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狐尾草丛生芽诱导研究
植物类研究课题案例(高中组)
植物类研究课题案例(高中组)1.标题:地木耳和泥炭藓对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萌发的影响摘要: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原产北美,1935年作为观赏花卉引种到我国上海,但2O世纪8O年代迅速扩散蔓延成杂草,最近几年特别在上海一些新的抛荒地疯长,对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空气污染以及都市化的发展,蓝藻和苔藓植物这些先锋植物也快速远离上海,特别在上海大多数新的抛荒地极其贫乏。
为了探讨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新的抛荒地泛滥是否与缺乏蓝藻、苔藓这些先锋植物有关,作者选取苔藓植物的泥炭藓与蓝藻的地木耳等为研究材料,通过不同浓度提取液测试对一枝黄花种子萌发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地木耳对一枝黄花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泥炭藓对一枝黄花种子萌发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通过形态学观察和野外调查作者也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子质量轻且有细丝状冠毛,极易随风飘扬,容易在疏松的新抛荒地表面(因为缺乏苔藓层)着落,并通过雨水植入土中。
除了特殊的土壤条件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特点外,作者认为新抛荒地苔藓植物的贫乏也是导致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上海新抛荒地疯长的原因之一。
因此,改善生态环境,增加都市苔藓植物多样性是控制加拿大一枝黄花泛滥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地木耳,泥炭藓,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萌发,治理2.标题:能吸收和监测室内甲醛的转基因植物构建摘要:甲醛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成份之一,可与蛋白质及核酸相互作用,引发疾病。
利用观赏植物净化室内甲醛已开展了很多研究,但绝大多数是比较自然状态下不同类型植物净化能力的差异。
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尝试运用DNA重组技术构建携带外源甲醛脱氢酶基因(FALDH)的转基因植物,在有较高浓度甲醛存在的情况下,通过该基因的过量表达提高植物对甲醛的吸收和分解能力;与此同时,我们把控制叶片“卷叶”性状的IAMT1基因与甲醛诱导型启动子连接在一起,并用于构建转基因植株,目的是在提高植物对甲醛吸收和分解能力的同时,使植物表现一定的异常形态特征(卷叶),引起人们的警觉,从而起到吸收和监测的双重作用,为开发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具有较强的监测和净化甲醛能力的园艺植物提供依据。
牛尾菜丛生芽诱导及再生体系研究
m lp ctnadro n f ls r u si mei wt df r t o bnt n f 一 A f.— . m /) n A .— . ut l ao n t go ut d d i ie n m iao s B 5 5 g adN A f 1 1 iii oi c eb n a h fe c i o6 0 0 L 0 0
Ab ta t s r c :Th h o i fwi e s o ttp o l Smia pa A. d lx f da DC s us d a x lnt o c n uc x e men n te i u to , i wa e s e p a s t o d te p r i to h nd c in
r oi g r t e c e p t 7 O . h u e fr o s f m o 7 a d t e a e a e ro e gh r a h d u o 1 m. o t ae ra h d u o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 e n mb r o o t n wa r 4 t n h v r g o tl n t e c e p t . c o 2
关 键 词 : 尾菜 ; 芽 ; 生 芽 ; 导 ; 殖 ; 根 ; 牛 顶 丛 诱 增 生 移栽 中图分 类 号 : 9 9 5 Q 4.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2 8 6 (0 0 0 -6 6 0 10 — 1 12 1 )7 0 4 - 3
Cl s e dsi du to n t e e r to s se i u t r bu n c i n a d isr g ne a i n y t m n
; H i a i . S i x rp ra A. C s l m a D
NaCl胁迫下虎尾草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摘
要: 以虎尾草种子为试材 , 研究了0 、 5 0 、 1 0 0 、 1 5 0 、 2 0 0 、 2 5 0 mm o l / I N a C 1 胁迫 处理对其发
芽率 、 发 芽指数 及 胚 芽 、 胚根 生 长 情 况 的 影 响 ; 并 将 胁 迫 下 未 萌发 种 子 转 移 至 蒸 馏 水 中, 观 察 其 在
集r
其分类学、 栽 培 驯 化 以及 幼 苗生 理 响 应 等 方
而 , 而对 _ 『虎 尾 革 种 子 萌 发 特 性 的 研 究 尚 鲜 有 报 道 。 规 对 虎尾 草种 子 在 N a ( 1 胁 迫 下 发芽 率 、 发芽速度 、 复 萌
率( ) 一复萌发芽数 未 萌发种 子数 ×1 0 0 ; 总发芽 牢
变; 并 固定 时 间 检 查 种 子 萌 发情 况 , 卜 己 录发芽数 ( 以胚 根 伸 出种 皮 作 为 发 芽 标 准 ) , 持续 9 d 。发 芽 结 束 后 , 从 每
是一 一 种蛋 闩质含量较高 的优质牧草 而被 广泛种 植 。
物 种埘 钝 胁 迫 具 有 高 耐 受 性 , 常作 为 先 锋 植 物 入 侵 盐 饿地, 甚 形 成 优 势 盐 生 植 物 群 落 , 并 且 能 维 持 相 对 稳 定性 和 产 世 。 同前 , 内外有关 虎 尾草 的研 究 , 大 都
胁迫解除后的恢复情况。结果表 明 : 虎尾草种 子的发 芽率、 发 芽速度 随着 Na C I 胁迫 浓度 的增 大
而 降低 , 萌发 率 和 处理 浓度 之 间呈 显 著 负相 关 。而 且 随 着 Na C l 胁 迫 浓度 的 增 大 , 对胚 芽、 胚根 生 长 的抑 制 作 用均 不 断加 大 , 且 胚 根 受 抑 制 作 用要 大 于胚 芽 。 复 萌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虎 尾 草 种 子 在 盐 溶 液 中保 持 一 定 活 力 , 胁迫 解 除之 后 , 仍 能 迅 速 萌 发 。经 一 定 浓 度 盐 锻 炼后 , 虎 尾 草 幼 苗恢 复 生
台湾金线莲丛生芽的诱导与增殖研究
台湾金线莲丛生芽的诱导与增殖研究一般植物组织培养都经过原球茎一丛生芽一生根壮苗3个阶段,而在台湾金线莲的组织培养过程中,未见经原球茎阶段的报道。
台湾金线莲组织培养过程不经过原球茎阶段,直接诱导产生丛生芽,可加快其繁殖速度,有利于优良种源的繁殖与保存。
因此,探索丛生芽途径的研究,在台湾金线莲快速繁殖过程中,就显得十分必要。
该试验对台湾金线莲组织培养所用的外植体和培养基进行筛选,以期找到诱导能力较强的最佳外植体和培养基,提高其繁殖倍数,加快繁殖速度,实现金线莲工厂化育苗和大规模生产;同时对外植体的接种密度进行了考察。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以重庆科技学院生物资源与制药工程研究所组织培养室的台湾金线莲无菌苗为材料。
1.2方法1.2.1不同外植体和培养基对丛生芽的诱导影响。
分别以无菌苗的顶芽茎段、带1个节的中部茎段和带1个节的基部茎段为外植体,每段长约0.5~ 1.0 cm,分别接种于MS、B,N6、1/2MS 4种不同的基本培养基上,各种基本培养基均附加6-BA 2.0 mg/L+ NAA l.0 mg/L+蔗糖30 g/L+琼脂7g/ L,pH 6.0。
每个处理接种5瓶,每瓶接种8个外植体。
分别于接种后30、45、60d观察记录在不同基本培养基上不同部位外植体诱导丛生芽的情况。
培养室温度为26~ 28℃,光照强度1 500~1 800 lx,光照时间12 h/d。
诱导率=诱导芽数/接种数。
1.2.2不同激素浓度对丛生芽的诱导影响。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蔗糖30 g/L+琼脂7 g/L,pH 6.0),带节基部茎段为接种材料,考察生长调节剂6-BA和NAA不同浓度比对其诱导不定芽的影响,每因素均设3个处理水平。
每玻璃瓶接种8个外植体,每处理每次接种5瓶。
培养室温度为26-28℃,光照强度1 500~1 800 lx,光照时间12 h/d。
60 d后统计诱导率,诱导率=诱导芽数/接种数。
1.2.3不同接种密度对丛生芽的诱导影响。
一种杂交狼尾草的异源多倍体诱导生产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杂交狼尾草的异源多倍体诱导生产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黄丽芳,孙鏖,夏新界,邓荟芬,易康乐
申请号:CN201710534194.7
申请日:20170703
公开号:CN107155875A
公开日:
2017091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杂交狼尾草的多倍体诱导生长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异源三倍体杂交狼尾草一代种子在含有秋水仙碱和二甲基亚砜的诱变剂中进行浸泡处理,然后进行初代培养、多倍体鉴定、增殖培养、扩大生产并移栽。
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诱变苗,大大提高培养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地址: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东郊马坡岭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陈娟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青狐尾草丛生芽诱导研究
青狐尾草丛生芽诱导研究摘要将青狐尾草作为研究C4光合作用的模式植物,其转化体系还不成熟。
由成熟种子胚诱导的愈伤组织再生获得植株效率较低,该试验对比含有不同浓度的6-BA和2,4-D诱导培养基对青狐尾草的丛生芽诱导效果,结果表明:改良后的MS培养基并添加6-BA 2 mg/L和2,4-D 0.5 mg/L组成的诱导培养基效果较好。
因此,为青狐尾草的遗传转化寻找到一种比较好的转化对象。
关键词青狐尾草;丛生芽;6-BA;2,4-D;诱导培养基青狐尾草是NADP-ME型的C4植物,为单子叶植物[1],是研究C4光合作用方面具有较大潜能的模式植物[2]。
但在单子叶植物的遗传转化中,利用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效率很低。
因此,该试验探索了丛生芽的诱导浓度。
1 材料与方法1.1 种子的灭菌及播种用次氯酸钠溶液灭菌后,将种子稍稍晾干,用药匙均匀撒在MS基本培养基上。
1.2 外植体获得将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置于(23±2)℃、黑暗条件下萌发。
3~4 d后种子开始萌发,在胚轴生长到0.5~2.0 cm时,切取幼苗的芽尖放在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丛生芽。
根据姜素云等黑麦草丛生芽的培养方法[3],设置了含有不同浓度6-BA和2,4-D的诱导培养基(表1)。
MS基本培养基选用康奈尔大学Burtnell实验室培养青狐尾草愈伤组织的MS基本培养基配方。
1.3 培养条件培养的条件为:18 h时光照,6 h黑暗;光照强度为600~800 lx;温度(23±2)℃。
2周后形成丛生芽块,可看到明显膨大的叶鞘。
将叶鞘和幼叶剥离丛生芽块,计算丛生芽的芽原基数及芽尖数。
2 结果与分析播种在基本培养基上的青狐尾草种子暗培养3~5 d后,大部分开始萌发。
在黑暗条件下,下胚轴伸长较快,在芽轴长度小于2 cm时将0.5 mm的芽尖切下摆放在诱导培养基上,每皿可摆放25个芽尖。
在丛生芽的诱导过程中,外源激素的浓度配比非常重要。
通过统计诱导出的芽尖数和平均芽原基数,选择效果较好的浓度。
尾叶桉丛生芽和生根的诱导
尾叶桉丛生芽和生根的诱导刘莹;徐刚标【摘要】为了建立优良尾叶桉无性系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培育速生耐寒转基因桉树新品种,研究了以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提供的尾叶桉( Eucalyptus urophylla)无菌苗为材料,选取带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的发生以及植株再生的过程.通过多种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组合的对比试验,筛选出尾叶桉茎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ZT0.5mg/L+NAA0.4mg/L;芽继代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ZT0.5mg/L+NAA0.2mg/L;适合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 NAA2.0mg/L +IBA0.3mg/L.【期刊名称】《河南林业科技》【年(卷),期】2009(029)002【总页数】3页(P3-5)【关键词】尾叶桉;组织培养;丛生芽;植株再生【作者】刘莹;徐刚标【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39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桃金娘科(Myrtle family) 桉属,桉树( Eucalyptus) 原产澳大利亚,尾叶桉则原产于印尼,我国自1976年开始引种『1』。
桉树以其生长快、适应性强、用途广而被世界上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引种栽培,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木纸浆原材料之一,组培技术可以进行大规模繁衍『3』。
以尾叶桉无菌苗幼叶为外植体,筛选出适合尾叶桉丛生芽诱导和根生长的条件,为进一步利用尾叶桉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实验所采用的5株尾叶桉无菌苗由广西林业科学院提供。
1.2.1培养条件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形成不同配方的丛生芽诱导。
设置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2 000~3000 lx,光照时数12~14 h/d『2』。
1.2.2芽的诱导培养及增殖(继代)培养切取带腋芽茎段诱导分化丛生芽,附加不同浓度的ZT和NAA,每个处理30瓶,重复4次。
TDZ和NAA对老鸦瓣不定芽诱导和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TDZ和NAA对老鸦瓣不定芽诱导和丛生芽增殖的影响以老鸦瓣鳞茎芯芽和子茎(芽茎顶端膨大形成的子鳞茎)为外植体,探索噻苯隆(TDZ)和α-萘乙酸(NAA)诱导老鸦瓣外植体直接成芽的方法,建立老鸦瓣器官途径丛生芽组培体系。
研究结果表明,芯芽和子茎在MS+TDZ 2.0 mg·L-1+NAA 2.0 mg·L-1和MS+TDZ 2.0 mg·L-1+NAA 4.0 mg·L-1培养基中可直接诱导不定芽,芽诱导率分别为72.92%,79.22%;利用子茎不定芽在MS+TDZ 0.2 mg·L-1+ NAA 0.2 mg·L-1培养基中可进行丛生芽增殖,增殖系数2.23,形成的芽体健壮,叶色嫩绿;增殖后的丛生芽在含有IBA 1.0 mg·L-1的MS培养基中即可生根,生根率52.6%,平均3~5条根。
利用老鸦瓣芯芽和子茎,筛选出了老鸦瓣芯芽和子茎直接诱导不定芽及丛生芽增殖和生根的最适培养基,建立了器官途径丛生芽组培体系。
标签:老鸦瓣;芯芽;子茎;不定芽;丛生芽;组织培养老鸦瓣Tulipa edulis (Miq.)Baker 为百合科郁金香属多年生药用植物,生长在山坡草地及路旁,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陕西等地,朝鲜、日本也有分布[1]。
中药材光慈姑为其地下鳞茎去掉膜质皮及绒毛后的干燥鳞茎,味甘辛,性寒,有毒,具有散结化瘀之功,主治咽喉肿痛,瘰疬,痈疽,疮肿,产后瘀滞[2]。
光慈姑药材主要来源于野生老鸦瓣,由于近年来发现其在乳腺疾病等方面的显著治疗效果[3],导致中药产业对光慈姑的需求激增,加上药农无节制的采挖,使得野生资源日渐枯竭[3-6]。
光慈姑生理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繁育等方面的研究,为人工栽培奠定了一定基础,但种苗繁育问题仍是其规范化栽培的主要障碍。
组培方面的初步研究,是以老鸦瓣全鳞茎和芯芽[7]、及芯芽产生的芽茎[8]为外植体,建立了组培苗体系。
碳酸盐逆境下虎尾草叶片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碳酸盐逆境下虎尾草叶片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虎尾草(Cynodon dactylon)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禾本科植物,具有生长快、耐旱抗逆性能强等优势,是一种重要的草地植物。
然而,近年来气候变化和土壤酸化等环境因素对虎尾草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其中土壤酸化是极为普遍的问题,土壤pH值过低会引起难以逆转的生理和生化损伤,降低虎尾草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而碳酸盐溶解度的增大是酸化土壤的主要原因之一,碳酸盐逆境作为酸性土壤的一种典型类型,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研究植物在生物逆境下的应答机制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
本研究将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虎尾草在碳酸盐逆境下的叶片蛋白表达谱进行分析,探究酸性土壤环境对虎尾草叶片中蛋白质的影响,阐明虎尾草在逆境环境下的应答机制及其适应机制,为虎尾草的种植及其适应性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和内容1.虎尾草材料和处理方式本研究选取生长在酸性土壤中的虎尾草作为研究对象,将虎尾草分为对照组和碳酸盐逆境组两组,在对照组中,虎尾草生长于pH值较高的土壤中;在碳酸盐逆境组中,虎尾草在土壤中添加适量的碳酸盐,使pH值降低至逆境状态,然后收获两组虎尾草叶片材料。
2.叶片蛋白提取和质谱分析采用总蛋白提取法将虎尾草叶片中的蛋白提取出来,经过转染过程,进行质谱分析,并通过蛋白鉴定进行分析。
最后将分析数据和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挖掘出在酸性土壤环境下可能参与逆境应答的关键蛋白。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将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虎尾草在碳酸盐逆境下的叶片蛋白表达谱进行分析,揭示虎尾草在逆境环境下叶片蛋白质变化的规律性,并探究酸性土壤环境对虎尾草叶片中蛋白质的影响。
预计将发现多个在酸性土壤环境下可能参与逆境应答的关键蛋白,从而为虎尾草的适应机制和种植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过氧化氢对狗尾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过氧化氢对狗尾草种子萌发的影响摘要狗尾草已经成为研究C4光合的一种新型模式植物,但现有狗尾草种子数量有限,为了对其进行充分的研究,种子繁育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提高狗尾草种子萌发率势在必行。
该文用过氧化氢处理狗尾草种子,观察其对狗尾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能够提高狗尾草种子的萌发率,其中以0.30%的浓度效果最好,为大量繁殖狗尾草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过氧化氢;狗尾草;种子萌发狗尾草是盛产于夏季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自交种子繁殖,染色体数目为2n=36。
起源于非洲、亚洲温带和热带及欧洲,属于禾本科虎尾草属[1-3],是藜亚科的一个分支。
它的基因组比较小,约为510 MB,是二倍体植物。
狗尾草植株矮小,生存条件简单,生长周期短,有利于对其进行各种研究。
此外,狗尾草是NADP-ME型的C4植物,对C4植物的研究非常具有代表性,其逐渐成为研究C4光合的新型模式植物。
青狐尾草种子萌发比较缓慢,发芽之后则生长很快[4]。
当温度在20~25 ℃时,青狐尾草种子就可以萌发,降水量增多时萌发率明显升高。
但实验室现有的狗尾草种子数量不足,与其他物种相比,狗尾草种子的萌发率相对较低,为了保证之后对狗尾草C4光合作用进行彻底的研究,提高狗尾草种子的萌发率,繁育更多的狗尾草成为当务之急。
过氧化氢是细胞有氧代谢的产物,是一种活性氧,除了具有破坏生物大分子从而产生细胞毒害的作用,还具有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
过氧化氢作为一种促进种子萌发的试剂,以其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等优点,在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此,该文也利用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处理狗尾草种子,以达到繁育狗尾草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狗尾草种子、过氧化氢溶液、滤纸、培养皿。
1.2 试验方法分别数出500粒种子放置在8个50 mL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50 mL不同浓度(0、0.15%、0.20%、0.25%、0.30%、0.35%、0.40%、0.45%)的过氧化氢溶液,放在恒温振荡培养箱中180 r/min处理过夜;然后倒去过氧化氢溶液,用流水冲洗5次;将种子分别摆放在含有滤纸的培养皿上,滴上清水供种子吸胀吸水。
红掌幼叶诱导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红掌幼叶诱导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吕游;乔永旭;成思涵;周晓静;周静;张永平;郑萍
【期刊名称】《现代园艺》
【年(卷),期】2024(47)3
【摘要】红掌深受市场青睐,但其组织培养繁殖技术未成体系。
本研究以红掌‘特伦萨’的嫩叶为外植体,MS为基础培养基,探究添加6-BA、2,4-D和NAA对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增殖、丛生芽诱导和丛生芽生根的影响。
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6-BA 0.5mg/L+2,4-D 0.5mg/L;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6-BA 0.5mg/L+2,4-D 0.2mg/L;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 0.5mg/L+NAA 0.2mg/L;丛生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NAA 0.2mg/L;生根后的幼苗,移栽成活率高达100%。
以期为红掌种苗扩繁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54-55)
【作者】吕游;乔永旭;成思涵;周晓静;周静;张永平;郑萍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新境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
【相关文献】
1.红掌组织培养中不定芽诱导和增殖的研究
2.红掌组织培养中不定芽诱导及增殖研究
3.红掌(Anthurium andreanum Dakota)幼叶诱导愈伤组织研究
4.红胜利红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5.大同黄花菜幼叶诱导再生组织培养初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狐尾兰繁殖方法
狐尾兰繁殖方法
狐尾兰繁殖方法步骤如下:
1、狐尾兰外植体的消毒:选取2-3厘米长的幼嫩花芽,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并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75%的酒精浸泡15~45秒,再
用0.1%HgCl2溶液灭菌8~10分钟,无菌水冲洗5~8次后,用无菌滤纸吸干残余水分,切取0.3-0.5厘米长的芽尖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
2、狐尾兰丛生芽的诱导:采用诱导培养基培养30~60天,芽点变绿增大,成球状茎;培养过程中,光照强度1500~200Ox,光照12小时/天,温度25~28℃;
3、狐尾兰丛生芽的增殖:利用芽尖培养得到的芽点,转移到丛生芽增殖培养基,培养90~120天,增殖倍数在4.5~7.5,获得大量的丛生芽;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1500~200Ox,光照12小时/天,温度25~28C;
4、狐尾兰继代培养:采用继代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每90~120天继代增殖1次,并将继代次数控制在15次内;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1500~2000Kx,光照12小时/天,温度25~28C;
5、狐尾兰生根培养:当继代苗达到合适数量后,采用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60~90天,得到生根苗;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1500~200Ox,光照12小时/天,温度25~28C;
6、狐尾兰试管苗移栽:选择每年3~5月份为出瓶移栽的季节,或者提供类似3~5月份自然条件的生长环境进行出瓶移栽;移栽前,试管苗放置于具自然光散射的温室中炼苗20~30天,然后从试管中
取出小苗,清洗根部的培养基,并放于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5分钟,取出后用水苔种植于口径的4.8cm塑料杯盆中;温室须保持通风,湿度在70~~80%,温度保持在15℃以上至室温范围内,高于30℃必须用风机、水帘降温。
大气氮沉降对虎尾草繁殖特性的影响
大气氮沉降对虎尾草繁殖特性的影响
王颖;薛洪海;王春霞;刘滨硕;王春青;穆春生
【期刊名称】《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7(49)1
【摘要】通过分析穗生长、穗与非穗部分比率的变化及种子重量等研究了氮沉降对虎尾草繁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穗数在对照组最小,2.5~10.0g/m^2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氮可显著增大穗长度;抽穗率在对照最高,但穗与非穗部分比率在对照和施氮20.0g/m^2处理组最大.穗重和种子重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从
2.5g/m^2施氮处理开始增大,随后无显著变化,穗重量与种子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施氮对虎尾草穗和种子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总页数】4页(P116-119)
【关键词】生长格局;繁殖;种子重;穗生长
【作者】王颖;薛洪海;王春霞;刘滨硕;王春青;穆春生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松辽流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植被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2.6
【相关文献】
1.大气氮沉降对黄土高原土壤氮特征的影响 [J], 文海燕;傅华;牛得草;张永超
2.模拟大气氮沉降及短期氮沉降恢复对森林土壤酸化及养分的影响 [J], 王强
3.大气氮沉降对森林土壤甲烷吸收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 [J], 方华军;程淑兰;于贵瑞;王永生;徐敏杰;党旭升;李林森;王磊
4.大气氮沉降监测方法及中国不同地理分区氮沉降研究进展 [J], 梁亚宇;李丽君;刘平;白光洁;吕薇;普锦成
5.大气氮沉降对洪泽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研究 [J], 柴志; 卢妍; 郑玲; 胡雁冰; 张玉星; 杨欠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驱蚊草的组织培养
驱蚊草的组织培养
段鹏慧
【期刊名称】《山西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取驱蚊草的顶芽、侧芽,常规灭菌后分别接种到不同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和丛生芽的诱导,进一步继代培养,直至最终产生完整植株.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诱导丛生芽时,添加6-BA 2.0 mg/L+2,4-D 0.2 mg/L诱导芽数最快、最多,且苗子生长健壮;1/2MS +IBA 0.5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中,10 d~15 d生根,效果最好.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段鹏慧
【作者单位】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03.6
【相关文献】
1.驱蚊草的组织培养 [J], 赵荣华;唐冬梅;热比古丽
2.不同激素配比对驱蚊草茎段组织培养的影响 [J], 冀爱青;赵宇;王慧阳;郭生金
3.正交设计在驱蚊草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J], 陈政;李程斌;何家宝;郑艳;杨雪
4.驱蚊草组织培养及其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J], 吴林;吴飞;余家平;蒋琳;张晨晨;王钰
5.驱蚊草组织培养及其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J], 董倩;李凤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用植物三叶青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三叶青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曾德财;杨志军;刘冰钰;刘远杰;吴照祥;熊炀
【期刊名称】《江西科学》
【年(卷),期】2024(42)3
【摘要】三叶青是中国特有珍稀药用植物,以块根或全草入药,有抗炎、抗肿瘤及保肝等重要药理作用,具有广阔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然而其野生资源日渐减少,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在此背景下,国内外开始对三叶青培育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结合以往相关文献,从三叶青的种源选择、基地选址、育苗繁殖、栽植模式、管理5个方面对三叶青生长发育影响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与总结,以期为三叶青的培育提供技术参考和借鉴。
【总页数】6页(P505-510)
【作者】曾德财;杨志军;刘冰钰;刘远杰;吴照祥;熊炀
【作者单位】赣南树木园;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331
【相关文献】
1.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三叶青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珍稀药用植物三叶青的研究进展
3.药用植物三叶青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4.药用植物三叶青种质多样性与栽培管理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狐尾草丛生芽诱导研究
摘要将青狐尾草作为研究C4光合作用的模式植物,其转化体系还不成熟。
由成熟种子胚诱导的愈伤组织再生获得植株效率较低,该试验对比含有不同浓度的6-BA和2,4-D诱导培养基对青狐尾草的丛生芽诱导效果,结果表明:改良后的MS培养基并添加6-BA 2 mg/L和2,4-D 0.5 mg/L组成的诱导培养基效果较好。
因此,为青狐尾草的遗传转化寻找到一种比较好的转化对象。
关键词青狐尾草;丛生芽;6-BA;2,4-D;诱导培养基
青狐尾草是NADP-ME型的C4植物,为单子叶植物[1],是研究C4光合作用方面具有较大潜能的模式植物[2]。
但在单子叶植物的遗传转化中,利用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效率很低。
因此,该试验探索了丛生芽的诱导浓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种子的灭菌及播种
用次氯酸钠溶液灭菌后,将种子稍稍晾干,用药匙均匀撒在MS基本培养基上。
1.2 外植体获得
将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置于(23±2)℃、黑暗条件下萌发。
3~4 d后种子开始萌发,在胚轴生长到0.5~2.0 cm时,切取幼苗的芽尖放在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丛生芽。
根据姜素云等黑麦草丛生芽的培养方法[3],设置了含有不同浓度6-BA和2,4-D的诱导培养基(表1)。
MS基本培养基选用康奈尔大学Burtnell实验室培养青狐尾草愈伤组织的MS基本培养基配方。
1.3 培养条件
培养的条件为:18 h时光照,6 h黑暗;光照强度为600~800 lx;温度(23±2)℃。
2周后形成丛生芽块,可看到明显膨大的叶鞘。
将叶鞘和幼叶剥离丛生芽块,计算丛生芽的芽原基数及芽尖数。
2 结果与分析
播种在基本培养基上的青狐尾草种子暗培养3~5 d后,大部分开始萌发。
在黑暗条件下,下胚轴伸长较快,在芽轴长度小于2 cm时将0.5 mm的芽尖切下摆放在诱导培养基上,每皿可摆放25个芽尖。
在丛生芽的诱导过程中,外源激素的浓度配比非常重要。
通过统计诱导出的芽尖数和平均芽原基数,选择效果较好的浓度。
通过对比发现,当2,4-D浓度为0.5 mg/L、6-BA浓度为2 mg/L时,产生丛生芽的芽尖数、平均芽原基数最多。
因此,选择培养基G为诱导培养基(表2)。
3 讨论
在诱导培养过程中,2,4-D与细胞分裂有关,6-BA与植株再生细胞的分化有关[4-6]。
通过对比不同激素组合的诱导培养基的诱导效果,在不含2,4-D和6-BA的培养基中,芽尖很快褐化死亡;在6-BA浓度低于2 mg/L、2,4-D浓度低于0.5 mg/L时,产生丛生芽的芽尖数较少,大部分芽尖死亡;当6-BA浓度高于2 mg/L时,不管2,4-D浓度高低,芽尖切口产生的白色细胞团较小,细胞分裂少,进而产生的丛生芽芽原基很少,而且芽尖容易生长成为绿色叶片,不再具有分裂能力;当6-BA浓度适宜、2,4-D浓度过高时,芽尖切口细胞能力较强,容易分裂膨大为一个细胞团,水渍化严重,后期不容易转变为丛生芽,分化能力不强。
通过对比发现,当2,4-D浓度为0.5 mg/L、6-BA浓度为2 mg/L时,产生丛生芽的芽尖数、平均芽原基数最多。
因此,选择该激素组合添加入诱导培养基中,其与已有的再生体系相比,青狐尾草丛生芽获得再生植株比较容易,被认为是一个比较好的转化材料[7-9]。
4 参考文献
[1] KELLOGG E A.Phylogenetic aspects of the evolution of C4 photosynthesis[M]//R F SAGE,MONSON R K,C4 Plant Biology.San Diego,CA:Academic Press,1999:411-444.
[2] ZHU X G,LONG S P,ORT D R.Improving photosynthetic effciency for greater yield[J].Ann Rev Plant Biol,2010,61(10):235-261.
[3] 姜素云,胡孝瑞,晁相蓉,等.黑麦草高效丛生芽的发生及离体开花的初步研究[J].草业学报,2005,14(6):100-106.
[4] 孙骏威,方晓峰,陈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秋葵组织培养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2(7):139-141.
[5] 庾韦花,蒙平,张向军,等.牛尾菜丛生芽诱导及再生体系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7):646-648.
[6] 韦莹,李力,张占江,等.罗河石斛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报,2010(12):1257-1258.
[7] 罗晓青,蒙秋伊,查兰松,等.兴仁金线莲丛生芽诱导增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231-11232,11260.
[8] 杨清林,管天冰,戴传天.台湾金线莲丛生芽的诱导与增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209-9210.
[9] 孙昕,闫帆,赵健如,等.大豆子叶节丛生芽的诱导研究[J].大豆科学,2012,31(2):184-18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