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笔记

合集下载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育教学读书笔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育教学读书笔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育教学读书笔记一、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而科学教育正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未来变化的重要手段。

二、教育目标和教学重点在五年级上册的科学教育中,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促进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重点包括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思维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教学内容上,要着重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科学原理,特别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比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物质的性质等。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和发现的兴趣。

四、教学手段和资源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资源,比如图片、实物、多媒体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要注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计算机、互联网等,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包括科学知识,更包括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勇气,培养理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评价和反思教学结束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了解学生对科学教育的接受程度和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向,提高教学质量。

七、总结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育的教学读书笔记,对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和强调,对教育目标和教学重点进行了明确,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规划,对教学手段和资源进行了强调,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进行了指导,对评价和反思进行了要求。

这些内容和要求都为科学教育的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指导。

小学教育读书笔记

小学教育读书笔记

小学教育读书笔记小学教育读书笔记篇1小学教育读书笔记最近,我阅读了一本名为《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书籍,对其中介绍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以小学教育为背景,探讨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对于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这本书介绍了一些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如“儿童发展理论”、“学习理论”等,这些理论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小学生、更好地进行小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小学教育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

首先,小学教育需要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化差异,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

其次,小学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能力、数学能力、科学素养、社交能力等。

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学习到了一些实际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需要注重与孩子们的互动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其次,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例如采用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

这些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总之,阅读《小学教育心理学》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小学教育的本质和内涵。

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化差异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教育读书笔记篇2《小学教育》读书笔记《小学教育》是一本关于教育儿童的基础书籍,作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该书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教育来引导儿童向善,以实现理想的社会秩序。

该书提出了“教育即引导”的核心观点。

作者认为,儿童具有内在的潜能,教育者的任务是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潜能。

这种引导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品德、情感和行动习惯的养成。

《小学科学教学论》

《小学科学教学论》

《小学科学教学论》注重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培养学习兴趣说起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航者,小学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起航阶段,能够遇到一位好的老师,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教育与引导学生,将会使学生受用一生。

作为小学教师,在精于教学内容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教学方式的研究,细致分析小学生在当前人生阶段中的心理与生理特征,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引导,合理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师对本岗位职责的达成,更是对学生人生的负责。

一、激发学生兴趣,避免填鸭式教学兴趣是指人们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学内容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也证明,在影响学习成功的因素中兴趣占25%,缺乏兴趣对失败的影响占35%。

由此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性实在不容小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也颇有道理。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本文在论述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重要性的前提下,着重分析了怎样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这其中包括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使课堂气氛和氛围更加愉悦和谐,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较高的英语能力作为工作的重心。

曾经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们习惯于从老师与课本中得到答案,这导致了学生们在探索中的懒惰惯性,对于探索未知内容的兴趣不足,因为他们知道,老师会告诉我们答案,我们只要记住答案就可以了。

读书笔记: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

读书笔记: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读书提纲书目《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主编刘德华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提纲:第一章:1、知道科学的定义与特征*2、能区分作为知识系统、探究活动与思维方法的科学3、知道什么是科学、伪科学和反科学4、知道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第二章:1、了解古今中外科学教育的发展2、了解国内外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第三章:1、了解科学教育中的问题与改革第四章:1、掌握科学教育的心理学基础*2、了解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STS理论以及它们各自的不足第五章:1、知道科学素养的内涵2、了解国外的科学教育改革与目标3、理解我国科学教育的目标第六章:1、理解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第七章:*1、了解美、英、日和香港等的科学课程的状况第八章:*1、掌握科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和理念2、了解学生在科学上的误解*3、知道对待学生误解的方法*4、掌握两种科学教学模式5、理解科学教学伦理第九章:1、知道教学设计理论模型2、掌握教学设计程序与原则*3、正确运用教学设计的类型第十章:*1、知道美、英、日、香港及国内的教学案例*2、能结合实际分析美、英、日、香港及国内的教学案例第十一章:1、了解科学学习资源的分布与开发2、掌握学习环境的创设第十二章:1、知道科学教学评价2、能结合实际提出评价思路与实例第十三、十四章:*1、了解科学教师培养中的问题与变革2、了解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目标、阶段特征*3、知道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4、能提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划注:标示“*”为详读部分,其余为略读部分。

小学科学新课标笔记

小学科学新课标笔记

小学科学新课标笔记
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旨在激发学生的好
奇心和探索欲,帮助他们理解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

新课标强调了以
下几个方面:
1. 科学探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主动探索和提出
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科学知识: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知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3. 科学态度:强调诚实、严谨、合作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精神。

4. 科学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以及如
何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5. 科学、技术与社会:让学生了解科学与技术如何影响社会,以及科
学发展对社会的责任和影响。

6. 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将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进行综
合学习,以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7. 实践活动:通过实验、制作、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
中学习科学,增强学习体验。

8.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以
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教育概论读书笔记

小学科学教育概论读书笔记

小学科学教育概论读书笔记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近期读了陈华彬梁玲编著的《小学科学教育概论》。

些许思考随便写写。

[原文摘录] 根据美国著名科学教育专家莱德曼的调查报告,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各界学者对科学的本质的已达成广泛共识:(1)科学思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2)科学需要证据;(3)科学带有主观性,因而科学家应努力识别并避免偏见;(4)科学是逻辑推理及人类想象和创造力的结合;(5)科学的发展受社会及文化因素的影响。

我的思考:不论我们的科学教育家、科学史学家以及哲学家怎样去用文字阐述科学的本质,作为从事一线的科学课教学的教师,首先应该理解科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应该是一种对自然事物探究过程中求真求实、注重证据的态度,也是一种了解和认识自然事物的过程中掌握的科学方法和技能。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是用科学课的三维目标: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去落实的。

至于我们是否真的落实得很好,正像郁波老师提出来的,我们应该去关注我们的科学课是怎样体现科学的本质,是怎样培养儿童求真的科学精神和方法。

在我们现在的科学课教学中,是不是忽视了求真的本质的问题,我们需要具体去研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哪些不够求真的做法和现象。

我认为在以前的课堂上确实存在不求真不求实的现象,在下学期的科学课中,我会重点去关注以上问题,首先把自己的科学课上真实,不能出现教师权威的现象,要把孩子们的问题找出来,大家一起解决,不敷衍学生。

要培养学生重视证据和事实求实的做人做事的态度。

[原文摘录]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我听过的信息易于忘记,我见过的事物便于牢记,惟有我亲自动手或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才是我真正理解的东西”我的思考:不同说法隐藏着不同的教育观念,我很赞同有人分析“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实际是把学生的大脑比喻为装水的容器,知识比作了流水。

这里隐含了“填鸭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不值得我们学习和提倡的。

小学科学教育概论读书笔记

小学科学教育概论读书笔记

小学科学教育概论读书笔记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近期读了陈华彬梁玲编著的《小学科学教育概论》。

些许思考随便写写。

[原文摘录] 根据美国著名科学教育专家莱德曼的调查报告,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各界学者对科学的本质的已达成广泛共识:(1)科学思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2)科学需要证据;(3)科学带有主观性,因而科学家应努力识别并避免偏见;(4)科学是逻辑推理及人类想象和创造力的结合;(5)科学的发展受社会及文化因素的影响。

我的思考:不论我们的科学教育家、科学史学家以及哲学家怎样去用文字阐述科学的本质,作为从事一线的科学课教学的教师,首先应该理解科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应该是一种对自然事物探究过程中求真求实、注重证据的态度,也是一种了解和认识自然事物的过程中掌握的科学方法和技能。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是用科学课的三维目标: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去落实的。

至于我们是否真的落实得很好,正像郁波老师提出来的,我们应该去关注我们的科学课是怎样体现科学的本质,是怎样培养儿童求真的科学精神和方法。

在我们现在的科学课教学中,是不是忽视了求真的本质的问题,我们需要具体去研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哪些不够求真的做法和现象。

我认为在以前的课堂上确实存在不求真不求实的现象,在下学期的科学课中,我会重点去关注以上问题,首先把自己的科学课上真实,不能出现教师权威的现象,要把孩子们的问题找出来,大家一起解决,不敷衍学生。

要培养学生重视证据和事实求实的做人做事的态度。

[原文摘录]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我听过的信息易于忘记,我见过的事物便于牢记,惟有我亲自动手或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才是我真正理解的东西”我的思考:不同说法隐藏着不同的教育观念,我很赞同有人分析“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实际是把学生的大脑比喻为装水的容器,知识比作了流水。

这里隐含了“填鸭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不值得我们学习和提倡的。

小学科学领域集体备课笔记

小学科学领域集体备课笔记

小学科学领域集体备课笔记一、备课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我们进行了本次集体备课,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科学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本次集体备课涵盖了小学科学领域的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科学:地球与宇宙、生物与生态环境、自然现象等。

2. 技术与工程:简单机械、电路、能源等。

3.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实验、调查、分析等。

四、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践教学:加强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方法、合作等。

2. 终结性评价: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笔试、实验操作等。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教材。

2. 教具:准备相应的教具、模型、实验器材等。

3. 信息化资源: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七、教学计划1. 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内容、重难点等。

2. 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细化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

3. 制定课时计划,具体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步骤等。

八、备课要求1. 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2. 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3. 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资源,提高备课质量。

《教学论》重难点笔记(部分知识点合集)

《教学论》重难点笔记(部分知识点合集)

《教学论》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教学教学,即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

1、教学的基本要素三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教学基本要素)四要素说:教师、学生、内容和方法。

五要素说:教师、学生、内容、方法和媒体。

六要素说:教学、学生、内容、方法、媒体和目标。

七要素说:教师、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和反馈。

三三构成说:由三个构成要素(学生、教师、内容)和三个影响要素(目的,方法、环境)整合而成。

2、教学本质及其论争①.特殊认识说;②.认识发展说;③.传递说;④.学习说:⑤.实践说;⑥.交往说;⑦.关联说;⑧.认识实践说;⑨.层次类型说3、教学的历史演进我国:①.学校最早出现在奴隶社会;②.夏朝出现不同的学校;(宫廷学校)③.春秋战国—清朝末年,官学和私学并行发展。

西方:①.古希腊学校的教学以文雅教育为主,“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数学、几何,天文和音乐为主要科目,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论辩和对话,其代表为苏格拉底的“严要术。

②.古罗马在内容方面更注重实用性。

西欧的中世纪的教育总体上是一种宗教教育,《圣经》是主要内容,背通记忆是常用方法。

世俗的封建骑士教育大体属于军事教育类型。

近代萌芽阶段:(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显现代教学萌芽的两个端点。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了《大教学论》,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是真正周全,健康的教学形态,这种教学必须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设计和实施,遵循自然原则,采用班级教学制度。

扩散阶段:现代教学体系在西和业美诞生以后,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19纪未20纪初,欧洲出现了“新教育”运动,美国出现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发展阶段;20纪50-60年代以来,现代教学进入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英、日、苏)4、我国现代教学体系确立与发展的过程从洋务运动开始,我国才开始个别地开办一些西式学校(学堂);1902年,190年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我国全面举办现代学校,建立现代学制,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使学习科学文化的教育目标取代了读书做官的传统。

小学科学教学论笔记

小学科学教学论笔记

⼩学科学教学论笔记⼩学科学教学的意义及概况⼀、科学与科学教育的内涵1、什么是科学?2、科学教育的内涵是什么?⼆、科学教育的价值与国际科学教育进展1、科学教育的价值2、国际科学教育的进展国外中⼩学科学教育的现状(1)美国《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了以提⾼全体美国⼈科学素质为主要⽬标的科技教育计划——“2061”计划,美国的教育界和科技界提出了“⾯向全体美国⼈的科学”的响亮⼝号。

美国全民科学素养型⽬标:以学⽣为中⼼,在科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设计和安排实验、控制变因、动⼿操作、细⼼观察、尊重数据、分析资料和归纳推理的习惯;在科学活动中,获得独⽴⾃学能⼒,尊重他⼈、互助合作,并能运⽤科学精神、科学⽅法和科学态度评价处理各种事物;在困难情况下,能以开放的⼼智和理性的⼼态,查找变因、⾛出困境。

(2)英国“教育改⾰法”与《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课程主要关注的是:科学⽅法、科学意识、科学与社会的联系(“STS”)、集体精神和合作能⼒……(3)⽇本新的理科“课程⽬标”义务教育理科改⾰的基本⽅针是:A、贴近⾃然;B、有⽬的、有意识地观察和实验;C、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和态度;D、培养科学的见解和思维⽅法。

三、我国⼩学的科学教育概况1、我国⼩学科学教育改⾰的基本过程。

2、我国⼩学科学教育改⾰的基本情况。

(1)科学课改的基本理念A 宗旨是提⾼全民的科学素质B 课程以探究为基础C 强调整体性(2)科学课改的基本趋势A 教育⽬标趋向全⾯性B 课程内容更趋向综合性C 课程实施上更强调探究式、体验式学习三、我国中⼩学科学教育的现状(1)国家把“科教兴国”⽴为国策科学技术是第⼀⽣产⼒——邓⼩平(2)从第三次全教会到“基础教育改⾰纲要”1999年6⽉,中央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作会议。

2001年6⽉,国家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纲要(试⾏)》(3)新“课标”的制定与实验试点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含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基础教育改⾰纲要》在本学科的具体体现,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胆实践,经常加以反思,促进不断提⾼。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一、课程与教学论内容1、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地位和价值(1)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小学科学课程的任务: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课程。

1、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2、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3)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和价值:小学科学课程是国家设立的一门课程。

国家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其教育功能,都是为了学生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不能缺少某一门课程,每一门课程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人为地将各门课程分为考试学科和考查学科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是违法的。

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其教育效果短期不明显,但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2、课程基本教学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课程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依据课程标准总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教学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接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教育;二是坚持全面的教育,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教学论”笔记(支持打印)

“教学论”笔记(支持打印)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教学?教学有哪些任务?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

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

为什么说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任务?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场所,是专门教育机构,其中有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按照一定的方向与规定,进行有组织的教育工作。

另一方面,就学校实施的教育途径而言,除教学以外,还有生产劳动体育运动各项竞赛,还有党团队及其他课外活动。

但在这些中间,教学是最基本的。

这是因为它所产生的教育最全面最深刻最系统,占去的时间也最多。

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如何,主要是由它的各科教学质量来决定的。

教学是社会经验在生产的主要方式;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主体部分和教育基本途径。

教学的任务:包括思想品德的培养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技巧的获得身心各种能力特别是智力创新及时间能力的发展,以及健康审美情趣乃至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完美个性的形成。

中心任务:面向全体学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实施以思想道德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2.教学论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有何联系和区别?教学论研究对象:在于探讨教学的本质与有关规律,寻求最优化的教学途径与方法,以达到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目的。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个体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就这一点说,它与教学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为在许多地方它给教学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但是它并不涉及教学的方向与内容。

因此,它与教学论的界限与范围显然是不一样的。

学科教学法主要研究的是:不同学科的教学法。

它所讲的内容也应该是属于规律性的东西。

但它必须根据并充分体现本学科的特点,在这一点上它和教学论的关系属于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显然,这两门学科谁也不能代替谁,各有其独立的范围。

但是,这两门学科之间也极为密切的:教学论为各科教学法提供了一般的理论基础。

小学科学听课笔记范文(通用3篇)

小学科学听课笔记范文(通用3篇)

小学科学听课笔记范文第1篇一、小学科学课堂笔记的重要性课堂笔记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对听课进行巩固的文字表现形式,同时也是进行复习的工具。

研究表明:听课后马上测试,学生一般能记住10分钟讲课内容的一半,如果48小时后测试,则只能记住其中的2 0%。

如果我们把听课的内容加工整理成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课堂笔记,则恰恰可以弥补听过容易遗忘的不足。

因此,记笔记是十分必要的。

二、小学科学课堂笔记的现状课堂笔记在小学阶段是不被人所重视的,主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有关。

在小学的一、二年级,学生识字少,写字能力更是有限,所以根本不可能让学生记课堂笔记。

但到了三、四年级,学生识字量大增,会写的字和写字的速度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这给在三、四年级开展简单的记课堂笔记,提供了基础。

到了五、六年级,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更要培养学生进行课堂笔记。

但是现阶段,小学阶段学生做笔记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据统计:小学六年级学生中,只有22%的学生能坚持记课堂笔记,54%的学生记笔记很随意,剩余的人基本不记笔记。

三、小学科学课堂笔记的方法和内容(一)小学科学笔记的方法课堂笔记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对听课进行巩固的文字表现形式,同时也是进行复习的工具,正是课堂笔记把复习和课堂连接了起来。

那么如何来做课堂笔记呢?在做课堂笔记的方法上,我们应该因人而异。

从纵向看,我们各年级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

三、四年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还较差,所以课堂笔记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即教师多提示学生该记录哪些东西,该怎么记;五、六年级的学生动手笔记的能力已比较强,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在已记录的课堂重点之外,自主去选择自己该记录些什么东西。

从横向来看,各个班级中,每位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发展情况也是不一样的,这个就更加的复杂了,需要我们教师能耐心地观察,并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具体可以让学生统一使用的方法上,可以有以下几条:(1)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右边留下约1/3的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2)用词用语要简洁浓缩,常用词语可用代号;(3)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

小学科学的新课标笔记

小学科学的新课标笔记

小学科学的新课标笔记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旨在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对小学科学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以下是一些关键点的笔记:1. 课程目标: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科学学习,理解自然现象,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内容结构:课程内容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

每个领域都有其特定的主题和知识点,旨在覆盖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

3. 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和反思等方式,主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

教师应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4. 评价方式:评价应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结合,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评价他们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观察记录、实验报告、口头报告、作品展示等。

5. 资源利用:鼓励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以及互联网上的科学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学习体验。

6. 跨学科整合:科学课程应与其他学科如数学、技术、艺术等进行整合,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综合素养的发展。

7. 安全教育:在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时,教师应强调安全教育,确保学生了解并遵守实验室规则,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处理实验材料。

8. 环境意识:科学课程应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让他们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学会采取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保护地球家园。

9. 科学精神: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科学的本质,包括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科学探究的严谨性以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10. 终身学习:鼓励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更新科学知识,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

这些笔记概括了小学科学新课标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理念,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小学科学教学论-第3章-小学科学课程资源

小学科学教学论-第3章-小学科学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意义 • 1、保障科学课程顺利实施 • 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是科学 课程顺利实施的保障,科学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 平以及科学课程目标的落实与达到程序,一方面 有赖于科学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有赖 于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水平.科学素养无 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必须通过组 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 动的过程中,获得体验、感受并内化,而科学 探究活动的开展必须提供较充实的资源支持系 统。
• 3 、根据存在方式,课程资源还可分为显形课程资源 和隐形课程资源 • 显形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教 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如教材、计算机网络、自然 和社会资源中的实物、活动等。作为实实在在的物质 存在,显形课程资源可以直接成为教育教学的便捷手 段或内容,很容易开发与利用。 • 隐形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 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和社会风气、家庭气氛、 师生关系等。与显形课程资源不同,隐形课程资源的 作用方式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隐形课程资源 的开发与利用更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特点:
• 具体说来,课程资源具有潜在性、多质性和具体性。 • 潜在性与开发、利用有着密切关系。开发是前提,利用是目 的,两者之间相互包含。从这种意义上看,一切可能的课程 资源都具有价值潜在性的特点。 • 而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道 德意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具有独特性;学校性质、规 模、位置、传统以及教师素质和办学水平也有不同;学生个 体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生活经历必然也是千差万别的, 所以又具有多质性。 • 即便是同一资源,对于不同课程却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例 如,动植物资源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资源,也可以 成为学生调查和统计的资源。学校附近的山坡,既可用于体 育课程中进行体育锻炼,也可以用于劳动技术教育中的植树 绿化;既可以在艺术教育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以在科学 课中用作调查动植物的种类,因而具有具体性。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整理版)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整理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学第一章:1、什么是科学教育:广义上的科学教育是人类社会中的一项专门教育事业,狭义上的科学教育特指学校中实施的科学教育。

我国学校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统称为科学教育2、为什么要进行科学教育:对国家社会:发展人力资源,培养科学事业的接班人。

对个人: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实践与创新精神、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3、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4、核心素养: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观念与应用、科学探究与交流)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5、什么是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泰勒的四个方面:(1)学校应力求达到何种教育目标(2)要为学生提供怎样的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教育目标(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如何才能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正在得以实现6、基础科学教育的四个目标: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强调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使用科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技能;应用科学知识解释科学现象的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尊重科学,反对迷信;社会责任感,分享和交流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STSE):理解科学与技术在社会中的价值以及相互促进的关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第二章:1、什么是课程: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设置的各种具体教学科目,即课程概括了多种意义:教学的内容、安排、进程、时限,也包括大纲和教材。

广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狭义是指一门学科,如物理、小学科学2、科学课程:广义:凡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教学科目及教学资源,如物理、化学、地理、环境科学等,狭义:学校教育设置的综合科学科目及教学资源3、科学课程的类型:学术中心课程(学科中心课程)、跨学科课程、模块式课程、综合科学课程4、科学课程设置:1-6年级5、科学课程的构成:第三章:1、什么是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2、科学教学:是科学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或实践活动。

《教学论》读书笔记

《教学论》读书笔记

《教学论》绪论教学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包括教学过程及其本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原则、教师与学生、课程设置与教材、教学方法与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与管理等。

教学是一个实践过程,教学论就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概括并上升为理论的科学体系。

第一节教学的概念、地位和任务1、教学的概念: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

2、教学的地位:教学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是特别重要地位。

3、教学的任务:包括思想品德的培养、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技巧的获得、身心各种能力特别是智力、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乃至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完满个性的形成。

第二节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在于探讨教学的本质与有关规律,寻求最优的教学途径与方法,以达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目的。

第三节教学诸要素的系统分析一、教学活动诸要素:(教学活动七要素:学生、目的、内容、方法、环境、反馈、教师)1、教学活动是为谁而组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因素;2、为什么要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不同层次、不同性质或方面的目的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或结构,落实到学生身上);3、教学目的凭借什么去完成?主要凭借教学内容或课程,这是教学活动中最有实质的因素,他指的是一定在知识、能力、思想与情感等方面内容组织的结构或体系。

4、教师怎样根据并运用课程教材来使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的?方法(各种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手段和各种教学组织形式)5、教学环境(时空条件就是有形的和无形的特定教学环境)。

6、反馈(教学是在教室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交互活动)。

7、教师(指的是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个性修养、教师态度、教学能力)二、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七要素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要素要围绕学生主体组织安排,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目的受社会发展和人本身的发展制约;教学的目的主要通过具体的课程与方法来实现;课程受制约于教学目的;方法受制约于课程,它是把课程的内容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感情,从而达成教学目的而服务的,在方法的进程中受到教学环境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学环境受制约与外部环境(物质和精神,可控的和不可控的)分为有利的和不利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学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学的意义及概况一、科学与科学教育的内涵1、什么是科学?2、科学教育的内涵是什么?二、科学教育的价值与国际科学教育进展1、科学教育的价值2、国际科学教育的进展国外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1)美国《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了以提高全体美国人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的科技教育计划——“2061”计划,美国的教育界和科技界提出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的响亮口号。

美国全民科学素养型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在科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设计和安排实验、控制变因、动手操作、细心观察、尊重数据、分析资料和归纳推理的习惯;在科学活动中,获得独立自学能力,尊重他人、互助合作,并能运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评价处理各种事物;在困难情况下,能以开放的心智和理性的心态,查找变因、走出困境。

(2)英国“教育改革法”与《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课程主要关注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意识、科学与社会的联系(“STS”)、集体精神和合作能力……(3)日本新的理科“课程目标”义务教育理科改革的基本方针是:A、贴近自然;B、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和实验;C、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和态度;D、培养科学的见解和思维方法。

三、我国小学的科学教育概况1、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基本过程。

2、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情况。

(1)科学课改的基本理念A 宗旨是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B 课程以探究为基础C 强调整体性(2)科学课改的基本趋势A 教育目标趋向全面性B 课程内容更趋向综合性C 课程实施上更强调探究式、体验式学习三、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1)国家把“科教兴国”立为国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2)从第三次全教会到“基础教育改革纲要”1999年6月,中央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3)新“课标”的制定与实验试点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含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在本学科的具体体现,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大胆实践,经常加以反思,促进不断提高。

教改实验区、实验校是课改的先行者、探索者,其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如何理解课程名称从《自然》、《常识》到《科学》的转变体现了课程观念的更新、内容的拓展。

与国际接轨,利于国际交流。

反映课程目标的转变。

现代关于科学教育的一种观点:一种通过对现代科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概念,学会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的有关问题作出明智的抉择,以培养科技专业人才,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任务:(1)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2)引领儿童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3)帮助儿童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4)使儿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5)培养儿童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科学探究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提供的几个科学探究的例子:探究蚯蚓的生活习惯和所具有的科学价值,探索影响水蒸发的种种因素,单摆研究。

•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几个科学探究的例子小学科学新课程、新理念介绍一、关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的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和评价------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简介(四大部分+附录)二、小学科学学科的课程性质与主要理念1、小学科学学科的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导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关于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

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

•我国《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几个科学探究的例子※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

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1)对“教师是园丁”的反思(2)对“教师是蜡烛”的反思教师还应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郝京华:“我们所说的教材是一种大教材观,不仅仅是一本学生用书。

”•路培琦:“教材是什么,教材就是提供给老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的一个思路。

你遇到这个素材和思路,要想办法达到你制定的教学目标,因此,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作圣经来念。

”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间的合作应是“萝卜烤肉”——愉快而有效的合作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内容与教学设计一、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1、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1)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一)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道理。

3、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上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

为了使总目标能够落实到科学课程的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及课程资源配置之中,《标准》将总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进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标,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

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

因此,在实践中,各分目标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

二、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一)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

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科学探究内容标准框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框图生命世界内容标准框图物质世界内容标准框图地球与宇宙内容标准框图具体一课时内容的教学《空气在哪里》教学例谈思考题:1、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有哪些?2、小学科学课程主要有哪些方面的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及其类型与设计一、“新课标”关于教学的7点建议1、把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2)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3)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

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

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