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8《童年的水墨画》备课素材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18 童年的水墨画》研讨课教案_12
18.《童年的水墨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解读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第二学段要培养学生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结合本文特点,在阅读理解方面,宜采取边读边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美的同时,习得阅读的方法。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阅读教学要努力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浑然一体。
教材分析:《童年的水墨画》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组儿童诗,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典型场景:孩子们或是呼朋引伴去溪边钓鱼、去江上游泳、或是到林中采摘带着雨珠的小蘑菇,尽情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
诗的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明朗,融童心、童趣于一体,多角度地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穷趣味。
课文以“童年的水墨画”为题,中国的水墨画写意而不写实,往往简约、凝练,而本课的每一首诗都符合水墨画的特征,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幅儿童生活的欢乐画卷,诗中有画,令人回味无穷。
设计理念: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
尤其是儿童诗的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个体感悟、交流沟通、放飞想象的空间。
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应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结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生成的问题,巧借汉字学,体会关键字词的妙用,相机引导学生自觉应用读诗歌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来深入理解,关注到课文理解难点上的共性,也要注意到理解上的个性差异性,并注意利用这种差异性,让学生互相答疑解惑,把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入情入境的体验,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着对童年生活的热爱。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童年的水墨画》优质教学设计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三年级语文教研组上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
六、作业布置
你的童年有哪些好玩儿的事情呢?说出来跟朋友们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我爸爸告诉我,你现在翻的一页书都是将来要数的一张张钞票,所以不让你学习的人,就是在抢你的财富,不想要的都是傻子。
你每天都要思考三个问题:
一、不读书你还能做些什么?
二、你现在依赖父母还能依赖多久?父母有多辛苦你知道吗?
三、家里出了点事,你能做些什么?想没想明白这些,你还能继续不努力吗?
这个故事非常有道理。
想想我们这些普通人,除了用读书改变命运,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所以请看到这个小故事的人和我一起,奋发图强,活到老学到老,用知识改变命运,我们一起加油!。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水墨画》名师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内容分析《童年的水墨画》是由《溪边》《江上》《林中》三首儿童诗组成的。
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典型场景,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明朗,多角度地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穷趣味。
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1.人文主题要素:多彩的童年2.阅读训练要素:借助插图、发挥想象、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难懂的句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等11个字,正确读写“水墨画、垂柳”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溪边》。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墨、染、碎”。
指导书写“墨、染”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背诵《溪边》。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看到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学习导语,分享快乐1.默读导语,聚焦“童年”。
师:默读本单元学习的主题和语文要素。
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2.聚焦“童年”,分享趣事。
照片引路,交流分享。
课前让学生搜集童年照片,学生对着照片,回忆当时的情况,突出“趣味”。
3.解“墨”入手。
童年是一首歌,唱着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朵花,氤氲着甘醇和芬芳;童年是一幅画,水墨画晕染着童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1)齐读课文题目。
(2)释疑体裁。
这篇课文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是三首儿童诗)【设计意图】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18 童年的水墨画》研讨课教案_3
18.童年的水墨画教材简析:本课选取了儿童在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这三个生活镜头,表现孩子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溪边》。
2.运用“借助插图、发挥想象、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说出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难点:运用“借助插图、发挥想象、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课前唱歌曲《童年》。
2.师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童年是美好的纯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有自己的趣事。
请看图片,你能用几句话描述一下你的图片内容吗?3. 童年生活就像刚才歌曲里面唱得那样,让人记忆深刻。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诗歌《童年的水墨画》。
二、读熟课文,整体感知1.本课由三首小诗组成,分别描述了三个场景。
学生回忆上节课了解的三个场景。
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请三位学生读。
2.思考:①三首诗的题目有什么共同点?②在每首诗的题目后面加一个动词来概括主要内容。
三、学习《溪边》1.出示学习提示:①自由读《溪边》,有不懂的句子,用笔勾画出来。
把你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
②读完后小组长组织讨论不懂的句子。
2.汇报交流:预设①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
】老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文读一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老师,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这里钓鱼。
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
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欢乐。
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最后一句话。
预设②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师:刚才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了最后一句话,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六单元18《童年的水墨画》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出示第一行生字(课件出示)mò rǎn gān téng suì bō墨染竿腾碎拨làng húshuǎng mógū浪葫爽蘑菇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
(3)古文识字墨,古匋(黑)(土,泥),表示黑泥。
造字本义:名词,黑泥,比喻用松烟灰制成的黑色颜料。
染,篆文(水,色浆)(又,取)(木,用以提取色汁的草木),造字本义:动词,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
碎,篆文(岩石)(卒,最后),造字本义:名词,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
(4)出示认读生字(课件出示)mò rǎn suì làng jiàn shuǎng墨染碎浪溅爽3、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碎:指完整的东西破坏成零片或零块。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溅:液体受冲激向四处飞射。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组词学生了解古文认读生字学生理解词意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填空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个环节生字书写,通过找一找、换一换等多种形式了解字的结构,借助动画感受字的行笔顺序;第四个环节课堂练习,主要对本课的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8童年的水墨画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其次,我在课堂上尽量采用了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这样的方式也让学生更加投入,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过程:
让学生依次上台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童年生活的故事和感受。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学生的写作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童年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课文阅读、分析讨论和写作练习。
过程:
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其含义。
3.课文分析与讨论(15分钟)
目标: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深入理解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纯真。
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场景和事件,理解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图片,理解其与课文内容的关联。
引导学生思考童年生活对自己的意义,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
一是我在课堂上的提问过于频繁,有时候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压力,以后我需要适当减少提问的频率,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二是我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可能过于注重情感的传递,而忽视了文本的分析。今后,我需要在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情感的同时,加强对文本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是我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能没有给出足够的指导,导致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今后,我需要在布置作业的时候,给出更明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2020春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8童年的水墨画教案新人教版
18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
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领会儿童诗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自由读诗,大胆质疑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
二、分组读诗,理解大意1.指名读诗,其余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指名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溪边、江上、林中。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三、赏析诗句,体会快乐1.朗读诗歌,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1)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2)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3)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四、比较朗读,理解诗歌1.反复朗读这首儿童诗。
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1)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2)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
五、诵读诗歌,感悟语言1.自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
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方?(1)很有韵味。
(2)语言中有图画。
……3.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
六、布置作业,拓展训练1.背诵诗歌。
2.有兴趣的,可以试着写一首儿童诗。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虽然只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学习,但主要是让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意境,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让学生说,学生都说得很好,体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板书设计18童年的水墨画溪边江上林中教学反思本文是略读课文。
课堂上,我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拓展学生的思路,交流自己童年生活中快乐的事。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 18 童年的水墨画 (说课稿)
18 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一、说教材《童年的水墨画》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组儿童诗,由诗人张继楼的《溪边》《江上》《林中》三首小诗组成,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的典型生活场景,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无穷趣味。
《溪边》一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垂钓的场景。
诗歌先描绘平静的溪水把人影染“绿”,再写水面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这一“绿”一“红”,既是和谐唯美的相互映衬,又是恰到好处的点缀,使画面充满了色彩美感;接下来,描绘了静静的溪水映着柳树、钓鱼孩子的倒影、钓鱼竿、红蜻蜓,空气都仿佛停止了流动,直到鱼儿上钩的一刹那,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画面顿时变得生机盎然。
这一静一动的结合,是本诗的微妙高明之处。
《江上》描摹了一群水乡孩子江中嬉戏的欢乐场面。
一群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像鸭群一样钻入水中,接下来“一阵水花”与“两排银牙”,将童年的烂漫快乐渲染得淋漓尽致,鲜活的画面仿佛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之中。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感情,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二、说教学目标1.会认“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等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水墨画、垂柳”等词语。
2.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3.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感受。
三、说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重点)2.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我采用小组汇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带来的快乐,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同时,通过学生的收集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练习说话,写话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尽可能地使语文学习综合化。
五、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18 童的水墨画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8童
18 童年的水墨画《童年的水墨画》选取了儿童在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这三个生活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读着课文,孩子嘴边的笑意,仿佛就在眼前浮现;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耳边回荡。
由于诗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场景,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高,学生自读自悟,就能说出在溪边、江上、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读书,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就语言进行交流,可以就感受到的童年生活的快乐进行交流。
教师相机指导。
3.要重视语言的积累。
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溪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把其他两首诗也背诵下来。
【知识与技能】1.读准字音和词语,会写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背诵《溪边》。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
重点1.读准字音和词语,会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师: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本课的生字,搜集作者张继楼的相关资料。
2课时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字。
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1.播放歌曲《童年》。
2.指生简介作者张继楼。
3.师导语: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欣赏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作品《童年的水墨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老师的读音,老师读完后说一说听后的感受。
2.学生大声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
借助拼音将生字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精品教案
18.儿童水墨画【课时目标】1. 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18 童年的水墨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本课上课伊始,谈话导入,然后出示预习要求,学生自主解决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学生轻轻松松完成了学习任务。
不足之处:应该鼓励学生多多质疑,养成从小动脑的好习惯。
【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溪边钓鱼: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江上戏水:鸭子、孩子戏水童年的水墨画林中采蘑菇:蘑菇多多,人影绰绰【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
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重视朗读训练。
2.最后指导学生借鉴诗歌写法,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
不足之处: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
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
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
备课素材【写作背景】《童年的水墨画》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组儿童诗,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18.童年的水墨画 名师教学教案
葫芦”(比喻水性好的小孩子),最后引导學生 學生理解“水葫芦”
抓住“两排银牙”体会戏水的孩子从水里钻出
来的瞬间的可爱样子。
(3)指导學生感情朗读诗歌,注意读出孩子们 指导學生感情朗读诗
戏水时的欢快之情。
歌,注意读出孩子们戏
5.图文对照,交流感悟“林中拾蘑菇图”。 水时的欢快之情
(1)出示《林中》画面图,引导學生观图后说说
边注意诗歌中生字词的朗读。
意诗歌中生字词的朗读
3.學生自主借助拼音检查自己是否读准了生字
和句子。
4.自主朗读检查:
自主朗读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染绿、钓竿、碎了”
等,引导學生带拼音自主拼读词语。
(2)指名朗读词语,敎师适时指导學生读准“起”
宁的后鼻音,三拼音节,同时注意“举”读第一
声。
學生去拼音再读生字
學生齐读 师生互动
二、精读课文,体味诗情
1.过渡:孩子们,诗歌作者一共给我们描绘了
三幅童年的水墨画,你们最喜欢哪一幅呢?认
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文进行研读,边读边想 师生互动
一想:画面中的孩子都在干什么?你从中体会
到了他们怎样的心情?试着结合诗歌中的词句
进行理解感悟。
2.引导學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文,自主圈 學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思
中人物情感的准确认知,巧妙实现了与画面人物的情感共鸣,进而实现了 对诗歌情感主旨的深化感知。
7
(3)去拼音再读生字,根据學生的认读情况适时
进行拼读强调。
(4)指名分别朗读三首诗歌,敎师适时进行部分 指名分别朗读三首诗歌
句子的范读指导,引导他们注意将诗句读得稍
微缓慢欢快一些。
5.再读诗歌,想一想三首诗歌分别都写了什么 与同桌进行交流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18 童年的水墨画》研讨课教案_5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童年的水墨画》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组儿童诗,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典型场景。
《溪边》一诗生动形象描绘了儿童垂钓的场景,《江上》描绘了一群水乡孩子江中嬉戏的欢乐画面,《林中》描绘了雨后的树林里孩子们采蘑菇的欢乐场面。
诗的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明朗,多角度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无穷趣味。
而本课的每一首诗都符合水墨画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儿童生活的快乐画卷,诗中有画。
二、教学目标1、认识“墨、染”等六个生字,会写“墨、染”等11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2、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1. 课前课件播放一首关于“童年”的音乐和图片,学生谈感受。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优美的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在文中,作者已经为我们勾勒了三幅美妙的图画,让我们快快走进课文,去感受童年的多姿多彩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篇课文是一首儿童诗,由三节小诗组成,每组小诗都各有一个小标题,也就是作者笔下的三幅美妙的图画,你发现了吗?(学生回答,师板书——溪边、江上、林中)2、那么在这三个地方,又发生了怎样的趣事呢?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作者去看看吧!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朗读要求)4、检测学生朗读情况,学生点评,师适时进行正音及朗读指导。
(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梳妆”“扑腾”“蹦跳”)三、合作探究,质疑交流(一)学习第一小节1、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出示表格以及小组合作要求)找找溪边都有哪些景物?它们又有怎样的特点?(小组汇报,师进行补充)2、课件出示“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近年-近年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8童年的水墨画教案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目标1。
会认“墨、染、碎、浪、溅、爽”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腾、碎、拨、浪、葫、爽、蘑、菇"11个生字;正确读写“扑腾、蹦跳、翅膀"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3.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资料库课前搜集:有关张继楼的资料(生平、故事等).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墨、染、碎、浪、溅、爽"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腾、碎、拨、浪、葫、爽、蘑、菇"11个生字;正确读写“扑腾、蹦跳、翅膀"等词语.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环节导入环节一、新课导入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学过的儿童诗有很多,谁来说一说你知道的儿童诗?二、板书课文题目过渡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三、资料分享1.张继楼的生平;2。
张继楼的故事。
先学环节一、出示自学清单(一)任务: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读一读: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大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一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新词,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难写的词语每个读写两遍.新词如下:水墨画钓竿浪花水葫芦清清爽爽蘑菇容易读错的:难写的:写一写: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写在生字表下面),并选择一个生字进行拓展(形近字、名言、诗句等)。
我选择的生字是我给它找的形近字是我能给它们分别组词:我看到这个字想到了:温馨提示:自学完成后,小组长检查“自学清单(一)”中的任务并做好评价记录.想一想: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童年的水墨画》由三首诗《》《》和《》组成,分别描写了、、的生活场景。
二、组内交流交流内容:1。
朗读课文.2.读会认字,提示哪些字容易读错。
第六单元知识必备梳理(素材)-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18 童年的水墨画 一、会认字 水墨.画(mò) 染.色(rǎn) 破碎.(suì) 浪.花(làng) 溅.水(jiàn) 二、会写字 水墨.画(mò) 染.色(rǎn) 钓竿.(gān) 扑腾.(tēng) 破碎.(suì) 拨.开(bō) 浪.花(làng) 葫.芦(hú) 清爽.(shuǎng) 鲜蘑.(mó) 香菇.(ɡū) 三、同音字【mò】水墨画 陌生 末尾 【hú】葫芦 湖水 胡琴 蝴蝶 四、形近字⎩⎪⎨⎪⎧ 竿(钓竿)杆(栏杆) ⎩⎪⎨⎪⎧ 拨(拨开)拔(拔河) ⎩⎪⎨⎪⎧ 浪(浪花)粮(粮食) ⎩⎪⎨⎪⎧墨(墨水)黑(黑暗)五、近义词平静——安静 开放——绽放 戏耍——玩耍 欢叫——欢呼六、反义词平静——热闹开放——凋谢欢叫——悲号七、重点词语理解梳妆:梳洗打扮。
扑腾:形容重物落地或落水的声音。
斗笠: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者箬竹的叶子等制成。
八、词语积累AABB式:清清爽爽明明亮亮九、重点句子品析1.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染”字富有动感,“立”字传神,静静的钓竿上立着红蜻蜓,仿佛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为下文描写做了铺垫。
2.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蘑菇像斗笠一样,孩子们戴的斗笠又像蘑菇一样,“蘑菇”和“斗笠”互为比喻,相映成趣,写出了雨后林中的勃勃生机和孩子们的快乐心情。
十、疑难探究“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展现了怎样的画面?这是一幅鲜活灵动的画面。
在江中戏水的孩子们,像鸭子“扇动翅膀”那样挥动着胳膊拨水嬉戏。
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又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小白牙。
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鲜明的形象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8《童年的水墨画》备课相关资料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8《童年的水墨画》备课相关资料
童年的水墨画(组诗)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的喧闹,哪管它借梢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旁动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了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停着一只绿蜻蜓。
忽然扑拉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排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声哈哈,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林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
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花前
目光一次次从花上移到纸上。
心里早画下花儿的模样。
支蜡笔在纸上轻轻滑动,一朵鲜花在纸上慢慢开放;一只蜜蜂绕着画纸飞了一圈,它好像已闻到花儿的清香。
树上
黄柏树上一柄翠绿的大伞,一群白鸽在树阴下跳舞歌唱。
阳光在叶缝里悄悄地看,千万只眼睛织成一张光光的网,仿佛老树也变得年轻了,一次次鼓着绿色的手掌。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优质教案
18 童年水墨画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堂小结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扑腾打碎葫芦蘑菇2.默读水墨染色杂乱拨水拔草浪花粮食3.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第二课时1.[ C]2.(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2)钓鱼。
(3)垂柳山溪人钓竿红蜻蜓鱼儿(4)“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学写“墨、染”等11个生字。
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 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教案新人教版
课时目标 教学过程 18童年的水墨画1. 会认本课的 6 个生字,会写 11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难懂的句子,感知课文大意。
3.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4. 感受儿童诗想象丰富的特点,尝试写一写儿童诗。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尝试写儿童诗。
2 课时第一课时1. 会认本课的 6 个生字,会写 11 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2. 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导入新课导入类型:图片导入。
学生交流:同学们,童年生活是非常有趣的,你能说出一两件童年趣事吗?教师口述:让我们走进《童年的水墨画》,看看作者描写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些场景。
(板书 童年的水墨画)介绍作者张继楼,江苏宜兴人,1926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曾任重庆市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
作品有《营帐边有一条小河》《在城市的大街上》《在农村的田野上》《夏天到来虫虫飞》等。
初读课文1.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 学生初读:自由地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 一 二 三3. 检查初读情况,完成《课前学习单》本课的内容。
(1)会读生字。
墨(mò) 染(rǎn) 碎(suì) 浪(làng) 溅(jiàn) 爽(shuǎng)(2)会写生字,辨字组词。
练墨(墨水) 染(染色) 竿(钓竿) 腾(腾飞) 碎(粉碎) 拨(拨动)黑(黑色) 柒(柒元) 杆(旗杆) 藤(藤条) 粹(纯粹) 拔(拔草) 浪(浪花) 葫(葫芦) 爽(凉爽) 蘑(蘑菇) 菇(香菇)狼(狼群) 湖(湖水) 夹(夹子) 磨(磨损) 茹(含辛茹苦)书写指导:“墨”字下边是“土”,不要误写为“士”;“染”字上部的右边是“九”,不是“丸”;“竿”的偏旁是“⺮”不是“艹”。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18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_4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设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第一节《溪边》,并背诵。
2、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和表达的主题。
3、通过想象画面,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重点难点】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2、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学生:彩笔【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
1、播放歌曲《童年》,感受童年快乐自由的情境。
2、引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三首儿童诗都写了什么内容?二、朗读诗歌,了解主要内容。
(出示朗读要求)1、自由朗读全诗,读出感情。
2、小组合作,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生举手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3、默读第一节(溪边),找出描写景色的词,并勾画出来。
生回答,并板书:垂柳、溪水、人影、钓竿、蜻蜓、鱼儿)4.赏析诗句,反复诵读、体会。
(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读语句,感受利用比喻句的美妙之处。
)提问:你能说出一个比喻句吗?(学生回答。
)(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指名再读语句,提问:“给”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理解。
(生回答。
)(3)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读语句,体会动静结合的描写方式,并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再读本节,想象美好的画面。
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
(出示问题)学习了本节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各抒己见。
)出示练习单,完成填空。
(3分钟)展示一下自己的杰作。
师生交流作品,感受童年乐趣。
(自由回答,畅所欲言。
)小结: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三、再读诗歌,概括主题。
1、这是一首诗,分别写了,,三个场景,表现了。
2、指导背诵,利用黑板上景色描写的词语来背诵。
(齐背,默背2分钟,之后每人一句。
)四:课外延伸。
出示两首唐诗,感受古人笔下快乐的童年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的水墨画
【作者介绍】
张继楼,男,江苏宜兴人,1926年出生,汉族,大专学历,文学创作一级职称。
解放前即开始发表小说、散文。
参加革命后,由于工作需要,向民间艺人学习曲艺创作,发表和整理出版了十多本唱词(包括传统相声)。
后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儿童文学集(包括儿歌、儿童诗、民间故事等)20多种。
主编儿童文学读物30多种,有20件作品在全国、省(市)级报刊的儿童文学创作优秀作品评奖中获奖(全国一等奖1件、三等奖2件)。
国家级文艺协会职务: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作品《童年的水墨画》被选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儿童诗两首》中第二首。
著有《营帐边有一条小河》《在城市的大街上》《在农村的田野上》《夏天到来虫虫飞》《种子坐飞机》《彩色的童年》《张继楼儿歌》《金佛山下的传说》(合出)《会唱歌的洒水车》(合出)《张继楼儿童文学选》等作品27种。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水葫芦水葫芦的学名为“凤眼莲”,俗称:水葫芦、水风信子等,由于在每个叶柄中部都有一个膨大似葫芦的球状体而得名,水葫芦也正是因为这个充有空气的海绵体才使得整个植株能漂浮在水面上。
水葫芦最早从南美巴西引进,主要用于解决生猪的饲料问题。
它喜欢高温湿润,在摄氏25~35度下生长最快,而且速度惊人,通常情况下在8个月内就能从10棵增至60万棵,是公认的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
也因此被列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
由于目前已很少使用水葫芦作为猪饲料,因此,水葫芦的泛滥堵塞河道、影响交通,其腐枝败叶污染水质,增加河床淤泥,妨碍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而造成生态链失去平衡。
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葫芦的泛滥,首先必须找到并确定黄浦江水葫芦灾害的成因;解决水葫芦专用打捞船的设计和制造以及产业化问题;采取资源化综合利用。
水葫芦具有一定的净水能力,能吸收污染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用水葫芦进行污水处理;同时要避免在解决了水葫芦泛滥问题之后带来的新问题。
【其他资料】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
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
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
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