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忠孝两全的神话

合集下载

《木兰诗》全文

《木兰诗》全文

《木兰诗》全文《木兰诗》是中国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木兰诗》全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白话译文织布机不断地唧唧唧唧,是木兰在屋子里织布。

忽然听不到布机的声音,只听得女儿不断地叹息。

女儿你为什么难过?女儿你有什么事儿在心里?女儿我没有什么难过,我也没有什么事儿在心里。

昨夜见到征兵的文书,可汗要大规模地征兵,征兵文书共有十二卷,卷卷都有阿爹的姓名。

阿爹没有大儿,木兰没有长兄,我决心买来战马备上鞍,当即代替阿爹去应征。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笼头,从北市买回马鞭。

清晨告别了爹娘,晚间歇宿在黄河岸边。

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声溅溅。

中国经典诗词必背大全

中国经典诗词必背大全

中国经典诗词必背大全中国诗词必背大全11木兰诗/木兰辞乐府诗集〔南北朝〕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唯一作:惟)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2敕勒歌乐府诗集〔南北朝〕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中国诗词必背大全21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北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徽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2三峡郦道元〔南北朝〕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木兰诗》

《木兰诗》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著(zhuó):通假字 通“着”,穿。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 容好看的头发。 帖(tiē)花黄:帖”通假字 通贴。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句意:木兰回到了原来的房间,打开各个房间的门, 坐一会儿各个房间的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 以前的旧衣裙,对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头发贴饰物。
译读——感悟诗歌美
同桌对读,结合课下注释,逐字翻译课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 当户(dāng hù):对着门或在 门旁,泛指在家中。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 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 布梭(suō)子。 唯:只。 句意:叹息声唧唧又唧唧,木兰对着门织布。 听不到织布机的响声,只听到木兰一阵阵的叹息。
读奇诗
品形象
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 的喜爱。读完你认为原因是是什么?木兰 的哪些品格最让你感动? 结合诗中的字、词、句子分析木兰形 象,并用朗读表现出来。建议在书上圈点 勾画做旁批。
一身戎装,英姿飒爽 云鬓黄花,楚楚动人 戎马关山报国志,魂牵梦绕女儿情
勤 劳 孝 顺
不唧 闻唧 机复 杼唧 声唧 ,, 惟木 闻兰 女当 叹户 息织 。。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机智、谨慎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 智 、 谨 慎
双雄 兔兔 傍脚 地扑 走朔 ,, 安雌 能兔 辨眼 我迷 是离 雄; 雌 ?
说说互文这种修辞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 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 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后来,人们将乐府机 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 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 体名称。 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

七年级上册语文:《木兰诗》

七年级上册语文:《木兰诗》
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 鞭”,形象地描绘出木兰出征前
的准备工作。
情景交融
文章通过描绘木兰出征时的景物 和氛围,如“旦暮来而而而”、 “黄河流水鸣溅溅”、“啾啾胡 雁鸣”,烘托出木兰内心的复杂
情感。
细节描写
文章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如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 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生动 地刻画出木兰这一勇敢、孝顺的
体会诗歌情感
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诗歌中表达 的情感和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和 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借代等,需要理解 这些手法的作用和意义。
理解诗歌中的文化背景
诗歌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化背景和历史事件,对于缺乏相关背景知识 的同学来说可能存在理解难度。
文章运用顶真手法,如“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 来见天子”等,使语言环环相扣,紧 凑有力。
对偶
文章运用对偶手法,如“旦暮来而而 而”、“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等,使语言整齐优 美,富有音乐美。
表现手法
顺叙与铺陈相结合
文章以顺叙为主,同时运用铺陈 手法,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
木兰是一个勤劳善良、美丽勇敢的少女,她为了替年迈的 父亲分担家庭重担,决定替父从军。在长达十年的战争中 ,她凭借智慧和勇气屡建奇功,最终凯旋而归。
人物分析
人物分析:木兰是一个勇敢、聪明、孝顺的女孩,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表现 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在战争中,她不畏艰险,奋勇杀敌,最终成为英雄。
木兰在战争中表现出色,她智斗敌人,勇敢杀敌,赢得了战友们的尊敬和爱戴。 同时,她内心深处依然保持着少女的纯真和善良,对家人充满关爱。
女性形象。

《木兰诗》:忠孝两全的神话

《木兰诗》:忠孝两全的神话

《木兰诗》:忠孝两全的神话作者:葛苏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8年第05期摘要:《木兰诗》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歌中的代表作品,流传久远,家喻户晓。

对于《木兰诗》的主旨,存在着种种争议。

本文将试图从作品结构与细节,分析木兰性别转换的故事与忠孝之道的关系,以探寻《木兰诗》这一作品的主旨。

关键词:木兰诗性别忠孝“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木兰诗》,常常被视为一篇歌颂巾帼英雄、宣扬男女平等的佳作。

然而,细细读来,却可以发现,《木兰诗》真正着力表现的精神主旨,其实是传统道德中的两大支柱——忠和孝。

忠孝不能两全,这是自古以来无数人所面临的困境。

然而,《木兰诗》却塑造了一个奇女子——木兰,让她圆满地完成了忠与孝,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经典故事。

正如研究者指出:“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花木兰传说弘扬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忠孝之道。

忠孝之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最重要的一种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

它要求子女孝敬父母 ,臣民效忠君王,任何个人必须无条件地履行这种与生俱来、不容质疑的义务。

花木兰正是遵循了这一行为准则。

”①全诗开头,木兰是以一个“当户织”的女子形象出现的。

随后在“不闻机杼声”的反常情况下,有一段详细生动的对话描写。

这段对话包含的信息很丰富,试作分析,至少有如下几项:社会背景——战争爆发;木兰的家庭状况——没有兄长,父亲年老;木兰决定从军的动机——替父亲履行为国出征的责任。

可见,木兰从军是由战争时期的特定环境和她的家庭状况促成的,这两方面因素,缺了任何一个,木兰女扮男装的故事就不会发生。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因为当时的国家需求与木兰的家庭情况之间发生难以解决的矛盾,木兰本人并没有参军的念头,更没有“欲与男性试比高”的主观愿望。

从一句“唯闻女叹息”可以看出,木兰决定从军,不是满怀欣喜,而是颇有几分无奈的。

她的选择,是在国与家都面临危难的特殊情况下作出的;木兰从军,不是出于个人理想,而是形势所迫,是对责任的承担——既是承担对家的责任,也是替父亲承担对国家的责任。

七年级下册课文《木兰诗》原文注释及译文

七年级下册课文《木兰诗》原文注释及译文

七年级下册课文《木兰诗》原文注释及译文七年级下册课文《木兰诗》原文注释及译文《木兰诗》是中国北朝的一首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课文《木兰诗》原文注释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注释译文:1、唧(jī)唧:纺织机的声音。

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

首句一作“唧唧何力力”。

2、当(dāng)户:对着门或在门旁,泛指在家中。

3、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机:指织布机。

杼:织布的梭子。

4、惟:只。

5、何:什么。

6、忆:思念,惦记7、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8、可汗(kèhán):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大点兵:大规模征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木兰诗》学习内容全解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木兰诗》学习内容全解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木兰诗》学习内容全解【课文内容】【文章分析】《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背景介绍】木兰是古代河南虞城县营廓人。

女扮男装,代替父亲参军,屡立战功。

开桂得到了皇帝的赏赐,木兰却没有。

脍炙人口的《木兰诗》是一部流传了千百年的北朝民歌,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早已肯定,这首诗内容是“真实的”。

1982年曹熙先生发表《木兰辞新考》,明确花木兰确有其人,“花”是后人加的姓,木兰本名穆兰,穆是鲜卑人的姓,出生在河南地,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参加对阴山之北柔然的战争。

木兰的故事在中外影响深远。

(一)《木兰诗》是以391年北魏征调大军出征柔然的史实为背景而作的。

(二)当时北魏的拓跋珪,是皇帝也称可汗。

(3)当时,北魏的首都是靠近黄河的乐圣。

当时抽调的部队聚集在黄河边上。

(四)燕山即燕然山。

【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及文常。

2.熟读课文,借助注释翻译全诗,能概括主要情节,分析题材详略。

3.能举例分析花木兰的美好形象;深刻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字词积累】词语解释唧(jī )唧:纺织机的声音。

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

首句一作"唧唧何力力"。

当(dāng)户:对着门或在门旁,泛指在家中。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木兰诗》

《木兰诗》
渲染了家中的欢乐气氛。
夸张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 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原因是什么?
勤劳善良 孝顺 深明大义 勇敢坚毅 忠孝两全 淳厚质朴 聪明机敏 热爱亲人 报效国家 不慕名利 热爱和平
练习巩固
1.《木兰诗》中描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
壮的诗句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处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本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因为运用了 很多的修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中 两种新的修辞手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顶针(前一句句尾的字作为下一 句句首的字)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古义:跑

今义:行走
{ 十二 古义:表多数 今义:数词
{古义:只
但 今义:表转折
{古义:不愿做
不用 今义:不必
{ 古义:父亲
爷 今义:爷爷
古义:思念
{ 忆 今义:回忆
古义:眯着眼
{ 迷离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
清楚
一词多义
{ tiē帖通贴,贴上
帖 tiě军中的文告
{ 市 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集市 { 将军百战死:将军
巾帼英雄红娘子是河南人,但原
籍何处,并没有明确记载。她从小跟 随艺人们流浪街头,走马卖艺。史书 称她是“绳技红娘子”,就是耍杂技 卖艺的女演员(类似走钢丝的演员), 因卖艺时身着红装而得名。崇祯末年, 她团结和组织了一批杂技艺人与贫苦 农民,在河南信阳鸡公山起义。诛杀 贪官污吏,地主豪绅,焚毁官府,破 狱放囚,打开粮仓,赈济饥民,深受 贫苦百姓的拥护,后成为明李自成军 中女将,李信之妻。

木兰诗读后感

木兰诗读后感

木兰诗读后感
《木兰诗》是中国古代名篇之一,诗中讲述了一个女子花木兰代父从军,化装成男子上阵征战的英雄故事。

这首诗歌描绘了木兰顶礼踌躇、武艺高强、英勇无畏的形象,展现了她顽强坚毅、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木兰诗》通过赞美木兰的英勇行为,表达了对忠孝节义、勇敢无畏的人格品质的崇敬和歌颂。

阅读完《木兰诗》,我被木兰的坚毅勇敢所打动。

在面临重大选择时,木兰没有被社会规范、性别桎梏所束缚,而是为了家国情怀,毅然决定代父从军,作出了勇敢的抉择。

她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个女性的力量和智慧,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庭和国家的忠诚与担当。

这首诗歌引发了我对忠诚、勇气和责任的思考。

木兰为家尽孝、为国出力的精神令人折服,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乐观、勇敢,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木兰的故事,我深刻体会到,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外在的条件,更要看他们内在的品质和修养。

阅读《木兰诗》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有了新的认识,激励着我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敢于担当,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和自我提升。

忠孝两全的巾帼英雄——木兰

忠孝两全的巾帼英雄——木兰

忠孝两全的巾帼英雄——木兰作者:胡桂琴来源:《甘肃教育》2007年第15期〔关键词〕《木兰诗》;形象塑造;特色〔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8(A)—0029—01北朝民歌《木兰诗》也称《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收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

千百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巾帼英雄木兰的感人精神也早已深入人心。

《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不仅具有中国劳动妇女勤劳、善良、淳朴的美德,还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勇敢、机智、刚毅气质的艺术形象。

木兰爱国家、爱亲人、爱家乡、爱和平,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

《木兰诗》是按时间先后叙事的,故事涉及的时间、地域跨度都很大。

时间上长达十多年,地域有家乡、征途、战场、朝廷等。

作者对如此丰富的内容进行了精心剪裁,安排得十分妥帖。

《木兰诗》在叙事上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繁简处理得当。

①繁笔的运用。

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细致入微。

如第二段,以“东”、“南”、“西”、“北”为首的一组节奏明快的排比句,不是说木兰真的四处购买戎具,而是表明军情紧迫、准备工作的忙碌,木兰从军态度的认真。

这种铺排中带有夸饰的描写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②简笔的运用。

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简洁,交代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完成了。

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重墨描绘的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

这篇诗要突出的正是木兰对父母的孝敬,以及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

于是,对残酷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

这种繁简的安排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厌恶和反对。

鲜明的对照也是《木兰诗》较为突出的特色,对照能起到刻划人物、展开情节、加深主题的作用。

环境气氛的对照。

首尾两段同样描写木兰的家庭环境,但气氛截然不同,前为沉郁,后为欢快。

忠孝两全话木兰

忠孝两全话木兰

忠孝两全话木兰在我国古代文学的星空里,描写男性豪杰的文章可谓繁若星斗,但着力表现巾帼英雄的文章,也确实是寥若晨星,木兰便是这为数不多的晨星中熠熠生辉的一颗。

国难当头,木兰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忠于国家,但她又孝敬父母,可谓忠孝两全。

《木兰诗》中除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将士十年归。

”和最后一处吟唱者的赞词外,其余绝大部分文字都明确显示木兰是女郎。

如果解读文章内容不能围绕一个“女”字展开,那么分析木兰形象就偏离了文本。

1.代父从军显忠心。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征兵的文告连夜发到千家万户,说明军情十分火急,显然是敌人大举侵犯,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征兵催促之急,“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家中父老弟幼,无人应征,是代父从军还是留在家中,着实让木兰犯愁了。

这是情感和勇气的较量,这是人性和理性的挣扎。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在经历了一番反复权衡之后,木兰终于战胜自我,做出勇敢的选择,杀敌报国,尽显忠心。

其实人生处处都在选择,越是在紧要关头,越能显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

没有国家哪有自家,国难当头,应以国家安危大局为重,木兰深明这一点。

文章中木兰刚出场,就有与众不同的女性气息,就有女性少有的阳刚之气。

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如果说是体察“阿爷”之难的话,更应该说是对国家忠心的显露。

2.征战沙场见忠心。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将士十年归。

明代谭元春道:“尤妙在语带香奁,应男子征戍气。

”木兰“替爷征”只好女扮男装,奔赴沙场,她身跨战马,随着出征大军穿过一道道险关,飞跃一座座高山,不远万里向前线进发,勇猛无比。

边塞凛冽的寒风她不顾,战场上雄壮悲凉的气氛她不怕,坚苦卓绝的生活她承受。

《木兰诗》

《木兰诗》
北魏的统治期间(386—557)。北魏(又称“后 魏”)曾跟当时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战,诗中提 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作战的地点,在魏 太武帝期间战争尤为惨酷,至449年才彻底击败 柔然。 二、北魏是鲜卑族人的政权,鲜卑族当时已逐 步汉化,所以诗中将皇帝既称“天子”,又称 “可汗”。 三、北魏的末期分裂为东魏、西魏,西魏实行 府兵制,应征从军的人须自备鞍马、弓箭等物, 诗中“东市买骏马”一节即来源于此。
《木兰诗》简介
《木兰诗》又叫 《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 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 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 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 种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 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 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有关背景:一、这首诗一般都认为产生在北朝
爷 娘 闻 女 来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 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 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二十年,不知木 兰是女郎。
字 词 解 释 :
郭:外城 的艳丽装束
霍霍:模拟磨刀的声音
扶将:扶持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一 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 雌兔呢?
当 窗 理 云 鬓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叙述木兰代父从 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概写木兰的十年征战 生活。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叙述木兰还朝辞官。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叙述木兰回乡与亲人 团聚。 第五部分:(第7自然段)附文,吟唱着对木兰 的赞词。
5.作者如何写出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答:(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 用夸张,描写木兰的雄姿:她身着戎装,跨 着战马,随军出征,穿过一道道关,飞越一 座座山,千里迢迢向前线进发。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农。”运用对 偶,描写边塞军营荒寂寒的夜景。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对 偶,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木兰诗》:忠孝两全的神话

《木兰诗》:忠孝两全的神话

《木兰诗》:忠孝两全的神话
葛苏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木兰诗>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歌中的代表作品,流传久远,家喻户晓.对于<木兰诗>的主旨,存在着种种争议.本文将试图从作品结构与细节,分析木兰性别转换的故事与忠孝之道的关系,以探寻<木兰诗>这一作品的主旨.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葛苏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忠孝两全的女英雄——《木兰诗》人物形象赏析 [J], 宋景宏
2.伏羲神话、女娲神话与盘古神话是三个不同的神话谱系——盘古神话来源问题研究之七 [J], 蓝阳春
3.《木兰诗》的要害是“尽孝道”——《木兰诗》主题别解 [J], 黄齐光;;
4.《木兰诗》的要害是"尽孝道"--《木兰诗》主题别解 [J], 黄齐光
5.从两首木兰诗看经典本《木兰诗》的思想和艺术 [J], 孙绍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木兰诗解析

木兰诗解析

木兰诗解析
《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关于女扮男装从军的故事,是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对《木兰诗》的解析:
首先,《木兰诗》的诗歌体裁为五言绝句,共有四十字,一共四句。

每句都呈现了平仄相间、押韵清晰的特点,使整个诗歌具有流畅美感,易于朗诵和传唱。

其次,本诗歌的中心思想是爱国主义。

在诗歌中,“虽”、“替”、“同”等词彰显了木兰对家国的深爱和对抗外敌的责任感。

她孝顺父母、尽孝报国的行为,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忠孝双全”的精神。

此外,该诗还体现了女性的坚强和勇敢。

女儿不顾家庭期待,临危受命,途经千里,经历大大小小的难关,最终完成任务,只为了保家卫国,展现出女性在困境中的果敢和勇气,彰显了女性应有的独立自主和担当精神。

最后,《木兰诗》在文学艺术方面也表现出优异的特点。

采用简洁明了的手法,以生动形象、凝练深刻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使人们对于木兰的形象产生强烈的感官印象和美感体验。

总之,《木兰诗》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体现女性坚强勇敢和文学艺术特点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文学技巧,是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宝贵遗产。

木兰诗的启示和道理

木兰诗的启示和道理

木兰诗的启示和道理
《木兰诗》是中国古代的一首著名诗歌,通过塑造木兰这个女性形象,表达了家国情怀和孝道情感。

木兰诗的启示和道理包括:
1.孝道情怀:木兰为了代替生病的父亲从军,体现了孝道至亲的崇高情怀。

这启示人们要牢记孝道之义,尽孝敬父母,尊重家族传统。

2.忠诚责任:木兰义无反顾地代父从军,展现了忠诚于国家、责任于家族的品质。

这提醒人们要忠于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勇往直前。

3.性别平等:木兰顶替父从军,以男儿身份行事,表现了女性的坚强与智慧,弘扬了性别平等的理念。

这提示人们应该尊重女性的价值和能力,给予她们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4.民族团结:木兰不畏艰险,不计个人得失,为的是保家卫国,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这告诫人们要秉持团结一心的精神,共同应对挑战,共创美好未来。

5.自我价值:木兰在战场上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彰显了个人的价值和力量。

这启示人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面对挑战,不断超越自我。

综上所述,《木兰诗》通过塑造木兰形象,传达了孝道情怀、忠诚责任、性别平等、民族团结和自我价值等深刻的道理和启示,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木兰诗》原文译文赏析

《木兰诗》原文译文赏析

《木兰诗》原文|译文|赏析《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木兰诗》原文南北朝:佚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及注释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

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

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

木兰诗的注释

木兰诗的注释

木兰诗的注释《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一个英雄人物,她代替父亲从军,打败外敌,最终胜利归来的故事。

这首诗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了木兰的英勇事迹,体现了她孝顺、勇敢、聪明乖巧的特点,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忠诚、勇敢、家庭观念和婚姻观念的价值观。

首先,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为主线,诗中描绘了木兰家庭的情景。

诗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语言生动地展现了木兰的孝心,她在家中默默地完成家务劳动。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揭示了木兰的内心纠结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描述了木兰奔赴军营的情景,她勇敢地离开家乡,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其次,诗中描绘了木兰在军营中展现的英勇和聪明才智。

“军中男倾倒,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了木兰在军旅生活中与众不同的气质,她的勇猛战斗力获得了其他士兵的尊重。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暗示着木兰修炼武艺的无私付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朝见金冠客,暮见沙场郎”描述了木兰被招为军官后她的疑惑和苦闷,她认为自己是女人却被人误以为男子,这种心态充满了自强、自立和独立的精神。

最后,诗中描绘了木兰战胜敌人,胜利归来的情景。

诗中“男儿无须行千里,但使英雄有志气”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男子应当有报国忠诚的要求。

“辞林上书千纸,朝为百姓开生面”表现了木兰归来后的喜悦和荣耀,她的勇敢行为给后人树立了榜样,体现了中国古代行为守则中重视责任和家庭价值的思想。

总结而言,《木兰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描绘木兰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孝顺、勇敢、聪明乖巧等传统文化观念。

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人性美的追求,对于女性价值观念、家庭观念、忠诚观念以及婚姻观念等的思考和探索。

这首诗以其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典范,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与演绎,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木兰对孝解释是对家庭的责任

木兰对孝解释是对家庭的责任

木兰对孝解释是对家庭的责任木兰对孝解释是对家庭的责任,木兰以一次从军,实现了“忠”与“孝”。

从军行为对她来说具有双重意义:“木兰的责任是尽孝,然而这个易装‘代父从军’的孝行要通过‘尽忠’的方式来实现”②。

作为一个女儿,木兰替父亲扛起重任,是孝;作为父亲的“替身”,她为国征战,是忠――尽管全诗从未提及木兰有报国愿望。

扮演了两种性别角色的木兰,以不同的性别身份完成了不同的任务。

她能做到“忠孝两全”,是因为她在性别上一度达到了“男女兼顾”。

然而,木兰只是一个幸运的特殊个例,在她的打破性别界限的故事里,种种障碍和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都被省略了,木兰本人作出的带有悲剧意味的牺牲也被忽视了,只剩下一个圆满的忠孝两全的神话。

通观全诗,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木兰的个人牺牲。

木兰在军营中度过了多少年?诗中说“同行十二年”,一般来说,这“十二”是个约数,不适合作为准确依据。

但是据此推测木兰从军多年,应该是比较恰当的。

那么,对身为正常女性的木兰来说,这意味着什么?除了艰苦与危险之外,还有原有性别身份的失去。

从军期间,她必须压抑自己的性别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

并且,对于这位正值青春的未嫁女子来说,女性一生中关键的大事――婚姻,此时也只能被耽搁了。

为了孝道,为了家庭,木兰在从军的这些年里,不得不扼杀了自己作为女性的基本需求。

立下战功之后的木兰,放弃了高官厚禄。

这在《木兰诗》中被描绘成她本人毫不犹豫的自主选择。

但是,仔细思考一下,这是不是也属于一种牺牲?背后是否潜藏着什么价值导向呢?正如前文分析过的,木兰其实没有选择,只能尽快回家,除非她打算冒险僭越。

对于男性而言,立功后接受高官厚禄,是一件顺理成章、无愧于心的事情。

而在木兰的故事中,“不受封赏”成为了被肯定的行为。

这里面或多或少潜藏着一个价值观念:真正合乎道德规范的女性,不应求取个人富贵;不管一个女子有怎样的才华与功劳,回归到“家室”之中才是值得高度赞扬的。

木兰,在整个作品中摈除了个人欲望,为了家庭(孝)和国家(忠),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堪称杰出楷模。

木兰诗介绍

木兰诗介绍

木兰诗介绍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女子花木兰代替父亲从军的故事,弘扬了忠孝、勇敢、爱国等传统美德,成为中国文学中的不朽篇章。

《木兰诗》是唐朝时期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和口头文学的产物。

它没有具体的作者,而是经过几百年的流传和演变,最终成为了一首优美动人的诗歌。

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是一部独特的散文诗,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和文学价值。

诗中的花木兰是一位女扮男装的英雄人物,她代替父亲从军,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战胜敌人,回到家乡,受到了众人的赞誉和尊重。

这一故事充满了感人肺腑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寓意,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木兰诗》的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文化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曾被翻译成多种外语,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总之,《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通过一个女性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人性情感和社会价值观念,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 1 -。

《木兰诗》创作背景及译文

《木兰诗》创作背景及译文

《木兰诗》创作背景及译文《木兰诗》创作背景及译文导语:《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惟闻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贴通:帖;惊忙一作:惶;惶火伴通:伙) 译文1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

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

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

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

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主 旨。
关键词:木 兰诗
性别
忠孝
“ 唧 复 唧 唧 ,木 兰 当户 织 。 不 闻 机 杼 声 , 唯 闻 女 叹 孝 敬 父 母 、 替父 从 军 的 思想 感 情 是一 致 的 。 唧 对 于木 兰 的 军旅 生 活 ,诗 中 写得 极 为 简练 ,高度 概 括 : 息 。 …… ”千 百年 来 广 为流 传 的 《 兰 诗 》 ,常 常被 视 为 一 木 “ 里赴 戎机 ,关 山度 若 飞。朔 气 传金 柝 , 万 寒光 照 铁衣 。将 军 篇 歌 颂 巾帼 英雄 、宣 扬 男 女平 等 的佳 作 。 然而 ,细 细读 来 , 却 可 以发 现 , 《 兰 诗 》真 正 着力 表 现 的精 神 主 旨,其 实 是 百战 死 ,壮士 十 年 归 。 ”一 共只 有 短 短三 十 个字 ,木 兰到 底 木 如何 战 斗 ,遭 遇 过 怎样 的具 体 困难 , 立 了什 么 功 ,诗 中只 字 策 忠 孝 不 能两 全 ,这 是 自古 以来 无 数人 所 面 临 的 困境 。然 未提 。虽 然后 文 有 “ 勋 十 二转 ,赏 赐 百千 强 ”来 侧 面表 明 而 , 《 兰 诗 》 却塑 造 了一 个 奇 女子 —— 木兰 ,让 她 圆满 地 木 兰英 勇 善 战 ,但 前后 联 系 来看 ,显 然 作 品更侧 重 于 表现 木 木
维普资讯
国 古 代 文 学 研 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木
》 忠孝 舍 的 神 话 :
。葛 苏
摘 要 : ( 兰诗》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歌 中的代表作 品,流传 久远 ,家喻户晓。对于 木 兰诗》的主 旨,存在着 ( 木
种种争议 。本文将试 图 从作品结构与细节, 分析木兰性别转换 的故事与忠孝之道的关系, 以探寻 ( 兰 ( 诗》这一作品 木
传 统 道德 中的 两 大支 柱— — 忠和 孝 。
完 成 了忠与 孝 ,创 造 了一个 神 话般 的经 典 故事 。正 如研 究 者 兰对 于功 名 利 禄 的态 度 , 而非 她 的个人 才 能 。 花 木兰 替 父 从 军 ,是遵 从 了 “ ” ;为 君主 立 功 ,又 实 孝 指 出: “ 中国 老 百姓 家喻 户晓 的花 木 兰传说 弘扬 的 是 中 国传 忠 统文化根深蒂 固的忠孝之 道。忠孝之道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是 现 了 “ ”。然 而 ,君主 对 将士 的提 拔 ,却 有 可 能造 成 忠孝 两 者之 间的 矛盾 。如 果此 时被提 拔 的 不 是花 木 兰 ,而 是一 名 最重要 的一种伦 理道德和行为规范 它要求子女孝敬父母 , 臣民效忠君王, 任何个人必须无条件地履行这种与生俱来、不 男子 ,那 就会 出现 两 难 的 困境 :若 她 选 择 回家 侍奉 双 亲 ,不 为 君主 效 力 , 即 为不 忠 ;若 她选 择 继 续 效忠 君 主 ,则 无 暇对 容质疑的义务 。花木兰正是遵循了这一行为准则 。”0 全 诗 开 头 ,木 兰 是 以 一 个 “ 户 织 ” 的 女 子 形 象 出现 父 母尽 孝 ,即 为不 孝 。 幸好 ,此 刻花 木 兰 自身的 女性 身 份挽 当 的 。随 后在 “ 闻机 杼 声 ”的反 常情 况 下 ,有 一 段 详 细 生动 救 了她 ,她 放 弃功 名 , 回乡 与 父母 团聚 ,不 会 被 世人 理 解 为 不
为 国 出征 的责 任 。 可见 ,木兰 从 军 是 由战 争 时 期 的特 定环 境 和她 的家庭 状 况 促 成 的 ,这两 方 面 因素 ,缺 了任 何 一 个 ,木
就 了她 的美 好 形象 。试 想一 下 , 如果 她 留在 朝 中为 官 ,会 得 到 什 么评 价 ?首先 ,替 父从 军 任 务 已完 成 ,却 不 归 乡奉 养 父
的对 话 描 写 。这 段对 话 包 含 的信 息 很丰 富 , 试 作分 析 , 至少 不 忠— — 因 为 按照 当时 的两 性 角色 分 工 , 女性 的位 置 本 来就
有如 下 几项 :社 会背 景— — 战 争 爆 发 ;木 兰 的家 庭 状 况— — 应 该在 家 里 。 木 兰 的选 择 是 明智 的 。面对 高 官 厚禄 ,她 的放 弃 最终 成 没有 兄 长 ,父 亲 年老 ;木 兰 决定 从 军 的动 机— — 替 父 亲 履行
牝 兰 女扮 男装 的故 事 就不 会 发 生 。也 就是 说 ,如 果不 是 因 为 当 母 ,木兰 会 被 视 为不 孝 。其 次 , 在不 能 接 受 “ 鸡 司晨 ”的 社 会秩 序 下 ,木兰 进 入 男性 的权 利范 围,夺 取 原 本属 于 男性 时 的 国家 需求 与 木 兰 的家 庭情 况 之 间发 生 难 以解 决 的矛 盾 , 木兰 本 人 并没 有 参 军 的念 头 ,更 没 有 “ 与 男 性试 比高 ”的 的位 置 ,不 仅 不会 被 世 人称 颂 为 忠 臣 ,反 而还 会 因 为僭 越 性 欲 别 规 范 而遭 批 判 。 主观 愿 望 。 拒 绝 了官职 的木 兰 ,终 于 如愿 以偿 “ 故 乡 ” 。与 描写 还 从一 句 “ 闻女 叹 息 ”可 以看 出 ,木 兰 决定 从 军 ,不 是 唯 满怀 欣 喜 ,而 是 颇有 几分 无奈 的 。她 的选 择 ,是在 国与 家都 军旅 生 活 时 的高度 概 括 相 比 ,木 兰 回家 后 的场 景 与 行动 则 表 开 面 临危 难 的特 殊 情 况 下作 出的 ;木 兰 从 军 ,不 是 出于 个 人理 现 得 细致 生 动 。诗 中一 连 串用 了六个 动 作 : “ 我 东 阁 门, 坐 我 西 阁床 。脱 我 战时 袍 ,著 我 旧时裳 。当 窗理 云 鬓 ,对 镜 任 ,也 是 替父 亲 承 担对 国家 的责 任 。 “ 阿爷 无 大 儿 ,木 兰无 帖 花 黄 。 ”木 兰 返 乡时 满怀 喜 悦 与兴 奋 ,迫 不及 待 恢 复 自 己 长 兄 ,愿 为 市鞍 马 , 从此 替 爷 征 。 ”木 兰首 先 考虑 的 ,是 替 的女 儿 身 ,这 与 诗 歌前 半 部分 重 点描 述 的 从 军前 的无奈 、旅 父 分忧 ,践行 孝 道 。 这与 男性 推 崇 的那 种 “ 忠报 国 ”式 的 途 中的 思念 伤 感 形 成鲜 明对 比 。木 兰返 乡 , 是整 首 诗 中最 欢 精 志 向大 相 径庭 。虽 然选 择 的 行动 都 是 从 军 ,但 男 子 的 目标 是 乐 的部 分 。全 家 久 别重 聚 ,又 能 共享 平 安 生 活与 温 暖 亲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