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女童问题的现状与对策--以重庆市某镇的调查为例
重庆市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重庆市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作者:唐莉蓉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21期摘要:随着教育公平日益成为当下教育主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班主任进行问卷调查,以班主任的视角深入调研,对重庆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表明:留守儿童表现出学习成绩不佳、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行为偏差问题,对以上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建议:重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衔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1-006-02一、问题的提出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倡导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
从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出发,提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重庆留守儿童问题在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中逐步改善,但目前还面临着新问题。
二、调查设计1、调查对象该调查对象来自重庆市三峡库区、民族地区的96名中小学留守儿童班主任。
2、调查目的旨在为掌握重庆市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提供真实的分析材料和数据,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
3、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内容选择了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和留守儿童教育两方面,分别涉及留守儿童在班级中的比例、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心理健康、行为习惯。
4、调查方法本次“国培计划(2012)—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留守儿童教育”采用的调查方式为教师问卷调查,共发放96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回收率为97%。
5、调查意义对及时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对深入剖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解决措施具有深远意义。
三、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1、留守儿童基本情况(1)留守人数居多,非独生数量众多数据显示,班级中留守儿童数量在11—20人的比例最大,占35.48%,其次是21—30人,占31.18%。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育质量和未来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监护人往往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在学习和心理上难以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许多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鼓励和引导,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2、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课程设置单一等。
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留守儿童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此外,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特殊关怀也相对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学习成绩不理想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有效的监督指导,加上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限制,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表现出动力不足、成绩不佳的情况。
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
4、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自卑,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5、安全隐患较大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和保护,在生活中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欺凌、拐卖等威胁,同时也可能会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而误入歧途。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以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使得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从而造成了留守儿童的现象。
2、户籍制度限制现行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面临诸多困难,如高额的借读费、入学门槛高等,这也导致了许多农民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
重庆歌乐山镇农村女童生存状况调查
重庆歌乐山镇农村女童生存状况调查张敏冯鑫李玉蛟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越发的重视民生问题,农村女童的生存状况的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调查以“重庆歌乐山镇农村女童的生存状况的调查”为主题。
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的6—16岁歌乐山镇的女童若干。
主要调查受测者的学习状况、健康卫生状况、人际关系状况和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
结果显示,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月收入状况与农村女童人际关系状况之间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
关键词:重庆;女童;生存状况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our country has increasingly been concerted o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the living conditi ons of rural girls ha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harmony society which cannot be ignored. The theme of this research is about the living conditi ons of rural girls in Gele mountain,Chongqing. The objects of this research are people whose age ranges from 6 to 16 in Gele mountain,Chongqing. The main purpose is to survey the girls’study conditions, health condition, relationships and activities after clas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and the monthly salary of the famil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rural girls.Key words:Chongqing;girls;living condition1 前言2009年11月9日重庆市政府针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推选出新举措,要求全市大学生进行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规定大学生在重庆高校就读期间要种100棵树:带薪实习1个月;“三进三同”1个月;到企业或服务一线做工1个月;开展军训一个月;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调查报告篇一: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XX年寒假期间调查地点:重庆市武隆县调查对象:重庆市武隆县火炉镇的部分留守儿童、部分外出的农民工以及部分中小学教师调查方法:口头问答、网络、资料搜索等调查目的:①了解留守儿童的概念②当今社会为什么出现那么多的留守儿童,是什么原因导致那么多的农村孩子不得已长期离开自己的父母③了解当今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所产生的影响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现状、原因、建议、相关文件等调查人:郑加容凭借寒假的机会,就武隆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调查。
在此期间,现在网上查阅了一些相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资料,然后再实地考察询问了部分农民工和留守儿童的看法和意见,我认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名词解释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社会现状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
中国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千万留守儿童。
%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
%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
有%的留守儿童与照顾他们的成人很少或从不聊天。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
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女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女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女童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
留守女童通常是由于其父母外出务工而被迫留在乡村,他们面临着严重的教育障碍和生活困境。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女童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一、农村留守女童教育现状1. 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地区较为匮乏,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都相对较差。
留守女童通常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导致其受教育程度不高。
2. 家庭教育缺乏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女童通常由老人或其他家庭成员照料,他们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学习成绩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弱。
3. 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留守女童面临家庭破裂、亲情缺失、人际关系疏远等问题,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其学习和成长。
4. 社交能力弱由于长期处于单一的家庭环境中,留守女童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和开朗的性格。
二、对策研究1. 完善教育资源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建设更多的教育设施,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水平,为留守女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相关部门可以开展针对留守女童家庭的教育指导工作,为父母提供教育知识和育儿技巧,增强他们的家庭教育意识,为留守女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3. 加强心理关怀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加强对留守女童的心理关怀和辅导工作,帮助她们克服家庭问题带来的心理困扰,增强心理素质。
4. 鼓励参与课外活动学校和社区应当鼓励留守女童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如体育、音乐、美术等,培养其兴趣爱好,提升社交能力。
5. 加强社会关爱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女童的关爱和帮助,包括提供经济支持、关心关爱和照顾他们的成长,为其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三、结语农村留守女童教育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努力。
通过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关爱和社会关爱等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女童的教育问题,为她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实现全面发展。
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再分析——以重庆市秀山县为例
次。 这也就意味着有相 当多的留守儿童
五、解决秀山县 农村 留守儿童 教
育问题的对策 1 大力创办寄宿学校,对留守儿童 .
长期处于与父母分开的状况, 无法享受到 父母正常的关爱 , 家庭教育缺失。
3 监护人重“ 而不重“ . 养” 教
如表 4显示 , 隔代监护最为普遍 , 但
成作业时都没有监护人的辅导, 学习长期
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 , 导致留守儿童心理 生理发育失衡 、 德智体发展相对滞后等问
题。
学生身心健康。
5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是导致农村留 . 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因素
2新的“ . 读书无用论” 的影响
中考、高考户籍地考试制度等限制 性政策, 使得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无法长期 将子女带在身边 , 子女不得不在户籍地学 习生活。同时 , 高额的借读费、 学费、 生活
费迫使不少农 民工放弃子女进城上学 的 选择。
近年来 ,由于国家对大中专院校的 毕业生不再实行包分配的政策 , 毕业之后
一
还发现,外出打工父母回家的频率很低,
如表 3显示 ,8%的父母 回家的间隔都 6 是1 年以上, 只有少数父母是一个月回家
一
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看到 这种现象, 许多家长认为辛辛苦苦读书到 头来还是要打工, 没个稳定的工作 , 因此 , 对子女的教育抱无所谓的态度。
监护是最多的 , 其次是单亲监护, 亲戚监
护、同辈或自我监护的情况虽然存在 , 但 数量不多。
对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留守儿童教育
管理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二、 调查对象与方法
以重庆市秀山县龙池镇中,校 一至 六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 ,抽样调查 1 0 O
农村留守女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女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农村留守女童成为了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
这些留守女童通常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而被迫留在农村家乡,由其他家庭成员(通常是祖父母,或者是其他亲戚)照料的未成年女孩。
这一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留守女童的教育情况,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寻求有效解决方案。
1. 缺乏家庭教育支持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留守女童的家庭教育支持缺乏,往往是由老人或者其他并不专业的亲属照顾。
他们缺乏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和方法,无法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2. 缺乏学校教育资源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这导致留守女童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条件,影响了她们的教育质量。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独自生活容易导致留守女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她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发展。
二、对策研究1. 完善政策法规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农村留守女童的关注和保护,确保她们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教育援助系统,为留守女童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生活保障。
2. 增加教育投入政府需要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提高留守女童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针对留守女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她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针对留守女童的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加强家庭教育支持,为留守女童的监护人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和技能。
5. 强化社会关怀除了政府和学校的关怀外,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女童的关爱和关注,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为留守女童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
农村留守女童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为留守女童营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让她们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女童问题的现状与对策(转)
农村留守女童问题的现状与对策——以重庆市某镇的调查为例一、调查目的与基本情况二、农村留守女童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三、解决农村留守女童问题的对策一、调查目的与基本情况由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未成年子女却留在了家里,正如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洪天慧所说: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人数众多,分布面广,面临着安全、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全等诸多问题.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发展成才,既涉及这些儿童的权益保护,更是牵动着千万家长的心,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和谐安定的大事."(1(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有利于体现儿童优先原则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推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和完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之需要.我们尤其关注留守儿童中的女童状况,因为,今日的女童是我国未来家庭的妻子和母亲,也是我国未来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因此,目前我国女童的社会生活状况,既关系到我国今日女童的成长,也关系到我国今后家庭生活的质量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妇女人才素质.为此,我们特进行了针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并对一些留守女童与学校老师进行了个别的调查访谈.我们本次调查的地点是重庆市某区的S镇.该镇幅员面积近110平方公里,总人口32000多人,镇内矿产、水及森林资源丰富,蕴藏有丰富的矿石,有酒厂、茶厂、木器厂、家具厂、石英砂厂等20多家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十分活跃.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该镇外出打工人数已具相当规模,在该镇的发展中,"打工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劳务输出的规模化,全镇的青壮年外出打工极为普遍,留守儿童占的比例大,因此,我们选择这个镇进行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进行,共抽样调查正在上小学的留守儿童226人,其中留守女童为122名,占所调查的留守儿童的54%.在122名留守女童中,独生子女有63人,占52%;有兄弟姐妹2人以上的56人,占46%;有兄弟姐妹3人以上的3人,占2%.二、农村留守女童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一)基本情况1.调查的留守女童的年龄分布状况由于本次抽样调查主要是在小学生中进行的,被调查对象的年龄差异不大,基本是在10—14岁之间(见表1).(表1)受调查的留守女童年龄分布情况2.留守女童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的情况居多在所调查的122名留守女童中,父母双双长期外出打工的就有76人,占调查总数的62%,单亲长期外出打工的比例要远远抵于双亲外出打工的比例,仅有13人,占11%.其余的主要是在镇上做生意或者双方短期外出打工,仅有3人的父母中有1人在家务农.在对122名留守女童的父母外出打工的情况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有的家庭是父母亲中有一方长期在外打工的也占有一定数量.有87人的父亲长期外出打工,即父亲长期外出打工的占所调查的留守女童的71%;25人的父亲短期在外打工,占20%;其余在场镇上经商,做小生意.母亲长期外出打工的有87人,占71%;短期外出打工有22人,占18%,其余在场镇上做小生意或者务农.对父母外出打工,很多孩子表示理解,少数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其中93%的留守女童表示"心里不想让他们走,但是理解父母也是为了生活没有办法",5%的人表示"不想让父母出去,希望父母和自己生活在一起",2%的人认为"父母是一心想挣钱,不想要我们了".3.家庭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父母打工之收入在调查的留守女童中,有111名女童家庭经济来源是靠父母打工,占所调查女童的91%;有5%的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种地和父母短期到城市打工;单靠种地或者父母从事经商是少数留守女童家的经济来源.女童上学的费用也主要是靠父母打工的收入(见表2).(表2)你上学的费用的来源4.多数家庭中女孩的地位与男孩平等在所调查的女童中,有102人认为男孩和女孩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基本上平等的,占受调查人数的84%;有12人认为在家庭中女孩的地位高,占10%;有6人认为在家庭中男孩女孩的地位不平等,占5%;仅有2人认为在家庭中男孩地位高,占2%.在家庭对男孩和女孩受教育的态度上,多数家庭认为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同等重要,不存在歧视女童的问题.107个受调查的家庭认为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同等重要,占所调查女童的88%;家庭中认为女孩的教育更重要的有12人,占10%;家庭中认为男孩的教育更重要的、谁成绩好就送谁上学和钱不够时首先送女孩子上学各有一人,各占0.8%.。
农村留守女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女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农村留守女童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以探讨农村留守女童教育现状及对策为主要内容。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为后续内容提供了理论基础。
正文部分首先分析了农村留守女童教育现状,深入挖掘了影响因素,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和实施路径。
在探讨了农村留守女童教育现状的改善方向,展望未来发展,并对本文内容进行总结评价。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引起社会对农村留守女童教育问题的关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农村留守女童教育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留守女童、教育现状、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实施路径、改善、未来展望、总结评价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女童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象愈发普遍,许多农村家庭因而产生了留守儿童现象。
而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女童的教育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外出打工无暇照顾、传统观念等多种原因,农村留守女童面临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健康问题、性别歧视等困境,教育机会有限,未来发展不稳定。
研究农村留守女童的教育现状及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女童的教育状况,分析其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有助于推动农村留守女童教育的改善,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农村留守女童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其在农村地区存在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和挑战。
研究农村留守女童教育现状及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农村留守女童教育现状可以帮助揭示问题根源,了解留守女童教育困境的原因和形成机制,有利于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路径。
关注农村留守女童教育问题有助于提高社会对儿童权益的保护意识,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发展。
通过研究农村留守女童教育现状,可以为相关决策部门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促进留守女童教育状况的改善。
研究农村留守女童教育现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改善农村留守女童的教育状况,提高留守女童的生存和发展水平,促进农村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他们因为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在家乡,面临着严重的生活困境和教育障碍。
这些留守儿童经常缺乏家庭关爱,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同时由于家庭条件有限,他们的营养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多种对策,如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站点、加强心理疏导和教育支持、提供营养补贴等。
建议社会各方应当加强关注和支持留守儿童,共同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展望未来,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农村留守儿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对策、心理问题、教育问题、营养问题、关注、建议、社会帮助、未来展望1. 引言1.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留在农村家乡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的儿童。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据统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万,他们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长期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自卑。
他们缺乏家庭温暖和教育资源,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甚至造成一些不良社会现象。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贫困,营养不良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涉及到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也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共同努力寻找解决之道,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1.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涉及到社会、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人口流动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产物,直接影响着农村家庭结构和社会稳定。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和监护,易导致他们产生心理问题、行为问题甚至犯罪问题,对个人健康成长和社会安全构成威胁。
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影响其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也给农村教育事业带来挑战。
关于重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重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调研报告——卢波李键蒋颖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城乡社会和谐稳定。
由于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位、学校教育和社会共育不到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确立了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发展思路,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促进各类教育更加协调发展,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农村教育,特别是村小历来是教育的短板,而就读于村小的农村留守儿童更是其中的弱势群体。
促进教育更加均衡协调发展,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农村教育,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此,共青团重庆市委、重庆市少工委成立调研组,邀请重庆大学的三位心理学教授参与本次调研,深入云阳、潼南等区县,对就读村小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
一、现状调研目前,全市有110万农村留守儿童,其中有17.9万在村小就读,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16%,占村小学生人数的46%。
从本次调研情况来看,我市村小数量多、分布广、起点低,办学水平相对落后,是全市最薄弱、最值得关注、最需要支持的教育板块。
而就读于村小的农村留守儿童更是村小中最普遍存在、最需要关爱、最不容忽视的群体。
调研组向就读村小的100名农村留守儿童统一发放《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作答完毕后收回有效问卷共93份。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共分8个维度,每个维度得分等于或高于8时,便视为个体在该维度上有心理障碍。
根据回收的问卷,结果分析如下表所示:维度得分≥8的人数所占比例维度得分≥8的人数所占比例学习焦虑6772.04%对人焦虑1010.75%孤独倾向1819.35%自责倾向3133.33%过敏倾向1313.98%身体症状2223.66%恐怖倾向1516.13%冲动倾向1 1.08%问卷调查显示出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8个维度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在个案访谈也得到证实。
重庆市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
目录1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和基本特征1.1 留守儿童的定义及特征1.1.1 定义1.1.2 基本特征1.1.3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1.2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基本特征2 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2.1 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2.1.1 农村留守儿童中失学人数日益增多2.1.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环境恶化2.1.3 农村留守儿童科学素养现状3 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3.1 隔代教育使儿童教育缺失3.2 儿童心理问题日益突出3.3 社会工作和社会关爱不足4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管的呼吁与建议4.1 重视家庭教育,保障孩子的启蒙教育4.2 政府宏观调整,制定相关政策保障4.3 统筹城乡教育,缩小教育差距4.4 城市和农村儿童进行一对一的教育扶持4.5 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思考王慧丽西南大学政治与经济管理学院 10级行政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生活方面,学习方面,心理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
现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发展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在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居于全国首位,本文通过对重庆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性分析和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的很不乐观须引起社会高度的关注。
【论文关键词】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思考建议Chongqing city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s education status quo and thinkingWang hui liSouthwestern Universit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Institute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level 10 professionalAbstract: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as a special group, in the aspects of living, learning, psychological problems. Now the left-behind children's education has developed into an important social problem, particularly in the city of Chongqing the number of Left-behind rural children resides in the first plac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hongqing countryside left-behind children related issues of analysis and research, found the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s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to cause social height attentionKey words: Chongqing city left-behind children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suggestions 1 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和基本特征1.1 留守儿童的定义及特征1.1.1 定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
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研究农村
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研究共青团重庆市委少年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涌向城市打工。
他们当中的很多家庭将尚未成年的子女留在了农村,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友照顾,这就产生了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近2000万人,而且还有增长的趋势”。
这是全国妇联副主席黄晴宜在2005年5月21日于郑州举行的首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研讨会”上透露的数字。
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照管,他们在成长和教育方面产生了很多特殊的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这不能不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我们重庆的广大农村地区,作为一个劳务输出重要来源地,自然就是留守儿童问题非常严重的地区。
重庆市少工委高度关注重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问题。
我们与重庆科技学院人文系的部分教师联合组成了一个课题组,从今年9月开始,对我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问题,展开了一次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我们在我市的黔江、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渝北、巴南、长寿、永川、荣昌、铜梁、奉节、丰都、万州、壁山、石柱、秀山、22个区县的110个镇的156个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000余份,收回2670份;对巴南区接龙镇和永川仙龙镇和朱沱镇的部分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了走访调查;对部分照顾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受托的亲友进行了走访调查;对部分在市区打工的留守儿童家长进行了走访调查。
一、重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一)重庆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根据对巴南区接龙镇、永川仙龙镇和朱沱镇的部分小学和初中进行的抽样调查的情况统计,留守儿童在教学班级学生总人数中所占的比率,最低为34%,最高为61%,十个班级的平均比率为%(参见表一)。
农村留守女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女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加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其中,农村留守女童面临着诸多困境,教育问题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城乡发展不均等原因,目前农村留守女童的教育状况十分堪忧。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女童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学校的硬件设施也普遍存在问题,如校舍破旧、卫生条件差、教室设备老化等,严重影响了留守女童的学习环境。
2、教育资源匮乏。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城市匮乏,如好的中小学教师、高质量的教育教材等等都缺乏。
此外,教师数量稀少、教质素差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导致留守女童的教育质量普遍低下。
3、家庭背景贫困。
留守女童大多来自贫困家庭,家长缺乏教育投入,很难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心理支持,影响了女童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4、心理问题突出。
留守女童一方面缺乏足够的亲情陪伴,另一方面周围的环境和人际关系都比较单调,容易造成心理压力和孤独感,影响其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
5、歧视现象较为严重。
由于地域和家庭的原因,农村留守女童面临着性别歧视、区域歧视等问题,长期以往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
二、对策建议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对教育场所的建设投入,为留守女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留守女童提供更专业的教育支持。
3、增加教育资源投入。
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资源供给水平,为留守女童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
4、鼓励家长投入教育。
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家长加大对留守女童教育的投入,提高其学习参与度和成绩。
5、加大心理健康关怀。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立留守女童心理咨询热线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其心理健康的关注,帮助其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6、创造公平和包容的学习环境。
政府和教育机构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减少不同背景孩子之间的板障,让留守女童在学校中受到平等、公正的待遇。
关爱留守儿童 统筹城乡发展——重庆市石柱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统筹城乡发展——重庆市石柱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研报告摘要:据统计,目前全国“留守儿童”已超过2000万人,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组部等七部委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通知》精神,石柱县教委教研室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对全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了解了现状,找准了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原因对策与建议从1985年中央1号文件打开了农民进城务工的大门,到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农村人口向城市(镇)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人口的流动和转移也加大了城市对就业、住房、医疗、教育、交通和社区服务等许多方面的压力。
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人口分割状况将这种压力转嫁给了流动者本身,这就使得促进城市发展的农村劳动力不能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不能享有国家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大部分农民工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随之而来。
据统计,目前全国“留守儿童”已超过2000万人,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组部等七部委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通知》精神,全面掌握石柱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近期,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研组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对全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石柱县是一个集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淹没县于一体的农业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
全县幅员面积3012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241个行政村(含1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98万人,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2%。
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学院:工商学院姓名:鲜伶学号:0701012012摘要: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心理偏差政策建议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
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
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
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
重庆关爱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重庆关爱留守儿童调研报告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大都市,也是一个发展较为快速的城市。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问题在重庆也日益凸显。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抚养人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生活在农村或县城,与父母相隔较远的儿童群体。
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将他们托付给亲戚或朋友照顾,或者留在家中独自生活。
在重庆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且数量不断增加。
根据重庆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重庆有700余万留守儿童。
这些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缺乏家庭的关怀和照料,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境。
首先,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的陪伴和关爱,使得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调研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拖延症、自卑、学习不进等问题,甚至出现了自杀的情况。
其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受限于家庭经济条件以及缺乏父母的教育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相对较低。
他们面临着资源不足、教育机会有限的问题。
调研中发现,留守儿童中辍学率较高,很多孩子未能完成基础教育,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此外,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也备受关注。
因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饮食、卫生条件较差。
调研中发现,留守儿童中存在很多身体不健康的问题,如近视、肥胖等。
同时,缺乏父母的相关经验,他们也容易在生活中出现意外伤害,安全隐患较大。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既需要政府部门的关注,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需要出台更加完善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和人口流动监测力度,提供良好的学校条件和教育资源。
其次,社会组织应加大关爱留守儿童的力度,开展心理咨询、教育培训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
同时,父母也应尽量减少外出务工时间,积极参与孩子的生活,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爱护。
留守儿童问题不仅需要解决,也需要引起广泛关注。
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享有与父母共同成长的权利,实现全面发展。
重庆市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 (1)
目前我国有农村留守儿童已达5800多人。
这意味着,有5800多“祖国的花朵”不得不在父爱母爱缺失的环境里孤独的成长,幼小的心灵在最需要呵护的年代却必须坚强的面对生活。
有识之士呼吁,决不能让农民工群体出现“富了一代人,垮了下一代”的现象。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现代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问题,这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我们发现重庆留守儿童存在很多问题。
【材料引自重庆市妇联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重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也给经济建设注入了活力。
但由于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外出务工,造成家庭对孩子亲情缺失、管理不周、教育不当等,使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现:(一)亲情缺失导致的心理问题。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占留守儿童82%的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心理、生理、发育等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二)监护缺位导致的行为问题。
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
照顾、管理、教育是监护人的法定监护职责。
留守儿童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当留守儿童有错误时,10%的临时监护人只是随便提醒,9%的监护人则表示要等其父母回来再说。
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服管教。
许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早退、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有的迷恋网吧.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出现违法行为。
据涪陵区公安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1至8月,该区发生留守儿童“下暴”案件6起;抓获青少年违法犯罪221人,其中留守儿童占21%。
(三)辅导不力导致的学习问题。
一方面,父母一方外出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繁重的家务和田间劳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关注孩子的学习。
重庆市巫溪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一)
重庆市巫溪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一)【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农村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留守儿童的问题。
本文以重庆市巫溪县这个集贫困山区、三峡库区、外出务工人员输出地等多重身份为一体的地区作为对象,选取470名儿童(留守儿童)以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对该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对当地留守儿童家长和老师的访谈,希望通过对该地区留守儿童各种心理的调查与分析,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和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措施,呼吁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SCL-90症状自评量表前言“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仅由父母中的一方、其他看护人或儿童自己照顾自己的14岁以下的儿童。
重庆市巫溪县总人口51.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2万人,既是国务院公布的沿江开放县,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三峡库区移民开发县。
该县现有农村留守儿童69020人,占儿童总数的68%,其中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儿童有36318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36.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
*2009年7月,我们以共青团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在重庆市巫溪县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希望通过对该地区留守儿童各种心理的调查与分析,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和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措施,呼吁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对象为巫溪县留守儿童,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为主,间插对一些特殊事例的访谈。
我们在巫溪县城厢镇、凤凰镇、宁厂镇、文峰镇、徐家镇、白鹿镇、田坝乡、大河乡、中岗乡、土城乡等乡镇随机抽取20-25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共抽样239份,其中有效问卷236份,有效率为98.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女童问题的现状与对策——以重庆市某镇的调查为例张华贵刘泽惠*目次一、调查目的与基本情况二、农村留守女童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三、解决农村留守女童问题的对策一、调查目的与基本情况由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未成年子女却留在了家里,正如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洪天慧所说:留守儿童1“这个特殊群体人数众多,分布面广,面临着安全、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全等诸多问题。
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发展成才,既涉及这些儿童的权益保护,更是牵动着千万家长的心,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和谐安定的大事。
”[1]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有利于体现儿童优先原则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推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和完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之需要。
我们尤其关注留守儿童中的女童状况,因为,今日的女童是我国未来家庭的妻子和母亲,也是我国未来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
因此,目前我国女童的社会生活状况,既关系到我国今日女童的成长,也关系到我国今后家庭生活的质量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妇女人才素质。
为此,我们特进行了针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并对一些留守女童与学校老师进行了个别的调查访谈。
我们本次调查的地点是重庆市某区的S镇。
该镇幅员面积近110平方公里,总人口32000多人,镇内矿产、水及森林资源丰富,蕴藏有丰富的矿石,有酒厂、茶厂、木器厂、家具厂、石英砂厂等20多家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十分活跃。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该镇外出打工人数已具相当规模,在该镇的发展中,“打工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由于劳务输出的规模化,全镇的青壮年外出打工极为普遍,留守儿童占的比例大,因此,我们选择这个镇进行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进行,共抽样调查正在上小学的留守儿童226人,其中留守女童为122名,占所调查的留守儿童的54%。
在122名留守女童中,独生子女有63人,占52%;有兄弟姐妹2人以上的56人,占46%;有兄弟姐妹3人以上的3人,占2%。
二、农村留守女童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一)基本情况1.调查的留守女童的年龄分布状况由于本次抽样调查主要是在小学生中进行的,被调查对象的年龄差异不大,基本是在10—14岁之间(见表1)。
(表1)受调查的留守女童年龄分布情况2.留守女童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的情况居多在所调查的122名留守女童中,父母双双长期外出打工的就有76人,占调查总数的62%,单亲长期外出打工的比例要远远抵于双亲外出打工的比例,仅有13人,占11%。
其余的主要*张华贵,女,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刘泽惠,女,重庆市巴南区妇联副主席。
1本文所指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是在镇上做生意或者双方短期外出打工,仅有3人的父母中有1人在家务农。
在对122名留守女童的父母外出打工的情况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有的家庭是父母亲中有一方长期在外打工的也占有一定数量。
有87人的父亲长期外出打工,即父亲长期外出打工的占所调查的留守女童的71%;25人的父亲短期在外打工,占20%;其余在场镇上经商,做小生意。
母亲长期外出打工的有87人,占71%;短期外出打工有22人,占18%,其余在场镇上做小生意或者务农。
对父母外出打工,很多孩子表示理解,少数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其中93%的留守女童表示“心里不想让他们走,但是理解父母也是为了生活没有办法”,5%的人表示“不想让父母出去,希望父母和自己生活在一起”,2%的人认为“父母是一心想挣钱,不想要我们了”。
3.家庭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父母打工之收入在调查的留守女童中,有111名女童家庭经济来源是靠父母打工,占所调查女童的91%;有5%的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种地和父母短期到城市打工;单靠种地或者父母从事经商是少数留守女童家的经济来源。
女童上学的费用也主要是靠父母打工的收入(见表2)。
(表2)你上学的费用的来源4.多数家庭中女孩的地位与男孩平等在所调查的女童中,有102人认为男孩和女孩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基本上平等的,占受调查人数的84%;有12人认为在家庭中女孩的地位高,占10%;有6人认为在家庭中男孩女孩的地位不平等,占5%;仅有2人认为在家庭中男孩地位高,占2%。
在家庭对男孩和女孩受教育的态度上,多数家庭认为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同等重要,不存在歧视女童的问题。
107个受调查的家庭认为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同等重要,占所调查女童的88%;家庭中认为女孩的教育更重要的有12人,占10%;家庭中认为男孩的教育更重要的、谁成绩好就送谁上学和钱不够时首先送女孩子上学各有一人,各占0.8%。
5.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女童有多种变化对在父母外出打工后自己的变化,有29人认为自己在学习方面有变化,有的认为是变好了,有的认为是变差了;有41人认为自己的自立能力增强了;有27人认为自己产生了孤独感;有14人认为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感到不愉快;其他人觉得自己和父母外出前差不多,没有什么变化。
(二)家庭对留守女童的教育监护状况1.留守女童家庭缺乏教育管理能力在S镇,绝大多数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或经商,基本上家庭中就剩下了老人和孩子,通常是由50岁以上的老年人承担看管孩子的责任。
留守女童一般是被委托给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它亲戚照看。
我们在S镇的调查中发现,留守女童主要是与祖辈共同生活。
122名留守女童中,82%以上都是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少数是随其他亲属共同生活。
在调查时,有少数孩子的父母刚好回家暂住,所以在调查时与父母在一起共同生活(见表3)。
(表3)在调查时与留守女童共同生活的亲属在父母外出打工时,留守女童多半是选择与自己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共同生活.但是有多样化的情形出现,除与自己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外,还有与其他亲属共同生活、住校、自己独居和不固定等生活模式(见表4)。
(表4)父母外出打工时,留守女童的生活居住方式与留守女童共同生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的亲戚担负着对留守女童的教育管理责任,但他们往往对孩子的教育管理的能力有限,农村老年人的文盲率远高于青年一代,老年人对留守的孩子通常仅仅能够进行生活上的照料,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存在困难,也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
也正由于家庭对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能力上的缺失,再加上孩子缺乏分辨是非的判断能力,这些留守儿童往往容易出现不良习惯,如沉迷于电子游戏、网吧,严重者甚至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S镇的调查中不少留守女童就说,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等亲人根本管不了留守在家的孩子,有了坏毛病,没有人教育监督,也没办法改正。
老师们则认为,祖辈对孙辈的教育管理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祖辈普遍都有隔代亲的现象,对孙辈的教育管理不严;二是祖辈年事已高,教育管理力不从心;三是祖辈的文化水平较低,没有能力在学习上辅导孩子。
当被问到与留守女童住在一起的亲戚是否对其好时,有97人选择“还可以,但没有父母对自己好”,占调查总数的80%;有17人选择“比自己的父母好”,占调查总数的14%;有7人认为这些亲戚对她们一点都不好,有1人认为亲戚对自己很好。
而留守女童所认为的好与不好,仅仅是指在生活上的照料,留守家庭的亲友们,对孩子的关照通常是仅限于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上,难以承担在其他方面的关心和教育。
2.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留守女童学习成绩不佳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女童普遍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与之共同生活的其他亲属也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学习长期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基本上是靠在学校学习和自己在家学习,很少得到来自父母亲人的指导(见表5)。
不少的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经常想念父母,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听课效率明显低于其他儿童。
留守女童学习上放任自流、成绩不佳,在少数父母只有一方外出打工的家庭中,留在家中的往往是母亲,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村女性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有很大一部分母亲识字不多甚至仍是文盲,不可避免地存在思想观念落后的状况,而处于信息社会的孩子接触各种信息的渠道与途径很多,其知识储备远远高于其母亲,这导致有很大一部分母亲无法辅导子女学习,很难得到子女的信赖,其教养之责难以完成。
况且,如果父亲外出打工而由女方在家务农并照顾一家老小,沉重的农活让农妇无暇关照子女的学习与情感生活,只简单地停留在吃饱穿暖的物质层面,其它方面均托付于学校,从而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偏颇。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女童的家庭对他们的教育是不全面的,在所调查的留守女童中,有111位留守女童的家庭教育就是好好学习,有3个家庭是仅教育女孩子要做家务事,有6个家庭是要求孩子除了要好好学习外,还要学会与老师、同学、亲友相处,要帮助家里做家务事,有2人选择“没有教过什么,父母基本不管”(见表6)。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的学习无人辅导和督促,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不强,学习的自主性差,大部分留守孩子的学习成绩平平,少数孩子有厌学情绪、甚至还有逃学行为。
76%的留守女童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为“中等”以下(见表7),留守女童的最大的烦恼是“学习成绩不好”(见表8)。
(表5)你的学习主要是(表6)家里对你的教育主要是(表7)你认为你的学习成绩属于(表8)你最烦恼的是(三)留守女童与父母及家庭关系的分析1.留守女童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1)多数女童想妈妈留在身边。
当问到如果爸爸妈妈中有一人要出去打工,你最想让谁留在你的身边时,53%的留守女童希望母亲留在身边;11%希望父亲留在身边;36%表示无所谓。
(2)与外出打工父母的联系主要靠电话。
122名留守女童中有97%的人是用电话与父母联系,采用其他方式的只有4人,仅占3%。
没有人选择不与父母联系。
其中75%的女童是每周与父母联系一次,18%的女童是半个月或一个月联系一次,7%的女童是两三个月才与父母联系一次。
(3)对是否随父母到打工地生活,留守女童的态度不一样(见表9)。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表示不愿意和不知道的多半是年龄相对偏大的,他们有各种顾虑,比如:怕去了没有地方上学、怕学习跟不上,怕花父母太多的钱、怕那里的同学不接纳自己等等。
(表9)如果爸爸妈妈要带你一起去打工的地方,你是否愿意?(4)半数以上的留守女童希望自己的父母回家。
当问到“你现在最希望父母做什么”时,有61%的留守女童表示最希望父母回家;有28%的女童希望自己的父母多挣钱;有11%的女童没有明确的回答。
(5)留守女童在父母不在身边时,遇到烦心事或者困难时存在难以排解的情况。
留守女童在父母不在身边时,遇到烦心事或者困难时,多数能够寻找倾诉对象,会采取与自己要好的同学或朋友说,或者与住在一起的亲戚说或者打电话给自己的父母说,但是有34%的留守女童采取闷在心里,自己解决的方式,这部分女孩可能存在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