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及其教育思想
杜威及其教育思想
杜威及其教育思想一、人物介绍及评价杜威(1859-1952),美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毕生从事心理学、教育理论及哲学的研究工作。
他提倡活动课程理论,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誉为“哲学家们的哲学家”、“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
二、人物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最系统最权威体现了杜威的思想)、《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教育中的道德原理》、《明日之学校》、《儿童与课程》。
三、教育观点(1)教育目的1.教育无目的论:教育过程本身就是教育目的,没有教育过程之外的目的,在不平等、不民主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而民主社会则不同,应奉行教育无目的论。
2.教育适应生活说:强调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应该以现在为目标,学校科目之间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分化的知识,而是儿童本身的生活活动。
(2)教育的本质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此外,杜威还提出“学校即社会”,这是对“教育即生活”的进一步引申。
从“教育即生活”到“学校即社会”、再到课程的变革(从做中学)是层层递进的。
杜威注重引导-发现式的教学,他认为学习来自个体的直接经验,但是并不主张把个人直接经验与人类间接经验对立起来,他并不反对间接经验本身,而是反对直接灌输获得的间接经验的方式。
2.从做中学:杜威提出的从做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
因此做中学是一种经验的方法、思维的方法。
这种思维的方式分为五步探究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三、知识辨析(1)教育与生活1.杜威与教育适应生活说:杜威认为教育是为了适应当下的生活,生活是一个过程,学校是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教育要满足学生的需要与兴趣。
2.陶行知与生活教育说:陶行知的理论认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与杜威强调学校教育中进行生活教育不同,陶行知更强调社会意义的教育。
第六节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家——杜威及其教育思想
• (3)经验论、认识论和知识论 • 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经验”。 • 以经验论为核心,杜威又建立起独特的认识论。 • 从认识论出发,杜威又发展了自己的知识论。
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
• 1、实用主义教育的发展观 • (1)一是从事物的自身发展来看。在实用主义者 看来,世界一切存在都是在变化和流动的,任何稳 定的事物或表现出持久性的事物都是虚幻的。变化 是一切事物的本质。 • (2)二是从科学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来说的。杜威 最重视现代科学对教育的影响。
• 2、实用主义教育的知行合一观 • 实用主义教育的知行合一观是与教育中强调的二元 论思想对立的。 • 杜威认为旧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学科与生活的隔绝, 学科变成书本上的东西,不是真实的东西,学科在 实际上不能应用。 • 杜威认为,知识和行为应当是合一的。
• 3、实用主义教育的儿童观 • (1)从教育所需要调剂的儿童—社会—学校和教 材三个方面来看,杜威特别强调,儿童是教育的起 点。 • (2)儿童本性的发展和特点。 • (3)在儿童的发展问题上,杜威也十分重视儿童 的社会性发展。
四、论思维与教学方法
•
杜威从批判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教育方 法出发,提倡反省思维,即指对某个经验情 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 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 难解决、疑虑排除、问题解答。杜威因此提 出了著名的解决问题的“五步教学法”。
• 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 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 第三,占有必须的知识和材料,进行必要的 观察;第四,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第 五,对方法进行检验。也可以简单概括为: 情境—问题—资料—方法—检验。当然,杜 威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省略 其中的某个步骤。
杜威教育思想
杜威教育思想史蒂芬·杜威教育思想1、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史蒂芬·杜威(Stephen M. Dewey)提出的一种教育学理论,它着重于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科学精神以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实证主义主张学习者“要看见而不是相信,要证明而不是推测,要判断而不是被动”,同时注重实践性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客观规律。
2、建立自主学习能力当学习者可以从实际现象中提炼出一些规律和原理时,就可以从中获得自我满足感,建立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史蒂芬.杜威教育思想的关键一点就是要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从探究、发现和实践中掌握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智识,认识客观严密的规律。
3、质疑传统的教学模式杜威质疑传统教学中只涉及到记忆和传授信息,而忽略学习者主动思考和发现知识的过程,他强调倡导学习者探索自己的智慧,而不是被动领受知识,同时他也主张以探究的方法和实证的方法来学习,不盲从权威的主义,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
4、重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除学习知识外,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杜威认为,要帮助学生更自然地应用所学知识,就需要重视审美教育,准确无误而且深刻地把握情感教育,努力挖掘学生内心深处隐含的价值观。
另外,他也把精神分析作为教育重要的手段,倡导学生学会用心理学的方法深入自我认知,构建更加完整的人格。
5、注重发展个性史蒂芬·杜威教育思想非常强调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他认为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应发挥教师的特殊作用,注重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思想和技能,以便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力,把握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处理情感困境,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6、重视多面向的教育史蒂芬·杜威也非常重视多面向的教育,他把传统的学习实践融合了起来,从功利目的出发,通过对学生文化、心理、各种技能及多元需求的研究,来指导教育行为,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全面的个性的、智慧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价值思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及有用性,走出自由的道路。
杜威教育思想及启发
引言:杜威(JohnDewey)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启发,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些思想。
概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倡导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学习,并主张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重视个体差异,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启发。
正文:一、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1.基于经验的学习:杜威认为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知识,因此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实际经验展开,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需要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杜威主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评估和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1.学以致用:杜威认为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教育应该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2.强调社会互动:杜威认为学生通过与社会互动来构建知识和价值观,他强调学校教育应该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社会情境。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1.尊重个体差异:杜威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兴趣、需求和学习方式都不同,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和支持。
2.学生参与决策:杜威主张学生参与学校和课程决策的过程,这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民主精神。
四、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强调创造性思维:杜威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他提倡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提出新的见解。
2.问题解决能力:杜威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面对复杂的问题并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五、教育的社会意义1.参与社会改革:杜威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为积极参与社会改革的公民,他主张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意识。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_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
他认为教育即生活,主张从做中学,并且他反对传统教育以教师中心,主张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一)教育即生活
杜威批判传统的学校教育,认为传统教育按照过去传下来的道德规范传授过时的死知识,并且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理人。
他认为教育即生活:儿童的生长是在生活中进行的,而生活就是在不断发展和生长的。
因此他明确提出要以儿童生活为依据设置课程。
并且教育的过程就是眼前的生活,而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因此教育要与儿童当下的生活融合,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环境过好当前的生活。
(二)从做中学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新组织”。
儿童只有主动去经历一切事物,获取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
因此,他提出了从做中学的原则。
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在做事里面求学问。
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因此以生活化和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传授,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三)儿童中心论
杜威反对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杜威提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成长,凡促进儿童成长的必要措施都集中在这个方面。
因此以儿童为中心要求教师整个教育过程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1)教育即“生活”、“生长”与“经验的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与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与发展起来。
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与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与习得知识技能,这就就是教育。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与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的改造”。
(2)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就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
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在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就是显而易见的。
(3)“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就是身心成长与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与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与经验的改造。
(4)教学论杜威以教育就是生活、生长与经验的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与教法等作出与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①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与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就是科学而就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具体地讲就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②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她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与读书所获得的知识就是虚渺的。
(5)道德教育论杜威说:“道德就是教育的最高与最终的目的。
”、“道德过程与教育过程就是统一的。
”在杜威瞧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就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就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
再次,她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精选试题】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就是(C)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国家利益论【几种典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观】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杜威的主要教导思想之袁州冬雪创作(1)教导即“生活”、“生长”和“经历的改造”教导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历,丰富人类经历的内容,增强经历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才能,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展和改进经历,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这就是教导.由于改造经历必须慎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历可以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导即生活”、“教导即生长”,“教导即为经历的改造”.(2)教导无目标论杜威认为,在不平易近主、不服等的社会中,教导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导者的目标.在平易近主的社会中就分歧了,应当奉行无目标论.在阶层斗争和无产阶层革命日益激化的年月,杜威很强调教导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导目标论的资产阶层性是显而易见的.(3)“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与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历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员要把传授知识的讲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土,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历的改造.(4)讲授论杜威以教导是生活、生长和经历的改造的实际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作出和传统观念分歧的阐述.①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与科目标相互接洽的真正中心,不是迷信而是儿童自己的社会活动”.详细地讲是学校安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②在讲授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5)道德教导论杜威说:“道德是教导的最高和最终的目标.”、“道德过程和教导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导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气.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连系智育达到德育的目标.再次,他很注重教导方法的道德教导作用.【精选试题】在教导目标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导门户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C)【几种典型的教导目标价值取向观】1、教导目标的个人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主张确定教导目标应从人的赋性、天性需要出发,使人的赋性和天性得到高度发展.2、教导目标的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国外的斯宾塞、涂尔干、孔德等.主张确定教导目标不该该从人的赋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导目标的唯一依据.3、教导无目标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教导家杜威.他主张“教导即生活”的无目标教导实际.这种实际从根本上否定了教导是一种有目标的培养人的活动.4、教导目标的辩证统一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导目标论.主张教导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导目标要思索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给予个体自由地充分发展,并予以高度重视;但不是抽象的脱离社会和汗青来谈人的发展,而是把个体的发展放在一定的汗青范围之内,放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考查,因而把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1、论教育的本质第二,教育即生长●杜威把“生长”这一生物学概念赋予了丰富的社会内涵,实质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当时美国教育盛行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儿童,不顾儿童的感受。
教育即生长就是要求摒弃压制、阻碍儿童自由发展做法,使一切教育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
但尊重儿童并非放任自流,任儿童率性发展,生长是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
第三,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他认为教育的过程既是个人亲身获得的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的过程,而不是学习前人和别人经验过程。
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新的经验和原有的经验结合达到对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从而增加经验的意义,增加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一切教育存在于这种经验之中”。
也就是说,杜威把目的(即结果)和过程视为一件事,是与“潜能发展说”及“外铄论”不同的主张,有时把这点看作教育的当前的目的。
●这三个命题本质含义是相同的,生活的过程、生长的过程、经验的过程是同一个过程。
这三个命题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总纲领,共同构成杜威的教育本质观。
杜威教育本质论的现实意义●第一,解决三个教育重要问题,即教育与社会脱离、教育与儿童脱离、理论与实践脱离。
要求加强教育、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校不是消极地适应社会的变迁,而是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优化;要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理论在实践中指导实践并使自身受到检验和发展。
至今仍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第二,他的教育本质论所反映的教育要克服个人与社会的对立,要培养一种新型的人,以适应世界的变化,要求将教育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结合起来,要求克服教学论中知识与行为、知识与道德、理智与情感、感性与理性等方面的对立,对当今教育改革也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第三,他的教育本质论体现其改良主义唯心史观,他对教育期望值过高,企图通过教育、通过改变每个人的心智达到改革社会的目的,这有一定局限性。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杜威用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作为武器,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从做中学"等观点。
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
"在他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
"因此,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因此,杜威还认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我们如要度量学校教育的价值,要看它能否创造继续不断的生长欲望,能否供给方法,使这种欲望得以生长。
"在他看来,所谓的"生长"就是指儿童本能发展的各个阶段,不仅包括身体方面,而且也包括智力和道德方面。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使教育得以继续进行下去。
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型的社会。
"在他看来,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的状态。
在学校里,必须能够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如同他们的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所上所经历的过程。
这样,"使得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活动…。
当学校能在这样一个小社会里引导和训练每个儿童成为社会的成员,用服务的精神熏陶他,并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我们将有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的最深切而最好的保证。
"3."教育无目的"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在于这种过程中。
杜威及其教育思想
杜威及其教育思想杜威,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集大成者,其代表作包括《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儿童与课程》等。
关于他的教育思想,我们主要介绍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以及教育无目的等核心观点。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所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活的条件,即教育即生活。
而教育作为一种生活过程,学校就是生活的一种形式。
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
学校即社会具体来说,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而在学校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做”来实现的,即在做中学。
在杜威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
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我们应该对此特别的重视。
而关于教育的目的,杜威在《民主与教育》中明确表示“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个人能够继续他的教育,不是要在教育历程以外去寻觅别的目的,把教育作为别的目的的附属物。
”即教育就是它本身的目的,而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杜威所谓的教育无目的并不是完全没有目的,他所反对的是从外面强加给儿童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而应该关注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以调动儿童学习的自主性。
基于以上对于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和教育无目的观点的介绍,我们就不难理解他的现代三中心,即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他强调儿童的地位以及儿童自身的经验,因此对于学校课程的设置,杜威更关注儿童的经验本身,所以我们说他是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
而就教学过程本身,杜威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疑难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问题,最后是验证这个假设。
而这五步教学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儿童本身的经验和参与,真正贯穿做中学的思想,贯彻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三中心理论。
杜威的三大教育思想
经验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 不单是有机体受着
环境塑造 , 还存在着有机 体对环境的主动的改造 。 在教育
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 的 、 净化 的 、 理想的社 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和水平,顾及儿
力量。杜威提出“ 教育即生活” 实质上是针对当时教育脱 体。 在经验过程中, 儿童不仅获得知识 , 而目 形成能力 、 养 离社会生活的现状 , 要求改造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和学 成 品德 。“ 教育 即经验 的改造” 是儿童身心的各 种因素的
校 生活 , 使 之更有活力 , 更有乐趣 , 更具实效 , 更有 益于儿 全面改造 、 全面发展 、 全面生长。
些, 学术陛普通高中的内涵与特征也并非永 匣 不变的, 是 新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探 索与实践D 】 . 创新 人 才教 育 , 2 o 1 3 ( o 5 ) . 随着社会与文化理念的发展而变化的。但有一点可以肯
定, 那 就是 : 学术 陛普 通高 中这 一全新 的高 中办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式 ,
会生活, 使学校成为—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
二、 教 育 即 生 长
童兴趣, 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陛, 同时
要注意改善外部条 件 , 以使儿童 的经验更具教 育价值 。 从这个 意义而言 , 杜威 的“ 教育 即经验 的改造” 是指
杜 威的“ 教育 即生长” 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 的儿童
发展观和教育观。 他针对当时的教育无视儿 童天 l 生, 消极 构成人的身心的各种 因素在外部环境 和人 的主动经验过 地对待儿童 ,不考虑儿童 的需要 和兴趣 的现状 ,提出了 程 中统一的全面改造 、 全面发展 、 全面生长的过程 。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总结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总结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和社会改革家,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他的主要教育思想被称为“实践主义”,强调学生应该通过实际体验和参与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下面将详细总结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一、教育以实践为中心杜威认为,传统的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他提出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践参与到真实的活动中去,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他主张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将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际经验来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中,学生被视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并主导学习过程。
教师的角色则是引导者和协助者,他们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杜威强调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应该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目标。
他认为学生只有在有兴趣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投入学习并获得深入的理解。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他主张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和机会,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和探索他们感兴趣的领域。
四、社会与学校的紧密联系杜威认为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教室,而应该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主张将学校和社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他提出了“学校社区”的概念,认为学校应该成为社区的一部分,学生应该能够参与社区事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五、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杜威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学术能力的培养,还包括道德、社交、情感和体能等方面的发展。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人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性。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杜威的重要教导思惟(1)教导即“生涯”.“发展”和“经验的改革”教导能传递人类积聚的经验,丰硕人类经验的内容,加强经验指点生涯和顺应社会的才能,从而把社会生涯维系起来和成长起来.广义地讲,小我在社会生涯中与人接触.互相影响.慢慢扩展和改良经验,养成道德品德和习得常识技巧,这就是教导.因为改革经验必须慎密地和生涯扣为一体,并且改革经验可以或许促使小我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导即生涯”.“教导即发展”,“教导即为经验的改革”.(2)教导无目标论杜威以为,在不平易近主.不服等的社会中,教导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导者的目标.在平易近主的社会中就不合了,应当奉行无目标论.在阶层奋斗和无产阶层革命日益激化的年月,杜威很强调教导在改良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导目标论的资产阶层性是显而易见的.(3)“黉舍即社会”杜威以为人们在社会中介入真实的生涯,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革经验的合法门路.所以教师要把传授常识的教室变成儿童运动的乐土,引诱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运动,从运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格和获得常识,实现生涯.发展和经验的改革.(4)教授教养论杜威以教导是生涯.发展和经验的改革的理论为基本,对教材和教法等作出和传统不雅念不合的阐述.①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黉舍与科目标互相接洽的真正中间,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运动”.具体地讲是黉舍安插各种功课,把根本的人类事物引进黉舍里来,作为黉舍的教材.②在教授教养办法上,杜威主意“从做中学”,他以为儿童不从运动而由听课和念书所获得的常识是虚渺的.(5)道德教导论杜威说:“道德是教导的最高和最终的目标.”.“道德进程和教导进程是同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导中占领重要地位.杜威死力强调道德才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力气.在实行方面,杜威起首主意“在运动中造就儿童的道德品德”,其次是请求联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标.再次,他很重视教导办法的道德教导感化.【精选试题】在教导目标的问题上,适用主义教导派别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不雅点是(C)【几种典范的教导目标价值取向不雅】1.教导目标的小我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主意肯定教导目标应从人的赋性.本性须要动身,使人的赋性和本性得到高度成长.2.教导目标的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国外的斯宾塞.涂尔干.孔德等.主意肯定教导目标不该该从人的赋性须要动身,应当从社会须要动身,社会须如果肯定教导目标的独一根据.3.教导无目标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适用主义教导家杜威.他主意“教导即生涯”的无目标教导理论.这种理论从根本上否认了教导是一种有目标的造就人的运动.4.教导目标的辩证同一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导目标论.主意教导是造就人的运动,教导目标要斟酌人的身心成长的各个要素.赐与个别自由地充分成长,并予以高度看重;但不是抽象的离开社会和汗青来谈人的成长,而是把个别的成长放在必定的汗青规模之内,放在各类社会关系中考核,因而把两者辩证地同一路来.。
杜威的教育思想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952年),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
杜威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达了他的教育理论。
杜威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并提出了“儿童”“活动”“经验”的“新三中心论”。
他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学科分得过细,脱离生活实际。
他主张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认为“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长”“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认为“学校即社会”“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
杜威的教育理论1.教育观杜威是这样回答“什么是教育”这一问题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杜威认为教育能够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所以杜威强调教育就是生活,要求施教者在生活中教育孩子,教会孩子生活中所需要的东西。
2.教育的目的杜威所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生长”。
3.“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教育离不开环境,只能利用环境的作用间接地进行教育。
而学校就是特殊的环境。
在杜威看来,学校应该从教材和教育方法上进行根本的变革,主张将各类型的手艺、自然研究、科学常识、艺术引进学校,“使得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儿童在这样的小社会里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最终建立起“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
”4.“从做中学”这是杜威教育理论当中的另一个重要的观点。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5.五步教学法杜威提出,教学步骤一共可以分五步。
第一步创设疑难情境,第二步确定问题,第三步提出假设,第四步进行推断,第五步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论教育本质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
"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
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
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
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二)教学论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外国教育史 杜威的教育思想
第一,民主的教育应当是所有人的教育。 第二,民主社会教育是与强制的、权威的教育相对立的。
第三,民主社会的教育重视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重视共同
交流经验的方式。
第四,学校在训练儿童时,应当尽可能多给儿童自由,并且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独立性等品质。
2、民主教育应当重视儿童的生长
这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杜威认为用
实用主义教育的知的。
杜威认为旧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学科与生活的隔绝,学科
变成书本上的东西,不是真实的东西,学科在实际上不能应
用。
杜威认为,知识和行为应当是合一的。
方法论(教学论)
以主动作业为基础的教材教法心理化,“做中学”的教学原则
经验与思维的统一:活动
五步教学法:疑难的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3、实用主义教育的儿童观
从教育所需要调剂的儿童——社会——学校和教材三个方
面来看,杜威特别强调,儿童是教育的起点。
儿童本性的发展和特点。 在儿童的发展问题上,杜威也十分重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在儿童的发展问题上,杜威更重视儿童经验的获得和发展。 杜威指出,儿童是在解决问题时获取经验的。杜威的这种
– 这些作业活动的重要性在于它们能把人类社会的基本
事务引进到学校课程中来
4、实用主义教育的普通教育观
关于初等教育。他认为,初等教育的建立基于两个重要的
事实,一是儿童期是最初接受学校教育的时期;二是这一
时期是一个打基础的时期。因此,初等教育是人一生发展 的重要时期。 关于中等教育,杜威认为它与初等教育不同,它的目的以 求知识为重,主要让学生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组研讨资料约翰·杜威及其教育思想生平与经历近代美国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家,恐怕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杜威对美国及世界教育思想与实施,有其深远的影响及无与伦比的贡献。
杜威不仅是二十世纪中的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而且在美国国内,也是一位积极推动社会改革,倡言民主政治理想的所谓自由主义派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致力于民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者。
他的思想,不仅形成了美国继实用主义之后而起的实验主义(Experimentalism)哲学体系,而且也是间接影响到新教育──所谓进步主义教育──实施与理论的一位教育哲学家。
由于他毕生从事著作、教学,受业学生分居世界各地,故其影响是他人所不能匹敌的。
他的门徒胡适,是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著名学者和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健将。
杜威(John Dewey)出生于一八五九年的十月二十日。
这一年也是英国进化论的提倡者达尔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发表其《物种起源》(Ori gin of Species)巨著的一年。
杜威诞生在一个中产社会阶级的杂货商家中。
由于杜威的家乡,是新英格兰(New England)的维蒙特(Vermont)州的贝林顿(Burlington),人民生活习惯,娴习于自治,崇尚自由,笃信民主制度,这些可以说是新英格兰殖民区的传统精神。
杜威小时候,就显得有点害羞,天资并不聪慧,但是,却好学深思,手不释卷,喜爱阅读,是大家所共认的一位书虫。
他十五岁从贝林顿当地的中学毕业,因为居家离维蒙特大学很近,加以父母的鼓励,就进入维蒙特大学就读,在一八七九年完成学业。
当时的维蒙特大学规模很小,那年跟杜威一起毕业的学生仅仅十八人。
凡是在维蒙特大学就读的学生,都得研修古典语文。
他们都要学习希腊文,而且每个学生都要跟维大的每一位教授学习,因为除了工科的教授之外,当时全校只有八位教授。
杜威在大学的前两年修读希腊文及拉丁文,西洋古代史,解析几何及微积分。
第三年开始涉猎自然科学的课程,包括地质学,动物学,进化理论;他尤其从当时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T.H. Huxley 1825-1895)的生理学教本中,获得不少的启示,特别是关于进化的理论、生物与环境的理论,在在都使他有不少心智上的激动。
在大学课程的第四年,他才更为广泛地接触到人类智慧的领域;当时担任讲课的以哲学传授为主的泰锐(H.A.P. Torrey)教授,对杜威初期哲学思想的探究颇有帮助。
一八七九年,杜威从维蒙特大学毕业后,极想谋得中学教职,以发展他的志趣。
但因他年纪轻,加以毫无教学经验,到秋季各校已经上课,而他的职业尚毫无端倪。
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接到他一位在宾州南油城(South Oil City)担任中学校长的表兄来电报,请他前往任教,当时的月薪是美金四十元;一年之后转往贝林顿自己家乡的一所乡村学校任教,并继续研读哲学史,这时他认识了哈锐士教授(W.T. Harris)。
一八八○年以后,美国当时仅有的一本哲学杂志是《思辨哲学》(Speculative philosophy)哈锐士教授是该杂志的主编人。
哈氏受德国哲学的影响颇深,是德国哲人黑格尔(Hegel 1770-1831)的信徒。
在一八八二年,哈锐士接受了杜威第一篇哲学性的论文「唯物主义之形而上的假设」(The meta physical Assumpations of Materialism)。
稍后,杜威又写了两篇论文,交由哈锐士发表。
这三篇文章的组织及系统化的技巧很好,并不以内容见长;但是对一位青年哲学家而言,自己的论文能够刊登在全国唯一哲学学术论文的杂志上,是多么大的一种兴奋和鼓舞呢!一八八二年的秋天,杜威向约翰霍布金斯大学(The Johns Hopkins)申请教学奖助金,先后两次被拒,于是经由他大学时的泰锐教授以及哈锐士的鼓励,向他的姑姑借了五百元美金,开始了以哲学为主的研习生涯。
当时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校长吉尔曼(Gilman)聘请了不少哲学上卓有成就的学者;他本人对每一位研究生的学习都寄以关切,时时给予指导;而且上课时采取讨论的方法,富于思辨的气息,注重自由运思的精神,不受传统思想的约束,举行公开的辩论,凡此种种,使杜威有发展哲学见解的机会与环境。
在杜威完成其博士学位后,吉尔曼曾亲自在办公室召见杜威,加以鼓励,并劝勉杜威不可过分手不释卷地孤独自处,并且给杜威留学欧洲的一笔补助费用。
此后,杜威在密西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担任哲学讲师。
在教学期间,有一位以前曾在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教过杜威半年的毛尔斯(G.S. Morris)教授让出房子给杜威夫妇居住。
杜威为了感念这位恩师,把他后来所生第三个儿子取名为毛尔斯;这个孩子聪颖过人,是杜威六个子女之中最具天赋的一个,不幸却因病夭折。
丧子之痛对杜威夫妇的打击很重。
一八九四年,杜威出任芝加哥大学的哲学、心理学、教育系主任。
在这里,他跟他的妻子创立了名闻遐迩的实验小学;并从心理发展的见地,来勾画出教育的各项理论。
一九○四年,因为实验学校的归并问题,杜威不表同意,遂辞职离去。
他离开支加哥大学时,不知何去何从。
他写信给当时心理学界权威詹姆士(William James),叙述事情发生的经过,并希望获得一个教学的位置。
经由詹姆士及杜威老友卡特尔(J. Mckeenl Cattel)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协助,为他在哥大师范学院谋得一职。
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教职,是杜威的教学生涯中最长的一段时期,其间由于接触外籍学生的缘故,使他将教育的思想也能影响到世界其它各地。
尾野教授是一位日本的留美学生,曾受教于杜威,获得博士学位后返回日本,担任东京帝大教授,促成了一九一八年杜威在日本东京帝大的讲学。
我国学人蒋梦麟先生也曾在美国受教于杜威,就近邀请杜威于日本讲学完毕之后来华讲学。
一九一九年,杜威曾先后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广州等地讲学,由胡适先生担任讲学的翻译,把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直接播种在中国。
一九二八年,杜威曾经去了苏联;并到过土耳其,协助土国教育之改革;又到过南非、墨西哥等地。
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廿六年才退休,退休之后仍从事著作,并热心于民本主义之阐扬。
在他七十八岁时,还一度到墨西哥为苏联托洛斯基(L eon Trotsky)辩护,驳斥史大林对托氏的指控。
杜威是一个比较倾向于自由派的教育家,不希望向权威低头。
在他的鼓励下,美国大学教师于一九一四年组织了全美大学教授联合会(The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 s),四年之后又在纽约组织了纽约教师联合会(The New York Teachers Union),作为维护教师权益的一个有力组织,不仅消极地维护了教师的权利,而且积极地争取教育专业化的实现。
杜威曾在八十七岁时再婚一次。
他与人合着的《认知与所知》(Knowing and the Known)在他九十岁的时候出版。
他一生孜孜不倦的为学精神委实令人敬佩。
他九十三岁时(公元一九五二年)因肺炎去世,当时身体并不孱弱,心智情况尚佳。
著作杜威一生著述至为丰富。
他的早年著作偏重于《心理学》(1887)及《应用心理学》(1889),后来渐渐转而对教育有兴趣,如《思维术》(1910),《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经验与教育》(1938)。
以后的作品,就比较重在纯粹哲学问题的讨论了,如《哲学之重建》(1 920),《稳定性的追求》(Quest for Certainty 1929),《经验与自然》(1925),《艺术即经验》(1934),《逻辑──探究之理论》(1938),《认知与所知》(1949)等。
其它著作尚多,于此不再一一列举。
杜威的著作,显现了一个事实,即他是一位致力于写作的学人,他在维蒙特大学求学的时候,就显示出是一个专心致志的好学生,但他不擅于口才,文笔亦不精辟,并不是一位善用文思表达意见的人,他的作品是不容易立即被理解的。
教育思想杜威的哲学思想,既然是以实验主义哲学为其基干,所以,在教育的理论上,也就有了不同的看法。
教育在本质上,就是社会维系其存在与发展的一种历程,但是,教育在形式上,却不应孤立于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之外,这一基本的认识,可以概括了杜威整个教育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确定。
教育是跟社会一并发展的,是不能离开社会的情境的。
而一个社会具体存在的特征,乃是显现在社会生活的历程上。
社会的生活,是一种发展的历程,是一种绵延不绝的历程;在杜威的基本信念中,一个理想的社会,就是一个民主政治制度的社会;充分的思想自由,不加限制地沟通观念,公意的形成与确定,实是一个民主政治社会的基本精神所在。
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杜威虽然从教育的历程上,否定教育历程之外在的教育目的,但是,民主社会却是杜威讨论其教育思想时,一个内涵的教育目的,也是他谈论教育思想的一个先决条件,这一点是不容有所怀疑的。
教育是一个社会在其发展与存在之中,所不可或缺的一种历程;教育自身就是一种历程,而不能把教育当作一种方式或把教育当作一种获得的成果。
从存在于社会环境中的个人来论,个人始终是与其所处的环境交互活动的一个有机体;个体经验的成长与发展,是不能离开社会环境的。
不过就教育的定义来说,杜威还是偏重在个人方面,因为他认为教育是经验的重组过程,经由渐增的个人效能的媒介,而赋予更多的社会化价值。
杜威不给教育加上一些外在的目的,乃是确认教育所产生的经验情境是一个不确定的、变动的经验情境,由个体与环境连续不断交互作用的一种历程;外在、预定的目的,不一定就符合了现实经验情境的需求,也不一定就能贴切于当时的经验情境。
所以杜威曾一度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他以为教育除了自身的情境是产生目的的必要条件之外,经验的成长本身或经验的重组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
杜威所诟病的传统教育,乃是错把教育的历程看成为一种结果,误认教育乃是为了准备未来的生活所需,使教育的意义──经验的成长──成为越级的生长,对受教者的个人毫无切肤之感,于是教育的方式、内容、以及所谓的目的都是虚悬着的,教育成为生活之预备乃是极其自然而然的结果。
不过,杜威在主张教育是经验的生长与重组时,并没有完全忽略了经验发展的指导原则;如果没有原则加以指导,经验的生长是盲目的;如果没有指导经验发展的原则,则经验之发展是毫无实质的意义的。
在后期杜威的教育著作中,都主张经验发展的道德原则,及民主社会制度之规范原则。
教育是经验成长及重组的历程,此一历程有两个基本的因素──形成此一历程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单元。
一个就是个人的心理因素,另一个就是围绕在个人周遭的社会因素。
从个人的心理因素来说:个体是经验生长与重组的主体,其心理的因素也就是个人的能力、兴趣、习惯,是了解与解释个人经验生长意义所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