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手风琴曲谱 根据河北民歌改编)

合集下载

《对花》音乐课课件

《对花》音乐课课件
这首歌曲以问答的形式,唱出了民间百姓的日常生活与情感 世界,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对花》的历史背景
《对花》起源于明朝时期,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至 今仍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传唱。
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版本和唱腔,但基本形式和表达内 容保持一致,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对花》的艺术价值
04
《对花》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与内容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对花》的演唱技巧,包括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等 方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主 动参与、积极探索,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树立合作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
教学方法与步骤
《对花》的咬字吐字
清晰咬字
在演唱过程中,要保证每个字的发音清晰,避免含糊不清。
情感表达
通过歌曲中的歌词表达情感,使听者能通过歌词理解歌曲所 要传达的情感。
《对花》的音色与力度
音色
通过掌握嗓音的色彩,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和韵味。
力度控制
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力度控制得当,使歌曲的强弱对比明显,增加歌曲的 感染力。
导入新课
学习新歌
分组合作
情境表演
评价总结
播放《对花》音频,展 示河北民歌的音乐风格 和文化背景。
通过听唱、模唱、教唱 等多种方式,学习《对 花》的演唱技巧。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 合作学习,探究歌曲中 的难点和情感表达。
学生分组进行情境表演 ,展示《对花》的演唱 效果。
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 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
《对花》的评论与影响
01

《对花》音乐教案

《对花》音乐教案

《对花》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对花》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2. 能够感受和理解音乐所传达的情感;3. 能够演奏《对花》的简单乐谱。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对花》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2. 学会演奏《对花》的乐谱。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准确表达音乐传达的情感;2. 学会演奏《对花》中的乐谱。

四、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2. 乐谱复印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欣赏过的一首音乐,让他们描述这首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情感和印象。

进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音乐作品《对花》。

2. 学习音乐作品《对花》的背景和特点介绍《对花》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创作目的。

指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作品,感受其中传达的情感,并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曲调、速度和表现手法以达到理解的目的。

3. 学习音乐作品《对花》的乐谱向学生展示《对花》的乐谱,并简要讲解旋律、音符、节拍和连线等基本的乐谱元素。

然后,通过逐小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并且学会演奏这首音乐作品。

4. 音乐欣赏与情感表达结合教学过程中对音乐的解析和学习,引导学生再次欣赏《对花》这首音乐作品,让他们感受并理解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并鼓励他们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感,如绘画、写诗等。

5. 演奏音乐作品《对花》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演奏。

首先,要求学生按照乐谱进行个别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演奏自己的部分。

然后,分小组进行合奏,最终整合全班的演奏成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音乐作品《对花》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他们将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运用到生活中。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们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对花》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理念,扩展他们对音乐的理解程度;2. 引导学生们创作属于自己的乐曲,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音乐才能。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2. 评估学生对音乐作品《对花》的理解和感受;3. 评估学生对乐谱的掌握程度和演奏技巧。

《对花》PPT课件3

《对花》PPT课件3

讨论安徽《对花》的特点
(1)歌曲是用安徽方言演唱的。 (2)歌曲采用了一问一答的民歌《对花》与安徽民歌《对花》的共同之处
都是一问一答,都各自有自己的地方特色
欣赏浙江民歌《对花》
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真的。 要想成为强乾,决不能绕过挡道的荆棘也不能回避风雨的冲刷。 世界上20%的人是吃小亏而占大便宜,而80%的人是占小一便宜吃大亏,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源于那20%。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够枝叶茂盛。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世上所有美好的感情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一桩高尚的行动。 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苏霍姆林斯 基 学习是一次独立的行动,需要探索、琢磨、积极应战、顽强应战,艰辛由你独自承担,胜利由你独立争取。 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么也请你拥抱黑夜。 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四年级音乐欣赏
《对花》
用节奏进行对花
( 山丹丹 )花开红艳艳
( 茉莉
)花开万里香
( 芝麻
)花开节节高
春天里来( 百花 )开
( 向日葵 )花开朝太阳
腊月里来( 梅花 )花开
( 牵牛花 )花开像喇叭
欣赏安徽民歌《姑嫂对花》
小姑子!么事子?我打个花来个你猜猜。大嫂子!小姑子!你打的 花名是啥子来?什么子开花面朝东呀,面呀面朝东呀面呀面朝东 呀,此字向下你来猜什么子花儿开?大嫂子!小姑子!你打的花名 我晓得。葵花呀开花呀葵花子开花面朝东,葵花子开花呀葵花开 花面朝东葵花子花儿开,葵花开花面朝东葵花子花儿开。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 《对花》︳人音版 (五线谱)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  《对花》︳人音版 (五线谱)

课题:《对花》课型:唱歌课教材分析:《对花》是一首河北民歌。

歌曲为4拍。

歌曲是流传于4中原地区的问答歌,用问答的对歌形式反映生活知识的内容。

对歌是民歌的一种演唱形式,全国各地、各民族都有这种演唱形式。

对歌的演唱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天文、地理、历史、生活常识等,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与一体,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

歌曲《对花》的音乐很有特点。

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下滑音、倚音),使歌曲的风格与特点更为鲜明和突出。

同时歌曲的旋律不断地重复出现,给整首歌曲带来独特的地方色彩。

歌曲中模仿锣鼓的“七不弄冬采冬采”拟声词的运用给歌曲增添了趣味性和舞蹈性。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对花》体会问答形式歌曲。

2.解决歌曲中出现的附点节奏。

3.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中原民歌的韵味和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1、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歌曲中的装饰音的把握。

3、歌曲中的附点节奏。

教学具准备:钢琴、双响筒、铃鼓、多媒体教学过程:口语训练内容及方法:口语训练主题:给大家介绍你最喜欢的花,它一般在什么季节开放?口语训练方法:举手发言一、你问我答1、师生问好2、歌曲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欣赏一首歌曲,在欣赏的时候老师要留给大家两个问题。

看看谁能准确地找到答案。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歌曲(1)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生:答(2)师: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样的特点?生:答3、复听歌曲师:刚才有同学发现了,这首歌曲是一首问答形式的歌曲。

那么同学们,你们听出了歌曲里面提的4个问题分别是什么吗?(教师让学生打开课本,并播放歌曲)生:答(教师课件展示出四个问题)师:真是个仔细的孩子,能找出这首歌曲中的问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首歌曲的学习。

首先,我们来用这种问答的形式,做一个小游戏。

4、节奏练习师:看看哪位同学能准确地模仿老师的节奏。

(1)X · X X X X·X X X X -(2)X X X X X X X · X X -师:同学们注意听好了。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对花》说课稿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对花》说课稿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对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对花》是一首五年级音乐下册的简谱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教材。

这首歌曲以对仗工整、对答如流的演唱形式,展现了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歌曲内容丰富,歌词中包含了大量的花卉名称,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花卉知识都有很大帮助。

同时,歌曲的旋律简单易懂,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在五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

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善于模仿和创造。

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花卉名称和歌曲中的对仗形式,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花卉知识,熟悉对仗形式,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演唱和创作。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了解歌曲的背景知识,知道歌曲中的花卉名称和对仗形式。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

3.情感目标:学生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花卉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歌曲中的花卉名称和对仗形式。

2.原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花卉名称和对仗形式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分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黑板、乐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花卉知识,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教学歌曲: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对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创作展示:鼓励学生结合所学花卉知识,创作自己的歌曲,进行展示和交流。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和创作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名称《对花》、花卉名称、对仗形式等,通过板书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对花人音版五线谱1.docx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对花人音版五线谱1.docx

《对花》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音乐感受与体验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2.能准确的演唱和表演音乐,准确分辨乐器。

3.通过欣赏音乐,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表演。

教学难点:1.通过欣赏感受音乐意境及准确的表演。

2.分辨两种乐器的音色特点。

一、导入:猜谜语导入孩子们,上课前我要和大家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请听题(师:什么开花白又香?什么开花节节高?什么开花红似火?)生:茉莉、芝麻、杜鹃师:孩子们知道的还真多,每种花都有它的外形和特征。

师:那你们能把刚才猜谜语的内容拍手有节奏的回答出来吗?我们来试一试。

师生:一问一答师总结:唱歌者以对猜花名,或者互相问答的方式比赛智力、传授知识、娱乐游戏就是“对花”。

师:今天我们要欣赏的音乐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鲍元恺先生作曲的管弦乐《对花》—出小课题师:“对花”是中国北方广泛流行的一种传统小调,选自《炎黄风情》组曲中的一首。

《炎黄风情》由《燕赵故事》《云岭素描》《黄土悲欢》《巴蜀山歌》《江南雨丝》《太行春秋》6个组曲24首乐曲组成,以脍炙人口的民歌和绚丽多彩的管弦乐色彩,向听众展示出一幅幅汉族人民的生活画卷。

而“对花”就选自《燕赵故事》里的一首。

二、欣赏音乐引子:聆听这段音乐,你能从音乐中感受到什么?生:热闹,壮观,欢腾……师:大家听的很认真,也说的非常的好,这么欢腾热烈的场面是人们在对歌唱上准备“对歌”呢,而旁边的观众在为他们呼喊、助威,场上真是热闹非凡。

第一部分:1.完整聆听第一部分,说情绪。

生:欢快、活泼2.师:聆听音乐1,您们能听出乐曲中是那两件乐器在“对花"吗?生: ....师:不错,乐曲是双簧管和长笛在对花,(和生一起回顾乐器音色)(出示两种乐器的图片).师:再次聆听音乐1,感受乐器音色。

双簧的音色:温暖宽厚,长笛的音色:柔和飘扬3.师:请大家用动作模拟乐器的“对花”。

(回顾乐器演奏动作)随音乐表演。

(听到什么乐器就做出相应的演奏动作)分组模仿乐器表演。

4.师:这段音乐是采用的河北民歌《对花》的旋律(聆听河北民歌《对花》)生用“li”轻声哼唱。

《对花》音乐优秀教案

《对花》音乐优秀教案

《对花》音乐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对花》章节。

《对花》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间歌曲,歌曲以对唱形式展现了鲜花的美丽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歌曲学唱、对唱技巧、音乐欣赏、节奏练习及创作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对花》的旋律、节奏及对唱技巧,提高音乐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唱技巧的掌握,音乐节奏的准确表现。

教学重点:《对花》歌曲的学唱,民间音乐特色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钢琴、音乐教材、PPT、节奏卡片。

学生准备: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种类的鲜花,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鲜花的认识,进而引出《对花》歌曲。

2. 歌曲学唱(15分钟)a. 教师示范演唱《对花》,学生跟随学唱。

b. 分组练习,男生一组,女生一组,进行对唱练习。

c. 教师针对学生演唱情况进行指导,纠正音准、节奏等问题。

3. 例题讲解(15分钟)a. 分析《对花》的节奏特点,进行节奏练习。

b. 选取歌曲中的典型乐句进行讲解,分析旋律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自主练习歌曲,熟悉旋律和节奏。

b. 教师挑选学生进行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5. 创作实践(10分钟)a.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段对花对话。

b. 各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评价、学习。

b.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首关于鲜花的创作。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对花》2. 歌曲特点:民间歌曲,对唱形式,节奏明快3. 重点节奏:X X X | X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鲜花为主题,创作一首歌曲或一段对话。

2. 答案示例:学生创作的歌曲或对话,要求符合音乐节奏,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唱《对花》,使学生了解民间音乐特色,提高音乐素养。

人教版音乐八下《对花》ppt课件2

人教版音乐八下《对花》ppt课件2

水秀中华
13
• 刚才听的那首歌同学知道歌曲名字是什 么吗?
• 听完后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水秀中华
14
《梦水乡》
• 《梦水乡》它保留了原来兴化民歌的风格, 又被赋予了新的音乐内容,是一首具有浓郁 水乡民歌风格的新民歌。它既具有浓郁的水 乡古风特色,又有现代歌曲魅力,曲调优雅 流畅,委婉曲折。
水秀中华
4
欣赏(1)回答问题
•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一问一答式
• 歌曲中歌唱者唱了几种花?
3种 蟠桃花、柳茶花、酸桃花
水秀中华
5
酸桃花
水秀中华
6
蟠桃花
水秀中华
7
柳茶花
水秀中华
8
欣赏(2)
• 请你指出歌谱中在以前的 课上我们没出现的音乐符 号,并猜一下它的意思是 什么?
水秀中华
9
????(思考)
水秀中华
18
15
《梦水乡》有着南方小调的音乐特色, 给我们带来水乡景色的柔美。
那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北方民歌你能感受 到什么呢?北方和南方的民歌又有什么 特色呢?
水秀中华
16
连线


音 域宽 广
•南 方 优雅清丽 北方

调 高亢粗犷 小调

委婉细腻
水秀中华
17
作业
• 河北民歌不仅《对花》一首,还有许多 耳熟能详的歌曲。课后呢就请同学们学 唱另外一首歌曲《小白菜》并且能说一 说其中所讲的故事。
• 同学们通过这个单元的学 习,我们游历了我们国家 的一些地方,你们能回想 一下有哪些地方吗?
水秀中华
1
水秀中华
2
•《对 花》
水秀中华

(小学音乐教案)《对花》

(小学音乐教案)《对花》
5、唱歌词第一段,教师对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错。在学生唱好的基础上,进行男、女生对唱。
6、歌曲中只出现了一年中的前三个月,请你们在课后按照书上的写作格式,为它再创编其他月份的歌词,在下节课,我们来唱一唱,比比谁写得最棒!
1、欣赏《对鲜花花》。
感受歌曲和对花有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因此民歌资源十分丰富。同学们课后可以进一步去收集、欣赏南、北小调,我们可以在以后的课堂中一起来分享。
《对花》
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北方音乐的特点,及与南方小调间的差异对比。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唱好倚音和下滑音。
教学过程

1、播放音乐《茉莉花》。
2、这首歌运用了什么演唱方式?(对唱)
3、在我国的民歌中有很多这样的对唱歌曲,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首对唱歌曲,你们想听听吗?
பைடு நூலகம்
1、播放歌曲《对花》的范唱录音。请学生在听完后说说歌里唱了什么?歌曲有什么特点?
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的对唱歌曲,河北民歌《对花》,。
3、复听歌曲。学生可跟随音乐一起轻声哼唱。
4、学唱歌谱:
(1)跟随琴,学生唱歌谱。
(2)通过比较法,教师用加倚音和下滑音,不加两种不同的方式演唱,让学生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小结:加上下滑音、倚音后使旋律一问一答的形式更加活泼、生动、有趣。

2022年苏教小学音乐三下《对花》 (1)

2022年苏教小学音乐三下《对花》 (1)

四年级上册《对花》教案范琪琪教学目标:1、能用快乐的情绪演唱河北民歌《对花》,初步体会河北民歌的特色;2、能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能掌握上滑音、倚音的演唱方法;3、能认真聆听笛子二重奏《顶嘴》,感知乐器的音色,体验乐曲的基本情绪。

教学重点:1、学会用富有河北民歌特色的音调快乐的演唱《对花》2、上滑音与倚音的实际演唱效果教学难点:1、《对花》的歌词创作2、河北秧歌动作的学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手绢、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元旦了,每当节日的时候,大街小巷总会呈现一片热闹的景象,在河北,每逢过节或遇喜庆的事情大伙儿就聚集起来,载歌载舞,非常热闹。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感受一下河北的热闹气氛吧。

1、播放秧歌视频,学生欣赏。

师:大家感受到喜庆的气氛了吗?有谁知道刚才我们视频里的是什么舞蹈?学生回答师:对了,这就是河北秧歌2出示幻灯片,了解秧歌。

师:大家会跳秧歌吗?学生回答师;今天老师就教大家跳一段秧歌。

3、教师边跳边教秧歌舞,学生模仿。

师:现在我们就跟随音乐来试一试吧。

播放音乐,学生学跳秧歌。

二、学唱歌曲1、初听歌曲多媒体出示歌谱。

思考:(1)歌曲的演唱形式(2)哪一句歌词跟其他歌词不一样师:大家说说这首歌曲是怎样的演唱形式呢?生:对唱师:对了什么呢?生:对花师:对花是中国传统民歌中广泛流行的一种传统小调,歌唱者以互相问答、对猜花名方式嬉戏娱乐、歌曲的演唱形式也很多样,有的用乐器伴奏,甚至伴以锣、鼓边舞边歌。

师:请大家找一找哪一句歌词跟其他歌词不一样呢?生:七拨弄东采咚采(打鼓),得儿色(敲锣)师:对了,那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一句是在模仿什么声音呢?生:模仿打鼓、敲锣的声音。

师:那让我们来学习下这句好吗?2、学习歌曲(解决难点)(1)学习节奏按照节奏读歌词,熟悉节奏特点。

(2)试唱。

师:请同学们用“啦”轻声跟唱旋律,并且思考哪一句的旋律跟其他的旋律不一样?再次播放音乐,学生轻声哼唱并思考。

四年级音乐《对花》

四年级音乐《对花》

情感表达
理解歌曲内涵
深入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 感和意境,以便更好地演 绎。
表情与肢体语言
运用适当的表情和肢体语 言,增强情感表达的感染 力。
情感投入
将自己融入到歌曲的情感 中,通过演唱将情感传递 给听众。
03
对花的乐器演奏
笛子演奏
笛子是《对花》这首曲子的主要乐器之一,其音 01 色悠扬、清脆,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曲子中的情感
对花在中国的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北方,对花通常是一男一女或男女群体之间的 对唱,而在南方则多以男女对唱为主。对花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涉及民间故事、历史传说、 生活琐事等,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
对花的文化背景
对花作为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 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 是人们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手段, 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花中 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 敬畏、对家族的观念等,这些元素都 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组织学生组成合唱团,以集体形式演 唱《对花》,培养团队精神和音乐表 现力。
戏剧表演
组织学生以音乐为背景,进行戏剧表 演,通过情节和人物表现音乐的内涵 。
音乐创作活动
创作歌词
引导学生根据《对花》的旋律, 创作新的歌词,培养其创作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编曲活动
让学生尝试为《对花》重新编曲 ,培养其音乐编创能力和创新思
四年级音乐《对花》
汇报人:
202X-01-03
目录
• 对花的简介 • 对花的演唱技巧 • 对花的乐器演奏 • 对花的音乐欣赏 • 对花的实践活动
01
对花的简介
对花的起源
对花起源于中国的民间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最初是对歌的一种形式,人们在田间地头、 山林湖畔,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花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 音乐形式,并被广泛传播。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对花》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对花》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对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对花》是一首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的简谱学习曲目。

歌曲以对仗工整、对答如流的问答形式,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浓厚的民间风格。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加深对我国民间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谱,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简谱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熟悉简谱,并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对花》的曲谱,能够独立演唱这首歌曲。

2.通过学习《对花》,使学生了解并感受我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花》曲谱的识谱和演唱。

2.教学难点:简谱的识别和运用,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运用示范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3.采用分组练习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对花》的曲谱和简谱教材。

2.准备教学录音机、音响设备。

3.准备教学课件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课件或黑板,展示《对花》的曲谱,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示范演唱《对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在示范过程中,注意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使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刻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教师分别指导各小组进行歌曲演唱,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在练习过程中,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相互观摩、交流,提高演唱水平。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对花》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对花》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对花》教案一. 教材分析《对花》是一首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的简谱歌曲,这首歌曲以对唱的形式,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歌词富有诗意,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简谱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简谱的讲解和练习。

此外,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景象有较强的感知和表现欲望,有利于学习这首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对花》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简谱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通过对唱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表演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简谱的识别和运用。

2.重点:歌曲《对花》的旋律和歌词。

3.难点:对唱形式的配合和表现。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简谱知识,分析歌曲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对唱法:分组进行对唱练习,提高合作表演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春天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简谱教材、歌曲音频、视频等。

2.教学器材:钢琴、音响、话筒等。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对花》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对花》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随后,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哼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用手拍打桌面或脚踩地面,感受节奏韵律。

接着,教师教授简谱知识,让学生认识简谱,并尝试用简谱唱出歌曲旋律。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对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对花初中音乐教案

对花初中音乐教案

对花初中音乐教案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

2. 通过学习《对花》,使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歌曲中的旋律美、歌词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1. 歌曲《对花》的旋律和歌词。

2. 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1. 歌曲《对花》的演唱技巧。

2. 民间音乐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

2. 乐谱。

3. 相关民间音乐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对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特点,如旋律、节奏、歌词等。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讲解歌曲《对花》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过程和民间音乐的特点。

2. 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演唱技巧。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更好地表现歌曲的美感。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演唱歌曲,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民间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民间音乐的魅力。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让学生认识到民间音乐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互相鼓励。

教学延伸:1. 课后让学生收集更多的民间音乐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园音乐比赛,展示所学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对花》,使学生了解了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民间音乐的魅力,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继续挖掘民间音乐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湘教版音乐四上《对花》2精品课件

湘教版音乐四上《对花》2精品课件
5
乙 3 .7 6 -||
对 花
《对花》 是一首欢快的河北民歌,描述 了我们国家在抗战年代给战斗 英雄和劳动英雄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红花,进 行表彰,欢庆胜利的热闹场景
谢谢大家
再见
记在音符的右边,
5 表示这个音要向上或 向下滑奏或滑唱。
1=D 4/4 甲:6 .5 6 i | 3.5 35 6 — |
3
乙:5 5 3 2 12 | 5 . 7 6—|
齐:6.5 3 6.5 3 |6.5 35 65 6| 5 5 3 2 12 | 5 .7 6—|
3
6 - - - |6 - - - | 5 5 3 2 12 |甲 5 .7 6 - ||
湘教版四年级音乐课件
PPT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 了解《对花》这首曲目; • 了解滑音的基本知识; • 了解《顶嘴》这首曲目。
《顶嘴》 河北的民间乐曲,由两支相同 的笛子互相吹奏,运用滑音、 顿音等技法模拟人声语调,逼 真地描绘出两人顶嘴的情景, 音乐诙谐幽默,充满生活情趣。
滑音分为上滑音和 下滑音两种,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4.4《对花》 湘艺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4.4《对花》  湘艺版

《对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河北民歌《对花》,体验河北民歌的地方特点与情绪。

2、能掌握对唱、表演唱这两种形式,并结合手绢舞进行表演,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并在歌词创编中深刻体会歌曲情感。

教学难点:1、音乐知识前倚音、上滑音实际效果的演唱。

2、引导学生用手绢花、打击小乐器来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手绢花、打击小乐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图片、音乐)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一个丰富多彩、最有地方艺术文化的城市——河北,咱们一起出发吧。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河北,看看这里的人们在干什么?给你一种什么气氛?生:师:河北人很喜欢歌舞,它们的民间歌舞则以秧歌为主,节日来临,人们身穿盛装,舞着五彩缤纷的花扇和彩绸或者手绢,伴着节奏鲜明的锣鼓,翩翩起舞,非常热闹。

二、学唱歌曲《对花》1、初听(播放录音)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具有浓郁河北特色的歌曲《对花》,请把音乐书翻到20页。

提问:这首歌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生:轻快、热闹、喜庆师:大家说得对,《对花》是一首欢快轻快、热闹、喜庆的河北民歌,描述了我们国家在抗战年代给战斗英雄和劳动人民英雄戴大红花,进行表彰,欢庆胜利的热闹场景。

(PPT展示)2、复听(播放录音)师:我们再听一遍,大家可以跟着音乐轻声哼唱,听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有何特点?(引出一问一答的形式)生:有问有答。

师:你们注意到歌词中“问”的是什么?“答”的是什么?生:师:歌曲中这么一问一答很有意思,像这种两人或两组人作对答式的演唱称为对唱。

概念(PPT)《对花》就是对歌中常见的一种形式,以季节为题问答花名,歌唱者相互问答,对猜花名,比智慧、或传授知识。

3、节奏模仿1)师带读第一段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有节奏地把问答部分的歌词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歌词(用打花巴掌进行朗读)师:现在我们换一种击拍方式,用打花巴掌的形式来朗读第二段歌词,两人合作,面对面,准备好了吗?4、学唱歌谱师:咱们班的孩子节奏感好,合作能力非常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