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课标卷2卷甲卷文言文阅读陈登云传详解
《明史·陈登云传》-附译文翻译-2016年全国高考II卷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明史·陈登云传》|附译文翻译|2016年全国高考II卷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
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
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
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
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
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
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
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
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
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
”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
岁大饥,人相食。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
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
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参考译文: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
政绩最好,升为御史。
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
后改为山西巡抚。
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
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捣鬼。
高考新课标②卷语文试题+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2016年全国卷2高考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
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
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
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
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
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
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
"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
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寻卒.(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政绩最好,升为御史。
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
后改为山西巡抚。
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
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捣鬼.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
高考文言文真题详注细评(八)——陈登云传
“其”作助词
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 传序》)
“为”的用法
动词助记口诀:人们认为大象作为工具,成为朋友是能干的。 介词助记口诀:大象因为饿,为了吃,被动对人示好,替人干活。高考言文真题详注细评陈登云传
高考常考文言虚词
——“其”“为”
“其”的用法
“其”的用法助记
本义:簸箕。今字作“箕”。
“其”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 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 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 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 之战》)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为”作动词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为”作介词
1.表被动,读wéi,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 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⑤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①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 ④《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明史·陈登云传》注释、译文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明史·陈登云传》注释、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万历五年进士。
除(授予官职)鄢陵知县,征授..(被征召授予)御史。
出.(离开京城)按.(巡视)辽东,.疏.(上疏。
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陈.(陈述)安攘..(安,安定。
攘rǎng,排除。
排除祸患,使天下安定。
这里指安定边境)十策,又请速.(加速建立)首功之赏。
改.(改派)巡.(巡视)山西。
译文: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
政绩最好,升为御史。
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
后改为山西巡抚。
还朝,会.(恰逢,正碰上)廷臣方.(正在)争建储..(建立储君,立皇太子)。
登云谓.(认为)议不早决....(),由.( )贵妃家阴.(暗中)沮.(通“阻”阻挠,破坏)之。
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向皇帝上书直言),劾.(弹劾,揭发罪行)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包藏祸心)窥觊暗中观察,偷偷地。
觊,觊觎;指非分的企图和希望,此可译为希求)储贰..(太子)/且广结术士..(讲求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的人)之流..()..()曩.(nǎng,从前,过去)/陛下重惩科场冒籍..(公开宣..(假冒籍贯,科闱弊端之一种)承宪妻每扬言称)事由己发(发现)/用以..(用动听的..()恐喝勋贵簧鼓言语迷惑人)朝绅.( 指朝廷官员 )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嚣张气焰),即中宫..(帝..(皇后)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
陛下享国王在位年数。
享,治理)久长,自由..(自,自然。
由,因为)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太子)之效.(结果)。
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不至何所,不能到..(以后)何所不至达什么地步呢?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呢?)?”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同僚)亦为登云危,帝竟.(最终)留中.(宫中)不下.(不下达审议)。
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详注细评——陈登云传
•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 对帝王的尊称。
•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 吏部尚书。
•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 委婉说法。
高考文言文真题详注细评
全国二卷陈登云传
高考常考文言虚词
——“其”“为”
“其”的用法
“其”的用法助记
本义:簸箕。今字作“箕”。
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 jī),变成“其”。( jī)
“其”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 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 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 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 之战》)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遂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考题再回顾
C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 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2016年高考课标卷2卷甲卷文言文阅读陈登云传详解
2016年高考课标卷2卷甲卷文言文阅读陈登云传详解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参考答案】4.C(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人名及动词进行断句,比如“承宪”“术士之流”“陛下”“科场”“承宪妻”“勋贵”“朝绅”;动词“怀”“藏”“窥觊”“结”“惩”“扬言”“恐吓”“簧鼓”。
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
202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
202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一、材料选择。
文体选择上传论兼顾。
本题材料为组合文本,由三段文言文组合而成,材料一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魏世家》,材料二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材料三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前两则为史传作品,第三则为史论作品。
材料一讲述魏文侯礼敬名士段干木的故事,材料二讲述汉太子与“商山四皓”的故事,材料三则是汉代思想家王充对上述两个历史故事的评述。
从文本立意上看均体现了崇仁尚礼的价值观,既能体现高考立德树人的核心,有符合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命题导向。
从篇幅上看传论相当,从内容上看,论传有密切的关联性,议论与史实交相印证。
所述史实清晰晓畅,所议事理简易明了,语言典雅规范,与高中语文教材历史类作品的入选标准一致。
从考生学习经验上来看,《屈原列传》的评传结合,《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叙议结合,都会大大削弱考生阅读的陌生感。
此外选文涉及文言知识点全面、平易,契合高中文言文教学重点。
二、题目分析。
文言文阅读题型设计和分值设定相对稳定,未出现较大变化。
10题延续了前两年新课标卷对于断句知识的考查方式,主要考察考生结合语境、运用语法分析法及相关文言知识准确理解句意的能力。
就此题具体来讲,“魏君贤人是礼”,主语为“魏君”,“贤人是礼”是以“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此片段译为“魏君礼遇贤人”;“国人称仁”译为“国人称赞他仁德”,“上下和合”译为“卫国上下齐心”,两个语言片段都相对完整,而“未可图也”是结论,译为“(魏国)不可以图谋(攻伐)啊”,呼应上文“秦尝欲伐魏”。
11题题型也延续前两年的教考衔接,涉及实词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记忆、理解两各方面的重点知识和能力。
打通了课外文言选文与初高中所学文言文、常见成语中涉及相关知识,借以强化考生对知识的比较、迁移与运用。
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婚燕尔中的“燕”同“宴”,是“安乐”的意思。
这在《诗经•卫风•氓》中学过,且“宴尔新昏(婚)”恰好出自该篇拓展阅读篇目《诗经•邶风•谷风》。
全国卷2014-2018真题文言文详注-陈登云传
D •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
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 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 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 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考题再回顾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向皇帝上书直言),劾(弹劾,揭发罪 行)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偷偷觊觎;非分的欲望)储 贰(太子),且广结术士(讲求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的人)之流曩 (năng,从前,过去)陛下重惩科场冒籍(冒籍,假冒籍贯,科闱弊端 之一种),承宪妻每扬言(公开宣称)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功臣权 贵),簧鼓(簧鼓,用动听的言语迷惑人)朝绅(指朝廷官员)。不但 惠安(妃子的名号)遭其虐焰,即中宫(皇后)与太后(皇太后)家 亦谨(谨慎地)避其锋矣,陛下享国(帝王在位年数)久长,自由(因 为)敬德(崇敬道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认为)不立东宫 之效(结果)。干扰盛典(重大的典章制度),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 至(不至何所,不能到达什么地步呢)?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 列(同僚)亦为(认为)登云危,帝竟(最终)留中不下(将奏章留 在宫中不下达审议)。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文言文《明史·陈登云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文言文《明史·陈登云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使用地区:重庆、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西藏、陕西、海南)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授予官职。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鄢陵知县,征(召入朝中。
梁启超《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适大病,不能行。
”——你由于学士徐靖的推荐,被光绪皇帝宣召,恰巧生大病,不能去)授(授予官职)御史,出按(出外巡视。
出:离开京城。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
按:巡察。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后来以“吴地民众暴乱”事由向朝廷报告,追查下来诛杀了这五个人)辽东,疏陈(上疏陈述)安攘(安定天下,排除祸害)十册,又请速(加速)首功之赏,改巡(改派巡视)山西。
还朝,会(恰逢,正赶上。
《汉书·李广苏建传》:“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归汉,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
)廷臣方争建储(立太子)。
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暗中。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沮(jǔ,同“阻”。
阻止,阻遏)之。
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指自然灾害或某些异常的自然现象)抗疏(向皇帝上书直言),劾(hé,揭发罪状。
《汉书·李广苏建传》:“劾大不敬,伏剑自刎。
”——你的大哥苏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怀有祸心,包藏奸计),窥觊储贰(窥视企望太子之位。
觊:jì,希望得到。
储贰:储副,太子。
《晋书·成都王颖传》说:“皇太子,国之储君”。
2016·新课标Ⅱ卷·T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附答案详细解析
文言文阅读答案详细解析2016·新课标Ⅱ卷·T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万历五年进士。
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
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
改巡山西。
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
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
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
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
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
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
朝右皆惮之。
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
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
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
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
”因条数事以献。
出按河南。
岁大饥,人相食。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
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文言文《明史·陈登云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文言文《明史·陈登云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使用地区:重庆、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西藏、陕西、海南)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授予官职。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鄢陵知县,征(召入朝中。
梁启超《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适大病,不能行。
”——你由于学士徐靖的推荐,被光绪皇帝宣召,恰巧生大病,不能去)授(授予官职)御史,出按(出外巡视。
出:离开京城。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
按:巡察。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后来以“吴地民众暴乱”事由向朝廷报告,追查下来诛杀了这五个人)辽东,疏陈(上疏陈述)安攘(安定天下,排除祸害)十册,又请速(加速)首功之赏,改巡(改派巡视)山西。
还朝,会(恰逢,正赶上。
《汉书·李广苏建传》:“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归汉,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
)廷臣方争建储(立太子)。
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暗中。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沮(jǔ,同“阻”。
阻止,阻遏)之。
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指自然灾害或某些异常的自然现象)抗疏(向皇帝上书直言),劾(hé,揭发罪状。
《汉书·李广苏建传》:“劾大不敬,伏剑自刎。
”——你的大哥苏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怀有祸心,包藏奸计),窥觊储贰(窥视企望太子之位。
觊:jì,希望得到。
储贰:储副,太子。
《晋书·成都王颖传》说:“皇太子,国之储君”。
全国二卷陈登云传59页文档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全国二卷陈登云传• Nhomakorabea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16年全国2卷 陈登云传 精译
16年全国2卷陈登云传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出任)鄢陵知县,征授(被征召授予)御史,出接(巡视)辽东,疏陈(上疏陈述)安攘(边境)十册,又请速(加速建立)首功之赏,改巡山西。
还朝,会(恰逢,正碰上)廷臣方争建储。
登云谓(认为)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暗中)沮(阻挠、破坏)之。
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上疏直言事情),劾(弹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谨慎地)避其锋矣,陛下..享国(在位)久长,自由敬德(崇敬道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结果)。
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不至何所‛,不能到达什么地步呢)?‛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同僚)亦为(认为)登云危,帝竟(最终)留中不下(将奏章留在宫中不下达审议)。
久之,疏(上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朝廷大臣)皆惮(忌惮)之。
时方考选科道(明、清時监察官员的通称),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害怕)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奸佞)。
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二十年来,以(因为)刚直擢(提拔)京卿者百止一二耳。
背公植党,遂嗜乞怜(投其所好,摇尾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向朝廷进言的路径,这里指言官)顾(却)居其半。
夫台谏(监察官员、谏议官员,后合二为一)为天下持(坚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不顾皇帝颜面,依法办事),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蛀虫)哉!与其误用而斥(贬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在开始选拔时谨慎地考察)。
‛因条(分条陈述)数事以献,出按(巡查)河南。
岁大饥,人相食。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全国二卷陈登云传
五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 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 三以久次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寻卒.
• 9、龃龉:①牙齿上下对不上,比喻意见不合. • ②比喻不平正;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齐. • ③不相投合,抵触. 丁玲 一九三○年春:"虽然两人的性格实在并不相
同,但也从不龃龉的过下来了."
• ④不协调,差失.多用于文辞. • 明 归有光先妣事略:"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
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 ⑤不顺达.多指仕途. 新唐书·王求礼传:"然以刚正故,宦龃龉.
• ⑥谓别离. 宋 苏轼:"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 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 • 以:因为.京卿:朝廷大臣.止:通只. • 背公植党,逐权贵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
明史 陈登云传
2016全国卷2
一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 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 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
二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 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 宪,言 :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 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 用以恐吓勋贵 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 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 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 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 疏入,贵妃、承 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
三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 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 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 .朝右皆惮之.
高考文言文真题详注细评——陈登云传优秀课件
“为”作动词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高考文言文真题详注细评——陈登云 传优(共秀33p p张tP课PT件)
高考文言文真题详注细评——陈登云 传优(共秀33p p张tP课PT件)
“为”作介词
1.表被动,读wéi,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 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⑤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①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 ④《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⑧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
高考文言文真题详注细评——陈登云 传优(共秀33p p张tP课PT件)
高考文言文真题详注细评——陈登云 传优(共秀33p p张tP课PT件)
“为”的用法
高考文言文真题详注细评——陈登云 传优(共秀33p p张tP课PT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课标卷2卷甲卷文言文阅读陈登云传详解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参考答案】4.C(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人名及动词进行断句,比如“承宪”“术士之流”“陛下”“科场”“承宪妻”“勋贵”“朝绅”;动词“怀”“藏”“窥觊”“结”“惩”“扬言”“恐吓”“簧鼓”。
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
)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
(2)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或句(。
)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人名及动词进行断句,比如“承宪”“术士之流”“陛下”“科场”“承宪妻”“勋贵”“朝绅”;动词“怀”“藏”“窥觊”“结”“惩”“扬言”“恐吓”“簧鼓”。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参考答案】 5.D (“移疾”意同移病,释义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可以根据语境“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
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分析,是他自己求退的。
)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
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
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
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着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
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参考答案】 6.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D项,“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错误,选项对应的文字在文中是说“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赍”是拿东西给人。
“帑金”是国库里的钱,因此不是“筹措钱款”。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参考答案】7.(1)其中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参考答案】7.(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比如“刚直之人”“副使崔应麟”“泽中”“登云”。
然后再看是否有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