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2祝福第一课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案
祝福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重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某一次,我一边捧读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一边用手习惯性地去拔胡子,可能是一下没撑住,下巴上传来刺激性的剧痛。
恰巧,当时正好看到先生写的这样一句,“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各各夺取它的生存。
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这说得不就是男人的胡子吗?顿时,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又高大了许多。
男人似乎有一个通病,既要保持男性特征,还要修饰光滑的下巴,就像小说《祝福》中的鲁四老爷一样。
那么,生活中,你是喜欢胡子男多一些,还是喜欢光下巴男多一些?二、“胡子”大讨论1、喜欢胡子男多一些提示:胡子男,有艺术气质,有男人味,帅帅的,酷酷的,个性十足。
(诗歌就像男士的胡子,长在我们的脸上叫邋遢,长在大师的脸上叫个性。
所以,我们不得不备下一把剃须刀,为那些疯长似野草的胡子埋单。
)(胡子拉碴的,每天不剃不刮不修胡子的胡子男,还喜欢吗?)2、喜欢光下巴男多一些(追问:为什么?)提示:胡子拉碴的男人,显得沧桑、邋遢,不干净。
每天将下巴剃得光光的男人是一个热爱生活的男人,显得干净、精明、干练、精神。
三、聚焦鲁四老爷的“胡子”“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这是鲁迅先生小说《祝福》第一段中的一句话。
“但也还未留胡子”一句是闲笔还是妙笔,能否删去?)提示:妙笔。
1、妙在彰显身份地位。
提示:这样就把“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的鲁四老爷独立于鲁镇其它那些老了些但也留胡子的男人群体之外,说明鲁四老爷并不给人苍老、邋遢的感觉,反而给人一种干净、精明、干练的直观印象。
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
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学说祝福的话,来表达对同伴和亲人的祝福。
2、设计和装饰祝福卡。
活动准备:1、挂祝福卡的树。
2、将不同形状的卡纸用红绳子穿起来。
活动过程:一、祝福大比拼。
1、幼儿已经收集了大量的祝福语,我们都会说,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会说的祝福语多。
2、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说祝福语比赛,规则不能说重复的话,看哪一组说的祝福的'话多。
二、装饰祝福卡。
1、选择适合自己祝福语的卡片。
例如:圆形祝福老人身体健康、心型送给同伴。
2、用彩笔画出对亲人和同伴的祝福。
老师做巡回指导。
三、祝福树。
1、幼儿自己将画好的祝福卡片装饰在树上。
2、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祝福卡是送给谁的。
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篇二」一、教案设计学生分析:大班孩子临近毕业,孩子们即将离开幼儿园,成为一名小学生。
他们有很多不舍,舍不得幼儿园、舍不得老师、舍不得幼儿园的弟弟妹妹对于朝夕相处在一起的弟弟妹妹们,她们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对于我们中班的弟弟妹妹也有很多心理话想对哥哥姐姐说。
于是设计这样一个互动活动目标设计:1、在与哥哥姐姐的互动中,理解诗歌内容,尝试创编诗歌。
2、能大胆的说出自己对哥哥姐姐的祝福,体验这份珍贵的友情。
过程设计:一、哥哥姐姐送祝福(理解诗歌内容)二、弟弟妹妹送祝福(尝试创编诗歌)三、互赠送礼物资源设计:哥哥姐姐准备一句话(诗歌形式);中班幼儿准备小礼物评价设计: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切,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
教学内容正确充实,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突出重点,能联系实际。
教师教学环境有序、互动、民主、和谐。
教师为人师表,有探求新知的热情二、课堂实录一、哥哥姐姐送祝福(理解诗歌内容)(大班三位小朋友进教室)t:大班的哥哥姐姐马上要毕业了,要离开生活了三年的幼儿园,她们有很多心里话想跟你们说。
让我们用掌声欢迎哥哥姐姐。
(“弟弟妹妹好”,“哥哥姐姐好”互相问好)。
让我们听听哥哥姐姐的心里话。
《祝福》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祝福》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祝福》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祝福》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不再是简单的获取信息,而是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
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既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本文以《祝福》为例,探讨如何制定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教学目标1.了解《祝福》的作者、背景和历史背景,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2.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社会背景和寓意,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3.在理解小说的基础上,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深度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小说,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介绍《祝福》的作者、背景和历史背景,并与学生交流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授教学内容介绍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让学生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
同时,讲解小说的写作手法,如时间、空间、人物刻画、象征等。
3.阅读分析学生在分组或个人阅读小说后,进行小组或全班交流,分析小说中的细节、语言表达和情节发展。
学生可运用阅读策略,如提问、归纳、推理、评价等。
4.批判性思维训练针对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寓意,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小说反映出哪些社会问题?”,“小说想要表达什么思想意义?”,让学生自主分析和思考。
5.评价和总结在教学结束前,可进行讨论和总结,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和问题。
同时,体现教学成果,对学生的阅读技能进行评价。
三、教学反思通过上述教学方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祝福》,提升阅读素养,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但是,在实施教学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应该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思考,给予充足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3.设计合适的细节和策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让阅读成为有效的工具。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2祝福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2祝福1教案祝福课题:《祝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剖折人物的方法,分析祥林嫂这个典型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了解典型环境与祥林嫂性格的关系。
3.德育目标理解本文通过祥林嫂这个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在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重点:本文结构的安排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小说三次对祥林嫂的不同描写;对“祝福〞的含义理解。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学过鲁迅的小说《故土》《孔乙己》,其中活泼可爱而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三、设疑自探1、小说的情节结构怎样?2、小说的记述顺序是什么,作用是什么?3、小说的景物描骂有什么作用?4、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四.解疑合探1、明确:指导。
学习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说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祝福》的结构是按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的。
小说一开头描写祥林嫂所生活的环境:既有对阴沉黑暗的年底景象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又有对家家准备祝福的盛况的社会环境的描写,更有对虚伪反动保守的鲁四老爷及其书房的典型描写,这就提示了悲剧主人公一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环境,为祥林嫂悲剧的开展提供了背景。
这是情节开展的序幕。
序幕之后,首先描写了祥林嫂悲剧的结局一“我〞亲见沦为乞丐的祥林嫂;亲闻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的消息。
反映了鲁四老爷对祥林嫂死的冷酷,社会上对祥林嫂悲剧的冷淡,也表现了“我〞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激愤,从而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断补充修改片〞的回忆,展开对悲剧主体局部描述。
《祝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祝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祝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祝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将学习的是高一必修三中的第十三单元《祝福》。
该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一位勇敢坚韧、顽强不屈的女孩——爱丽丝。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到外表虚幻、内心坚强的女孩爱丽丝的故事,感受到女性的坚韧与意志力,同时学会了如何敬重、理解和欣赏不同的人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祝福》的背景及作者Thomas Hardy2.理解小说中爱丽丝和史蒂芬的性格特征和人生态度3.学习小说中使用的叙述技巧和写作手法能力目标:1.学会对小说进行分析、解读和评价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情感目标:1.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人生、人性2.懂得尊重与理解不同的人生选择3.培养学生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与担当精神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小说的背景、故事情节以及主要角色的心理变化2.掌握小说的写作手法和叙述技巧难点:1.理解小说中爱丽丝和史蒂芬的性格特征和人生态度2.如何通过小说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认识人生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授课、小组讨论、个人答题、情境教学等。
其中,情境教学为本次课的亮点。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领悟爱丽丝的感受和人生选择,进而思考自己的人生。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PPT介绍小说的背景,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阅读指导:分组阅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内心变化。
3.情境教学:以爱丽丝和史蒂芬的角色扮演为例,引导学生感受其情感、人生选择和梦想。
4.讨论答疑:就阅读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答疑,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含义和书写情感。
5.个人答题:针对小说中的重要语段进行阅读,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把握能力与鉴赏能力。
6.课堂总结:通过总结呈现学生所学知识点,提醒学生回归主题。
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方式,提醒学生认识自我、探究恐惧与勇气,引导学生深入地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多样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1.2祝福教案(1)
1.2 祝愿 3 教课设计(人教版必修三)教课目的:1.正确掌握祥林嫂的形象特点,理解造成人物惨剧的社会本源,进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实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绘、动作描绘、语言描绘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领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绘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课重点:正确掌握祥林嫂的形象特点。
教课难点:祥林嫂惨剧的本源。
教课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教课重点:通读全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全文。
一、导入在中国的现代作家中,没有哪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有鲁迅这们深刻而又详细,没有哪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有鲁迅这样执着而又锋利,那么是谁让祥林嫂落到了那么凄惨的境地?让我们走进《祝愿》,走进我们民族的昨天,也走进鲁迅先生伟大的心灵。
学生介绍鲁迅,教师增补。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主要作品小说集《呼喊》《徘徊》;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篇小说《阿 Q 正传》( 1921 年 12 月)二、解题1.背景介绍《祝愿》写于 1924.2.7. ,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徘徊》的第一篇,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忱喝彩辛亥革命的迸发,但是不久就绝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此后,帝制政权虽被颠覆,但代之而起的倒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无完全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趋贫穷化,他们过着短吃少穿的生活,宗法观点、封建礼教仍旧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愿》里,深刻地显现了这一期间中国乡村的真切相貌。
这一期间的鲁迅基本上仍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行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剖析察看,有时就难免发生思疑,感觉绝望。
他把这一期间的小说集叫做《徘徊》,明显反应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暗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踊跃奋斗。
2.祝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2. 祝福教学目标1.分析小说中“我”的形象及其把“我”作为叙述人的意义。
2、分析鲁四老爷的形象2.欣赏小说的对话描写及体味语句的深刻含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小说中“我”的形象及其把“我”作为叙述人的意义难点欣赏小说的对话描写及体味语句的深刻含意教学过程:一、分析小说中“我”的形象。
1、小说中的“我”是一种什么身份的人?明确,“我”是一个远离闭塞、衰败和萧索鲁镇社会环境,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社会精神和道德观念禁锢的知识分子。
(这一点可从“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谈话是总不投机”等句子中看出)2、有感情地朗读语段——从“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样林嫂的事”至“这样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
思考:①如何理解“我”对祥林嫂的回答“说不清”。
②“我”是否同情样林嫂的命运,又如何理解“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一句话。
明确‘①对于祥林嫂灵魂有无的发问,“我”的回答有三句话,“也许有”,“也未必”,“说不清”。
第一句在“我”是慰藉的话,在祥林嫂却是似疑实断的答案,这对祥林嫂“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是一个冲击。
第二句在“我”已意识到给对方增添了苦恼,于是支吾其辞,而在“祥林嫂”由此获想到死后的痛苦,更加深了苦恼。
第三句“我”的禽棍之辞,在祥林嫂心灵上掀起了更大的波澜,客观上加速了祥林嫂悲剧的到来。
总之,‘我”的动机是想帮助祥林嫂解除痛苦.然而,相反的结果却表现了‘我”的软弱无力。
②“我”预料中面又不愿发生韵事终于还是发生了。
从“我”与“短工”的对话中可看出“我”对祥林嫂是抱有扳大同·情心的。
样林嫂的惨死曾令“我”诧异和惊慌.但这种精神的危机,“只是暂时的事”,程快“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有些负疚,并且为了卸去这偶尔的负疚感,“我”已决计离开鲁镇。
这充分显示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精神道德上的不足——潜意识里想逃避现实矛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
格一课堂教学方案节:课时:备课人:二次备课人:附赠材料教师教学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让学生看到自己情绪失控,让学生轻易就突破了自己的底线。
下面简单举几个例子,可以直观地说明教师在课堂上犯类似错误时会有怎样的表现因生气而在讲话时提高嗓门讲话时咬牙切齿。
脸憋得通红。
●双手环抱胸前,目视天花板,或许还在不耐烦地跺脚。
●摆出吹胡子瞪眼的表情·朝学生大喊:“够了!去办公室等我!”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相信你对这些行为一定并不陌生也许某些行为在各自的同事中就能见到。
但你也许会问,这有什么大不了呢?学生偶尔会招人生气,会挑战教师的耐心,当然有时难免会突破教师的底线一这就是问题所在!教师的底线绝对不可以让学生摸透。
课程在上课之前,请先问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你曾因为学生而生气吗?你是否曾因为“中了学生的计”而感到不爽?你是否曾经让学生看出来他们的举动已经让你愤怒到失去理智?(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至少一两次类似的经历。
)当学生发觉已经探到了你的底线,他会做什么?请围绕下面几个主题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的教学。
作为教师,经常出现的重大错误就是让学生知道他们能够影响教师的情绪。
教师如果表现出不满,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得逞了。
他们会认为自己成功地控制了教师的情绪。
●可以让学生看出你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感到失望,但要分清,对他们的行为感到失望和让自己的情绪受他们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为学生的行为负责是完全正当的,并且要坚持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所做所为尽到自己的责任,但不能任由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受控制接下来,请仔细想想,你在自己的课堂上应该如何以冷静专业的态度来应对学生的不当行为,如何避免感情用事。
简单举几个例子示例:课堂上有学生不断弄出声响。
教师已经多次提醒该学生,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
面对这种情形,应该如何应对?示例:某堂课上,学生正在独立完成各自的练习,有一个学生却在座位上无所事事,此时应如何应对?示例: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嬉笑,引起了其他学生的注意,这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此时应如何应对?示例:有一个学生满面愁容地走进教室,看得出他在外面被别的学生欺负了,作为发现这个迹象的教师,应该如何应对?示例:课堂上有学生和教师顶嘴,并且措辞十分不当。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悬疑式导入)(导语)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最常用是“归乡”模式,在“我”的“故乡”鲁镇上,我们认识了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他们的命运和“我”几乎缠绕在一起,今天我们重回鲁镇,去认识一位“苦人儿”祥林嫂,看一看“我”在她的命运进程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二、阅读发现(一)问题呈现“我”回到久别的故乡鲁镇,文本几次提到“无论如何明天我决计要走了。
”好好的,为何又急着要走呢?让我们重读文本,看一看平静的叙述语调下是不是隐藏着一些不平静呢?(2)关键提示注意文本中的一些细节:(1)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2)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单是老了些。
(3)我与他的谈话不投机的了(4)(祝福的仪式)年年如此,家家如此。
(三)交流明确鲁镇一直就没有变,“我”略带消极的语调强调了这一点,恰恰暗示了“我”的变化——对于鲁镇而言是,在“我”而不属于,“我”越是要走,越是表明“我”与鲁镇的隔膜与疏离。
“况且,一想到昨天祥林嫂的事,也就不能使我安住”这是更为重要的让“我”决计要走的另一原因。
三、细节探究:“我”在文中是怎样的一个人?(一)“我”与祥林嫂的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中,有怎样的心理反应?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1、学生分组探究2、明确(1)“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
(2)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
(3)我即刻胆怯了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
我是一个对鲁镇保守、冷漠的社会气氛感到愤懑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无力拯救祥嫂,但却是小说中唯一深切同情她的悲剧命运的人。
《祝福》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祝福》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祝福》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祝福》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描述一个受压迫的民族的命运为主线,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处境。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此篇文章,引导学生加深对当时时代背景及文学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教材分析1. 课文分析《祝福》写了一个少年阿Q的爱情梦与民族梦。
阿Q是一个受压迫的小人物,他在日复一日的被剥削、被欺负中麻木了,但是他本身的身世、人性的软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使得阿Q 尝试去挣脱束缚,也从他对爱情的渴求和对民族团结的期盼中得到了一份自我认同。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祝福》,学生可以理解鲁迅先生的写作思路、文学风格以及他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的命运历程、反映阶级斗争的现实性题材以及人民的反抗意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学会进行文学分析。
3. 教学重点1)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整理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以及文学艺术手法。
2)理解鲁迅先生对民族问题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进一步探究他对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的反思。
3)体会鲁迅先生的艺术风格和阐述方法,学会运用归纳、推理等方法进行文学分析。
4. 教学难点1)鲁迅思想的深刻理解。
2)文学艺术手法的分析。
二、教学设计1. 情境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投影、音乐等方式,创造一个文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从生活感悟入手,快速把握文本所传递的情感。
2. 自读与研读请学生先阅读一遍课文,然后再重新认真阅读,重点关注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以及文学艺术手法。
3. 课堂分析在课堂分析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关键问题,并组织小组讨论和展示。
关键问题:1)主题思想是什么?2)文学艺术手法有哪些?3)人物形象是什么?4)故事结构是怎样的?4. 课后作业在课后作业环节,可以通过写作、口语交流等形式,巩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2 祝福 鲁迅教案(1)
最新整理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导语:本着遵循认知规律、遵循鉴赏基本原则,教学中宜深入浅出、以读带赏,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新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下面为大家带来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复习小说的文体知识,包括小说三要素、记叙顺序、结构安排等。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设想:1、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习,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
因此,布置学生在课前为“我”写日记,给祥林嫂列年表。
旨在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2、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
3、鲁迅先生要以文学作为启蒙的工具,唤醒民众。
因此,他的很多作品其主题都是批判封建思想的。
这样的批判旨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好的积极向上的东西,抛弃封闭、落后、愚昧的东西。
因此,要联系鲁迅思想和他的作品整体思想倾向,来指导学生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小说的现实意义。
4、要把环境对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影响作为重点,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祥林嫂周围的人们为什么对她这样冷漠、残酷?从中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和国民心态?5、文章较长,知识点多,要学的东西也多,容易杂乱,拟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A.小说的故事情节;B.人物性格形象;C.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意义。
6、此文是现代文学作品,不少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甚相同,正好可用来训练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每课时的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课前预习:为“我”写日记,给祥林嫂列年表。
一、导入:鲁迅的小说中有三个人物最为出名——孔已己、阿Q、祥林嫂,孔已己是有姓无名;阿Q是有名无姓;祥林嫂是既无名也无姓。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鉴赏这个既无名也无姓的人物——祥林嫂。
二、背景介绍:《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
人教语文高中必修3第一单元祝福教案(2)
《祝福》教案教学目标: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二、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几篇课文教有所重,形成一个疏密有致浓淡互补的单元教学整体。
三、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可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四、课余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祝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内容。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时数三课时预习指导熟悉课文,掌握课文中有关词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介绍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检查预习1.解释词语。
寒暄尘芥堆淡然俨然咀嚼赏鉴沸反盈天不更事《四书》(见教材注释)2.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
研习新课1.学生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教师点拨,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见前面教学目的,可以板书)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统一意见,形成下面的表格: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自己的特点?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手法。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1-2祝福 第一课时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1-2祝福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设想】[重点]为 1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难点]为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
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揭示主题。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
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2.祝福1 优质课教案
第1段钝dùn响幽微寒暄xuān第2段瓦楞wǎléng朱拓tà
第3段间jiàn或乞丐qǐgài第10段悚sǒng然踌蹰chóu chú
第17段不更gēng事第20段谬miù种第30-31段淡然俨yǎn然
第32段雪褥rù瑟sè瑟有声尘芥jiè堆形骸hái第34段颊jiá周正第50、56、60段沸反盈天贺家墺ào嚎háo第66段荸荠bíqí絮絮xù
瑟瑟:sè象声词。形容颤抖:瑟瑟发抖|形容轻微的声音:秋风瑟瑟。
沸反盈yíng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墺:ào可居住的地方。
絮絮:xùxù1.语繁不断貌。2.连绵不绝貌。
呜咽wūyè:1.低声哭泣。亦指悲泣声。2.形容低沉凄切的声音。
歆享:神灵享受供物。
第68、69、72、74段呜咽yè驯xùn熟桌帏wéi讪讪shàn第79段敛liǎn
第83、87段怔怔zhēng zhēng |咀嚼jǔjué赏鉴渣滓zhāzǐ瞥piē
第96、98、99、101段拗niù不过蹙cù缩诡秘门槛kǎn
第109段窈yǎo陷惴惴zhuìzhuì第112段歆享xīn xiǎng牲醴shēng lǐ蹒跚pán shān
4.研读序幕部分有关环境描写
5.小说的开头写道:“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这一句作何理解?
6.研究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发生的时间
7.探讨祥林嫂的死因(亦即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检
查
评
价
教
研
组
应备:节,实备节,超备节。
质量评价:20年月日
教
学
主
管
20年月日
内容与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
三分钟
背文学常识“送灶”“监生”
监督
检查
记忆
运用
纠正
记录
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3分钟
1
承接导入环节
回忆鲁迅相关文学常识
1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评价。
2补充相应知识。
1、各组上台展示,课代表协助老师检查完成情况。
2、整理完善
3、小组或同桌间检查。
验收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
4分钟
承
接
环节
梳理文章情节Hale Waihona Puke 1、提问:请划分出小说的情节
2、点拨:按照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
学生展示
学生补充、纠正
完善答案,记录
培养学生梳理情节的能力
5分钟
3
练评结合环节
在文章的倒叙手法的作用
1、提问:小说叙述过程是按照什么叙述方式进行的?
2、公布答案。
评价学生作答结果。
1、小组讨论并写出答案
2、小组展示。
3.其他小组补充
4、书上记录相关答案。
训练学生质疑、概括、分析,领会作者意图的能力。
6分钟
4
课堂
总结提升环节
总结本课知识。
1、引导学生总结本课重点。
2、点拨文中字词读音。
1、回忆、总结
背诵、
巩固本课所学,完成学习目标
4分钟
5
检测反馈环节
《优化学案》相关习题
1、巡视学生。
公布答案。
2、展示优等生练习册。
3、评价学生作答结果。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
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4月21日
课题
祝福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重点
梳理小说情节,并分析叙述方式倒叙的作用
依据:2018年高考大纲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以主要人物梳理小说情节
依据:分析概括文章结构和归纳内容要点,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答、补充记录。
课代表协助检查
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的掌握情况
5分钟
6布置下节课
自主
学习
任务
1、练习册剩余习题做完
3分钟
让学生明确下课所学,有的放矢进行提前学习。
7板书
设计
祝福
鲁迅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8课后反思
学习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记住作家作品相关常识。
2、能够整理出文章情节。
二、能力目标:
1、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品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2、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理由:大纲要求阅读时要理清文章脉络,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