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备战2014】2011-2013年高考历史 (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

合集下载

高考2014年度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高考2014年度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14年度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文综)历史部分高考2014年度历史5校联考模拟试卷命题:何小敏吴亮会本卷共2大题,16小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秦王嬴政遣老将王翦击楚,王翦说:“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句中“不得封侯”的原因是()A.秦国的武将不得封侯 B.秦国不再裂土封侯C.秦王的地位不足以封侯D.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已废除2、敦煌出土盛唐至宋初的一首诗作:“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却是成忧恼,珠金虚满堂”。

对此解读不确切的是()A.均田制的败坏,分封制瓦解B.土地兼并的严重C.工商业者经济地位提高D.工商业者法律地位提高3、美国《商业周刊》曾发表文章“你还相信自由贸易吗”,文中讲道:“实行还是不实行经济计划性控制已经不是问题了。

真正的问题是:谁来实施这一政策?”这篇文章应发表于()A. 19世纪30年代B. 19世纪70年代C. 20世纪30年代D. 20世纪70年代4、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B.工农运动的发展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5、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 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

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

”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下层平民生活、习俗的改造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D、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6、某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______ 提出了“十四点”和平计划。

A.威尔逊B.罗斯福C.特朗普D.奥巴马2.1921年7月至1922年1月,英美日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表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经济会议是______ 会议。

A.华盛顿B.维也纳C.巴黎D.洛桑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关于相互轰炸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1940年7月德国空军轰炸了英国的港口和机场,英国空军对柏林进行了报复性轰炸。

B.1941年6月德国发动猛烈轰炸,试图摧毁苏联的重要城市列宁格勒,但未能如愿。

C.1942年4月日本大举对达尔文、布里斯班等地进行轰炸并大胆试图在澳大利亚登陆。

D.1945年2月美军空军对东京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实施的是恶性破坏性轰炸。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中苏两国曾在1969年恶性冲突,发生中苏边界战争。

B.1969年印巴爆发冲突后,中印两国全面破裂。

C.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航天器成功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艾德林登月并返回。

D.1969年3月14日,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依靠欧洲力量维护世界和平的“欧洲独立方案”。

5.抗日战争时期,联合舰队取得的有关我军主力舰艇的最重要战果是______。

A.击沉了“长江号”B.击伤了“太原号”C.击伤了“山东号”D.击沉了“平海号”6.在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曾呼吁的法律主张是______。

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B.“宁可草野跑生,不愿官府生熟”C.“废除科举,推行选举”D.“改天换地易主席,恢复中华立统席”7.中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抗击美国这类先进国家的原因是______。

A.伟大领袖的指引下B.领袖和指挥部的英明决策C.广大人民的英勇斗争D.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手段8.湖南出现的早期资本主义农民起义______。

A.白莲教起义B.太平天国前期起义C.张献忠大西南起义D.崇祯年间李闯起义9.洛阳起义爆发时间是______。

【备战2014】2011-2013年高考历史 (高考真题+模拟新题)T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备战2014】2011-2013年高考历史 (高考真题+模拟新题)T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T1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13·江苏卷]T1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

……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

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

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A.[答案] (1)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

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

(2)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等)创造条件。

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

(3)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

因素: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

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D. 所有以上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文化繁荣B. 增强了社会流动性C. 强化了皇权D. 所有以上3. 以下哪项不是明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A. 海禁政策B. 郑和下西洋C. 丝绸之路贸易D. 朝贡体系4. 清朝末期,哪次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中法战争D. 甲午战争5. 五四运动的主要意义是什么?A. 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B. 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 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D. 所有以上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6.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7. 宋朝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______的兴起。

8.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

9. 清朝乾隆年间,中国与欧洲的贸易中,中国主要出口的商品是______。

10.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汉武帝时期对外扩张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12. 简述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差异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3.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15.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16.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材料: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运动。

它不仅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而且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文化更新。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C4. A5. D二、填空题6. 李渊7. 纸币8. 锦衣卫9. 瓷器、茶叶 10. 中华民国三、简答题11. 汉武帝时期对外扩张的主要措施包括:开辟丝绸之路、设置西域都护府、征服匈奴等。

2014年高三历史高考模拟卷3 高考仿真题

2014年高三历史高考模拟卷3 高考仿真题

考前仿真模拟卷(三)一、单项选择题1.(2013·日照市模拟题)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

其主观目的是()A.炫耀文治武功 B.树立专制权威C.制造暴政依据D.宣扬君权神授答案 B解析皇帝一词体现的是权力的至高无上,超过了三皇五帝。

其主观目的是树立专制的权威。

故选B项。

2.(2013·安徽省示范高中模拟题)我国的南北分界自古是淮河跟秦岭一线。

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唐代科第人物北方占绝对优势,然而到了宋朝,考中进士淮河以南却占了95.2%。

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源于()A.丝绸之路的衰落 B.政治中心的转移C.程朱理学的兴起D.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 D解析题干中反映的现象,应属于政治现象,而政治现象出现的原因应是经济现象,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出现了北方人口南迁,带动南方经济发展,宋朝时期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南方文化的发展。

故选D项。

3.(2013·佛山市顺德区模拟题)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是()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B.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C.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D.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的理解。

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变化,主要围绕皇权强化,特别是明朝内阁制的设置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故选C项。

4.(2013·无锡市模拟题)一些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引发了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进一步远离了传统农业社会,成为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新起点。

以下观点所述的历史事件也可采用这两种史观进行评价的是()A.烟枪抽醒“天国”之梦 B.中体西用捍祖宗之业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D.德赛两先生大显神威答案 A解析材料中的第一种评论是从传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的史观出发;第二种评价是从现代化史观出发。

2013年高考历史仿真试题(有答案)

2013年高考历史仿真试题(有答案)

2013年高考历史仿真试题(有答案)2013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一)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页。

满分24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9.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

魏晋时期,皇帝将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把以前的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

”这种变化体现了A.唐代的相权一分为三B.唐代政府对皇室滥用职权的剥夺C.唐代的皇权得以强化D.唐代中央机构完全沿袭魏晋时期10.《长兴县志》记载:“宋罢镇将,置巡检寨,元、明因之,本(清)朝因之。

顾商贸之辏辐而繁,而巡检之额设较省。

无他,生逢盛治,巷列千所,夜户不闭,罗店百族,道不拾遗也。

”这表明A.城镇商业功能增强B.新的经济因素出现C.百姓生活习俗改变D.朝廷军事力量削弱11.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

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

”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12.某学校拟创办一主题网站,纪念一项重大的活动。

2013高考历史模拟卷

2013高考历史模拟卷

2013高考历史模拟卷命题人:罗垚本试卷满分100分,试卷用时90分钟,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1.《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文中的“他们”指的是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2.唐太宗统治时期,在六部下设的鸿胪寺的职能是A.接待各国使者 B.专同外国人经商 C.专门处理外来宗教问题 D.专管中外文化的交流3. .下列关于孙中山于1905年提出的三民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B.民族主义的矛头直指满清王朝C.民权主义就是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4.下列图片反映的当今世界的变化趋势是世界贸易组织标志北约标志欧盟标志伊拉克战争的图片A.国家之间的矛盾在加剧 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5.以下描述的是古代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几个场景。

你认为这四项中可能真实的是①他在公元前343年发生的一次对外战争中立功,得到国君赏赐的50亩土地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大地主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了政府的奖励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三大政策D.北上宣言7.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8.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2011~2013高考历史大题整理

2011~2013高考历史大题整理

理解评价题:(2013年)36.“无为”与“有为”(12分)材料一: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

……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

……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1)你如何理解材料“‘无为’之实则为‘因循’”的说法?(4分)答:汗承秦制,如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等都是因循。

但又不完全承秦制,如沿袭周朝的分封制,造成郡国并行的局面,且政令实施宽简舒缓,与秦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

(2)汉初七十余年的“无为”给汉武帝留下怎样的历史遗产?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汉武帝的“有为”?(8分)答:汉初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复苏财富日臻丰厚,为汉武帝的“有为”提供了经济基础。

但汉初的王国势力依然膨胀,贫富分化、土地兼并等民生问题严重,有待汉武帝解决。

针对王国势力,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大体解决了汉初郡国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

又设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

有关汉初一来的民生问题,汉武帝未能“有为”,如未采纳董仲舒的“限田”、官吏不得经商货殖等建议。

(2012年)40.伏尔泰眼中的中国(25分)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

这些人从表面现象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旨意便是法律。

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

……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考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考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考试卷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本卷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古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各国纷纷开始变法图强B.社会性质发生变革C.分封制宗法制趋于瓦解D.边疆诸侯争霸中原2.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任命侍从等担任尚书令等官职。

右图为汉代尚书令官印印文。

对于汉代尚书令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B .与中书门下相互监督制衡C .执掌对百官的监察和考核D .六部尚书之首,百官之长3.唐太宗对侍臣言道:“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唐太宗的下列做法体现该言论的是①发动玄武门之变 ②沿用科举考试制度③修订《唐律》 ④实行均田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变革的是A.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B.太学教科书的内容是儒家经典C.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D.严格“恩荫”制,防止垄断官位5.清雍正年间,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 .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 .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C. 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D. 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6.“正当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南迁),中原鼎沸之际,……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

”这一王朝是A .东汉B .北魏C .隋朝D .唐朝7.下图中三幅图反映的是石犁曲辕犁高转筒车A.农业动力的变化B.灌溉工具的变化C.耕种工具的变化D.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8.有史学家指出:“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高考模拟试题历史

高考模拟试题历史

高考模拟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分封制B. 推行郡县制C. 推行世袭制D. 推行禅让制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推行世袭制D. 推行分封制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实施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加强了皇权D. 削弱了皇权4. 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北方战乱频繁B. 南方气候适宜C. 南方资源丰富D. 北方资源枯竭5. 元朝时期,忽必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A. 推行汉化政策B. 推行蒙古化政策C. 推行分封制D. 推行郡县制6.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进行贸易B. 传播文化C. 展示国威D. 寻找盟友7. 清朝康熙帝时期,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科举制B. 推行八旗制C. 推行世袭制D. 推行分封制8.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其主要意义是什么?A. 推翻了封建制度B.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 以上都是9.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其主要特点是什么?A. 反对封建礼教B. 提倡科学民主C. 强调民族主义D. 以上都是10.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A. 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B. 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C. 标志着中国农民阶级的觉醒D. 以上都是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 请简述明朝时期“海禁”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0分)12. 请分析清朝末期“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失败的原因。

(15分)13. 请结合历史事实,说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5分)14. 请简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探索和成就。

(20分)参考答案:1. B2. B3. A4. A5. A6. C7. B8. D9. D10. A11. 明朝时期的“海禁”政策主要内容包括禁止民间海上贸易,限制海上交通,加强海防等。

四川省重点高中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题 历史 (附答案)

四川省重点高中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题 历史 (附答案)

高2011级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

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

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A.“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论衡》)B.(实行均田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C.(王安石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宋·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D.(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2.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遵循父系单系世袭的原则。

中西方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A.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B.中国宗法制的传统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3.吴江的屯村市自明代以来为制铁业发达的市镇,嘉靖时,“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

苏州长洲县的陆墓镇,“居民多织汗巾为业。

”吴江的同里,既是大米的市场,又是造船的地方。

常州宜兴的张渚镇是茶叶的产地。

这种状况表明A.江浙地区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中国古代手工业者具有保守性C.生产的社会化比较明显D.行政区划所导致的地域分割对经济特色产生重要影响4、“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5. 《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说法是(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2.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

”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3.凤凰网载文《谁才是中国传统经济解体的幕后黑手?》中指出:“另外还有社会的发展,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的改变等等,也被认为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但是,许多人忽视了自然经济解体的真正黑手——厘金(商业税)。

”作者认为()A.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传统经济解体的主因B.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冲击了传统经济C.重农抑商传统是传统经济解体的主因D.传统经济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4.下列三幅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5.有学者认为,政治体制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一一缺乏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一一既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C.毛泽东模式一一具有全面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性D.邓小平模式一一既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6.下列图片反映了古代东西方文化繁荣、思想活跃的局面。

2013届高三历史高考仿真模拟测试题(带答案)

2013届高三历史高考仿真模拟测试题(带答案)

2013届高三历史高考仿真模拟测试题(带答案)山东省茌平县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周末仿真模拟八历史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并向巴黎和会提出希望条件七条:“废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恢复关税自由权。

”接着,在中国旅欧学生要求下,中国代表团又向巴黎和会提出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

以下对上述材料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北洋政府为收回国家主权作了一定的努力B.旅欧学生有强烈的爱国精神C.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D.北洋政府强烈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解析】中国能参加巴黎和会,说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提出“希望条件七条”,说明北洋政府作了一定的努力,故A、C两项正确。

旅欧学生要求向巴黎和会提出废除“二十一条”,不仅说明B项正确,也证明北洋政府的要求是不彻底的,故D项不正确。

【答案】D2.(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12届高三月考)1919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在上海《新闻报》上发表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右图)。

下列对该漫画表述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民众团结的重要性B.体现了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C.褒扬了爱国学生的先锋队作用D.说明五四运动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C3.1939年5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撰写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

文章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毛泽东所说的“新阶段”的含义是()①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②革命的对象开始由清政府转变为北洋政府③五四运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④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答案】D4.20世纪初,一批新型的革命知识分子开始从“西化”向“师俄”的文化范式转换,将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转变成马克思主义的新启蒙。

2013年高考文综模拟试卷历史部分

2013年高考文综模拟试卷历史部分

2013年高考文综模拟试卷历史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分,共计 分)、安徽人杰地灵,自古以来人才辈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名言出自下列哪位 历史人物、 “牛背当年暖似衣,饥寒永在耳边提。

大开黎庶通天路,剥尽人间狼子皮。

”此诗描写了中 国古代某朝皇帝的经历。

为巩固专制统治,他采取的措施有废除丞相制度 成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建立内阁制度 设立三司使分宰相财权、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霸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

”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 年 . 年 . 年 . 年、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取时,“把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

”他采取的这一措施.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 枚。

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③诸侯国之间有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③④ .①②④、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抵御外侮求富求强.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从古诗词中可以窥见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娱乐活动,与下列诗句依次对应的活动是弄假如真无比空,吹嘘全在一丝风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双枝需组履平地,楚黄州人擅此技 梨花风气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放风筝 赛龙舟 踩高跷 踏青 .荡秋千 游泳 赛跑 踏青 .荡秋千 游泳 踩高跷 登高 .放风筝 赛龙舟 赛跑 登高 .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运动 1.[2103·保定模拟] 1848年《共产党宣言》引言中指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这一观点的历史依据是( )A.英、法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C.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D.国际工人运动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1.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共产主义被欧洲公认为一种势力的历史依据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所展现出的伟大力量,故选B。

材料论述的是无产阶级的斗争,A项不符,排除;C项中“已成为”表述错误;由1848年可知D项的表述错误,故排除。

2.[2013·潍坊模拟]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编写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中有这样的台词:“他们都宣布我的思想死了。

”“不断宣布一种思想死了,不正可以证明这种宣布的虚妄吗?”材料中的“思想”对无产阶级的斗争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肯定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B.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C.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D.指导了巴黎公社革命2.C [解析] 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斗争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故选C。

首先注意题干命题意图是考查“深远影响”。

A、B两项不是深远影响,排除;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直接指导巴黎公社革命,排除D。

3.[2103·台州模拟]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材料强调的是( )A.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学说B.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C.把谋求人类解放作为目标D.揭露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阶级实质3.C [解析] 根据材料“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可知C正确。

A、B、D三项均与“一切人自由发展”不相符,可排除。

4.[2013·临沂模拟]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这则材料认为,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 )A.武装斗争夺取政权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夺取资产阶级资本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4.D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工人革命第一步是夺取政权,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而后是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因此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D项。

5.[2013·皖南八校联考] “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

当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大街小巷,穿行于黎民百姓之间的时候,只觉得浑身不自在,甚至可以说是如坐针毡。

”材料反映巴黎公社( ) A.财政困难,倡导勤俭节约B.委员们具有“公仆”意识C.坚决打碎旧的国家机器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5.B [解析] 从“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和“如坐针毡”看,公社委员不愿意搞特殊化,脱离群众,他们廉洁奉公,具有“公仆”意识,故选B。

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信息与“国家机器”和“无产阶级专政”无关,故排除C、D。

1.[2013·连云港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材料二 虽然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1832年伊始,一系列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选举权,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降低,这为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

……19世纪80年代,德国在奥托·冯·俾斯麦的领导下,引入医疗保险、失业补偿金与养老金,为劳动大众提供社会保障。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通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三 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绝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工人革命”的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提出这一理论的经济和思想基础。

(2)据材料二,概括“工人运动”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作用。

说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

(3)据材料三,归纳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

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史实,说明这一主张在思想和实践方面的主要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1.[答案] (1)目的: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条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三大理论成果。

(2)作用:扩大公民选举权;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或推动了西方国家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关系:相互促进(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工人运动丰富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思想:工农武装割据;实践: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4)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运用要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分析;第二小问根据马克思主义诞生基础作答。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为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为劳动大众提供社会保障”等信息分析;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小问根据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例子回答。

第(4)问紧扣材料中马克思主义发展,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地回答。

2.[2013·梅州质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初以来,汉承秦制,丞相权力很大。

汉高祖刘邦和汉惠帝刘盈分别以功劳很大的萧何、曹参为丞相,丞相威望极盛一时。

汉景帝时,窦太后希望封王信为侯,汉景帝表示:“请得与丞相计之。

”于是与周亚夫商议,周亚夫以刘邦“非有功,不得侯”的约定予以拒绝。

汉武帝幼年继位,丞相把握行政大权。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汉武帝初年,窦婴任相,一次奏事,座谈尽日,荐举升迁官员,严重侵犯了皇帝用人权。

汉武帝内心不满,说:“你举荐完了吗?我要举荐了。

”丞相又请求占用少府之地扩建宅第,汉武帝愤怒地说道:“你为何不占武库之地呢?”材料二 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

材料三 公社规定所有行政人员都可以随时撤换。

为了防止国家变质,巴黎公社还成立调查委员会以监督公社委员。

为了防止高级岗位像以前那样成为政客们攫取钱财的肥缺,公社规定最高工资为每年6000法郎,也就是一个优秀工人的收入。

公社希望通过取消特权来防止人们的腐化。

马克思称赞巴黎公社的领导者说:“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

”他们“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1)据材料一,汉武帝时针对丞相权力很大的事实,采取了什么办法来削弱丞相权力?试说明北宋在削弱相权和加强中央集权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2)据材料二,美国“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是指什么?有人说英国在权力制约上的做法对美国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请问17世纪末的英国是怎样实现对国王权力的制约的。

(3)据材料三,巴黎公社通过哪些手段来约束公务员的权力?尽管公社创造性地采用了与资本主义国家截然不同的管理手段,但依然不能避免其失败的命运,其失败的根源是什么?2.[答案] (1)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北宋:为削弱相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为加强中央集权,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2)美国和英国一样实行的是资产阶级代议制。

颁布《权利法案》。

(3)手段:成立调查委员会;公众监督。

根源: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历史条件远未成熟。

[解析] 第(1)问考查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结合汉代中外朝制与宋代二府三司制及收归地方军政财三方面权力的措施回答。

第(2)问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

第(3)问考查巴黎公社知识点,简述相关措施与失败的根源即可。

D2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9.D2[2013·江苏卷] 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C [解析] 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俄国的十月革命,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由题干中的信息“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苏维埃组织将建立”可知,这应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本题应选C项。

二月革命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政权落入了资产阶级的手中,与题干中的信息“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不符,故排除A项;“四月提纲”发表时,掌握政权的仍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题干中的信息“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不符,故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执行于1918年,此时的苏维埃政权早已建立,故与题干中的信息“苏维埃组织将建立”不符,排除D项。

1.[2013·广州二调] 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列宁谈及的“革命”是指 ( )A.十月革命 B.七月事件C.3月18日革命 D.二月革命1.D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俄国处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同时,罪恶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