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与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的目标管理与绩效目标设定
绩效考核的目标管理与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而绩效目标的设定就是绩效考核的第一步,它直接关系到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绩效考核的目标管理与绩效目标设定的步骤和要点。
一、绩效考核的目标管理的重要性1.提高工作效率:绩效考核的目标管理可以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从而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资源,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2.激发员工积极性:绩效目标设定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感,从而更加投入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
3.提高团队协作:通过绩效目标设定,可以明确团队的目标和方向,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配合,进而提高整个团队的绩效和业绩。
二、绩效目标设定的步骤1.明确绩效考核的目标:在设定绩效目标之前,需要先明确绩效考核的目标。
比如,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还是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等。
2.制定绩效目标的原则:在设定绩效目标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可量化:绩效目标要能够量化和衡量,以便进行有效的评估。
- 具体明确:绩效目标要能够清晰明确,避免模糊和歧义,以便员工理解和执行。
- 可达成性:绩效目标要具备一定的挑战性,但又要有一定的可达成性,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3.与员工沟通确认目标:设定绩效目标之后,需要与员工进行沟通,确认他们对目标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并根据情况对目标进行适当调整。
4.跟踪和反馈:在员工开始执行绩效目标之后,需要对其进行跟踪和反馈,及时了解其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5.总结和评估:绩效目标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总结和评估,对员工的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估,明确其达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绩效考核做准备。
三、绩效目标设定的要点1.与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绩效目标的设定应该和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使员工感受到自身价值的提升和成长。
2.符合SMART原则:绩效目标设定应该符合SMART原则,即具备特定性(Specific)、可衡量性(Measurable)、达成性(Achievable)、相关性(Relevant)和时限性(Timely)。
管理学中的员工绩效管理与企业目标
管理学中的员工绩效管理与企业目标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社会中,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拥有高效能的员工。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员工绩效管理来确保员工的高绩效,从而实现企业目标。
本文将探讨在管理学中,员工绩效管理如何与企业目标相互作用。
一、员工绩效管理的定义员工绩效管理是指通过使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技术,为员工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期望,并评估他们的绩效表现,以便为员工提供反馈,鼓励员工的工作表现,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员工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1. 目标设定:为员工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期望,这些目标和期望应当与企业目标相符合。
2. 绩效评估:评估员工的绩效表现,包括对员工的工作成果、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维度进行评估。
3. 反馈及改进:为员工提供反馈,指出员工表现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鼓励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行改进。
二、员工绩效管理的作用1. 确保工作的目标和期望与企业目标相符合员工绩效管理能够使员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期望,并使员工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一致。
这可以确保员工的工作成果与企业目标相符合,从而推动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
2. 激励员工通过员工绩效管理可以对员工进行积极的反馈,表彰员工的优秀表现,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
同时,如果员工的绩效不足,也可以通过员工绩效管理来为其提供必要的改进和支持,帮助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3. 促进企业的改进员工绩效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为企业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从而帮助企业加强自身竞争力。
三、员工绩效管理与企业目标的相互作用1. 员工绩效管理服务于企业目标员工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绩效,从而改善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因此,员工绩效管理必须紧密地与企业目标相结合。
企业目标可以作为员工绩效管理的依据和指导,从而使员工的绩效目标与企业目标相一致,为企业的成功做出贡献。
2. 企业目标支持员工绩效管理企业目标可以为员工绩效管理提供支持和指引。
团队管理中的目标导向与绩效管理
团队管理中的目标导向与绩效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已成为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使团队能够高效运作和取得良好的绩效,目标导向和绩效管理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本文将探讨团队管理中的目标导向以及如何有效进行绩效管理。
一、目标导向目标导向是指团队根据组织的使命和愿景来明确和设定目标,以此激励团队成员的行为和努力。
具体来说,目标导向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明确的目标设定:团队应该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确保每个成员都清楚他们的角色和责任。
这将为团队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并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可衡量的目标:目标必须是具体和可衡量的,以便团队可以评估自己的进展并做出必要的调整。
例如,制定一个明确的销售目标,如每月增加10%的销售额,可以帮助团队明确努力的方向。
3.挑战性的目标:目标应该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成长和发展。
过于简单的目标可能导致团队的不满和失去积极性,而过于艰巨的目标可能会给团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4.目标的共享和沟通:团队成员应该共同了解团队的目标,并与其他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这将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他们在团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以最佳方式实现共同的目标。
二、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通过明确的目标和评估机制对团队和个人的绩效进行管理和提升。
以下是有效进行绩效管理的几个关键要点:1.制定明确的绩效标准:绩效标准应该与团队的目标相一致,并具备可衡量性。
例如,销售团队的绩效标准可以根据销售额、新客户获取等指标进行评估。
2.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团队应该定期评估自己的绩效,以确保目标的达成和发现问题。
评估可以通过定期的会议、个人报告和绩效评估工具等方式进行。
3.提供反馈和奖励机制:在评估绩效的同时,团队领导应该提供及时的反馈,并给予合适的奖励和激励措施,以鼓励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工作表现。
4.持续的发展和培训:绩效管理不只是评估和奖励,还应该关注团队成员的发展和提升。
团队领导应该为团队成员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绩效。
目标和绩效管理
36
➢不适合替代。指考核者在评估过程中选择不当考核标准来替代。如以年 资、热心程度、整洁等非关键因素作为考核标准,或以个人主观观点,代 替客观标准(记录、工作成果等)作为评价标准。
改进办法:严格执行KPI指标考核和关键行为指标考核的考核方法。 ➢近期影响。指考核者在评估过程中受被考核者近期的工作表现强烈的左 右,考核前的表现影响考核结果。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2讲
目标和绩效管理
1
一 、绩效和绩效管理
2
绩效的定义
“绩效”概念的沿革与发展 ➢完成了的工作任务 ➢“绩效”=“结果”或“产出” ➢“绩效”=“行为” ➢“绩效”=“结果”+“过程”(行为/素质) ➢“绩效”=“做了什么” +“能做什么”
3
绩效管理的定义
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与员工双方就目标及如何 实现目标而达成共识,并协助员工成功达成目标的 管理方法。
28
(三)以经营检讨和中期述职报告 为核心的绩效改进体系
29
总经理
以KPI为基础的业绩考核体系流程
1个月
1、制定/修改关键 业绩指标
2-3个月
2、设定目标签 订业绩合同
每月/季度/年
3、进行经营业绩 审核
每月/季度/年
4、制定计划 采取行动
关键岗位业 绩指标审核
签订业绩 合同
审批
人力资源部
制定关键 业绩指标
5
为什么要实行绩效管理
➢组织为什么需要绩效管理
资金 人员 技术 信息 支持
组织的使命 组织发展战略
组织的目标 业务单元的目标 每个职位的责任
组织的绩效 团队的绩效 个人的绩效
目标导向的绩效管理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实时监控项目进 度和绩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项目计
划和目标。
制定项目计划
根据项目目标,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 包括资源分配、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 等。
项目绩效评估
在项目结束后,对项目绩效进行全面 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项目 提供借鉴和改进方向。
THANKS FOR WATCHING
结果反馈
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员 工,以便他们了解自身绩效状况并作 出改进。
05 绩效评估与反馈
绩效评估方法选择
关键绩效指标(KPIs)
选择与组织目标紧密相关的关键绩效指标,确保评估结果客观、 可衡量。
360度反馈
通过同事、上级、下级、客户等多方面的反馈,全面评估员工的绩 效表现。
目标管理法(MBO)
双向沟通
绩效管理过程中应保持双向沟通, 鼓励员工参与目标设定和绩效评估,
增强其参与感和归属感。
02 目标导向的绩效管理理念
以目标为导向
设定明确、可衡量的目标
目标具有挑战性但可实现
确保组织内每个成员都清楚了解并致 力于实现共同的目标。
鼓励员工挑战自我,同时确保目标设 定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 期望。
目的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员工的工 作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并通过激励和发展员工,实现组 织的长远发展。
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升员工绩效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提 供反馈,帮助员工了解自 己的工作表现,从而激发 其提升绩效的动力。
促进组织发展
将员工的工作与组织的战 略目标相结合,确保组织 整体目标的实现,推动组 织持续发展。
明确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和期望成 果。
绩效管理工作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绩效管理工作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计划:
制定绩效管理政策:制定和更新公司的绩效管理政策,明确绩效管理的原则、流程和标准。
设定目标:与员工一起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包括定量和定性目标,确保目标的可衡量性、可达成性和挑战性。
监控和反馈:定期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和反馈,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员工改进工作。
奖励和激励: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对优秀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培训和发展:针对员工的绩效短板,制定培训和发展计划,提升员工的技能和能力。
工作目标:
提高员工绩效:通过有效的绩效管理,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提升公司的整体业绩。
提升员工满意度:通过公正、公平的绩效评估,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归属感,降低员工流失率。
促进组织发展:通过绩效管理,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员工能力:通过培训和发展计划,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改进管理流程:通过持续改进绩效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效率。
总之,绩效管理工作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并持续改进和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以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
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
关系:目标管理是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管理是实现目标管理的手段。
目标管理的定义和内容:《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是这样定义的:“目标管理:让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亲自参加工作目标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制度。
”《最新企业管理大辞典》则是这样定义的:“目标管理系统乃是一种广泛被一般企业所爱用的一种管理程序。
在此程序下,上司与下属将联合设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及确定每一个人对预期成果的责任范围。
目标管理并不仅仅是一种方法,首先应是一种管理哲学,它特别适用于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所以,它也是“管理中的管理”。
目标管理的理论哲学精髓就是它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条理性。
目标管理优点集中于“计划的有效工具”、“使组织明确”、“诱导工作执行”、“控制的最佳指南”、“使管理绩效的评价成为可能”、“个人承诺”、“展开有效的控制工作’等方面。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注重发挥员工的才干和热情、重视人的行为、尊重人格,并且假设人是愿意工作和愿意取得成就的。
1.德鲁克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
德鲁克认为,“所谓目标管理,就是管理目标,也是依据目标进行的管理。
”因此,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基础或以目标为指导的一种管理体系。
德鲁克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目标管理模式的结构。
(1)全单位、全过程、多层次的目标管理体系。
目标管理是吸收了企业全体人员参与目标管理实施的全过程。
(2)运用四大原则,在八大领域中确立目标。
“确立目标”是目标管理中非常重要、而且不易解决的一个问题。
德鲁克对此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即分别确定每个领域内要衡量的是什么以及衡量的标准。
八个需要设定具体的目标领域是:市场营销、创新、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生产率、社会责任和利润要求。
德鲁克分析了制定目标时需要坚持的主要原则:一是制定目标要具体化:二是制定目标要具有超前性;三是制定目标要具有平衡性;四是制定目标还要注意目标之间的逻辑顺序。
(3)目标管理注重整体绩效和自我控制。
绩效目标与管理制度
绩效目标与管理制度一、绩效目标的概念和意义绩效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达成的目标,是对组织绩效要求的具体表述,是实现组织使命和愿景的具体体现。
绩效目标的设定对于组织的持续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组织明确目标、指导管理、评价绩效和激励员工。
通过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组织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
在今天的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不断提高绩效水平,追求卓越。
只有通过制定合理的绩效目标,才能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全力以赴,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二、绩效目标的制定原则1. 与组织战略目标一致。
绩效目标应该与组织战略目标相一致,互相支持,相互促进。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能够为组织的长期发展做出贡献。
2. 明确具体。
绩效目标应该具体明确,不能模糊不清,不能含糊其词。
只有这样,员工才能清楚自己的工作重点和目标,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3. 可量化。
绩效目标应该具有可量化的特点,即可以通过一定的指标和数据来评价和度量。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绩效目标的客观评价和比较。
4. 可达性。
绩效目标虽然应该是具有挑战性的,但也要合理可达。
不能过于理想化,让员工感觉无法实现,这样只会削弱员工的工作动力和信心。
5. 可测评。
绩效目标应该是可以被测评的,即可以通过一定的评价机制和方法去评价员工的绩效。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员工的绩效评价客观公正。
三、绩效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绩效管理制度是组织实现绩效目标的手段和方法,它是支撑绩效目标实现的制度保障。
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可以帮助组织明确绩效目标,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是组织实现绩效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组织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
1. 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是绩效管理制度的基础,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才能实现对员工绩效的准确度量和评价。
部门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5篇
部门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制度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部门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部门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篇1一、目的1、加强物业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公司管理服务水平,确保落实公司经营目标;2、调动员工进取性,强化员工的职责意识和目标导向,促使员工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适用范围1、公司所有部门;2、公司除领导班子成员、试用期员工以外的所有在职员工。
三、考核周期分为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
月度考核具体周期为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为一个月考核周期,年度考核取该年12个月考核结果的平均值。
四、考核原则1、指标量化考核原则。
考核实行量化指标优先原则,难以量化的指标必须具体。
绩效考核办法实施细则2、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3、可行性原则。
工作任务和工作标准是能够到达的。
4、绩效改善与提升原则。
经过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帮忙员工全面客观地了解自身不足和优势,促进其绩效得到改善、提升。
5、监督和控制原则。
对绩效考核过程和绩效工资二次分配进行监督和控制。
五、考核结果的应用1、部门绩效考核结果与部门绩效工资总额挂钩,作为年底评选优秀单位的主要参考依据;2、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与月度绩效奖金发放、薪资增减、职级升降、评选先进的依据。
六、考核的组织与职责1、公司设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
由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组成,总经理任组长。
职责:一是负责对考核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二是负责对争议、申诉问题的裁定。
2、绩效考核领导小组下设绩效考评小组。
由人力资源部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人力资源部经理任组长。
职责主要是负责组织每月对职能部门、项目部、专业公司计划重点工作完成情景的审核以及日常工作、临时工作的抽查、评分;负责月度考核结果的公示、报批。
七、考核对象分为部门考核和个人考核两部分。
目标任务与绩效管理制度
目标任务与绩效管理制度目标任务与绩效管理制度绩效管理是指组织在预定的时间内为实现其目标建立一套计划、实施、评价和反馈的绩效过程。
其中,目标任务和绩效管理制度是绩效管理的两个核心要素。
目标任务是公司设定的在一定期限内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和目标,而绩效管理制度包括评价标准、分析、反馈和改进等一系列流程。
目标任务的作用目标任务在绩效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设立目标任务,明确组织的方向和目标,指导团队实施行动计划,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目标任务还能使公司更好地规划、管理和预测业务,提高生产效率,加强质量控制,增加销售额,提高利润水平。
目标任务的设计目标任务的设计需要团队和个人的共同商议和制定。
需要从公司整体战略出发,根据公司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和长期目标,制定相应的短期和中期目标。
在制定目标任务时,需要考虑目标任务的具体性、可衡量性、重要性和可接受性。
同时,目标任务也需要符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通过适当的压力和激励,能够激励员工充分发挥个人潜力,提高工作绩效。
绩效管理制度的作用绩效管理制度是指一套用于评估员工工作表现和提供反馈的制度体系。
绩效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公司明确员工工作表现的目标和标准,与员工沟通,及时纠正个人和团队的不足。
同时,绩效管理制度还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提高员工工作兴趣和积极性,为员工提供成长和晋升的机会,促进员工个人发展和公司整体发展。
绩效管理制度的流程绩效管理制度的流程包括设置评价标准、评估表现、提供反馈和改进,以确保绩效管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评价标准应该提前明确,并遇到进行调整,以适应公司业务的发展和变化。
员工的表现评估应该针对关键绩效指标,包括定量和定性数据,同时也考虑到员工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
评价完成后,应该及时向员工提供反馈,并将反馈结果和建议纳入员工的个人绩效规划中,并制定改进计划和培训计划,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能力。
绩效管理与目标设定
绩效管理与目标设定绩效管理是组织中的关键活动之一,它涉及到确定、衡量和监控员工的工作表现。
通过绩效管理,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和提供反馈,以便达到组织的目标。
而目标设定是绩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员工和组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绩效管理的概念和目的绩效管理是一种通过设定目标、测量绩效、提供反馈和制定改进计划来管理和提升员工表现的系统性方法。
它的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满足组织的需求、激励员工实现更好的成绩,并对员工进行合理评价。
二、目标设定的原则和方法1. 必须明确和具体的目标。
目标需要具体说明预期结果和完成时间,以便员工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
2. 可衡量性与可达性。
目标应该是可以通过客观、可衡量的方式来评估和跟踪进度,同时也需要确保目标是可实现的,避免过于理想化。
3. 目标之间的联系与协调。
各个目标之间应该有明确的关联和相互支持,以保证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4. 弹性和适应性。
由于环境和条件的变化,目标需要具备一定的弹性和适应性,以便在必要时进行调整和修改。
目标设定可以通过SMART原则来确保目标的质量和实施效果:1. 具体性(Specific):明确目标的内容和结果。
2. 可衡量性(Measurable):通过具体指标和标准来衡量目标的达成情况。
3. 可达性(Attainable):目标应该是现实可行的,员工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
4. 相关性(Relevant):目标与员工本身的职责和组织的战略目标是相符合的。
5. 时间限定(Time-bound):目标需要设定明确的截止时间,以便员工可以合理安排工作和管理时间。
三、绩效管理与目标设定的关系绩效管理与目标设定是相辅相成的,目标设定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参考依据,而绩效管理则通过测量和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来检验目标的达成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奖惩措施和反馈意见。
有效的绩效管理与目标设定可以带来多项好处:1. 激励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全力以赴。
目标与绩效管理制度
目标与绩效管理制度目标与绩效管理制度目标与绩效管理制度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用来管理其管理目标与绩效的规定和程序,以实现战略计划、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整体绩效。
有效的目标与绩效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提高员工绩效和生产力,并达成战略目标。
下面,将介绍目标与绩效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策略。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指企业或组织的战略目标、运营目标、团队目标以及个人目标的制定、跟踪和管理。
目标管理的核心是将企业或组织的总战略目标,逐层分解,努力达成每个层次的目标,以提升组织绩效并达成业务目标。
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如下:1. 设定目标企业或组织需要设定明确的总战略目标,进而将总战略目标向下细化以确定运营、团队和个人的目标。
每个目标需要设定明确期限和评价标准,以便后续评估。
2. 目标沟通设定的目标需要及时沟通和协调,确保团队和个人能够理解和积极参与,以便将实现目标的责任分配到每个人的头上。
3. 目标跟踪需要记录和跟踪各项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设定清晰的实施计划,并对计划中的资源、时间、预算等进行统筹、分配和监控,保证计划的顺利实行。
4. 目标评估对每个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分析成功因素和失败因素。
对后续目标制定和实施提供指导和改进方法。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对员工、团队和组织整体绩效进行评估和监控的过程。
绩效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评估和监控员工和团队的工作表现、识别成功和失败因素、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改进方法。
绩效管理的实施步骤如下:1. 目标设定需要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并与员工进行沟通,确保员工掌握这些目标。
2. 绩效监控对员工表现进行跟踪和监控,并对员工达成或未达成目标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估。
3. 绩效评估针对员工完成的工作和团队整体表现,进行绩效评估,并给出反馈和建议。
4. 绩效表现改进对员工或团队表现差的情况,需要提供有效的改进方案,建议和培训,并确保员工和团队将改进方案整合到下一期的目标和计划中。
目标与绩效管理制度的实施策略1. 信息完整性设定的目标和绩效评估需要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完整性,以便基于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从而提供更有效的改进方法。
绩效管理中的目标与绩效对齐
绩效管理中的目标与绩效对齐绩效管理是组织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制定目标、评估绩效和提高绩效的一系列活动。
其中,确保目标与绩效对齐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绩效管理中目标与绩效对齐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践建议。
一、目标的设定在绩效管理中,设定明确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的,并且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只有当目标具有这些特征时,组织才能够更好地衡量员工的绩效,并根据绩效调整战略方向。
二、目标与绩效的联系目标与绩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绩效评估的根据就是员工在完成目标方面的表现。
因此,在设定目标时,必须确保其可以用于评估绩效。
这意味着目标必须是客观的、可衡量的,并且能够与员工的工作职责相对应。
三、目标与奖励的关系目标与绩效的对齐还涉及到奖励和激励机制。
当员工达到或超过目标时,他们应该得到适当的奖励和认可。
这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动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绩效水平。
因此,在设定目标时,应该将奖励机制考虑在内,确保员工的努力得到应有的回报。
四、目标与发展机会目标与绩效对齐还涉及到员工的发展机会。
当员工达到目标时,他们应该有机会得到进一步的培训和发展,以提高他们的绩效水平。
这将使员工感到成长和满足,进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动力。
五、实践建议在实践中,确保目标与绩效对齐有一些要点需要注意。
首先,目标的制定应该是一个参与式的过程,包括员工和管理层的参与。
这样可以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次,目标的设定应该是阶段性的和可量化的,以便进行监测和评估。
此外,绩效评估应该是公正和客观的,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总结目标与绩效对齐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并确保绩效评估与之对齐,才能够更好地衡量员工的绩效,并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水平。
在实践中,参与式目标制定和公正客观的绩效评估是确保目标与绩效对齐的关键要素。
注:本文所述仅为参考意见,实际实施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目标与绩效管理培训
解决策略
提供培训和指导,确保评 估者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 和技巧。
员工参与度低面临的挑战及解决策略
挑战:员工对目标与绩效管理的参与度 低,缺乏积极性。
建立激励机制,将员工的绩效与奖励、 晋升等挂钩,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 力。
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员工的技能 和能力,增强其对目标与绩效管理的认 识和信心。
目标达成度
评估员工是否达成设定的目标,以及达成目 标的程度。
工作态度与职业精神
评估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如团队合 作、责任心和主动性。
工作质量
评估员工完成工作的质量,包括准确性、一 致性和完整性。
创新能力
评估员工在工作中展现的创新能力,包括提 出新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绩效评估的方法
目标管理法
02
目标设定与分解
目标设定的原则
SMART原则
确保目标具体、可衡量 、可达成、相关和有时
限。
挑战性原则
目标应具有一定的挑战 性,以激发识,得到员工的认同
和支持。
优先性原则
根据组织战略和业务重 点,确定目标的优先级 ,确保资源合理分配。
目标设定的方法
04
确定组织整体目标
根据组织战略和业务规划,明 确组织整体目标。
分解部门目标
将整体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 明确部门目标。
制定个人目标
各部门根据部门目标,结合员 工岗位职责,制定个人目标。
调整与优化
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 对目标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
目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03
绩效评估标准与方法
绩效评估的标准
目标调整与绩效改进
绩效管理的概念与目标
绩效管理的概念与目标绩效管理是一种组织管理工具,旨在通过明确目标、制定衡量标准、提供反馈和评估绩效,以提高员工个人能力和组织绩效。
本文将介绍绩效管理的概念、目标以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绩效管理的概念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绩效为核心的管理方法,其中包含了目标设定、行为规划、评价反馈等环节。
通过绩效管理,组织能够明确期望的绩效目标,并与个人的目标进行对齐,以确保员工在工作中产生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成果。
在绩效管理中,绩效评估是关键的环节。
通过定期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可以发现优秀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也可以发现存在问题的地方,并提供辅导和支持。
绩效管理的具体操作方式因组织而异,可以包括目标设定、工作计划、绩效评估、薪酬奖励等环节。
绩效管理需要被视为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包括员工自身的目标设定、工作计划以及对自身绩效的评估和改进。
二、绩效管理的目标1.明确工作目标:绩效管理的首要目标是明确员工的工作目标,使员工清楚了解组织期望的结果,以便能够根据这些目标进行工作规划和执行。
2.提高工作表现:通过绩效管理,可以为员工提供明确的工作标准和衡量指标,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以帮助员工提高工作表现和达成目标。
3.激励员工: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激励员工。
无论是以薪酬奖励、晋升机会还是其他形式的认可,绩效管理都可以为员工提供相应的激励,以增加其对工作的投入和动力。
4.发展员工能力:通过绩效管理,可以识别员工的优势和不足,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提高员工的能力和职业发展。
5.建立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绩效管理可以通过公正的评估和奖励机制,建立起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促进员工之间的竞争和合作。
三、绩效管理的实施注意事项1.明确目标和期望:在实施绩效管理之前,组织需要明确目标和期望,确保目标具体、可衡量、可实现,并与员工个人目标进行对齐。
2.定期沟通与反馈: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组织需要定期与员工进行沟通,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以帮助员工改进工作表现。
绩效管理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评估是否达到了这些目标?
绩效管理的目标通常包括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效率、激励员工持续提高工作表现、促进员工发展和成长、提高组织整体绩效等。
评估是否达到了这些目标通常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绩效管理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和可达成。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能够更容易地评估绩效管理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 绩效评估工具:使用绩效评估工具来收集员工的工作表现数据,比如成绩评定、360度反馈、员工自评等。
通过这些评估工具,可以客观地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绩效是否达标。
3. 反馈和沟通: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和反馈,与员工讨论他们的工作表现和绩效目标的达成情况。
及时的反馈和沟通能够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表现和发展方向,同时也有助于发现绩效管理的改进点。
4. 目标达成情况:比较员工的实际绩效表现和设定的绩效目标,评估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如果实际表现符合或超过了设定的目标,那么可以认为绩效管理达到了其目标。
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关系
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关系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是相互关联的,目标管理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目标管理是指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
该管理方法的基本思想是:①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从而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②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③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④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以他们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⑤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2)绩效管理是指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统一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绩效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公共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绩效管理可分为工商部门绩效管理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①在工商管理中,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组织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②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指组织系统整合组织资源达成其目标的行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区别于其他方面纯粹管理之处在于其强调系统的整合。
(3)两者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区别。
目标管理着重于目标的设定和事前的筹划,是一种宏观的统领战略;而绩效管理更注重于工作绩效的考核和评定,是为进一步的工作提供改进的策略。
②相同点。
目标管理的运用能够调动每一个雇员的积极性,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而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提高组织和员工的效率,所以二者的最终目标趋于一致。
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以他们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⑤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工作计划中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关联性解读
工作计划中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关联性解读一、目标管理的概念和作用目标管理是指根据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战略规划,确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并通过合理的分解与落实,实现组织最终的目标。
目标管理的作用包括明确方向、提高协作、激发动力、推动发展等。
二、绩效考核的意义和目标绩效考核是对组织、团队和个人工作成果进行评价的过程。
其作用在于衡量、改进和激励员工的绩效表现,促进个人和组织的持续发展。
绩效考核的目标包括提高工作质量、建立激励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等。
三、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关系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是相互关联的,目标管理是绩效考核的基础和依据,而绩效考核则反映了目标管理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四、目标管理对绩效考核的影响目标管理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帮助员工明确工作重点和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对绩效考核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绩效考核对目标管理的促进作用绩效考核可以及时检查和评估目标的实现情况,为目标管理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推动组织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六、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互动关系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动态过程。
目标管理对绩效考核提供依据,而绩效考核则反过来对目标管理进行调整和优化。
七、优化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发挥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的作用,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优化:明确目标衔接、制定可衡量指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加强沟通与反馈等。
八、绩效考核的挑战与解决途径在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会面临一些挑战,如主观评定、评估指标不合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客观公正的评估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等措施。
九、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可以更具体地说明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关联性,以及相互之间的互动作用。
十、总结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是组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目标管理为绩效考核提供了基础和依据,而绩效考核则反过来推动和提升目标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优化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组织的绩效表现和发展水平。
有效的目标与绩效管理策略
有效的目标与绩效管理策略绩效管理是指以明确的目标和标准为基准,通过对员工绩效的度量、评估、反馈、改进和奖励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实现组织和个人绩效目标的管理过程。
能够有效地制定目标和管理绩效,是每个组织都需要重视的重要问题。
下面将从制定目标和衡量绩效、与员工沟通和激励、持续改进等方面,探讨一些有效的目标与绩效管理策略。
一、制定目标与衡量绩效有效的目标与绩效管理策略的第一步是制定明确的目标。
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可以衡量和可实现的,并且与组织整体战略目标一致。
这样可以保证员工在工作中明确方向,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从而更有动力去完成工作。
同时,目标的制定也需要充分考虑员工的能力和资源,避免给员工过高或过低的压力,以确保目标的可实现性。
在衡量绩效时,应该采用多维度的评估方法。
除了定量的绩效指标,还可以考虑员工的工作态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并为员工提供更具体的反馈和改进建议。
二、与员工沟通和激励与员工沟通和激励是有效的目标与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
组织应该与员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反馈员工的绩效情况,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也要倾听员工的需求和意见,为员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以促进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提升。
激励是提高员工绩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激励可以通过薪资奖金、晋升晋级、职业发展机会等形式实施。
但是要注意激励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激励措施应该与员工的绩效成果相匹配,避免一刀切和任人唯亲的现象。
同时,激励策略也应该有长期规划和可持续性,以保持员工的工作动力和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持续改进有效的目标与绩效管理策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持续改进。
组织应该及时总结和分析员工的绩效数据,查找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例如,可以通过培训和发展计划,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绩效水平;通过改进流程和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激励机制的调整,提高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報表中看不中用:資料未善加以運用以及分析 (3)沒有問題意識,成本意識及改善之觀念 (4)浪費根源過多乏人問津 A. 找的浪費 B. 等待的浪費 C. 無意義工作的浪費 D. 動作的浪費 E. 生產過剩或不足的浪費 F. 搬運的浪費 G. 庫存過多的浪費 H. 設 備 未 經 評 估 , 保 養 不 當 所 產 生 的 浪 費 (如附件一) I. 人員設備閒置的浪費 J. 會議無效率的浪費 (5)人員無敬業精神,流動率高
由上述各項指標必頇各線逐週逐月加以計算並檢討需矯 正及改善之處,對生產績效衡量之綜合指標於分配上亦 可依如下說明作為參考
a.生產差異率 佔25分
作為基本分,其各單項評估公式:各項實際得分=基本 分× 經各項得分統計後得到生產績效綜合得值b.排程達 成率 佔25分 c.品質剔退率 佔15分 d.產品報廢率 佔15分
2.標準化:欲使全員達成目標,應由工程部門建立產品規 格,如原材料明細標準、品質標準、檢驗標準、 操作標準、報廢率標準、重工標準、工業工程 及生產部門設定最具效率之標準製造流程,並 對每一程序建立標準工時以作為評估及改善之 依據,物料採購部門應建立標準原料成本預算 訂購量分析、合格供應商評鑑考核制度以及存 貨週轉管理制度,品管部門應訂立各項原材料 料源認可檢驗、製程能力統計之管制、檢測設 備之校正、管理,工務部門應建立機模刀治具 之維護制度,品保部門應建立品質稽核及回饋 改善之機制。
B. 檢討設備/工作站之負荷(如附件五)
將每一製程之標準工時乘以生產數換算為製程工時再自每 一製程站工時累計得知設備餘力與負荷分析,作為調整工 作之參考以減少設備因調度不當產生不合理之負荷狀況。 C. 生產績效 於最低之成本(包含原材料、直接/間接人員、製造費用、 銷管費用,甚而企業內所有活動)產出了更高之生產力, 故欲獲得生產力之評估,就應對這些相關發生之費用加以 設立指標以數據來說話,使生產執行人員瞭解達成目標之 程度,並可使管理當局依據實績之衡量檢討追蹤問題點之 存在,再指派負責解決之相關權責部門加以克服,從而持 續提高生產力。各項生產績效之衡量指標,敘述如下:
(5) 節約能源:檢討能源用途及檢查制度之建立 a. 檢查排熱、漏熱、漏氣、漏水,如消防栓、地下抽水、 水龍頭、馬桶…等,防止損失或善加利用 b. 檢討生產流程、節省能源、減少退貨、不良、報廢、預 防能源損失 c. 使用之總能量依部門單位分別,如分裝電度表,以釐清 用電量 d. 查出用電最高量之原因,設備之啟動運轉,儘量安排於 離峰時間 e. 利用離峰時間貯存冷水,抽水入儲水池,供尖峰時間使 用 變壓器容量過大應換小(平均/額定<30%)如平均實際用 量與額定量之比例小於30%時應換小,變壓器愈大,鐵損銅 損愈大,自然電力損力,耗電量愈大。
作為基本分,其各單項評估公式: 各項實際得分=基本分× 經各項得分統計後得到生產績效綜合得值
e.生產不衡率 佔10分
f.設備稼動率 佔10分 其終極目標 ITEM a、c、d為零,b及f為100%,e為5% 以下
重要項目管制:公司應依影響成本之重大項目,列出優 先順序,逐項實施管制,包含原材料價格/用量、運費、 產品報廢率、呆料、生產效率、退貨率、機器/設備維 修費、水電/燃料費、直接/間接員工費用,其重要性
(2) 善用間接人員:互相支援,靈活調度工作,透過內部稽 核查檢表之建立,作為輪調之依據,會議宜短、有準備、有 目的、切入主題、少高論、爭論,多提解決問題之道,避免 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無果。 (3) 加班管制:間接人員加班等於增加人員,加班應檢討是 否因工作安排不妥或效率不佳所造成,故應預先申請填明內 容及結果呈報核准,並由人事部門每月統計各單位加班時數 比較表,再研擬降低加班之道。 (4) 設備維修費用管制:建立設備預防保養計劃,並訂立及 評估保養點檢目標,其保養點檢計劃包含:項目、方法、週 期、更換零組件之備份項目、數量、時機,同時更應檢討保 養點檢週期方法,更換零件之適切性及支出,故障、維修、 更換零組件之費用應加以統計。
(1)
預防發生呆料:這項是公司內各部門的責任
a. 市場預測銷售計劃力求確實,切忌變更頻繁。
b. 避免設計時,使用特殊原材料,以免訂單變更無法再 用。
c. 產品存量管制應著重於勿交期延誤、品質不良、儲存 不良、超量採購、料帳不符造成之呆料。 d. 進料檢驗避免不良原物料因檢驗疏忽而矇混入廠,除 影響生產效率,更因客戶退貨遭致呆料。
一、前言
當企業獲利高於其產業間之平均水準時,我們 稱為具備競爭優勢,而其條件不外乎有二: 1. 客戶對企業購買產品意願支付,其價值愈高愈能獲 利,但此項行為已趨不再存在。 2. 企業對成本降低之控制來創造其價值才是競爭優勢 之主要核心,也就是訂立及健全目標管理體系,使 流程合理化、工時合理化、效率合理、成本合理化, 並追求預防哲學防呆措施於問題意識──大處著眼, 改善意識──下處下手之思考與啟發,知道損失問 題何在?如何改善,水平展開,其基本精神為:
應避免超量生產,並依用料清表及生產排程管制領發料, 並由生管部門控管進度。
B. 節省費用 應評估選定針對發生支出費用較多之項目加以控管 控管實施前:應跟員工溝通觀念,使其明白控管之用意及 方法, 實施時:應以各類報表紀錄實施情況 實施後:應實施時所列紀錄彙整檢討得失、謀求矯正或改 善 (1) 簡化工作流程:可節省報表,間接人員之編制及執行並 可簡化組織層級,組織置床架屋,增加見員,這些人員常 忙於為其他部門人員製造工作,而非解決問題完成工作, 因此表面上大家很忙,真正工作之績效對公司而言不彰, 分層負責如未充分授權必頇層層請示,徒增報表旅途工作 無效率增加間接成本及費用損失。
三、降低成本之道 各項制度之訂立為企業體質之根本,建立基礎後在求降低 成本措施。 1. 提高生產力:生產力為生產各項要素有效活動之結果即投 入最少原材料及人員或設備之運作產生最佳最大的成果, 也就是說原材料(material)人員(man)設備(mechane) 方法(method)之管理最佳化,於硬體方面除新產品之研 發或現有產品之改良創新外乃在於生產自動化或設法如何 降低故障率,提高設備綜合效率,研擬夾治具輔以生產節 省工時提高產能於軟體方面就必頇提昇人員之工作效率, 藉由人機配合作動圖及流程距離時間之工作程序圖來分析 縮短標準工時去除徒勞工時。 【註】設備綜合效率(如附件二) 人機配合作動圖(如附件三) 工作程序圖(如附件四)
排程達成率:生產人員最主要之任務,就是依排程計劃適 時產出產品,若產出過低則需靠加班,結果徒增成本亦將 提高了生產差異率,若排程達成率超出100%,則應設法 將直接員工調往其他生產線,使實際工時降低,相對的生 產差異率也隨之下降,其計算公式為實際入庫合格品數除 以排程計劃入庫數後乘以100%。
(1) 品質剔退率:完成品經品管部門檢退後,生產人員必 頇重修、重工、選別並遞補良品,再次送檢這些所發生之非 正常性工時,就是徒勞工時所剔除之不良品也只有報廢一途, 隨之而高就是生產差異率以及產品報廢率。故品管三大定理, 就是公司全體員工務必追求達成的。其計算公式為產品退貨 數除以送入檢驗數後乘以100%。 產品報廢率:產品於生產過程中是靠4M、1E、1T來管制的, 一旦管制不當,將發生不符合規格要求之製品(含在製半成 品及完成品)面臨被丟棄之命運,此時之前所付諸之原材料、 人員製造費、銷管費用均大江東去了,就是部分原材料仍有 使用價值也得再靠人員拆除回收再次花費人員工時,更何況 拆除工時是否比回收之原材料更值得還得評估,其計算公式 為報廢品成本除以(入庫完成品成本+報廢品成本)× 100%。
1) 有困難就是能力不足,有問題就是做法不對。 2) 應捨棄直覺經驗上之固定觀念,改進為依事實數據 的作法。 3) 與其找出不能完成的理由,倒不如重新思考作法之調 整。 4) 個人智慧抵不過十個人的知識。 5) 從對象、主體、方法、空間、時間,來反問數次,何 故?為何?尋找真正原因,再運用智慧來解決問題。
(1) 生產不衡率:各項操作應先將方法標準化,再訂出標 準工時作為計算平衡的依據,雖然目的在求平衡,但欲使 不平衡率達成0%事實上極不可能,而過於偏高則成本亦隨 著增大,故通常應訂出允許之不平衡率作為調整平衡的參 考,其計算公式為(工作站總數× 耗時最高之工作站標準工 時)減去工作站總數,再除以(工作站總數× 耗時最高之工 作站標準工時)× 100%於改善達成平衡的生產線可運用合 併刪除、簡化、合併、重排等IE之改善原則來分析解決。 設備稼動率:衡量設備之閒置是成本及投資報酬價值之根 本,故通常會考慮列入生產績效中一併評估, 其分析時需含加班出勤時間-----A,停機時間:如故障、換 線、詴機、調整、待料、不良處理-----B,計劃性停機時間: 如無訂單、保養、會議、訓練-----C,其計算公式為(A-C -B)÷ (A-C)× 100%,並宜訂出合理之指標。
為什麼
WHY
WHAT 何物
對象
主體
WHO 何人
方法
HOW 如何
WHERE 何處
空間
時間
WHEN 何時
3.企業之五大通病 (1)有品管無品質 A. 要消除錯誤,再注意就行 B. 因工作忙,發生錯誤是難免 C. 反正不良品會於檢查時發現,稍微發生也無所謂 D. 產品規格多,故混入也不得已 E. 由於經驗之差異,作業會變更也是無可奈何 F. 雖有作業指導文件,但只要依自己易做之方法即可 G. 這種方法及程度之變更,不必向上級報告 H. 作業雖有困難或困惑也不需提案 I. 雖有標準樣品,但已經很熟悉,所以根本不必看 J. 雖有檢驗規範,但只要注意就沒有必要檢查
(1) 生產差異率:生產效率提高之後,只需較少之生產 人員節省了直接人員成本及人員所帶來之各項費用,其效 果立竿見影,生產效率之統計可由入庫完成品折算出標準 工時後除以直接員工所發生之實際工時,提高生產效率, 主要是消除徒勞工時,亦是除去造成生產差異之原因,故 以差異率作分析比效率更具有實質性的意義。其計算公式 為將生產效率分子分母顛倒相除之結果再減去1後乘以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