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2)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兴趣激发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下面是一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创设情境:在课堂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讲述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情节,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展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素材。
通过观看精彩的视频、听取悦耳的音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和诗歌的内涵,并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游戏化教学: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的游戏形式,例如制作诗歌卡片比赛、文言文填空游戏等。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不仅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多元化阅读材料: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兴趣。
除了课本中的文学经典,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他们兴趣爱好相关的内容,如动漫、科普读物等。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并增加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如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编写自己的小故事等。
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兴趣激发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创设情境、多媒体辅助、游戏化教学、多元化阅读材料以及个性化教学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教学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首先就要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学尤其如此。
如何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一个人的语文学习兴趣是一种以精神需要为基础的认知情绪。
可见,兴趣的激发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既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情绪,也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疲乏,使学生乐学愿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接受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一、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想学中国青少年发展中心在全国中小学做过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占8.4%。
小学生有许多兴趣、爱好,他们喜欢踢足球,喜欢下棋,喜欢唱歌跳舞,喜欢看课外书报,喜欢看电视……可就是不喜欢读书。
究其原因,课业负担过重是其中之一。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数,老师们想方设法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增加作业的数量和提高作业的难度,挤占学科的时间进行“查缺补漏”;白天需要起早摸黑背课文,晚上还要夜以继日写作文……学生承受着学习的重负,失去了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学习知识的时间和机会。
他们的头脑早已被课业的重负压昏了,早已厌倦了这样的读书方式,还有什么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兴趣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把握时机,利用“四个抓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一)抓好新课的导入新课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常用的简单、实际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摘要: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更关注学生,关心学生,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这就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往往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在千篇一律的教学中逐渐消失殆尽,这是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背道而驰的。
教师必须要“盘活”语文课堂,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创造生动有趣的情景,构建一个快乐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愿学语文、乐学语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趣;挖掘一、教师要抓好语文课堂“开头几分钟”,独辟蹊径,开启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之“门”小学语文课堂大都是这样开始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圆明园》,这篇文章讲的是……”这种千篇一律式的课堂开场白一响起,很多学生都会陷入“还是老一套”的抗拒情绪,他们会把语文课堂当成机械式的重复课堂,而忽略了每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
很多学生都表示:老师每天重复着一样的话怎么就不烦呢?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必须抓住“开头几分钟”,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语,在语文课开始阶段就牢牢抓住学生眼球。
二、教师要灵活地驾驭教材,从教材中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深化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比学生“先行一步”,教师要在每节课开始前认真地阅读文本教材,要反复琢磨教材章节的特点,要先实现和教材的师本交流,这样教师才可以充分挖掘出教材内容所蕴含的信息,才能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点”,在课堂上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和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实现对话交流。
比如,在《三打白骨精》这一课,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贪玩和好奇心理。
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动画片、神话故事,这是几乎所有小学生都喜欢的东西。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会被充分激发。
而在角色扮演结束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总结这节课,首先可以让同学们选出表演最好的一组,然后让每组派代表总结自己的不足,同学们在总结中会发现,表演最好的那一组抓住了课本中孙悟空和白骨精的神态,动作特点,所以才表演得“惟妙惟肖”。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激励机制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激励机制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至关重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有效激励学生参与学习,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置多元评价、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因材施教四个方面来探讨小学语文课堂的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要素。
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育效果的关键之一。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语文的实际应用场景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比如,在教学故事类文章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观看精彩的故事视频或听取故事原声,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魅力,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仪、录音机、电脑等,为学生呈现更加生动的课堂内容。
比如,在教学古文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文物、名人手迹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探索学习方式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学生更适合阅读,有些学生更适合听讲,有些学生更适合通过写作表达自己。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鼓励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地学习。
例如,在教学写作时,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写作,既满足了学生的主观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置多元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集中在笔试和口试两个方面,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设置多元评价方式是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
1.情景评价情景评价是指教师在不同的场景中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
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对学生进行评价,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教师应如何引导小学语文学习
教师应如何引导小学语文学习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
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够积累词汇、提高语感。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课文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阅
读的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
二、注重语文实践
除了阅读,语文学习还需要注重实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
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比如写作、演讲等。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语文学习不
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比如写诗、写小说等,让他们在创作
中发挥想象力,提高语文素养。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最后,教师在引导小学语文学习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
教师可以通
过课堂讨论、情感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总之,教师在引导小学语文学习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语文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成长。
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程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要想掌握好这门学科,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最好老师。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学习语文的动力,是学生学好语文这门学科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能力,为学生学好语文搭建平台,尽管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为此,本文特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如下探讨: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阅读自己的课外书时,可以在书上写写画画,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下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阅读别人的书籍时,遇到精彩的部分可以积累下来;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写下来,哪怕是只言片语,要像茅盾先生说的那样,“身边应当时时刻刻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
”同时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不仅是小学生练笔的好形式,而且也是加强品德修养、锻炼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大凡作家、名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
但要注意从这些琐事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而且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二.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借助录音、电脑、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电化教学手段,可以突出表现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文学性强的特点。
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音画结合的新境界,人机互动的新天地。
声音、图像、文字并用,把抽象的文字所塑造的形象、所揭示的内涵,转换成图文并茂的可欣赏的画面展示出来,使语言与画面、视觉与听觉、感知和理解融为一体,创设出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的空间和环境,在更加生动、直观地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_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作者:白冬梅来源:《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第11期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兴趣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语文作为一门融于感情化、个性化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知识,更应抓住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好奇心、求知欲,抓住学生年龄特征培养兴趣,从而激活学生潜在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以下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一个生动鲜活的导入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尤其重要。
导入是一节课的敲门砖,学生对本节课是否感兴趣,大部分取决于教师的导入,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浓厚的好奇心及特有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个既适合小学生,又能带动小学生情绪的导入,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如寓言、传说、神话等)故事性强,感染力大,适合少年儿童口味,深受学生的欢迎。
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以演助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西门豹》时,让学生先自学课文,准备有关资料,再分小组讨论编排课文剧,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潜能,引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
课文剧的编排和表演,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得投入。
最后,在现代教学条件下,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提供视频、动画、音响等多种非文字语言素材,其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的功效,能创设出逼真的情境,使学习者犹如身临其境,心领神会,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去体会,兴趣更浓,感悟也更深,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兴趣面前,所有人都会放弃挫折和困难,去主动探究问题的真相,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尤其如此。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年龄,他们对世间万物都十分好奇,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异常活跃的思路。
如何能够有效地“捕捉”到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探究的心理,打开他们尚未得到有效开发的思维,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热爱语文、喜欢语文、自主探究学习,首先就要激活他们的兴趣,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那么,该如何去做,从哪里着手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激活、带动学生的兴趣。
一、氛围的营造与情境的创设对于营造氛围和创设情境,许多语文教师都不陌生。
但是如何创设,如何营造,却是大有讲究。
在课堂实践当中,有些教师将语文情境创设局限在课堂导入的范围之内,于是出现了热热闹闹开场,匆匆忙忙结束的局面,未能真正使“情境”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我们对于“情境”的定义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简单地说,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由此可见,良好的情境和氛围,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
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或者说,怎样把握好其中的“度”呢?我觉得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尝试。
1.通过语言描述将学生带入既定的情境当中。
这主要是在新课导入环节。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新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进行主动的学习、竞赛、思考等精神,接下来的教授就会事半功倍。
所以,我们应设计好导语,打开学生兴趣之门,把学生的情感引入到课文情境中来,为接下来的内容奠定基础。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作者:王雪琴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7年第10期江西省婺源县沱川学校王雪琴【摘要】小学阶段处于想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融洽师生间的关系,使学生真正地在兴趣中激发出潜在的能量,迸发创造的激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兴趣途径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内在动力。
当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学习的时候,注意力集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
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后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了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扮演角色,因地、因时地改变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
1.“学高为师”,教师应当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要想教好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得有完备的知识体系,能够应对课堂中的各种情况。
小学语文课本中,教师需要了解更多的课堂、课外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
同时除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外,教师还要跨学科学习,多方位探究,并主动了解现在社会上最新的时事消息。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课程,还需要学习数、音、美等课程,在课堂中教师应当注意学科之间的关联,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因材施教”,教师应当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小学阶段的儿童思想发展正处于想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投影、录像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创造逼真的情景、渲染与教材相应的氛围进行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趣,达到情感与价值观的统一。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例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教学内容,或者设计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兴趣设立小组活动,让学生们自愿参与、互相合作,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注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默写、诵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启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
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和评价,帮助他们改进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另一个策略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话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教导学生如何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生活实践,促进知识应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注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教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丰富他们的阅历和知识面。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项目活动,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项目实践中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提倡合作交流,促进学习互动提倡合作交流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上的学生互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们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有更多的激发兴趣的途径和方法,使语文课堂永远充满魅力。
从导入要独特新颖、教学方法要富有创意、练习要新颖别致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激发、调动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求知识。
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这一实质问题也将会得到落实。
那么,在新课程中农村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导入要独特新颖我观看了不少优秀教师的公开课,他们精心设计的导入就是其亮点之一。
他们把独特新颖的导入当作教学的“突破口”,创设一种良好的、轻松的、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风格,因而应采取不同的导入法。
1.引用导入法引用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佳句来导入,使学生在心理上接近新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上《再见了,亲人》时,可引用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生一起吟诵“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引发学生对朋友或亲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进而引入课文的学习。
2.表演导入法可根据课文的内容表演舞蹈、演唱、讲故事、讲笑话等,吸引学生的目光,集中其注意力,进而更好的学习新内容。
如在教学李白的《静夜思》、孟郊的《游子吟》等古诗时,可用演唱的形式来导入,借此来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3.情境导入法可利用多媒体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直观的播放,使学生入景入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时,可以播放桂林独特的水和山的影片,让学生进入一个新鲜而亲切的情境中,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
二、教学方法要富有创意农村小学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很容易形成一定的模式,久而久之,就会使课堂显得呆板,枯燥乏味,缺乏生机。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248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潘伟峰(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镇中心小学,吉林 长春 130216)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以趣激学的有效策略,以增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教学参与度及教学实效。
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并着重探讨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小学语文较好地传承了人类文明当中的精髓,具有优美精练的语言,引人入胜、打动人心的故事,宽广的知识领域、全方位的视野。
而这些对于小学生而言,都能够获得深切的感悟,通过深入的学习,使小学生能够受到“大爱”的教育,让其自幼就能够培养起真诚、善良的良好道德品质。
在新课改标准要求和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小学语文教师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对小学生语文思维、语文运用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整体来看,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变得较以往更加生动、活跃,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趣味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法,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与交流,在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语文思维与语文素养等方面,可谓是裨益无穷。
一、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一)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缺少语文味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丰富的视频资料等多媒体展示,加上教师与学生的激烈讨论,使得课程显得如此丰富多彩。
但是对于课堂进行真正的仔细品味,就会感受到,这节课可能更加像是自然课,而不是语文课,缺少那份语文中纯粹的东西,也就是语文味。
当前很多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氛围,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兴趣,往往加入了过多的课堂活动,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知识的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习动机激发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习动机激发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习动机激发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动机激发的实践方法:
1.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故事、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探究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4. 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例如,可以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及时反馈和评价: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改进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以上学习动机激发的实践方法的实施,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只有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教师在准备教案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新颖、有趣的故事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语文知识。
同时,在讲解文字材料的时候,可以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且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此外,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图片、视频等丰富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营造积极、乐观、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故事、笑话以及小游戏等方式来增加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教师还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信心,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这个课堂上是受到尊重的。
三、合理运用评价机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在评价中灵活运用一些积极的评语,鼓励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帮助。
通过评价机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增强学习信心,并激发学生的投入。
四、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多样化,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产生倦怠感。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来促进学生的成长。
同时,还可以采用互动问答、游戏环节等形式来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知识的有效应用让学生学的知识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将知识应用到写作、阅读等方面,同时,还可以通过学习儿童文学、观看电影等方式来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不断增强。
六、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开拓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生虽然从牙牙学语就开始使用它,但是要想真正把语文学好,却并非易事。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总会感到一些困难,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潜心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意探讨。
一.转变教学方法,寓情于景人教版小学课文中《草原》、《丝绸之路》、《白羊》、《石灰吟》、《竹石》等相关内容涉及到的大都是鸟兽虫鱼、大自然、人物情感等,向小学生展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所以转变教学方法、寓情于景是十分必要的。
现在的小学生都是伴随着时代的车轮在一步步成长,相对于较为枯燥的课堂知识,他们更喜欢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地位,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辅助者,将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生动地展现出来,也可以通过电子媒介或是绘画描述向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始学会情不自禁,通过想象和老师的讲解使自己身临其境。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设置问题,打破学生传统的思维定势,逐渐养成学习语文的爱好。
二.通过请学生说、读、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上语文课要进行四种实践活动:听、说、读。
写。
这样才能增长四种能力,如果教师把课堂变成讲堂,只是一讲到底,最终效果一般不大好。
因为学生失去了说、读、写的实践机会。
广大“第三世界”学校的学生,许多人有意注意力持续不了40分钟,特别是中下等学生,听得大多,失去了练习、消化理解的机会,时间长了,债越欠越多,上课就会越来越没兴趣。
我常想,上课时,只解放学生的耳朵,却堵住他们的嘴,捆住他们的手,由教师唱独角戏,实在是费力不讨好。
尽可能让学生说,让学生读,让学生写,这样做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也可以激发他们继续努力学习。
比如板书学习重点,一般是教师写,偶尔几次也可以请学生写,同学们关注学习重点的兴趣就浓一些。
如果请几名同学同时写,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一些。
如何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如何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一个关键的教学挑战,下面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一目标:
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故事、游戏等,打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他们的喜好设计教学内容,例如通过儿童文学、有趣的故事、趣味游戏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奖励与鼓励:设立一些奖励机制,例如学习积分、小奖品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同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情感投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投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例如通过朗诵、诗歌欣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巧妙设计任务: 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升学习动力。
合作与竞争:创设合作与竞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同时在竞争中激发学习的动力。
师生互动:营造轻松、亲近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设立目标和挑战:帮助学生设立可实现的学习目标,并给予适当的挑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鼓励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合利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内驱力。
任何学科的教学只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已经成功一半。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习就轻松而有成效。
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语文学科是母语言教学,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又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精心设计导语,创设良好的开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导语,在上课伊始就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顺着教师引导的方向进行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高效课堂的必须。
导语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教学内容,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能够起到激发兴趣作用;导语可以通过语言创设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导语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谜语、一首小诗、一个片段影像、一段音乐………只要运用得当,都能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
二、转变教师角色,营造激发学习兴趣的氛围新课程理念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角色的定位直接影响到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流程的设计、学生的地位等,直接关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和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自然高涨。
三、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首先,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戏剧表演、诗歌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乐趣。
其次,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积累词汇、理解文章结构,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导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或写作题目,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语文能力。
第三,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可以从仿写、改写、创作等不同角度出发,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同时,老师还可以多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范文,让学生有更多的参考和模仿对象。
第四,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是交流的重要方式,可以通过朗诵、演讲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辩论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口语能力。
最后,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文学习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全面的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能力和文化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之”则是兴趣,而兴趣又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学习就没有效果。
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
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
1.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
例如《翠鸟》—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
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
此时,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
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
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
2.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
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
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3.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
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
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
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感觉不太舒服,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齐诵一句口号,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
有时教师一个随意的安排,也许就成为一个亮点。
4.运用多媒体,调动兴趣。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教学内容之中,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
兴趣的深度是指对象需要认识和获得的深刻程度。
如,有些学生对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局部现象产生兴趣,有些则对事物的本质的规律以及人们尚不了解的现象发生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到更高层次,使学生通过质疑,自己开动脑筋,多发展‚直观思维‛,拓展其思路,增强其想象力的培养,
使自学兴趣在深度上得以加强。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
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
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例如一位老师在上《诚实的孩子》一文,在讲到第三自然段时,有个细心的小女孩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时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叹号,而列宁回答…不是我‟却用的是句号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老师马上做了个小实验,指着一块本来破碎的玻璃问一学生:“是你打碎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说:“不是我!”这时学生明白了文中感叹号表示表妹没有打碎的语气十分肯定,列宁的回答用句号,表明了他撒谎,语气不十分肯定。
这时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于是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共同讨论并得出了较满意的答案。
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四、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
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
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
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
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
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
”“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
由此喜欢
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5、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7、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