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课时 比多少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究新知: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不同点:共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二、巩固发展: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第二课时:拼一拼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课时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样本/年度:仅供参考,内容可修改第6课时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类似的问题。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只要从总个数里去掉剩下的就可算出去掉的数量了。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教学过程】一、教学例题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副图,说说图上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图上告诉我们一共有28个桃,被小猴吃掉一些后还剩下6个,问吃掉了多少个桃。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怎样求出吃掉了多少个桃?(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提问:谁来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引导学生说出:从28个桃里面去掉剩下的6个桃,就可求出吃掉的桃的个数。
谈话:如果有的同学还想不懂,我们来一起画图研究。
题目中的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一共采了28个桃)我们贴一张纸条,盖住的就是这28个桃。
(呈现图形)这28个桃吃完了吗?还剩几个?(揭去后一段纸条,露出剩下的6个桃)【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谁到图上指一指求哪一部分的个数?(写“?”,完成示意图)现在知道该怎样计算了吗?谁能说出算式?板书:28-6=22(个)谁能回答题目中的问题?指名口答。
3、反思揭示课题谈话:结合题目的意思想一想,算式中的28表示什么?(板书:总个数)6表示什么?(板书:剩下的个数)22表示什么?(板书:去掉的个数)谁来说说已知总个数和剩下的个数怎样求去掉的个数?(补充完整数量关系式:总个数-剩下的个数=去掉的个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这类问题时,只要从总数里去掉剩下的就可以了。
巩固提高二、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以4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1、指定4名学生把这4道题分别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使全班学生对这4题都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人教新课标2014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人教新课标2014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6单元,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这个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地进行退位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今天我们要去商店买东西,但是我们的钱不够,我们需要计算我们需要找回多少钱。
2. 知识点讲解:我们以45减8为例,从5减8,由于5小于8,我们需要从4退1作10,然后加上5再减8,得到7。
3. 例题讲解:我们来看一道例题,83减5,从3减5,由于3小于5,我们需要从8退1作10,然后加上3再减5,得到78。
4.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练习,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5. 板书设计:83 5 = 7845 8 = 37六、作业设计答案:27 8 = 1965 8 = 5792 9 = 83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拓展延伸:学生们可以尝试自己设计一些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题目,并与同学互相交换练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通过例题的详细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正确进行退位操作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在随堂练习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进行个别指导,以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清晰地理解解题过程。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6.8《比多少的应用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6.8《比多少的应用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比多少”的含义。
–能够运用“比多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掌握“比多少”的概念。
•能够灵活应用“比多少”的知识解决问题。
2. 难点
•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运用“比多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知识
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引入比多少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比多少”的含义。
第二步:讲解比多少的概念
教师通过例题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比多少”的概念,并注意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
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训练,掌握“比多少”的运用方法。
第四步:拓展应用
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比多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
通过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复习巩固“比多少”的知识点和方法,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做到知识运用灵活。
以上就是本节课《比多少的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掌握好课堂内容,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的教案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的教案一年级数学比多少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8盒积木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1、出示一组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们来做回小小建筑师,造你一做你喜欢的房子。
2、将盒子里的积木搭成城堡、楼房或者其它的东西,注意要摆放的稳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3、展示作品并说说怎样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稳固啊(多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要竖着放、不要用球等。
学生可能说不出名称,只要那出积木就行。
)它们为什么能放的平稳呢?(因为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说的对级了。
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应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一边摸一边说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圆柱有两个平面,球没有平面。
(2)汇报交流大家都数出来了吗?你是怎样数的?(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三、联系实际小朋友们,除了这些积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呀?比比谁说得好!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能更多的发现。
2024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6美丽的田园教案新人教版
2. 能力层次: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但部分学生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能力较弱。此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也有待培养。
八、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计算练习:布置适量的加减法计算练习,包括简单的加法题和减法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巩固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实际应用题:布置一些与加减法相关的实际应用题,如购物计算、烹饪计算等,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加减法的应用能力。
3. 思维拓展题:布置一些思维拓展题,如探索加减法的其他应用场景、设计自己的加减法游戏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鼓励表扬:在批改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秀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5. 反馈交流: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反馈交流,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九.教学反思与总结
本节课我教授了《美丽的田园》这一章节,主要围绕加减法的应用进行教学。通过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教学软件和实物操作等教学手段,我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加减法知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加法和减法这两个重点。对于减法这个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加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加减法的基本原理。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数数物品的方式,来理解加法和减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大小》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堂上善于模仿和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学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2.难点:学会用语言表达比较物体大小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3.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如积木、卡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如小棒、图形卡片等。
3.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森林运动会”,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动物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如积木、卡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练,每组挑选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按照教师给出的要求进行比较。
嫩江县第二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三认数100以内的数第6课时数的顺序教案苏教版
第6课时数的顺序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35-36页。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规律和运用规律。
教学资源:1、实物投影;2、教师准备三张透明的“魔力框”(每个学习小组也准备一张)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娃娃是怎么排队的?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依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上”,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①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
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在小组里照样子用“魔力框”框一框,交流自己的发现。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第1题先出示分类标准:(1)个位是5的数;(2)个位是0的数;(3)十位是5的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7《比多少》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7《比多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比多少”这一概念,学会使用“比”来进行比较大小的操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大小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爱比较、爱思考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比多少”的含义。
2.让学生掌握使用“比”进行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比多少”中的“比”字的含义。
2.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比较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师准备好的教学实物:不同大小的物体3.学生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教学实物,如不同大小的球、木块等,让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比多少》(10分钟)通过PPT课件向学生解释“比多少”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含义,并举例让学生掌握使用“比”进行比较的方法,如“这个球比那个球大”。
3. 分组练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组发放准备好的不同大小的物体,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通过分组合作,增强学生对比大小的概念。
4. 整合讨论(10分钟)结束分组练习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不同物体的比较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比多少”的方法和技巧。
5.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比较情境,让学生运用“比”进行比较,如比较不同水果的大小、比较不同颜色的布料等,提升学生对“比多少”的运用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多少”的学习重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册中关于“比多少”的练习。
2.回家观察比较家中物品大小,并记录下来。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比多少”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比大小的能力。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可能会出现学生合作不够积极的情况,下一节课需要加强小组间的互动合作,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认识100以内的数-优质教案
第1课时数数【教学内容】教材21~22页。
【教学要求】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十个十个地数数的过程,理解整十数的组成。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小动物们今天在森林公园进行数学竞赛,蓝猫打算乘着智慧列车去参加,小朋友们想一起去吗?二、活动探究1、认识整十数和一百(1)森林公园门口,小狗在数小棒呢!我们跟它一起数:1、2、3 (10)(2)10个1根捆成一捆,得到1个十,一捆是十根。
(3)2捆是多少根呢?3捆是多少根?6捆呢?你是怎么想的?(板书:2个十是二十3个十是三十6个十是六十)(4)学生用学具摆,愿意摆几捆就摆几捆,并与同桌说说有几个十,是多少。
(5)一起十根十根地数: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多媒体)【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师指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追问:我们把10捆小棒摆成一大捆,一大捆就是100根,那么,一百里面有几个十?过渡:小朋友们帮助小狗解决了问题,小狗很高兴。
不过小狗想起来它的好朋友小猫有几道问题不会解答,小朋友们愿意帮一帮小猫吗?(6)组织练习①“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数一数每串珠子有几颗,有几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颗,再指名回答。
②“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木块图,让学生看清图中的一条木块是几个小木块,然后独自填写,填好后组织学生交流。
③“想想做做”第3题过渡:小猫小狗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问题,它们邀请小朋友们继续参观。
咦,小青蛙是不是也遇上难题了?我们赶快来看一看。
2、读写整十数和一百(1)出示计数器,要求学生说说对此已经知道了什么。
(2)师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让学生说说表示多少,是怎样想的。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0课时《十几减5、4、3、2》教案
算加法,为减法计算打基础
小结: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小,差越大
板
书
设
计
十几减5、4、3、2
5+8=________9+5=_________8+5=___________
3+8=________8+4=_________5+9=___________
12-4=_______12-3=________11-2=__________
11-3=________13-4=_______5+7=__________
教
学
反
思
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得相对轻松,绝大多数学生能将想加算减法,破十法等方法自主迁移到本课的学习中,教学中多关注平日里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让他们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
具
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减法表。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十( )=12 5十( )=13
2十( )=11 5十( )=14
4十( )=12 4十(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
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0课时《十几减5、4、3、2》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6课时,数字的补数
【导言】数学是一门极其实用的科学,它存在于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
在教育教学中,数学一直是学习者们最想学好,但又最难学好的科目之一。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字的补数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之一,本文就是为了介绍一下数字的补数的相关知识。
【正文】数字的补数和补码的概念,是大多数人在涉及计算机领域时会或多或少遇到的问题。
数字的补码是计算机中一种常用的重要算法,它通过计算机中的一个数字的补码,来精确地描述这个数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一、数字的补数的概念在学习数字的补数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数字的补数的概念。
数字的补数是指,在同一进位制下,某个数字与另一个数相加的和为该进位制下某个固定数的相反数,这个数字就被称为补数。
二、数字的补数的计算方法1. 补数的概念:数字的补数有两种,分别是“补数”和“反码”,其中“补数”是指一个数减去它的补数为一进位。
将一个十进制的数 a 表示成 r 进制下的补数的方式就是,在 r 进制下将补数记作 (r - a),且 a + (r - a) = r(1),表示当前位为 r,低位为 1。
2. 补数的计算方法: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来进一步理解补数的计算方法。
例:如果有数字 15,它的补数是 5。
15 - 5 = 10 (10 表示一进位),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补数的计算方法,也就是一个数在计算机上的补数是符号位保留 + 所有位数取反 + 末位加1。
三、数字的补数的应用数字的补数在计算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计算机的计算中经常会用到。
比如,在计算机中求和、求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等等,都需要用到数字的补数的计算方法。
因为数字的补数可以将一个加法运算转换成一个减法运算,使得计算的速度更快,计算结果更加精确。
四、数字的补数和补码的区别数字的补数和补码有很大的区别:补码是数码反码加1所得到的二进制数,一般都是为了方便计算机进行加减运算,而相反数的概念一般出现在高中数学中,是进行一些绝对值计算的时候使用的。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第 3单元:3.6 做个百数表
第6课时做个百数表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以及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探究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发现百数表的规律。
难点:根据百数表的规律填写百数表的一部分。
教学内容对应教材第32页内容和第33页“练一练”的第1~4题。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幻灯片示例回顾旧知引入新课(5分钟)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谈话:数学大家园开运动会了!数字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教材第32页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字娃娃是怎样排队的?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空着呢,你知道哪些数字娃娃还没有出来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隐藏在数字娃娃方队中的秘密吧!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看一看,填一填”的内容。
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让学生先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同桌交流,发现问题,互相帮助解决,然后师生一起完成放大的表格。
2.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说一说……了什么”的内容。
提问:看着这个表,你有什么问题?能看到哪些有趣的排列?教师提示:选一排读一读,可以选横排,也可以选竖排。
学生再次观察表格,独立思考,并回答,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补充小结:(1)横着看,每行从左往右看,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前9个数的十位相同。
(2)竖着看:每列个位相同,前9列中,是第几列,十位就是几。
(3)斜着看:不算竖着看的最后一列,从右上往左下看,每行十位数字一个比一个多1,个位数字一个比一个少1。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0分钟)3.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想一想,填一填”的内容。
提问:49的后面一个数是多少?49前面一个数又是多少?学生回答:50,48。
如果学生回答出现问题,可引导学生讨论一下,促使学生正确理解“后面一个”的意思。
教师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中框出几个数,要求学生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的联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成县第二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三 生活中的数第6课时 做个百数表教案 北师大版
第6课时做个百数表教材第32~33页的内容。
1.通过填写百数表,进一步体会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以及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提高探究的乐趣,发展推理能力。
重点:整理100以内数的顺序,并探索规律。
难点:探索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件、投影仪。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魔方吗?数表中也有许多秘密,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其中的秘密,你们敢挑战吗?1.整理百数表。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
(课件出示课本未完成的百数表)大家看,1~100这些数字都在这个表格里,但是有很多数字是隐身的,你们能让它们现身吗?学生在书上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填完后同桌间互相检查,发现问题,互相帮助解决。
教师用课件动态演示填表的过程。
师:现在我们都把1~100这100个数填在这个表格中了,这个表格就叫做百数表。
2.探索规律。
师:百数表中有很多数学小秘密,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1)横着任选两行读一读,看看每行的数有什么特点。
(也可以多读几行,用课件动态圈出读的几行)学生读数,小组内交流讨论,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横着看,每行都有10个数,除第一行外,每行中前九个数十位上的数字都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字从左到右依次多1,最右边的一个数是整十数(或一百)。
同一行中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1。
(2)竖着任选两列读一读,看看每列的数有什么特点。
(也可以多读几列,用课件动态圈出读的几列)学生读数,小组内交流讨论,师生共同总结规律:竖着看,第一列个位上的数字都是1,第二列个位上的数字都是2,第三列个位上的数字都是3……每列都有10个数,在同一列中,个位上的数字都相同,十位上的数字从上到下依次多1,上下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0,最右边一列中前9个数都是整十数,最后一个数是100。
(3)斜着任选两排读一读,看看每斜排的数有什么特点。
(也可以多读几排,用课件动态圈出读的斜排)学生读数,小组内交流讨论,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斜着看,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斜排上,相邻两个数相差11,除最后一个数100外,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依次多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6课时 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 人教版
第6课时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相差多少的方法,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热情。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一一对应、转化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用减法计算的算理。
一、情境导入1.口算。
16-7=13-9=17-8=12-5=6+13=12+4=2.比多少。
○○○○○□□□□□□□□□△△△△○○○○○○○比△________○比□________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探究新知出示教材P21例6。
1.出示例题。
指名读题。
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生:可以摆动圆片,进行比较。
师问:谁知道小华套中的圈的个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请学生上来分一分(画虚线),指指这两部分。
学生回答时,教师写“跟小雪一样多”的部分“多出来的”部分。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是图中的哪一部分?小华与小雪套中同样多的是几个圈呢?学生自由回答。
师:要求小华套中的个数比小雪的多几个,也就是从12个里去掉哪一部分就是小华比小雪多套中的个数?让学生指着图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也可以列式计算。
师追问: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如何列式呢?板书:12-7=5(个)为什么这样算?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7呢?5呢?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4.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解题时要弄清谁和谁比,要算出谁比谁多几,就要从多的数中去掉它和少的数同样多的部分,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P21的做一做。
一年级《比多少》教案
一班级《比多少》教案一班级《比多少》教案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一班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0页例9。
教学目标:1、通过实在的情景让同学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引导同学进行正确的估量,培育同学的察看、分析、比较等多种本领,培育数感。
3、使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并能用它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金鱼挂图、小棒、铅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现在小精灵聪聪考考你们,看谁会比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50○1510○1525○75师:今日我们连续来学习比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二、创设游戏情境,激趣引入1、师:下面我们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在老师的手中有一些铅笔,猜猜大约有多少枝?(出示铅笔让同学猜)2、老师数出10枝铅笔,捆成一捆,让同学了解到10枝铅笔有这么多,再察看其余的铅笔,做第二次估量。
3、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的数量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远,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40枝呢?(同学相互讨论,发表看法)4、小结:今后我们在估量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三、探究新知1、出示3捆铅笔:第一捆10根,第二捆50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构成的铅笔,是15根。
任意抽出2捆铅笔作比较,让同学说都发觉了什么?⑴50根和10根比较,怎样?(从10根数到50根)50比10多得多或10比50少得多(板书:多得多少得多)⑵10根和15根比较,又怎样?(从10根数到15根)10比15少一些或15比10多一些(板书:多一些少一些)师: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即:50>1510<1525<75今日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第6课时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精品教案
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6课时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6。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整体观察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
2.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估测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比较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数学用语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突破方法(A案)通过设置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B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观察、估测,从而理解突破。
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用语言正确地进行描述。
突破方法(A案)合作交流。
(B案)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教学和引导探究的方法。
学法观察比较和探究体验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A案复习旧知课件出示:1.按顺序写数。
2.比较大小。
4554 3634 87794047 8998 19223.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3587706215 6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课题)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例6的情境图。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三种颜色的球中,哪种球最多?哪种球最少?2.学生汇报:红球最多,有58个;黄球最少,只有10个。
3.那红球跟黄球相比,结果怎样?黄球跟蓝球相比呢?4.学生自由表达想法,说出红球比黄球要多,黄球比蓝球要少。
教师随即提问“多多少”“少多少”,学生思考后得出“红球比黄球多得多,黄球比蓝球只少一点”。
5.“多得多”一词用得非常好,“只少一点”我们习惯说“少一些”。
谁再说说?(指定几位学生说)谁能反过来说说?6.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学习设计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学习内容:认识图形(二)单元学习目标: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学习内容:认识平面图形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学习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学习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学习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1. 想象印证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
(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
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春)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苏教版
仿照上面的过程,先让学生借助计数器自主探索45+3的计算方法,再组织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明确:要加的数是3,也就是3个一,所以先要把5个一和3个一合起来,得8个一,即8,再把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得48。
教
学
过
程
活动设计
二次修改
追问:如果不用计数器,你准备怎样算45+3呢?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课 题
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课 时
第4课时(教科书第47—48页)
教
学
过
程
活动设计
二次修改
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
谈话: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葡萄熟了苹果熟了……小猴子可开心啦!因为它们又可以吃到最喜欢的玉米和桃子了。两只小猴子来到山下掰玉米,一只小猴子掰了4个玉米,另一只掰了15个。请你算一算,它们一共掰了几个玉米?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结:因为45是由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要加上的数是30,也就是3个十,所以先要把3个十和4个十合起来,得到7个十,即70,再把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得75。
(4)追问:如果不用计数器,你准备怎样算45+30呢?
(5)总结:可以把45分成40和5,先算40+30=70,再算70+5=75。(同时板书计算过程)
二、自主探索,交流算法
1.教学例1
(1)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师: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师板书:40+30=)
师:计算40+30时你是怎么想的?将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以下为赠送文档:
第5单元圆
确定起跑线【教学内容】
确定起跑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有用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场面,博尔特以9秒58创新世界纪录。
师:100米赛为什么那么吸引人?让那么多人为这9秒58而欢呼不
停?(因为公平,才吸引人。
与学生聊一聊比赛中公平的话题。
)(2)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场面。
师:看了两个比赛,你们有什么发现,又有什么想法?(组织学生交流)
(100米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400米跑运动员为什么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400米跑的起跑线位置是怎样安排的?外面跑道的运动员站在最前,这样公平吗?)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运动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了解比赛的时候各跑道的起跑线是如何确定的。
【新知探究】
(一)观察思考,找出问题关键。
(课件出示完整跑道图)
观察跑道图,每条跑道一圈的长度相等吗?差别在哪里昵?比赛的时候,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怎样才能做到公平比赛?
(二)分析比较,确定解决问题思路。
1、小组交流:观察跑道图,说一说,每一条跑道具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内外跑道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充分交流得出结论:
①跑道一圈长度=2条直道长度+一个圆的周长
②内外跑道的长度不一样是因为圆的周长不一样。
2、小组讨论:怎样找出相邻两个跑道的差距?
①分别把每条跑道的长度算出来,也就是计算2个直道长度与一个圆周长的总和,再相减,就可以知道相邻两条跑道的差距。
②因为跑道的长度与直道无关,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再算出相邻两圆的周长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距。
(三)计算验证,解决问题:
计算圆的周长要知道什么?
直径
第一道的直径为72.6米,第二道是多少?第三道呢?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方法一:计算完成下表。
方法二:
75.1×3.14-72.6×3.14=7.85(m)
77.6×3.14-75.1×3.14=7.85(m)
……
(引导学生将3.14159换成π进行计算)
刚才大家通过计算已经知道了400米跑相邻两个跑道长度大约相差
7.85米,也就是相邻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7.85米。
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呢?
第二种方法更简便。
如果我们在计算圆的周长时直接用π来表示,看你有什么发现?(72.6+1.25×2)π-72.6π
=72.6π-72.6π+1.25×2×π
=1.25×2×π
(75.1+1.25×2)π-75.1π
=75.1π-75.1π+1.25×2×π
=1.25×2×π
……
(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2×π”)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起跑线的确定与什么关系最为密切?
生:与跑道的宽度关系最为密切。
师(小结):同学们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确定起跑线的秘密!对了,其实只要知道了跑道的宽度,就能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三、巩固应用,形成技能:
1、小学生运动会的跑道宽比成人比赛的跑道宽要窄些,要开小学生运动会,你能帮裁判计算出相邻两条跑道的起跑线又该相差多少米吗?400米的跑步比赛,跑道宽为1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如果跑道宽是1.2米呢?
2、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的比赛,跑道宽为1.25米,起跑线又该依
次提前多少米?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随堂练习】
请你设计一个200米的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