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大学生教育价值主体意义的思考

合集下载

试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内涵及其培养意义

试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内涵及其培养意义

试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内涵及其培养意义作者:李彦军来源:《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8年第05期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主体意识一般表现为独立、主动和创新三个方面,培养主体意识具有重大的意义,教育者要发挥主导作用,重视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认识、开发、实现自我的能力。

关键词:主体意识;内涵;重要意义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008-02高等教育中强调主体意识,就是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主体性的发展,时代呼唤主体精神、主体意识、主体人格。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要把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内涵所谓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它包括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

主体意识一般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独立意识。

即主体能够自主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在思想上表现为自我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自尊、自信,具有自我控制、独立判断的能力。

二是主动意识。

即主体主动自觉地对客体发出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分析、判断,在思想上表现为较高的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兴趣广泛、表现欲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三是创新意识。

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创造这样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

以此类推,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则是指作为大学教育活动主体的大学生对自身主体地位角色、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存在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学生主体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其主观意识中的反映。

大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大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大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大学教育是指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是为学生提供深入学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愈发凸显。

首先,大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素质。

在大学教育的环境下,学生有更多的有意识的学习和创新机会,可以更好地学习知识,提高极限和挑战自己。

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在不断的挑战和尝试中,锻炼独立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大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仅仅拥有一个学位往往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

大学课程不仅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更对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职业需要。

此外,各大高校也会举办各种职业招聘会或就业培训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再次,大学教育可以推进社会进步。

作为知识产生和传播的中心,大学不仅是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基地,还是扶持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通过科学研究和教学,大学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思路和价值,帮助推动社会的更快发展。

最后,大学教育可以为个人提供宝贵的人际交流机会。

在大学教育中,学生们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包括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的教授,以及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

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化文化的交流平台,使学生有机会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认识不同的文化,开拓自己的国际视野。

综上所述,大学教育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除了培养未来的社会精英,也为社会和个人提供了诸多的价值和意义。

大学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是我们为未来社会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也成就个人价值的平台。

此外,大学教育还可以提高个人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大学中,学生不再像初高中那样仅仅被灌输知识,而是被鼓励去发问、去思考、去质疑。

这种思辨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和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大学教育也是培养社会公民的重要途径。

主体教育思想在大学生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主体教育思想在大学生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主体教育思想在大学生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摘要]随着教育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主体教育成为新时期在教育体系中被广泛关注和重视的教育遵循。

特别是在大学阶段,由于在校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习能力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牢牢把握,主体教育的思想实质,为指导大学生学习实践,提供有效支持与支撑。

[关键词]主体教育大学生教学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主体教育在教育体系中,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同时教育者也更加认识到,启发受教育者内在教育需求,不仅是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的必要基础,也是组织、规范教育活动,完成教学目标的必然遵循,当前,在高校,主体教育基本打造了帮助大学生实现主体性素质提升的基本框架和理论支持。

但在指导大学生的学习实践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拓展与连接:一、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强化问题意识,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首先,强化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不只关心结果,而是更注重获得知识或创新知识的过程。

学生在积极思维、探索的过程中,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和合理,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逐渐掌握学会发现、探究问题的技巧、方法和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特别的培养和发展。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既是一种寻根问底的求知情感,也是探索求知奥秘的钥匙,同时,还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眼前出现的新情况和发生的新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溯源,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从而激发思考,引起探索,启动创新思维。

大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大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大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大学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形式,是人们获取知识和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它不仅是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关键,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大学教育有助于培养人的综合素质。

在大学期间,学生不仅能够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还会接触到广泛的文化和学科领域。

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大学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

其次,大学教育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

大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通过大学教育,人们能够获得专业技能和知识,在各个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学教育也有助于培养社会公民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使他们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此外,大学教育还有助于培养人的思维和创造力。

在大学中,学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思想,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种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的能力。

大学教育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资源和研究机会,使他们能够深入研究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从而产生具有重要价值的创造性成果。

另外,大学教育有助于培养个人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和人文价值,并从中获取人生智慧。

大学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这样的培养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益,也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大学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它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大学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并培养了一代代具备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只有通过大学教育,人们才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成长和进步,为社会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浅析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思考

浅析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思考
分。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讨大学生价值取向教 育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
为实际的教育实践。
此外,还需要加强国际比较研究,借鉴国外大学生价 值取向教育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以推动我国大学生价
值取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国家和社会应加强对媒体、 网络等传播渠道的监管,防 止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价值取
向的负面影响。
国家和社会应鼓励和支持志 愿服务、公益事业等社会实 践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 与社会建设,培养社会责任 感和奉献精神。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对于塑造学生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是高校教育的 重要组成部分。
02
大学生价值取向现状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特点
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特点,他们更加开放和包容,能 够接受不同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自我实现
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追求个人成就和成功。
社会责任
尽管注重个人发展,当代大学生仍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关注 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常见问题
引领社会思潮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社会思潮具有引领作用,通过 价值取向教育可以传播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通过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价 值取向教育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
价值取向教育对国家未来的影响
培养合格公民
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基础,通过价值取向教育可 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教 育内容单一、教育方式陈旧等,需要采取有效 措施加以改进。

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刘晓梅 2012级中药学研究生如今,随着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加剧及网络信息技术高度普及,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正走向前所未有的复杂化和多样化。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系统阐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新时期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作为社会优秀群体的大学生面对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宏观背景,能否正确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此外,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大学生都是思维活跃、富于创新的高智力群体。

他们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

大学生价值观极易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在社会急剧变化和转型期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时常成为社会变迁的晴雨表,而大学生在社会转型中的心路历程,又常常为人们观察和认识一个时代的发展特征提供了极为独特的视角。

在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可以说就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思想折射。

所以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很重要而且是有必要的。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伟大的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深刻的影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思想根基,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内在精神之魂。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接班人,使命光荣,身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高校应当努力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且当代大学生也必须自觉实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做一名学业有成,乐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当代大学生。

第一、当代大学生必须自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牢理论功能。

包括学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大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大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大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大学教育是每个年轻人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学位,更是为了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个人价值观。

大学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课程内容和学历认可,它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大学教育的价值在于提供了广泛的知识体系。

大学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学生可以从各个学科领域中汲取知识。

在大学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世界各地的文化、历史、科学和技术等领域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眼界,增加自己的见识。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革。

其次,大学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论文写作和研究项目等学术活动,学生将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观点、辩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明智决策的基础。

再次,大学教育对于学生成为主体性思考和自我发展的推动至关重要。

大学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激励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者而不仅仅是被动接收者。

学生在大学中不仅仅是通过听讲座和参加课堂教学来学习知识,他们还可以通过实践项目、社团活动、实习经历等方式来实践和应用所学知识。

这种自主性学习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和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才。

此外,大学教育还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个人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环境。

在大学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学术知识,还可以参与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实现充分的个人发展。

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并且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大学教育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使他们在学术和非学术领域都能获得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大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是多方面的。

它提供了广泛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了学生成为主体性思考和自我发展,以及提供了良好的个人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环境。

谈论主体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一)

谈论主体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一)

谈论主体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一)论文关键词:主体性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摘要:主体性教育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它从学生本位的角度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实效性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作为主体的特性曾一度被忽视。

然而主体性作为现代人的最主要特征,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和精神实质。

因此,面向21世纪,关注、弘扬大学生的主体性是高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正在汇成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一、主体性教育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一)主体性教育的基本内涵“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行为主体。

”(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要求高校实施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青年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具有知识面广、视野开阔、思维敏捷、独立较强等特点。

与中学生相比,他们在身心发展水平、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格等方面均表现自己的特殊性,趋向于成熟。

但他们的身心发展也往往处于矛盾之中,表现为:一是处于由青少年向成年的过渡期,心理发展水平比中学生更成熟,但仍不稳定。

二是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在各方面均把自己当作成人,有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决策、自我实践的意愿,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对困难的心理准备不足,一旦失败则会造成心理困惑。

三是社会观念进一步增强,关心国际国内社会大事,与社会的联系大大加强,能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各类社会活动中去,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到一起,但热情有余而理性不足,过多地从自身近期的需要出发问题办事情。

对社会缺乏足够的了解。

四是比中学生面临更多的现实问题。

需要自己去判断、去思考、去了解。

大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大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大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大学教育是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它不仅仅是提供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人才、塑造人格和促进社会变革的关键机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大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并展示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一部分:个人成长大学教育为个人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机会。

通过学习多样化的课程,学生可以获得专业知识,培养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大学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实习、社团活动和科研项目,这些经历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总之,大学教育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大学教育也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提供了支持。

大学学习给予学生各种技能和专业背景,为他们未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大学教育也培养了学生的领导力和创业精神,使他们有能力在社会中脱颖而出,实现个人价值。

第二部分:社会进步大学教育对社会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大学教育是知识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场所。

教师们在大学中进行各种研究和学术活动,推动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知识的进步。

同时,大学还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促进他们在各个领域做出贡献。

其次,大学教育培养了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

无论是医生、工程师、教师还是企业家,他们都是通过大学教育获得专业技能和知识的。

这些人才为社会的各个领域提供了支撑,推动了社会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

最后,大学教育也在为社会提供智力资源和社会服务。

大学的研究成果和专业知识可以应用到社会生产和改革中,为社会解决问题和推动社会变革提供参考和支持。

大学还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帮助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总结:大学教育不仅对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通过大学教育,个人可以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人价值。

同时,大学教育也为社会提供了各类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发展。

教育的意义在于构建学生的主体价值

教育的意义在于构建学生的主体价值

教育的意义在于构建学生的主体价值作者:罗崇敏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14年第12期今天我带着教育的意义在于构建学生的主体价值的观点与大家进行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争鸣和质疑。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实现人的价值,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过程。

用这样的价值主义教育观来考察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育的意义在于构建学生的主体价值,也就是构建学生的存在价值,包括生命价值、生存价值和生活价值,使学生不断增强价值自信、价值自觉和价值自尊,充满爱心和激情,富有理性和意志力的学习和生活。

要以学生为目的,构建学生的存在价值。

孔子说:“君子不器”,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君子不器己,二是君子不器人,不要把自己当成工具,也不要把别人当成工具,教师不能把自己看成是教书的工具,更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工具。

现实教育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出现了反教育的问题,就是不以学生为目的,而是以学生为手段,为工具。

统治者总是千方百计把教育变成统治的工具,学校自觉不自觉的把学生作为名利双收的工具,家庭把孩子作为耀祖光宗的工具,学生把自己作为觅食谋生的工具。

把人作为工具的教育是中国学生学习很累,累而无功:在学校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进入社会向学生灌输社会知识;在学校里学习规则,在社会上学习潜规则;在学校里学做人,在社会上学做“鬼”;当学习到差不多明白时,生命已接近尾声。

总之,当下的教育不是完全以学生为目的,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是以学生为手段和工具,异化教育的价值,使学生在奴化教育中失去自我存在的价值。

构建什么样的学生的存在价值?首先是自由独立的价值。

学生是一个自由独立的生命体,要使学生有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就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质疑思维和批判精神,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生活。

第二是教真育爱的价值。

教真理,学真理,实践真理,捍卫真理,传真知,做真人,行真事;爱人,爱社会,爱人类,爱智慧,爱宇宙,爱自然。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价值为导向的课堂文化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价值为导向的课堂文化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价值为导向的课堂文化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价值为导向的课堂文化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这样一种课堂文化。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参与度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应当成为学习的积极主动者。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引入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能够深入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主题导入、趣味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构建起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加强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风格。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价值为导向的课堂文化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策略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创新意识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活跃、发现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场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提问、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启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四、建立和谐尊重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尊重的师生关系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价值为导向的课堂文化的重要前提。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倾听学生的声音和意见,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注重平等、公正和公平。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价值为导向的课堂文化,教师应该兼顾学生的情感需求。

例如,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有效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六、构建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大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大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作为现代社会中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大学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和获得学位,而是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和全球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一、人才培养与知识传授大学教育是对人才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大学教育,学生可以获取广泛而丰富的知识,并且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需求和挑战。

另外,大学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解决现实世界的复杂问题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这些能力,大学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他们能够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二、个人发展与成长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传授,更是为了个人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机会。

在大学期间,学生有机会接触各种学科和领域的知识,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他们可以参加各种活动、社团和实习,发展自己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此外,大学教育还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使他们能够进行自我探索和成长。

学生可以通过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和实践经验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历,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社会进步与发展大学教育对社会进步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大学教育,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对于推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另外,大学教育也培养了社会各界的领导者和专业人士。

毕业生通过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四、全球化发展与国际交流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大学教育在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大学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泛而多元化的学习机会,还为他们提供了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通过国际交流项目、留学经历和跨文化交流活动,大学教育为学生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

对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对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对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思考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分析了重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及意义,提出了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指出构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在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必须坚持德与智、知与行、义与利辩证统一的构建原则。

标签: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思考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

”黨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进一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这充分说明,只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必须伴之以一种具有凝聚力的文化认同力量——核心价值观。

它的提出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和价值关系的观点和看法,是人的价值理想、价值信念、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的体系。

核心价值观则是这一体系中最基本、最稳定的核心要件,是一个人、一个集团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应包含“爱国、理想、责任、创新”等主要内容。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价值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今,爱国已成为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可见,培育爱国主义情感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方面。

作为当代大学生,爱国不仅要具有爱国热情,而且应该懂得怎样做才是真正爱国。

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自觉履行个人对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自觉把实现个人价值与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实现祖国强大作为自己毕生的信念和价值追求。

论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重要性

论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重要性

论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重要性论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重要性引言: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大学生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困扰和价值取向问题。

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重要性,旨在引起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正文:一、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引领,是我们国家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信仰。

通过学习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能够正确对待金钱、名利、权力等诱惑,坚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和转变的重要阶段。

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行为准则,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教育导向下,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修炼行为良好的品德和道德,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勇敢、坚持、忍耐、毅力等良好品质。

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价值观念不断演变。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价值观应该与时俱进。

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认清社会的发展需求和趋势,适应社会的变化和转型。

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可以了解和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和角色,在社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

同时,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还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留学、就业、创业等社会角色转变,提高他们终身学习和成长的能力。

结论: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

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

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

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大学生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个体价值观的重要阶段。

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对整体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

因此,重视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对于培养有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领导者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将来将承担着各行各业的重任。

在这个阶段,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非常关键,因为它将决定他们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态度。

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他们在职场上才能树立崇高的道德标准,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都能具有负责任的态度。

其次,大学时期是个人形成自我认同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大学生离开了家庭的照顾,独立面对生活的挑战。

他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信念,去判断事物的是非对错。

通过接触各种知识和观点,大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辩论来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念,选择对社会和个人有益的信念并坚守。

第三,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与不同背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大学生可能会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相处,也可能会参与到国际交流项目中。

通过这种交流,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同时,通过比较和反思,大学生能够形成更加包容和开放的价值观,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社会。

此外,大学生是年轻一代的榜样和引领者。

他们的行为和观点会对同龄人和社会产生影响。

因此,在大学时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

通过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大学生能够引导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为了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有几个关键因素值得关注。

首先,教育环境和教育政策的作用不可忽视。

高校应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此外,家庭和社会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要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关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大学生时期是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阶段,对个人和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

正确的大学生价值观有助于他们在职场上树立崇高的道德标准,树立自我认同并在国际交流中拓宽视野。

主体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主体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主体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主体教育,即培养个体的主体性,使其成为独立思考、自主行动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人。

主体教育以个体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意识,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应对现代社会的复杂挑战。

下面是主体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的几个方面:首先,主体教育强调培养个体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主体教育则通过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种培养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乐趣,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知识社会。

其次,主体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往往被束缚在死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无法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而主体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再次,主体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而主体教育通过各种合作学习活动和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能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有效地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种培养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加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团队精神。

最后,主体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现代社会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需要有一支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年轻一代来应对。

而主体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一个成员,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这种培养方式能够使学生不仅关注自身的成长,还能够关注社会发展、环境问题等大局,具备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

综上所述,主体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必要与障碍:大学生思政教育主体化的哲学反思

必要与障碍:大学生思政教育主体化的哲学反思

[摘要]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快速变化,如何激发和实现学生主体性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难题。

但当前相关政策制定者、教育者和社会大多习惯于把学生视作现成的主体,而忽视了主体化的哲学内涵。

大学生从传统被动教育对象向当下和未来积极主体的剧烈转变非常必要,但却是一个面临重重障碍的艰辛创造过程。

因此,摆脱既定成见,积极将学生主体化理念落实到实践中去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思政教育;大学生;主体性;真理;结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03-0080-02必要与障碍:大学生思政教育主体化的哲学反思张莉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201620)2016年3月March ,2016University Education [收稿时间]2015-08-11[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A1-8500-14-012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思政研究课题(E1-0504-14-01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莉莉(1983-),女,江苏徐州人,讲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研究。

一、当前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主体的必要性当前国际竞争不断加剧,对高水平人才需求更加迫切,高校任务因此更加艰巨。

所谓高水平人才,除了高深的专业修养,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卓越的思想修养也是必备因素。

因此,有必要强化高校思政教育效果,使代表人类利益和先进文化的价值观得到大学生认同和践行。

为解决上述难题,我国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广泛调研,根据环境变化和大学生的需求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培养学生主体始终构成其中重要目标和难题。

所谓主体,“表示意识的统一,即奠定一切感觉、一切知觉、一切思维(知性、理性)和意志基础的东西。

因此‘主体’一词常常被用作‘自我’或‘我’的同义词,表示心理学及认识论意义上的、与对象或客体相对的‘个人’,他是认识的主体,也是行动的主体”。

构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思考

构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思考

构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思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对其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现象和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评价所持的基本观点。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即是国家和社会稳步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社会化的迫切需要。

一、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价值观教育理念却往往滞后于客观实际的变化,忽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出对社会发展的某种不适应。

在目标定位上存在着泛政治化、理想化、虚空化倾向,与大学生的实际脱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不明确。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一类课程,大学生中有这样的说法:“我们的老师不打人,不骂人,但是用枯燥的理论折磨人。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对人性特点重视不够,价值观教育内容涉及面较窄,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和科学系统的评价机制,价值观教育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等。

二、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探讨(一)、提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理念价值观教育理念是对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认识和看法,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实现教育目标、获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基本前提和保证。

它具有思想导向的特性,具有对实践反思、规范和指导的特性。

提升价值观教育的理念,主要是指更新教育观念、拓宽教育思路,这是增强教育实效的先决条件。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从战略的高度出发,把价值观教育具体落实到大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他们整体素质的轨道上来,即把人生价值观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心理教育、公民与社会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并以知识技术教育为重点,以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为突破,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育者要善于深入细致的思考,建构精细的思想体系,进行深入浅出的大众化宣讲,将核心价值理念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长期、持续、协调地贯穿到社会生活之中,增强凝聚力。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价值观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到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构建大学生教育价值主体意义的思考程国强(四川省委党校,四川成都 610072)摘要: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人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是发展人的手段。

只有真正明确了教育的价值主体是人,而且是每一个个人,教育的主体才是人,发展的目的才是人。

构建大学生教育价值主体,是更好的实施公平公正的教育评价标准前提。

关键词:教育;价值主体;人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4-0093-002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大学的培养目标长期以来就是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急需的各类人才。

2018年我们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为810万人,中国的大学教育,就是以速成、流水化批量生产为目标的。

而这种教育目的之下,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和技能为主,往往忽视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个体人的培养。

新的时代背景下,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主题,构建学生教育主体意义重大。

一、“工具性”教育的反思近年来,大学校园暴力事件多发,频繁见诸报端。

远的有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近的有“川师大惨案”、“同济大学研究生跳楼事件”。

我们的心中不免会产生一个疑问,现在的大学生是怎么了,我们的大学校校园出现了什么问题,是大学生自身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我们再看一看发生此类事件后教育部门及学校的做法,一般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然后息事宁人。

事实上也正是发生了“马加爵杀人案”才大大推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然后问题好像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那么问题是出在了哪里?是教育出了什么问题,还是偶然事件。

诚然,此类事件发展有一定偶然性和特殊性,或者事件本身和教育问题并无直接联系,却由此让我们产生了对教育一些问题的思考。

在我国当前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我们绝大多数人是通过十多年挑灯苦读考进了大学,当年的辛苦仍心有余悸。

再看看当下的孩子,连小学生们都在参加各种辅导各种比赛,书包也早已换上了手拉提箱了,他们的“动态”不是在去学校的路上,就是在去辅导班的路上,为了赶上安排得“圆满”的各种课程,午饭和晚饭很可能是在车上解决的。

为了上了一个好的小学,出现了“天价学区房”、为了上一个好的中学,各种“竞赛班”比拼热闹非凡,感觉目前的中小学生比老师还忙。

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产生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我们的教育结果评价标准单一,以考试成绩高低论英雄,而成绩还可以影响你的人生命运,所以大家都得挤破头皮拼。

随着高考的结束,进入大学后的情况马上就是天壤之别,很多大学教育工作者都清楚这样一个现象,刚进大学的学生神经会突然一下放松,学习状态一落千丈,究其原因,是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目的,所以陷入了迷茫。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很长一个阶段,他们学习的目的是考试(主要是高考),当这个目的达到的时候,他处于一个无目的的真空状态,而当学习的目的完成的时候,就不知道做什么了。

教育结果的评判标准主要集中在学生作为考试机器工具性的人这个功能,工具性的教育下产生的各种校园问题我们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的著名之问。

二、教育的价值主体我们不得不反思几个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真正价值何在?教育要发展什么?教育评判标准应是什么?从价值哲学角度分析,我们要首先讨论下谁是教育价值主体的问题。

教育价值主体可以是受教育的人,可以是统治者,可以是家长。

判断一种价值标准是对还是错,取决于价值主体的判断标准。

我们又回到教育的目的上来?教育是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一个发展问题,发展什么呢、发展人,发展的主体是人。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价值的主体必须是人,这个人不仅是人民,最终应该是“个人”。

为什么要这样说?我们把首先把统治者设为教育中价值的主体来分析,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统治者是人民,人民作为教育的主体,那么教育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是什么?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民最终需要是个人全面自由发展,这个人民作为终极目的的人,应该是“个人”。

从统治者作为教育价值的主体分析,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满足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我们再把家庭作为教育价值的主体来分析,作为家庭成员的受教育者,他是家庭的成员一员,那么家庭追求的是什么,每个家庭都想要一个幸福的生活,而这个家庭的幸福是建立在家庭成员每个人的幸福前提之上,个人的最大幸福是什么,仍然是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从家庭作为教育价值主体分析,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三,我们最后把受教育者个人作为教育价值的主体来分析,教育要满足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让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那个人,成为一个真善美的人,那么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满足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无论从社会主义国家的统治者、家庭小集体,还是受教育者个人角度而言,我们教育的价值主体都应该是受教育的个体,学生应该成为教育价值的主体。

三、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是为了“个人”,人是教育的目的,教育不是人的目的,它是发展人的手段。

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任何发展均表现为:发展主体依据自己的发展目的去制定发展标准,然后依据自己的发展标准去发展人自身和人的对象,从而达到发展目的。

当作为教育价值主体的人和作为发展主体的人不满足于眼前的教育标准或发展标准的时候,她们会选择其他教育标准,这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很多人选择出国留学,接受另外一种教育的评价标准。

当然,这种情况下的人是作为真实意义上的人,而不是作为工具性的人,这是人的本质需求“能力-满足”的必然结果。

没有把个人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把个人作为教育价值主体的教育标准产生的后果是巨大的,因为他不是建立在公平公正之上的教育标准。

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价值观,更多的是功利性教育、工具性教育,人并没成为教育的终极目的,人也没成为教育发展(下转第95页)·93·种途径系统地学习掌握图书馆专业知识取得学历认证,既改善了馆里的知识结构,又为图书馆注入新生力量。

(三)短训及学术交流高校图书馆承担着为读者为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服务的重任,举办各种类型不同层次馆员需求的短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也不失为继续教育的一种方法。

各高校图书馆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馆藏特色,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本馆人员到优秀的图书馆开展馆际交流与业务培训,取长补短,学习同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工作经验,了解外界新信息,拓宽思路,不断对图书馆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

让学历高,科研能力强的馆员参加最具权威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组织的各种形式的高水准的学术研讨会,或者以访学者身份,参加国内外有关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交流,承担课题研究,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四)建立和优化竞争机制在馆内建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将馆员的工作表现、学历、科研、继续教育成果与职位晋升、工资晋级、奖金发放、考核评优、职称评聘挂钩,激励馆员积极主动参与继续教育。

(五)岗位轮换制图书馆工作虽有分工却是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

馆内定期实行岗位轮换制,既让馆员之间相互熟悉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互学互带互帮,激发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更为馆内培养出一专多能复合型的馆员,使图书馆事业得以蓬勃发展。

四、结束语继续教育是社会、时代、个人发展的需要,图书馆要向前发展离不开馆员素质的提升和知识的提高,必须把馆员的继续教育作为图书馆的人才资源管理建设,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措施,使继续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激励馆员树立大局意识,为适应现代要求,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提高整体素,为图书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尽职尽责。

【作者简介】金晓荣(1965-),女,傣族,大学,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

【参考文献】[1]周德政,吴文光.继续教育——21世纪高校图书馆员的发展之路[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3(3):55-57.[2]张凡.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西安),2007(3):24-25.[3]娄晓灵.浅谈新时期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1):42.(上接第77页)学风教育与入学教育、诚信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其他教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高职院校在优良学风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有效发挥高职学生入学教育、诚信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教育在促进优良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形成新时期高职院校优良学风打造齐抓共建的新局面,形成合力,助推高职院校优良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以高职新生入学教育为例,入学教育是新生在报道后,对新生进行的包括开学典礼、校园参观以及一系列由班主任、辅导员等负责进行的主题班会等活动的一种教育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新生明确大学学习的目标、任务、方法,了解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特点和要求,从而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心理转变、生活转变、身份角色转变,为今后的大学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入学教育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如果在入学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班主任等能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诸如爱校教育、校纪校规、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的学风教育和引导,将能够给他们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从而进一步为今后的学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同理,其他教育也是如此,关键是要找准学风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努力打造高职学风教育新平台,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师生尤其是高职学生进行学风教育。

三、总结总之,高职院校优良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高职院校广大一线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调配合,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优良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进行努力探索,在多方借鉴其他院校有益经验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展学风建设。

【作者简介】王洪娇(1976-),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政、法学。

【课题项目】审批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培养优良学风长效机制构建研究,编号:18SVE151【参考文献】[1]杨杰.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7(20):55-59.[2]贾新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96-98.[3]张兆勇,张丽平.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与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9):27+33.(上接第93页)的主体,很多时候受教育的人作为一种手段,一个工具。

当人是一个工具的时候,他的人性就会少一些。

“你的理想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熟悉的问题,我们的回答绝大多数是答案是工程师、企业家、科学家、飞行员、教师诸如此类的答案,而这个答案本身就是一功利性或工具性教育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