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世界各国比较指标数据:1-3_中国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1978-2018)

合集下载

毛概第(6)章

毛概第(6)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八,从精神文明建设来看,是广大人民
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 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 史阶段; 第九,从实现目标看,是逐步缩小同世界 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新民主 主义总 路线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2、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
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党在过 渡时期 的基本 路线
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发展阶段上的历史经验
苏联共产党的认识与经验
斯大林把社会主义社会看作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短暂阶段, 1939年他在联共(布)十八大上说:“我们正向共产主义 前进。” 赫鲁晓夫制定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间表”。 勃列日涅夫提出“发达社会主义的入口处”。 安德罗波夫提出苏联处于“发达社会主义漫长历史阶段的 起点”的论断。 戈尔巴乔夫则指出苏联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对苏联 国情做出了较为实际的判断。
新中国的物质基础
1949 年全国人均占有粮食 209 公斤,棉花 O.8 公斤,油料 4.8 公斤,生猪 O.11 头。 1949 年的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大体为 100 年 至 200 年间。当时我国人均原煤量为 59 公斤, 落后于法国 119 年、德国 109 年、英国 250 年 左右、美国 160 年以上。人均生铁 O.46 公斤, 落后于美国 190 年、法国和德国 160 年、英国 210 年。人均钢产量为 O.29 公斤,落后于美国 89 年、德国 94 年、 法国 106 年、英国 120 年以上。人均水泥产量为 1.22 公斤, 也都落后 于这些国家 70 年至 120 年左右。

公需课作业题目

公需课作业题目

1、轮廓加参数的汉字信息处理方式是由()提出来的。

AA. 王选B. 周培源C. 程堃銶D. 王圩2、绿色技术的主要内涵指:()BA. 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B. 依靠科技进步,改进传统的生产模式,建立新型的清洁生产模式,从而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C. 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大气、水和土壤中D. 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大气、水和土壤中D、通过从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物质,实现废弃物减量化3、1980年9月15号,北京大学用自己研制出来的硬件和程序,排印出来的中国第一本激光照排图书叫()。

BA. 《太白积雪》B. 《伍豪之剑》C. 《老书虫》D. 《十三棍僧救唐王》4、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

这种创新类型被称为()。

BA. 模仿技术创新B. 自主创新C. 合作技术创新D. 基金合作创新5、国内自行研制生产的DJS130计算机,内存有()KB。

BA. 32KBB. 64KBC. 512KBD. 500KB6、80年代日本采用()的工资分配制度。

CA. 按劳分配制B. 平均工资制C. 连攻序列制D. 要素分配制7、在波特对创新型国家按发展阶段的划分中,中国属于()BA. 要素驱动的国家B. 投资驱动的国家C. 创新驱动的国家D. 研究驱动的国家8、()是决定企业核心的一个制度,是决定创新的核心要素。

DA. 知识B. 技术C. 资本D. 产权9、本讲提到,有了人才还不够,更加重要的是()。

CA. 知识B. 技能C. 团队D. 创新10、纳米材料的制作是()最先发展起来的。

AA. 日本B. 美国C. 德国D. 英国11、()把“技术创新”提高到“创新”的主导地位。

CA. 迈尔斯和马奎斯B. 熊彼特C. 罗斯托D. 林恩12、()是创新的源泉, 但保障不了企业的持续创新。

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分析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辛亥革命孙中山第二次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毛泽东第三次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邓小平一、第一次历史性巨变: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简介: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1911年(清宣统三年年)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其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二)辛亥革命影响:1、政治:(1)先进性: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它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了民主革命的旗帜,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局限性: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仍未改变,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经济:(1)先进性: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孙中山制定了一系列有利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策,鼓励人民兴办实业,刺激了人们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情,迎来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2)局限性:自从辛亥革命响应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分裂、混乱之中。

长期的分裂、混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3)思想观念: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性,使资产阶级的平等、博爱、自由等新思想开始吹拂古老的中国大地,成为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及材料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及材料题

“课后习题”提示上编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财政学陈共第版讲优质课件

财政学陈共第版讲优质课件

二、政府(财政)必须介入“三农”旳理由
1、“三农”是具有“外部效应”旳公共物品和公
共服务“。外部效应”旳案例:一项科研成果旳推出,将会
使全部利用这项成果旳农户受益,但从事这项科研活动 旳单位却不论怎样不可能将这项科研成果所产生旳全部 收益据为己有。农业科研单位旳研究成果所产生旳利益 是“外溢”旳,但是,进行这项科研活动所需旳一切费 用却只能由科研单位自己承担 。
一、基础设施投资旳性质
日本、韩国 : Q1→A→Q2→B→Q3 欧美发达国家: Q1→C→Q2→D→Q3
产出模型图
二、基础设施旳提供方式
(1)基础设施提供方式旳特点
从经济性质来看,基础设施属于混合产品,能够由政府提 供,也能够由市场提供,也能够采用混合提供旳方式。
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具有自然垄断性质、外部效应 旳基础设施由政府提供。
财政用于 “三农”旳投入

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1、新时期新目的:增长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 2、守住三条线:确保粮食生产力不降低,农民增 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3、“三大调整”:调优产品构造,调好生产方式, 调顺产业体系
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4、“三大激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 体 5、哺育新产业、新业态 6、打造田园综合体 7、培养农村建设人才
•凯恩斯乘数理论 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乘数作用:
投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旳变动量与 引起该变动旳投资量之比
根据Y=a+c(Y-T)+I+G,得dY=1/1c(dG),即1/1-c是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边 际储蓄倾向成反比
一、投资与经济发展
•凯恩斯乘数理论 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乘数作用:

中国和世界各国现代化水平的国际比较

中国和世界各国现代化水平的国际比较

分 , 挪 威 2 50 分 , 瑞士
24
分5

52
个 中等收入 国家 平均
得 分 97 分 。 4 个 低 收 入 国 家平 均得 分 56 分 , 居 最 后 10 位 的 大多 是 亚 洲 和 非 洲 国家 , 它 们是 : 尼 泊 尔 、 马 拉 维 、 乍 得 、 尼 日尔 、 坦 桑 尼 亚 、 乌 干 达 、 布基 纳 法 素 、 卢 旺 达 、 布 隆 迪 、 埃 塞俄 比亚 得 ,
6 9 % 。 中 国 现 代 化 水 平较 高 的指 标 是 每一 医 生 服 务 人 口 为 6 45 人 , 比 现 代 化标 准 1 0 0 0 人 少
3 5 5 人 , 实现 1 5 % 居 , 12 0 个 国家 的第 3 位 。 平均 预 期 寿 命 70 岁 , 居 世界 47 位 。 人 口 净 增 率 在发 展 中国 家属 控 制较 好 的 国 家 , 居 世 界 第 36 位 。 处 于 较 低 水 平 的 是 第 三产 业 比 例 , 居 1 09 位 ; 大 学 入 学 率 只 有 2 % , 比低 收 入 国 家还 少 3 个百 分点 居 , 9 位 ; 城 市人 口 比重 只 占 28 % 居 , 9 4 位 。 人 均 国 民生 产总 值在 现 代 化指 标 中 占 有 举 足 轻 重的 地 位 , 据 世界发 展 报 告 的 数据 , 中 国
个 指 标 测 量 , 在 1 9 7 8 年 综 合得 分 为 59 . 6 分 , 到 1 9 9。 年达 到 69 . 8 分 , 1 9 9 3 年 上 升 到 73 . 8 分 ,
1 5 年 间提 高 了 24 % 。
二 、 24
个 发 达 国 家 现 代化 水 平 己超 过 10

地理的教案(优秀9篇)

地理的教案(优秀9篇)

地理的教案(优秀9篇)地理教学教案篇一一、导入。

〔导语〕“古往今来曰宇,天地四方曰宙”。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带着太阳女神的问候和祝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印入船长阿姆斯特朗上校眼帘的地球是一轮蓝色的圆圆的星球。

〔投影:地球卫星照片〕人类是怎样逐步地认识到地球的形状的呢?〔设问导入,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天圆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空间: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投影:天圆地方〕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一只漂浮在大海中的巨大海龟。

〔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隔断了古印度同亚洲其它地区的陆上联系,孟加拉湾、印度洋、阿拉伯海三面环绕,使古印度人无法理会海外的世界。

〕3、有趣的地理现象:〔1〕在海边看到有帆船的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时,地球的影子遮住了月亮,影子的边缘是圆的。

4、地球是球状的朴素地理思想的产生。

〔1〕古代人们在沿着任一直线上的不同地点,每天同一时刻观察天象,天空星辰高度有规律地升降。

说明地球是球状的〔理解的地面相当于现今的大地水准面〕。

〔2〕人们观察到太阳、月亮的形状是球状的,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3〕如果地球是球状体,那么沿着一定方向航海,一定能回到出发点〔起点〕。

为证明这一点,航海冒险家们进行了艰苦的冒险历程。

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美国以其姓名命名哥伦比亚州、哥伦比亚特区〕。

亚美利加发现美洲大陆〔以其姓名命名的大洲:南、北亚美利亚洲〕。

5、麦哲伦探险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划时代的地理意义。

〔放录音: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以近200名航海家的生命为代价,实际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具有划时代的地理意义。

6、人造地球卫星升空和大地测量技术的突飞猛进,从理论和实际上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这一客观事实。

〔过渡:从七千万年前的第三纪结束人类诞生以来,人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自然的探索,亚里士多德、哥白尼、布鲁诺、开普勒、伽利略、哥伦布、亚美利加、牛顿、阿姆斯特朗,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一串名字。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农业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农业教案

第一节农业一、教学目标1.联系身边实际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3.运用资料,说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4.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畜牧业的分布特点。

5.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让‘土地奉献’的产业”、“中国农业的发展”、“主要农作物分布”、“畜牧业分布”四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布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看,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我国农业是近14亿人口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可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同时,农业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较大。

因此,教材将“农业”放在本章中第一节讲述。

“让‘土地奉献’的产业”这部分内容没有直接对应的课标,但教材编写这部分内容非常有必要。

现在的初中学生大多不了解农业,要让他们理解我国农业分布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等课程内容会比较困难。

因此,教材编写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先了解农业,为学习相关课程内容打好基础。

教材通过正文和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农业现象入手,形象地了解农业——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中国农业的发展”对应的课程内容是“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这一课程内容可细化为: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有何好处,我国农业在因地制宜方面做了哪些事情,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有何影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情况如何等。

毛概常考习题及答案(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常考习题及答案(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的著作是()A、《〈共产党人>发刊词》B、《论政策》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论》2、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具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重因素的社会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A、封建主义体系B、资本主义体系C、社会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4、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出发点,这个基本国情是指(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C、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D、中国处在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A、个体经济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D、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7、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殊性问题是()A、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间题C、农业的机械化问题D、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8、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C、工商业合理调整的完成D、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9、新民主主义社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10、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B、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1、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的说就是()A、三改两化B、一化三改C、三化一D、一化两改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其高级形式是( )A、统购包销B、委托加工,计划订货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13、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14、剥削阶级在我国被消灭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B、全国大陆的解放与统一C、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土地改革的完成15、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自由化之间的矛盾答案:1。

第三节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_高中地理教案

第三节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_高中地理教案

第三节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_高中地理教案第三节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范围和主要特征。

2.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分析、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特征。

【教具准备】1.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挂图)2,绘有“四大高原”边界的空白轮廓图(板图或投影)3.新疆“三山夹两盆”地形示意图(板图或投影)【教学课时】本节教学安排1.5课时(四年制2课时)。

第一课时讲完“四大高原”,后面半个(或1个)课时讲完“四大盆地”。

【教学方法】“比较法”讲述和讨论【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挂图]挂好“中国地形”挂图[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请注意观察地形图,说出我国西部和东部各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回答,教师重复强调西部以高山、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丘陵平原为主。

)(讲授新课)[查阅地图]请同学们在地图册中的中国地形图上找出四大高原的位置。

[板书]第三节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一、四大高原[指图讲述]让我们在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上一一找到四大高原。

(以下讲述教师应注意放慢节奏,指图要准确,以便学生边听讲边在地图册上查找有关地名。

下面划横线的高原名称由学生齐声答出。

)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占全国四分之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位于我国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至祁连山麓,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的高原是内蒙古高原。

西起祁连山脉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面大约以古长城为界与内蒙古高原为邻,南到秦岭的高原是黄土高原。

主要位于云南省东部和贵州省大部分,地势明显表现为西高东低,海拔从2000米下降到1000米的高原是云贵高原。

[展示图片]出示绘有四大高原边界的空白轮廓中国地图。

分别请四位同学上讲台指图说出四大高原的位置,教师纠正。

[讨论]请同学们阅读“四大高原”一段课文及有关插图,分别介绍四大高原的特征。

(在读书读图之后,组织学生发言讨论。

邳州市八中八年级地理上册3.1自然的基本特征课后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邳州市八中八年级地理上册3.1自然的基本特征课后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我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应采取的态度是( )①要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②要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③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要可持续使用④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应节约使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下面的公众参与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①追求计算机的更新换代②自备篮子买菜③垃圾分类回收利用④农田灌溉采用大水漫灌⑤使用公共交通工具A.①③⑤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③④3.漫画《手下留情》:筷子一次性,树木难安宁,劝君手留情,护绿记心中。

这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C.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D.保护森林资源,爱护人类家园4.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重,其中表示河流年径流量的是( )5.我国居民每天使用塑料袋的数量在30亿个以上,每天仅买菜就用掉10亿个。

对使用塑料袋带来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污染环境B.危害人体健康C.绿色环保D.浪费资源6.我国成为全球掌握海底可燃冰试采技术的国家之一。

可燃冰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可燃冰仅海域储量就可供人类使用一千年。

可燃冰被认为是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是因为( )①清洁环保②分布广③储量大④开发技术难度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全国“两会”代表使用环保铅笔,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减少会议的经济支出B.减少固体垃圾的数量C.减少木材的消耗量D.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8.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储量大,利用合理B.种类多,地区差异大C.人均占有量大D.空间分布均衡9.我国自然资源形势之所以严峻,除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外,还因为( )A.矿产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B.自然资源种类少C.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少D.破坏和浪费资源现象严重某研究机构对北京等六地市民一周内一次性物品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如下图所示。

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地理上册4.1中国的农业教案1

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地理上册4.1中国的农业教案1

中国的农业课题中国的农业主备主核使用补充使用者课型新授课使用日期教学目标:1.联系身边实际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3。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农业的基本概念,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教学难点: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教具准备:相关资料教学过程:【让“土地奉献”的产业】教学导入:实物导入:在讲台上展示稻米(或大米)、麦粒、新鲜蔬菜、水果、肉类等农产品实物。

提问:同学们,你认识它们吗?它们是由国民经济中哪一产业教师针对学生回答情况进生产出来的?(农业)课件展示种植水稻、收获小麦、采摘水果、饲养牲畜、撒网捕鱼等农业活动图片,或引导学生阅读P。

83“活动”。

课堂活动:1.根据图片归纳这些农业活动的共性,说一说什么是农业。

2.结合身边事例,说明农业是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中国农业的发展】教学导入:图片导入:利用课件展示我国50多年前落后的农业图片和目前现代化的农业图片,从图片对比中,你得到什么结论?(发展快,变化大)这些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行引导,并作积极评价。

归纳: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教学过程:引导:据考古发现,我国农业起源于近万年前,农业历史悠久。

同学们不妨看一看“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的“阅读”材料.过渡设问: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前的农业发展状况吗?展示:利用课件投影下列资料:孟子提出“丰年能吃饱,荒年饿不死”的标准是中国农民几千年的梦想,但事实上,旧中国从来没有实现过.一般估计,丰年也有60%~70%的人吃不饱,荒年有80%~90%的人吃不饱,大批人饿死。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饥民占中国人口的22%,加上半饥饿状态的人,占中国人口的80%以上。

过渡: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过去了,我国农业目前的发展水平如何呢?课堂活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禅城区第七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评估测试试题

禅城区第七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评估测试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评估测试八年级地理试卷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 1.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位于( )A .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B .欧洲西部、大西洋东岸C .亚洲南部、印度洋北岸D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以下戏曲文化与其所在省区简称的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 A .秦腔——贵 B .粤剧——沪 C .豫剧——川 D .陇剧——甘 3.下列各组山脉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C.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D.天山、阿尔泰山、喜马拉雅山 4.我国海拔最高和面积最大的盆地分别是:( )A .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B .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C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D .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5.冬季,导致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很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影响 B.纬度位置的影响 C.人为因素的影响 D.海陆位置的影响 6.我国的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主要是因为 ( )A.山区面积广大 B.平原面积辽阔C.季风气候显著 D.气候复杂多样7.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A.多开挖排水渠道 B.在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C.在下游修筑梯田 D.加高加固堤坝8.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A.渤海、黄海、南海、东海B.黄海、南海、东海、渤海C.渤海、黄海、东海、南海D.南海、渤海、东海、黄海9.下列海域属于我国内海的是()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10.玲玲妈妈最近买了一支“鲁能”股票,这是某省一家大型能源企业发行的股票。

玲玲告诉妈妈,这个企业在哪个省区()A.山东B.江西C.山西D.河南11.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A.印度尼西亚、日本、菲律宾B.韩国、蒙古、日本C.印度、文莱、菲律宾D.朝鲜、蒙古、伊朗12.下列自然灾害在临洮县很少见到的是()A.沙尘暴 B.台风C.暴雨洪涝 D.干旱13.构成我国地形分布骨架的是()A.河流B.山脉C.高原D.盆地14.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A.藏族B.壮族C.蒙古族D.维吾尔族15.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大致吻合的年降水量线是()A.200毫米B.400毫米C.800毫米D.1600毫米16.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A.长江B.黄河C.珠江D.塔里木河17.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A.冬季风带来的B.夏季风带来的C.台风带来的D.地形影响18.我国人口密集的地区在()A.大河两岸B.腾冲、黑河一线以西C.铁路沿线D.腾冲、黑河一线以东19.我国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区是()A.湖南B.广西C.云南D.贵州20.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A.33个B.23个C.15个D.34个得分评卷人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60分。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14)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14)
新航路开辟后,不同地区的食物物种交流,丰富了食物的种类,改善 了人类生活,也改变了生态环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为消除饥饿、保障 人类的粮食安全创造了条件。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导入新课】
人类产生之初,以采集和渔猎为生。大约1万年前,农业产生,人类 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相对稳定的食物供应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也使人类有条件从事各种 文化创造活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出现私有制、阶级 和国家,人类进入文明社会。
各大洲的农业各具特色,孕育出各自不同的古代文明。
有利于稳定粮食生产。粮食生产的 稳定是农业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建设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一)粮食储备——之传统储备技术
原始农业社会 (地窖、陶器)
半坡遗址共发现房屋遗址46座,圈栏2座,储 藏物品的地窖200多个,成人墓葬174座,小孩瓮 棺葬73座,烧陶窑址6座,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和 生活用品。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 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半坡先民们的生产与生 活情景。
• C.农业生产的自动化 D.牧业生产的大型化
•B
• 3.在某一时期,英国进口的主要商品由传统的香料、茶及瓷器 等,变为大量进口金属、染料及棉花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世界市场形成 • C.中国闭关锁国 D.生产方式变化
•D
1.食物生产现代化的实现 (1)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 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实现: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 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农业(第1课时)精品教案

农业(第1课时)精品教案

《农业》教学方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联系身边实际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1.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三、教学策略本节教材紧扣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选择了突出现代化农业状况的四个方面的内容——“让土地奉献的产业”、“中国农业的发展”、“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和“畜牧业分布”四个部分的内容。

课时分配上分为2个课时。

此为第1课时。

在教学策略上,通过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现象——近四十年来中国人民饮食的变化作为导入,使学生了解农业基本概念、分类并体会到农业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中国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流程1. 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 )A. 国民经济的主导B. 国民经济的基础C. 国民经济的关键D. 国民经济的先行官2. 在以下活动中,哪项不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草场放牧B. 水塘养鱼C. 野外探矿D. 植树造林3. 读图,我国农业各部门中,产值比例最大的是()A. 种植业B. 牧业C. 林业D. 渔业4. 把以下食品与相关的农业类型连线:【参考答案】BCA(第四题连线)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农业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1.农业的概念2.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3.农业的重要作用:为衣食住行和工业提供物质资料二、中国的农业发展1.农业发展的成就:产量大幅提高,种类极大丰富2.原因:(1)地区分布趋于合理(2)发展新型农业(3)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体现了因地制宜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八、课后作业农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同学们课下拍摄生活中与农业有关的照片并按照其作用进行分类,下一节课分组展示。

我国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第几位

我国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第几位

我国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第几位
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69亿吨,居世界第一,美国5.98亿吨,世界第二,印度3.62亿吨,世界第三。

抛开全是大平原大农场大机械的美国不谈,我国几乎领先印度一倍。

一倍,听起来好像不多,但印度的水稻几乎都是一年三熟,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稻只能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

还不算完,来看看以下几组数据:
我国耕地面积123.8万平方公里,印度189.2万平方公里,我国水稻平均亩产1060斤,印度仅250斤。

耕地面积我国要比印度小很多,但亩产量却比印度高出了4倍多。

而且你要知道,国人是很喜欢吃蔬菜的。

2019年,我国还种了7.21亿吨的蔬菜,比粮食产量还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