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合集下载

真正的母爱是逐渐分离的过程

真正的母爱是逐渐分离的过程

真正的母爱是逐渐分离的过程本文谈及的“母亲”,泛指“父母双亲”,只在某些段落独指妈妈这个性别角色,相信读者能自行甄别这一点。

在我小时候生活的大院中,有个叫小四的男孩。

小四家有三个女孩,只有他这一个男孩,他妈妈极其宠他。

他妈妈是文盲,在我的印象中有些窝囊,似乎很少和人说话,每天只是买菜做饭。

听说自从小四长大,开始谈婚论嫁后,他妈妈一下变得非常强势。

先是不同意小四自己谈的两个对象,小四不听她的,她就喝药上吊,闹得十分凶。

后来小四终于妥协,和他妈妈相中的一个女孩结婚,他妈妈对媳妇很快由爱得要命变成恨得要命。

除了挑拨小四夫妻关系,还常常找各种借口把小四扣留在自己这里,不让他回自己的家。

小四硬要回去,他妈妈就经常找个理由跟过来,晚上也住在小四家。

当时小四住在一间小平房里,只有一盘小炕,他妈妈就和儿子、媳妇挤在一个小炕上睡觉。

小四的孩子出生后,他妈妈更找出各种理由不让小四和媳妇在一起。

在孩子两岁多时,有一天,小四失踪了,只给媳妇留了一张六个字的纸条:“我走了,不用找。

”二十多年过去了,小四再没出现,没有人知道他是死是活。

他妈妈在他失踪几年后去世。

真难想象她在去世前,心里会想些什么。

每每想到小四,那个我们童年的玩伴,想到他小时候天真无邪的淘气样,以及25岁时决绝的离去,我都惆怅万分,叹息母爱可能是一座宫殿,也可能是一间牢狱。

在这里我不想对小四的妈妈进行人性的、伦理的分析,只想用这个极端的故事引出一个既普通、又非常重要、却常被忽略的教养守则:母子间的感情应该是绵长而饱满的,但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必须递减。

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母子一场,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

若母亲把顺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母亲不可把自己功能扩大化曾有一位初中生的妈妈向我咨询,她的困惑是感觉和已上初中的儿子越来越陌生。

恰到好处的爱不是用力付出而是得体退出

恰到好处的爱不是用力付出而是得体退出

恰到好处的爱,不是用力付出,而是得体退出。

恰到好处的爱,不是用力付出,而是得体退出。

安静的等下去关注阅读设置分享阅读(46) 回复(0) 2018-06-07 17:06:05赞快速回复作者| 鱼爸转自| 养育男孩(ID:breedboy)01在儿子班上的微信群里,有一位很特殊的妈妈。

因为老师们每天会把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些近照发在里面,一旦没有发现自己女儿的照片,她必定会出来打招呼的,“我家宝贝呢?”次次如此。

我想老师们肯定都要想着第一个拍这个小姑娘才行,因为她有一个时时刻刻关注着孩子的妈妈呀!还记得第一天送小小鱼去幼儿园。

因为还是有一点点担心,送到教室后,我也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下面的接待室看监控里的小画面,看着那里面的小点,心里略微放心一些。

等了差不多半小时,确定他没有哭闹,我就回家了。

应该是怕我们担心,所以老师特意拍了他在学校的视频给我。

在操场上排队升旗的时候,我看他一脸的懵懂,两只小手紧紧地抓着衣摆(这是他紧张的典型动作),两眼焦虑地四周扫视。

因为这对他来说是完全陌生的。

看到他紧张的模样,我心里也有一点点小紧张。

晚上接他放学时,老师说他表现很棒。

我问他感觉如何,是不是很紧张。

小家伙满口否认,说自己一点也不紧张,很开心。

“那就好,加油加油,明天爸爸早点接你!”那次应该是小家伙第一次单独在陌生的环境里度过一天,是从家庭走进社会的第一步。

我知道这样的分离会越来越多,而如今也的确如此。

他的世界不断地打开,尝试的东西越来越多。

已经不像三岁时那样总是粘着我了。

有时我也会有小小的失落,比如前段时间回了一趟老家,三天不见儿子,兴冲冲地回家,以为他会欢呼雀跃地扑进我的怀抱,然后说爸爸,我想你。

结果呢——人家放学回家,马上就去找自己的玩具,然后看到我,很自然地叫了一声爸爸,说:我的弹力球不见了。

然后继续撅着屁股四处找着。

留着我在那空惆怅。

02我从来不担心给儿子的爱会不会少,而是害怕自己给的爱太用力了,而不知道退出。

孩子长大了,母爱应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孩子长大了,母爱应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孩子长大了,母爱应是一场得体的退出作者:来源:《分忧》2016年第12期写在前面——在美国密苏里州发生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单亲妈妈照顾身患各种疾病的女儿:女儿头发和牙齿掉光,吃各种抗癌药,需要喂食管进食,行走需要妈妈用轮椅推着……直到女儿认识了一个男友,她恳求他杀死了母亲,然后又故意留下线索,让警察找到他们,人们惊异地发现:女儿头发长长了,脸色红润,能自如行走,她根本没有任何毛病!原来母亲一直在身体和精神上控制着女儿,使其脱离了正常的生活和心态。

这种极端的单亲母亲与子女间发生的故事还在少数,更多的,恐怕是不触犯法律和道德、但令当事人备受心灵煎熬的种种日常琐事。

事实上,身为父母,强烈的爱不是对孩子一生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为人父母的第一个任务是呵护孩子健康成长;第二个任务是让孩子独立,和孩子分离。

父母子女一场,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但深情只能在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

若把顺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而我们本期刊发的真实故事则会给大家带来真切的感受。

故事一:单亲妈妈变儿子婚姻“小三”,孝心让她披嫁衣2013年5月1日,家住北京丰台区的耿岱,与女友彭媛举行婚礼。

小两口笑容灿烂,眼角眉梢流淌着柔情蜜意。

与他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耿母郭彩玉心情复杂:含辛茹苦独自将儿子抚养大,现在他被另一个女人牵走了!耿岱14岁时,父母因性格不合离异,他跟随妈妈郭彩玉生活。

郭彩玉担心继父不能善待儿子,一直没有再婚。

耿岱与彭媛刚参加工作,买不起婚房,与郭彩玉挤在一套84平米的两居室里。

2013年6月,郭彩玉退休了,生活重心开始围着儿子儿媳转。

每天早晨6点,她就起床给儿子儿媳做营养早餐;小两口的床单、内裤、袜子,她一并清洗干净。

双休日,耿岱与彭媛赖床到10点还不起,郭彩玉闯进卧室,掀开被子叫小两口起床。

彭媛觉得婆婆没有分寸,心里很别扭。

2014年2月13日,郭彩玉整理儿子房间时,责怪耿岱:“这星期你床头柜里少了4个避孕套,太频繁了,会拖垮身体的。

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文案

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文案

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文案1. 母爱啊,就像那温暖的阳光,一直照耀着孩子成长的路。

可孩子终究要自己去闯,不是吗?就像小鸟总要离巢飞翔。

想想我自己,妈妈以前总为我操心这操心那,现在我能独当一面了,她也慢慢学会放手。

母爱,真的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呀!2. 你看,母爱多像一场接力赛呀,妈妈跑完她的一程,就得把棒子交给孩子。

我的妈妈以前啥都帮我安排好,现在她会笑着看我自己去做,这就是得体的退出呀!比如我自己找工作的时候,她虽然担心,但还是让我自己去拼搏,这就是母爱的伟大之处。

3. 母爱难道不是一场默默的守护吗?当孩子不再需要那么多保护时,妈妈就得学会退到幕后。

就像我小时候学走路,妈妈一直扶着我,后来我能走稳了,她就放手了。

这不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吗?4. 母爱呀,有时候就像那放风筝的线,该松的时候就得松。

我朋友的妈妈以前对他管得可严了,后来他上大学了,妈妈慢慢不再事事过问,这多像一场得体的退出呀!难道不是吗?5. 母爱真的如同春雨,滋润着孩子成长,然后悄然离去。

我表妹以前总依赖她妈妈,现在她自己也能处理很多事情了,她妈妈就笑着在一旁看着,这就是母爱呀,一场得体的退出,多让人感动啊!6. 想想看,母爱不就是那艘送孩子远航的船吗?等孩子出发了,船也要回到港湾。

我邻居家的孩子长大后出去闯荡,他妈妈虽然不舍,但也没有阻拦,这不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吗?7. 母爱呀,就像一首悠扬的乐章,陪伴孩子度过一段时光后,就得安静下来。

我自己有了孩子后,才更明白我妈妈当年的那种得体退出,是多么不容易呀!8. 母爱简直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妈妈是主角,演完她的戏份就得下台。

比如我同学的妈妈,以前照顾他无微不至,现在让他自己去面对生活,这就是母爱的智慧,一场得体的退出啊!9. 母爱不恰似那明亮的灯塔吗?指引孩子前行后,就默默守望。

我姐姐出嫁的时候,妈妈虽然眼中有不舍,但还是开心地送她出门,这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呀,多伟大!10. 母爱啊,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力量,但也要学会适时地退场。

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她是一位单亲母亲。

当年之所以离婚,是因为她无法忍受重男轻女的丈夫对女儿的漠视,看着幼小的女儿得不到应有的父爱,她毅然选择了离婚。

怕女儿受委屈,她没有再婚,而是独自带着女儿过活,女儿是她全部的希望,所以她一心只想把女儿培养成才。

女儿也最终没有辜负她的一片苦心,不但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还进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女儿的出色让她欣慰不已,她只等着女儿能再碰上一段美好姻缘,她便可以心满意足了。

然而,令她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女儿并没有如她期望的那样,给她领来一位高富帅的可心女婿,而是带回来一个无房无车的外地人。

为此,她跟女儿大发雷霆,女儿却立场无比坚定。

气恼之余,她违心同意了这门婚事。

可女儿婚后,她却不允许女儿女婿搬出去住,而是必须和她住在一起,她说这样才能方便继续照顾女儿。

平日里,她依然看女婿不顺眼,总认为女婿没有高学历、没有好工作、做起事来还笨手笨脚,自己那么出色的女儿却跟了这样窝囊的男人,简直亏死了!直到有一天,因为一件小事她再次辱骂了女婿,出乎她意料的是,一直以来都逆来顺受的女婿那天却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不但顶撞了她,且还差点儿对她动了手。

而这场风波最终导致的结局,是女儿和女婿婚姻的解体。

她原以为离婚对女儿来说是件好事,终于可以摆脱一个无能的男人去选择自己的幸福了。

没想到离婚后的女儿情绪十分低落,甚至多次对她说为了给自己两岁的儿子一个完整的家,她决定复婚。

对女儿的决定,她坚决不同意。

听完他们的故事,所有人都认为女儿婚姻的不幸,都是她这个当妈的一手造成的。

对于专家老师们的说法,她坚决不认可,她说她这样做都是为了女儿好,就算这次他们复了婚,她还是要和他们住在一起,因为她不放心女儿。

就在调解陷入僵局时,一位专家老师开了口:“我知道您爱您的女儿,没有任何人能否定您这份伟大的母爱。

但现在您的女儿已经长大,她需要按自己的意愿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做一个在您母爱捆绑下的傀儡。

您知道吗?此时您的这份母爱不但束缚了女儿的自由,更是给女儿的婚姻造成了伤害!所以,如果您真的爱自己的女儿,就请放手,给女儿自由选择的权利,给他们小两口自由生活的空间,也给辛苦了这么多年的您自己松松绑,这样不好吗?”专家的一席话终于让她如梦方醒,也让她清楚地认识到,如今自己这份过于霸道的母爱的确对女儿造成了伤害。

家庭教育感悟 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家庭教育感悟  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家庭教育感悟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吃早饭的时候,我跟儿子说:昨天晚上你舅妈给我打电话了,说是跟姥爷吵架了,说话的时候话音提高了好几个分贝,看样子挺生气的(平时跟孩子们聊天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会说,什么事儿都会让孩子参与进来,因为孩子也是这个家里的一份子,无论是顺心的还是不顺心的事,都会说与孩子听听,亲子之间没有秘密,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为什么跟姥爷吵架?儿子问。

常年住在一个屋檐下,难免会有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起口角的时候,家务事说不清谁对谁错,只是,舅妈跟姥爷吵架,最不好过的怕还是你舅舅吧!哎!儿子叹了口气,瞬间又笑着说:妈妈,以后我要是娶了老婆,她要是跟你吵架,或者是不孝顺你,我就跟她离婚我顿时哈哈大笑,儿子,这就是你孝顺妈妈的方式吗?这方法不好,妈妈不赞同,你知道吗?有时候婆媳之间能和睦相处,这个做儿子做丈夫的人是起着很大的作用的,你得会两面“哄”!比如常在妈妈这边说:“我老婆经常跟外人说您对她可好了,像对女儿那样”!然后回自己家了,时不时的要对老婆说:“咱妈经常跟人家夸你,说她生活的很幸福,有福气,娶了一个好儿媳妇,妈就喜欢穿你送她的衣服,她说儿媳妇买的就是不一样,穿着舒服”!你看,儿子,你越跟她说我夸她孝顺,她就会越孝顺。

你越跟我说你老婆说我对她好,疼她,那我就会越发的疼她。

这就良性循环。

所以呀!你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的,虽然有人说中国的婆媳关系千盛不衰,但是人心换人心,将来我就把你老婆当女儿待,她只要不是铁石心肠,我相信她也会对我好的,再说了,像妈妈这样温柔善良,又这么好相处的婆婆我想我一定会招来一个跟我一样善良好相处的儿媳妇的,老话不是说了吗?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可是妈妈,这个哄人的方法是你教我的,以后我要是真的拿来用的话,那不是一下子都被你识破了吗?听了之后,我俩哈哈大笑,不会的儿子,你跟妈妈说什么妈妈都觉得开心,只要你生活的好我就高兴。

我说。

那要是你俩真的吵架的话,我都不知道该向着谁了,要是向着她,你肯定得伤心,要是向着她,那回家了之后,她肯定得跟我大吵,儿子笑着说。

父母对孩子 体面退出 经典故事

父母对孩子 体面退出 经典故事

父母对孩子体面退出经典故事父母对孩子体面退出经典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体面退出"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旨在让孩子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拥有自主选择和体面的离开的权力。

这种教育理念在许多经典故事中得到了体现,下面我将结合几个经典故事,探讨父母对孩子 "体面退出" 理念的教育方式,以及我个人对这个主题的看法。

一、灰姑娘在经典的童话故事《灰姑娘》中,我们可以看到女主角灰姑娘在家中受尽欺凌和屈辱。

然而,她的母亲在临终前没有要求她去报复或者继续忍受,而是告诉她要"体面退出",让她拥有自己的选择权。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让灰姑娘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选择了离开那个环境,也展示了母亲对她的信任和尊重。

二、安徒生童话里的小美人鱼在安徒生的《小美人鱼》中,小美人鱼为了爱情放弃自己的尾巴和美丽声音,却最终无法与王子在一起。

当小美人鱼的父亲发现了她的抉择和牺牲后,他并没有责怪她,而是选择让她"体面退出",让她拥有重新选择的权力。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父亲对小美人鱼的宽容和理解,他给予了小美人鱼选择自己未来的机会,体现了对她的尊重和信任。

三、《小王子》在《小王子》这部经典的童话小说中,小王子离开了他的小行星,开始了关于宇宙的探索之旅。

他的父母并没有阻止他,而是让他拥有了"体面退出"的权利。

这种教育方式让小王子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道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和学习。

父母对他的信任和支持,让他能够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拥有自己的选择。

以上这些经典故事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都展现了 "体面退出" 的理念。

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自主选择和"体面退出"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做出决定,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在我看来,"体面退出" 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教育理念。

母亲的得体退出读后感

母亲的得体退出读后感

母亲的得体退出读后感《母亲的得体退出》是一本让人感动不已的书。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母亲对子女的无私奉献和坚强执着。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母爱的书,更是一部关于生活、成长和情感的书。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悟到母亲的伟大和不易,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母亲。

书中的母亲形象给我的感触很深。

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能和知识,但她却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整个家庭。

她默默地为家人付出,从不计较得失,只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她的生活很艰辛,但她从不向别人诉苦,只是默默地扛起一切。

她的坚韧和毅力让我深感震撼,也让我更加敬佩和爱戴她。

在书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和情节,展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爱。

在母亲的眼中,子女永远是最重要的。

无论是生活中的琐事,还是人生中的大事,母亲总是默默地为子女着想,从不计较得失。

她用自己的方式,教会了子女如何做人,如何面对困难,如何珍惜幸福。

她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母亲的得体退出,让我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母亲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她默默地为我们付出,从不求回报。

她的爱是无私的,她的付出是无怨的,她的坚韧是无比的。

她用自己的方式,给予我们最深沉的爱,也给予我们最坚定的支持。

母亲的得体退出,让我明白了母爱的伟大和不易,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母亲。

在读完《母亲的得体退出》之后,我更加珍惜和感激自己的母亲。

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我成长道路上最坚强的后盾。

她的爱让我感动,她的付出让我感激,她的坚韧让我敬佩。

我会用自己的行动,回报母亲的爱,让她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母亲的得体退出,让我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爱戴自己的母亲。

家长给幼儿园毕业孩子的一封信

家长给幼儿园毕业孩子的一封信

家长给幼儿园毕业孩子的一封信亲爱的孩子:曾经我以为三年有三个春夏秋冬会很漫长,曾经我以为三年有六个学期周而复始,然而一转眼,三年过去了,孩子,你就要毕业了。

亲爱的宝贝,虽然妈妈每天都陪在你身边,最大的感受却是觉得每天都好漫长,时刻都在念叨你这个淘气、难缠的小孩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可是怎么转眼间你就要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了。

你的人生马上掀开了新的篇章,可是妈妈内心却有万般的不舍和后知后觉。

妈妈不舍得那个缠着要妈妈抱的孩子正跃跃欲试的展翅高飞,妈妈不舍得那个满脸无忧无虑的孩子一步一步独自体验人生的艰难,妈妈更无法接受我与你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想起前一阵送孩子高考的一个爸爸在微博上说:看见孩子的背影在人群中越来越远时,眼里的泪水浑然不知的流下来。

当时我还觉得真是矫情。

然而此时,我却突然想到了那个画面,瞬间理解了那个爸爸的心情。

就像龙应台在《目送》里说过的那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是呀,亲爱的宝贝,你和妈妈渐行渐远的分离也悄悄开始了。

早知这样,我该当初好好来爱你的。

不该一生气就对你大吼大叫,因为你可能也学会用这种方式去对待生活。

以后我会多点耐心,让你明白生活再难,也要学会心平气和的对待。

不该以累为借口拒绝陪你玩,更不该把你推给动画片。

以后我会放下手机、认真倾听,因为你会很快就嫌我跑不动、不会玩,更不会像现在这样黏在我的身边。

在7月这个充满无限希望又伤感的毕业季,我内心充满惶恐,既高兴你长大,又隐隐地担心妈妈没有能力追上你。

看你拿着毕业证书,自信满满地走向成长路的T台时,我知道以后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小看你了,更不能事事都替你包办了。

那不是对你的疼爱,而是对你成长的羁绊。

从现在开始,妈妈要学会放手让你做力所能及的事。

只要你愿意,妈妈每天都可以陪你洗碗、洗衣服、动手切菜……做一切你一直想做却被妈妈嫌麻烦以各种理由拒绝的事情。

母爱,是一场难以体面的退出

母爱,是一场难以体面的退出

龙源期刊网
母爱,是一场难以体面的退出
作者:苏心
来源:《37°女人》2018年第03期
小时候,姥姥经常来我们家小住。

一是因为姥爷去世早,妈妈怕姥姥孤独寂寞,二是我父亲在外地工作,妈妈有很多事要做,姥姥能帮着照看下我们几个孩子。

我的童年,家里虽不富有,但也算得上殷实,所以家里吃的饭菜,会时常有鱼有肉。

我那时很馋,吃素菜就像咽药那么难,有荤菜就能吃很多。

记得那时,妈妈总是摆好饭菜让姥姥和我们先吃,她出去忙活一会,等她回来时,我就差不多吃饱了,好吃的东西也所剩无几了。

于是,每到有荤菜时,姥姥总是拿碗拨出一些,给妈妈留起来,还告诉我们,吃饭不能只顾自己,妈妈是家里最累的人,要让她多吃点好的。

可是,每次妈妈回来,就马上把菜倒回盘子里,还埋怨姥姥:“您别给我单独留菜,您和孩子们吃好就行了,甭管我。


姥姥也会反驳:“不给你留着点,你就只能吃菜汤了。


妈妈毫不在乎地说:“菜汤蘸馒头挺好吃的。


而下次做了好吃的,姥姥还是照样给妈妈留菜,妈妈还是埋怨,这样的场景重复了无数次,直到我长大。

姥姥在我们家很少有闲的时候,恨不得把所有的家务都包揽了。

我当时很不理解,问姥姥:“妈妈都这么大了,你怎么还这么疼她?”姥姥总是白我一眼说:“你妈妈年纪再大,在我眼里也是个孩子。


姥姥晚年的时候,回到了舅舅的身边居住。

每次去看她,她都会说一句,你妈妈也上年纪了,你们有空就自己带带孩子,她腰椎不好,估计你们都不知道吧?
我还真不知道,妈妈一直把我捧在掌心里,我女儿简直就是给她生的,哪怕我在场,她也冲在前面给女儿做这做那。

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谁看谁受益~

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谁看谁受益~

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谁看谁受益~本来我是想着儿子结婚后要和我们两老生活在一起,因为老伴的劝阻,说小两口要有自己的空间,我才放弃了。

但为了方便照顾儿子儿媳,我和老伴专门搬到他们住的小区,每天早上我会去儿子家帮忙做早饭、打扫卫生,晚上做完晚饭、等他们洗漱准备睡觉才回到自己家。

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拎着从早市上淘来的新鲜蔬菜,满怀喜悦地朝儿子家走去。

可是却没能打开家门,不是我钥匙拿错了,而是儿媳换了门锁。

她说:“最近小区偷盗案特别多,所以……”那天,我像往常一样,给他们一家三口做了早餐,打扫了房间,将脏衣服都洗了,然而,他们没有给我新锁的钥匙。

也许他们忘了吧。

晚上,儿子来我家,将一把钥匙交到我手上,我本来提着的心就此放下,但他说了一句:“别让我媳妇知道。

”我知道事情不简单。

第二天,也没多想,照常去儿子家,可刚走到他们家门口,就听到了里面的争执。

只听见儿媳不断在说:“你一定把新钥匙给你妈了。

”“谁没有拖延症,洗完澡,内衣扔在脏衣篮里,第二天早上一定被你妈给洗了。

看着晒衣杆上的短裤和胸罩,我没有被帮忙的快乐,只有隐私被窥视的尴尬。

”“你看看你被你妈惯的,每天回家就躺沙发上,什么都不干,东西不收、垃圾不倒,就差没把饭喂你嘴里了,你就像个没断奶的小孩”“她就不能像别的大妈那样,跳跳广场舞,走走模特步,别像个摄像头似的盯着咱们”……没想到,我这个堪称“二十四孝”婆婆的付出,换来的却是这般声讨,最让我心塞的是,儿子从头到尾就一句话:“她是我妈,你让我怎么办?”不管在职场还是家庭,我自认里里外外一把手,可到头来,在儿媳的眼里,我是一个如此不懂事的人。

负气出走让我懂得回到家,我流着泪向老伴儿诉说自己的委屈:“他是我唯一的儿子,我最大的想法就是把他们照顾好,就差把心掏给他们了,居然落下这么多的差评。

”老伴儿一边轻轻拍着我的背,一边说:“都是白眼狼,有机会,我跟他们说道说道。

”接下来都是老伴儿在说,“看看你的那些同事,近的游遍中国,远的都环球了。

读《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有感

读《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有感

读《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有感作为新手父母面对孩子总是有些不安和惶恐,怕管的不严,孩子变坏。

管的太严,孩子叛逆。

怕离着孩子太近,会排斥,又怕离得太远,无法保护。

其实,我们是想的复杂了。

对待孩子用对待一个独立灵魂和思想的平等思维,引导孩子认识这个世界,教导孩子与这个世界相处的基本规则,剩下的就是孩子的自由发挥时间,父母能做的就是陪伴和信任。

偶然间关注了这个作者的维信,一直还比较赞同她的一些育儿的观点,听到她出书后就赶紧买来看看。

我是觉得看完还是很受益匪浅,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不要再做焦虑的父母。

里面讲的一个关于分享的小故事我印象深刻:有一次作者带着孩子在公园玩,几个陌生的孩子一会儿就打成一片,相互分享自己的玩具。

有一个小孩子想要用自己的扭扭车和另外一个男孩子交换滑板车,小男孩很爽快的答应了。

这个时候,小男孩的奶奶不乐意了,直接威胁自己的孩子,“这可是你昨天新收到的车,如果你想玩的时候弟弟不给你,可别在哭鼻子啊!”小孩子听到这个话自然是把车收回来了。

其实这个奶奶的顾虑未必是错的,有一次我家豆小弟带着新买的大枪出门去,有一个大哥哥过来想玩,儿子很爽快的借出去了,没过一会儿,儿子哭着回来了。

原来,心爱的枪被大哥哥弄坏了,最郁闷的是,那个大哥哥竟然跑了……倒不是心疼这个钱,只是当时我确实非常生气,觉得那个孩子真是教养不太好。

弄坏了,我也不会让对方赔偿,毕竟也不是有意的,可是怎么能跑了呢。

所以你说这样的情况,也是让人郁闷的。

后来,我给孩子买了一个新的,他再次带回去的时候,又有人来借,这次我告诉他,你可以借出去,但是,你要告诉对方要爱护你的玩具,这是你非常心爱的玩具,弄坏了,你会非常伤心的。

孩子既可以分享,也懂得了保护自己的玩具。

在书中作者说的,孩子到了交换和分享的时期,我们不能一味的阻止,这是个物权敏感期,分享会让孩子十分开心,孩子的内心衡量一个东西没有价值观念,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己能交换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时候愉悦的心情。

关于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散文

关于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散文

关于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散文关于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散文导语: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儿子半岁那年,她与老公离婚,并争得了儿子的抚养权。

一个单身女人带着一个年幼的孩子,生活有多艰辛可想而知,但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再多的苦对于她来说也是福。

儿子三岁那年,她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份爱情。

男方对她很好,却无法接受她的儿子,说如果将来两人谈婚论嫁,她就得把儿子送到她前夫那里。

在爱情与儿子之间,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儿子。

一晃20多年过去了,儿子大学毕了业,且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她也由原来的青春靓丽变得过早的两鬓斑白。

每当别人叹息她为了儿子牺牲自己时,她却有着极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如今的儿子已经成长为一个出色的男子汉,就凭这一点,她认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然而,当有一天儿子领着女朋友第一次进家时,她在高兴的同时,又有着深深的失落感,特别是看着儿子对女友疼爱有加,把她这个老妈晾在一边,她心里就更加不舒服。

随着儿子领女友回家的次数越多,她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就越强烈,看儿子的女友就越不喜欢。

终于,她开始挑儿子女友的刺儿,她以儿子女友个子矮、家又是农村的为由,坚决反对儿子的恋情。

最终,孝顺的儿子为了不惹妈妈生气,便忍痛割爱放弃了自己的爱情。

那段时日,每天看着儿子因为失恋而失魂落魄,她打心眼里心疼,却又同时为重新拥有儿子全部的爱而高兴。

两年后,儿子终于从上段感情里走出来,又开始了一段新的恋情。

这次儿子的女友是她喜欢的类型,再加上眼看儿子步入大龄的行列,她也就欣然接受了儿子的女友,并兴高采烈地为儿子操办婚事。

儿子婚后依然与她同住在一起。

刚开始她还和儿媳相处融洽,可是后来她又犯了老毛病,只要看着儿子对儿媳体贴入微,心里就有着说不出的失落与伤感。

于是,她又开始对儿媳挑三拣四,不是嫌儿媳不会做家务,就是说儿媳不把她放在眼里。

李迪:有一种母爱,叫“得体的退出”

李迪:有一种母爱,叫“得体的退出”

李迪:有一种母爱,叫“得体的退出”(图片来自网络)朋友发来一个求助信息如下(略有修改):我的孩子去年刚上大一,就谈了一个女朋友。

我不同意。

原因是两家人很多观点、生活习惯有分歧,同时我希望他将重心放在学习上,等再大点了再说。

我昨天看到他朋友圈晒他们照片,我就很生气,您说我该怎么办呢?我刚才说了他,我说:“你可以谈,但是不要在朋友圈晒,毕竟没有到结婚年龄,没有尘埃落定。

”刚才看到他删除了。

我说:“昨天你姑姑还说你是个乖孩子,我觉得也是。

但是对于谈恋爱,我们不干涉不是同意,我刚才说的看不起你其实也是说给那女生听的,在该学习的年龄选择谈恋爱,绝对不是有事业心的人。

真正有意义的爱情是督促对方更优秀。

这样苟且偷生的爱情故事无味,让人瞧不起。

别再晒这样的照片,这是我的底线。

你们如果互相在督促对方孝顺父母,做人做事修养好,互相督促对方要考取更高的学业证件,互相勉励认真设计正确的人生观,互相督促对方去为自己设置自己的奋斗目标,那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呢?你不要说你心里有数,你也不要说你有规划,因为我没看到所有匹配的答案……”我似乎看到一个痛心疾首、苦口婆心的妈妈皱着眉头为孩子的未来发愁。

然而,我特别想说的是:世界上哪里有什么意义高远的爱情啊!爱情的最大意义,可能就是享受人生吧!初恋的最大意义,就是在试错中学习恋爱吧!我们70后的这一代人几乎没有学习过恋爱,我们在谈婚论嫁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的另一半应该是什么样子。

现在,还不让孩子学习、甚至试错吗?网上有人谈到“剩女是怎样练成的”,说:“从小学到大学,家长一直强调不要谈恋爱,不要谈恋爱,让我们把精力全部用到学习上……然后,我们大学毕业23岁了,家人开始逼婚:‘你怎么还没谈恋爱,你怎么还没谈恋爱……’如果一个女孩子把精力完全放在学业上,拿到硕士学位最少26岁,拖个一两年,直接迈入‘剩女’行列……”活生生的例子在现实里发生过,却因为我们没有反思,没有觉察,引领、甚至是逼着孩子重蹈覆辙。

《包宝宝》观后感

《包宝宝》观后感

《包宝宝》观后感如果大家这几天对第91届奥斯卡奖项有留意的话,一定不会对其中喜摘最正确动画小金人奖的动画短片《包宝宝》陌生,短片描述的是一位母亲,意外收获了由一枚包子变成的小男孩,点燃了她做母亲的热情。

她每天把新儿子捧在手心里,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料,给他喂食,帮他洗澡、带他逛街。

随着儿子慢慢长大,儿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有了自己的爱好、朋友圈,可是母亲却对儿子进行了种种限制,在最后为了阻止儿子离家出走,在绝望中将儿子整个吞到自己的肚子里。

儿子的一生被毁,而母亲也活在了悲伤之下。

影片中没有一句语言对白,却让中国式亲子关系走上头条,引发热议。

作为一名母亲,其实我是理解影片中包妈妈的所为的。

一句不落俗套的老话叫孩子就是父母身上的一块肉,是,孩子就是我们自己,爱孩子是父母的一种本能,从孩子嗷嗷待哺起,我们就开始在为人父母之路上不断去有所为,需尽父母之责照顾好孩子的起居饮食,需孩子健康快乐成长,需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有乐观的心态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巨大的成就美好的人生从幼儿到长大成人还要时刻保护他,生怕孩子他受伤受骗。

《包宝宝》中的妈妈,就是害怕孩子受伤害怕孩子学坏害怕孩子不再需要自己,才有了影片的最后一幕。

很多时候,很多孩子都被教育的乖巧、听话、顺从,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是很多人眼中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父母也自然感觉圆满。

可也不乏一大局部孩子,他们不想过多的被限制在条条框框中,随着见识增长,他们慢慢有自己的思想,希望打破陈规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女儿在对《包宝宝》的观后感就写道:母爱是伟大的,但如果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自由的权利,那就是错的。

如果真的爱他/她,那就要放手,让他们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的在天空中飞翔。

那作为父母,我们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意味着父母就什么都不需要做呢不是的,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承当的角色可多了,可以是父母,可以是朋友,还可以是兄弟、姐妹(像我和我女儿,哈哈),而且三岁前根本还是累人的保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家弗洛姆是对母子关系解析得最好的思想家之一,他认为:“母爱的真正本质是关心孩子的成长,也就是说,希望孩子与自己分离。这里体现了母爱与性AI的根本区别。在性AI中,本是分离的两个人成为一体;在母爱中,本是一体的两个人分离为二。母亲必须容忍分离,而且必须希望和支持孩子与她分离。
正是在这一阶段上,母爱成为一个至为困难的任务,它要求无私,要求能够给予一切,而且除了所爱者的幸福以外一无所求。
她结婚后,虽然家里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却几乎没开过伙,都是在父母家吃。两年后孩子出生,母亲更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包办了婴儿的一切。不管小周干什么,妈妈都会说,看你笨手笨脚的,我来吧。小周经常像个局外人似的看着妈妈给小孩穿衣、换尿布、洗澡,自己可做的唯一的事就是哺乳,其余几乎没有插手的余地。
小周一直睡眠不好,有了孩子后,半夜要起来喂几次奶,妈妈觉得女儿太辛苦,就不让小周晚上给孩子哺乳,代之以自己晚上起来几次给孩子喂牛奶。满月后,干脆把婴儿抱到自己房间,说反正将来这个孩子是由我来带,从现在开始让他习惯和姥姥睡在一起。小孩过完百日后,小周快要上班了,妈妈要小周干脆给孩子断奶,一心一意去工作。小周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彻底变成了旁观者、局外人。就在要去上班的前一天,这个刚做了妈妈的年轻人打开窗户,从高楼上跳了下去。
喜欢越界的父母总是表现出对孩子的极度关心,事无巨细地关心,其实他眼里没有孩子,他只是变相地表达了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尽管都是打着“关爱”和“教育”的旗号,但传递的总是令人厌烦的气息,孩子不会从中体会到爱和教育,只能体会到被侵犯。
有自尊的父母不会刻意去抓孩子的什么把柄,也会羞于面对孩子的窘迫。他要呵护孩子的面子,也不肯降低自己的修养,这样的心境在父母和孩子间自然营造出合理的距离,开始得体地分离。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成长和分离是对同一件事情的主次描述,成长说的是孩子的变化,分离说的是围绕这种变化父母所做的角色重要性的调整。父母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逐步递减,角色范围一点点缩小,这样才能给孩子的生活腾挪出空间。在健全的母子关系中,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的调整。
例如在女儿幼小时,几乎所有的爸爸怀抱着可爱的女儿时,都会泛起醋意,想着将来哪个毛头小子敢来抢走我的女儿,打断他的腿!可当女儿20年后出落得亭亭玉立,和一个小伙子牵手亲密时,被冷落一旁的当爹的却会满是欣慰,欣慰于女儿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人代替自己去爱女儿,自己可以少操心了。
本文谈及的“母亲”,泛指“父母双亲”,只在某些段落独指妈妈这个性别角色,相信读者能自行甄别这一点。
母亲不可把自己功能扩大化
曾有一位初中生的妈妈向我咨询,她的困惑是感觉和已上初中的儿子越来越陌生。儿子一回家就把自己房间门关上,她想多了解儿子,进儿子房间不敲门,事实上是为了查岗而搞突然袭击。儿子对此表示很不高兴,抗议过几次,妈妈不听,儿子就在自己房间的门上贴了一张“闲人莫入”。
小周当时极不情愿,父母就软硬兼施地给她做思想工作,最后迫使小周就范。小周上大学后周末不愿回家,妈妈就每周乘火车去一趟女儿的学校,除了带一大包吃的用的,还要带去洗好的衣服床单等,然后再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毕业后工作是爸爸给找的,对象是父母帮助确定的,新房的所有家具,哪怕是一个废纸篓都是妈妈给买来的,没有小周自的、伦理的分析,只想用这个极端的故事引出一个既普通、又非常重要、却常被忽略的教养守则:母子间的感情应该是绵长而饱满的,但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必须递减。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母子一场,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若母亲把顺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也正是在这一阶段上,许多母亲未能完成母爱的任务。自恋、盛气凌人、占有欲使妇女只有在孩子尚小时才能成为一个爱孩子的母亲,爱幼小的孩子其实再容易不过了。而检验一个母亲是否真正具有爱的能力,就看她是否愿意分离,并且在分离后继续爱着。
爱孩子还是爱控制孩子?
不懂得分离的父母,即使孩子成年、结婚,也要努力保留住对孩子的控制。他们往往喜欢一边事无巨细地包办,一边抱怨孩子的无能。这样的家长,其潜意识并不想让孩子独立,他要让自己在孩子的生活中显得重要,于是会有意无意地制造孩子的不重要感。与其说他极爱孩子,不如说他极爱那种对孩子的全面把控,这种控制给他带来的成就感和强大感,让他对自己满意。
没有被包办的人可能很难想象被过度包办的痛苦。我曾收到一封读者来信,写信人也是一个年轻女子,最后的签名是“一个绝望的人”。她在信中陈述了她妈妈无止境的包办带给她的痛苦,并把她曾给妈妈写的一封信一并发给我,问我要不要发给她妈妈。信是这样写的:
从小到大,无论什么事你总是冲在我前面,那些我应该自己去做,或者我应该学着去做的事情,你全部包办了,却又总是挑剔我,说我自理能力很差,甚至在别人面前说我这个做不好那个不会干。这导致我做什么都没自信,结果确实是什么也做不好,于是你就更有理由冲在我前面。你一直用这样极其残忍甚至残酷的方式对待我,我怎么可能不自卑?怎么可能有自理能力?怎么能学会和别人打交道?你为什么老是要冲到我前面?
在我小时候生活的大院中,有个叫小四的男孩。小四家有三个女孩,只有他这一个男孩,他妈妈极其宠他。他妈妈是文盲,在我的印象中有些窝囊,似乎很少和人说话,每天只是买菜做饭。听说自从小四长大,开始谈婚论嫁后,他妈妈一下变得非常强势。先是不同意小四自己谈的两个对象,小四不听她的,她就喝药上吊,闹得十分凶。
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受得了两个成人的撕扯,这样抢夺下去会揪断孩子的胳膊或腿,甚至会要了孩子的命。一个妇人很快表现出不忍,放手了,得到孩子的妇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县官看看这两人,一拍惊堂木,立即断定孩子是先放手妇人的,让衙役把抢到孩子的妇人拿下,众人无不对此表示赞同和钦佩。
死活不放手的母亲,不能说她不爱孩子,但比起占有欲来,她更爱后者。
在孩子两岁多时,有一天,小四失踪了,只给媳妇留了一张六个字的纸条:“我走了,不用找。”二十多年过去了,小四再没出现,没有人知道他是死是活。他妈妈在他失踪几年后去世。真难想象她在去世前,心里会想些什么。每每想到小四,那个我们童年的玩伴,想到他小时候天真无邪的淘气样,以及25岁时决绝的离去,我都惆怅万分,叹息母爱可能是一座宫殿,也可能是一间牢狱。
导读: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母子一场,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若母亲把顺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作者不详,来源公众号:七闲斋
而这个女孩子敢于鼓起勇气写出这样一封信,也是出于自救的本能,所以我赞成她把这封信发给妈妈。如果孩子对家长的操控完全麻木了,丧失了对“自我”边界的守卫,受到的伤害也许是致命的。
泛滥的母爱和泛滥的洪水一样
有一次我听一位心理专家谈到一个刚做妈妈的年轻女子自杀的案例,他称这个女子小周。小周工作稳定,丈夫体面,家境殷实,父母对她也很好,又刚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孩子,没有人能想出来她为什么会自杀。
后来小四终于妥协,和他妈妈相中的一个女孩结婚,他妈妈对媳妇很快由爱得要命变成恨得要命。除了挑拨小四夫妻关系,还常常找各种借口把小四扣留在自己这里,不让他回自己的家。小四硬要回去,他妈妈就经常找个理由跟过来,晚上也住在小四家。当时小四住在一间小平房里,只有一盘小炕,他妈妈就和儿子、媳妇挤在一个小炕上睡觉。小四的孩子出生后,他妈妈更找出各种理由不让小四和媳妇在一起。
最后,大家都归因为产后抑郁,即这是个纯生理问题。但心理专家不这样认为,他间接认识小周的一个好友,对她的家庭生活细节有所了解,他的判断是,产后抑郁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根本上,小周是死于父母的过度包办。
小周有一对极其喜欢包办的父母,从小到大的包办自不必说,上大学时她想报考离家很远的学校,父母不同意,强迫她报考了离家只有两小时火车车程的另一个城市的一所大学。在专业选择上,小周当时对心理学很感兴趣,父母说学金融吧,这方面我们有路子,可以给你找人安排工作。
所谓“分离”,并不是慢慢放弃对孩子的关爱,而是慢慢调整关爱的方式。没有哪个母亲会明确地知道应该从哪年哪月哪天哪件事上开始和孩子“分离”,就像她不会发现孩子哪年哪月哪天比她长得还高一样。成长变化伴随着孩子的每一天,分离也伴随始终。
从孩子脱离母体开始,整个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的脱离:脱离RU房独自吃饭,脱离怀抱独立行走,脱离监护单独外出,脱离供养自己赚钱,脱离支配发展自我,脱离家庭组建另一个家庭——父母从第一亲密者的角色中退出,让位给孩子的伴侣和他自己的孩子,由“当事人”变成“局外人”,最后是父母走完人生旅程,彻底退出孩子的生活。
有位年轻妈妈告诉我说,她的父母一直对她管得多管得严。比如她从小热爱阅读,爱看古典小说、历史书籍,却常常遭到父母的白眼和阻拦。他们希望她只看课本,认为看“闲书”没用。到她现在成家且有了孩子,假期中偶然拿起本小说看看,她父亲都会批评说,怎么不看专业书?看小说有啥用?这位读者说,虽然知道父母爱她,但和父母相处的感觉却是“觉得简直是生活在地狱里”!
后果只有两种:要么,我终于有一天不堪忍受,自杀了。要么,将来你老了,先我而去了,留下我一个人,不会烧饭,不会自己买衣服,不会讨价还价,不会和人打交道,不会保护自己……最后悲惨地死去。总之,你是在往绝路上赶我!(原信中,女孩在此处用了二十多个感叹号!)
父母如果固执地霸占孩子的生命空间,孩子的世界只能狭小,甚至残缺。前面那位被降为“闲人”的妈妈其实应该感到庆幸,因为她的孩子尚小,且会反抗,敢于公开拒绝家长对他自由的侵犯,说明孩子体内的“自我”还比较强大,他的世界还比较完整。
当妈的感觉很受伤,她觉得自己努力去爱孩子了,却成了儿子眼中的“闲人”,心里备感失落。她说,我现在会按他的要求敲门后再进入,可是心里还是担心,这样万一孩子做点什么事真的就一点也不知道了,那我以后还怎么帮助他,怎么教育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