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课题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业区位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如气候、土壤、水资源、交通等。
并结合广西桑蚕生产基地的例子,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农业地域类型创设情境二:教师介绍亚洲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并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因素。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方法,加深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
3.地理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三:教师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如遥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统等。
引导学生使用这些工具收集农业方面的人文地理信息,并开展社会调查。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地理实践中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想法,表现出合作的意识、求真的态度与应用知识的能力。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辨识农业的地理特点,理解农业与其他人文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农业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同时,学生能够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因素和分析方法,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选择原则,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这些知识和技能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农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1.如果你是一位即将拥有自己的水稻大农场的富有农场主,你会考虑到哪些因素来选择农业区位呢?你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归纳表达能力。
例如,你可以让学生思考在哪里种水稻最好,比如在洞庭湖平原还是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
2.在讨论农业区位选择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前置知识,比如农业区位的概念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对象。
农业生产需要不同的动物和植物,它们对地理环境的需求也不同,而地理环境本身也具有地域差异。
因此,农业区位有两重含义:一是农业生产往往因地制宜选定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在选择农业区位时,我们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人文因素(如市场、交通运输、政策法规、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第一章:农业区位因素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意义。
2.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3. 农业区位因素的作用:影响农业生产、决定农业分布、影响农业结构。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农业的意义和作用。
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3.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作用。
4. 案例分析:研究当地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二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主要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气候因素:温度、降水、光照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地形因素:坡度、海拔、土壤类型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水资源因素:水源、灌溉设施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引入话题:讨论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2. 讲解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 分析地形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4. 讨论水资源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第三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市场因素:市场需求、价格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交通因素:交通网络、运输成本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政策因素:政府政策、补贴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2. 讲解市场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 分析交通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4. 讨论政策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第四章:技术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技术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主要技术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1. 种植技术:品种改良、栽培技术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农业机械:机械化程度、设备水平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
3.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案例和相关图表。
2. 准备与农业区位因素相关的实物或模型。
3. 准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视频或音频素材。
4. 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了解农业区位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有哪些,从而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
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包括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的具体内容。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来说明不同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 小组讨论:以小组形式,讨论当地农业布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4. 案例分析:选择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案例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影响该案例的区位因素等。
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案例的方法,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知识应用:针对当地农业结构调整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的形式来完成此项任务。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撰写一篇关于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论文,以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及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和讨论,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趋势,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精选3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精选3篇)《农业的区位选择》篇1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这些水果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但是在大家很津津有味的品尝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们为什么会种植在不同的地方?另外,我们也学习过一篇语文课文《晏子使楚》——晏子其中有言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以上所说的种种,都和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农业区位的选择有关。
学习完今天的知识,我们或许就有更深的了解了。
好,在上课前,大家都有读过了课文,那么现在想请位同学告诉我一下,什么是农业?好,请坐下,那么,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下面大家请看这两幅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从图片上看,两地的农业生产有何不同之处?——(学生答)泰国湄南河平原是一片水田,从事水稻种植;而澳大利亚则是一个牧场,从事牧羊业。
那现在我又有疑问了,为什么这两地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是不是和这两个地方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关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业在这两个地方的不同选择?要知道以上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学习农业区位的概念。
下面请同学们找到课本里有关农业区位的两个含义并且一起读出来: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大家看起来是不是很抽象,那下面我们再以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为例来解说一下这两个含义:一是水稻这一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湄南河平原;二是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是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是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我们再次以湄南河平原的例子来说,这个是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首先,我们知道泰国是位于中南半岛上,而这个地方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我们看一下这个图片,图片上的红色曲线代表了气温的分布,而绿色的柱形图则代表了降水量。
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
教案:农业区位因素第一章:农业区位因素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
2.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3. 农业区位因素的作用:影响农业生产、决定农业布局、影响农业发展。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总结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作用。
2. 学生查找相关案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二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作用。
教学内容:1. 自然因素的分类:气候、土壤、水资源。
2. 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温度、降水、光照。
3. 土壤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肥力、质地、结构。
4. 水资源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灌溉、水源、水文。
教学活动:1. 讲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分析主要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具体分析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总结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学生查找相关案例,分析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三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作用。
教学内容:1. 社会经济因素的分类: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
2. 市场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需求、价格、竞争。
3. 交通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运输成本、流通速度、交通网络。
4. 政策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政策、补贴、税收。
5. 劳动力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劳动力供应、劳动力成本、劳动力素质。
教学活动:1. 讲解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分析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作用。
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
教案:农业区位因素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作用。
2.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分类资料。
2. 相关实例和案例分析。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章:气候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气候因素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1. 气候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2. 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气候因素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气候因素的定义和分类资料。
2. 相关实例和案例分析。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气候因素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气候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第三章:土壤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土壤因素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1. 土壤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2. 土壤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土壤因素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土壤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土壤因素的定义和分类资料。
2. 相关实例和案例分析。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土壤因素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土壤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第四章:水源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水源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水源因素及其作用。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着展开讨论。
在将介绍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概述湘教版新教材的背景。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与分类,以及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探讨其在湘教版新教材中的体现。
接着,将阐述教学设计的目标设定,讨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在将探讨教学设计的意义和价值,强调教学设计的持续改进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教学研究方向。
本文将为教师们提供有关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的指导和启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改善。
【关键词】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农业生产、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持续改进、教学研究、农业生产。
1. 引言1.1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农业生产中的区位影响因素,提高他们对农业区位因素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培养他们对不同区位条件下农业发展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湘教版新教材背景介绍湘教版新教材是指由湖南省教育厅颁发的教材,是湖南省教育系统专门编写的教材。
湘教版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湖南省的地理、人文等特点,注重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本地区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与传统教材相比,湘教版新教材更加贴近湖南省的教育实际需求,更具有地方特色和实用性。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导言】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农业发展的地理位置选择和布局问题。
它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资源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多个方面。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的区位选择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课程目标】1.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2.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特点;3.掌握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引入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与学生讨论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发展的地理位置选择和布局问题。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特点-气候条件:温度、降水、光照等气候因素的适应性。
-土壤条件:土壤的肥力、排水性、酸碱度等。
-水资源条件: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资源的丰富程度。
-市场条件:销售市场的规模、需求量等。
-交通条件:交通的便利程度。
2.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条件适宜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如亚热带气候适宜水稻种植。
-土壤条件:不同土壤条件适宜不同作物的生长,如黄土地适宜小麦种植。
-水资源条件: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合发展灌溉农业。
-市场条件:市场条件好的地区农产品销售容易,农业发展较为繁荣。
-交通条件:交通条件便利的地区农产品运输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
三、案例分析(2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案例一:温带气候地区适宜果树种植,加之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导致该地区水果种植业发展很快。
2.案例二:干旱地区缺乏水资源,且交通不便,使得该地区的农业发展相对困难。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农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影响。
四、小组调查(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指导,选择一个农业区域进行调查研究。
2.学生可以调查该区域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资源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农业区位因素,并分析不同因素对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农业产业在某一地区的分布和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的研究对于农业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份湘教版新教材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分类和影响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兴趣和关注,增强对农业产业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理解和掌握。
2. 让学生了解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农业分布和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如:“你知道什么是农业区位因素吗?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分布和发展呢?”2. 知识讲解和讨论(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分类,包括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和经济因素。
(2)通过讨论和举例子,让学生了解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的分布和发展的。
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交通、市场、政策等人文因素也会对农业的布局产生重要影响。
3. 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讨论和分析。
某地的气候干燥,土壤贫瘠,但交通便利,市场需求大,这些因素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是什么?4. 学生展示和评价(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用PPT或口头形式展示出来,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互动。
5. 拓展延伸(5分钟):提供一些农业区位因素相关的案例和新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6. 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分析当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能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
农业区位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农业区位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一、引言农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也是人类生活的基础。
对于农业学习的重要性,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中不断探索创新,以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优秀的农业区位教学设计案例,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二、案例一:农业区位因素的地理要素分析本案例通过引入地理要素来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了解农业区位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要素,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这些要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最后,学生们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制作简单的地理要素图,展示出农业区位因素的分布特点和对农业的影响。
三、案例二:农产品生产流程的模拟实验本案例旨在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农产品的生产流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准备相应的材料和器材,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麦的种植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播种、生长、收割等环节,并记录下每个环节的重要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并深刻地体会到农产品种植的辛勤和耐心。
四、案例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教学设计本案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教师可以设计一次生态农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课堂内外进行调查和观察。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学生们可以利用PPT等工具,展示他们对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解和建议。
五、案例四:农业区位因素的实际案例分析本案例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学习到农业区位因素的实际应用和影响。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实际的农业区位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地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并思考这些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是基于湖南教育版新教材的《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农业区位因素”进行的。
该教材主要内容涉及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对湖南农业的影响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农业在地理空间分布中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对湖南农业的影响等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从地理角度去分析和理解农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3. 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的土地和农业,培养他们对农业的尊重和理解,激发他们的地域情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因素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然后通过PPT等多媒体教学工具,讲解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因素,并以湖南农业为例介绍具体情况。
教学步骤: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湖南农业的影响,并通过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形成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深刻理解。
3. 小组讨论和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并通过小组展示形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现给全班同学。
教学步骤:通过给出明确的话题,分成小组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互相交流和评价。
四、教学方式和手段1. 多媒体教学: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展现案例分析、图表数据等内容,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2. 分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讨论能力。
3. 小组展示: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农业生产在地理空间上选择农业生产地点时所考虑的各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的合理考虑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影响以及选择农业生产地点的原则。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影响,掌握选择农业生产地点的原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影响2. 选择农业生产地点的原则3. 实际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农作物在不同地区的产量和质量会不同。
2. 讲授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影响(15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影响,包括土地条件、气候条件、水资源、交通运输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分组讨论选择农业生产地点的原则(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农作物进行讨论,要求分析选择该农作物的最佳农业生产地点的原则,并准备展示。
4. 小组展示和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选择的农业生产地点,并讲解他们的选择原则。
其他小组进行评论和提问。
5. 实际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将给出几个实际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6.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更多地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收集学生在实际案例分析中的答案,评价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学生的课后作业可以设计一些农业区位因素相关的问题,以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具体案例中灵活运用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3. 影响农业区位的经济社会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农业区位因素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农业区位因素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
3. 分析实际问题:以某一地区农业发展为案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在该地区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他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实际应用。
5.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附: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农业区位因素。
4. 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以及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社会经济因素。
2.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农业产区,分析其成功的区位因素,如山东寿光的蔬菜产业、新疆的棉花产业等。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析一个具体的农业产区,探讨其成功的区位因素,并向全班汇报。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能够分析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模拟农业区位因素的空间分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2)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理解农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农业区位因素的权重分析。
(2)利用GIS软件模拟农业区位因素的空间分布。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单元。
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农业区位因素的案例资料、GIS软件。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GIS软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提问:同学们认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
(2)学生分析案例资料,总结不同农业区位因素的特点。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典型农业区位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区位因素。
(2)学生通过GIS软件,模拟案例中的农业区位因素空间分布。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农业区位因素的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因素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农业发展规划、农业政策制定等。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2019版)必修二
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目标】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3、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问答式谈话法、专题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导入,使学生快速融入教学环境,同时为情境的创设作铺垫。
区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发挥优势、改进不足,最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农业对社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民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入农业区位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农业区位的探索欲望。
2.知识讲解与示例分析教师进行农业区位的概念讲解,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农业区位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3.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影响农业区位的具体因素,比如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让学生就各个因素展开探究和讨论,并通过小组报告的形式将各小组的结论汇总展示。
4.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由此引出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农业区位因素的现实意义。
5.讨论与总结针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对农业的重要性,并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六、课堂练习1.请学生针对某一农业区位因素进行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农业区位工作者,展现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七、课后作业1.运用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对当前某地区的农业发展进行分析,撰写一份分析报告。
2.观察周围农田的状况,结合课上所学的知识,总结影响该地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是否掌握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区位的概念?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农业区位的兴趣?教学实施中,是否有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地理教学设计_农业的区位因素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设计思想】以高中地理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采用新颖、恰当、易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1、学生学习本教材的基础、能力、心理。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学生对农业的理解只是限制在种植业这个狭义的定义内;(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学生只是农产品的消费者,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不深;(3)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上一章学过了城市的区位分析,有助于学习这一章的内容;【教材分析】1、本课处于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的第一课时;2、本课之前学习了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关系,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区位联系思想的基础。
再加上上一章学过了城市的区位分析,就可以运用相似的方法来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3、图文并用,有助于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的分布的;本课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关系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同时它也是学习和探讨下一部分“农业地区类型”的基础,还对后面学习“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类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结构明确,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一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农业技术因素、农业社会经济因素。
二是农业地域类型。
着重介绍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趋势、水稻种植业。
课程标准: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应用、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图象和多媒体动画,采用比较和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潘忠惠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课标解读:知道农业的含义及其特点,能说出农业区位的含义;能够根据材料分析出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举例说明农业区位的变化;能够利用区位知识,对自然因素进行利用和改造。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Ⅱ所阐述的主题是“如何走人地协调发展的道路”,从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本章“区域产业活动”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产业活动联系着人类社会和环境,产业活动中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三个方面是人类最主要的产业活动,也是教材中研究的重点。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城市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对区位分析有了一定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在初中具备一定的区域地理基本知识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能够充分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化对农业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知识去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六、教学难点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七、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八、教学过程【暖课】播放视频“安禄山进贡荔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
【新课导入】课件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结合刚才的视频我们知道,杨贵妃是广州蒲州人,喜爱吃荔枝,而安禄山为了讨好杨贵妃截了从蜀地运来的荔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安娜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农业区位因素”【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设计理念】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课本,充实课本材料,结合时代发展,丰富学生视野,利用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材料展开研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保护农业环境。
要充分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宗旨,科学提高学生素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上升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教材分析】高中地理必修Ⅱ所阐述的主题是“如何走人地协调发展的道路”,从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本章“区域产业活动”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产业活动联系着人类社会和环境,产业活动中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三个方面是人类最主要的产业活动,也是教材中研究的重点。
第二节内容是在第一节综述了产业活动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的基础上,具体讲解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阐述农业区位因素。
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先正文、后阅读、之后是活动。
正文内容简洁明了,阅读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活动案例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
【学情分析】【知识与技能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培养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培养对家乡农业生产的自豪感。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幻灯片展示案例材料【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难点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区选择【教学准备】课前搜集农业区位的相关案例,整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根据本地区的农业特点,编辑资料;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环节1、导入新课古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什么西安不能实现荔枝的种植?南北方环境因素的差异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什么是农业?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还有那些?环节2、讲授新课(增补农业的知识)【板书】一、农业概况[过渡]展示课前准备的相关图片,引出农业的概念【板书】1、概念[点拨]农业是直接从野生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也可以说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的产业部门。
广义的农业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教师活动】(1) 幻灯片展示“我国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及各地代表性作物;生活中的农事谚语,分析农业生产的特点。
(2) 针对农业特点,生产过程中应把握什么原则?【板书】2、特点[点拨]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密切结合的物质生产部门,它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
农业地域性,要求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农业季节性与周期性,要求农业生产不违农时。
环节3、推进新课[过渡]从刚才幻灯片的展示资料,我们知道,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农业生产,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农业的分布呢?【教师活动】回顾:什么是区位?思考:什么是农业区位?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一起阅读湘教版教材第59页正文,找出关键词。
学生回顾区位概念,根据农业特点尝试分析什么是农业区位,结合第一节中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农业区位的几方面因素,教师点拨。
【板书】二、农业区位因素1、区位及农业区位因素:[点拨] 区位有两层含义:该事物的位置;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空间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三大区位因素。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案例案例一:新疆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瓜果和瓜果之乡。
近几年,新疆每年增加的瓜果种植面积近7万公顷,已形成了葡萄、哈密瓜、香梨、杏子、石榴、核桃红枣、番茄等优势瓜果产业区。
有关人士预测,今年,新疆瓜果产量将突破300万吨,是历年来最高的。
问题: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产量也大,为什么?案例二:我国海南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能生长椰子、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而山东以旱田为主,两年三熟,只能生长苹果、梨等温带水果。
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补充拓展:主要农作物生理活动的基本温度范围(℃)案例三:河套平原地处我国半干旱地区,为什么却是西北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号称塞外江南?案例四: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知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盅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补充拓展:主要农作物对土壤条件的不同要求案例五:【学生活动】阅读案例,结合教材59页阅读资料,找出案例中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讨论分析各种因素对农业生产、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点评。
【板书】2、自然条件[点拨]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光照热量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农作物的地区分布;热量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
【学生活动】根据上面所学,思考教材60页“活动”题。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案例六:太空玉米能结出6-7个“棒子”,长出5种颜色,而且味道比普通玉米好。
太空育种的效益和成果吸引了美国、俄罗斯,保加利亚、菲律宾等国家,都希望与我国合作。
上天“修炼”回到“尘世”的太空种子,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必将洒播广袤的大地,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太空食品,给人类带来无限的福音。
[承转]现代农业生产中,加大科技投入成为提高农产品产量的重要手段。
发达国家的农业新增产值中,有60%是靠科技投入转化来的。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学生活动】自学:阅读教材60页正文内容及阅读材料,找出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生阅读,归纳回答,教师点评,引导分析。
【板书】3、科学技术条件[点拨]就劳动力需求而言,经济作物大于粮食作物,种植水稻又大于种植小麦【学生活动】P61“活动”,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因素。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点评。
小结:科技的进步(培育良种、改革耕作制度、玻璃温室、大棚、无土栽培、营养土等)扩大了农作物的分布范围,改变了产品的季节;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承转] 自然条件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条件是多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越来越大。
案例七:扶风县是全国粮油主产县、渭北绿色苹果基地县,年产优质小麦18万吨、优质玉米15万吨、优质苹果18万吨、鲜辣椒4万吨、圈养生猪41万头、笼养鸡246万只、秦川肉牛存栏4.5万头、高产奶牛存栏4.2万头、奶山羊存栏4.7万只。
以前,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简单粗放、农村生产格局零星分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缓慢,制约着该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因此,扶风县委、县政府大手笔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把优势特色农业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通过打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产业化这四张牌,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迅速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运用市场机制、政策导向和项目扶持,突出发展粮、畜、果、菜四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了区域布局、专业生产、规模经营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果品远销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6个国家,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6个省区。
【教师活动】提问:①从资料看,扶风县有关农业的政策情况如何?②为什么粮、畜、果、菜成为该县农业生产的优势主导产业?③水果很容易变质,为什么还能远销他省及国外?点拨:①从以上材料可看出,政府的鼓励支持对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②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镇人口越来越多,对这些农副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③便利的交通是商品农业、果蔬业的必要条件,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板书】4、社会经济条件(1)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如:税收、补贴政策等(2)市场: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农产品的价格,进而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3)交通: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此类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例如: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学生活动】P62“活动”题1—5,思考、讨论、回答,教师点评补充。
过渡:现在我们了解了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那么,对于某一个具体地方,应如何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呢?【板书】三、如何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教师小结]总的来说,就是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农则农,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学生活动】虚拟布局:某城镇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等农业类型,应怎样进行区位选择?为什么?过渡: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具有决定意义,那么,所有这些区位因素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呢?案例八:某区近几年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比例图表[点拨] 水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少,而水果等农副产品越来越多。
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对这些农副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小结】由此可知,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则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在农业区位选择的时候,更多的是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尤其是市场因素。
小麦:平地,面积大,也有水灌溉,距城镇远,地价低。
乳牛: 因鲜牛奶易变质,应选择在距城镇较近且交通便利的地方花卉花卉要保鲜且其生长需大量的水,在有水源且离城镇近的 地方合理养鱼:有水库果园丘陵山区,适宜发展经济林业【学生活动】农业的区位因素在发生变化,同时,近期农业生产的弊病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例如现在社会上出现的膨大剂西瓜等,全社会对农业产品的质量要求提高,提倡发展绿色农业。
完成课本61页阅读材料,了解“绿色农业”。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案例,而是自己组织了相关的案例,同时针对本县农业特点组织材料,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身边的农业生产活动,然后得出结论,并能学以致用。
在知识点的引导讲解上,利用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归纳总结。
同时注重随堂练习,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身边的实际农业生产问题,使学生熟练掌握。
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