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之贴药法

合集下载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标准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标准

中医护理技术一、穴位贴敷(一)概念穴位敷贴技术是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敷贴到人体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发挥治疗作用。

(二)适应症发热、咳嗽、气喘、腹痛、腹泻、夜惊、流涎、纳差等(三)禁忌症1.孕妇:2.皮肤疾病人群3.易过敏人群4.有疖、疮、肿、痈和皮肤破损者5.阴虚火旺者、咳血者6.严重的荨麻疹患者(四)评估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及敷料过敏史,是否妊娠。

3.敷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中药穴贴、宣纸、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压舌板,必要时备屏风、毛毯。

(六)操作重点步骤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注意保暖。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根据敷药部位,协助患者取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贴敷处,必要时屏风遮挡患者。

4.根据敷药面积,取穴位贴,用压舌板将所需药物均匀地涂抹于穴位贴上,加宣纸覆盖厚薄适中。

5.将药物敷贴于穴位上,做好固定。

6.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宜。

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8.操作完毕后擦净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

(七)健康宣教1.孕妇的脐部、腹部、腰骶部及某些敏感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处都不宜敷贴,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

2.药物应均匀涂抹于穴贴中央,厚薄一般以0.2~0.5cm为宜,覆盖宣纸大小适宜。

3.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物不宜采用肥皂或刺激性物品擦洗。

4.使用敷药后,如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5.贴敷24小时内避免感受风寒,不吹风扇,要避免出汗。

6.贴敷期间,禁食生冷、辛辣、海鲜、荤腥发物,不喝酒,不吃肉,清淡饮食。

二中药熏洗(一)概念中药熏洗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粘膜作用于机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适应症周围血管疾病、软组织损伤、骨折恢复期等、疖、痈、带状疱疹、湿疹、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过敏性紫癜、痔疮等(三)禁忌症1.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病等。

论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论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论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体会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又称为天灸,是指将某些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经过辩证后贴敷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引起局部皮肤发红或发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本文对穴位贴敷疗法在多种中医儿科疾病中的治疗及护理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穴位贴敷在中医儿科疾病中的应用穴位贴敷配置方法方法是将配制好的草药研成细末,用生姜汁调匀,成lcm×1cm大小膏状,放入2cm×2cm纱布块上,贴于相应穴位,透气胶布固定。

在治疗不同疾病时选择不同的穴位。

1.1 在肺炎喘嗽中的应用取穴:肺俞、大椎、定喘穴等,背部穴位均取双侧。

贴敷时间依据不同年龄及耐受程度,每次0.5~3h即可。

1次/d,5~7次为1个疗程。

张艳平等[1]研究显示,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总有效率达96.67%。

穴位贴敷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能快速吸收肺部秽音,提高患者体内干扰素水平,增强机体非特异性防御能力,是治疗小儿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2]。

1.2 在泄泻中的应用方取穴:中脘、神阙、天枢等。

贴敷时间依据不同年龄及耐受程度,每次0.5~4h即可。

1次/d,7次为1个疗程。

黄琴等[3]研究显示,穴位贴敷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总有效率可达94.0%。

贴敷药物可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肤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

贴敷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

1.3 在外感发热中的应用取穴:双侧涌泉穴、大椎、风门等。

贴敷时间依据不同年龄及耐受程度,每次0.5~12h即可。

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刘吉昌等[4]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感冒发热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在开始出汗时间、起效时间较快,但痊愈时间与口服西药治疗无较大差异。

穴位贴敷疗法集腧穴、药物两者综合作用于一身,治疗感冒发热患者,无须经过辩证,只要符合“发热,无汗出”条件即可应用,有是证用是药,不涉及其后的个体化辩证治疗,适用范围较广,便于临床操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目录第一章针刺疗法一电针疗法二穴位注射三耳针疗法(耳穴埋籽)四针刺护理第二章灸法一艾条灸二艾炷灸三温针灸四灯火灸第三章放血疗法第四章挑治疗法第五章拔罐疗法一拔火罐法二拔药罐法第六章发泡疗法第七章磁疗法第八章推拿疗法附:小儿推拿疗法第九章刮痧疗法第十章数码多功能治疗仪的使用第十一章换药法第十二章熏洗疗法第十三章溻渍法第十四章涂药法第十五章敷药法第十六章贴药法第十七章吹药法第十八章点眼药法第十九章药熨法第二十章导便法第二十一章坐药法第二十二章煎药法第二十三章服药法第二十四章口腔护理法第一章针刺疗法一、电针疗法电针疗法是将亳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针上通以微量电流,加强对穴位的刺激,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一)适应症用于多种疾病,如神经痛、神经麻痹与痉挛、神经官能症、关节痛、中风后遗症、外伤性截瘫、反应性精神病、小儿麻痹后遗症、针刺麻醉等。

(二)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消毒亳针、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镊子、电针仪。

(三) 操作方法1、常规消毒针刺部位皮肤。

2、按毫针刺法进针。

3、针刺得气后,先将电针仪上的输出电位器调至零值,再将两根输出导线分别接于两根针的针柄或针体上。

4、开启电针仪的电源开关,再慢慢旋转电位器,逐渐调高输出电流至所需电流量,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5、通电时间视病情及病人体质而定,一般为10~20分钟.6、治疗完毕,把电位器调低到零值,关闭电源,拆去输出导线。

7、按起针法退出毫针。

(四) 注意事项1、电针刺激量较大,所给电流量须以患者能耐受为限,以防晕针,调节电流量时须慢慢由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避免引起肌肉痉挛,造成弯针、折针。

2、有心脏病者,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以免发生意外。

3、经温针使用过的毫针,针柄因烧黑氧化不导电,应将输出线接在针体上。

4、如输出电流时断时续,可能是导线接触不良所致,应检修后再用。

二、穴位注射法在穴位中进行药物注射,通过针刺和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叫穴位注射法。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未来将在穴位贴敷法的技术和 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进,如采 用新型材料、优化贴敷方式等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中医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不断扩大,未来穴位贴敷法将 在国际医学交流中发挥更加重 要的作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与交流有助于推动穴位贴敷法 的进一步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药物选择与配方原则
药物选择
根据病情和辨证结果,选择具有相应功效的药物进行贴敷。常用药物包括中药、 西药和中成药等。在选择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和用法用量 等。
配方原则
在配制贴敷药物时,应遵循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则,合理搭配药物,以达到最佳的 治疗效果。同时,应注意药物的用量和用法,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的不 良反应。
贴敷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贴敷操作技巧
在贴敷前,应对皮肤进行清洁处理,保持皮肤干燥。贴敷时,应将药物均匀涂抹在胶布上,然后贴于选定的穴位 上。贴敷后,可用手指轻轻按压片刻,以加强刺激作用。
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活动和出汗。如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 并就医。同时,孕妇、皮肤破损处及过敏体质者禁用此方法。
定义及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定义
穴位贴敷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过将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 ,利用药物的刺激和渗透作用,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疾 病的目的。
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促进气血运行, 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同时,药物通过皮肤 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和胃 肠道副作用。
04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安全 防护措施
操作前准备工作
确定贴敷穴位
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贴敷 。

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贴敷特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穴位贴敷的操作方法:
1. 清洁穴位:用温水和肥皂清洗贴敷部位,然后用干净毛巾擦干。

2. 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需要贴敷的目的选择适当的穴位。

若不确定可以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建议。

3. 准备贴敷材料:准备好贴敷材料,如膏药、贴敷粉、贴敷布等。

4. 贴敷方法:
(1)膏药贴敷:将膏药剪成适当大小,贴在穴位上,用手指压实。

(2)贴敷粉贴敷:将贴敷粉均匀撒在穴位上,用气垫布或胶布将其覆盖固定。

(3)贴敷布贴敷:将贴敷布剪成适当大小,用凡士林或透明胶布粘贴在穴位上。

5. 固定贴敷:用胶布或绷带将贴敷材料固定在穴位上,确保贴敷材料不会松动。

6. 保持时间:根据需要,贴敷时间可以长短不等,一般可保持数小时至整夜。

7. 贴敷后护理:在取下贴敷材料后,用温水擦拭贴敷部位,保持干燥。

如有不
适或皮肤敏感,应及时停止贴敷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穴位贴敷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建议,以确保正确的穴位选择和操作方法。

此外,穴位贴敷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特定的疾病和情况可能需要特殊处理,如妊娠期、孕妇、儿童等,应慎重进行。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

剂、膏剂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定,以防止药
物移动或脱落。

7/18/2020
• 贴敷时间:

贴敷时间多依据选用的药物、体质情况而定,以贴敷
者能够耐受为度。

对于老年、小儿、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可以适当缩短。
贴敷期间出现皮肤过敏,难以耐受的搔痒、疼痛感觉者应
该立即终止贴敷。
7/18/2020
操作及注意—注意事项
痒、烧灼感、色素沉着等情况,均为药物的正常刺激作用, 不需特殊处理,但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搓、抓局部, 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 肤的进一步刺激。
• 贴敷药物后,局部出现热、凉、麻、痒或轻度疼痛属正 常现象,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难以忍受时,可 提前揭去药物,及时终止贴敷。
蜂蜜:性凉味甘,具有促进药物吸收的作用,有“天 然吸收剂”之称,不易蒸发,能使药物保持一定湿度,对 皮肤无刺激性,具有缓急止痛,解毒化瘀,收敛生肌功效。
麻油或植物油:麻油调和贴敷药,能增强药物的粘附 性,可润肤生肌。
透皮剂:透皮剂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制剂,可增加皮 肤通透性,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增强贴敷药物的作用。目 前临床常用的透皮剂为氮酮为无色至微黄透明油状液体, 性质稳定、无毒、无味、无刺激性,且促透效率相当高, 是目前理想的促透剂之一。
故先取其外。病由内生,形诸于外,由里 达表,亦可以外治,非外治者不能治内。 • 《理瀹骈文》:“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 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 用内治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7/18/2020
一、概述
理论依据: 药同内治
• 无论内服汤药和穴位敷贴,所选用的药物 均有各自独特的四气五味、作用归经和升 降沉浮等属性,通过君、臣、佐、使的相 互配伍组合以祛除病邪。

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操作流程

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操作流程

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操作流程一、评估阶段在进行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操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章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总40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中医(中西医结合)科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艾条灸艾条灸是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症的临床症状。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袪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疗强身的目的。

(三)禁忌症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四)告知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六)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显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及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附:艾条灸操作流程图二、拔罐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最新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目录23第一章针刺疗法45一电针疗法6二穴位注射7三耳针疗法(耳穴埋籽)8四针刺护理9第二章灸法一艾条灸1011二艾炷灸12三温针灸13四灯火灸14第三章放血疗法15第四章挑治疗法16第五章拔罐疗法17一拔火罐法18二拔药罐法19第六章发泡疗法20第七章磁疗法第八章推拿疗法2122附:小儿推拿疗法第九章刮痧疗法2324第十章数码多功能治疗仪的使用25第十一章换药法26第十二章熏洗疗法27第十三章溻渍法28第十四章涂药法第十五章敷药法2930第十六章贴药法31第十七章吹药法第十八章点眼药法3233第十九章药熨法34第二十章导便法35第二十一章坐药法36第二十二章煎药法37第二十三章服药法38第二十四章口腔护理法3940第一章针刺疗法4142一、电针疗法电针疗法是将亳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针上通以微量电流,加强对穴位的刺激,达4344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一) 适应症用于多种疾病,如神经痛、神经麻痹与痉挛、神经官能症、关节痛、4546中风后遗症、外伤性截瘫、反应性精神病、小儿麻痹后遗症、针刺麻醉等。

47(二) 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消毒亳针、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镊子、电48针仪。

49(三) 操作方法501、常规消毒针刺部位皮肤。

2、按毫针刺法进针。

51523、针刺得气后,先将电针仪上的输出电位器调至零值,再将两根输出导线分别接于53两根针的针柄或针体上。

4、开启电针仪的电源开关,再慢慢旋转电位器,逐渐调高输出电流至所需电流量,5455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565、通电时间视病情及病人体质而定,一般为10~20分钟。

576、治疗完毕,把电位器调低到零值,关闭电源,拆去输出导线。

587、按起针法退出毫针。

59(四) 注意事项1、电针刺激量较大,所给电流量须以患者能耐受为限,以防晕针,调节电流量时须6061慢慢由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避免引起肌肉痉挛,造成弯针、折针。

622、有心脏病者,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以免发生意外。

中医外科护理学:外治法--药物疗法

中医外科护理学:外治法--药物疗法

中医外科护理学:外治法--药物疗法外治法应用广泛,但以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和其他疗法三大类为主。

膏药油膏箍围药掺药酊剂草药膏药:膏药古代称为薄贴。

是用若干药物入麻油内煎熬,去渣后再加黄丹煎熬而成。

目前经过剂型改革,已制成胶布型膏药。

◆功用:是由药理作用与物理作用相结合,亦就是由配方选药的不同而发挥疗效,且具有粘性好,防散热,敷贴患处,起到固定患部和保护创面的作用。

◆临床应用:一切外科病证初起、已成、溃后各个阶段。

具体内容见下表。

药物名称药性功能适应证太乙膏性偏清凉。

消肿,清火,解毒,生肌。

用于阳证,为肿疡、溃疡通用之方。

阳和解凝膏性偏温热。

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

用于阴证未溃者。

千捶膏性偏寒凉。

消肿,解毒,提脓,去腐,止痛。

初起贴之能消,已成贴之能溃,溃后贴之能祛腐。

用于痈、有头疽、疔、疖等一切阳证。

咬头膏具有腐蚀性。

蚀破疮头。

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或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者。

油膏:油膏是将药物和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软膏。

油膏的基质有黄蜡、白蜡、植物油、猪板油等,亦可用凡士林调和。

临床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病的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以及肛门病等均可应用。

具体内容见下表。

药物名称适应证金黄油膏、玉露油膏阳证肿疡、肛门周围痈疽等疾病。

冲和膏半阴半阳证。

回阳玉龙膏阴证。

生肌玉红膏一切溃疡或烧伤,腐肉未脱,新肉未生之时,或日久不能收口者。

红油膏一切溃疡。

生肌白玉膏溃疡腐肉已净,疮口不敛者,及乳头皲裂、肛裂等病。

疯油膏牛皮癣、慢性湿疮、皲裂等皮肤干燥肥厚作痒或皲裂之症。

青黛散油膏蛇串疮、急慢性湿疮等皮肤肿痒痛,出水不多之症。

消痔膏内痔、赘皮外痔、血栓痔等出血、水肿、疼痛之症。

箍围药:箍围药古称敷贴,是借药粉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从而促使肿疡初起轻的可以消散;即使毒已结聚,也能促使疮形缩小,趋于限局,达到早日成脓和破溃;就是在破溃后,余肿未消者,也可用它来消肿,截其余毒。

◆临床应用:凡外疡不论初起、成脓及溃后,肿势散漫不聚,而无集中之硬块者,均可使用。

贴敷疗法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贴敷疗法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贴敷疗法的护理及注意事项贴敷疗法又叫外敷疗法,外贴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

这种用药方式相较之口服和输液,更加的方便实用,是经过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和疾病的抗争中,总结出来的这一套独一无二且行之有效的治病方法。

那么,在使用贴敷疗法进行治病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护理的细节,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本文就带大家走进贴敷疗法,一探它的奥秘。

贴敷疗法的作用原理贴敷疗法的理论依据是我国中医药学的传统理论,通过将药物或者其提取物,用碾压碎成粉墨,在和其他不同的敷料在一起熬制成膏状的药剂,将药贴在人体对应的穴位皮肤处,以此来治疗疾病。

在使用贴敷疗法进行治疗的的时候,可以将药物中有效的成分直接通过皮肤病灶处吸收,从而发挥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同时因为贴敷的位置经常在人体穴位处,药性渗透到身体内部之后,可以通过经脉流通到五脏六腑,从而调节内脏的气血、阴阳,驱邪扶正,治疗疾病。

贴敷疗法的优点1.延长给药时间贴敷治疗可以稳定维持给药的浓度,从而保证疗效,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药物不通过肠胃有些药物在通过肠胃的时候,对肠胃会有所刺激,贴敷治疗可以避免药物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同时防止胃酸破坏药物成分。

1.不损伤肝脏药物经过身体会有肝脏的首过效应,可以避免肝脏承受药物的毒性,减少药物过敏的可能性。

1.操作方便贴敷治疗的操作比较简单,在医生教学之后,患者在家也可以进行贴敷,并且,一贴药可以持续的时间较长,减少给药次数,从而让患者的病程缩短,疗效显著。

1.给药过程无痛苦进行贴敷治疗的患者很多都是老年人和儿童,贴敷治疗可以减少注射时带来的痛苦,降低患者心中的恐惧感,也不会像吃药一样因为药剂发苦而难以下咽。

进行贴敷治疗的护理注意事项1.注意皮肤清洁在进行贴敷治疗之前,首先应该将皮肤清洁干净,通常会使用温开水对身体局部进行擦拭,如果贴敷面积较小也可以用酒精棉球进行擦拭。

在第二次涂药之前,需要先将上一贴药膏残留在身上的残渣清理干净,用消过毒的干棉球蘸温开水或者植物油,将药物擦掉,在涂上药膏。

穴位贴敷疗法图文

穴位贴敷疗法图文

详细描述
腹泻贴敷疗法主要选取神阙、中脘、天枢等穴位,贴敷药物多为健脾止泻类中药,如白 术、山药、砂仁等。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作用,达到健脾止泻、缓解腹泻症状的目的。
痛经贴敷疗法
总结词
痛经贴敷疗法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贴敷 药物来缓解痛经症状的方法。
VS
详细描述
痛经贴敷疗法主要选取关元、气海、三阴 交等穴位,贴敷药物多为活血化瘀类中药 ,如丹参、红花、川芎等。通过刺激穴位 和药物作用,达到活血化瘀、缓解痛经症 状的目的。
药物选择与制备
药物选择
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具有相应 功效的药物,如辛温解表药、清 热解毒药等。
药物制备
将药物研成细粉,加入适量的溶 剂(如黄酒、醋等)搅拌均匀, 制成糊状或膏状。
贴敷方法与技巧
贴敷方法
将制备好的药物均匀地涂在穴位上, 然后用胶布固定。根据病情需要,可 选择单穴贴敷或多个穴位贴敷。
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04
穴位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事项
贴敷时间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贴敷时间, 一般为2-4小时,不宜过长或 过短。
饮食调理
贴敷期间注意饮食清淡,避免 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贴敷前准备
确保穴位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无破损、炎症等异常情况。
贴敷后护理
贴敷后避免剧烈运动、热水洗 澡等,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感 染。
历史
穴位贴敷疗法源于古代,经过长期实践和发展,已成为中医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人们常用天然药物、动物器官等 制成药膏或药饼,直接敷贴在穴位上,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原理与特点
原理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整经络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同时,药物通过皮肤的吸收和渗透,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发 挥药效。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2(精)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2(精)

目录(二ZYYXH/T1.15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分级护理1. 特级护理2. 一级护理3. 二级护理4. 三级护理ZYYXH/T1.16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1. 针刺法1.1 毫针法1.2 电针法1.3 皮内针法1.4 水针法1.5 皮肤针法1.6 耳针法2. 灸法2.1 艾条灸2.2 艾炷灸2.3 温针灸3. 拔罐法4. 穴位按摩法5. 刮痧法6. 熏洗法7. 全身药浴法8. 湿敷法9. 换药法10. 涂药法11. 敷药法12. 贴药法13. 药熨法14. 坐药法15. 中药煎煮法ZYYXH/T1.17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1. 护理文件书写要求1.1 一般要求1.2 体温单书写要求及内容1.3 医嘱单书写要求及内容1.4 长期医嘱执行单1.5 护理记录单书写要求及内容附表 1. 体温单 (注 :电子版从略附表 2. 长期医嘱 (注 :电子版从略附表 3. 临时医嘱 (注 :电子版从略附表 4. 长期医嘱执行单 (注 :电子版从略附表 5.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注 :电子版从略附表 6. 护理记录单 (注 :电子版从略附表 7. 手术护理记录单 (注 :电子版从略2. 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规范附表 8. 入院评估表 (注 :电子版从略附表 9. 护理诊断 /问题项目表 (注 :电子版从略附表 10. 出院评估表 (注 :电子版从略ZYYXH/T1.18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人员职责、工作制度及质量要求1. 护士职业基本要求2. 护理人员岗位职责2.1 护理副院长职责2.2 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职责2.3 科护士长职责2.4 护士长职责2.5 主任(副主任护师职责2.6 主管护师职责2.7 护师职责2.8 护士职责3. 护理工作制度3.1 护理部工作制度3.2 中医护理研究室工作制度3.3 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3.4 门诊护理工作制度3.5 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3.6 供应室工作制度3.7 查对工作制度3.8 交接班工作制度3.9 抢救工作制度3.10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3.11 病区护理文件管理工作制度3.12 物品、药品、器材管理工作制度 3.13 血液净化中心(室护理工作制度3.14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制度4.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1 护理部工作质量要求4.2 病区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3 急诊科(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4 门诊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5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6 供应室工作质量要求4.7 血液净化中心(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 4.8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2006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分级护理要求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疾病不同、病情轻重不一而采取不同的护理级别。

中医院穴位贴敷操作考核标准

中医院穴位贴敷操作考核标准

中医院穴位贴敷操作考核标准县中医院中医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十穴位贴敷操作流程:素质要求: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发病部位、症状和相关因素,以及心理状态和贴敷部位的皮肤情况。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仪表大方,洗手并戴口罩。

用物准备:护理人员需要准备治疗盘、药膏、生理盐水、棉签、胶布、弯盘、剪刀以及必要时备屏风。

病人准备:护理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姓名、诊断,并解释操作过程,取合理体位,并暴露贴敷部位。

定穴:护理人员需要确定贴敷部位和腧穴,并运用正确的贴敷方法。

贴敷法: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是否有过敏反应,并及时调整。

协助患者衣着,安排合理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并洗手。

整理:护理人员需要核对选穴是否正确,药物贴敷在皮肤上的程度如何,患者感受及效果,并记录评价并签字。

评价记录:穴位贴敷法是将药物贴附于患者体表局部或穴位上的一种操作方法。

护理人员需要记录穴位贴敷法的效果并签字。

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贴药的时间,膏药应逐渐加温以烊化为度。

如果出现皮肤发红,应立即处理。

膏药不可去之过早,过久烘烤易烫伤皮肤或使膏药泥外溢。

当皮肤起丘疹、水泡、瘙痒、糜烂时,应停止用药并及时报告医生,以防创面不慎受伤,再次引起感染。

孕妇及皮肤过敏者禁用。

十穴位贴敷操作评分标准:素质要求:护理人员需要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服装、鞋帽整齐。

评估: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主要症状、临床表现,以及皮肤情况。

同时需要洗手并戴口罩。

用物准备:护理人员需要准备治疗盘、药膏、生理盐水、棉签、胶布、弯盘、剪刀以及必要时备屏风。

病人准备:护理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姓名、诊断,并解释操作过程,患者需要理解并配合。

体位需要舒适合理。

定穴:护理人员需要再次核对患者、药物和穴位,并按取穴方法准备好。

贴敷法: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再次核对患者、药物和穴位,将摊有药物的胶布贴在穴位上。

整理: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穴位贴敷ppt课件

穴位贴敷ppt课件
故先取其外。病由内生,形诸于外,由里 达表,亦可以外治,非外治者不能治内。 《理瀹骈文》:“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 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 用内治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11/22/2019
8
理论依据: 药同内治
无论内服汤药和穴位敷贴,所选用的药物均 有各自独特的四气五味、作用归经和升降沉 浮等属性,通过君、臣、佐、使的相互配伍 组合以祛除病邪。
11/22/2019
11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者研 末作为穴位贴敷用药防治相应疾病。也就是所谓“外治之 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 耳。”穴位敷贴临床常用药物大致可分三类:
通经走窜、开窍活络类药物:如冰片、麝香、丁香、薄荷、 樟脑、皂角、乳香、没药、花椒、肉桂、细辛、白芷、穿 山甲、姜、葱、蒜、韭等。此类药物具有芳香通络作用, 能够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拔病外出。但此类药 物易耗伤人体气血,不宜过量使用。
11/22/2019
13
赋形剂能够帮助药物的附着,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因 此,赋形剂选用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保健治疗的效果。 现代穴位贴敷中主要常用赋型剂:
水:可将药粉调为散剂、糊剂、饼剂等,既能使贴敷 的药物保持一定的湿度,又有利于药物附着和渗透。
盐水:性味咸寒,能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 防腐,并能矫味。
11/22/2019
12
刺激发泡类药物:如白芥子、斑蝥、毛茛、蒜泥、生姜、 甘遂、石龙芮、铁线莲、威灵仙、旱莲草等。此类药物对 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能 够较好地发挥刺激腧穴作用,以达到调节经络脏腑功能的 效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气味俱厚类药物:如生半夏、附子、川乌、草乌、巴豆、 生南星、苍术、牵牛、番木鳖、斑蝥、大戟等。此类药物 气味俱厚,药力峻猛,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正 如吴师机所云:“膏中用药味,必得气味俱厚者方能得 力” 。这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掌握用量及贴敷 时间,不宜用量过大,贴敷时间也不宜过长。

中医护理技术-神阙穴贴敷、中药塌渍

中医护理技术-神阙穴贴敷、中药塌渍

操作流程规范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熟练 掌握贴敷或塌渍的操作流 程,注意药物使用剂量和 时间。
培训要求
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考核,确保能够熟练掌握 中医护理技术。
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流程
不良反应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贴敷或塌渍后的反 应,如出现不适、过敏等现象应
立即停止操作。
处理流程
禁忌症
对于某些患者,如孕妇、皮肤破损或过敏体质者,应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神阙穴贴敷和中药塌渍,以 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应用案例分享
案例一
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通过神阙穴 贴敷中药,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得 到明显缓解,消化功能得到改善。
案例三
在风湿病治疗中,神阙穴贴敷和中药 塌渍联合使用,减轻了患者关节疼痛、 肿胀等症状,改善了关节功能。
对于轻微不适,可调整药物剂量 或更换药物;如出现严重过敏反 应,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医生,
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记录与上报
对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 患者信息、药物使用情况、症状 表现等,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风险控制策略及应急预案
风险控制策略
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加强护理 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对患者进行全面评 估,确保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掌握;加强 药物管理和使用监督。
中药塌渍
中药塌渍是将中药煎煮后,用纱布或棉垫蘸取药液,敷于患 处或特定穴位上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达 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效果。适用于多种疾病 的治疗和康复期护理。
02 神阙穴贴敷技术Fra bibliotek神阙穴简介
神阙穴位置
位于脐中央,是任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
功效作用
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腹痛、泄泻、脱肛、 水肿、虚脱等病症。

中医穴位贴敷宣教课件

中医穴位贴敷宣教课件

第贰章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若使用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 敷穴位,引起局部发疱化脓如“灸疮”则又称为“"天灸”或“自灸”,现代也称发疱疗法
穴位贴敷的起源及发展史
春秋战国时期
东汉时期
晋唐时期
1.初步用于临床。 2.在《灵枢·经脉篇》中记载: “足阳明之筋,颏筋有寒,则 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筋缓, 不胜收放僻,治之以马膏,膏 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 缓者”被后世誉为膏药之治, 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
第叁章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若使用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 敷穴位,引起局部发疱化脓如“灸疮”则又称为“"天灸”或“自灸”,现代也称发疱疗法
穴位贴敷原理
口穴位贴敷的机理
口穴位贴敷的机理,与西医学的透皮给药 技术颇有相似之处。通过穴位贴敷,可使 药物经皮肤吸收,极少通过肝脏代谢,也 不经过消化道,避免了肝脏及消化液消化 酶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因而保持了更 多有效成分,同时也减少了一些不良反应 的发生,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本法一 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使用安全、方便, 对于衰老、稚弱、药入即吐患者尤为适宜。
涌泉治疗小儿流涎等。
贴敷药物
贴敷药物之前,先对喻穴局部皮 肤进行常规消毒。
药物的制作
丸剂
01
丸剂:将药物研末,用水、蜜、
药汁均匀拌和,制成圆形药丸。
散剂
02
散剂:药物研末。
糊剂
03
糊剂:将药物制成膏,加适量水调
匀,制成药饼。
第伍章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若使用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 敷穴位,引起局部发疱化脓如“灸疮”则又称为“"天灸”或“自灸”,现代也称发疱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特制的膏药或新鲜中草药直接贴于患处的方法称贴药法。

具有疏筋活络、散结止痛、活血化瘀、消肿拔毒的功效。

1、物品准备治疗盘、膏药或新鲜中药叶子,根据需要备添加的药末、酒精灯、火柴、剪刀、胶布、绷带。

必要时准备备皮刀、滑石粉。

2、操作方法(1)清洁局部皮肤,毛发较密处须用备皮刀刮去毛发。

(2)将备好之膏药剪去四角,呈半圆形,再在酒精灯上烤化后揭开。

(3)根据病情,在膏药面上撒上花粉,双手分别捏住膏药两侧,在酒精灯上边烤、边行开合调匀。

(4)待膏经软化并于花粉调匀后,移开酒精灯,稍等片刻,使膏药温度适宜,立即贴于患处。

(5)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6)若以新鲜中药如苦瓜叶,则洗净后直接贴于患处,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3、护理(1)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大小合适的膏药,根据病证或医嘱选用不同功效的膏药,如阳证肿疡用拔毒膏、太乙膏;阴证肿疡多用千捶膏、麝香回阳膏等。

(2)烘烤膏药以膏药柔软化开,但不烫手不外溢为度,以免烫伤皮肤。

若含有麝香、丁香等辛散药物的膏药,更不宜多烤,以免减低药效。

(3)贴膏药后若诉皮肤搔痒难忍,周围起疹或水泡,即为过敏现象,应揭下暂停贴敷。

(4)揭下膏药后,局部皮肤可用汽油、松节油擦拭干净。

4、在护理中的应用根据医嘱,准备药物及用物,为病人贴敷所需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