众的家常、解得了群众的困难、帮得上群众的救助”的目标和要求、具体工作中,公安机关通过采取调查研究、教育群众、抓住个性、循序渐进、讲究语言、创建载体“六步工作法”,形成了融洽的警民关系,实现了公安战线的理想警民配置:机关的人少,基层实干的人多、二、学习感悟“枫桥经验”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通过本次实地考察学习,我对“枫桥经验”有了深刻了解,也有所感悟、结合工作实践,今后工作中,如何借“枫桥之石”来抓好xx社会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和构建良好警民关系,有以下四点感悟、(一)探索多方联动的综合治理新思路“枫桥经验”形成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渗透到边、工作到底的机制,最大特点是把各种力量动员起来参与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最大限度地排查和化解了矛盾纠纷、借鉴“枫桥经验”,结合xx实际,以基础信息为引领,以农村社区为平台,以群众工作为主体,以人民满意为目标,按照“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充分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资源,形成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整体合力、组建社会应急指挥中心,实施统一受理、分级联动,积极推行“户联防”,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下移矛盾纠纷排查重心和力量,依靠群众,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积极投身和参与到矛盾纠纷排查和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二)完善功能齐备的综合服务新平台目前,县级成立了政务服务管理局(内设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乡镇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在我看来,目前县、乡成立的政务服务机构,其功能仅局限于为民提供政务服务、借鉴枫桥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工作职能和框架,我们可以以政务服务管理局和便民服务中心为平台,扩充功能,把政务服务扩充为社会服务,将社会管理、维护稳定、平安建设、咨询服务等纳入政务服务体系,设立法律咨询、社会事务、信访诉求、事务求助等功能区块,集民政、计生、社管综治、流动人口与管理、信访、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公共安全、司法、警务、帮教、党员服务等服务平台,分门别类为民排忧解难,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社会管理服务,形成信息共享、人员整合、集中办公的社会服务新模式、同时,将服务网络功能进一步向村委会(社区)拓展,形成横向广纳民生需求服务内容、纵向直接到底的服务站点的网络框架,完善功能齐备的综合服务新平台,将服务工作重心前置和下移,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三)创建深入基层一线的警务新模式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在社会综治服务管理主力军的核心作用,借鉴枫桥群众警务模式,在村委会(社区)设置警务站,形成以行政管理行政区域为依托,社区警务站为中心,村级警务点为支持的群众警务新格局、把警务窗口前移,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主动了解民意所在,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忧、结合xx实际,先在由旺镇、姚关镇试点,后逐步在全县范围实施、同时,警力下沉,重心下移,打造综合性服务实体,做到“扩大功能区、缩小办公区、美化生活区”、将社区警务室建在重点部位、治安重、乱点地区,提高群众见警率,实现24小时亮灯,让警务室真正成为民警工作的“落脚点”、掌握社情民意的“信息点”、及时发现处理问题的“执勤点”和为民办事的“服务点”、实施“警务广场”战略,以民意所向作为警务决策的起点,在网上实现电脑、电视、手机“警务广场”三屏联动,最大限度畅通吸纳社情民意渠道、(四)搭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新格局“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矛盾排查化解模式是“枫桥经验”的核心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矛盾处理两级审核,分流处理”,要求在纠纷发生的当天当时必须调查清楚,接处警责任明晰,包括分析案情、查看笔录、补充证据,然后分流;二是充分调动多方力量,确保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村、组筑起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派出所成立联调中心,成为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二道防线,县、市公安局联合其他部门组成的医疗卫生、劳资纠纷等专业调解组织是最后一道防线,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效遏制了矛盾激化,减少信访案件和积案产生、结合xx实际,进一步深化和推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六道防线”(村级调处防线、组(居)调处防线、乡镇调处防线、县直机关行业调处防线、县级分管领导调处防线、县级主要领导调处防线)机制,完善以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为平台,对全县矛盾纠纷进行采集归总、分流督办、分级化解、考核问责,并设立“纠纷谈判专家库”,整合“三大调解”资源,构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衔接的“六道防线”大调解工作体系,实行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警调对接整体模式,确保全县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一般矛盾纠纷不出村、较大矛盾纠纷不出乡(镇)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不出县、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枫桥经验”,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密切警民关系,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联系xx社会管理创新、平安建设、公安建设等工作实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围绕争创“全国综治长安杯”的目标,以开展“四群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吸收和借鉴“枫桥经验”的好做法、好经验,全面加强社会综合服务和管理,把xx建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平安xx、【篇二】近期,有幸两次赴浙江省诸暨市学习考察社会综合治理“宝典”——“枫桥经验”,我深有触动和启发、第一次是以县政法委副书记的身份到枫桥重点学习考察枫桥社会管理中心综合服务工作,第二次是以县公安局局长的身份深入到枫桥派出所和镇南警务站学习考察警务服务、尽管两次考察的身份不同、角度不同、内容不同,但殊途同归,对毛泽东主席曾经钦点在全国范围推广学习的“枫桥经验”有了全面的、立体的、动态的、创新的认识、一、考察认识“枫桥经验”其核心内容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其本质是在社会综合管理服务领域群众路线观,其目的是有效预防和妥善化解基层一线矛盾纠纷、1963年,毛泽东主席就“枫桥经验”批示“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从此,“枫桥经验”成为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的典型经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枫桥经验”随着社会矛盾的转化而不断创新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升华,并赋予其更多更独特的内涵,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和重点环节,为当地的社会长治久安提供了根本保障、当前,“枫桥经验”已发展成为一个完备的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方案,构建了“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四前”工作法)的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分管领导包线,党政领导、政法部门领导和经济社会管理部门包片,机关干部第一责任人包村的“三包责任制”,完善了镇、村(社区)企业三级有机联动和全民动员的工作制度、在组织网络上实现了齐抓共管社会治安的工作格局、在“枫桥经验”不断成熟和发展历程中,公安机关始终是关键和纽带,是发展“枫桥经验”的主力军、从“枫桥经验”来看,公安机关始终把如何处理好警民关系和警力如何下沉到基层作为主抓手和突破口,做到了所倡导的“走得进群众的家门、坐得下群众的板凳、拉得起群众的家常、解得了群众的困难、帮得上群众的救助”的目标和要求、具体工作中,公安机关通过采取调查研究、教育群众、抓住个性、循序渐进、讲究语言、创建载体“六步工作法”,形成了融洽的警民关系,实现了公安战线的理想警民配置:机关的人少,基层实干的人多、二、学习感悟“枫桥经验”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通过本次实地考察学习,我对“枫桥经验”有了深刻了解,也有所感悟、结合工作实践,今后工作中,如何借“枫桥之石”来抓好xx社会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和构建良好警民关系,有以下四点感悟、(一)探索多方联动的综合治理新思路“枫桥经验”形成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渗透到边、工作到底的机制,最大特点是把各种力量动员起来参与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最大限度地排查和化解了矛盾纠纷、借鉴“枫桥经验”,结合xx实际,以基础信息为引领,以农村社区为平台,以群众工作为主体,以人民满意为目标,按照“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充分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资源,形成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整体合力、组建社会应急指挥中心,实施统一受理、分级联动,积极推行“户联防”,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下移矛盾纠纷排查重心和力量,依靠群众,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积极投身和参与到矛盾纠纷排查和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二)完善功能齐备的综合服务新平台目前,县级成立了政务服务管理局(内设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乡镇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在我看来,目前县、乡成立的政务服务机构,其功能仅局限于为民提供政务服务、借鉴枫桥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工作职能和框架,我们可以以政务服务管理局和便民服务中心为平台,扩充功能,把政务服务扩充为社会服务,将社会管理、维护稳定、平安建设、咨询服务等纳入政务服务体系,设立法律咨询、社会事务、信访诉求、事务求助等功能区块,集民政、计生、社管综治、流动人口与管理、信访、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公共安全、司法、警务、帮教、党员服务等服务平台,分门别类为民排忧解难,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社会管理服务,形成信息共享、人员整合、集中办公的社会服务新模式、同时,将服务网络功能进一步向村委会(社区)拓展,形成横向广纳民生需求服务内容、纵向直接到底的服务站点的网络框架,完善功能齐备的综合服务新平台,将服务工作重心前置和下移,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三)创建深入基层一线的警务新模式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在社会综治服务管理主力军的核心作用,借鉴枫桥群众警务模式,在村委会(社区)设置警务站,形成以行政管理行政区域为依托,社区警务站为中心,村级警务点为支持的群众警务新格局、把警务窗口前移,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主动了解民意所在,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忧、结合xx实际,先在由旺镇、姚关镇试点,后逐步在全县范围实施、同时,警力下沉,重心下移,打造综合性服务实体,做到“扩大功能区、缩小办公区、美化生活区”、将社区警务室建在重点部位、治安重、乱点地区,提高群众见警率,实现24小时亮灯,让警务室真正成为民警工作的“落脚点”、掌握社情民意的“信息点”、及时发现处理问题的“执勤点”和为民办事的“服务点”、实施“警务广场”战略,以民意所向作为警务决策的起点,在网上实现电脑、电视、手机“警务广场”三屏联动,最大限度畅通吸纳社情民意渠道、(四)搭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新格局“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矛盾排查化解模式是“枫桥经验”的核心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矛盾处理两级审核,分流处理”,要求在纠纷发生的当天当时必须调查清楚,接处警责任明晰,包括分析案情、查看笔录、补充证据,然后分流;二是充分调动多方力量,确保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村、组筑起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派出所成立联调中心,成为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二道防线,县、市公安局联合其他部门组成的医疗卫生、劳资纠纷等专业调解组织是最后一道防线,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效遏制了矛盾激化,减少信访案件和积案产生、结合xx实际,进一步深化和推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六道防线”(村级调处防线、组(居)调处防线、乡镇调处防线、县直机关行业调处防线、县级分管领导调处防线、县级主要领导调处防线)机制,完善以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为平台,对全县矛盾纠纷进行采集归总、分流督办、分级化解、考核问责,并设立“纠纷谈判专家库”,整合“三大调解”资源,构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衔接的“六道防线”大调解工作体系,实行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警调对接整体模式,确保全县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一般矛盾纠纷不出村、较大矛盾纠纷不出乡(镇)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不出县、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枫桥经验”,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密切警民关系,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联系xx社会管理创新、平安建设、公安建设等工作实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围绕争创“全国综治长安杯”的目标,以开展“四群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吸收和借鉴“枫桥经验”的好做法、好经验,全面加强社会综合服务和管理,把xx建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平安xx、【篇三】“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枫桥经验”为何历久弥新
“枫桥经验”为何历久弥新作者:来源:《新传奇》2018年第47期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充分反映了以“枫桥经验”为重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的独特优势。
实践证明,“枫桥经验”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
四位副国级领导坐镇,各省级政法部门负责人齐聚浙江绍兴,共同观看一部介绍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专题片。
专题片中,诸暨市委书记徐良平自豪地介绍:“我们诸暨推出‘一证通办’改革举措,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办理一生80%的民生事项。
”这一幕发生在2018年11月12日,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大会上。
什么是“枫桥经验”?政法系统为何对“枫桥经验”如此重视?从“浙江模式”到“中国模式”55年前,浙江諸暨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
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作出批示,要“各地效仿,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枫桥经验”就此从浙江走向全国,“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等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2003年1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0周年暨创新“枫桥经验”大会上发表讲话,提出要充分珍惜、大力推广、不断创新“枫桥经验”,最大限度发挥“枫桥经验”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在11月12日纪念大会上指出,十八大以来,“枫桥经验”从地方精致的“盆景”上升为全国精彩的“风景”,从乡村“枫桥经验”衍生出城镇社区“枫桥经验”、海上“枫桥经验”、网上“枫桥经验”等集群,从社会治安领域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
据悉,此次会议有4位副国级领导“坐镇”部署,各省级政法部门负责人齐聚。
此外,《人民日报》近日持续关注“枫桥经验”,分别有题为《“枫桥经验”为何历久弥新》的报道和题为《让“枫桥经验”在新时代发扬光大》的评论员文章登上了该报头版。
新时代“枫桥经验”基本内涵探究
刘树枝**刘树枝,浙江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
新时代“枫桥经验”基本内涵探究“枫桥经验”是浙江的“传家宝”“金名片”“常青树”,更是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鲜红的旗帜。
55年来,“枫桥经验”之所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靠得是始终坚持“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不动摇,也就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坚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力解决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始终坚持预防和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最基层;始终坚持法治思维,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优势。
55年来,“枫桥经验”之所以历久弥新、久盛不衰,靠得是坚持中求发展、变化中求创新。
迈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得到了提升:基本理念从以维稳为重点向以人民为中心转变,基本定位从预防化解矛盾向基层社会治理转变,基本路径从群防群治向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转变,基本手段从“三防”向健全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并举”的社会风险防控体系转变,基本方式从传统方式向“传统+智能”治理转变,基本目标从“小治安”向“大平安”转变。
“枫桥经验”根植于枫桥,辐射到全省、全国。
55年前,在毛泽东思想照耀下诞生了“枫桥经验”;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发展了“枫桥经验”;进入新世纪,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铸就了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不断丰富发展与创新的。
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版,是浙江政法综治战线的新使命。
我们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断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一、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新经验“枫桥经验”的核心是坚持走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解决好“为谁治理、治理为谁”的问题。
枫桥经验:五十五载的变与不变
枫桥经验:五十五载的变与不变作者:张亚,陈东升来源:《浙江人大》 2018年第5期五十五载光阴荏苒,有许多事物在岁月洪流中销声匿迹。
而一项来自基层的工作经验,历经半个多世纪,却迸发出穿越时空的旺盛生命力。
这正是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枫桥经验”,即: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坚持矛盾不上交。
五十五载栉风沐雨,“枫桥经验”始终未变。
未变的是善于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灵魂。
五十五载砥砺前行,“枫桥经验”始终在变。
变的是因时而动、不断创新,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新需求。
进入新时代,“枫桥经验”已不仅仅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还是依靠人民群众促进社会治理的创新象征,更是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精神力量。
溯源:干部群众集体创造“枫桥经验”说起“枫桥经验”,有一个人不能不提,55 年前,正是他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创造了“枫桥经验”,他就是陈友堂,曾任枫桥镇枫溪村党支部书记兼治保主任,已去世多年。
1963 年,浙江省在枫桥镇搞社会主义教育试点,大家在讨论如何教育“四类分子”等被改造对象时,陈友堂提议:还是要讲情讲理,只有这样,对方才会心服口服。
年届七旬的陈柏云,是陈友堂的儿子,回忆起父亲和“枫桥经验”初创时的情形,仍然记忆犹新:“父亲发动群众开展说理教育,没有打人、捕人,却成功教育了不少被改造对象。
”有一次,枫溪村第三生产队开会教育被改造对象,会上,陈友堂允许被改造对象坐下,允许他站起来讲话,允许他争辩。
会后,这个人回家,家人问他情况,他说:“没打没骂,人家摆事实、讲道理,我最后觉得是自己不对。
”第二天一早,他就主动写了书面“悔过书”。
枫溪村的这一做法,经过不断完善和提升,最终形成了“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和发动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
1963 年,毛泽东同志对这一经验作出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自此,“枫桥经验”这个记挂着人民、承载着平安的名词,从美丽的枫桥镇走出,传遍祖国大江南北,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一面旗帜。
枫桥经验历久弥新之道 基于公共治理理论视角的分析
枫桥经验历久弥新之道基于公共治理理论视角的分析作者:吴玉宗吴昊来源:《观察与思考》 2013年第11期口吴玉宗吴昊提要:枫桥经验是诸暨市枫桥镇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其不衰之谜值得破解。
枫桥经验历久弥新之道在于:善治理念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多元治理保证枫桥经验不断推阵出新,多元协同的治理成效是枫桥经验常胜的秘诀,多样化灵活性的治理方法是枫桥经验屡试不爽的法宝。
故而,枫桥经验中蕴涵的公共治理的科学思想是其不衰的根源。
关键词:枫桥经验公共治理研究枫桥经验从1963年被中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高度认可并推广,期间已经经历了50年。
一个乡镇20世纪60年代初创设的一种治安管理的经验,经历了各种政治运动和社会发展的考验而至今还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说是很大的奇迹。
因为那些年的很多比其名气大、更得到中央支持和肯定的“经验”都差不多销声匿迹,不为人知了。
枫桥经验能够经历不同的时代而历久弥新之谜何在?本文拟从公共治理的视角来发掘其根本原因。
一、深刻剖析枫桥经验的新视角枫桥经验是浙江省诸暨县枫桥镇在20世纪60年代初探索出的社会治安管理的基本经验。
枫桥经验的内容很丰富,其核心是依靠群众联防联治,以基层为基础,发挥人民调解的功能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
虽然在改革开放和进入21世纪后,枫桥经验有了很多的创新,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这些核心的精神没有变,就是政府依靠群众,发挥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消弭在村社,从而有效建立起平安社区、平安乡镇,达到社会和谐。
浙江省政法委副书记朱贤良把枫桥经验总结为六句话:发挥政治优势,相信依靠群众、加强基层基础、就地解决问题、减少消极因素、实现和谐平安。
从公共治理理论的角度来总结枫桥经验,可以得出以下主要内容:从群众利益出发来进行社会管理、依靠群众进行社会管理、立足基层解决社会矛盾、利用民间传统化解矛盾、多元合作达成和谐。
正因为枫桥经验包含了这么多的以群众为本的因素,所以能够在人民群众中获得长久的生机。
“枫桥经验”学习体会
盱眙县淮河镇城根村“枫桥经验”学习体会在党的第97个生日到来之际,我有幸赴浙江省诸暨市学习考察社会综合治理“宝典”——“枫桥经验”,这六天的学习给了我很深的触动和启发。
“枫桥经验”自推广以来,历久弥新,促使其不断焕发生命力的源泉是什么?这是我初到枫桥不断思考的问题。
在考察过程中,我了解到,1963年,浙江诸暨枫桥区社教运动试点中涌现的“枫桥经验”受到正在杭州的毛泽东同志的关注,认为“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1964年,中央做出批示要求推广“枫桥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枫桥经验”并没有照搬,而是不断创新,不断被被赋予新的内涵。
在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实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建立健全依靠群众进行源头治理的行之有效的做法。
从历史分析,“枫桥经验”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从现实分析,“枫桥经验”已经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与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的具有高度包容性的社会管理创新概念。
今天我们学习枫桥经验,不仅要学习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髓,深入人民群众,将基层工作与群众利益相结合,急群众之所急,也要学习枫桥经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原则,将治安矛盾就地解决,不拖拉搁置,真正做到工作实际化、速度化、群众化、透明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学习枫桥经验,我们该怎么做?势必要将其与我村的实际情况相融合,才能行之有效。
首先,重视保障,将民生放在首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建设是枫桥经验的基础,产业的凝聚、企业的发展、公共设施的完善,为群众的就业增收与居住提供了保障。
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矛盾就大大减少。
经常性开展社区福利活动,进行文化普及宣传,提升群众素质,将违法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其次,基层工作责任具体化、透明化,重视民生疾苦。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各部门机关要团结一致,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遇到问题不拖拉,不推卸,充分利用职能解决问题。
天山工惠枫桥大讲堂观看工作总结
天山工惠枫桥大讲堂观看工作总结近日,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提出,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建设平安乡村。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通过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坚持矛盾不上交,实现了“捕人少,治安好”,“枫桥经验”由此诞生。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枫桥经验”的内涵在新时代更加丰富,从过去单纯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治安稳定,拓展到防范化解基层各领域安全风险,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平安和谐的重要法宝。
“枫桥经验”为何历久弥新源于现实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党组织在引领基层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软化、弱化、边缘化,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一些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没有及时依法回应、解决群众的合法合理诉求,以致矛盾激发。
一些地方滥办酒席、天价彩礼、不赡养老人等情况屡禁不止,乡风文明受到挑战。
只有借鉴“枫桥经验”,突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上的核心领导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位一体乡村治理体系,才能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党建引领,夯实战斗堡垒。
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
实践证明,只有始终把党的领导与“枫桥经验”基本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主心骨”,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鲜明导向,更好地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凝聚起来,才能抓住推进基层治理的“牛鼻子”,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多元调处,自治消化矛盾。
建立排查调处机制,突出抓早抓小,努力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对重点纠纷实行领导包案,做到“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提高工作效率。
借鉴“红九条”“黑名单”等做法,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独特功能,弘扬公序良俗。
“一村一特色”,德治春风化雨。
坚持“一村一特色”,发挥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探寻“枫桥经验”跨越一甲子历久弥新“密码”
探寻“枫桥经验”跨越一甲子历久弥新“密码”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和热烈祝贺,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
实践充分证明,“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成为基层治理的“金字招牌”,并且历经六十载栉风沐雨历久弥新。
一个发初于枫桥小镇的经验,何以能迸发出穿越时空的蓬勃生命力?密码一:高擎党的领导〃一面旗〃。
基层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
纵观“枫桥经验”整个诞生、演进、发展的历程,跨越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时代在变、形式在变、社会矛盾的内容也在变,但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是“枫桥经验”不变灵魂和根本保证。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建引领作用,创新“网格化党建”“区域化党建”等形式,将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每个末梢和角落,推动“枫桥经验”从地方古朴“盆景”上升为全国靓丽“风景”,真正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密码二:汇聚干部群众〃一条心: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时,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一切为了人民是“枫桥经验”的不变初心、核心内涵。
一方面,要建立党员干部下沉的常态长效机制,围着群众转、围着问题转,通过现场讲法、讲理、讲情,紧抓前端“遏增量”,溯本清源“治未病: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基层社会治理的“源头活水”,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让一个个家庭的“和谐幸福”,联结成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平安稳定”,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枫桥经验”为何一直走在前沿?
“枫桥经验”为何一直走在前沿?作者:暂无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9年第6期“枫桥经验”是由浙江省诸暨市枫桥地区干部群众首创的一系列基层社会治理经验,自上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它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得到丰富发展,50多年来一直走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前沿,成为全国各地学习的标杆,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
今年,“枫桥经验”还被写入了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在不同历史时期,“枫桥经验”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内涵——上世纪60年代初,枫桥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针对反动、落后分子的改造转化工作,创造出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效果好”的工作经验。
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枫桥干部群众依靠广大群众,对失足青年和一般违法人员开展帮助教育,开创了全国帮教工作的先河。
?十年动乱结束后,枫桥在全国率先给改造好的“四类分子”摘帽,为全国范围拨乱反正提供了范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枫桥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预防化解矛盾,维护社会治安,成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典型。
?党的十五大以来,枫桥干部群众积极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将平安建设、法制建设、便民服务、基层治理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融入“枫桥经验”。
?进入新时代,枫桥干部群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创新发展了以“党建统领、人民主体、三治融合、四防并举、共建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枫桥经验”。
回顾历史,似乎“枫桥经验”诞生时的时代背景,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
那么,为什么在50多年后的今天,“枫桥经验”没有成为一个历史名词,而是可以与时俱进,不断自我更新?这个疑问,可以从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中找到解答。
“枫桥经验”的对象是基层社会矛盾。
只要社会还存在,社会矛盾就存在;只要人民还存在,人民内部矛盾就存在,而在人民内部矛盾相对集中的基层,人们与之相应的实践经验,也就必然存在,并随着时代的发展、矛盾的发展而发展。
“枫桥经验”55年历史演变所蕴含的历史逻辑
“枫桥经验”55年历史演变所蕴含的历史逻辑作者:胡承槐来源:《治理研究》 2018年第5期摘要:文章以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变革、变迁为背景,分析了“枫桥经验”产生的必然性、偶然性,及其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具体的历史意义;论证了“枫桥经验”长盛不衰、历久弥新背后的历史逻辑:从基层微观的层面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历史趋势,且契合于这一趋势。
关键词:“枫桥经验”;社会结构;社会自然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092(2018)05-0019-008“枫桥经验”缘何能够55年来历久弥新、长盛不衰?除了各级领导机关,尤其是最高领导人关心爱护之外,是什么本质性因素让“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的?① 是否存在着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性于自身之中?或者说通过解剖分析“枫桥经验”是否会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窥见55年甚至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化发展根本性的趋势?正是为了解答这一历史之迷,作者将在下文通过“枫桥经验”55年来变化发展与中国社会结构变化发展两者之间相关性的分析,力求证明“枫桥经验”长盛不衰、历久弥新背后的历史逻辑:它从基层微观的层面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历史趋势,且契合于这一趋势。
一、传统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和基层自治(理)方式要理解“枫桥经验”蕴藏的历史逻辑,首先须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本特证有一个大致的认知。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最大特征是“官—民”二元结构,即在二千多年的帝制制度下,社会阶级最重要的分野是官僚等级与百姓等级的劈分。
官员们一方面依仗国家强制力形成高高在上且封闭的统治集团,而士农工商则构成“百姓”等级处于“国家—官僚”体制的统治之下,“牧”与“被牧”的关系始终构成中国二千多年帝制社会的主线;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和财政收入不足的限制,且为使“官———民”结构的运转更为稳固、长远有效,皇权不下县,以县为分界线,在县以上的国家政治领域,从中央到县分别按国家事务的事务属性和地域属性设置等级机构,活动于这些国家机构的官员则按品级序列划分阶位。
枫桥经验参考资料
实用文档“枫桥经验”参考资料枫桥经验的诞生、发展与创新 (2)枫桥经验的一些背景情况 (11)枫桥经验三条核心经验 (13)习近平:把“枫桥经验”坚持好把党群众路线贯彻好 (14)习近平和“枫桥经验” (15)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 50周年大会召开 (16)孟建柱宁波考察强调依靠群众坚持“枫桥经验” (22)人民日报头条介绍50年前"枫桥经验":坚持矛盾不上交 (25)经济日报:从“枫桥经验”到服务为本 (28)光明日报:“枫桥经验”在创新中传承 (30)法制日报:高扬旗帜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 (34)枫桥经验展览馆 (38)枫桥经验的诞生、发展与创新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2日枫桥在哪里?在中国的版图上,枫桥只是一个普通的江南小镇。
但是,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枫桥,一直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线。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
”1963年,毛泽东同志在枫桥人创造的这一经验材料上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从此,“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面高扬的旗帜,一直引领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
在催人奋进的新号角吹响之际,回顾“枫桥经验”的诞生与演进,我们可以发现,它依然是一面必须高举的鲜明旗帜,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有了这面旗帜,将使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好“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路线,让群众真正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平安和谐的中流砥柱。
有了这笔财富,将使我们更加有信心按照“一手拿经济报表、一手拿平安报表”的要求,脚踏实地建设“两富”浙江,同心协力共筑中国梦。
诞生记——可贵探索宝贵经验实用文档枫桥经验,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改造“四类分子”(地、富、反、坏分子)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虽然中央决定了“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方针,但许多地方在具体推行过程中,依然是定指标、“关一批”、“判一批”、“杀一批”的做法。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心得体会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心得体会“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的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少捕人、治安好”的“枫桥经验”。
此后,“枫桥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历久弥新,焕发出旺盛生机与活力。
如今,“枫桥经验”的理念与实践已渗透到城乡的角角落落,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法宝。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尤其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面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特点新问题新矛盾,势必需要充分珍惜“枫桥经验”、大力推广“枫桥经验”,不断丰富“枫桥经验”的时代内涵,持续创新基层治理理念、方法和载体,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从而实现民富与民安齐头并进、和谐发展。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应更加强调党的领导。
“枫桥经验”之所以历久弥新、富有活力,在于始终依靠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
与时俱进地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就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凝聚起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应更加坚持群众路线。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人民群众是“枫桥经验”的动力源泉,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真正的铜墙铁壁。
实践证明,只有专群结合、群防群控,才能构筑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沿防线。
对此,要把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作为最大优势,紧密结合主题教育,坚定不移地把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好,切实有效地把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让城乡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受益者、最广参与者、最终评判者。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应更加巩固基层基础。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扎实,坚如磐石。
只有固本强基,最大限度地把各类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实源头治理这篇文章,才能不断夯实平安和谐的根基。
王学进枫桥经验为什么能历久弥新
王学进:“枫桥经验”为什么能历久弥新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讲到2019年政府工作第十项任务时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推广促进社会和谐的“枫桥经验”,构建城乡社区治理新格局。
这是“枫桥经验”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3月6日《绍兴日报》)作为一项基层社会治理的样本,“枫桥经验”在社会治理的序列中地位不断提升。
从写入《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到写入2019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再到此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完成了三级跳,标志着“枫桥经验”已经由基层社会治理的样本,上升为党和国家制定政策、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基本经验。
这是枫桥人的骄傲,也是绍兴人的骄傲。
当然,随着“枫桥经验”成为全国社会治理的样板,作为其发祥地的枫桥人和绍兴市民,肩上的责任更大了,身负的使命更光荣了。
如何将“枫桥经验”这块基层社会治理的金字招牌保护好,将其擦得更加光辉铮亮,是一项摆在枫桥人和绍兴人的全新课题和光荣任务。
这得从“枫桥经验”为什么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即为什么要推广“枫桥经验”说起。
一句话,就是为了构建城乡社区治理新格局。
时移世易,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枫桥经验”已经不完全适应于今天的社会现状,它需要不断创新变通。
当年,枫桥人员的构成以工人、农民为主,没个体户、企业家,也没外来务工人员,因而社会矛盾单一,邻里间产生的纠纷大多因鸡毛蒜皮引起,相对而言,调解方法也简单、容易,“老娘舅”只需用长辈式、说情式的方法即可搞定。
换作现在,老一套调解方式不管用了。
因为社会成分复杂化了,分工越来越细了,除了工人、农民,更多的是商贩、个体户、老板、外来人员等,人们的思想更活跃,观念更超前,追求的梦想五花八门,因而产生的社会矛盾也更加复杂尖锐,调解起来也更加棘手。
调解员如仍然照搬老办法,靠一张嘴苦口婆心地能化解各色纠纷吗?以长辈式、说情式的方法化解民事纠纷可能管用,但却不适宜化解经济纠纷,像房子的使用权纠纷、民间借款纠纷、企业里的劳资纠纷等,就需要调解员从法律的角度入手进行化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枫桥经验”为何历久弥新
作者:张璁
来源:《党员文摘》2019年第01期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记者再次探访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的浙江时,发现它的内涵在新时代更加丰富:从过去单纯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治安稳定,拓展到防范化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安全风险,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平安和谐的重要法宝。
“快来帮忙看看,弄堂口的一大块铁皮快掉了,砸到人可怎么办?”台州路桥街道的一位居民焦急地拦住了一名当地网格员。
网格员二话不说赶到现场,立即拿出手机将问题上报村级综治中心,很快就有维修人员赶来进行整体拆除。
在台州市的路桥区,记者听说了一个新词“全科网格”,这个网格员就是其中一员。
“过去,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基层都配备了协辅人员,仅一个网格内就分布着安全员、调解员、流管员、计生员、食安员等。
”路桥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传统方法大大增加了管理难度和投入,陷入协辅人员多而不专、散而无用的窘境。
为此,该区因地制宜将全区网格优化调整为624个,每个网格配备一名专职网格员,将原先分散职责集于一身,全面取代各类村级协辅人员,这就是所谓的“全科网格”。
“枫桥经验”发源地之一的诸暨市枫源村,通过“全科网格”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微事不出格”。
枫源村村主任骆根土介绍,村里三个网格每天都有专职网格员将发现的问题通过“平安通”APP上报,再由村一级快速受理、迅速处置。
此外,楓源村还推行民主治村机制,做到群众全流程参与,民主协商全流程体现,决策实施全流程公开,从源头上预防矛盾。
据统计,浙江全省共划分了7.08万个网格,配备了23.4万名专兼职网格员,在基层治理中有效实现固本强基。
“全科网格建设规范提升工程”也列入了2018年浙江部署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六大工程之一,正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落地生根。
共享经济兴起之后,在网上预约房间短租的年轻人群逐渐多起来。
但房东对租住人员的真实身份、实际租住人数、租住目的等情况无法核实,交易隐蔽性强,极易被违法犯罪分子“钻空子”。
为此,杭州拱墅区从中天西城纪小区开始尝试,将“网约房”纳入“旅馆式管理”,一边推动房东成立网约房自治联盟、制订“网约房”业主公约,一边在小区内设立服务总台,方便每一位房客入住登记,所有的“网约房”都实现了“透明化”。
许先生就在这个小区经营“网约房”生意,共承租了20余套房用于对外短租。
许先生说,如果不是解决了安全问题,他的生意还不敢做这么大:“以前对这种管理有顾虑,但后来发现管理规范透明之后,无论是房东还是租客都有了安全感,这个小区的‘网约房’生意反而更好了。
”
在诸暨市大唐镇,从江西来打工的余忠良2018年9月中旬通过一款名为“安心租”的APP,在袜厂里找到了一份工作。
原来,大唐镇流动人口集中,而“安心租”AP P正是当地依托劳动力市场,打造的集房屋中介、劳务中介、便利服务、预警研判于一体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
这款APP的打造只是诸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例。
近年来,诸暨市创新实施流动人口多元化融合式、信息化一站式、集约化旅馆式、网格化标配式“四化四式”服务管理新模式,有效地减少了安全隐患,有力地促进了社会融合。
网购碰上了糟心事怎么办?突然发现自己的书在网上被人侵权了怎么办?过去对于这些纠纷,打官司面临的费时、费力、费脚板让不少人视为畏途。
但随着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成立,这些问题开始发生改变。
记者在杭州互联网法院观摩了一起侵犯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案的审判,从头到尾原被告双方与法官都是通过视频沟通就成功结案。
这要归功于杭州互联网法院建起了一整套从起诉到裁判文书送达,覆盖诉讼全流程的多维网上诉讼平台。
司法中引入互联网效应,最大的变化就是效率提升,这对亟待破解“案多人少”难题的法院来说尤为需要。
以调解为例,这里就利用互联网将律师、社会组织等调解力量整合起来。
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王江桥告诉记者,法院通过调动互联网平台资源参与调解,借力其对平台规则、服务流程的熟悉,可以更有效地促成纠纷双方和解。
在整合资源、实现社会共治方面,记者在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看到的“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则走得更远。
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只要使用一个账号登录平台,就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纠纷特征,选择多种纠纷化解方式,真正做到“一次也不用跑”。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这个平台上,还能对案件进行智能评估。
用户在线填写了纠纷描述、诉求信息等内容后,系统通过司法大数据自动分析与上百名法务的辅助审核,就能出具一份中立预估裁判结果的报告,提示当事人解决相关法律纠纷的法律风险、化解成本与对策建议。
西湖区法院副院长陈辽敏表示,目前全省平均每天通过该平台处理的案件多达2000余件,“可以说,这就是在线化的‘枫桥经验’。
”
(摘自七一客户端/《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