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教案6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精选4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精选4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精选4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共四篇1(1826)字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1)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语感,说自己想到的,教师可以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语言表达可以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

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

天净沙秋思教案(优秀6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优秀6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优秀6篇)《天净沙·秋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运用想象和联想勾画这首小令的意境2) 掌握赏析古诗词的方法3) 学会品味语言4) 感悟对祖国对亲人深切感情教学方法启发合作学习讨论展示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元曲四大家导入课题(投影展示)1 识记关于元曲四大家的文学常识2 了解散曲的有关知识3关于这则小令的定评“秋思之祖”二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把握字音及初步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凄凉哀婉浓浓的归思)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朗诵这首小令并作出评论四小组选派朗诵最好的作展示大家做点评。

老师总结五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想象和联想,通过讨论和交流体会本文所勾画的深秋意境。

附讨论结果:1) 枯藤:给人一种荒凉感。

2) 老树主人公联想自己的人世沧桑,给人一种人生暮年的凄凉感3) 昏鸦:黄昏归巢,增添凄惨之感。

(以哀景写哀,衬托凄凉无比)4) 小桥流水人家:走上弯弯小桥,看到流水潺潺,人家屋顶炊烟袅袅,由幽雅、安宁、温暖之景,突然撩起主人公无尽的归思之情,景触发游子的“愁” (以乐景写哀,反衬悲意更浓-)。

5)瘦马:浪迹天涯之人的精神清瘦夕阳:笼罩整个画面此为背景6 )断肠人在天涯:篇末点题。

人在天涯和断肠的因果关系。

突出无以名状的浓重归思之情。

六引导学生根据以上所讨论的结果,进一步展开想象和联想,拿起手中笔,把这首小令改写为一篇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的散文。

附:范文深秋的黄昏,一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极其消瘦的老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一条人迹罕至的山路上踽踽的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幕鸦,在自己的头顶和树梢之间盘旋,同时发出凄厉的叫声。

正在他为此而倍感凄凉之际,他走到了一座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之上。

低头他看到流水清澈见底,偶有鱼儿嬉戏,发出泠泠响声。

此时他的心情似乎有片刻的愉悦,然而,当他再次抬头看间溪旁的机会人家,已慢慢的升起了袅袅炊烟之时,他顿时感到,自己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不禁再次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熟读并背诵《天净沙·秋思》;
2.了解作者马致远及其创作背景;
3.分析《天净沙·秋思》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4.掌握古代诗歌的朗读节奏和吟诵技巧;
5.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2.诗歌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小诗,运用所学的意象来表达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小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代诗歌中意象与情感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3.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培养同理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4.通过分析《天净沙·秋思》的意象和意境,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结合创作背景,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举例解释:在诗歌朗读与背诵方面,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把握诗的节奏和情感,如“天净沙”三个字要读得高亢有力,以表现秋天的辽阔与孤寂。
2.教学难点
-诗歌情感体验: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可能难以深入体验诗中的悲凉情感;
-意象与意境的深层理解:意象和意境的抽象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艺术效果;
-古代文化背景的感知:对古代社会环境、文人境遇的理解,学生可能感到陌生和难以把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意象的选择和意境的营造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如何理解游子的思乡情感,我会通过对比现代生活中的类似情感体验来帮助大家理解。

《天净沙·秋思》教案

《天净沙·秋思》教案

《天净沙·秋思》教案教案:《天净沙·秋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学作品《天净沙·秋思》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诗人通过描绘秋景、表达思乡情思的手法和意境。

3. 学习欣赏和朗诵古诗《天净沙·秋思》。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 学习欣赏和背诵古代文学作品。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调出秋天的气氛。

然后向学生展示或朗读古代文学作品《天净沙·秋思》的第一段,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

2.导入活动(5分钟):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特点和他们对秋天的感受。

3.课文理解(15分钟):教师讲解《天净沙·秋思》的背景和作者苏轼。

然后,分析诗歌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手法。

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整首诗的意蕴。

4.欣赏与朗读(15分钟):教师播放背景音乐,配合诵读《天净沙·秋思》。

然后,让学生跟读诗歌,尽量模仿表达出诗人描绘的意境和情感。

5.小结与评价(10分钟):学生回答问题:你觉得《天净沙·秋思》的意境和情感是怎样描绘和表达的?你对这首诗有何感受?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和朗读表演进行评价。

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天净沙·秋思》,并以朗诵或书写等形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资源:1. 音乐:秋天的背景音乐。

2. 诗歌《天净沙·秋思》的文字。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或电脑等播放音乐和呈现课件。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和朗诵。

2. 学生可以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1500字)本节课已经对《天净沙·秋思》进行了初步的了解,而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是无穷的,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延伸与拓展活动。

《天净沙秋思》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篇)

《天净沙秋思》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篇)

《天净沙秋思》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篇)《天净沙秋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道德、情感、价值观:领悟诗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1、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会作品的意韵。

教学用具:自制录音带、录音机、课件。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

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

二、解题:“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

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20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三、朗读诗歌:1、师配乐范读2、学生齐读3、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学生配乐朗读。

四、品析鉴赏:1、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诗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图画,体会思乡之情。

如: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四人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2)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3)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以上问题由学生讨论,师适当点拨,共同明确:(1)这首小令共写了藤、书、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骨、玺、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天净沙·秋思教案

天净沙·秋思教案

天净沙·秋思教案天净沙·秋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代文学及辛弃疾的创作背景;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诗歌的意境与哲思;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与修辞手法。

【三、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谈话、讨论、问答的方式导入课题;2.阅读解析法: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和思考;3.合作学习法: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与学生讨论宋代文学及辛弃疾的创作背景,引出《天净沙·秋思》一诗的主题和创作目的。

2.通过观赏一幅描绘秋天景色的画作,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和意境。

Step 2.阅读与解析(15分钟)1.整体阅读诗歌《天净沙·秋思》。

2.分组讨论,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师生共同解析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Step 3.体验与思考(15分钟)1.进行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诗歌描绘的景色中,感受其中的寂寞和哲思。

2.让学生思考作者写下这样的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主题。

Step 4.创作与应用(15分钟)1.引导学生写一段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写作。

2.学生互相交流并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Step 5.总结与展示(5分钟)1.总结《天净沙·秋思》的主题和意蕴。

2.展示学生的作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通过讨论、解析诗歌、创作和练习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作文的质量来评价教学效果。

天净沙秋思教案(优秀6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优秀6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优秀6篇)《天净沙秋思》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曲的基础知识,培养对古典诗词曲的兴趣。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握诗歌大意,在读悟想象中品味本曲的语言,体会其情味,感悟曲中创设的意境,领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揣摩古诗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3、通过对比阅读,拓展延伸,体验鉴赏诗词的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会小令的语言美、节奏美、韵律美;在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感受曲中所创设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鉴赏表现秋景的意象,体会曲中的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元曲及作者白朴的生平资料、古筝曲《香山射鼓》)胡琴曲《悲秋》)学生准备:元曲及作者白朴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采用品味、诵读、交流、研讨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理解课题1、学生用一至两个词语表达对秋天的印象。

2、温故知新,学生重温与秋有关的古诗词。

3、导入新课,解题,简介元曲的有关知识。

二、初读疏言,感悟诗意1、学生自由读读这首元曲,注意曲子每个字的读音,要求读得字正腔圆,读通,读顺。

2、指名学生朗读、齐读,教师相机评价指导读出曲的节奏、韵味。

3、借助注释或查阅工具书,同桌合作学习理解诗歌大意。

4、发挥想象,融入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大意。

教师随机提问:对“残霞、轻烟、寒鸦、飞鸿影下”等词的理解。

这首曲写的是秋天什么时候的景色?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5。

有感情地朗读本曲,把曲中所勾勒的秋之图景用朗诵表达出来。

三、细读悟象,把握诗境1、找一找作者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全曲中秋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2、朗读第一句中的景物。

(1)这些景物让你感到这是一个怎样的秋天?(暗淡、萧瑟、冷清)(特别注意:孤、落、残、轻、老、寒六个字。

七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优秀9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优秀9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优秀9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七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优秀9篇】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下面我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说明。

初中语文天净沙秋思教案【三篇】

初中语文天净沙秋思教案【三篇】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令,是⼀⾸的散曲作品。

⼩编整理了初中语⽂天净沙秋思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天净沙秋思教案⼀⼀、教学⽬标:1、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法2、感受理解曲中主⼈公的思乡之情3、背诵和默写全曲⼆、教学设想:1、这⾸元曲释义简单,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把重点放在指导阅读、讨论景物描写的作⽤和反映的主题上。

2、以学⽣活动为主,其中包括朗读、讨论、描绘、写作、欣赏等,教师适当点拨讲解。

3、本课教学拟⼀课时。

三、教学过程:1、简介元曲:元曲与唐诗、宋词标志着⽂学的三座艺术⾼峰。

曲在元代兴起,它开拓了⼀条⼤众化、通俗化的新的⽂学途径,在格律、字句和情调上有较⼤⾃由。

它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从结构上⼜分为⼩令和套数两类。

⼩令通常是独⽴的单只曲牌,按曲调创作,每⼀个曲调都有⾃⼰的名称,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常⽤于写景、抒情。

如今天我们将要学的《天净沙》。

(幻灯显⽰或印发资料)说明:让学⽣简单的了解元曲,有助于学⽣阅读和欣赏。

2、在曲牌“天净沙”中,最为的⼀篇便是《天净沙 秋思》。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意为秋天的思绪。

(板书题⽬)3、简介作者:马致远(1250?-1321),号东篱,⼤都(今北京)⼈,元代杰出戏剧家,著有杂剧15种,艺术成就的是《汉宫秋》;他⼜是元代散曲⼤家,现存130⾸,除《天净沙 秋思》外,还有《⼭市晴岚》、《远浦归帆》等也具有代表性。

(幻灯显⽰或印发资料)4、教师范读。

说明:范读要根据感情基调的需要,节奏合理⽽低缓。

(可以结合多媒体动画Flash,让学⽣有⾝临其境的感觉)5、学⽣⾃读,教师点名读。

朗读要注意节奏,并感受景物描写。

(朗读节奏见板书,可幻灯显⽰,教师适时指导朗读)说明:“书读百遍,其意⾃见”通过教师范读,学⽣⾃读,教师指导朗读,旨在通过读让学⽣对这⾸曲有⼀个初步的感受,为理解全曲作铺垫。

6、结合⾃⼰的朗读后的感受(或观看的动画Flash) ,学⽣进⾏素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制作动画Flash ),⼒求把曲中的景物描绘的合理、形象、⽣动。

天净沙-秋思教案8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8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范文、策划方案、鉴定材料、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templates, planning plans, appraisal material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天净沙?秋思教案8篇教案的制定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的研究和准备,以确保教师具备足够的知识和资源来支持教学活动,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天净沙?秋思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K12学习】《天净沙·秋思》诗歌教师教案

【K12学习】《天净沙·秋思》诗歌教师教案

《天净沙·秋思》诗歌教师教案《天净沙·秋思》课标解读: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

再用比较的方法,提供另外几首李清照的词作,了解词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风格。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运用反复诵读法,适当辅以讲授法,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和换词的方法品读景物描写——品秋景2、通过“知人论世”和“相关诗句延伸”体悟、揣摩作者的情感——悟秋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品读法教学评价:1.通过“情境渲染导入新课”、“诵读感知,体验诗情”、完成学习目标1的检测。

2.通过“品读感悟、读出诗情”、“拓展延伸、尝试评价”完成教学目标2的检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时间情境渲染导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段秋思。

大家是否记得唐代的王建有《秋思》?: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背称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背诵《秋思》师生共同背诵古诗,创设氛围,布设“情感场”,为引入诗歌情境做好铺垫,同时是前后知识形成链条,为研究性学习和迁移运用奠定基础。

5分钟诵读感知体验诗情1、出示学习目标2、听读这首小令,谈谈给了你一种怎样的感受?你从哪些景物可以感受出来?3、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小令。

1、学生勾点圈画相关景物,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2、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指导,主要是让学生把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朗读古诗的水平;对于物象的初步感知,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

10品读感悟读出诗情1、品读“枯藤老树昏鸦”2、品读“小桥流水人家”3、品读“古道西风瘦马”4、题为“秋思”,那作者又思什么呢?5、知人论世1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意象”并阐释理由。

2、结合相关诗句,说出自己的见解。

此环节通过学生描绘图景,体悟诗情,若学生有理解不足之处,教师加以引导,锻炼学生的联想和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天净沙·秋思》

语文教案:《天净沙·秋思》

语文教案:《天净沙·秋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天净沙·秋思》的诗意和作者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诗词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天净沙·秋思》的诗意。

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诗词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天净沙·秋思》的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马致远和《天净沙·秋思》的背景。

2. 朗读:学生齐读《天净沙·秋思》。

3. 解读: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诗意。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7. 作业: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天净沙·秋思》的感受和理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诗词的意义和美感。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七、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诗词理解和感受的表达。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合作能力。

八、教学延伸1. 邀请专家或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展览或景点,增强对诗词背景的认识。

3. 开展诗词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反应。

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教师也应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十、教学计划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情况,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计划。

如果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掌握较好,可以适当加快教学进度,深入探讨更多相关的题材。

《天净沙·秋思》诗歌教师教案

《天净沙·秋思》诗歌教师教案

《天净沙·秋思》诗歌教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天净沙·秋思》。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了解作者马致远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歌中的悲秋之情,体会作者对故乡和旅途的思念。

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诗歌的字词理解、意象分析和情感体会。

三、教学难点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诗歌原文及其注释。

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

教师简要介绍马致远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诗歌学习(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教师解释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意象,如“枯藤”、“老树”、“昏鸦”等。

3. 深入探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学生分享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4. 应用拓展(10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以提高创作能力。

5.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美感。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活跃程度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解读,以及诗歌创作的质量。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修辞手法和作者背景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互动和知识掌握程度。

教师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八、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学素养,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马致远的其他作品,以及其他古代诗人的秋思主题诗歌。

2023最新-《天净沙秋思》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

2023最新-《天净沙秋思》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

《天净沙秋思》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美丽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理的《天净沙秋思》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天净沙·秋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体会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写出的一幅美妙的风景图,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课外的描写“秋”三首诗词,重点理解诗词中景物描写和抒发感情的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古诗词修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1、体会本首诗词的意思和包含的情感。

2、品味诗词的特点。

【教学难点】1、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1、朗读法、联想法、讨论点拨法2、采用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曾讲过许多写景的散文和诗词,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不同的作者面对同样的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同学展示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的片段,体会现代文中表达作者对秋天的思想情感;然后展示古代诗人范仲淹《苏幕遮》和辛弃疾的《水龙吟》所描写的秋天的诗句,让学生齐读,感受一下两位词人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小令,来感受一下诗人面对眼前的景物,抒发了他的什么思想情感?(展示课文题目《天净沙秋思》)* 让学生听朗读,感受朗读的节奏。

*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朗读的节奏。

关于天净沙秋思语文教案5篇

关于天净沙秋思语文教案5篇

关于天净沙秋思语文教案5篇关于天净沙秋思语文教案5篇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下面给大家分享天净沙秋思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天净沙秋思语文教案【篇1】【教材分析】《天净沙·秋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

这首诗歌具有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生动、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

【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给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设计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2、注意营造音乐的氛围,采取角色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体验优美、充满韵味的语感。

3、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

【教学目标】1、了解小令的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片、录音带和、VCD、碟片。

2、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音乐(低声地)“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学生凝神静听,乐曲像小溪般流入学生的心田。

)在音乐的节奏中,教师絮语般地导入: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天净沙·秋思》这篇作品。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他的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以乐曲《橄榄树》为引子,激发学生兴趣,导入学习主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范文多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范文多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范文多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范文一目标定向:1.了解白朴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在诵读吟咏中体会本曲的语言特色。

3.理解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曲中创设的意境,感受文学的美。

教学方法:采用诵读交流研讨的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入境生趣在你们积累的古诗词中,以写秋为主题的你还记得哪些?能背给大家听听吗?1.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秋日》一诗中新颖独到地借秋之描1/ 15写表现出了激越向上的感情,今天我们来看看元代的文学家白朴在他的散曲中是如何来表现秋之印象的。

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以写秋为主题的古诗词。

2.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刘禹锡《秋日》的思想感情,学生可自由发表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导入对本曲的学习。

从学生熟悉的古诗词入手,意在引导、激发学生对文本曲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越调〕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①残霞:残余的晚霞。

[宋]沈与求《石壁寺山房即事》诗:画桥依约垂柳外,映带残霞一抹红。

②轻烟:轻淡的烟雾。

寒鸦:寒冬的乌鸦;受冻的乌鸦。

[宋]秦观[满庭芳]词: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③飞鸿:飞行着的鸿雁。

(南朝·宋]鲍照《数诗》: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④白草:本牧草。

曲中系草名。

[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诗:白草堂檐短,黄梅雨气蒸。

黄花:亦作黄华。

诗词中或指黄2/ 15色的花,或指菜花、金叶菜。

曲中指菊花。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译文:遥看天际那一抹红霞,一座村庄孤独的坐落在夕阳下.那轻淡的烟雾下,只见几只受冻的乌鸦。

想起白天飞行着的鸿雁.飞翔着,飞翔在着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中说明:作者白朴出身于官僚士大夫之家,但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悲戚,同时也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而伤怀,所以他通过词曲来倾诉着自己对怆凉人生的感慨,而本曲中所抒发的寄情于山水、在孤寂中感受美景的情致,其实也正是他人生理想的抒发。

语文教案:《天净沙·秋思》

语文教案:《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天净沙·秋思》的背景和作者马致远。

2. 让学生能够朗读并背诵《天净沙·秋思》。

3. 让学生理解并欣赏《天净沙·秋思》中的意象和意境。

4. 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二、教学重点:1. 《天净沙·秋思》的意象和意境。

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天净沙·秋思》的深层含义。

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天净沙·秋思》的文本。

2. 关于马致远的简介。

3.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马致远和《天净沙·秋思》的背景。

2. 朗读《天净沙·秋思》: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3. 解析意象: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理解其寓意和情感。

4.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的深层含义,如作者的心情和主旨。

5. 鉴赏方法:教授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如关注意象、炼字、韵律等。

6. 练习鉴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对其他古典诗词进行鉴赏。

7. 背诵诗歌:鼓励学生背诵《天净沙·秋思》,加深理解和记忆。

9.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天净沙·秋思》的鉴赏短文。

10.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马致远的诗作,加深对其诗歌风格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和练习。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包括背诵和鉴赏短文的质量。

3. 进行课堂小测,检验学生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对于学生的错误和困惑,进行个别辅导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八、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关于古典诗词的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马致远及作品背景,感受“秋思”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秋思之情。

2. 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借景抒情写作手法的运用。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马致远及作品背景。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秋思之情。

二、学习课文1. 学生齐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学习生僻字词1. 学生自查生僻字词,理解含义。

2. 教师讲解生僻字词,确保学生理解。

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强调借景抒情写作手法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学生朗读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深入学习课文1. 学生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借景抒情写作手法。

2.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尝试运用借景抒情写作手法,写一段话。

2.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

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强调借景抒情写作手法的运用。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 学生朗读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深入学习课文1. 学生讨论,分析课文中其他写作手法。

2.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尝试运用其他写作手法,写一段话。

2.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

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强调多种写作手法的运用。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 学生朗读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它的体裁的曲;。
三、介绍曲;这种文体:
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
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
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
散套和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
天,我们要学习马致远作的曲《天净沙-秋思》。
【板题】:天净沙-秋思
二、简介作者: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
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
自然。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
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
四、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有专家说,读书是与作家对话。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初一>语文>初一语文教案
《天净沙·秋思》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
2、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3、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初步具有创造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
2、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归省(xing)行家hang)惮(dan)絮叨(xudao)怠慢(dai)撺摄(cuanduo凫水(fu)
潺(chan)歌吹(chui蕴藻(yunzao)家眷juan)皎洁(jiao)漂渺(piaomiao。)纠葛
(jiuge)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今
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理解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4.分析双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
象。
5.分析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2.文章的写作背景。
教学方法:
1.阅读第一法质疑法(提问法)2.听录音法、朗读法。3.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时间:3课时
课前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3来自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造思维。
【教学难点】:
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与探究相结合
1.学习运用情节、结构分析小说,并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