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1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1专题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阅读练习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1专题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阅读练习1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理解文化与传统人们在追求“文化”,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

而当需要建筑师或景观设计师将其具体化的时候,我们习惯于把眼光投向城市与场地的久远历史——百年、千年,甚至万年。

这些文化与传统,作为设计师的追求都无可厚非。

而本设计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

这是设计师的一种理解,一种对人自我的理解,一种对文化与传统的理解。

土地与土地那么不同,南方与北方那么不同,大城与小城那么不同,而人间的万家灯火又点燃了多少不同的喜怒悲欢、离合兴衰!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设计之初,本设计面临着三个设计思路上的诱惑:第一大诱惑:借用当地古典园林风格,即岭南园林的设计方法。

第二大诱惑:设计一个西方古典几何式园林。

第三大诱惑:借用现代西方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路子。

坦诚地讲,这一诱惑是最大的,而且整个设计也贯穿了生态恢复和废旧再利用的思想,其中的许多方法也借鉴到本设计中来了。

但同时本设计放弃了极端的保护与生态主义的途径,而强调了文化内涵的挖掘和通过设计来体现自然与普通的美。

歧江公园的个性正是在与以上三种设计思路的不同和相同中体现出来的。

理解自然人们在追求“美”,一个同样抽象的概念。

我们习惯于追求园艺之美、几何之美,或古典式的小桥流水之诗情画意。

这些美,作为设计师的追求也都无可厚非。

而本设计所要表现的美是野草之美,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

儿童时代以放牛为业,每天最大的心愿是给牛找到丰盛的野草。

当在林中、溪边、田埂之上看到青翠鲜嫩的野草,便有获得大发现时的激动。

这种激动源于对牛的心爱,因此也期待田里长野草而非庄稼。

由此也想到美的本源,特别是对园艺美的反思:野草是美的,因为它和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业6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业6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

课时分层作业(六)[基础运用层]1.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段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

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

其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

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同样要“望”。

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在园林建筑艺术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丰富了。

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望”最重要②即使是“居”③窗子起着“望”的重要作用④景色都不相同⑤丰富的审美感受[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建筑的阅读(节选)张抗抗对于大多数文学家来说,建筑也许常常被作为书来阅读。

大的宏伟如《巴黎圣母院》,小的精巧若《醉翁亭记》。

读到精彩之处,读到忘形之时,就有了批注。

文学家“批”建筑物,便诞生了《阿房宫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传世名篇。

于是建筑与文学浑然一体,一并发与读者,阅读由此继续。

文学家阅读建筑,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文学的同构,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

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建筑与文学某些相同或是类似的规律,即使我们还读出了许多不同,但我们已经懂得,建筑与文学拥有一个何等丰富、天然的“共享空间”。

建筑与文学的构思。

我们走进香山饭店,欣赏它、赞美它与山林自然和谐、相得益彰的完美构思。

当建筑大师面对香山脚下这块尚是空白的山坡时,他的头脑瞬间所涌现的建筑构思,便已奠定了日后这座建筑的价值。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原创精品课件1:文本6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原创精品课件1:文本6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二、 问题、挑战与目标 水位变化下的生态与亲水设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 一是湖水水位随岐江水位变化而变化;二是湖底有很深的淤泥, 湖岸很不稳定。现状的情况是在高水位时,湖水近岸,岸上植 被与水线相接,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而这种高水位却只能维持 很短时间,水位下降时,湖边淤泥出露,人也难以亲近。因此, 设计师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一个水位多变,地质结构很不稳定 的情况下,设计一个植被葱郁的生态化的水陆边界,并使人能 恒常地与水亲近,使水——生物——人得以在一个边缘生态环 境中相融共生。同时,这个生态设计必须是美的,只有美的生 态,才能唤起使用者的认同。面对以上问题,除了解决工程上
由于历史的原因,公园保留了刻写着真诚和壮美、却早 已被岁月侵蚀得面目全非的旧厂房和机器设备,并将其重新 幻化成富于生命的音符。 在公园初创阶段,面对这样一个经典而又大胆的设计, 技术和质量上的要求已远不是最困难的事了,设计者和工程 人员追求的是对精神与内涵的更为丰富的表现,那就是: “追求时间的美,工业的美,野草的美,落差错愕的美;珍 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曾经被忽视而将逝去的文化”。 岐江公园2002年荣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 2002 年度荣誉设计奖,2003年获中国建筑艺术奖,2004年分别获得
四、效果与讨论 初步的结果表明,试验是卓有成效的,建成不到3个月的 栈桥式护岸,基本实现了在湖水变化很大的状态下,仍然保 持亲水性和生态性的目标,同时,精心选择的野生植物与花 岗岩人工栈桥相结合,产生了脱俗之美感。而且,随着时间 的推移,水际群落的不断丰富和成熟,生物多样性将不断提 高,生态、亲人和美学效果将更加显著。但公园设计对南方 水雨充沛及公园水位较高的特点缺乏充分考虑,致使公园局 部排水系统不畅,部分绿地水分积聚过多而造成树木生长不 良,现场调整后有望改善;在公园其他地区的植物配置中, 一些荫升植物因未能及时得到新栽乔木的庇护,影响了观赏

高二语文必修五课件第一单元第六课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高二语文必修五课件第一单元第六课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2.成语积累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
(1)我读了抗日英雄杨靖宇那可.歌.可.泣.的事迹后,心里对他
充满了无限的敬意。
(√ )
解释:可歌可泣:形容英勇悲壮的事迹值得歌颂并令人
感动的流泪。
(2)打台球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用来赌博就很不应该
了。
(× )
解释:无可厚非:表示虽然不很圆满,但不能过分责备。
一、阅读课文“一、理解场地”部分,思考并回答下面的 问题。 1.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一段从总体上介绍了歧江公园的概貌,给读 者一个总体的印象,内容上又引领全文。
2.作者分别用“挑战”与“解决之道”作为小标题,意在说 明什么?有什么作用? 提示:作者在这部分分别从“水体与变动的水位”“古 树保护与防洪要求”“厂房、机器与历史”三个方面阐 述了场地既有许多可以利用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有一些 不利的因素。因此,作者分别以“挑战”与“解决之 道”作为小标题,讲解了在设计时的一些思考,体现了 作者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zhé shé
折.跟头 zhē
漂.游 piāo ②漂漂.洗 piǎo
漂.亮 piào ④遗遗遗..憾之千y金í wèi
(2)一言辨异 ⑤这一次足球挑.( tiǎo )战赛名不副实,因为他们班总是挑.
( tiāo )拣最弱的对手。 ⑥就在我们刚刚做了一个稍.( shào )息的姿势的时候,二班
上空就像是女巫。事物的内容或形式虽然不一样,但效
果却一样。
(4)给老人让座的人是一位残疾的女子,而其他乘客对此竟
然熟.视.无.睹.。
(× )
解释: 熟视无睹:对客观事物不关心。此处强调其他乘
客看见了就像没有看见一样或装作没有看见残疾女子的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江苏专用文档:专题一 文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江苏专用文档:专题一 文

文本6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歧.江( ) ②淤.泥( ) ③脚踵.( ) ④繁衍.( ) ⑤怡.和( ) ⑥椽.子( ) ⑦抽屉.( ) ⑧氛.围( ) 答案 ①Qí ②yū ③zhǒnɡ ④yǎn ⑤yí ⑥chuán ⑦ti ⑧fēn (2)多音字①拓⎩⎪⎨⎪⎧ 拓.宽( )拓.片( ) ②露⎩⎪⎨⎪⎧ 露.骨( )露.丑( ) ③称⎩⎪⎨⎪⎧ 称.道( )称.心( ) ④提⎩⎪⎨⎪⎧提.防( )提.倡( ) 答案 ①tuò/tà ②lù/lòu ③chēnɡ/chèn ④d ī/tí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憾( )撼( ) (2)⎩⎪⎨⎪⎧栈( )践( ) (3)⎩⎪⎨⎪⎧ 堪( )勘( )湛( ) (4)⎩⎪⎨⎪⎧ 踝( )裸( )稞( )答案 (1)遗憾/震撼 (2)栈桥/实践 (3)难堪/勘探/湛蓝 (4)脚踝/裸露/青稞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可歌可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可厚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熟视无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异曲同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卓有成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稍纵即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不堪入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不折不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苏教版高二必修五教案:第一专题 第6课《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Word版含答案

苏教版高二必修五教案:第一专题 第6课《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Word版含答案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

3.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说明文的一些新的特点。

4.能读懂复杂的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介绍俞孔坚。

2、出示俞孔坚的两句名言,导入新课。

二、《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一篇复杂而具有独特个性的说明文。

本文的副标题是“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它表明这是一个设计者对自己的作品的回顾和阐释,这里面有对设计的前后思路的清理,也有对具体景观设计的考虑,结构层次清晰,主次分明。

这篇文章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富有个性的公园景观设计,表现的是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设计师追求时间的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

它的设计形式与中国传统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它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获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三、自习基础上讨论:1题目和文中“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足下的文化”:指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足下的文化,即一个普通造船厂所注释的那片土地上、那个时代、那群人的文化。

);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

“野草之美”:指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

2本文是按什么样的步骤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按设计师对几个问题的思考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这个问题分别是如何理解“场地”、“文化解说”、“自然”、“设计”。

文章的结构也是按照这个最顺序来安排的。

3文中五个部分的关系怎样?文章整体上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顺序?逻辑顺序五部分之间互相照应,互为补充,在层层阐发中清晰地表现出超越传统的思想和行动我们首先要把握文章大的结构,作者基本上是从问题入手的,面对的是什么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又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2021-2022学年高中苏教版语文必修5课件:第1单元 6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2021-2022学年高中苏教版语文必修5课件:第1单元 6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重视或不注意。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2.明确词义
1
2
3
4
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 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 延展·审美鉴赏与创造 课时分层作业
(1)可歌可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稍纵即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歧.江( ) (2)淤.泥( ) (3)田埂.( ) (4)栖.居( ) (5)厄.运( ) (6)脚踵.( ) (7)烟囱.( ) (8)船坞.( ) (9)琥.珀( ) (10)椽.子( ) (11)栈.桥( ) (12)骨骼.( )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1
2
3
4
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 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 延展·审美鉴赏与创造 课时分层作业
(2)这种新的形式彻底抛弃了传统中国园林的形式章法以及西方 形式美,表达了对大工业,特别是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大工业的理解。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成分残缺。在“形式美”后加“的原则”。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1
2
3
4
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 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 延展·审美鉴赏与创造 课时分层作业
NO.2
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
资料链接 文本鉴赏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1
2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 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 延展·审美鉴赏与创造 课时分层作业

6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课件1(苏教版)

6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课件1(苏教版)

野草不自美,因人、因设计而美。用那些 被人们践踏、鄙视的野草,来传达新时代
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以此唤起人们对自 然的尊重,培养环境伦理。
第四部分: 理解设计。
如果说前面三个部分是设 计之前的考察和构想,那么 这一部分就是具体方案的实 施,这里讲述了设计的三条 途径,对重点设计的部分还 作了较为明晰的说明。
文本研习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按什么 样的步骤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 ?
答: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按 设计师对几个问题的思考来介绍歧江 公园的设计的,这个问题分别是如何 理解“场地”、“文化与传统”、 “自然”、“设计”。文章的结构也 是按照这个顺序来安排的。
文本 研习
文中“足下的文化”与“野话
在我看来,无所谓建筑风格,只 要你能适应这块土地,能亲近这块土 地,就是好的建筑,好的人居模式。
----俞孔坚 一片林荫,一条河流,一块绿 地,无不潜藏着无穷的诗意,保住 这份诗意,它一定会让人获得身心 再生之感。
----俞孔坚
解题
足下文化,就是关注平常人的事,关注他 们的感情、他们的需要;野草之美,就是善待 脚下的自然,乡土的自然 。
文本 研习
读了《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你最欣赏设计师对公园哪一部分 的设计?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歧江公园体现了设计师富于个性与创新 的设计理念,在当代中国景观设计中影响很大, 设计师注意保留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注意 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所以,他没有把本来造 船厂完全推倒,而是通过设计对它进行艺术性 的保留,使之成为人们文化记忆的坐标,在公 园植被绿化上,设计师注意使用当地的乡土植 物,用意也是很深的,这些都使歧江公园具有 个性化的美。
答:“足下的文化”按作者的解释就是: “本设计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 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 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那些被 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 之物的故事。”“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 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 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 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全套备课精选:专题一 科学之光--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2课时)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全套备课精选:专题一  科学之光--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2课时)

专题一 科学之光文本6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粤.中( ) ②栈.桥( ) ③渲.染( ) ④卓.有成效( ) ⑤修筑.( ) ⑥拓.宽( ) ⑦氛.围( ) ⑧脚踵.( ) ⑨短暂.( ) (2)给多音字注音①⎩⎪⎨⎪⎧ 挑.战( )挑.剔( ) ②⎩⎪⎨⎪⎧ 场.地( )场.院( ) ③⎩⎪⎨⎪⎧娱乐.( )乐.曲( ) ④⎩⎪⎨⎪⎧ 莎.草( )莎.车( ) 2.辨形组词 (1)⎩⎪⎨⎪⎧鉴 签 (2)⎩⎪⎨⎪⎧ 掺 搀 (3)⎩⎪⎨⎪⎧淀 绽 (4)⎩⎪⎨⎪⎧ 骼 胳 (5)⎩⎪⎨⎪⎧ 沧 苍3.词语释义(1)弥足:(2)乡土物种: _(3)环境伦理:(4)无可厚非:(5)熟视无睹:(6)可歌可泣:(7)稍纵即逝:(8)异曲同工:4.近义词辨析(1)裸露 袒露 坦露裸露:没有遮盖,露在外面。

袒露:裸露,显露;比喻坦率地表露或流露(多用于思想、情感等)。

坦露:坦率地表露(思想、情感)。

例句:①穿越铁轨时的快感,在这里变为一种没有危险的游戏,使冒险、挑战和寻求平衡感的天性得以______。

②水位下降时,湖边露出淤泥,湖岸______,使人难以亲近。

③看着他对自己的坦诚相待,她也______了心迹。

(2)湮没淹没埋没湮没:(风沙、砾石、荒草等)埋没,(名声、事迹等)被埋没。

淹没:(大水)浸没;也比喻声音等被掩盖。

埋没:被埋起来而见不到;使显露不出来。

例句:①蔓草______了他的坟头,但______不了他的英名。

②水流越来越急,一个浪头打来,奋力挣扎着的他还是______了,连同他那微弱的呼救声也被涛声______了。

③张京这次真是出了大力,可不能______人家的功劳。

(3)遗址遗存遗留遗址:名词,已经湮没或毁坏已久的古城镇、古建筑物原址。

遗存:动词,遗留而保存下来;名词,古代遗留下来的东西。

遗留:动词,某种事物或现象继续保存下来。

例句:①保留过去的______是为了给后人一份历史的真实感。

2018-2019版语文新设计同步必修五讲义:专题一 第6课

2018-2019版语文新设计同步必修五讲义:专题一 第6课

第6课*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俞孔坚: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才是真正的地标地标含义:是自然的,也是历史的“文化地标”实际上是两个词:一个是地标,一个是文化,体现在城市中,就是一种地方的文化需要通过一个标志来形成,成为这座城市和这群人类对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认同感。

给城市找一个这样的东西实际上既很难、也不难,因为这样一个标志通过两个步骤来决定:一个是自然的地理生态环境条件,自然条件决定了人是怎样发展文化来跟自然相适应,这种特色被大家都认同了,就形成了城市的一种标志性的东西。

第二个是历史形成的城市特色,有什么样的历史,他自然就慢慢积淀下来,最后形成了城市自己的特色。

北京的很帝王的、厚重的、规则的、严谨的、大一统的标志性建筑和中轴线如果放到泉州去,那就不合适了。

地标原则:不见得最贵,最大,但要最真实地标不见得是最昂贵、最巨大的东西,而应该是有特色的东西,同时这个特色要得到广大人的认可。

名人应该被珍惜,他们对社会做的贡献无可非议,不一定非得说这是“生祠”。

余秋雨做了很多贡献,他的故居被保留,那是无可非议的。

我认为遗产应该被真实地保留。

哪怕这个人不是很出名,村里的人、镇里的人,或者这个城市的人以他为骄傲,这就是一个好事。

地标也好,名人故居也好,不在乎钱多少,一定要真实地反映这里的文化、这里的自然,如果是一个人,就应该真实地反映这个人。

安徒生童话里的美人鱼是很小的,丹麦人就做了一个雕像,变成了全世界游客向往的地标。

地标误区:唯钱,唯权和小农意识上百亿做一个奇形怪状的东西,有可能就成了一个地标,有可能过了几年就被炸掉了。

世界最高楼不可能永远最高。

这种地标追求的所谓最高、最大、最昂贵的,如果失去地方特色,不能彰显地方特色,都是没有生命的。

中国现在的一个误区,可以归结为三种意识:第一种就是暴发户意识。

兜里钱太多,就想搞个最大、最豪华的东西,他要彰显自己的身份,但这个身份彰显出来只有一个价值观:他是一个暴发户。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课时分层作业6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课时分层作业6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Word版含答案.doc

课时分层作业(六)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03872039】①东北抗联的斗争历程,是一部悲壮惨烈的史诗,捧读这部不堪入目....的史诗,我们更多的是感动,是赞叹。

②周日,俄罗斯国防部指责美国对伊斯兰国家走私石油到土耳其熟视无睹....,华盛顿方面却表示其数量是微不足道的。

③有了精算师卓有成效....的工作,整个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及监管工作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④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几十年教书育人,捐赠毕生积蓄,帮助近3 000名贫困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

这位被人誉为“炭火教授”的优秀党员,其品其德,山高水长....。

⑤《战狼2》上映四天票房就超过了10亿,可谓势如破竹。

这部影片无可厚非....地成为2017年一部国产“超级大片”。

⑥《索玛花开》反映了脱贫攻坚工作一线干部的心路历程和精神状态,该剧之所以取得可喜成绩,是因为脱贫攻坚一线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A[①不堪入目: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

用在此处,望文生义。

②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该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

本句强调俄罗斯国防部指责美国对伊斯兰国家走私石油到土耳其看见了当作没看见,该用“视而不见”。

③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本句使用正确。

④山高水长: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山和水一样永久留传。

后比喻恩德、情意深厚。

本句使用正确。

⑤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此处指《战狼2》成为2017年一部国产“超级大片”不容置疑,该用“无可非议”。

⑥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本句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导学号:03872040】A.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呈现增长较快、物价趋稳、效益提高、民生改善,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名师课件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名师课件1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宁海县正学中学 周霄翔
足下的文化:脚下的文化——日常文化, 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 记忆的历史文化,那些被遗忘、被鄙视、 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
野草之美: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 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
第一部分中“顺应自然”的体现
• 临水栈桥——“随着”水位的变化 • 水际植物群落——“根据”水位的变化及水深情况 • 古榕树——根据河流动力学开渠成导得到保护
再生:是指一种事物经历死亡,或者 消失而一段时间不存在,通过某种手 段、方法等条件,使得该事物再次存 活、出现。
野草不自美,因人、因设计而美——俞孔坚
【归锦桥】位于胡陈乡下宅村,始建于南宋。落成之日, 恰逢丞相叶梦鼎衣锦还乡,故名“归锦桥”。

要争取正义与和解,而不是争取胜利 ——马丁路德金
要学会与自然和历史和解

2018年语文必修五全套备课精选:专题一 科学之光--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2课时)

2018年语文必修五全套备课精选:专题一  科学之光--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2课时)

专题一科学之光文本6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粤中( ) ②栈桥( )③渲染( ) ④卓有成效( )⑤修筑( ) ⑥拓宽( )⑦氛围( ) ⑧脚踵( )⑨短暂( )(2)给多音字注音①Error! ②Error!③Error!④Error!2.辨形组词(1)Error! (2)Error!(3)Error!(4)Error!(5)Error!3.词语释义(1)弥足:(2)乡土物种:_(3)环境伦理:(4)无可厚非:(5)熟视无睹:(6)可歌可泣:(7)稍纵即逝:(8)异曲同工:4.近义词辨析(1)裸露 袒露 坦露裸露:没有遮盖,露在外面。

袒露:裸露,显露;比喻坦率地表露或流露(多用于思想、情感等)。

坦露:坦率地表露(思想、情感)。

例句:①穿越铁轨时的快感,在这里变为一种没有危险的游戏,使冒险、挑战和寻求平衡感的天性得以______。

②水位下降时,湖边露出淤泥,湖岸______,使人难以亲近。

③看着他对自己的坦诚相待,她也______了心迹。

(2)湮没 淹没 埋没湮没:(风沙、砾石、荒草等)埋没,(名声、事迹等)被埋没。

淹没:(大水)浸没;也比喻声音等被掩盖。

埋没:被埋起来而见不到;使显露不出来。

例句:①蔓草______了他的坟头,但______不了他的英名。

②水流越来越急,一个浪头打来,奋力挣扎着的他还是______了,连同他那微弱的呼救声也被涛声______了。

③张京这次真是出了大力,可不能______人家的功劳。

(3)遗址 遗存 遗留遗址:名词,已经湮没或毁坏已久的古城镇、古建筑物原址。

遗存:动词,遗留而保存下来;名词,古代遗留下来的东西。

遗留:动词,某种事物或现象继续保存下来。

例句:①保留过去的______是为了给后人一份历史的真实感。

②对古代______的保护可以和适度的旅游开发结合起来,这也是持续保护的动力之一。

③过去______下来的礼俗,应当批判地继承。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课文简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课文简析

(二)解读文本精要 5.第1段作者写人们的审美习惯,有什么作用?
[对应考点:选材的作用] 提示:写人们的审美习惯,是与歧江公园的设计理 念作对比,突出其设计的与众不同。
6.第2段作者举自己以前放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对应考点:选材的作用]
提示:因为放牛的经历引发了作者对园艺美的反思, 说明美是源于内心上的一种爱,从本质上说野草是美的, 同样值得尊重和爱惜,景观设计应向人们展示野草之美的 特质。
[对应考点:作者观点] 提示:这句话表明作者设计思路的主导思想是歧江 公园的设计既有对传统设计的借鉴、继承、又有自己富 有个性的设计创新。
3.结合文本,说说“脚下的文化”在文中的具体含意。 [对应考点:理解概念]
提示:“脚下的文化”,即日常的文化或因为日常而将逝 去的文化。在文中具体指在一个普通造船厂所存在过的那片土 地上,那个时代、那群人的文化。
7.第3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对应考点:概括段意]
提示:此段从“新的环境伦理”的角度论证乡土物种 的重要性,强调野草之美。
8.如何理解文中的“野草之美”? [对应考点:理解概念]
提示:“野草之美”就是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 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
退出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课文简析
一、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二)解读文本精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本部分作者从人们对“文化”的认识习惯写
起,有何用意?
[对应考点:作者观
点]
提示:从人们认识“文化”的习惯写起,目的是指
出城市设计不能只把眼光投射到久远的历史上,还应该
关注脚下的文化。
2.本部分最后“歧江公园的个性正是……体现出来 的”,表明作者设计思路的主导思想是怎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