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及启示

合集下载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及其德育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及其德育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及其德育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S. L. Rubinstein)是一位俄罗斯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一种称为“全面和谐教育”(holistic harmonious education)的教育理论。

这种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教育应该是培养个体全面发展的过程,其中包括身体、心理、情感、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全面和谐教育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体验和活动来促进个体的发展,这些体验和活动应该是充满乐趣、富有意义和有目的性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对德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认为,通过全面和谐教育,个体可以发展出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负责任和正确的决策。

全面和谐教育还能帮助个体学会尊重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提出了一种培养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1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1

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在我的眼里, 陶行知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 而苏霍姆林斯基则是乌克兰的陶行知, 大家的心灵相通, 思想共融。

我们在中国苏南的一个小镇践行着乡村教育的伟大理论, 也许只是巧合, 也许我们遵循了同样的教育规律, 我们在传承、创新着乡村教育理论, 我们在实践、广大着"蓝天下的学校"这样的理念, 并给我们的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

校园, 我们心中的家园。

师生一起追求真知, 奉献爱心, 实现自我;一起感受欢乐和成功, 充满着感激, 滋长着眷恋, 涌动着创造, 培育着"大写的人。

"无论是曾经的探索, 还是未来的憧憬, 都是为了这魂牵梦绕的家园, 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1.想, 从读书开始积淀属于自己的教育、精神财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理论上的认识, 就不可能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掌握教育技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首先, 要系统阅读一些教育大家的著作, 最好是原著。

古代的孔子, 现代的陶行知, 国外的苏霍姆林斯基, 他们的教育思想与理论, 都很值得我们潜心阅读。

没有系统理论知识的积淀做底蕴, 就会有空、虚、浮、躁的感觉, 就会觉得这种说法很对、那种说法很好、第三种说法也有道理、第四种说法也没错, 但就是离现实、离我们太遥远, 说到底, 没有根就没有自己的观点与东西。

第二, 要阅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的相关著作如林崇德主编的非智力因素与教学、邵瑞珍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珍妮特.沃斯主编的《学习的革命》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具备一般的文化素养, 相应的眼界、教育学和教学法知识以及理解儿童精神生活的能力以前, 好经验是不会开花结果的"第三, 要认真阅读本专业相关的计划、大纲(课程标准), 就职业教育而言还需要了解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相关知识。

只有在上述基础上, 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实践才更具有针对性与生命力;我们的教学研究、经验总结及撰写的论文才有自己的观点, 才使人感觉厚实与特色, 否则, 即使有观点与独特见解, 也是鸡零狗碎、只言片语, 有的甚至是追求时髦的人云亦云、东拼西凑, 总使人有飘与浮的感觉与功利主义色彩。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教育著作有:《帕夫雷什中学计(1969)、《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1965-1967)、《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1969)等。

(一)"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涵义苏霍姆林斯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在一起,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

在他看来,所谓"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即"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应当"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保护者;第四,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最后,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全面发展是指学生的身体、品德、智力、劳动和美感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忽视哪一方面域只偏重哪一方面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教育。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则要求"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织,使这几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

"但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并非要求每个人的所有方面都均衡发展,也不意味着每个人能够胜任所有的工作,能够不停地从一个职业转到另一个职业。

苏霍姆林斯基对此作了清楚的说明: "全面发展的思想是跟样样都做而又不求甚解是毫不相容的,"于是,全面和谐发展就与个性发展有了必然的联系。

在他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同掌握高深的知识、同积极的社会活动和劳动活动、同任意选择职业的可能性联系着。

评析苏霍姆林斯基

评析苏霍姆林斯基

评析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干训部杨丽娟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也是世界教育史上很有影响的人物。

他的全部教龄35年,其中担任校长26年。

从1948年,他被任命为乌克兰一所农村十年至中学——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在他的正确领导下,该中学成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乐园。

从五十年代末起,这所学校名扬全国,成了国内外来访者求经取宝的场所。

苏霍姆林斯基虽然学历不高,只相当于师范学校毕业的水平,但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写了41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2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

他的主要著作已用29种文字出版发行,中国也陆续翻译了他的许多著作。

如《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儿童》等。

“把心灵献给儿童”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座右铭。

他的书被誉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一、苏霍姆林斯基论全面、和谐的发展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活动主要阶段是在50至70年代度过的,这一时期前苏联的普通教育中,出现了普遍而又尖锐的升学与就业的矛盾,由于中学生数目急增,使高校不能容纳这么多学生,而学生又没有直接参加社会劳动的思想和技术的准备,因此不可能顺利就业,社会上出现众多游手好闲的人,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与教育背景下,苏霍姆林斯基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原理出发,提出把全体学生都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所谓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用他的话来说,这种人是精神生活丰富、道德纯洁和体格健全三者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是在各方面都很饱满的有教养、有文化、成熟和坚强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完整地描述了和谐发展的人的形象:就是指他是公民——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国主义者,是祖国大地的英勇的保卫者,是为实现理想而斗争的坚定的战士,是诚实的、干练的、热爱自己工作的劳动者,是集体主义者,是能享受生动完满的欢乐和人生乐趣的、有教养的人,是忠实的父亲和丈夫,是有爱心的母亲和妻子。

苏霍姆林斯基的几个重要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几个重要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热爱儿童,热爱教育工作。

他对儿童充满了无限深厚的感情,对教育理论提出十分丰富独到的见解,可以给予我们多方面的、生动而实际的启发。

1.在教育基本理论上的主张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认为,要使学生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首先是要尽可能发现“深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财富”,这种财富就是学生的各种潜在智能,教育要使学生看到自己的特点并产生自信。

尤其是对于智力较差的学生,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也不能“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未见到整个花朵”。

对于教育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德育、智育、体育、审美教育、劳动教育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他认为,各方面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且是一个有机统一完整的过程,而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中心环节是德育、智育和劳动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还有一个特点是提倡“自我教育”,而且这是学生能否真正接受教育成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关键因素。

“自我教育”要求教育学生自我尊重、自我克制、自我完善。

2.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教育在德育方面,他认为,儿童的良好道德品质和习惯是教育和培养的结果,提出要把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放在极端重要的地位,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和情感的基础,而人道主义思想情感的培养必须从儿童早期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还主张在学生中培养真正的友谊,反对在集体面前当众揭发或以公开批评的方式帮助犯了错误的学生。

在智育方面,他提出要把智力放在首位,并创造了“思维课”这一独特的教学形式。

在体育方面,他认为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校长的重要职责。

在美育方面,他将各种艺术教育和音乐教育与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结合起来。

在劳动教育方面,他强调儿童的劳动教育应该从学习开始,永不间断,要使体力劳动和创造价值结合起来,使劳动成为学生表现创造精神和培养自尊心的手段,成为发展个人多方面兴趣的中心。

3.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管理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用科学的教育理论领导和管理学校,而管理的重点应该是教育和教学工作,即突出人的培养,其他行政事务工作都应以此为中心,并且服务于这一中心。

浅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

浅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

浅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1875-1941),是俄罗斯教育家、心理学家、哲学家,他创立了“和谐教育”这一概念。

他认为,学校应当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各种知识,并能够在社会中成功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人的本质。

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掘自己的潜能,从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二是倡导良好的教育环境。

他认为,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便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

学校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不要强行灌输学生某种思想,以免影响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发展。

三是重视学生对社会的贡献。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学校应该教育学生,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社会服务的精神和道德。

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以及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当今的学校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学校的管理也有深远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我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我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对我们的启示冯小敏教育学一班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卓越的教育实践家和杰出的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导,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他又从这一教育目的出发,要求学校教育完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的全面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虽然认为这几个方面相互渗透、互为补充,但是他又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

集体中的生活、劳动、学习和相互关系,所有这一切,我们都竭力使它受到崇高道德理想的鼓舞。

”也就是说,德育应在学校教育任务中占主导地位。

由于集体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对此高度重视,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集体主义的教育思想,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论述。

一、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主义即是德育中一条主要的道德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备的的道德品质之一。

加强青少年集体主义教育,对建设社会主义乃至实现共产主义,培育一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苏霍姆林斯基支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只有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才能使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原因在于,在社会主义国家,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它们也存在着差别和矛盾。

这就要求我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人们学会“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为了集体的利益,必要时能够牺牲个人利益”,“对损害集体利益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自私自利持不调和的态度”。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我们要把集体主义作为主要的道德原则来要求学生,使他们具备集体主义精神,将来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集体主义教育是要学生认识“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行为是崇高的道德表现”。

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1264篇: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逍遥行者2015年12月8日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今天我就把对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的粗浅认识,同大家交流一下,不正确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的介绍主要分四部分内容;一是对苏霍姆林斯基的简要介绍,二是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的几个理念,三是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的内容,四是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首先了解一下苏霍姆林斯基。

对于中国教育者来说,苏霍姆林斯基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苏霍姆林斯基是社会主义苏联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

他出生于1918年,17岁从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就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后来通过参加函授学习获得中学教师资格证书,并成为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兼教导主任。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苏霍姆林斯基上了前线。

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

伤愈复员后战争结束,他被任命为家乡的教育局长。

但他十分热爱一线的教育生活,提出到学校工作的申请。

1947年他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从此他一直工作在这一学校里,直到1970年9月2日去世,历时23年。

苏霍姆林斯基虽然只活了52岁,但他一边从事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他一生撰写了41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200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和短文。

他的作品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

他的重要著作大都译成中文,受到我国教育工作者的赞扬。

代表作品有《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给儿子的信》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最杰出的思想,是提出了培养个性和谐全面发展人的学说。

他的教育思想非常全面,包含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

他的著作生动地反映出学校教育的真实情况,是对学校工作的高度艺术概括、提高和再现。

苏联教育界人士把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看成是几十年来的“先进教育经验的完整总结”,是“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教育思想的泰斗”。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对于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作为苏联杰出的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他的教育理念至今仍对全球教育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基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原则所提炼出的建议:
爱与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首先要爱并尊重每一个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兴趣和潜能,鼓励他们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教育观: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以及各种生活技能。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个性化教学:提倡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个体差异。

教育与生活的融合:鼓励将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使学校成为孩子们认识世界、掌握生活本领的平台。

建立亲密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以信任和理解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帮助他们在探索中不断进步。

持续自我教育与专业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当是终身学习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和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引言概述:苏霍姆林斯基是20世纪俄罗斯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理论对于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我在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文章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师角色、学生参与以及教育评价。

正文内容:1. 教育目标:1.1 发展全面的个体潜能: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潜能,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潜能,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1.2 培养社会责任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和社会意识的公民。

2. 教育方法:2.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2 情境教学:苏霍姆林斯基提倡通过创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实际。

2.3 合作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对于学习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创造合作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教师角色:3.1 导师和引导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该扮演导师和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3.2 观察者和记录者:教师应该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记录他们的进展和困难,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4. 学生参与:4.1 自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学生应该成为自主学习者,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4.2 活动参与: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包括实践、讨论和合作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5. 教育评价:5.1 综合评价: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传统的分数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应该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学生的表现、作品和思考能力等。

5.2 反馈和指导:教育评价应该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和进步的方向,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最新整理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思想》有感范文.docx

最新整理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思想》有感范文.docx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思想》有感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让我这个教育工作者既兴奋又振奋。

兴奋的是,中国的教育正朝着这一教育思想发展。

另外,作为家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不压制个性发展的前提下,全面和谐发展,我是母亲,我也不例外;振奋的是我也是这一教育思想的践行者。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可以以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教育思想为指导,带领我的孩子们朝着我们理想的目标迈进。

苏霍姆林斯基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学校的使命就是培养和谐统一的人”。

他的这一论调在他的着作《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中都有所体现。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

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个性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

他强调,真正的全面发展教育xx的是学生在所有不同方面的一种有差异的和谐。

就是要在ji体中和谐、全面地发展个性。

ji体应该,也必须用最重要的东西、最有价值的东西来影响个体个性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个性全面发展的人,应当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创造者,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是有道德和文化素质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保护者,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是树立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

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的教育”,就是要把活动的认识理解客观世界和人的自我表现两种职能结合起来。

当下,我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和谐发展。

这一时代旋律要求教育作出自己的回应,自然而然的,和谐教育就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实现和谐社会的手段。

可是,虽然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倡导的是素质教育,可身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知道,我们真的是在全心全意践行素质教育吗?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帜,做的是应试教育的行当。

虽说素质教育与考试并不矛盾,但仍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体制促使很多教育者在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受名利等外界因素的困扰而急功近利,走回应试教育的轨道。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
马克斯·苏霍姆林斯基(Maxim Sukhomlinsky)是一位优秀的历史学家
和浙江大学教授、副教授。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提
出了全面和谐发展的新概念。

他认为,在发展中,个体与社会应当处于协调
一致的状态,在一定的社会风尚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全面和谐发展,即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以民主的价值观作为协调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

他认为,通过民主方式,在社会规范和行为纪律的指导下,强化人们对责任、权利和自由等价值观的认识,以达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应以以社会发展为必要
条件的原则为根本,要同时考虑实践和心理经验,在物质和意识方面发展和谐。

另外,应该避免过度发展,坚持和谐主义思想,在发展中要重视伦理道
德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联系。

最后,苏霍姆林斯基主张通过普及文化教育,将正确的文化观念、思想
涵养和美德品质植根于社会,使之成为发展中的行为方式,以赖发展个体全
面和谐的思想,努力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想。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为世界社会平稳和
谐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持,其中包括坚持民主价值观,重视个体与
社会的协调关系,强调以社会发展为必要条件,鼓励和谐主义思想,提高社
会的价值观,通过普及文化教育,以及让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成为一种可能的
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制定教师的读书交流方案 ,一直在梳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越是深入了解,越被这位教育实战家的魅力所吸引。

苏霍姆林斯基把其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学校教育工作,他的教育思想鲜明而有特色。

让他穷极一生追求和探索的问题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这一概念可以说是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来的。

苏霍姆林斯基明确而肯定地说“个性的全面发展和道德的完善 , 就是共产主义教育的宗旨”。

那么,究竟什么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所强调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是以全面发展为主体 , 把“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与“个性发展” 三者融合在一起 ,这三个方面的内涵既不可或缺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首先,在“全面发展”的观点里,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解与其他教育家基本一致,但具体的解释又有所不同。

首先,它包含多方面发展的含义,就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哪一方面都不能忽视。

这是与大多数教育家普遍一致的观点。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在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上做了要求,这是他的独到之处。

即明确要求各方面需要达到什么程度。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要具备一定条件或达到一定要求 , 才可以说实现了全面发展。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各方面在全面发展中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 , 而智育又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智育不仅要发展充实的智能,而且也负有形成高尚道德和优秀品质之责,而学生在劳动上的成熟和他在智力上的成熟又是分不开的。

第二,苏霍姆林斯基理解的“和谐发展”, 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 是对全面发展的补充、完善和提高。

它要求把已经得到发展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 , 成为相互依赖缺一不可的统一体。

用苏霍姆林斯基自己的话说,“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互相渗透和互相交织 , 使这几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 。

苏霍姆林斯基思想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思想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思想总结苏霍姆林斯基(Alexander Sukhovomlinsky)是苏联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教育思想对苏联的教育体制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并且在全球范围内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为中心,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关怀,丰富文化教育的内涵。

本文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进行总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作为社会主体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递知识。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以发展人的个性和创造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能力和社交能力。

他提出了“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探索世界”的口号,强调学生应该以兴趣为导向进行学习,充分发挥自我潜能。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道德教育。

他认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对于其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他提出了“人人向善,人人关爱”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且通过互助和分享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他强调情感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爱和关怀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三,苏霍姆林斯基反对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和竞争。

他认为评价系统应该以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发展为导向,而不是对学生进行相互比较。

他主张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

他提出了“教育是一种友爱”的观点,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引导者,建立起信任和理解的良好关系。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还非常关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他认为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

他主张学校和家庭应该密切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提出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观点,强调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注重情感和道德教育,反对等级评价和竞争,提倡教育的友爱和家校合作。

他的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教育思想一、提出要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社会主义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所谓“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按照他的意见,即“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的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①他指出:“在这个和谐中,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规定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我们只能说,全面发展的某些方面对于人的整个精神世界的影响可能比其他的方面大一些。

”②同时,“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也不是意味着一个人可以不停地从一种职业转到另一种职业,而是指每一个人在精通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同时,还有兴趣和能力进入任何其他的知识领域。

他说:“全面发展的思想是跟样样都做而又不求甚解是毫不相容的。

”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校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是重要的,没有第一、第二之分。

他说:“在教育作用的完整的体系里,那怕只是忽略了其中的一个环节都会破坏这个有机的统一”。

他强调道德面貌在每个人身上起着主导的作用。

他认为“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不论他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因此,学校中的任何工作都应当包含道德教育的意义,发挥德育的作用。

他也强调智育的重要性,认为“无知的人对于社会来说是危险的,”“学校应当不让任何一个没有在智力方面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

”④他还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和美育,强调课外与校外教育的作用。

他认为,如果不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要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是办不到的,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也是不可能的。

合理的学习制度,课内外教学的有机结合,就使德、智、体、美和劳动教育融为一体,发展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他们升学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施“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必须使人的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赋、意向、兴趣和爱好等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

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和观点

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和观点

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和观点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和观点明星快艇一、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他主张的教育目的,提出要“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

其中最集中、最深刻的观点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他指出,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在他看来,“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的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

为了尽可能地追求和实现这种个人发展的全面和谐,在学校中,对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是重要的,没有第一、第二之分。

“在教育作用的完整的体系里,哪怕只是忽略了其中的一个环节都会破坏这个有机的统一”。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他认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

在智育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是知识与智力的统一论者,他提出:学生的知识要建立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创造了许多新鲜的方法用以促进儿童智力和思维的提高,例如给儿童上思维课;开展课外读书;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等。

在帕夫雷什中学,所有学生整个下午都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小组多达100多个。

在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

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

”为此,苏霍姆林斯基不允许低年级儿童在室内进行三小时以上的脑力劳动,反对让12—15岁的少年每天花费四五个小时去做家庭作业。

他带领师生在校园内外种植大量植物,为孩子们建立天然的“氧气厂”。

在教室内,注意合理采光,定期检查课桌椅与学生身高之间的适合程度,注意学生合理的营养等。

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思想的浅析和借鉴

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思想的浅析和借鉴

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思想的浅析和借鉴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主张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谐统一。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中,美育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他认为,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

在他撰写的著作中都有关于美育的阐述,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美育的任务、意义、途径等。

在实施教育转轨的今天,重温苏霍姆林斯基有关美育的论述,很有现实意义。

一、美育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美育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善于感觉、理解和珍惜美,并且创造美。

他指出,学校美育首先要教会学生认识美,在认识美的基础上,进而培养的情操、美的修养。

他说:“审美素养的培育和情操的培养,都是从感受和认识美开始的。

”所谓认识美,是指让学从小就了解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周围世界,了解艺术中的美。

而所谓美的情操、美的修养,是指在了解自然和艺术的基础上逐渐感受和领会美,即要用理智和情感去认识美,并在全部精神生活中处处体现出珍惜美和爱护美,他说:“感知和领会美,这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是审美素养的核心。

”要让学生亲眼看到开阔的蓝天、闪烁的星辰、瑰丽的霞光、血红的晚霞、无际的原野、飞翔的雁群、娇嫩的幼苗,看到了,而且发出赞叹,在心灵里出现美的感受;听树叶的飒飒低语、草虫的悦耳歌唱、小溪的潺潺流水、碧空的百灵啼啭、雪花的沙沙的飘落、暴风雨的狂风怒卷,听到了,而且要学会欣赏它的美妙。

苏霍姆林斯基把这种亲自耳闻目睹、接触观察、倾听领会的办法比喻为学生通向美的世界的第一窗口。

苏霍姆林斯基进一步指出,培养美的感受只是审美素养的一个方面,而培养审美素养的另一重要方面则是美的创造。

美的感受和美的体验,常常会激起学生进行美的创作的强烈愿望和要求,这在文学艺术中,都会反映出来。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美的创作与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感受有密切关系,审美素养又与精神文化素养分不开。

人的审美素养和一般文化素养越高,情感就越细腻,感受就越深切,对新的艺术品的审美感受就越鲜明,他的艺术创作水平也就越高,成就就会越大。

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人发展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人发展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人发展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摘要]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根本教育理念。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就是以全面发展为主体,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与“个性发展”三者巧妙融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全人发展观”要求教师深度关注学生成长,帮助其建立自信心;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真实需求,培养其独立人格;学生应加强自我教育,学会独立思考。

惟此,才能真正造就“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时代新人,成就孩子健康快乐、精彩无限的美丽人生。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全人发展观;启示苏霍姆林斯基作为世界知名的伟大教育家,针对教育实践中片面发展的问题提出“全人发展观”这一新型的教育理念。

“全人发展观”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造就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那么,“全人发展观”具体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对当代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有什么启示?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予以探究,以期对当代教育发展与改革能有所裨益。

一、苏霍姆林斯基“全人发展观”的内涵苏霍姆林斯基“全人发展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旨在塑造“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应使德育、智育、体育、审美教育和劳动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和谐统一的教育过程。

德育是全面发展的核心,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造就学生高尚的品德。

智育的本质与任务在于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发展学生智力等。

学生的知识建立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上,为此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如开设思维训练课、开展课外读书、组建课外学习兴趣小组等。

健康的体魄是一切工作的本钱,因此体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

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

” 为此,他严格控制低年级儿童的学习时间和作业负担,为他们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并制定了合理的作息制度,以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及其现实启示苏霍姆林斯基是20世纪苏联的一位杰出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对教育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教学思想上。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强调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让儿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实践和社交互动来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强调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

他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需要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方式,以促使儿童全面地发展。

他反对传统的机械记忆和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参与实践活动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他认为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他们从实际经验中探索和发现知识。

他主张教师要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反馈。

最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强调社交互动对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儿童能够获取更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并培养良好的社会情感和人际关系能力。

他提出了“近似发展区”概念,即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在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和他们无法完成的任务之间找到适当的学习区域,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现实启示。

首先,教育应该关注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其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和探索知识的能力。

最后,教育应该重视社交互动,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和人际关系技巧,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提供了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发展和社交互动。

它对于我们理解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方式,以及教育实践的改进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及启示杨跃(四川宜宾学院高教所四川宜宾 644000)[摘要]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和谐发展教育思想是应时代的要求而诞生的,主要是解决就业与升学的矛盾,更好地引导就业,促进就业,同时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有个性的发展,使人的个性得到张扬,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动手能力。

今天,我们的基础教育正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他的这一思想仍将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和谐发展教育思想;我国;基础教育;启示瓦·亚·苏霍姆林斯基,作为当代著名的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不仅对苏联本国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们中国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尤其是对于今天的基础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均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过分强调劳动者知识化,而普通中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50年代中期后,中学生数量急剧增加,高校招生计划很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广大中学生的求学愿望;同时未能升学的中学生既无就业的思想准备,也无就业的技能,这时社会上逐渐出现了众多的游手好闲的人,且数量逐渐上升,给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并且相当数量的家长、学生都鄙视厌恶体力劳动,认为从事体力劳动是一种耻辱,在当时形成了一种恶劣的社会影响。

在此背景下,为了兼顾升学与就业,为了更好地促进就业,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出了这一教育思想。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内涵他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了培养适应社会所需要的人,而提出了这一教育思想。

这也是他办学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理想。

他认为:“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我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是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

正是在这一点上,即在人的表现上,应当加以深刻的思考,并且朝着这个方向改革教育工作。

”[1]同时他认为:“‘全面’和‘和谐’是个性发展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作为全面发展理想的个性应该是和谐的。

没有和谐的教育就不能达到和谐的发展。

”[2]那么“和谐发展”的人又是怎样的一种人呢?他认为应该是:“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保护者;第四,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最后,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

”[3]可见,这就是他对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最新的阐释,也是自己办学的教育理想和终身奋斗的目标。

三、基础教育的含义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学前教育相对于小学教育而言是基础教育,而小学教育相对于中学教育而言是基础教育,这里作者个人认为:它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是每一位公民必须接受的、相对于高等教育的普通教育。

它包括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当然,其基本特征是: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公平性。

作者个人认为,它还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也许会赋予新的内涵。

四、“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途径他主张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必须改善整个教育过程,实施和谐教育。

同时主张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共同发挥育人的作用。

1.优化育人环境,使学生获得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在他的学校里,他殚精竭虑地使一切物质环境、器物、设置都活起来,给儿童以能动的有益的影响,用以培养他们的观念、信念和良好的习惯。

他组织学生安排、布置、创设和保护学校里的所有财物与周围环境,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

”[4]这说明利用环境的力量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今天,我们也应该借鉴这一思想,利用现代美学知识,对我们的喷泉、水池、假山、绿化带、走廊、景观灯、雕塑以及建筑物的造型等进行整体设计,使学生在此生活、学习,不仅仅感到舒适、宁静,“宁静以致远”,在此可以开发智力,启迪智慧;而且长期以往将会受到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

同时,我们可以对教室室内进行一些美观的设计,讲台前方可以张贴一些著名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等的名言警句,或者张贴班训,这样可以时时提醒学生,在此不知不觉将会获得启迪、受到教育;讲台后面可以张贴一些班规班级,时时提醒他们应该遵守纪律,有一个警示作用;或者开辟一些学习园地,让同学们有施展才能的舞台,要么美术作品,要么是文学作品,或者一些文段摘抄或者智力思考题均可,留给学生自己来办刊物,大胆让他们锻炼自己的才能,尽早发现一些有天赋的学生,及时培养,促进他们尽快成才!2.时常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来共同育人。

当初苏霍姆林斯基举办家长学校,叫老师给家长讲解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同时与家长配合,密切了学校与家庭的关系,便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及时教育、引导,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尽快成长、成才!今天,正是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时候,学校更应该与家庭、家长多交流、多联系,努力宣传我们的教育方针、教育理念,是他们能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特别是今天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学业困难儿童逐渐增多,我们的老师、教育管理者更应该主动地宣传我们的教育法律、法规、政策,使家长能理解我们的心情,配合我们的工作,来共同教育好我们的学生,但是排除世俗的眼光、不正常的功利目的,教育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还要加强管理、引导,使之这一良好的家校结合的教育方式正常发展、健康发展。

3.多元评价学生,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他深有体会地说: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惟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

这充分说明评价一个学生应该是多种标准,学生的发展不仅仅在学业成绩上,还有思想的转变、才能的增强、自觉意识的提升,精神面貌的变化,怎么都能统一用分数来量化呢?有些的东西根本无法用分数来量化,这难道科学、合理、客观吗?当今,由于评价标准的惟一性,只有用分数来选拔人才,也是惟一的合法渠道才能选拔哪些人才能进入哪些高校深造,这是高校、学生双方博弈的惟一筹码。

因此应试教育越来越猛,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死记硬背以排山倒海之势,冲破阻力,乘胜前进,已经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席卷神州大地。

这样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学业成绩暂时欠佳的学生,由于学校、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流”的借口巧妙地将他们赶走,造成新的流失,或者过早地进入社会,成为童工、童商,或者无所事事,成为游手好闲之徒,这些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潜在因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定: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

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评价活动。

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样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既然《纲要》明确地提出了这一要求,我们为什么还是我行我素呢?作者认为:当务之急,首先对评价机制进行改革,采用综合评价方法,20世纪50年代的苏霍姆林斯基就语重心长地指出:“和谐的教育要求不要以分数去评价人,不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

”[5]这铿锵有力的话语仿佛至今在耳畔回响。

我们应该将终极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有机结合,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应该采用由自我评价、其他学生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组成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最好用语言描述评价、尽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尽量提供一种最适合他们的教育,让他们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

4.开拓视野,开卷有益。

当年,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开展课外读书,给学生提供超越教学大纲内容的各种书籍,使他们在课堂上开始了的学习在课外继续深入下去”。

[6]当今正在推行素质教育,老师首先应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开辟第二课堂,正确引导、大胆鼓励学生从事课外阅读,精选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将书目推荐给他们,引导、鼓励他们大胆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开展读书比赛活动、读书心得体会讲演活动、即席演讲比赛活动等,既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又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真正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快乐学习,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水平!5.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教育活动是一项在师生之间开展的双向活动,是通过智慧启迪智慧、人格影响人格的活动,那么我们就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纯洁、高尚的师生关系,而和谐、纯洁、高尚师生关系的建立,其中教师是一个决定因素,首先因为教师是一位成年人,他(她)切实肩负着社会赋予的责任、且受过专门的专业训练,其任务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更重要的模范地为人师表,给自己的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那么和谐、纯洁、高尚的师生关系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作者个人认为:首先在人格上双方相互尊重,在教学活动的交往中体现一种民主性,日常交往中双方相处体现一种和谐性,形成心灵上相互沟通、情感上相互接纳的新型师生关系。

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而苏霍姆林斯基的信念是:“真正的教育者一定要和儿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意愿,要通向孩子们的心灵。

”[7]说明我们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主动走下“神台”,放弃自己清高的架子,改变过去陈旧的观念,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不要老是想着自己是老师,应该高高在上,似乎比学生高人一等,在学生面前故意摆出一副知识权威的面孔,要求学生来无条件地尊重自己,而教师权威不是通过制度、规则的力量来树立起来的,而是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己崇高的人格、渊博的学识与学生平等地交往、交流来自然形成的;其实,学生非常欢迎的老师就是那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老师,在与学生相处时,也应该想想我们曾经也是一个孩子,即使犯错误也是可以原谅的,因为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是经常犯同样的错误,都是可以理解的;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我们作为教师必须首先具备一颗爱心,关爱我们所有的学生,对待自己的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学业成绩暂时欠佳的学生、经常爱违纪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关爱他们的生活和生活;同时我们与学生交往、交流,其目的就是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何况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呢?每一个学生肯定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我们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不足,及时加以引导、教育,使之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之,我们作为教师应该以高尚的人格来感染学生,以渊博的学识来教育学生,以博大的胸怀来关爱学生,以文明的仪表来影响学生,也只有建立一种和谐、纯洁、高尚的师生关系,教育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也才能取得巨大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