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学本科课程管理运行机制分析
日本高校管理制度
日本高校管理制度一、前言日本的高校管理制度源远流长,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和模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日本高校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本文将从高校管理制度的基本架构、领导机构、教学科研、招生就业、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以期给读者一个全面了解日本高校管理制度的整体情况。
二、基本架构日本高等教育制度主要由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大学、私立大学、专门学校等多个类别组成。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独立行政法人大学和私立大学在管理模式上有所不同,但都受到政府的管理和监督。
专门学校主要培养具有特定专业技能的人才。
各类高校都有着不同的职能和特点,但都是日本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领导机构高校的领导机构主要由校长、副校长、校务委员会等构成。
校长是高校的领导者,负责整个学校的管理和发展。
副校长则负责具体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校务委员会是高校的最高管理机构,承担着决策和监督的职责。
在实际运作中,校长和校务委员会一般会形成一种合作关系,共同推动高校的发展。
四、教学科研高校的教学科研是高校的核心职能,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科研项目等方面。
日本高校教学科研的特点在于注重实践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由学校的教学科研部门负责,他们会定期评估和更改学校的教学科研方案,确保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保持动态和前沿。
五、招生就业高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
高校会根据国家的政策和目标来制定招生计划和政策,并通过各种途径来进行招生工作。
高校的就业工作则主要包括就业指导、实习机会提供、职业规划等方面,助力学生顺利地迈入社会。
六、学生管理学生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管理对于高校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高校会制定一系列学生管理政策,包括学生的课程安排、学习指导、行为规范等方面。
并通过相关的辅导机构、学生会等组织,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日本大学教育的现状、改革及启示
日本大学教育的现状、改革及启示本文从日本大学的基本情况出发,阐述了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而与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便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标签: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启示0 引言日本在1947年教育制度实行全面改革,强制执行九年义务教育,在上世纪短短不足30年的时间内,日本经济便从战争废墟中迅速崛起,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举世瞩目的世界经济强国。
教育的成功是其中带有根本性质的原因。
教育为日本培养了具有优秀才能的政府官员集团,教育为日本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家,教育为日本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教育为日本提供了合格的劳动力。
1 日本的大学概况从性质上来看,日本大学可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三种,目前共有702所大学,在校学生约300万,具体可分为本科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专修学校等。
另外根据联合国决议在日本东京设置的联合国大学,是没有学生的高级研究机构,围绕饥饿、资源、人类、社会开发等三大课题开展研究活动。
从管理体制上来看,日本文部省是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关,相当于中国的教育部,负责国家的教育、学术、文化等事务。
另外,都、道、府、县等地方教育委员会负责自治体范围内的教育行政管理,在业务上接受文部科学省的指导。
从教育经费上来看,日本十分重视教育,教育投入一直居于较高水平,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出和学生家长负担。
其中,公共财政负担的比率占总教育费的66%,私费约占34%。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教育预算大致占国家预算的7.5%—7.9%。
以2002年度为例,其教育经费为6兆5798亿日元,占GDP的17%,而同期中国对教育的投入只占到GDP的2%。
如东京大学每年的经费预算达1000亿日元,居世界首位,相当于日本政府全部高等教育总投资的10%。
2 日本的高校教育改革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日本的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战后的教育体系虽然为日本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最突出的一点是学历主义严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及其特点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的⼤学本科教学改⾰及其特点分析2019-10-04摘要:⾃20世纪90年代起⽇本的⼤学掀起了⼀场声势浩⼤的改⾰浪潮,以本科教学改⾰为重点是这次改⾰的⼀个突出特点。
本次改⾰的内容涉及到本科教学的诸多⽅⾯,各⼤学的改⾰呈现出⼀些较为显著的特点。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学本科教学改⾰特点⼀⼆战结束后,⽇本以美国的⾼等教育体制为蓝本,对⼤学教育进⾏了⼀次改头换⾯的改⾰,但是在与本国传统的⼤学制度的⽭盾与碰撞中产⽣了诸多问题。
于是,在其后近半个世纪时间⾥,政府及教育界对⼤学教育的讨论从未间断,但⼏乎都停留在理论性探讨的阶段,对⼤学教育第⼀线并没有起到具体的指导性作⽤。
直到90年代,⽇本的⼤学教育改⾰才进⼊实质性阶段,⼀场轰轰烈烈的以教学与课程改⾰为中⼼的⼤学教育改⾰拉开帷幕,⽽其标志就是1991年⼤学审议会关于修改《⼤学设置基准》的咨询报告。
这次对设置基准的修改被称作“⼤学设置基准的⼤纲化”,即把从前繁琐细致的条⽂规定简单化和粗略化。
原设置基准对⼤学课程的构成、科⽬分类、所需学分数等都作了事⽆巨细的规定,⽽新的基准只对学⽣毕业的条件作了原则性规定,否定了⼀直以来阻碍⼤学改⾰的⼤学设置基准中划⼀的、定量的规制,推进基准的弹性化与定性化,这使得⼤学的个性发挥成为可能。
这样⼀来各⼤学就可以按照⾃⾝的办学理念和本校特点⾃⾏制定和设置课程,为⼤学本科课程的⾃由化和⼤学的个性化提供了政策依据。
以“⼤学设置基准的⼤纲化”为契机,以本科教学与课程改⾰为中⼼内容的⼤学改⾰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开来。
根据⽂部科学省的统计,到2000年10⽉为⽌,除⼤学院⼤学和1992年度以后设⽴的⼤学外,实施课程改⾰的⼤学共有508所,约占所有⼤学的99%①,其中国⽴⼤学的改⾰最为引⼈注⽬,在99所⼤学中,有95所⼤学在本科教学⽅⾯作了相应改⾰。
⼆鉴于战后的新制国⽴⼤学在教学及课程设置上的弊病,⼤学审议会在1991年提出的《关于改善⼤学教育》的咨询报告中,认为制定具有各个⼤学特⾊的课程体系是⼤学改⾰的主要⽅向,指出每所⼤学应根据各⾃的教育理念和⽬标,适应学问及社会的发展要求,制定并实施具有特⾊的课程,以此充实⼤学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种优秀的⼈才②。
高校日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案例融入及教学设计探究 ——以基础日语课程为例
外语专业是跨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外语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承担起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日 语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应该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使其 在跨文化交际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和 文化自信。
本文主要选取的是大学本科二年级上的基础日语 3,使用的教材是北 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彭广陆老师主编的“综合日语”系列教材的第三册修订 版,每课都涉及到日本代表性的文化或者社会相关知识,通过具体案例以 及课程环节设计,让学生了解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用唯物辩证 的思想把握中日两国的相关社会文化知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四 个自信等元素进行课程思政,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类课程有第 3 课相扑、第 5 课茶道及第 6 课古都,在学习 教材日本传统文化内容后,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案例。例如 :对应日 本相扑介绍,融入我国的传统武术“太极拳”案例 ;日本茶道学习中融 入我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案例 ;日本古都京都介绍中融入开封、西安等 古都。
日本大学课程设置制度及其执行有效性
21 0 0年第 4期
H i he uc to Ex o a i n g r Ed a i n pl r to
日本 大 学 课 程 设 置 制度 及 其 执行 有效 性 水
张 富 生
摘
要 : 日本 当前 实施 的 大 学课 程设 置制 度 的核 心 内容是课 程设 置标 准 大纲化 ,即在政 府基 本 的课程 设置
再 将 本科 四年 划分 为 前后 两 个 阶段 分 别 进行 通识 教 育 和专 业 教 育 ,各 大 学 可 以制 定符 合 本 校特 点 的办 学 方针 和思 想 ,可 以独立 自主 地进 行课 程 设 置 。但 是 ,新 的 《 大学 设 置 基准 》 也规 定 了最 基 本 的课 程 设 置 要 求 :规定 各 大 学 授 予 学 士 学 位 的必 要 条 件 ;
关注 日 本大学课程设置制度 的执行有效性。有效执 行 的 大学 课 程设 置 制 度是 实 现课 程改 革 目标 的重 要
收 稿 日期 :2 1- 4 0 00 0 — 8
作者简介 :张富生.南京大 学教 育研 究院高等教育 学专业 2 0 0 7级博士生。 ( 南京/ 10 3 2 09 )
本 文 系江 苏省 “ - 5” 教 育 科 学 重 大课 题 “ 苏 高 等教 育教 学制 度 改 革 与质 量提 高研 究” ( 10 6 0)成 果之 一 。 q ̄ - 江 A 2 0 13
・
3 ・ 5
・
博士论坛 ・
E本大学课 程设 置制度及 其执行有 效性 t
二 战 以前 在 日本 的 大学 中没 有 通识 教 育 课 程 。
求 咨询机 构 的 支持 :政 府 注意结合 本 国大学的 实 际情况 ,注重激发 各 大学 的主动性 。
法人化后日本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以东京大学为例
20 0 9年第 2 9卷
一 各附属研究所 一
各学部 二、 法人 化 后 东京 大 学 内部 治 一 理
员会的推荐 , 由文部科学 大臣任命 , 任期 2— 6年。 一 文部科 学省解 聘校 长 , 须 经过 该 大学 校 长 选考 委 必
结 构 及权 力模 式
一 各研究科 员会一 申请 才能 执 行 。校长 代 表 大学 , 的 总理 大 学一
《 国立大 学法人法 》 规定 , … 国立 大学 的运行 要 遵 照教育研究 的特性 , 重 大学 的 自主办 学 权力 和 尊
收 稿 日期 :090 . 20 -61 7
作者简介 : 邢晓辉 , 湖北黄冈人 , 男, 南方医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 , 副教授 , 硕士。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学水平 的 目标 , 须提供相 应的物质 条件 。此外 , 必 作 为独 立的行政法 人 , 摆脱传 统 的事前 强制性管理 , 转
向事后 对工作结 果 的检查 , 可 能给 予法 人最 大 限 尽
、
日本 国立大 学 的行政 法人
化 改 革 的 目标
度 的 自主性和 自律性 。文部 科学省仅对 大学 中长期 ( 5—1 0年发 展规 划 ) 的工 作 目标提 出指 示 , 中长 对 期工作计 划 的认 可作为事前 唯一 的领 导和管理 。大 学评 价委员会是事 后审查 的执行机 构。
大学培 养的学 生必 须适 应 社会 的需 求 , 因此赋 予大学更 大的办学 自主权 已成 为 2 l世 纪 大学 发展
自律性 要求 , 之责权利一 体化 , 向独立行政法 人 使 在
化改 革的过程 中 , 准世 界一 流 大学 的教 学 和学 术 瞄
的必 然 趋 势 。20 0 3年 , 日本 颁 布 《 立 大 学 法 人 国
日本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日本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近年来,日本高等教育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和困境,但它仍然是全球生源最为紧缺的国家之一,其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
本文将介绍一下日本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 学制和专业设置日本高等教育学制主要分为大学本科课程和研究生课程两个阶段。
本科课程一般为4年,研究生课程则可以是2~3年,并包括硕士和博士两个阶段。
此外还有一些专科学校,如技术学院、保健医疗学院等。
日本的学科门类非常丰富,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工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与中国以“理工科”为主不同,日本的专业门类更加多元化。
另外,在部分大学里还有特定的课程,如国际交流、环保、和平研究等。
2. 大学类型和排名日本的大学类型分为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三种。
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的设立和管理由国家或地方政府负责,而私立大学则由私人或团体投资兴办。
在排名上,来自QS的排名中,日本的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北海道大学等拥有较高的评分。
3. 评估与质量保障日本的高校常常受到评估机构的评估。
主要的评估体系有中央教育评估认证组织(NIAD-QE)和日本学衡会(JABEE)等。
此外,近年来,日本还加大了高校的质量保障力度,加强了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质量的审核和监管。
4. 国际化水平日本的高校国际化程度较高,在招收外国留学生方面处于世界前列。
日本的大学采取了一些政策鼓励留学生的入学,如配套设施、奖学金等。
同时,日本的大学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与世界上的许多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或成立了合作项目。
5. 面临的问题随着日本经济的萎缩和少子化趋势的加剧,日本的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不小的困境。
另外,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高校教育费用相对较高;同时,日本的大学在研究和教学上的国际知名度仍有不足之处。
国际化是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方向之一。
在这方面,日本的大学将会进一步加大对外籍留学生招收力度,并加强国际化课程和交流计划。
日本大学 管理制度
日本大学管理制度一、绪论管理制度是大学内部组织管理的基本框架和规范体系,它包括管理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决策程序、管理制度、管理规则等内容,是大学学术和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
日本的大学管理制度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大学内部管理,提高学术和管理水平。
二、管理机构设置日本大学管理机构包括董事会、校长办公会、学术委员会、行政委员会、教务委员会、研究生院、本科生院、研究院等。
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决策大事,校长办公会是行政决策机构,学术委员会负责学术决策,行政委员会负责行政决策,教务委员会负责教学管理决策。
研究生院负责研究生教育管理,本科生院负责本科生教育管理,研究院负责科研项目管理。
三、权责分配日本大学权责分配体现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相互制约,校领导对权责的行使受到董事会的监督。
校领导根据学校整体工作需要,合理分配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并且要求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形成合力,促进学校整体工作。
同时,日本大学也倡导全员参与管理,依托德育工作,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集体管理的整体效应。
四、决策程序日本大学制定了严密的决策程序,确保学术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化。
在制度层面上,日本大学通过多方协商和多渠道表达意见的方式,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并且要求决策必须符合法规和规章制度。
行政部门和学术部门要严格执行决策程序,确保决策质量和结果有效。
日本大学还倡导发挥专家和群众群体的智慧,充分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形成全面协商的决策结果。
五、管理制度日本大学各个管理部门要依法办事,完善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职责,规范管理程序,发挥专业化管理的效应。
日本大学将学术、行政、财务等管理工作分层实行专业化管理,为学校整体管理服务。
学术部门主要负责教学科研管理,行政部门主要负责系部工作的日常事务和管理工作,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学校财务管理和资产维护工作。
各管理部门要互相沟通,相互合作,协同推进学校的发展。
日本大学运营的经济学思考及启示
2 政 府 的大学政 策 发生 重要转 变 .
2 0世 纪 8 0年 代 以 来 . 日本 政 府 已 从 扩 大 权 限 、 推 进 解 决 社 会 问 题 、 现 公 益 的 “ 政 府 ” 转 变 为 以 减 轻 实 大 ,
费投 入 、 科 建设 . 学 以及 师 资 队伍 建设 、 学生 能 力培 养等 方 面与 发达 国家 的大学 相 比仍 有 较大 的 差距 。当前 , 我 国高等 教育 正 经历诞 生 以来最 深 刻 的变 革 . 面临 历史 也
的需 要 。
拓 展 国际 视野 , 大 学 运 营 中有 所 突 破 和创 新 . 而缩 在 从
小 与 世界 的差距 。 自 2 0世 纪 8 0年 代 后 期 以 来 . 界 各 世
国都 加快 了 大 学 改 革 的步 伐 。 日本 的 大 学 自 2 0世 纪 6 0年 累 了大
思 考 与 借 鉴
2 O .O O 61
维普资讯
冕 考 与 借 鉴
2 0 .0 0 61
强 有 力 的 影 响 。 如 在 大 学 导 入 远 程 教 学 , 课 程 相 关 的 与
3 实施 多样 化 的大学 运营 模 式 .
日本 的大 学 改 革 . 先 . 府 要 求 大 学保 留本 国 的 首 政 政 治体 制 或历 史 文化 传 统 中优 秀 的东 西 , 把它 反 映到 并 不 同办 学模 式 的教 学科 研 及管 理 中 。其次 , 政府 不 强求
维普资讯
日本大学运 营的
掌 飓 考 及 启 乖
文/ 谢 非 李 昌容 陈潇 潇
行分 析和 思考 。
【 摘
要】中 国高等教 育 已基 本 实现 大众 化 。 日本
日本大学共同利用组织制度的历史演进与运行机理——日本大学协同
外 国教育 研究
S t ud i e s i n Fo r e i g n Ed u c a t i o n
No . 2, 2 01 5 Vo l _ 4 2 Ge n e r a l No. 2 9 6
励高校同科研机构 、 行业企业等高校内外部不同部 门开展深度合作 , 集聚创新要素 , 从根本上来提升高校创新能力 , 也就是通过协同来实现创新。 “ 2 0 1 1 计划” 实施两年多 来 建 立 了一 大批 不 同级 别 和 类 型 的“ 2 0 1 1 协 同创新 中心 ” , 这些 协 同创 新 中心 的 申请
研 协 同创 新基 地建设 路 径及机 制研 究” ( 课题编号: 2 0 1 3 S J B 8 8 0 0 8 3 苏射阳人 ,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 学学院博士
后 研 究人 员, 盐城 工 学院副研 究 员 , 教 育 学博士 。
组 织 制度 建设具 有 重要 借 鉴价值 。 [ 关键 词 ]日本 ; 大学; 共 同利 用组 织制度 ; 历 史演进 ; 运 行机 理 [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7 / 3 1 3[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7 4 6 9 ( 2 0 1 5 ) 0 2 — 0 0 4 6 — 1 0 2 0 1 1 年, 我 国提 出“ 高校 创新 能力 提升 计划 ” , 即“ 2 0 1 1 计划” 。该 计划 的核心是 鼓
用组 织 制度 作 为 日本 大 学推 进 协 同创 新 的一 项 重要 制度 设 计 , 顺 应 了现 代 知 识 生 产
转型 的 需要 , 促 进 了不 同学术 组 织 间进 行 合作 生产知 识 的能 力 , 形成 了科 学研 究一 技
日本的教育制度你知多少?
日本的教育制度你知多少?日本的教育制度分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本科4年。
硕士2年、博士5年。
按种类分为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专门学校四种;按办学方式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三种。
日本的普通大学设有学部、大学院(即研究生院)、研究所等教育机构。
本科生学习期限为四年。
学生学完规定的学分方能毕业,取得学士学位。
大学大学院开设硕士、博士课程。
硕士课程通常为2年。
(1)大学:学部相当于我国大学里设立的学院或系,学部阶段的学习即本科学习。
日本的大学学制通常为4年,但是医学,牙医学,兽医学的学制通常为6年。
在日本本科阶段的学习以修学分为主,通常需修满124个以上的学分才允许毕业(医学,牙医学学生通常需修满188个学分以上才允许毕业,兽医学学生通常需修满182个学分以上才可毕业)。
大学院,相当与我国的研究生院,设有硕士和博士课程。
硕士在日本被称做“修士”,硕士课程通常为2年,申请入学者只限于受过16年学校教育,已经大学毕业,或被认可具有同等学力的人。
学生取得专业科目的必要学分,通常为30以上的学分,考试合格并通过硕士论文审查即可取得硕士学位。
日本的博士课程学制通常为3年,但医学,牙医学,兽医学的博士课程学制通常为4年。
博士课程申请者只限于具有硕士学位,或被承认具有同等学力者。
日本的博士生分为两种,一种为课程博士,另一种为论文博士。
课程博士生应取得30以上的学分(包括在硕士课程中取得的学分),考试合格并通过论文审查即可获得博士学位。
论文博士可以不在学,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通过博士论文审查,具有博士课程修了者同等以上学历,也可获得博士学位。
此外,有些大学采取5年一贯制的博士课程。
此类博士课程分为博士前期及博士后期两部分,前期学制为2年,后期为3年,实际上,博士前期就是硕士阶段,后期即为即为博士阶段.(2)短期大学日本的短期大学一般都以学习和传授专业性、实用性知识为主,重在能力培养,学制一般为2~3年,以家政、语言、文学、艺术、教育、保健等科目为主。
日本大学区域型TLO营建机制分析及启示
日本大学区域型TLO的营建机制分析及启示摘要:日本在科学技术立国战略实施过程中,设置众多的科技成果转移中介机构是其中重要的战略措施,成为实现产学研合作促进新技术研发和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力量。
本文以日本卓有成效的关西tlo为例,对其发展沿革、运营机制、改革情况、相关制度、业务情况等方面进行剖析,总结其运作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科技中介机构的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关西tlo;营建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一、日本大学tlo概况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大学与企业合作创新,国家、社会、企业还有大学自身职能的实现都对科研成果产业化提出要求,相应地日本在科术创造立国战略实施中,颁布实施的各项技术转移法规促进了大学科技成果转让中介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自1998年《促进大学等的技术研究成果向民间事业转移法》的颁布,确立了政府从制度与资金方面对大学科技成果转让机构tlo予以支持的法律依据。
1998年12月,文部科学省和经济产业省承认了已有的东京大学tlo、关西tlo、东北tlo、日本大学产官学联合知识产权中心4家tlo机构,截至2012年4月经日本文部科学省与经济产业省设立的tlo有42家。
根据tlo与大学之间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内部型、外部型、区域型。
tlo的设置与大学自身是否具有法人资格相关,私立大学具有法人资格,设置的tlo多属于校内机构,在2004年《国立大学法人法》颁布以前,国立大学属于国家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设立的tlo多是大学教员组织设立的,2004年以后部分国立大学将校外的tlo机构纳入到大学已有的产学联合本部成为校内机构。
关西tlo经过体制改革,2010年在国内tlo业绩排名中从第20位上升至第4位,是区域型tlo中业绩较为突出的机构。
二、关西tlo的发展沿革关西tlo是1998年10月由京东大学教员设立的,注资2950万日元,同年12月根据国家颁布的《大学技术转移法》,被文部科学省认定为承认tlo。
日本筑波大学以教育目标为导向的体制及课程设置
日本筑波大学以教育目标为导向的体制及课程设置作者:魏丹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33期摘要:本文介绍了站在日本大学改革前沿的、以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出现的现代化大学——筑波大学,以及该大学以教育目标为导向的体制和课程设置。
关键词:日本筑波大学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筑波大学(University of Tsukuba)是一所既有悠久历史,又可以用“崭新”来形容的日本名校。
筑波大学的前身是日本东京教育大学,它与东京大学的前身——大学南校、庆应义塾大学的前身——庆应义塾一样均具有百年以上的校史。
筑波大学的诞生最早缘于1961年日本政府提出建立筑波科学城的设想,1970年日本内阁会议通过此设想,1973年又通过了建立筑波大学的法案。
作为新型大学的试验校,日本于1973年10月废止东京教育大学,在现在的筑波市创立了新型的大学,即筑波大学。
学校位于东京东北部60千米处的茨城县土浦市,这里原是一片荒地,现今是日本崭新的大学科学城,筑城大学就位于这座科学城的中心,北依筑波山,东临霞浦湖,风景十分优美。
与那些历史悠久,有丰硕的学术成果,培养了不计其数名士要人而扬名世界的老牌大学相比,筑波大学的出名是由于它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站在日本大学改革的前沿,完全以一所新型办学模式而出现在东方的现代化大学。
筑波大学的总体改革构想和一系列改革措施已远远超出一校的范畴,它对日本的大学乃至在世界范围内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建校之初,它就以崭新的时代精神,建校、教学和研究一起上,所以被日本前文部大臣永井道雄称作“新干线大学”。
在日本1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当中,筑波大学就有3名教授获其殊荣。
他们是已故物理学家朝永振一郎教授,原筑波大学校长物理学家江崎玲於奈教授和化学家白川英树教授(现为名誉教授)。
筑波大学不是采用日本传统大学的学部、学科制,而是建立学群、学类和专攻领域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新的研究组织形式——学系,旨在培养视野广阔的学生和开展跨学科的科学研究。
日本大学的管理制度研究
日本大学的管理制度研究引言日本大学自19世纪后期开始,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机构。
日本大学的管理制度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也在不断地面临着挑战和改革。
本文将对日本大学的管理制度进行研究,探讨其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决策机制、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日本大学的管理模式1. 高度集权的管理制度传统上,日本大学采用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校长和教职员工之间权力和责任的划分模糊不清。
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校管理效率低下,决策时间过长,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
2. 近年来的改革与转型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日本大学逐渐开始转型,引入了一些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例如精细化管理、分权管理、绩效评价等。
这些改革试图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灵活性,促进学校发展。
3. 基于合作的管理模式另外,一些日本大学也开始尝试引入基于合作的管理模式,促进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作。
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解决内部矛盾。
总的来说,日本大学的管理模式正在不断变化和完善中,多样化的管理模式也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但是,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引进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努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日本大学的组织结构1. 分散化的组织结构日本大学的组织结构较为分散,且部门之间划分较为模糊,导致学校管理效率低下,难以集中统一管理资源和人力。
2. 精细化管理的引入为了提高管理效率,一些日本大学开始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对不同部门进行细致的划分和专业化的管理,以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灵活性。
3. 组织扁平化的趋势另外,一些日本大学也开始引入组织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减少层级,简化决策流程,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促进学校的快速决策和响应。
以上变化使得日本大学的组织结构向着更加合理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但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和结构。
日本高校本科危机管理人才培养现状与启示
55安志放,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导师,贵阳市社会组织工作专家库专家、贵州省公共管理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政府管理与公共政策、网络舆情与政府传播等。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科研课题10余项,作为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2部。
引言2011年3月的东日本大地震、2015年9月关东和东北地区的暴雨、2016年4月熊本县7.3级地震、2020年1月暴发的新冠疫情……给日本国民的脑海中留下了太多痛苦的回忆。
他们深刻认识到,给人们带来威胁的“危机”随着社会的多样化、全球化而增大,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层面都需要强大的“危机管理能力”。
正因为如此,日本高校纷纷开设“危机管理学部(学科)”,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危机管理人才,输送到社会,输送到危机处理的一线。
作为最早开设危机管理专业的亚洲国家,日本的危机管理专业教育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日本高校本科危机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千叶科学大学于2004年创立了“日本第一个并且是亚洲第一个”危机管理学部,日本大学、仓敷艺术科学大学等紧随其后。
经过多年的发展,日本高校设定了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建构了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与实践能力,切实提升毕业论文质量。
(一)从风险素养出发设定危机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日本列岛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不断,影响公共安全的各种事故灾难也接连发生,日本人的风险意识普遍很强,他们认为过分安于“我很好”和“我周围的每个人都很好”会导致混乱、恐慌,甚至在危险来临时日本高校本科危机管理人才培养现状与启示安志放56CITY AND DISASTER REDUCTION造成更大的损失。
因此,日本高校是从风险素养出发来设定危机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如日本大学“在认识全球化进程中的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基础上,将法律思维(运用法律解决纠纷和问题的能力)和风险素养(危机管理能力)相融合的知识作为主体来付诸教学行动,为维护日本秩序、保障国民安全,甚至实现世界和平而努力培养实践解决问题的人才”;千叶科学大学“培养具备危机管理素养和掌握安全知识技能,为实现健康和平的社会做出贡献的专家、技术人员”;仓敷艺术科学大学为“通过以经济、经营学为基础开展广泛的教育培养,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并能自己有效行动的力量”;长冈技术科学大学则是致力于培养“拥有系统安全最尖端的知识和正确的伦理观,具有能够应对安全的各种课题和新技术的精深学识、逻辑思考力和创造力”的人才。
日语培训 管理制度
日语培训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提高日语培训的质量,确保培训的顺利进行,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日语培训是指为学习者提供日语语言知识和交流能力的培训活动。
第三条日语培训的目标是使学习者掌握日语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达到一定的日语水平。
第四条日语培训的方式包括面授和在线培训两种形式。
第五条学员参加日语培训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
第六条学校负责对日语培训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教学质量。
第七条日语培训教师应严格遵守课程计划和培训安排,保证教学质量。
第八条学校负责对学员进行考勤管理和学习情况的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九条学校负责对日语培训设备和教材进行管理和更新,保障教学设施的完好与培训教材的质量。
第十条日语培训的管理工作由相关部门统一负责,领导班子履行全面领导责任。
第二章教学管理第十一条学校应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教学方案。
第十二条教师应按培训计划和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活动,认真备课,按时上课,确保教学质量。
第十三条学校应建立学员档案,记录学员的学习情况和成绩,及时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
第十四条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工作。
第十五条学校应积极开展日语水平测试和竞赛活动,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第三章学员管理第十六条学校应根据学员的年龄和基础水平制定不同的培训班级和教学计划。
第十七条学员应按时参加培训课程,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第十八条学员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无故缺席,如有特殊情况需请假,需提前向学校请假。
第十九条学员应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练习,认真复习所学内容。
第二十条学员应积极参加教师组织的学习交流活动和实践活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第二十一条学员在培训期间应遵守培训规定,尊重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保持学员间的良好关系。
第四章教材设备管理第二十二条学校应购买最新的日语教材,并根据教学需要提供相关的教学设备和学习工具。
第二十三条学校应负责对教材和设备进行分类管理,确保教学设施完好。
日本大学的管理制度是什么
日本大学的管理制度是什么日本的大学管理制度是一个完善的系统,它包括校务管理、学术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等多个方面。
日本的大学管理制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学术自主权与行政自主权的共存体制。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鼓励创新、培养人才,这就需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对学校进行管理。
一、日本大学的校务管理日本大学的校务管理是由学校主要负责人、董事会、学术议会和校务委员会等机构进行管理。
学校主要负责人是指校长,其职责是领导学校的管理工作,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管理学校的日常事务。
董事会是学校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政策。
学术议会是由学校的教师组成的机构,主要负责学术事务的讨论和决策。
校务委员会是学校行政机构,主要负责学校的行政管理。
二、日本大学的学术管理日本大学的学术管理主要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学术评价等方面。
教学管理是指学校对课程设置、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管理。
科研管理是指学校对科研项目、科研团队、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管理。
学术评价是指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表现进行评价。
三、日本大学的财务管理日本大学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控制和内部审计等方面。
预算管理是指学校对各项支出进行预算和控制。
资产管理是指学校对学校的财产进行管理。
财务控制是指学校对各项支出进行控制。
内部审计是指学校对学校各项支出进行审计。
四、日本大学的人事管理日本大学的人事管理主要包括教师聘任、教师管理、工作人员管理、福利待遇等方面。
教师聘任是指学校对教师的聘任进行管理。
教师管理是指学校对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工作人员管理是指学校对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福利待遇是指学校对教职员工的福利待遇进行管理。
五、日本大学的学生管理日本大学的学生管理主要包括学生招生、学生培养、学生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
学生招生是指学校对学生的招生进行管理。
学生管理是指学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大学本科课程管理运行机制分析作者:郭德红吕世彦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年第04期摘要:近年来,日本大学以“四年一贯制”的本科课程体系取代了实行多年的“二·二分段制”的大学课程体系,本科课程管理制度也随之得以改进。
日本大学本科课程管理运行机制中的规划、实施、评价和更新等主要环节日益完善,大学学部一级有了更大的课程设置权利,有效地提高了课程的质量和教育效果。
日本大学本科课程的发展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在美国的要求下,在大学本科教育中引入美国式的通识教育课程,称为教养课程(由各校教养部负责实施),安排在本科前两年集中学习,后两年进行专业教育,即“二·二分段制”本科课程体系。
但由于教养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两张皮”的弊端,从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日本学界批评和否定教养课程的呼声从未中断过,日本大学曾先后进行过三次课程改革。
1991年3月,日本政府准许大学课程设置自由化,将原来由政府掌握的课程设置权力下放到大学,对于教养课程学分的配置与规划,给予较大弹性,仅规定基本教养课程至少要达到30学分,至于课程内容及框架,均由校自定。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大学开始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各校按照自己的办学方针和理念,以及对各学科领域的不同理解设置课程,带来了大学课程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改变了以往大学课程死板单一的局面。
为解决以往本科教育存在的教养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弊端,日本大学普遍废除教养部,实行了综合化教学计划的改革。
改革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把原教养部的教师分别配置于现有的学科专业;第二种是在撤消教养部的同时,分别对全校系科进行重新改组;第三种是把教养部改造成新学部或研究科。
[1]改革后,大学各个学部(相当于我国大学的二级学院)拥有了更大的课程设置权。
大多数学校实行了教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和穿插进行的“楔子型”的四年一贯制教学计划,即将原来在大学一二年级进行的教养课程贯穿在大学四年中进行,置教养教育于专业教育过程之中。
同时,日本大学教养教育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变化。
课程名称多使用“基础课程”“主要课程”“共同课程”和“核心课程”等。
在课程内容上,各校根据学科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加快了更新步伐,使教养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同时增设了一定数量的跨学科综合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日本大学本科课程管理运行机制(一)课程管理基本制度:学分制和选课制日本大学实行以选修制和学分制为核心的本科课程管理制度。
1999年之前,日本大学实行的学分制既规定学生在校学习的年限,又规定学生毕业的最低学分数,只有当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方可毕业。
按日本文部省规定,四年制大学的学生至少要获得124 个学分并完成毕业论文方准予毕业。
从1999 年起,文部省准许优秀学生在完成学分的基础上,即使学习未满四年,也可提前毕业或直接报考研究生。
[2] 一般来说,日本大学的理论课程15学时对应1学分,实践课程30学时对应1学分,课程考试合格即取得相应学分。
长期以来,日本大学按照学年安排本科课程,但随着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大学采用学期制安排本科课程。
各大学缩短每门课程的时间长度,尽量使每门课程的时间控制在一个学期内,这被认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好方法。
[3]日本大学的学分制度和学分计算方法相对灵活,不受科目限制。
不仅大学间实行学分互换制度,而且学生在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专科学校及其他有关高校获得的学分也可以获得大学的承认。
根据规定,学生入学前在专修学校学习获得的技能学分,经审查合格后也可被承认。
在选修课方面,日本大学学生可以根据各学科教师的指导,按照专业、兴趣爱好及将来出路选修所喜好的科目,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大学也可在短期内集中授课,结束一门课程。
这种灵活的选课制度,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理念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从日本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发展情况来看,本科必修课程在减少,选修课程数量在不断增加。
(二)课程管理基本过程1.课程规划在日本大学本科课程管理权限中,学校一级通常只负责全校性的课程改革工作,学部一级在日常本科课程管理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通常全面负责规定本学部的本科课程体系设置(含教养课程的设置)。
日本大学举凡涉及全校性的本科课程规划变革,都会成立由大学校方领导、学科专家、教育专家和学生组成的本科教育改革委员会,统领全校课程改革。
为了确保大学本科教育质量,增强日本大学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近年来,日本政府开始从宏观上指导大学本科教育目标的设定,以及制定各类课程的具体考查指标,指导日本大学的本科课程改革。
例如,强调本科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如下素质和能力:一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二是加强学生通用技能的掌握;三是加强学生学习态度及志向性的培养;四是加强学生综合学习经验和创造思维、沟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等。
在这种教育理念影响下,日本大学在新的课程规划过程中,强调本科教育的综合性,增加了综合课程在本科课程体系中的比重。
开发具有各校特色的综合课程,成为大学本科课程规划的一个突出特点。
面对急剧发展变化着的外部世界,日本高等教育界主张通过综合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以综合的素质和技能去解决日益复杂的问题,使学生面对复杂的环境能作出合理的选择和负责任的决策。
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大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
2.课程实施日本大学本科课程的实施以方便学生学习、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充分体现了课程管理的服务意识。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日本大学更多地在本科教育中采取了小班级、少人数的授课方式,即缩小班级规模,将学生人数控制在20名以内,便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如外语教学,班级学生规模控制在20人之内的大学数量大大增加。
在教学方法上,日本大学多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很少讲解基本概念,一般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教师在课堂上先是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课后作业一般要求学生提交一份简短的研究报告。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导演”的角色,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却很深入。
每年4月开学前,绝大多数大学会编制大学学习指南,包括每个学科的教学计划,系统而详细地介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参考文献等,且有很多大学将其做成数据库,供学生参考。
数据库内含有课程的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学分、任课教师、讲授目的、内容和要求、选修课程、成绩评定、教材与教参等内容。
在不少大学的学校主页上还可查询各课程答疑安排,包括课程名称、开课学期、任课教师、答疑时间、答疑地点、联系电话等内容。
日本大学没有专门管理教材的部门,基本上是教师提出计划后,由学校书店购买,分系放置。
没教材的课程需要学生记笔记,按教师指定的参考书进行补充即可。
教师指定的教材和参考书在学校图书馆主页上可以查询。
此外,各系还设有专门的教师相谈室,由专人负责解答学生的选课问题,也包括专业方向的选择或有关学习的其他问题。
至于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学校的学生健康咨询室可提供全方位服务。
[4]日本大学特别重视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较完善的实验和实习环境。
实践中,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研讨式的答辩是日本大学实践教学的基本特点。
自我管理使学生在不断动手探索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彼此协作精神,体味科学的渐进与严谨。
研讨式的答辩是对学生完成实验工作的检查督促,多次的反复更是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文字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教学全面锻炼了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人的综合素质,是日本大学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5]不少大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进“席明纳”(seminars,小型高级讨论班)的教学模式,学生和教师一起就特定题目进行提问、回答、讨论,效果良好,这一教学模式贯穿学生的四年学习全过程。
对于综合课程的教学,日本大学一般是根据教师的专长,由不同专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讲授,每周根据讲授主题的不同由不同专业的教师授课。
3.课程评价按照日本大学设置基准的规定,大学进行自我检查评价与接受外部评价是各大学的义务。
日本大学对课程的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外部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最终评价结果向社会和公众公开,起到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
日本大部分大学都成立了由本校教师、院系领导、行政职员、校长等组成的自我评价委员会,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办学定位和大学审议会的要求制定评价标准,依据标准定期开展自我评价。
其中,对课程教学情况的评价是学校自我评价的中心内容。
而教授会、教务委员会等教育研究组织对学校课程教学活动的检查也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
学校通过互联网或出版的形式将自我评价的结果—“自我检查评价报告书”向社会公开,帮助公众了解学校的情况。
在广泛开展自我评价的同时,日本大学还委托一些有一定分析能力、可信度较高的校外评价机构,即“第三方评价系统”,对大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价。
其中包含对大学课程管理状况和实施情况的评价。
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是日本大学促进课程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
许多大学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校方不但把学生的评价结果反馈到教师教学中去,还按学期录制成录像带或装订成年终报告书向学生和教师公开发表。
4.课程更新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日本文部省对大学的具体学科、课程设置及变更上存在着管得过细、统得过死的弊端,同时又对学校质量缺乏持续有效的监控。
针对这些问题,1991年,文部省下放了权力,赋予了大学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更多地以宏观、间接、隐形的方式来调控大学的发展。
随着权力的下放,大学可以按照自己的办学方针和理念以及对各学科领域的不同理解设置专业课程,使大学课程出现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特点,这有助于形成大学自身的教育特色和办学特色。
大学能够针对社会、市场的需要,作出更灵敏的反应,及时把握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压缩旧有课程,增设新的课程、专业,注重培养创新型和急需型人才。
在理工科方面,逐年增设跨学科、综合性学科专业或其他新型学科专业和课程,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
在日本大学,本科课程的日常更新权力分别掌握在学校一级和学部一级的教授评议会手中。
涉及全校性的课程更新大多由学校一级的教授评议会来决定;学部一级的课程更新由学部一级的教授评议会决定。
如前文所述,大学如进行全校性质的本科课程改革,一般会成立专门的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根据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和原则来统筹全校课程改革。
日本大学本科课程管理运行机制体现出的教育思想(一)尊重学生个体选择,培养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日本大学本科课程管理中的学分制和选修制管理制度引自美国,其核心是崇尚自然,推崇学生个性发展。
所以,学分制本质上是学生学习自由度的延伸,这种自由度集中体现在选修制的深度与广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