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和谐发展之路

合集下载

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策略

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策略

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策略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然而,与此同时,本土化教育也在维护和弘扬本国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策略,旨在找到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保留本土特色的同时,使教育更具国际竞争力。

一、教育内容的融合教育内容是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的核心。

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应兼顾国际化教育与本土化教育的特色,集成各国的优势资源。

例如,在教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传统价值观。

同时,可以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促进本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在国际交流中,既要积极向外界推广本土文化与教育成果,也要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教育经验,实现知识与经验的双向流动。

二、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引进教师是实施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策略的关键。

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教师对于促进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至关重要。

一方面,本土教师需要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另一方面,鼓励和引进来自其他国家的教育专家和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国际交流和学习机会。

三、教育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教育管理是实现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教育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制订出符合本国实际的教育发展规划。

此外,要加强教育管理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教育资源的整合与配置效率。

通过建立国际化的学校评估和认证机制,促进各校的改革与发展,保证教育质量的国际化水平。

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策略离不开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通过开展学生交流项目、教师互访和研讨活动等形式,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教育组织和合作项目,拓宽教育资源和渠道,提升学校的全球知名度。

通过与国外学校的交流合作,互惠互利,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策略及其实施方案

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策略及其实施方案

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策略及其实施方案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发展趋势。

然而,在追求国际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本土教育的特色和需求。

因此,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成为了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探讨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的策略,并提出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

一、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定义和重要性教育国际化是指教育环境中的跨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的过程,强调全球意识、跨文化背景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本土化则强调与当地文化、价值观和需求的契合,注重培养本土优势和特色。

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旨在使学生能够既具备全球竞争力,又具备本土适应性。

二、融合策略1. 教师与课程的国际化:学校可以引进外籍教师,提供跨文化教学和学习经验。

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国际化的内容,使学生接触不同文化的知识和思维方式。

2. 学生交流与合作项目:学校可以与国外学校建立合作项目,组织学生互访和交流,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交际能力。

3. 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学校可以与其他国家的教育机构合作,在教材、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等方面进行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

4. 跨学科与综合实践的强化: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学科融合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5. 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尊重和保护本土文化,鼓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使本土文化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实施方案1. 国际交流与合作计划:学校制定国际交流与合作计划,与国外优秀学校建立联系,组织学生赴外交流学习,并邀请国外教师到校讲学。

2. 本土文化教育项目:开设本土文化教育项目,重视本土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本土文化认同感。

3. 国际化课程模块设置:增设国际化课程模块,开设关于跨文化交流、国际经济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

4. 教师培训与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国际教育研讨会、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和谐发展之路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和谐发展之路
深的烙 印。归国后被高高捧上海归人才地位的他 潮流中 , 我们的“ 中国特色” 能否体现?答案是肯定 们自 然也会在 自己的影响力下 ,不知不觉 中将异 的 , 为 国际 化和 本 土化 并 不完 全 对立 , 因 它们 在 一 域文化更加传播出去 。偏偏很多国人都或多或少 定 程度 上可 以相 统一 、 融合 。 相
今 ,各 国科学家们的论文语言必须使用英语才能 教 育 国际 化 和本 土 化 的和 谐发 展 ,是 摆 在 发展 中 国家面前 的一个严 峻 问题 。 在世 界 重要 的科 学刊物 发表 。
其 次 , 人员 的 国际流 动来 说 , 从 目前 主 要 的流
向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 国家。这种单向的人
级专 门人才的培养任务的。高等教育作为民族文
化传 承 的重要 载 体 , 先是 为 民族 和 国 家服务 的 。 首
每个国家也必然要求其高等教育必须代表和维护 国家和民族利益 、 文化传统 , 并为巩固和发展本 国
的政治 、 济和 文化 服务 。 经
将二者联 系起来 , 为补充 , 互 互为发展 , 现新 的 实 任何 国家都行得通 的高等教育模式 。例如我国早 融 合 , 我 国而言亦 如此 。 对 先仿法 、 仿德 、 仿美乃至建国初期全盘仿苏联的高 首先 ,需坚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普遍性原则 等教育模式 ,但最终都没有建立完全从 属于他 国 和文化融合原则 。即高等教育国际化应强调体现 的高等 教 育制 度 。发展 中国家 在 向西 方 发 达 国家 全 人类 认 同并 共 有 的科 技 、 化 、 文 知识 , 持 普 遍 坚 学习先进 的教育经验时,往往存在照搬照抄他 国 性的文化原则 , 而不能将某一发达 国家 、 先进 民族 教 育模 式 的情 况 。这种 照搬 照抄 往往 会 脱 离本 国 的文化强加于其他 国家 、 其他 民族 , 或使其泛世界 的政治 、 济、 经 文化实情 , 培养出的人才不 能适应 化 。嗍 已脱 离愚 昧 的殖 民地 时代 的 当今世 界 , 早 平 本 国政治 、 经济和文化 的发展需要 , 从而造成人力 等才能对话 。在跨国学术交流 中, 应尽力保持交流 物力财力 的浪费。照搬照抄 国外 的高等教育模式 的对等和平衡 。高等 国际化的文化融合原则即在 注定会 失 败 。 高等教育 国际化 的过程 中, 我们应保持积极 、 开放

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下的发展趋势与途径

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下的发展趋势与途径

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下的发展趋势与途径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制定国际化战略,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也有利于培养有全球视野的优秀人才。

本文将从发展趋势和途径两个方面来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和未来。

一、发展趋势1. 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在于加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通过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学校能够吸引更多的海外优秀生源来到本校学习,同时也为本校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留学机会,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此外,教育交流和合作也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并对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带来新的思路和合作机会。

2. 推进本土化办学虽然国际化教育是当前的大趋势,但是在推进国际化办学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本土化,即根据自身的教育特点和文化传统来发展国际化教育。

本土化办学既不排斥国际化的理念和模式,也不忽视本土文化和实践背景。

只有把国际化和本土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和本土化。

3. 加强对国际学生的服务和管理国际化教育离不开吸引和服务海外留学生。

对于国际学生,学校应该提供更为完善和专业的服务和管理,包括入学、住宿、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支持。

此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海外留学生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4. 推进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是国际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跨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具有开放、包容、多元化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跨文化教育不仅是国际化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推进国际化教育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跨文化交流和体验,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教育的目标。

二、发展途径1. 建立国际化教育体系建立国际化教育体系是推进国际化教育的基础。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国际教育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明确国际化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以便形成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国际化教育体系。

2. 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渠道推进国际化教育需要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与海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教育组织等建立密切联系。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发展策略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发展策略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发展策略近年来,全球化大势下,高等教育国际化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在面对国际化时,国家和各高等教育机构仍需探索如何将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发展。

一、国际化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关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

在全球化的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随着国际间的文化、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高等教育也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国际化可以带来诸多好处。

首先,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广泛的选择,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资源;其次,它可以帮助学校提高自身的声誉和知名度,并且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和学者,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开放的教育环境;最后,它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政治合作,并且拓宽了人才交流和技术合作的平台,从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二、本土化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虽然国际化有着诸多好处,但是完全国际化也有其弊端。

过度追求国际化,容易造成文化的失衡和传统的弱化,从而威胁着本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本土化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土化可以意味着多个层面的意义。

首先,它强调了本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在高等教育发展中,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是必要的。

其次,在本土化过程中,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根据地域、民族、生态等各方面环境的不同,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教育方针和教学模式。

最后,本土化还可以促进国家的自主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建立适合自己的科技创新体系,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提供坚实的支撑。

三、如何在国际化和本土化之间找到平衡点国际化和本土化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将二者相结合,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亦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高等教育机构要制定清晰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战略规划。

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与本土化的平衡

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与本土化的平衡

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与本土化的平衡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与此同时,如何在国际化的浪潮中保持本土化的特色与价值,实现两者的平衡,成为了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

教育国际化意味着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共享,学生和教师能够跨越国界进行交流与合作,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相互借鉴与融合。

这种趋势为教育带来了诸多机遇。

首先,教育国际化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通过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交流和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全球意识。

他们不再局限于本土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能够以更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其次,教育国际化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各国可以分享优质的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也能够迅速传播。

这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特别是在一些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国际化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再者,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

他们可以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项目,与世界各地的同行交流经验,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然而,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本土化的重要性。

本土化是指在教育中充分考虑本国的文化、社会、历史和价值观等因素,使教育能够适应本国的国情和发展需求。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这些是构成国家和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基石。

教育如果忽视了本土化,就可能导致学生对本国文化的陌生和疏离,甚至丧失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本土化还体现在教育要满足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不同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教育的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该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适应本国发展的各类人才。

例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可能更为重要,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能是教育的重点。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摘要: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来临,教育也和其它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将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中国高等教育如何与世界一流大学展开竞争与合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焦点问题,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是否能成功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深入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过程将有利于促使我国高等教育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本土化一、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含义及其关系1.对教育国际化的界定从某种意义上讲,提教育国际化是不成熟、不合理的。

国际化这个概念如果成立,也应该界定在某个范畴,如教育内容的国际化,教育模式的国际化,教育理论的国际化,教育实践的国际化等等,不能统而言之。

有学者认为,国际化是指超越两个国家之间的交流,而全球化才是指超越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的交流,因此,教育国际化应用“教育的全球化”代替更为合理。

认为,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相互的交流和合作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教育健康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而使现代教育本身成为一种国际现象。

而且现在很多问题,不是靠一个国家、民族、个人就能解决的,如环保、种族问题,这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应放在国际大背景下加以考虑。

在保存民族特色的前提下,培养人类的共同意识,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教育应该超越本国的局限,提倡国际化,这是人类面临共同问题的情况下,应该特别强调的东西。

对于我国而言,长期以来,封建的、传统的闭关自守的政策已使好多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想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接班人,就必须有国际化的观念,学习和借鉴现代化国家教育的发展模式和育人模式,努力促进国际间教育文化的交流,接受发达国家教育技术、教育设备方面的支援,组织教育机构的国际合作。

当然在强调国际化的同时,警惕教育的西化及被国际文化霸权主义所利用,并防止导致教育的功利主义,也是十分必要的。

结合本土化特色发展国际化高等教育

结合本土化特色发展国际化高等教育

的教 学 、科 研 和社 会 与世界 相结 合 的过程 ,是 实现 教育 观念 国际化 、培 养 目标 国际化 、课 程 体 系国 际 化 、交 流与合作 国际化 的过程 ,近 年来呈 加速 发展 趋势 。 二 、高等 教育 国际化 是我 国地方 高 校加快 发展 的必 由之 路
加入 WT O之后 ,中 国高 等教 育 面临 着 更深 层 次的与 国 际接 轨 、加 快 高 等 教 育 国 际 化 进 程 的要 求 。我 国是高 等教育 的 大 国 ,但不 是高 等教育 的强 国 ,要 想建设 全球一 流 大学 ,培养 出适应 经 济全球 化 发展需 要 的优秀人 才 ,就必 须要 求 中国 的高 等 教 育 资源 、教育 制度 、教育 思想 、教 育理 论对世 界 各 国开放 交流 ,通 过 国 际 问 的学 术 交 流 、学 生 交流 、 教 师交 流 ,充 分借 鉴吸 收 国外 先进 经验 和优 质教 育 成 果 ,以培养 适合新 世 纪社会 发展 趋势 、具 有全 球 公 民意识和竞 争力 的未 来一代 ,使 我 国高 等教育 的 服务功 能和教 育成 果具 备 国际竞 争能力 ,并 被世 界 所认 同。 相 比较 中央 部 委 主管 的 国家 级重 点 高 校 而 言 , 大多数 地方高 校 ,尤其 是处 于非省 会城 市 的地方 高 校 ,由于受 基础 、规模 、地 域 、资源 等诸 多不利 因 素影 响 ,普遍 存在 师 资 队伍 力量 不强 、科研 技术 设 备不 足 、学科 发展 参差 不齐 甚至 滞后 等问题 ,导致 学术水 平不 高 ,整体实 力不 强 ,综合竞 争 力和 核心
20 0 8年 第 l O期 ( 总第 5 8期 )
边疆 经济与 文化
T HE B0RDER ON EC OMY AND C .URE UL1 ’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外乡化摘要:随着中国参加世贸组织,中国高等教育如何与世界一流大学展开竞争与合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开展中的焦点问题,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外乡化是否能成功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深入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外乡化的过程将有利于促使我国高等教育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开展。

我国高等教育群众化普及程度已经到达12%左右。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为1%,到2001年为11.4%,从2%到8%仅用了10年时间,而西方按照正常的开展速度用了20到30年时间,我们的开展速度远远高于西方兴旺国家,这就势必造成了高等教育中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在国外高等教育群众化的涵义包括中等教育的群众化,而国内实际情况是中等教育完全被弱化了,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而高职、高专又收费太高,学生毕业以后完全靠自己找工作,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需要。

高等教育群众化的普及程度跟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有强大的关系,高等教育群众化的经济根底主要由两方面决定,一是国家整体经济实力雄厚;二是国民人均收入提高。

个体经济较有保证,就是说百姓有较稳定的收入。

而我们国家每年因拿不起学费而不能上大学的优秀学生不在少数,能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只占到贫困大学生20%左右。

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群众化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下岗职工子女和农村子女的高等教育问题。

三、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外乡化开展展望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展过程中,对国外高等教育的学习和利用从来没有中断过,在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今后开展趋势时,有必要了解一下国外高等教育在我国洋为中用的历史。

1.借鉴历史,创新开展我国高等教育第一个效仿的国家是日本,在清末民初,日本高等教育制度移植到中国,逐渐替代了中国原有的高等教育体系。

在1922年,中国高等教育从学习日本转向美国,大学实行选科制、学分制,主要是培养学生个性自由和竞争意识。

1927年,中国高等教育也曾经模仿法国的高等教育制度。

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教育体系也面临着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挑战与机遇。

教育的国际化是指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互通互鉴,而本土化则强调对地方文化和需求的适应与融合。

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教育国际化的意义首先,教育国际化对于提升国家的软实力至关重要。

通过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国家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提升自身的教育声誉。

比如,____(具体国家或地区)____吸引了大量留学生,这推动了国际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理解与合作。

其次,教育国际化有助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

在日益全球化的社会中,企业亟需能够跨文化沟通、适应不同市场环境的人才。

教育国际化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经历,如_(具体项目或课程名称)_,让他们能够在世界的舞台上展开竞争。

二、教育本土化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本土化同样不可忽视。

教育本土化强调将教育与地方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它可以有效提升教育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首先,通过本土化,教育内容可以更符合当地学生的需求。

例如,在_(具体地区)_,学校注重融入当地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从而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其次,本土化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国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可能导致社会价值观的冲突。

通过强调本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多样性,从而在社会中促进和谐共处。

三、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目标为了实现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目标,教育机构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

1.课程设计: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国际化课程的设计,同时保留本土文化的元素。

在______(具体课程名称)______中,可以围绕全球议题进行讨论,同时引入本土案例,使学生能够在全球视野的同时,理解本土的现实问题。

2.师资建设:引进国际优秀教师的同时,注重培养本土教师的国际化视野。

通过国际培训和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3.合作交流:鼓励学校与国际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换项目和教师交流。

高校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高校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高校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高校教育也正面临着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挑战。

国际化使得高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而本土化则要求高校与本地社会和文化相融合,满足本地学生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高校教育的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国交流和合作变得越来越普遍。

国际化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广泛的机会。

通过与来自各国的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制度,培养跨文化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同时,国际化教育也能够帮助学生接触到多种教育方法和学术理念,拓宽学习的思路和方式。

跨国企业对于具有国际背景和经验的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际化的高校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力,为他们的未来就业铺平道路。

然而,高校教育的本土化同样重要。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和文化背景,高校教育要与之相结合,满足本地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本土化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本土意识和民族精神,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

在本土化的教育中,高校应该关注本地社会的需求,培养与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

本土化的高校教育也能够在文化交流中保护和传播本地文化,促进国家和社区的发展。

如何在实践中平衡高校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呢?首先,高校可以开设多样化的国际课程和项目,吸引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

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的互动,本地学生可以学习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知识和经验,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同时,高校也应该注重本土课程的设置,为本地学生提供符合本地需求的知识和技能。

高校可以与本地企业和社区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项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在本地社会中所需的职业能力。

此外,高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培养。

教师是高校教育的关键因素,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

高校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研究项目,提升他们的国际视野和研究水平。

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的本土化发展策略

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的本土化发展策略

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的本土化发展策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普遍趋势。

国际化不仅仅是指学生和教师的跨国流动,还包括课程内容的国际化、教学方法的国际化以及学术研究的国际化等方面。

然而,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如何保持本土特色和发展本土优势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高等教育本土化的发展策略需要重视本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这是高等教育本土化的基础。

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教育机构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其他文化的包容和尊重。

只有通过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高等教育才能在国际化的浪潮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其次,高等教育本土化的发展策略需要注重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研资源等。

这些资源是高等教育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教育机构应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与本土特色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

例如,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地方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同时,也可以通过与本土企业和机构合作,开展与本土经济发展相关的教学和研究,提高教育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此外,高等教育本土化的发展策略还需要加强本土教育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教育体系是高等教育本土化的重要保障。

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本土教育体系的研究和改革,提高本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例如,可以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增加与本土实际相关的课程内容,提高教育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同时,也可以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通过加强本土教育体系的建设和改革,高等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本土需求和发展。

最后,高等教育本土化的发展策略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教育本土化的重要途径。

教育机构应该积极开展与国外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教育模式,提高本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话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系统面临着如何在全球教育理念与文化的影响中保持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挑战。

这一课题关乎教育的质量、文化传承与创新,也为未来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教育国际化的含义教育国际化是指教育系统实现跨国界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与全球竞争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化的教育形态也逐渐丰富,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留学与交换生项目: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走出国门,接受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增广见闻。

2.国际合作办学:一些高校与国外院校合作,开办双学位或联合培养项目,促进了两国教育资源的共享。

3.全球课程标准:有些学科开始采用国际通用的课程标准,以保证学生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二、教育本土化的必要性与国际化相对应的是教育的本土化。

教育本土化是强调遵循和融入当地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个性化和地方特色。

教育本土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传承: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通过本土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

2.社会适应:本土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本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环境,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3.个性化发展:每个地区的教育资源、历史、文化背景各不相同,教育本土化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并不是对立的,而应当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追求教育国际化的同时,不能忽视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1.融合模式:一些教育机构探索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模式,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既引入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又融入本土文化。

2.多元化视角:教育内容应具备多元化的视角,让学生能够在理解全球化的同时,也能认同自身的文化身份。

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与路径

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与路径

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与路径I. 前言高校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趋势。

高校为了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推动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探讨高校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与路径。

II. 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随着全球化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以下是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几个趋势:1. 学生国际化随着全球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到国外留学。

高校需要创造一个国际化的环境,以便留学生的顺利学习和生活。

2. 课程国际化高校需要开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应该满足国内学生的需求,还应该吸引来自国外的留学生。

高校需要与国外的著名大学建立课程合作,以便引进国际先进课程。

3. 师资国际化高校需要拥有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师资力量,他们不仅应掌握国际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技术,还应掌握世界各国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为留学生服务。

III. 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路径1. 拓展合作高校需要积极寻求国内外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需要与其他高校、国际组织、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推进课程、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2. 推进校际交流高校应该加强与国外大学的校际交流,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渠道。

加强教师、学生和科研团队之间的交流,开展学术研究,提高高校的国际影响力。

3. 实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高校需要创新教育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国际化素养。

通过留学、交换项目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具有国际化背景和视野的人才。

IV. 总结高校教育国际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进程。

要实现高校教育国际化,需要不断地深化改革、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国际合作、实现校际交流。

只有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全球化,才能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求,让高校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培养出具有国际背景和贡献的人才。

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教育国际化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领域逐渐消除国界限制,吸收各国教育经验和资源,实现教育的全球化发展。

然而,教育国际化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本土化教育的特色和优势,而是在吸收外来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同时,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教育国际化可以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资源。

教育国际化使得学生和教育工作者能够接触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开拓了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通过与外国教育机构、学校和教育专家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借鉴和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提升本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教育国际化能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

在全球化时代,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更受欢迎和重视。

教育国际化使得学生从小就接触多元文化,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培养了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这种跨文化能力对于他们未来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教育国际化并不是完全放弃本土化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本土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强调对本国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

本土化教育通过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使他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能够更好地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特色。

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可以用一个“融合”的概念来描述。

教育国际化并不是简单地引进外来教育理念和实践,而是在吸收外来教育的同时,将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

这种融合既要保持本土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又要吸收和借鉴外来教育的成果,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实践中,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需要根据具体国情和教育需求来确定。

在一些发达国家,教育国际化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学校普遍开设国际课程、国际交流项目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化教育机会。

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与本土化的平衡

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与本土化的平衡

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与本土化的平衡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与此同时,如何在国际化的浪潮中保持本土化的特色与价值,实现两者的平衡,成为了教育界广泛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推动因素。

首先,科技的飞速发展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得信息和知识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

互联网的普及让学生可以轻松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在线课程、远程教育等新兴教育模式为更多人提供了接受国际教育的机会。

其次,经济的全球化促使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跨国企业对于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这也推动了教育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为了培养能够适应全球竞争的人才,各国纷纷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出国留学、参与国际学术项目等。

再者,教育理念的更新也促进了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强调创新、批判性思维和全球公民意识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重视,促使教育体系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然而,在追求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本土化的重要性。

本土化是指教育要扎根于本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传承和弘扬本土的价值观和特色。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目标,只有将教育与本土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国的发展。

本土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同时,本土化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本土社会的需求。

例如,针对本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特点,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和培训项目,培养适应本地就业市场的人才。

那么,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平衡呢?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引入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内容,但要结合本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例如,在数学、科学等学科中,可以借鉴国际上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但同时融入本土的案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国际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解决本地的实际问题。

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策略研究

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策略研究

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策略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成为两种并存且相互关联的教育发展趋势。

教育国际化注重与全球化接轨,引进国外先进教育资源和理念,提供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机会;而本土化则强调传承和发展本国文化,满足本土需求和培养本土特色。

如何有效地实现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融合,是当前教育界亟需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首先,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需要明确战略定位。

不同地区、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类型的学校,在实现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时,应根据自身定位和特点,明确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

比如,国际化学校注重国际课程和师资引进,提供国际交流和跨文化体验;而本土化学校则注重培养本土文化认同和传承,强化国内课程和教育特色。

其次,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需要构建适应性的课程体系。

在融合过程中,教育者应根据当地的文化背景、经济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合适的课程体系。

既要引进国外先进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念,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置上可以结合国际课程和本土特色课程,让学生在接触国际化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和传承本土文化。

此外,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需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融合的关键,他们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本土文化的传承能力。

教育机构应注重培养师资队伍的跨文化教育素养,提供国际交流和培训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国际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

同时,也要注重师资队伍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鼓励教师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开展相关研究,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最后,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需要加强教育管理和政策支持。

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展教育融合实践,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评估体系,对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的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和改进相关策略和措施。

此外,还要加强与国际教育组织的合作,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和模式,促进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深入发展。

高等教育中的国际化背景下的本土化发展

高等教育中的国际化背景下的本土化发展

高等教育中的国际化背景下的本土化发展近年来,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化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随着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日益增多,高等教育界面临着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在国际化进程中保持本土特色和发展本土资源。

本文将围绕高等教育中的国际化背景探讨本土化发展策略,并分析其对高等教育的意义和挑战。

一、国际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了趋势。

国际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日益频繁。

在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不仅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学生的竞争,也面临着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

二、本土化的定义与意义本土化是指在国际化进程中保持和发展本土特色,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推动高等教育在自身文化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发展。

本土化的发展对高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土化可以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和知识,促进高等教育的多元发展;其次,本土化可以培养本土人才,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后,本土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实施本土化发展的策略在国际化背景下,实施本土化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策略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策略:1. 加强本土文化教育: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强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开设相关课程和研究项目,培养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增加本土教师和研究人员比例:通过招聘和培养本土教师和研究人员,提高高等教育机构的本土化水平,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本土专业知识和资源。

3. 拓宽国际交流渠道: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和培养更多的国际学生和学者,促进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4. 强化本土创新能力: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强科研创新,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具有本土特色的创新人才,助力国家的经济转型与发展。

四、本土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在实施本土化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国际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可能会威胁本土知识和文化的传承;其次,本土化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和投入,而这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相对匮乏;最后,本土化发展需要与国际标准和规范相协调,这需要高等教育机构具备一定的管理和组织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第3期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Vo l.18,No.3Jun.,20122012年6月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笔者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问题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

那么,如何处理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实现两者和谐发展?本文尝试对此进行探讨。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内涵美国的阿勒姆和瓦特给出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含义是:“与国际研究、国际教育交流与技术合作有关的各种活动、计划和服务。

”[1]3一般来说,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包括以下要素: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国际化的课程、人员的国际交流、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以及一些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

如今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仅意味着扩大交流规模和开展合作,关键是要求我们形成系统的国际化思想,制定明确切实的国际化战略,能从全球的视角来认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高等教育本土化要求在审视高等教育时,能考虑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现实情况和独特经历,谋求找到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

[2]就我国而言,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既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又要注重和保持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特色,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培养适应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需要的专门人才。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了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促进了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方面的变革,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教学变革,加快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

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虽然这种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双向或多向的文化交流活动,但是由于发展速度、重点和环境的不同,这种交流对各个国家的影响是不同的。

首先,从国际知识系统看,欧美发达国家处于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再加上其强大的政治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和谐发展之路许悦(江苏技术师范学院院长办公室,江苏常州213200)收稿日期:2011-12-30作者简介:许悦(1985-),女,江苏金坛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与高教管理。

摘要:从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内涵出发,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存在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和谐发展才是提高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本土化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522(2012)03-0102-04和扎实的经济基础,往往会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这种双向交流中占主导地位。

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结构、科学基础、知识基础以及知识结构都是西方的,西方是唯一的教育输出地,而发展中国家最多不过是知识的消费者。

[3]如早期不断扩张殖民地范围而日益强大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在对位于世界各处的殖民地进行政治统治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化“殖民”到了全世界,在这样强硬的文化影响力下,英语被世界更多人所知和使用,乃至如今被联合国定为世界通用的语言。

如今,各国科学家们的论文语言必须使用英语才能在世界重要的科学刊物发表。

其次,从人员的国际流动来说,目前主要的流向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这种单向的人员流动造成了两个极端,一端是发达国家接收留学生而获得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巨大经济利益,如1999年英国79所大学对外国留学生收取的费用就高达7亿英镑;而另一端则是发展中国家严重的高层次人才流失、财富流失。

1978-1996年间中国派向美国的13.5万留学人员,仅有2万回国服务,人才流失比率高达85.2%。

这就形成了“马太效应”:人才济济的欧美发达国家源源不断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才,而人才贫乏的发展中国家却在不断地失去急需的各种人才。

[4]高层次人才的大量流失是本土文化缺失的一个重要反映。

再次,从文化影响上看,发达国家借助于其先进的科技,拥有较多的文化输出渠道,再加上其领先的政治经济地位,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文化殖民主义,从而使得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可能成为西方的附庸。

发展中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为了实现与国际接轨而不断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对本国高等教育进行改造,而借鉴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照搬照抄现象,从而不知不觉地沦为了西方高等教育的附庸。

另外,学成归国的留学生也是不容忽视的西方文化的潜在输出者。

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活在他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等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归国后被高高捧上海归人才地位的他们自然也会在自己的影响力下,不知不觉中将异域文化更加传播出去。

偏偏很多国人都或多或少普遍存在崇洋媚外的心理,于是乎使得外来文化日益扩张,而本土文化日益受到忽视。

因此,为有效避免此种现象的出现,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我们更应当重视本土文化的地位。

那么,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导致的消极作用,我们是否应该坚决地抵御国际化呢?答案是否定的。

文革时期的历史证明,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的高等教育只会带来落后。

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如何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中坚守本土文化阵地,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和谐发展,是摆在发展中国家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和谐发展,要求我们首先认清并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笔者认为,国际化和本土化存在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

在人们的观念中,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矛盾是传统与反传统的矛盾结合在一起的,较突出的表现为:(1)本土化表现为固守传统文化,拒斥外来的反传统文化;(2)在教育过程中,本土化主要表现为在教学“精神”等方面,而国际化则局限于“物”的层面;(3)本土化排斥文化、精神、价值和理念等方面的国际化,对于技术层面的国际化采取积极的态度,而国际化却更希望是精神层面进入本土;(4)国际化激励推崇把国际上的教育制度引入本国,形成与国际上一致的制度化教育,而本土化则极力反对这种不考虑具体实际操作需要的“制度”层面方式,如此等等。

[3]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以及知识结构在本质上都是西方式的,并不是我国本土文化和教育发展的产物,而是舶来品。

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么对我国高等教育而言,我们是否应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中,我们的“中国特色”能否体现?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国际化和本土化并不完全对立,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统一、相融合。

第3期许悦: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和谐发展之路103首先,从教育的规律来看,一定社会和国家的高等教育总是要受到一定社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并为其服务,不可能存在脱离一定社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而孤立存在的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总是从一定社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出发,从根本利益出发,而制定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任务的。

高等教育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首先是为民族和国家服务的。

每个国家也必然要求其高等教育必须代表和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文化传统,并为巩固和发展本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

其次,从高等教育发展史来看,不存在一个在任何国家都行得通的高等教育模式。

例如我国早先仿法、仿德、仿美乃至建国初期全盘仿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但最终都没有建立完全从属于他国的高等教育制度。

发展中国家在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时,往往存在照搬照抄他国教育模式的情况。

这种照搬照抄往往会脱离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实情,培养出的人才不能适应本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要,从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照搬照抄国外的高等教育模式注定会失败。

再次,从名称上看,国际化与本土化是相对而言的,两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在高等教育本土化基础上的国际化,高等教育本土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基础上的本土化,没有外来教育的传入,就无所谓本土化问题。

虽然国际化强调超越国家界限,但它更强调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活动与过程,是在承认国家差异的基础上展开的求同存异的交流和学习过程。

同时,也是本国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中汲取养分、获得创新的过程。

国际化与本土化互为补充才能体现高等教育的完整性。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就其完整性来说,需要国际化与本土化两者的结合。

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同时具有国际性和本土性。

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互为补充,互为发展。

因为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高等教育国际化则必须与一定国家和地区的本土文化相融合才能获得和谐而稳定的发展。

理想的高等教育体系应该在弘扬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国外高等教育的办学传统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寻找国外高等教育经验在本国的生长点,使其为本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营养成分。

四、如何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和谐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和谐发展,就要尽可能消除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对立,在确立国际化意识的前提下,从本土化的角度出发,将二者联系起来,互为补充,互为发展,实现新的融合,对我国而言亦如此。

首先,需坚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普遍性原则和文化融合原则。

即高等教育国际化应强调体现全人类认同并共有的科技、文化、知识,坚持普遍性的文化原则,而不能将某一发达国家、先进民族的文化强加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或使其泛世界化。

[4]早已脱离愚昧的殖民地时代的当今世界,平等才能对话。

在跨国学术交流中,应尽力保持交流的对等和平衡。

高等国际化的文化融合原则即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应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注重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统一,达到中外文化兼容并蓄的目的,从而使得我国的受教育者成为既熟悉本土文化,又了解外来文化,有较强文化融合能力的人才。

相比之下,简单移植外国高等教育经验显得毫无意义。

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处于世界科技的中心,也是高等教育的优质经验集中地,我国应该努力学习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经验,但不能全盘照抄,而应从坚持我国本土文化特色的角度出发,有选择性的吸收,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互为融合、互为补充、互为发展。

第二,创造一切条件,办有“中国特色”的大学。

高等教育国际化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我们需要学习这些好的方面,同时,我们应在结合我国本土实情的基础上予以应用与提高。

无论怎样讨论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都不能脱离中国的现实环境。

国际化的潮流中需要我们有国际化的意识,但如果缺少本土意识,104第18卷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中给中国高等教育寻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