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C6282(中文版)基于IEEE 802.15.4网路的IPv6报文压缩格式(6LoWPAN)
802.15.4协议简介

802.15.4协议简介IEEE802.15.4 简介原⽂资料:概述:为什么选择802.15.4?LR-WPAN的⼯业化标准;基于DSSS传输,可以与WLAN共存;GTS⽤于实时应⽤;提供安全机制。
与蓝⽛、WLAN的对⽐802.15.4(zigbee)802.15.1(蓝⽛)802.11(WLAN)⼯作频段 2.4GHz/868MHz/915MHz2.4GHz 2.4G 5G峰值速率259kb/s720kb/s450Mb/s调制⽅式DSSS FHSS DSSS,OFDM覆盖范围10~75m<10m100m拓扑结构星型、点对点、簇树及混合点对点主从AC-AP,胖AP,MESH实时特效否是是接⼊⽅式CSMA/CA轮询-答复CSMA/CA纠错机制差错检测/重传前向纠错差错检测/重传业务范围数据数据+语⾳多种802.15.4的结构应⽤层、⽹络层、MAC层、PHY802.15.4的主要特征低速率(250/40/20 kb/s)、短距离、低功耗、低内存、低价、星型/点对点/簇树拓扑结构,CSMA/CA 信道接⼊、动态设备地址PHY 概述PHY的职责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of the radio transceiverED(Energy Detection) within the current channelLQI(Link Quality Indication) for received packetsCCA(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for CSMA/CAChannel frequency selectionData transimssion and receptionPHY Packet FieldsPreamble 32bitsStart of packet Delimiter 8bitsPhy Header 8 bitsPSDU 0~1016bitsPreamble Start of PacketDelimiter PHY Header PHY Service DataUnitMAC 概述MAC层的主要任务协调者发送⽹络beacon帧;beacon的同步;⽀撑PAN的关联、去关联;⽀撑设备安全;运⽤CSMA/CA与信道接⼊;处理GTS机制;提供两个设备之间可靠的链接。
RFC6282(中文版)基于IEEE 802.15.4网路的IPv6报文压缩格式(6LoWPAN)

基于IEEE 802.15.4网路的IPv6报文压缩格式摘要本文更新了RFC4944,“在IEEE 802.15.4网路上传送IPv6报文”。
本文描述了一个在低功耗无线个人局域网(6LoWPANs)上传送IPv6报文的IPv6报头压缩格式。
这种压缩格式可以进行任意前缀的压缩因为它是依赖于共享上下文的。
至于共享上下文的信息是如何维护的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本文描述的是多播地址的压缩和一个用于压缩下一报头的框架。
UDP 报头压缩正是在这个框架内描述的。
文档说明本文是一份因特网标准文档。
本文由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发布。
它代表IETF社区言论。
本文接收了公众的建议并由因特网工程指导委员会(IESG)改进和发行。
关于因特网标准的更多信息请参阅RFC5741的节2。
本文档的当前状态,勘误表和如何提供反馈等信息可以从这个网址得到:/info/rfc6282。
版权声明Copyright(c)2011,本文版权归IETF组织和文档的指明作者所有。
本文从属于BCP 78 和IETF组织法律相关的IETF文档(/license-info)从本文发布之日起生效。
请仔细审查这些文档,它们描述了你对本文的权利和约束。
从本文引用的代码必须包含简化BSD许可说明,如信托法律规定4.e节所描述的那样,本文提供的代码不会给出警告,如简化BSD许可里描述的那样。
1、简介[IEEE802.15.4]标准指定一个MTU是127字节,只留下大概80字节用于带有安全选项的介质访问控制(MAC)载荷,在一个最高速率只有250kbps或更少的无线链路上进行传输。
考虑到在如无线传感器网路这样的应用中要求有限的带宽,存储容量或电力资源,6LoWPAN 适配层格式[RFC4944]描述了在这样一个受限的链路上传送IPv6报文。
[RFC4944]定义了一个Mesh寻址报头以支持sub-IP转发,一个分片报头用于支持IPv6最小MTU的要求[RFC2460],和IPv6报文的无状态报头压缩(LOWPAN_HC1和LOWPAN_HC2)以便把相对较大的IPv6和UDP报头减小到几个字节(在最好情况下)。
802.22协议

IEEE 802.222003年12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在其规则第15章公布了修正案。
法律规定“只要具备认知无线电功能,即使是其用途未获许可的无线终端,也能使用需要无线许可的现有无线频带”,为新的无线资源管理技术奠定了法律基础。
2004年11月第一个基于认知无线电的无线标准IEEE 802.22工作组成立,目的在于解决运营在广播电视频段的感知无线广域接入网络技术。
下面涉及到的内容主要针对IEEE 802.22/D0.1草案。
1、IEEE 802.22概述IEEE 802.22固定无线区域网络(WRAN)工作于54MHz~862MHz VHF/UHF(扩展频率范围47MHz~910MHz)频段中的TV信道,它可自动检测空闲的频段资源并加以使用,因此可与电视、无线麦克风等已有设备共存。
利用WRAN设备的这种特征可向低人口密度地区提供类似于城区所得到的宽带服务。
1.1授权用户在IEEE 802.22工作频段内,有两类授权用户:一类是电视服务,另一类是无线麦克风。
与感知电视信号传输相比,感知无线麦克风要困难许多。
通常无线麦克风传输功率在50mW左右,覆盖区域在100m左右,占用带宽小于200KHz。
由于无线麦克风可能突然地出现和消失,给感知技术带来的巨大的挑战。
1.2拓扑IEEE 802.22系统是固定的一点对多点(PMP)无线空中接口,即基站(BS)管理着整个小区和相关的所有用户终端(CPE)。
BS控制小区内媒体接入和下行(DS)传输给相应的CPE。
而CPE通过接入请求,在BS允许的上行(US)传输,即任何CPE必须在收到BS的授权后才能传输。
由于BS必须兼顾对授权用户的保护,合理的分配感知任务、合理的实现动态频率选择,都是802.22系统的关键问题。
1.3覆盖区域IEEE 802.22系统和其它的IEEE 802的标准相比,是针对无线区域网的。
BS的覆盖范围半径最大可达100km,在目前4W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条件下,覆盖面积的半径也达到33km。
第5章6LoWPAN技术

5.2 6LoWPAN网络核心协议
DODAG拓扑建立的过程
5.2 6LoWPAN网络核心协议
DODAG上行构造过程
根节点利用DIO消息广播DODAG的信息; 根节点的邻居节点收到DIO后,根据一定的准则,决DAG特性、各种自定义的本地策略等 当某个邻居节点加入所广播的DODAG后,它就建立了一条到达DODAG根节 点的路径。根节点被称为该节点的“父节点”,这种通信模式称为MP2P , 也称为上行路由。 如果新加入图的节点类型是路由器,它将向自己的邻居节点继续广播包含 DODAG信息的DIO消息。 如果新加入图的节点是“叶子节点”,则只是完成入网动作,不广播DIO消 息。 邻居节点不断重复上述广播和加入动作,直至到达网络的所有叶子节点。
标准提供了基础验证。
标准开放性方面,6LoWPAN是IETF制定的开放标准,应用广泛,全世 界的开发人员都可以为其改进和完善而努力,为其快速发展、完善提 供了保障。
5.2 6LoWPAN网络核心协议
适配层协议
为了在基于IEEE 802.15.4底层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实现IPv6数据的有 效传输,解决两种技术的差异性,6LoWPAN适配层协议主要定义了 分片重组、IPv6报头压缩以及路由转发三种机制。 适配层还具备子网组建与管理、地址分配、组播支持等功能。
5.2 6LoWPAN网络核心协议
Rank
每个新加入图的节点需根据Metric和目标函数,用一定方法计算与该 图根节点之间的Rank值。Rank用于表示DODAG中某个节点的相对位 置,即该节点与根节点 之间相对距离的值。 Rank主要用于环避免。 RPL并没有指定Rank的计算方法 ,其具体计算由目标函数及相应 的 策略决定,但需要满足相对位置的性质。
802.15.4技术

能够在电池供电的情况下长时间运行。
IEEE 802.15.4设备类型
802.15.4中将设备分为两类:
全功能设备:full function device (FFD) 简化功能设备:reduced function device (RFD) 普通设备 协调器(或路由器) PAN协调器 普通设备
全功能设备(FFD) 简化功能设备(RFD) 数据流
网络实例
FFD RFD FFD
PAN协调器
RFD
RFD
FFD
RFD
设备地址(1)
每个无线个域网(WPAN)至少需要包含一个FFD(担任PAN 协调器)。 每个独立的个域网将选定一个唯一的PAN ID(16位)。 网络中的每个设备,其自身都携带一个64位的全球唯一地址: IEEE MAC扩展地址,也称为长地址,该地址可用于个域网内 的直接通信。
在信标不使能的网络中 协调器发送数据给设备
超帧
在IEEE 802. 15.4中,可以选用以超帧为周期组织WPAN网络内 设备间的通信。 每个超帧都以网络协调器发出信标帧(beacon)为始,在这个信标 帧中包含了超帧将持续的时间以及对这段时间的分配等信息。 网络中的普通设备接收到超帧开始时的信标帧后,就可以根据 其中的内容安排自己的任务,例如进入休眠状态直到这个超帧 结束。
ZigBee/802.15.4协议结构
应用层 ZigBee 联盟定义 ZigBee 协议栈
网络层
MAC 层
物理层
IEEE 802.15.4 定义
ZigBee与IEEE 802.15.4之间的关系
ZigBee使用IEEE 802.15.4所定义的物理层和MAC层技术。 ZigBee在IEEE 802.15.4的基础上添加网络层、应用层、安全等 技术。 Zigbee联盟在应用层定义了多个剖面(Profile),不同的Profile 面向不同的应用进行定制。典型的Profile有:
IEEE_802.11无线协议中文

5350 [MHz]
中央频率 =5000 + 5*信道号 [MHz]
149 153 157 161 信道
8 + 4 个非重叠信道
5725 5745 5765 5785 5805 5825 [MHz] 16.6 MHz
15
OFDM的基本原理
子载波之间正交
子载波频率间隔紧密 每个子载波的功率谱密度的尖峰发生在其他子载波功率的零点. 子载波间隔 (∆f) 等于1/Ts (符号传输周期) 例如 802.11a
天花板反射可用于整个房间的覆盖范围
不能穿越墙壁
更容易确保安全防止窃听 不同的房间之间干扰极少
室内环境将遭受红外背景辐射
阳光和室内光 一个红外接收器周围的辐射如噪声般出现A 需要高功率发射器
受限于关系到人眼的安全和过度的电力消耗
有限的范围
11
IEEE 802.11b
扩展的 802.11 DSSS
子载波之间正交
子载波频率间隔紧密
频率选择性衰减
弱子载波上的强衰减通过贯穿子载波的前向纠错(回旋编码)来处理 Coded OFDM编码正交频分复用
17
IEEE 802.11a中的OFDM
带 52个已用子载波的OFDM 48 个数据+ 4 个引导 (加上12个虚拟子载波) 312.5 kHz 间隔 (= 20MHz/64)
基本服务组 (BSS)
STA1
BSS1 入口 访问点 分布式系统
访问点
入口
ESS BSS2
访问点
分布式系统
802154协议

802.15.4协议802.15.4是一种低功耗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协议,由IEEE(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制定。
该协议为低功耗设备之间提供了一种简单、低成本的通信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种物联网(IoT)应用。
协议概述802.15.4协议定义了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MAC)层规范,用于在低功耗、低速率的无线网络中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该协议支持多种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树型和网状网络。
物理层规范802.15.4协议使用ISM频段(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包括2.4GHz频段和868/915MHz频段。
其中2.4GHz频段是最常用的频段,具有全球范围内的可用性。
协议支持多种调制方式和数据速率,例如O-QPSK调制和250kbps的数据速率。
MAC层规范802.15.4协议的MAC层规范定义了一套用于媒体访问控制和网络管理的协议。
MAC层使用了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冲突避免)机制来实现多节点之间的无冲突数据传输。
协议规定了两种不同的MAC层工作模式:非信标模式和信标模式。
非信标模式中,节点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发送和接收数据;信标模式中,网络中存在一个信标节点,用于同步和调度其他节点的通信。
网络拓扑结构802.15.4协议支持多种网络拓扑结构,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1.星型网络:所有节点直接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中心节点负责网络的管理和调度。
2.树型网络:节点之间以层级结构组织,根节点负责网络管理,并通过中间节点转发数据。
3.网状网络:节点之间可以直接通信,没有中心节点,数据可以通过多个路径传输。
适用场景802.15.4协议在物联网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家庭自动化:通过无线传感器和执行器,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控制,如灯光、温度、安防等。
rfc4862

improvements. Please refer to the current edition of the "Internet
Official Protocol Standards" (STD 1)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state
generating global addresses via stateless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and the Duplicate Address Detection procedure to verify the
uniqueness of the addresses on a link.
hosts generate an "interface identifier" that uniquely identifies an
interface on a subnet. An address is formed by combining the two.
In the absence of routers, a host can only generate link-local
5.4.1. Message Validation . . . . . . . . . . . . . . . . . . 14
5.4.2. Sending Neighbor Solicitation Messages . . . . . . . . 14
5.4.3. Receiving Neighbor Solicitation Messages . . . . . . . 15
IoT协议大总结

IoT协议大总结电子工程师和物联网(IoT)的产品和系统的应用程序开发人员都有一个几乎令人迷惑的连接选项。
许多通信技术是众所周知的,如WiFi,蓝牙,ZigBee和2G/3G/4G蜂窝,但也有几个新兴的新兴网络选项,如线程作为家庭自动化应用的替代品,以及在主要城市实施的空白电视技术用于更广泛的基于IoT的用例。
根据应用,范围,数据要求,安全性和功率需求以及电池寿命等因素将决定某种形式的技术组合的选择。
这些是向开发人员提供的一些主要通信技术。
蓝牙重要的短距离通信技术当然是蓝牙技术,在计算和许多消费品市场中已经变得非常重要。
预计这是可穿戴产品的关键,特别是连接到物联网,尽管可能通过智能手机在许多情况下。
新的蓝牙低功耗(BLE)或蓝牙智能(如现在已被标注)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协议。
重要的是,虽然它提供了与蓝牙类似的范围,但它的设计旨在显着降低功耗。
但是,Smart/BLE并不是真正设计用于文件传输,更适合于小块数据。
鉴于其在智能手机和许多其他移动设备上的广泛集成,因此在许多竞争技术的个人设备环境中肯定具有重大优势。
根据蓝牙SIG,超过90%的蓝牙智能手机,包括iOS,Android和Windows的型号,预计到2018年将“智能就绪”。
使用蓝牙智能功能的设备包含了基于射频收发器,基带和协议栈的基本数据速率和低能量核心配置的蓝牙核心规范版本4.0(或更高版本-2014年底最新版本4.2,,目前已更新5)。
重要的是,版本4.2通过其互联网协议支持配置文件将允许蓝牙智能传感器通过6LoWPAN连接直接访问互联网(下面更多)。
这种IP连接使得可以使用现有的IP基础设施来管理蓝牙智能边缘设备。
有关蓝牙4.2的更多信息,可从RS获得各种蓝牙模块。
标准:蓝牙4.2核心规格频率:2.4GHz(ISM)范围:50-150米(智能/BLE)数据速率:1Mbps(智能/BLE)ZigbeeZigBee像蓝牙一样具有大量的操作基础,尽管传统上在工业环境中也是如此。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基于 802.1X 的高校校园网 AAA 认证设计与实现
目录
引 言 .................................................................. 1 第一章 高校校园网的现状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关键词:校园网;802.1x;radius服务器;AAA认证
ii
XXXXXXX 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设计
Abstract
Alo ng with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 logy rapid deve lopme nt,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infor mation techno logy. The ca mpus network has become a trend of the deve lopme nt trend of the times, also can make our country educatio n mana ge ment to the inte lligent develop ment. But faced with groups of the particular ity and comp lexity o f the ca mpus network in Colle 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makes campus network access authe nticatio n and mana ge ment aspects are fac ing greater d iffic ulties. On the analys is of the camp us network manage me nt and secur ity of authentication, such as fac ing a ser ies of proble ms, as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var ious methods of a uthe nticatio n, elaborated 802.1x in ca mpus network access authe ntication has uniq ue advanta ges. Thro ugh verification, used is based on the 802.1x AAA authenticatio n mode design o f campus network in co lleges, in the imp le mentation of true, safe and credib le network access and a ccounting mode has ma ny advanta ges, but also reso lve the ca mpus network in the network access authenticatio n and secur ity, mainte nance and a series o f proble ms encountered. On the co llege campus network access, certification, mana ge ment and ma intenance of a good reference. Key words : campus network;. 802.1X; Radius server;AAA authe ntication
IEEE802.15.4网络的IPv6报头压缩研究

IE 0 .54规范 是一种短 距 离 、 速 率 、 E E82 1 . 低 低 功耗 的无 线个 域 网络 标 准 , 可广 泛 应 用在 智 能 家 电 和工业控 制 等领域 , 能 以广 域 网为接 口与 外 界通 并
信. 它规定 了物 理层 和 MA C子层 标 准 , 没有 涉 及 到
维普资讯
第 3 卷 第 5期 1
20 0 7年 1 0月
北
京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Vo . 1 No. 13 5 Oc ,2 0 t 0 7
0I NAL 爪 0F BEUI NG I 0 0NG JA UNI VERS TY I
文 章编 号 :6 30 9 (07 0 —0 30 17 —2 12 0 )50 6 —4
82 1 . 0 .54网络 上 的 应 用 方 案 , 中针 对 Iv 其 P6分 组
的报头 压 缩 问题 是 研 究 的重 点 , L WP 发 布 的 6o A N
草案 提 出的报头压缩 方 法能将 4 节 的 Iv 本 0字 P 6基
报头压 缩 到 2 1字 节 , 缩 率 为 4 . %, 虑 到 压 75 考 I E 0 .5 4网络 的物 理 层 最 大 帧 为 1 7字 节 , E E82 1 . 2
I EEE 0 1 4 Ne wo k 8 2. 5. t r s
LIZh o h a,GAO hu a —u S ai,ZHANG n - e Ho g k
( col f l t n s n nomai n ier g B i gJ oogUn e i , ei 0 0 4 C i ) S ho o e r i dIf E coca r t nE g ei , ei i t i r t B in 10 4 , hn o n n j n a n v sy jg a
专业题库-Juniper设备实际操作(116题)

PE-AS (VRF背对背)方ISP的MPLS VPN网络。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如:共有4点,则每点占25%.相应百分比。
以太网测试方法(详细)

以太网业务测试方法目录一、系统适应性测试 (4)1.1、上电测试 (4)1.2、各槽位适应性测试 (5)1.3、混插测试 (5)1.4、满框测试 (6)1.5、时钟盘切换测试 (6)1.6、交叉盘切换测试 (7)1.7、SDH保护倒换测试 (8)1.8、盘保护倒换测试 (9)二、网管测试 (10)2.1、告警功能测试 (10)2.2、性能统计测试 (10)2.3、配置参数测试 (11)2.4、状态上报测试 (11)2.5、控制命令测试 (12)2.6、交叉功能测试 (12)三、功能测试 (13)3.1、最小帧长度 (13)3.2、最大帧长度 (13)3.3、异常包检测 (14)3.4、特殊包传输特性 (14)3.5、端口自适应功能 (15)3.6、自动协商功能 (15)3.7、以太网帧格式测试 (16)3.8、单播帧测试 (17)3.9 组播帧测试 (18)3.10、广播帧测试 (18)3.11、静态MAC地址配置功能 (19)3.12、MAC地址动态学习功能 (20)3.13、MAC地址老化时间测试 (20)3.14、MAC地址表容量测试 (21)3.15、MAC地址学习速度测试 (22)3.16、VLAN功能测试 (23)3.16.1、用户安全隔离测试 (23)3.16.2、VLAN Trunk功能 (23)3.16.3、设备VLAN条目数量 (24)3.16.4、VLAN支持的ID标识 (25)3.16.5、VLAN优先级测试 (25)3.16.6、PVID功能 (26)3.16.7、VMAN功能 (27)3.17、水平分割测试 (27)3.18、GFP封装测试 (29)3.18.1、GFP封装帧格式 (29)3.18.2、GFP告警检测和产生 (29)3.18.3、GFP误码监测和处理 (30)3.19、LCAS功能测试 (30)3.19.1、多径传输及最大时延差测试 (30)3.19.2、多径保护 (31)3.19.3、LCAS标准性测试 (31)3.19.4、LCAS保护时间 (32)3.19.5、时隙告警保护功能 (33)3.20、流量控制(仪表到设备) (33)3.21、流量控制(设备到仪表) (34)3.22、流量控制(拥塞形成流控) (34)3.23、端口聚合 (35)3.24、端口镜像功能 (36)3.25、生成树测试 (37)3.26、快速生成树测试 (38)3.27、基于端口优先级测试 (39)3.28、二层流功能 (39)3.29、端口接收包类型配置 (40)3.30、PING功能测试 (41)3.31、端口环回检测测试 (41)3.32、LPT功能 (42)四、指标性能测试 (43)4.1、吞吐量 (43)4.2、时延 (44)4.3、过载丢包率 (45)4.4、背靠背 (45)4.5、GE光口指标 (45)4.5.1、平均发送光功率 (46)4.5.2、接收灵敏度 (46)4.5.3、中心波长测试 (47)4.5.4、光谱宽测试 (47)4.5.5、消光比测试 (48)4.5.6、上升时间测试 (48)4.5.7、下降时间测试 (49)4.5.8、数据相关抖动测试 (49)4.5.9、发送眼图 (50)五、稳定性测试 (51)六、对通组网测试 (52)6.1、常规组网测试 (52)6.2、数据文件传送 (54)6.3、多媒体应用 (54)七、环境测试 (54)7.1、温循试验 (54)7.2、高低温性能测试 (55)7.3、电源拉偏试验 (55)7.4、单盘功耗 (56)7.5、单盘重量 (56)八、一致性测试 (56)一、系统适应性测试系统适应性测试主要针对单盘与能够使用的系统和各单盘是否进行良好的配合,单盘是否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组网方式和环境变化。
中国电信IP城域网设备测试规范-汇聚交换机v2.0

附件4:企业秘密中国电信IP城域网设备测试规范(汇聚交换机)(V2.0)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二零零六年一月目录1. 概述 (1)1.1范围 (1)1.2引用标准 (1)1.3缩略语 (2)2. 测试环境和仪表 (3)2.1测试环境 (3)2.2测试仪表 (3)3. 测试内容 (4)4. 二层交换功能测试 (4)4.1基本功能测试 (4)4.1.1 超长帧转发能力 (4)4.1.2 异常帧检测功能测试 (5)4.1.3 广播抑制功能测试 (6)4.2镜像功能 (6)4.2.1 端口镜像功能测试 (6)4.2.2 流镜像功能测试 (7)4.3生成树协议测试 (8)4.3.1 标准生成树测试 (8)4.3.2 快速生成树测试 (9)4.3.3 多生成树测试 (10)4.4VLAN堆叠功能测试 (11)4.4.1 基本功能 (11)4.4.2 扩展功能 (12)4.5端口聚合 (14)4.5.1 聚合链路数量测试 (14)4.5.2 聚合效率测试 (15)4.5.3 聚合链路收敛时间测试 (16)4.6二层组播功能测试 (17)4.6.1 UNTAGGED端口IGMP SNOOPING功能测试 (17)4.6.2 TAGGED端口IGMP SNOOPING功能测试 (18)4.6.3 组播组加入/离开时间测试 (19)4.7P RIV ATE V LAN功能测试 (20)4.8V LAN交换功能测试 (21)5. 访问控制和QOS功能 (22)5.1访问控制表方向性测试 (22)5.2二层访问控制表测试 (23)5.2.1 MAC地址访问控制表测试 (23)5.2.2 VLAN访问控制表测试 (23)5.2.4 SVLAN访问控制表测试 (25)5.3三层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 (26)5.3.1 IP地址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 (26)5.3.2 四层端口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 (26)5.4访问控制表数量及性能测试 (27)5.5业务分级 (28)5.5.1 基于VLAN ID的业务分级 (28)5.5.2 基于四层端口的业务分级 (29)5.5.3 SVLAN内外层标签802.1P优先级映射 (30)5.6优先级队列 (31)5.6.1 严格优先级队列 (31)5.6.2 轮询队列 (31)5.7速率限制 (32)5.7.1 入方向速率限制功能测试 (32)5.7.2 出方向速率限制功能测试 (33)5.7.3 速率限制颗粒度及精确性测试 (34)6. 转发性能测试 (35)6.1MAC地址学习速度 (35)6.2MAC地址表容量 (35)6.3最大VLAN数量测试 (36)6.4单端口吞吐量和时延测试 (37)6.5板内交换性能测试 (38)6.6板间交换性能测试 (39)6.7综合转发性能测试 (40)7. 可靠性和安全性 (41)7.1设备可靠性 (41)7.1.1 主控板和交换矩阵冗余 (41)7.1.2 电源冗余 (42)7.1.3 业务卡热插拔 (42)7.1.4 设备重启动时间 (43)7.2网络安全 (44)7.2.1 端口地址数量限制 (44)7.2.2 设备防ARP攻击测试 (45)7.2.3 设备防ICMP攻击测试 (45)7.2.4 设备防BPDU攻击测试 (46)8. 运行维护和网络管理 (47)8.1运行维护功能测试 (47)8.1.1 远程认证管理 (47)8.1.2 SSH登录测试 (48)8.1.3 日志记录 (48)8.1.4 DHCP Option82功能测试 (49)8.2.1 SNMPv1、SNMPv2支持测试 (50)8.2.2 SNMPv3支持测试 (50)8.2.3 SNMP访问地址限制 (51)8.2.4 MIB View安全访问控制功能测试 (52)8.2.5 SNMP Trap功能测试 (52)8.3管理信息库 (53)8.3.1 端口MIB的功能测试 (53)8.3.2 VLAN MIB的功能测试 (53)8.3.3 CPU利用率、内存占用率的功能测试 (54)8.3.4 资源管理信息功能测试 (54)8.3.5 ACL管理信息功能测试 (55)8.3.6 QOS的管理功能测试 (55)8.3.7 二层组播MIB (56)8.3.8 SVLAN MIB (56)中国电信IP城域网设备测试规范-汇聚交换机1. 概述1.1 范围本规范主要参考我国相关标准、RFC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T相关建议以及《中国电信城域网优化改造指导意见》、《中国电信城域网设备技术规范》编制。
中国移动IPv6终端技术要求V100--资料

中国移动I P v6终端技术要求V1.0.0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3.1 术语和定义 (2)3.1.1 接入点名称Access Point Name (2)3.1.2 网关GPRS支持节点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 (2)3.1.3 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Packet Data Protocol Context (2)3.1.4 双栈终端Dual stack terminal (2)3.1.5 终端形态 (2)3.2 缩略语 (3)4 总体技术要求 (4)5 终端技术要求 (4)5.1 协议栈 (4)5.1.1 概述 (4)5.1.2 RFC 2460 IPv6协议规范 (4)5.1.3 RFC 4291 IPv6地址结构 (5)5.2 DNS客户端 (5)5.3 DHCP客户端 (5)5.4 IPv4/IPv6协议翻译技术 (5)5.4.1 BIH (5)5.4.2 464XLAT (8)5.5 隧道过渡技术 (9)5.5.1 Teredo技术 (9)5.5.2 6rd (9)6 PDP/PDN连接激活及IPv6地址获取过程 (10)6.1 IPv6地址配置 (10)6.2 PDP/PDN连接的建立和IP地址的获取 (10)6.2.1 3GPP Release 8之前终端PDP上下文的激活和IPv6地址获取过程 (10)6.2.2 3GPP Release 8之后(含Release 8)终端PDP/PDN连接的建立和IPv6地址获取过程 (11)7 终端PDP/PDN连接激活策略 (12)7.1 概述 (12)7.2 双栈终端PDP/PDN连接激活策略一:同时获取IPv4和IPv6地址 (12)7.3 双栈终端PDP/PDN连接激活策略二:按需建立IPv4或IPv6连接 (14)7.4 两种PDP/PDN连接激活策略的选择和使用 (15)8 WLAN网络中的IPv6地址获得 (15)9 DNS解析 (15)9.1 概述 (15)9.2 终端DNS解析流程 (15)9.3 DNS服务器地址的获取 (15)9.4 DNS解析承载类型的选择 (15)9.5 DNS解析目的地址类型的选择 (15)10 终端应用软件系统 (16)11 IP头压缩技术要求 (16)12 安全 (16)13 APN设定 (17)14 不同终端类型要求 (17)14.1 手机/平板电脑类终端 (17)14.2 MiFi/移动CPE终端 (17)14.3 数据卡终端 (17)前言本文档是依据3GPP、IETF发布的IPv6相关标准制定,并结合现阶段IPv6升级改造及试点项目需求所定义的手机、平板电脑、MiFi、移动CPE、数据卡等移动终端IPv6部分技术要求。
中国电信GPON局端设备技术规范书20100103

多业务 QoS 总体要求 .................................................................................................. 16 业务等级协定(SLA) ................................................................................................ 16 业务流分类功能 ........................................................................................................... 16 优先级标记 ................................................................................................................... 17 优先级队列机制 ........................................................................................................... 17 流限速 ........................................................................................................................... 17 优先级调度 ................................................................................................................... 17 缓存管理 ....................................................................................................................... 18
ipv6压缩表示法 -回复

ipv6压缩表示法-回复IPv6是第六代互联网协议,其地址由128位构成,与IPv4相比地址空间更大。
为了减小IPv6地址的长度,压缩表示法被引入。
压缩表示法允许在IPv6地址中省略特定的部分,从而提高地址的可读性和可管理性。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IPv6压缩表示法的问题,深入探讨其原理与应用。
第一步:什么是IPv6压缩表示法?IPv6的地址通常由八组四个十六进制数字构成,每组用冒号(:)分隔。
然而,IPv6地址中连续的一串0可以被省略,以简化地址的书写和阅读。
这种省略零的方法被称为IPv6压缩表示法。
第二步:压缩表示法的规则是什么?IPv6压缩表示法有一些规则需要遵循:1. 一组连续的0可以被省略为一个双冒号(::)。
但是,只能出现一次双冒号,否则无法确定压缩后的地址。
2. 如果地址开头或结尾的一组连续的0,可以省略其中的0,但不能省略冒号(:)。
例如,2001:0db8::1可以省略为2001:db8::1,但不能省略为2001:db8:1。
3. 每一组必须包含4个十六进制数字,即使其中包含的值为0。
不能通过压缩表示法缩短任何一组数字。
第三步:举例说明压缩表示法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IPv6压缩表示法的应用,以及其如何将较长的IPv6地址简化,我们来看几个实例:1. 原始IPv6地址:2001:0db8:0000:0000:0000:0000:0000:0001压缩后的IPv6地址:2001:db8::1在这个例子中,由于有连续的一串0,我们可以使用双冒号来压缩表示该地址。
2. 原始IPv6地址:2001:0db8:1234:0000:5678:0000:abcd:0001压缩后的IPv6地址:2001:db8:1234:0:5678:0:abcd:1这个例子中,虽然有一组连续的0,但由于开头和结尾不是连续的0,因此不能使用双冒号来压缩表示。
3. 原始IPv6地址:2001:0db8:0000:0000:0000:0000:1234:5678压缩后的IPv6地址:2001:db8::1234:5678在这个例子中,由于开头有连续的0,我们可以使用双冒号来压缩表示地址。
ipv6压缩规则 -回复

ipv6压缩规则-回复IPv6压缩规则是一种简化IPv6地址表示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减少地址长度,提高地址的可读性和易用性。
在IPv6地址中,有一些规则可以被应用于地址的表示方法,以简化地址的长度。
第一步:了解IPv6地址的基本格式IPv6地址是由8组16位的数字构成,每组数字用冒号分隔。
每个数字都是以十六进制表示,范围从0到FFFF。
例如,一个典型的IPv6地址可能是2001:0DB8:AC10:FE01:0000:0000:0000:1122。
第二步:理解IPv6压缩规则IPv6压缩规则可以应用于IPv6地址中的0值字段,以减少地址的长度。
具体来说,压缩规则有以下几种:1. 相邻字段的压缩:如果一个IPv6地址中有连续的一组字段,这些字段都是0值,可以使用双冒号来表示这一组字段。
但是,一个IPv6地址中只能有一个双冒号,因此,连续的多个字段只能被表示为一个双冒号。
例如,2001:0DB8:0000:0000:0000:0000:0000:1122可以被压缩为2001:0DB8::1122。
2. 零字段的压缩:如果一个IPv6地址中的一个字段是0值,那么可以忽略字段前导的0值,只保留非零部分。
例如,2001:0DB8:0000:0000:0000:0000:0000:1122可以被压缩为2001:DB8::1122。
第三步:了解IPv6压缩规则的应用实例下面是几个IPv6压缩规则的应用实例:1. 单个零字段的压缩:例如,一个IPv6地址为2001:0DB8:0000:0000:0000:0000:0000:1122,可以被压缩成2001:DB8::1122。
2. 多个零字段的压缩:例如,一个IPv6地址为2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122,可以被压缩成2001::1122。
3. 相邻字段的压缩:例如,一个IPv6地址为2001:0000:0000:0000:0000:0000:1122:0000,可以被压缩成2001::1122:0。
ccsa 基于srv6的报文头压缩技术要求

CCSA基于SRv6的报文头压缩技术要求在网络通信领域,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通信技术不断创新和演进,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对网络性能和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在网络通信中,报文头的压缩技术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CCSA基于SRv6的报文头压缩技术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出发,探讨CCSA基于SRv6的报文头压缩技术的要求和相关内容。
一、CCSA基于SRv6的报文头压缩技术要求概述CCSA基于SRv6的报文头压缩技术要求,主要针对在SRv6网络中,对报文头进行有效的压缩和优化,以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和降低网络负载。
具体而言,该技术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报文头压缩效率要求:报文头压缩技术需要能够有效地压缩报文头,减小报文大小,降低传输延迟和网络开销。
2. 报文头解压缩性能要求:在报文传输的目的节点,需要能够高效、快速地进行报文头的解压缩,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 报文头压缩适用性要求:报文头压缩技术需要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报文和网络环境,包括数据报、控制报文等。
4. 报文头压缩与网络安全的兼容性要求:报文头压缩技术需要能够与网络安全技术相兼容,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5. 报文头压缩技术的兼容性要求:报文头压缩技术需要能够与现有网络设备和协议兼容,保证技术的无缝集成和迁移。
二、CCSA基于SRv6的报文头压缩技术要求的深度探讨针对CCSA基于SRv6的报文头压缩技术要求,我们将从深度的角度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技术的需求和挑战。
报文头压缩效率要求是该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SRv6网络中,报文头的压缩能够有效减小报文大小,降低传输延迟和网络开销。
而要实现高效的报文头压缩,就需要对报文头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优化,选择合适的压缩算法和策略。
还需要考虑对压缩后的报文头进行有效的恢复和重构,确保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报文头压缩与网络安全的兼容性要求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IEEE 802.15.4网路的IPv6报文压缩格式摘要本文更新了RFC4944,“在IEEE 802.15.4网路上传送IPv6报文”。
本文描述了一个在低功耗无线个人局域网(6LoWPANs)上传送IPv6报文的IPv6报头压缩格式。
这种压缩格式可以进行任意前缀的压缩因为它是依赖于共享上下文的。
至于共享上下文的信息是如何维护的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本文描述的是多播地址的压缩和一个用于压缩下一报头的框架。
UDP 报头压缩正是在这个框架内描述的。
文档说明本文是一份因特网标准文档。
本文由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发布。
它代表IETF社区言论。
本文接收了公众的建议并由因特网工程指导委员会(IESG)改进和发行。
关于因特网标准的更多信息请参阅RFC5741的节2。
本文档的当前状态,勘误表和如何提供反馈等信息可以从这个网址得到:/info/rfc6282。
版权声明Copyright(c)2011,本文版权归IETF组织和文档的指明作者所有。
本文从属于BCP 78 和IETF组织法律相关的IETF文档(/license-info)从本文发布之日起生效。
请仔细审查这些文档,它们描述了你对本文的权利和约束。
从本文引用的代码必须包含简化BSD许可说明,如信托法律规定4.e节所描述的那样,本文提供的代码不会给出警告,如简化BSD许可里描述的那样。
1、简介[IEEE802.15.4]标准指定一个MTU是127字节,只留下大概80字节用于带有安全选项的介质访问控制(MAC)载荷,在一个最高速率只有250kbps或更少的无线链路上进行传输。
考虑到在如无线传感器网路这样的应用中要求有限的带宽,存储容量或电力资源,6LoWPAN 适配层格式[RFC4944]描述了在这样一个受限的链路上传送IPv6报文。
[RFC4944]定义了一个Mesh寻址报头以支持sub-IP转发,一个分片报头用于支持IPv6最小MTU的要求[RFC2460],和IPv6报文的无状态报头压缩(LOWPAN_HC1和LOWPAN_HC2)以便把相对较大的IPv6和UDP报头减小到几个字节(在最好情况下)。
LOWPAN_HC1和LOWPAN_HC2对于在6LoWPANs中使用的IPv6有很多不足。
LOWPAN_HC1对链路本地单播通信有很大作用,因为IPv6地址包含链路本地前缀和一个直接从IEEE802.15.4地址产生的接口标识符(IID)。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地址都可以被完全忽略。
然而,尽管链路本地地址通常用于本地协议的交互,如IPv6邻居发现[RFC4861],HDCPv6[RFC3315],或者是路由协议,它们通常不会用于传输应用层数据,所以这种压缩机制的实现价值还是很有限的。
当与6LoWPAN以外的设备进行通信或在一个有路由配置也就是6LoWPAN 内发生IP报文转发的环境下必须使用可路由的地址。
对于可路由的地址,LOWPAN_HC1需要IPv6源地址和目标地址都包含前缀。
在mesh地址报头没有使用的情况下,可路由地址必须包含一个IID。
然而,LOWPAN_HC1要求IID是64位的,并且是不能压缩的即使它是从IEEE 802.15.4的16位短地址产生的。
当目标是一个IPv6多播地址时,LOWPAN_HC1必须包含128位的地址。
因此,本文定义了一个编码格式,LOWPAN_IPHC,对基于上下文共享状态的唯一本地,全局和多播IPv6地址进行有效压缩。
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对于[RFC4944]中定义的报头压缩格式的大量改进。
LOWPAN_IPHC允许对一些常用的IPv6跳数限制值进行压缩。
如果6LoWPAN是一个mesh,一个跳数限制为1的入站和一个默认值如64为出站,这对于应用数据的传输是足够用的。
此外,一个跳数限制为255的值通常用于验证一个单跳的通信。
这种规定允许在这些情况下对IPv6跳数限制域进行压缩,而LOWPAN_HC1是不支持的。
本文还定义了LOWPAN_NHC,一个任意下一报头的编码格式。
LOWPAN_IPHC指明了下一报头是否使用LOWPAN_HNC编码。
如果是,那么在压缩的IPv6报头后紧接的是LOWPAN_NHC编码。
相反,LOWPAN_HC1能够扩展以支持下一报头使用LOWPAN_HC2压缩,但只用于UDP,TCP和ICMPv6。
另外,LOWPAN_HC2位于LOWPAN_HC1和未压缩的IPv6报头域之间。
这个规定把下一报头编码移动到IPv6相关的报头后面,可以支持一个适当的层结构和对IPv6扩展报头的直接支持。
当使用LOWPAN_NHC,本文为UDP定义了一个压缩机制。
[RFC4944]为UDP定义了一个压缩机制,它并不支持当使用上层机制如上层消息完整性校验(MIC)时对检验和进行压缩。
本规定增加了功能可以忽略在6LoWPAN中的UDP校验和,这就节省了两个字节。
同样的,当使用LOWPAN_NHC,本文定义了IPv6-in-IPv6封装和IPv6扩展报头的编码格式。
使用LOWPAN_HC1和LOWPAN_HC2时,下一报头域不能有效的编码。
1.1、词语说明本文使用的关键词“MUST”、“MUST NOT”、“REQUIRED”、“SHALL”、“SHALL NOT”、“SHOULD”、“SHOULD NOT”、“RECOMMENDED”“MAY”和“OPTIONAL”请参考[RFC2119]的描述。
2、对RFC 4944具体更新本文定义了一种报头压缩格式用于替代[RFC4944]节10所定义的压缩方法。
实施[RFC4944]节10的方法是不建议的。
新的实施可以对[RFC4944]节10的方法进行解压缩,但不应该再发送[RFC4944]节10所定义的压缩包。
由本文更新的一个兼容[RFC4944]的实施必须能够正确处理所收到的旧版本的数据包。
一个兼容的实施可以增加额外的LOWPAN_NHC类型(节4),这可能在未来注册(节5)。
一个压缩者怎么知道解压缩者有额外的功能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RFC4944]的节5.3同样定义了对大于单个链路帧的IPv6报文的分片压缩。
[RFC4944]的节5.3定义了分片报头的datagram_size和datagram_offset值为未压缩的IPv6数据报的大小和偏移。
因此,除了第一个分片以外的所有分片的载荷必须包含它们各自的压缩前的IPv6数据报信息。
本文不会改变那个要求。
当使用[RFC4944]节5.3所描述的分片机制时,所有不能放在第一个分片的报头不可以被压缩。
本文定义的报头压缩格式取代了[RFC4944]节5.3里定义的ESC分派值。
反而,值01 000000保留用于ESC,最后分配了第一个分配的扩展字节。
3、IPv6报头压缩在这一节,我们定义了用于压缩IPv6报头的LOWPAN_IPHC编码格式。
为了进行高效压缩,LOWPAN_IPHC依赖于与整个6LoWPAN相关的信息。
LOWPAN_IPHC假设以下是6LoWPAN通信的一个通用例子:版本是6;交通等级和流量标签都是0;载荷长度可以从低层的6LoWPAN分片报头或IEEE 802.15.4报头中得到;跳数限制由源端设置成well-known 值;分配给6LoWPAN接口的地址使用链路本地前缀或一个分配给整个6LoWPAN的可路由前缀的形式;分配给6LoWPAN接口的地址使用一个从64位扩展地址或IEEE 802.15.4的16位短地址得到的IID。
图1:LOWPAN_IPHC报头LOWPAN_IPHC编码使用13位,其中5位是分派值的最右边的5位。
这个编码可以扩展另一个字节以支持额外的内容。
任何未压缩的IPv6报头域的信息在LOWPAN_IPHC编码后面,如图1所示。
在最好的情况下,LOWPAN_IPHC可以在链路通信上把IPv6报头压缩到2个字节(分派值和LOWPAN_IPHC编码)。
当在多个IP节点上进行路由时,LOWPAN_IPHC可以把IPv6报头压缩到7个字节(1字节分派值,1字节LOWPAN_IPHC,1字节跳数限制,2字节源地址和2字节目标地址)。
跳数限制可能不是压缩的,因为它在每一跳后减小,这有可能是任何值的。
有状态的地址压缩必须应用于源和目标的IPv6地址,因为它们和中间节点的链路层无状态的源和目标地址不相符合。
3.1、LOWPAN_IPHC编码格式本节描述了LOWPAN_IPHC编码格式,具体说明了一个IPv6报头是如何压缩的。
这个编码对于基本的编码来说是2字节长,如果有附加内容编码长度为3字节。
没有完全被忽略的IPv6报头域出现在LOWPAN_IPHC后面,或者是压缩的如果这个域是部分忽略的,或者是完全的。
3.1.1、基本格式图2:LOWPAN_IPHC基本编码TF:交通等级,流量标签:如[RFC3168]所述,8位的IPv6交通等级域被分为两个域:2位的显示拥塞通告(ECN)和6位的差分服务代码点(DSCP)。
00:ECN + DSCP + 4位Pad + 流量标签(4字节)01:ECN + 2位Pad + 流量标签(3字节),DSCP被忽略。
10:ECN + DSCP(1字节),流量标签被忽略。
11:交通等级和流量标签被忽略。
NH:下一报头:0:下一报头是全8位的。
1:下一报头域是压缩的,并且下一报头是使用LOWPAN_IPHC编码的,这在节4.1进行讨论。
HLIM:跳数限制:00:跳数限制域是不压缩的。
01:跳数限制域是压缩的并跳数限制是1。
10:跳数限制域是压缩的并跳数限制是64。
11:跳数限制域是压缩的并跳数限制是255。
CID:上下文标识符扩展0:没有使用额外的8位上下文标识符扩展。
如果基于上下文的压缩出现在源地址压缩(SAC)或目标地址压缩(DAC)中,那么将会使用0。
1:一个额外的8位上下文标识符扩展域出现在目标地址模式(DAM)域后面。
SAC:源地址压缩:0:源地址压缩使用无状态压缩。
1:源地址压缩使用有状态的,基于上下文的压缩。
SAM:源地址模式:如果SAC=0:00:128位。
使用完整地址。
01:64位。
地址的前64位被忽略。
前64位是链路前缀用0填充。
剩下的64位包含在报文里。
10:16位。
前112位被忽略。
前64位是链路前缀用0填充。
后64位是0000:00ff:fe00:XXXX,XXXX是包含在报文的16位。
11:0位。
整个地址被忽略。
前64位是链路前缀用0填充。
后64位从封装报头中得到(例如,802.15.4或IPv6源地址),如节3.2.2所述。
如果SAC=1:00:未指定地址,::01:64位。
地址从上下文信息中得到,64位包含在报文。
通常会使用上下文信息覆盖位。
任何IID位没有被上下文信息覆盖的会直接从报文中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