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溶剂萃取和浸取
11级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复习题
11级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复习第一章绪论一、生物分离技术的基本路线?二、主要生物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三、生物分离技术的特点?四、生产中怎样选取生物分离技术手段?第二章下游技术的基础理论1.对生物产品进行分离的理论依据有那三个方面?2.化学性分子识别和生物学的特异性相互作用的相似和区别?第三章发酵液预处理一、名词解释1.凝聚: 2.絮凝: 3.过滤: 4.离心沉降: 5.离心过滤: 6.助滤剂: 7.沉降:二、单项选择1.真空转鼓过滤机工作一个循环经过()。
A、过滤区、缓冲区、再生区、卸渣区B、缓冲区、过滤区、再生区、卸渣区C、过滤区、缓冲区、卸渣区、再生区D、过滤区、再生区、缓冲区、卸渣区2.以下哪项不是在重力场中,颗粒在静止的流体中降落时受到的力()A.重力B. 压力C.浮力D. 阻力3.以下哪项不是颗粒在离心力场中受到的力()A.离心力B. 向心力C.重力D. 阻力4.颗粒与流体的密度差越小,颗粒的沉降速度()A.越小B.越大C.不变D.无法确定5.工业上常用的过滤介质不包括()A.织物介质B.堆积介质C.多孔固体介质D.真空介质6.下列物质属于絮凝剂的有()。
A、明矾B、石灰C、聚丙烯类D、硫酸亚铁三、判断对错1.助滤剂是一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
()2.通过加入某些反应剂是发酵液进行预处理的方法之一。
()3.在生物制剂制备中,常用的缓冲系统有磷酸盐缓冲液;碳酸盐缓冲液;盐酸盐缓冲液;醋酸盐缓冲液等。
()四、填空1.发酵液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和()等。
2.为使过滤进行的顺利通常要加入()。
3.工业离心设备从形式上可分为(),(),(),等型式。
4.典型的工业过滤设备有()和()。
5.常用离心设备可分为()和()两大类;五、简答1.改变发酵液过滤特性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其简要机理如何?2.除去发酵液中杂蛋白的常用方法有哪些?3.试述生物工业中常用固液分离设备的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第四章细胞破碎一、名词解释1.超声波破碎法2.酶解法二、单项选择1.适合小量细胞破碎的方法是()A.高压匀浆法B.超声破碎法C.高速珠磨法D.高压挤压法2.丝状(团状)真菌适合采用()破碎。
第5章 溶剂萃取
【5】、萃取体系表示法 被萃取物(起始浓度)/水相组成/有机相组成
〔萃合物的分子式〕
例:
Ta5, Nb5 100 克 升 4MH2SO4、8MHF 80%TBP 煤油 H2TaNbF6 •3TBP
表示被萃物是五价的Ta、Nb离子,萃取前它们 的浓度为100克/升,水相的组成为4M浓度的硫酸和 8M的氢氟酸。有机相的组成为80%的TBP作萃取剂, 20%的煤油作稀释剂,萃合物的分子式为 H2TaF6·3TBP及H2MbF6·3TBP。
• 根据离子的性质,大部分金属盐是强电解质,它 们在水中有较大的溶解度。这不仅是由于水是极 性大的液体,能够使盐类离解成离子,而且水使 金属离子溶剂化而促进溶解.然而大部分简单的金 属盐,显著地不溶于有机溶剂中。因为有机溶剂 多半是非极性化合物。
• 只有当金属离子或其盐类与有机溶剂分子生成一 种在有机溶剂中比在水中更易溶解的化合物时才 有可能。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分子结构与有机溶 剂分子具有相似的特点,即所谓“同类溶解同类” 规则。
(5)操作安全,无毒、不易燃、不挥发。 (6)稳定,便于储存。 (7)价廉,来源充足。
有色冶金生产中常用的萃取剂有胺盐、醇类、酮 类、羧酸类、磷酸类等。
萃合物:萃取剂与被萃取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 不易溶于水相而易溶于有机相的化合物,通常是一种 络先要选用合适的萃取剂, 它是一种能将金属离子通过配位化学反应从水相选择 性地转入有机相,又能通过另一类配位化学反应从有 机相转到水相,借以达到金属的纯化与富集的有机化 合物。
• 人们为寻找选择性更高的萃取剂开展了大量的稀土溶 液配位化学的研究工作,可以说稀土配位化学的发展 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是配位化学和分离化学成功的结 合。配位化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配位萃取。
第五章 溶剂萃取和浸取
水相条件的影响——盐析 盐析 水相条件的影响
盐析剂可使生化物质在水中溶解度↓ 盐析剂可使生化物质在水中溶解度↓ 生化物质在水中溶解度 盐析剂可使两相密度差↑,两相互溶度↓ 盐析剂可使两相密度差↑ 两相互溶度↓ 两相密度差 例如,提取维生素B 例如,提取维生素B12时加入硫酸铵 提取青霉素时加入氯化钠 盐析剂的用量要适当 盐析剂的用量要适当
分离因数β 分离因数
如果料液中除溶质A以外,还有溶质B 萃取剂对溶质A 如果料液中除溶质A以外,还有溶质B。萃取剂对溶质A 分离因数β 分离能力的大小可用分离因数 来表征: 和B分离能力的大小可用分离因数β来表征: β = (c1A/c1B)/(c2A/c2B) = (c1A/c2A)/(c1B/c2B) = KA/KB 如果A是产物, 为杂质,分离因数为: 如果A是产物,B为杂质,分离因数为:β = K产/K杂 越大, 的分离效果越好,即产物与杂质越容易分离。 β越大,A、B的分离效果越以下几点要求 好的萃取剂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萃取容量大; ① 萃取容量大; 选择性好; ② 选择性好; ③ 有利于相的分散和两相分离,与被萃取相互溶 有利于相的分散和两相分离, 度小,且粘度小; 度小,且粘度小; 易回收和再生; ④ 易回收和再生; 化学稳定性好,不易分解,对设备腐蚀性小; ⑤ 化学稳定性好,不易分解,对设备腐蚀性小; 经济性好,价廉易得; ⑥ 经济性好,价廉易得; 安全性好,沸点高,对人体无毒或低毒。 ⑦ 安全性好,沸点高,对人体无毒或低毒。
水相条件的影响——pH值 pH值 5、水相条件的影响 pH
pH值影响分配系数 pH值影响分配系数 值影响 例如,红霉素在pH=9.8 pH=9.8时 例如,红霉素在pH=9.8时,在乙酸戊酯与水相的分配系 数等于44.7 而在pH=5.5 44.7; pH=5.5时 等于14.4 14.4。 数等于44.7;而在pH=5.5时,等于14.4。 pH值影响选择性 pH值影响选择性 值影响 如酸性抗生素一般在酸性下萃取到有机溶剂, 如酸性抗生素一般在酸性下萃取到有机溶剂,而碱性杂 质则成盐而留在水相;如为酸性杂质, 质则成盐而留在水相;如为酸性杂质,则应根据其酸性 的强弱,选择合适的pH pH值 以尽最大可能除去杂质。 的强弱,选择合适的pH值,以尽最大可能除去杂质。 pH值应尽量选择在使生化物质稳定的范围内 pH值应尽量选择在使生化物质稳定的范围内 值应尽量选择在使生化物质稳定
第五章萃取技术.课件
当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 反胶束时,水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 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线性增大。
通过测定有机相中平衡水浓度的 变化,可以确定形成反胶束的最低 表面活性剂浓度。
反胶束的形成是表面活性剂分子 自发形成的纳米尺度的聚集体,是热 力学稳定的体系。
K a AH
(5-3)
其中,Ka为弱酸的解离常数;
[AH]和[A-]分别为游离酸和其酸根离 子的浓度。
如果在有机相中溶质不发生缔和, 仅以单分子形式存在,则游离的单分 子溶质符合分配定律,其分配常数为
Aa
AH
AH
(5-4)
其中,AH 表示有机相中游离酸的
浓度,Aa为游离酸的分配常数。
利用一般的分析方法测得的水 相浓度为游离酸和酸根离子的总 浓度,故为方便起见,用水相总
3.物理萃取和化学萃取
物理萃取
定义:溶质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两相间 达到分配平衡,萃取剂与溶质间不发生 化学反应。
应用:广泛应用于抗生素及天然植物中 有效成分的提取。如利用乙酸丁酯萃取 青霉素。
化学萃取
定义:利用脂溶性萃取剂与溶质的化 学反应生成脂溶性复合分子,使溶质 向有机相分配。
应用:用于氨基酸、抗生素和有机酸 等生物产物的分离回收。
液体
双水相萃取
萃取剂
液固萃取(浸取)
固体原料 超临界流体
液体原料
2.反 萃 取
定义:调节水相条件,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 转入水相的操作。
作用:为了进一步纯化目标产物或便于后续 分离操作。
洗涤:常常加在萃取与反萃取操作之间,目 的是除去与目标产物同时萃取到有机相的杂 质,提高反萃取液中目标产物纯度。
第五章萃取设备计算
大于轻液出口内径:DL = 30 mm 同时应该小于DH = 44.1mm
• 可以选择37.4、39.0、41.1、43.8。
• 校核轻液和重液界面半径 rs
需要校核rs
rs
H rH 2 LrL2 H L
1000
43.2
2
880152
时,分界半径rS仅随重液出口半径rH而变
化。
rH ,rS
此时,界面外移,有利于轻液分离,反之
rH ,rS
界面内移,有利于重液分离。
重液出口半径rH的取值范围
重液出口半径rH的上限(最大值),当rS = rf 轻液混入重液出口.
rsrf rH 2H H rL L 2 L
可 r H 得 r f2 H L r L 2L H
– 液-固萃取:(浸取)(Leaching )。如用丙酮提 取菌丝体中的灰黄霉素。
– 液-液萃取: 溶剂萃取(溶媒萃取) – 双水相萃取
第一节 萃取设备
分段式萃取 混合过程和分离过程在分别在两个独立的设备
中进行;
连续式萃取: 若上述两过程在一个综合性设备中。
液-液萃取设备:
• 分段萃取 • 混合设备 混合罐
dm的液体在半径r处所受到的离心力dF:
dF 2 r dm dm 2r h dr dF 2h2r2dr
在r处圆筒面上所受压强
dp dF 2 rdr 2rh
• 对于轻液,在轻液出口至分界半径范 围内,积分得:
psdp p1
2
rs
L rL rdr
ps p122L(rs2rL2)
对于重液相,在重液出口至分界 半径范围内,积分得:
psdp p2
溶剂萃取知识点总结
溶剂萃取知识点总结一、溶剂萃取的原理溶剂萃取是通过物质在两种相间的分配系数的差异而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浓缩。
在溶液与溶剂接触的时候,溶质(萃取物)会在两种相间发生分配,达到平衡。
通过这种分配平衡,就可以达到提取溶质的目的。
当溶质在两种不同的溶液中的分配系数大致相等时,可以通过多次的分配来使溶质转移。
二、溶剂萃取的分类1. 单级萃取:指在一次抽提操作过程中,溶液和溶剂接触后,仅发生一次分配,不再进行第二次分配,即一次抽提完成。
2. 多级萃取:在一次抽提操作结束后,不断重复进行沉淀产物与溶液接触,多次分配,并用新的溶剂进行抽提的过程。
三、溶剂萃取的应用1. 化工领域:溶剂萃取主要应用在石油、化工、冶金、有色金属等行业,用于提取金属离子、有机物和无机物等。
2. 食品领域: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溶剂萃取可以提取植物油、蛋白质、色素等。
3. 钴、镍等有色金属的萃取提纯。
4. 药品领域:在制药过程中,溶剂萃取可以用于分离和提取药物的成分,或者提取药物中的杂质。
5. 环保方面:通过溶剂萃取可以对有机废水进行处理,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去除,达到环保的目的。
四、溶剂萃取的优缺点1. 优点:(1) 操作简单,易于控制;(2) 能够适用于大量的样品分析;(3) 可以进行选择性溶剂萃取,实现目标物质的高效提取。
2. 缺点:(1) 有些物质溶于多种溶剂,选择适宜的萃取剂有一定难度;(2) 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产生大量的废溶剂,对环境造成污染;(3) 萃取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溶剂回收和废弃物处理,增加了操作成本。
五、溶剂萃取的过程及步骤1. 与样品混合:将样品和适量的溶剂混合,在搅拌或加热的条件下使之充分混合。
2. 分液:待混合物充分混合后,静置一段时间,使得样品中的目标物质与溶剂达到分配平衡,产生两个不同相的层。
3. 采集上层液:通过分液漏斗或者其他分离设备采集上层液相。
4. 净化:对采集的上层液做进一步的处理和净化,使得目标物质得到更纯净的提取。
生化工程下游技术知识课件第五章溶剂萃取和浸取
03
浸取技术简介
浸取技术的原理
01
浸取技术是一种分离和提取固体物料中可溶性组分的方法,其 原理是利用溶剂将固体物料中的可溶性组分溶解,然后通过固
液分离,将溶剂和溶解的组分分离。
02
浸取过程中,溶剂和固体物料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接触,使可溶 性组分从固体物料表面逐渐扩散到溶剂中,形成浓集。
03
浸取过程通常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进行,根据不同物料和 组分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操作条件。
萃取剂的再生与循环使用
01
萃取剂的再生与循环使用是溶 剂萃取技术中的重要环节,通 过再生和循环使用可以降低生 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02
萃取剂的再生方法包括蒸馏、 结晶、吸附等,根据不同的萃 取剂和分离需求选择合适的再 生方法。
03
为了实现萃取剂的循环使用, 需要将再生后的萃取剂进行纯 化和浓缩,以便再次用于萃取 过程。
浸取技术的应用领域
矿物浸取
通过浸取技术提取矿物中的有价组分,如铜、 金、银等。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
通过浸取技术提取固体废弃物中的有用组分, 实现资源化利用。
植物资源提取
利用浸取技术提取植物中的有用成分,如草 药、茶叶、香料等。
环境治理
利用浸取技术处理环境污染问题,如土壤修 复、水处理等。
04
溶剂萃取与浸取的比较与选择
进料液与萃取剂的混合。
混合过程中还需注意控制温度、压力等参数,以确保萃取过程
03
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分相过程
分相过程是将混合后的料液与 萃取剂进行分离,使各个组分 得到分离。
分相的方法包括静置分层、离 心分离等,根据不同的分离需 求选择合适的分相方法。
分相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 压力等参数,以获得较高的分 离效果和纯度。
溶剂萃取原理
溶剂萃取原理溶剂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离技术,它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分配系数来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溶剂萃取原理是基于溶质在两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进行分离的。
在溶剂萃取过程中,通常会选择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一种是水相溶剂,另一种是有机相溶剂。
首先,溶剂萃取原理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溶剂。
对于溶质A 和B来说,如果A在水相中溶解度较高,而B在有机相中溶解度较高,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一特性进行分离。
其次,将混合物与合适的溶剂进行接触,使得溶质A和B分别溶解在不同的溶剂中。
然后,通过分液漏斗等设备将两种溶剂分离开来,从而实现溶质A和B的分离。
在实际应用中,溶剂萃取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制药、环境保护等领域。
例如,在化工生产中,可以利用溶剂萃取技术从废水中提取有价值的物质;在生物制药领域,可以利用溶剂萃取技术提取生物制剂中的有效成分。
此外,溶剂萃取还可以用于金属提取、食品加工等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溶剂萃取过程中需要考虑一些因素。
首先,选择合适的溶剂对于溶剂萃取的效果至关重要。
其次,要控制好溶剂的使用量和分离条件,以提高分离效率和降低成本。
最后,对于有机相溶剂的回收和再利用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通过蒸馏等方法将有机相溶剂回收,减少资源浪费。
总的来说,溶剂萃取原理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物质分离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控制好分离条件,可以实现对混合物中不同物质的高效分离和提纯。
在实际应用中,溶剂萃取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化工、生物制药、环境保护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改进,相信溶剂萃取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溶剂提取法
加额阿依
目录
浸提法 溶液萃取法
浸提法 定义
浸提法是挥发性物质的有机溶液将植物原材 料中的芳香成分浸提出来,使之溶剂到有机溶 剂中,然后蒸去溶剂的方法。
浸提原理
液→固提取过程
1、渗透 2、溶解
3、分配
4、扩散
常用的浸提方法
煎煮法。是指用水作溶剂,加热煮沸浸提药材成分的一种方法。
萃取分类
1、液-液萃取:以液体为萃取剂如果含有目标产物的原料也为液体, 则称为液-液萃取。 2、液-固萃取或浸取:如果含有目标产物的原料为固体 3 、超临界流体萃取:以超临界流体为萃取剂,含有目标产物的原 料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
4、超声、微波萃取:以超声破碎仪或微波炉的空化作用使样品中有 效成分萃取出来。
萃取操作要点
检漏: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振荡:先装入溶液再加入萃取剂,振荡。 分层:将分液漏斗放在铁圈上静置,使其分层。 分液: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再打开旋塞 ,使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 端放出 ,待油水界面与旋塞上口相切即可关闭旋塞, 把上层液体 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常见萃取剂
甲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汽油,乙醚,直馏汽油,正丁醇, 四氯化碳。
萃取案例
吸附 : 从分离器流出的馏出液经过三个串联的装有活性炭的吸附柱进行吸附。活性 炭吸收精油饱和后 将第一个柱移去并将活性炭收集子密闭玻璃密器中留待漫提:再 把吸附柱前移, 把盛新鲜活性炭的吸附柱放于第兰位。 浸提 : 用有机溶剂对活性炭进行浸提。第一次浸泡4~6 h, 以后每次2 h,共12次。 活性炭中的油浸提完后,将其中的有机溶剂蒸出,可循环使用。 粗蒸 : 采用易燃溶剂之蒸馏方法对浸波进行蒸馏, 水浴温度拄制在60度以下。 减压共沸精馏 : 加入无永乙醇, 对粗蒸残余物进行减压共沸精馏 。真空度为 99.3kPa;水浴温度≤60度。精馏完毕产品再经精制即为玫瑰精油。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五章 溶剂萃取和浸取
盐、供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其他营养成分等。必须考虑这些物质对萃取
过程的影响。 (1)pH值 直接影响表观分配系数。另外对选择性有影响。
pH值还应尽量选择在使产物稳定的范围内。
(2)温度 温度会影响生化物质的稳定性,所以一般在室温或低温下进行。 同时影响分配系数K 。 (3)盐析 硫酸铵、氯化钠等可降低产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还能减小有机溶 剂在水相中的溶解度。但过多可能促使杂质一起转入溶剂相,必要时 要考虑回收。 (4)带溶剂 能和产物形成复合物,使产物更易溶于有机溶剂相中,提高分 配系数。复合物又要容易分解。
有机溶剂萃取
利用一种溶质组分(如产物)在两个互不混溶的液相(如水相和有机溶剂 相)中竞争性溶解和分配性质上的差异来进行分离操作的。 有机溶剂萃取法广泛应用于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激素 等发酵产物工业规模的提取上。 优点 a) b) c) d) 比化学沉淀法分离程度高; 比离子交换法选择性好、传质快; 比蒸馏法能耗低; 生产能力大、周期短、便于连续操作、易实现自动化控制。
的电子受体A—H因已形成内氢键而不再起作用。故
AB(3)型溶剂的氢键性质与N型或B型相似。
3.溶剂的极性
溶剂萃取的关键是萃取溶剂的选择,而选择的依据是 “相似相溶”的原则。 “相似”有两个方面: 一是分子结构相似,这相对容易考察;另一个是分子间 作用能相似,即分子问相互作用力相似。在生物工业上,对 后一点考察较多的是分子极性。
溶剂萃取法和其他新型分离技术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新型分离 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反胶团萃取(Reversed micelle extraction) 双水相萃取技术(Partition of two aqueous phase system) 等。 用于高品质的天然物质、胞内物质(胞内酶、蛋白质、多肽、核 酸等)的分离提取上。
溶剂萃取的方法
溶剂萃取的操作方法
2、连续萃取法(有机相较水相轻的常用连续萃取器)
A为烧瓶,内装有机溶剂。溶剂在A 中被蒸发后,在冷凝管B中被液化, 流入细长破璃漏斗管C中,长管下端 ,为增大两相接触面,装一细孔玻 璃扳D。溶剂经D处被分散成细小液 粒流入萃取管E中,与E中所装被萃 物水溶液接触而产生萃取分配作用 。当溶剂液而达E的支管出口处时, 即沿支管流入A。在A中再经蒸发, 可如上述重复萃取。
溶剂萃取的操作方法
2、连续萃取法(液固萃取----索氏 (Soxhlet) 萃取)
液固萃取,又称浸取或提取,是一种分离和富集某些天然产物、 生化试剂和添加剂的有效手段。由于溶剂渗入固体试样内部是比 较缓慢的过程,因此液固萃取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需要连续萃 取。
溶剂萃取的操作方法
2、连续萃取法(液固萃取----索氏 (Soxhlet) 萃取)
• 按萃取状态、萃取体系、萃取方式、加热方式、萃取物质不同分类
• 常用的萃取方法
• 1、单级萃取法 (间歇萃取) • 2、连续萃取法
常将试样置于索氏萃取器中,用溶剂连续 抽提,然后蒸出溶剂,便可达到含量较原 试样增加上百倍的试液,有利于后续的测 定。 ★ 萃取剂流向: Gas: C → D → E (g→l) Liq.: A → S(ox) → B → C ★ 新鲜溶剂循环萃取 ★ “静态”萃取
总结
• 萃取的分类
常用的萃取方法
1、单级萃取法 (间歇萃取) 2、连续萃取法
-有机相较水相轻的连续萃取器 -有机相较水相重的连续萃取器 -固液萃取
溶剂萃取的操作方法
1、单级萃取法(锥形分液漏斗)
溶剂萃取的操作方法
1、单级萃取法(微形萃取器)
1)吸入萃取室: B管中,旋塞D使萃取室A与抽真空系统相通, 打开旋塞C,将溶液和溶剂吸入萃取室A。 2)混合分层: 吸入空气流,使之起搅拌作用。关上旋塞C和 D,让溶液和溶剂在萃取室中分层。 3)吹气,分液。 打开旋塞C,转动旋塞D使A室与橡皮球相通 ,借橡皮球鼓动气,将萃取室下层的水相压入 B管中,当两相界面刚至C时,关旋塞C。打开 活塞E把有机相压入分液漏斗F中,关闭E,则 有机萃取相保留在F中。
第五章萃取
发酵液乳化的原因: a 蛋白质的存在,起到表面活性剂作用: 表面活性剂聚集在两相界面上,使表面张力降低。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分散相液滴周围形成保护膜。保护 膜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不易破裂,能防止液滴碰撞 而引起聚沉。 b 固体粉末对界面的稳定作用: 能同时为两种液体所润湿的固体粉末也能作为乳化 剂,如粉末对水的润湿性强于对油的润湿性,则根据 自由能最小的原则,形成水包油O/W型乳浊液。反 之形成油包水型。
萃取: 又称溶剂萃取,是一种用液态的萃取剂处 理与之不互溶的双组分或多组分溶液或固体物 ,实现组分分离的传质分离过程,是一种广泛 应用的物理单元操作。
萃取有两种方式:
液液萃取
萃取常规
固液萃取(浸取)
溶剂萃取在生物工程领域上应用范围很广 ,可用于有机酸、氨基酸、抗生素、激素和生 物碱等非极性或弱极性小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在传统有机溶剂萃取的基础上,20世纪60 年代出现了反胶团萃取,可应用于生物大分子 (如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的分离纯化;20 世纪70年代以后,双水相萃取技术迅速发展, 为蛋白质特别是胞内蛋白质的提取、纯化提供 了有效地手段。
在生物工程领域,引起乳化现象的物质常为蛋白质 ,由蛋白质引起的乳化是相当稳定的,构型多为水包 油型。
2.去乳化方法 乳状液虽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乳状液具有高分散度、表面 积大、表面自由能高的特点,是一个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有具结分层、降低体系能量的趋势。 常用去乳化的方法: (1)顶替法:加入一种乳化剂,将原先的乳化剂从界面顶 替出来: ① 形成的乳浊液类型与原来的一致 ② 它本身的表面活性 > 原来的表面活性 ③ 不能形成坚固的保护膜 (2)转型法: 加入一种乳化剂,条件: ① 形成的乳浊液类型与原来的相反,使原乳浊液转型 ② 在转型的过程中,乳浊液破坏,控制条件不允许形成相 反的乳浊液
溶剂萃取的基本原理
溶剂萃取的基本原理
溶剂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通过溶液中不同组分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利用溶剂之间的分配行为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溶剂萃取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溶液中的物质分子在不同溶剂中的相互分配现象。
当一个物质同时可溶于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时,它的分配系数K值定义为物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
分配系数越大,表示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越大。
在溶剂萃取过程中,首先将原始混合物溶解于一个适宜的溶剂中,形成萃取液。
然后,将萃取液与另一个互不相溶的溶剂混合,两相经过适当的搅拌和静置后分离。
通过调整溶剂体系的选择和条件,可以实现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的选择性分离。
溶剂萃取的操作步骤一般包括:混合物溶解、混合、分离和回收溶剂。
在混合物溶解阶段,将混合物加入溶剂中,经过适当的条件如温度和搅拌使混合物充分溶解。
然后,混合溶液与另一个互不相溶的溶剂混合,通过搅拌使两相充分接触。
接下来,静置让两相分离,形成有机相和水相。
最后,通过蒸馏或其他方式回收溶剂,得到目标物质。
需要注意的是,溶剂萃取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溶剂对于实现高效分离非常重要。
溶剂的选择应考虑目标物质的溶解度、选择性和回收性能。
此外,溶剂的使用还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安全性的要求。
最常用的溶剂包括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甲醇、乙酸丙酯等和水。
总之,溶剂萃取利用不同物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行为,实现目标物质的选择性分离和纯化。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溶剂之间的溶质分配差异,进行溶质转移和分离。
萃取与浸提
3.4 固体的浸提过程的步骤
1. 溶剂浸润进入固体内,溶质溶解 2. 溶解的溶质从固体内部流体中扩散达到固体表面 3. 溶质继续从固体表面通过液膜扩散到达外部溶剂的主体。
溶剂S 原料F0 溢流E1
底流W
3.5 萃取设备
单级浸取罐 级式固定床浸取装置 多级固定床浸取系统 设备 U型管式浸取器 连续移动床浸取装置 平转式浸取器
到纯化或浓缩的单元操作叫做萃取
属于两相之间的传质过程
初步分离纯化技术
应用:
石油化工、湿法冶金、医药、食品、环境
固液萃取(浸取) 物理状态 液液萃取
有机溶液萃取
双水相萃取
液膜萃取 反胶束萃取
超临界萃取
分 物理萃取 萃取原理 化学萃取 分批萃取 操作方式 连续萃取 单级萃取 操作方式 多级萃取
类
多级错流萃取 多级逆流萃取 微分萃取
2. 液液萃取
定义:
液-液萃取又称溶剂萃取,简称萃取,是两个完全或部分不互溶的
液相接触后,一个液相中的组分转移到另一液相,活在两液相中
重新分配的过程。 萃取剂(溶剂)S:所 用的溶剂;solvent 原料液F:所处理的 混合液;feed 溶质A:原料液中易 溶于溶剂的组分; 原溶剂(稀释剂) B:难溶或不溶组分。
浸取是固-液萃取,又称浸出、提取或浸提。由于食品加工 的原料大多为固体,要分离提取其中的成分,往往采取浸
取的方法,因此浸取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应用
食用油的浸提
香料的浸提
咖啡豆可溶性成分的浸提 甜菜中糖分的浸提 天然色素的浸提
3.1 浸提的基本概念
浸提是将溶剂加入固相或另一液相混合物中,其中所
热浸
提取过 程
由于提高温度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解 度故提取效果较冷浸好。该方法操作 时间长,浸出溶剂用量大往往浸出效 率差,不易完全浸出,不适合有效成 分含量低的原料
第5章 溶剂萃取和浸取 作业参考答案
第5章溶剂萃取和浸取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液液萃取:液液萃取过程中常用有机溶剂作为萃取试剂,因而常常称为溶剂萃取。
溶剂萃取法是利用一种溶质组分(如产物)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如水相和有机溶剂相)中竞争性溶解和分配性质上的差异来进行分离的操作。
2. 浸取:也称之为浸出,用某种溶剂把有用物质从固体原料中提取到溶液中的过程。
3. 相似相容原理:相似指溶质与溶剂在结构上相似:分子之间可以有两方面的相似:一是分子结构相似,如分子的组成、官能团、形态结构的相似;二是能量(相互作用力)相似,如相互作用力有极性的和非极性的之分,两种物质如相互作用力相近,则能互相溶解。
相似指溶质与溶剂彼此相溶。
2. 乳化:是一种液体(分散相)分散在另一种不相混溶的液体(连续相)中的现象。
二填空题1 按照生成氢键的能力,可将溶剂分成四种类型(N型溶剂)、(A型溶剂)、(B型溶剂)、(AB型溶剂)。
2 溶剂萃取的关键是萃取溶剂的选择,而选择的依据是(相似相溶)的原则。
3 多级逆流萃取和多级错流萃取相比,萃取剂消耗(少),产物收率(高)。
三简答题1. 溶剂萃取法有那些优点?答:有以下优点:比化学沉淀法分离程度高;比离子交换法选择性好、传质快;比蒸馏法能耗低。
另外它还有生产能力大、周期短、便于连续操作、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等优点。
2. 分析液液萃取和浸取操作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1)都是属于下游技术萃取操作,2)均是利用溶剂从混合原料中提取目标产物,即萃取剂都是液体,3)溶剂的选择遵循相似相溶原理。
不同点::液液萃取过程中常用有机溶剂作为萃取试剂,因而常常称为溶剂萃取。
溶剂萃取法是利用一种溶质组分(如产物)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如水相和有机溶剂相)中竞争性溶解和分配性质上的差异来进行分离的操作。
浸取:也称之为浸出,用某种溶剂把有用物质从固体原料中提取到溶液中的过程。
即被提取物即溶质的相态不同。
3. 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分那三个过程?答:(1)溶质B各质点的分离;原先是固态或液态的溶质B.先分离成分子或离子等单个质点。
溶剂萃取基本原理
溶剂萃取基本原理
溶剂萃取是一种物质分离的方法,通过将要分离的物质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利用不同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来实现分离。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溶解:将混合物(包含待提取物质的原始物质)加入溶剂中,通过搅拌或加热等方式使得待提取物质溶解于溶剂中。
2. 相分离:待提取物质溶解于溶剂后,溶液会分为两个或多个不相溶的液相。
这是因为不同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它们在溶液中形成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层次。
3. 萃取:根据不同物质在溶液中的分配系数,选择一种更适合提取目标物质的溶剂将其分离出来。
通过调节溶剂的性质、溶液的温度或压力等条件,可以使目标物质更多地分配到提取溶剂中。
4. 分离:将提取溶剂与原溶液分离,并进一步进行干燥或浓缩等操作,得到纯净的目标物质。
值得注意的是,溶剂萃取方法的成功与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目标物质的溶解度、选择合适的溶剂、控制溶液的温度、溶液的酸碱性等。
此外,不同的溶剂萃取方法也可能涉及到不同的装置和操作步骤,具体细节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推荐)第五章萃取
料液
萃 取 塔
洗涤剂
萃
取
液
洗
涤
反
萃 剂
萃取剂+稀释剂
(返回使用)
待
萃
反
物萃
质取
萃取剂 +稀释剂
萃残液 (杂质)
杂质+少量 待萃物质
产物
图5.3 萃取、洗涤和反萃操作过程示意图
5.1.3 物理萃取和化学萃取
物理萃取:萃取剂与溶质之间不发生 化学反应。如:利用醋酸丁酯萃取发 酵液中的青霉素。
5 萃取 (Extraction)
萃取
液液萃取
有机溶剂萃取 小分子的萃取 双水相萃取
生物大分子
反胶团萃取
液膜萃取 氨基酸和有机酸 超临界流体萃取 脂溶性物质
液固萃取 或浸取
5.1 基本概念
萃取:利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中各种组分 (分配系数)溶解度的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 的。 ✓萃取优点:比化学沉淀法分离程度高,比离子 交换法选择性好,传质快,比蒸馏法能耗低, 且生产能力大,周期短,便于连续操作,容易 实现自动化等。
甲烷, 乙酸丁酯,环己烷,四氯化碳
5.3 有机溶剂萃取
溶剂萃取常用于有机酸、氨基酸和抗 生素等弱酸或弱碱性电解质的萃取。
弱电解质在水相中发生不完全解离, 仅仅是游离酸或游离碱在两相产生分 配平衡,而酸根或碱基不能进入有机 相。
5.3.3 溶剂萃取操作
5.3.3.1 水相物理条件的影响
1水相pH值的影响
R3NH Cl AC R3NH • AC
常用化学萃取剂
➢ 季铵盐: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的三氯甲烷溶液, 氯化三辛基甲铵,四丁基胺和正十二烷胺
➢ 叔胺:三正辛胺的戊醇-甲苯溶液,三壬胺的乙酸丁 酯溶液
溶剂萃取和浸取
要成功地运用两水相萃取的方法,应满足下列 条件(×)
① 欲提取的酶和细胞应分配在不同的相中; ② 酶的分配系数应足够大,使在一定的相体积
比时,经过一次萃取,就能得到高的收率; ③ 两相用离心机很容易分离。
2. 两水相反应器
在两水相系统中进行转化翻译功能,如酶促反 应,可以把产物移入另一相中,消除产物抑制, 因而提高了产率。这实际上是一种反应和分离 耦合的过程,有时也称为萃取生物转化;如果 发生的是一种发酵过程,则也称为萃取发酵, 因而此时也可以把两水相系统称为两水相反应 器。
6.2 溶剂萃取技术
就是在液体混合物(原料液)中加入一种与其 基本不相混溶的液体作为溶剂,构成第二相, 利用原料液中各组分在两个液相中的溶解度 不同而使原料液混合物得以分离。选用的溶 剂称为萃取剂,以S表示;原料中容易溶于S 的组分,称为溶质,以A表示;难溶于S的组 分称为原溶剂(或稀释剂),以B表示。
概念: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混溶的两相之间分 配系数的不同而使溶质得到纯化或浓缩的技术。
分类:
参与溶质 分配的两 相不同
液-固萃取 液-液萃取
萃取原理
物理萃取 化学萃取 双水相萃取 超临界萃取
液-固萃取
概念:用某种溶剂把有用物质从固体原料中提 取到溶液中的过程称为固-液萃取,也称浸取 或浸出。
应用:
溶媒剂(带溶剂)
为提高分配系数K,常添加带溶剂。带溶剂是指 能和产物形成复合物,促使产物更易溶于有机溶 剂相中,在一定条件下又要容易分解的物质。
青霉素作为一种酸,可用脂肪碱作为带溶剂。青霉素能 和正十二烷胺、四丁胺等形成复合物而溶于氯仿中。这 样萃取收率能够提高,且可以在较有利的pH范围内操作。 这种正负离子结合成对的萃取,也称为离子对萃取。
溶剂萃取原理
原理示意图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1]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
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
分配定律是萃取方法理论的主要依据,物质对不同的溶剂有着不同的溶解度。
同时,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加入某种可溶性的物质时,它能分别溶解于两种溶剂中,实验证明,在一定温度下,该化合物与此两种溶剂不发生分解、电解、缔合和溶剂化等作用时,此化合物在两液层中之比是一个定值。
不论所加物质的量是多少,都是如此。
属于物理变化。
用公式表示。
CA/CB=KCA.CB分别表示一种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地溶剂中的量浓度。
K是一个常数,称为“分配系数”。
有机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一般比在水中溶解度大。
用有机溶剂提取溶解于水的化合物是萃取的典型实例。
在萃取时,若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如氯化钠),利用“盐析效应”以降低有机物和萃取溶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常可提高萃取效果。
要把所需要的化合物从溶液中完全萃取出来,通常萃取一次是不够的,必须重复萃取数次。
利用分配定律的关系,可以算出经过萃取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设:V为原溶液的体积w0为萃取前化合物的总量w1为萃取一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w2为萃取二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w3为萃取n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S为萃取溶液的体积经一次萃取,原溶液中该化合物的浓度为w1/V;而萃取溶剂中该化合物的浓度为(w0-w1)/S;两者之比等于K,即:w1/V =K w1=w0 KV(w0-w1)/S KV+S同理,经二次萃取后,则有w2/V =K 即(w1-w2)/Sw2=w1 KV =w0 KVKV+S KV+S因此,经n次提取后:wn=w0 ( KV )KV+S当用一定量溶剂时,希望在水中的剩余量越少越好。
而上式KV/(KV+S)总是小于1,所以n越大,wn就越小。
也就是说把溶剂分成数次作多次萃取比用全部量的溶剂作一次萃取为好。
但应该注意,上面的公式适用于几乎和水不相溶地溶剂,例如苯,四氯化碳等。
萃取和浸取技术
第一节 溶剂萃取
A在两相之间重新分配后,停止搅拌,将两液相放入澄清器 内,依靠两相得密度差进行沉降分层。上层为轻相,通常以萃取 剂S为主,并溶入较多溶质A,同时含有少量B,为萃取相,以E表示; 下层为重相,以原溶剂B为主及未扩散溶质A,同时含有少量得S, 称为萃余相,以R表示。在实际操作中,也有轻相为萃余相,重相 为萃取相得情况。
衡量一个化合物摩尔极化程度得物理常数就是介电常数 ε。两物质得介常数相似,两物质得极性相似。物质得介电 常数ε,可通过该物质在电容器二极板间得静电容量C来确定。
第一节 溶剂萃取
C C0
(3-3)
式中,C0就是同一电容器在没有任何介质时得静电容量值。
在实际操作中,就是在同一电容器中测出试样得电容量与 一个已知介电常数得标准溶液得电容量,加以比较,获得试样 得介电常数。
(3)油向水中溶解。在溶解过程中,吸收得能量△H1较小, 而由于油得分子量比水大得多,吸收得能量△H2很大,两者之 间作用放出得能量△H3也不能补偿所需得能量△H1,△H2,△G > 0,故难以溶解。
(4)水与乙醇得溶解。两者都有氢键,△H1,△H2都很大,但 水与乙醇相互之间能形成氢键,放出得能量△H3足以补偿吸收 得能量,△G < 0,故水与乙醇能以任何比例相互溶解。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第一节 溶剂萃取
按照生成氢键得能力,可将溶剂分成四种类型。 (1)N型溶剂 不能形成氢键,如烷烃、四氯化碳,苯等,称惰 性溶剂。 (2)A型溶剂 只有电子受体得溶剂。如氯仿,二氯甲烷等, 能与电子供体形成氢键。 (3)B型溶剂 只有电子供体得溶剂,如酮、醛、醚、酯等, 萃取溶剂中得磷酸三丁酯(TBP)胺等。 (4)AB型溶剂 同时具备电子受体A—H与供B得溶剂,可 缔合成多聚分子。因氢键得结合形式不同,又可分为三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萃取剂 萃取液
Light phase
溶质
杂质
Heav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hase
萃余液 原溶剂
溶剂萃取的优点
比沉淀法分离程度高; (1)比沉淀法分离程度高; (2)比离子交换法选择性好、传质速度快; 比离子交换法选择性好、传质速度快; 比蒸馏法能耗低; (3)比蒸馏法能耗低; 生产能力大,周期短,便于连续操作, (4)生产能力大,周期短,便于连续操作, 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 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
水相条件的影响——温度 温度 水相条件的影响
萃取速度: 分子扩散速度↑ T影响萃取速度:T↑→分子扩散速度↑ 影响萃取速度 T↑→分子扩散速度 分配系数: T影响分配系数: 影响分配系数 红霉素、螺旋霉素― 水中的溶解度↑ 例:红霉素、螺旋霉素― T↑→ 水中的溶解度↑ 两溶剂的互溶度: 两溶剂的互溶度↑ T影响两溶剂的互溶度:T↑→两溶剂的互溶度↑ 影响两溶剂的互溶度 T↑→两溶剂的互溶度 生化物质在较高温度时都不稳定 一般萃取在室温或较低温度下进行。 一般萃取在室温或较低温度下进行。
溶剂的介电常数
好的萃取剂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好的萃取剂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萃取容量大; ① 萃取容量大; 选择性好; ② 选择性好; ③ 有利于相的分散和两相分离,与被萃取相互溶 有利于相的分散和两相分离, 度小,且粘度小; 度小,且粘度小; 易回收和再生; ④ 易回收和再生; 化学稳定性好,不易分解,对设备腐蚀性小; ⑤ 化学稳定性好,不易分解,对设备腐蚀性小; 经济性好,价廉易得; ⑥ 经济性好,价廉易得; 安全性好,沸点高,对人体无毒或低毒。 ⑦ 安全性好,沸点高,对人体无毒或低毒。
4、分配定律和分离因数
分配定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布在两个互 分配定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不相溶的溶剂里,达到平衡后, 不相溶的溶剂里,达到平衡后,它在两相的浓度 分配系数K 比为一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分配系数 比为一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分配系数K。 萃取相浓度/ K = 萃取相浓度/萃余相浓度 = c1/c2 在应用分配定律时,须符合下列条件: 在应用分配定律时,须符合下列条件: 必须是稀溶液; (1)必须是稀溶液; 溶质对溶剂的互溶没有影响; (2)溶质对溶剂的互溶没有影响; 溶质在两相中必须是同一分子类型, (3)溶质在两相中必须是同一分子类型,即不发生 缔合或离解。 缔合或离解。
“相似相溶”原理 相似相溶” 相似相溶
有两方面的相似: 有两方面的相似: 一是分子结构相似,如分子的组成、官能团、 一是分子结构相似,如分子的组成、官能团、 分子结构相似 形态结构的相似; 形态结构的相似; 二是能量(相互作用力)相似, 二是能量(相互作用力)相似,如相互作用力 能量 有极性的和非极性的之分, 有极性的和非极性的之分,两种物质如相互作 用力相近,则能相互溶解。 用力相近,则能相互溶解。
水相条件的影响——带溶剂 带溶剂 水相条件的影响
带溶剂是 带溶剂是指能与产物形成复合物而使产物易溶 于萃取剂中, 于萃取剂中,该复合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容易 分解的物质。 分解的物质。 青霉素作为一种酸,可用脂肪碱作为带溶剂, 如青霉素作为一种酸,可用脂肪碱作为带溶剂, 如能和正十二烷胺、 如能和正十二烷胺、四丁胺等形成复合物而溶 于氯仿中,这样萃取收率能够提高。 于氯仿中,这样萃取收率能够提高。
溶剂的互溶性规律
AB型溶剂因氢键结合形式不同又可分为三类: AB型溶剂因氢键结合形式不同又可分为三类: 型溶剂因氢键结合形式不同又可分为三类 AB(1)型 交链氢键缔合溶剂, AB(1)型:交链氢键缔合溶剂,如水 AB(2)型:直链氢键缔合溶剂 AB(2)型 AB(3)型 生成内氢键分子,AB(3)型溶剂的氢 AB(3)型:生成内氢键分子,AB(3)型溶剂的氢 键性质与N型或B型相似。 键性质与N型或B型相似。 由于形成氢键的过程是释放能量的过程,如果两种 由于形成氢键的过程是释放能量的过程,如果两种 溶剂混合后形成的氢键比混合前增加或强度更大, 溶剂混合后形成的氢键比混合前增加或强度更大, 有利于互溶,否则不利于互溶。 则有利于互溶,否则不利于互溶。
2、溶剂的互溶性规律
物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与物质种类有关, 物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与物质种类有关,作用 包括较强的氢键力 较弱的范德华力。 较强的氢键力和 力包括较强的氢键力和较弱的范德华力。 氢键力: —H‥‥B 氢键力:A—H‥‥B 接受电子的部分A H 接受电子的部分A—H,即电子受体 给出电子的部分B 给出电子的部分B,即电子供体
分离因数β 分离因数
如果料液中除溶质A以外,还有溶质B 萃取剂对溶质A 如果料液中除溶质A以外,还有溶质B。萃取剂对溶质A 分离因数β 分离能力的大小可用分离因数 来表征: 和B分离能力的大小可用分离因数β来表征: β = (c1A/c1B)/(c2A/c2B) = (c1A/c2A)/(c1B/c2B) = KA/KB 如果A是产物, 为杂质,分离因数为: 如果A是产物,B为杂质,分离因数为:β = K产/K杂 越大, 的分离效果越好,即产物与杂质越容易分离。 β越大,A、B的分离效果越好,即产物与杂质越容易分离。
溶剂互溶图
3、溶剂的极性
溶剂萃取的关键是溶剂的选择, 选择的依据是 溶剂萃取的关键是溶剂的选择,而选择的依据是 相似相溶”原理。 “相似相溶”原理。 介电常数是一个化合物摩尔极化程度的量度。 介电常数是一个化合物摩尔极化程度的量度。 物质的介电常数ε 物质的介电常数ε可通过测定该物质在电容器二 级板间的静电容量C来决定,如果C 级板间的静电容量C来决定,如果C0是没有介质时 的同一电容器的电容, 的同一电容器的电容,则:ε= C/C0 根据萃取目标物质的介电常数, 根据萃取目标物质的介电常数,寻找极性相近的 溶剂作为萃取溶剂,萃取效果好。 溶剂作为萃取溶剂,萃取效果好。
水相条件的影响——盐析 盐析 水相条件的影响
盐析剂可使生化物质在水中溶解度↓ 盐析剂可使生化物质在水中溶解度↓ 生化物质在水中溶解度 盐析剂可使两相密度差↑,两相互溶度↓ 盐析剂可使两相密度差↑ 两相互溶度↓ 两相密度差 例如,提取维生素B 例如,提取维生素B12时加入硫酸铵 提取青霉素时加入氯化钠 盐析剂的用量要适当 盐析剂的用量要适当
(3)溶质质点B进入溶剂A形成的空位 溶质质点B进入溶剂A
溶质的质点B进入溶剂A形成的空位,溶质分子B 溶质的质点B进入溶剂A形成的空位,溶质分子B与 溶剂分子A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力。 溶剂分子A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力。 此过程放出能量。 此过程放出能量。 放出能量 放出能量的大小有以下规律: 放出能量的大小有以下规律: 均为非极性分子<一非极性分子、 A、B均为非极性分子<一非极性分子、另一极性 分子<均为极性分子< 分子<均为极性分子<B被A溶剂化 溶剂化也称为溶剂合化, 溶剂化也称为溶剂合化,是指一定数目的溶剂分 也称为溶剂合化 子较牢固地结合在溶质质点上。 子较牢固地结合在溶质质点上。
(2)溶剂A在溶质B的作用下形成可容 溶剂A在溶质B 纳B质点的空位
在溶质B 在溶质B的影响下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形成可容纳 质点的空位。 B质点的空位。 这个过程需要吸收能量,它的大小与溶剂分子A 这个过程需要吸收能量,它的大小与溶剂分子A 吸收能量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溶剂A吸收能量的一般顺序与前面的相同: 溶剂A吸收能量的一般顺序与前面的相同: 非极性物质<极性物质< 非极性物质<极性物质<氢键物质 这个能量还与溶质分子B的大小有关。 这个能量还与溶质分子B的大小有关。
二、工业萃取方式和理论收得率
工业上萃取操作通常包括三个步骤: 工业上萃取操作通常包括三个步骤: 混合(混合器):料液和萃取剂密切接触; ):料液和萃取剂密切接触 (1)混合(混合器):料液和萃取剂密切接触; 分离(分离器):萃取相与萃余相分离; ):萃取相与萃余相分离 (2)分离(分离器):萃取相与萃余相分离; 溶剂回收(回收器): ):萃取剂从萃取相中除 (3)溶剂回收(回收器):萃取剂从萃取相中除 并加以回收。 去,并加以回收。
形成氢键必须有
溶剂的互溶性规律
根据生成氢键的能力,可将溶剂分成四种类型: 根据生成氢键的能力,可将溶剂分成四种类型: 型溶剂:不能形成氢键,如烷烃、四氯化碳、 (1)N型溶剂:不能形成氢键,如烷烃、四氯化碳、 苯等,称为惰性溶剂 惰性溶剂。 苯等,称为惰性溶剂。 型溶剂:只有电子受体的溶剂,如氯仿、 (2)A型溶剂:只有电子受体的溶剂,如氯仿、二氯 甲烷等,能与电子供体形成氢键。 甲烷等,能与电子供体形成氢键。 型溶剂:只有电子供体的溶剂,如酮、 (3)B型溶剂:只有电子供体的溶剂,如酮、醛、醚、 酯等。 酯等。 AB型溶剂 同时具有电子受体 型溶剂: 电子受体A H和供体B (4)AB型溶剂:同时具有电子受体A—H和供体B的溶 可缔合成多聚分子。 剂,可缔合成多聚分子。
从能量变化角度把溶解过程分为三个过程
溶质B (1)溶质B各质点的分离 溶剂A在溶质B的作用下形成可容纳B (2)溶剂A在溶质B的作用下形成可容纳B质点 的空位 溶质质点B进入溶剂A (3)溶质质点B进入溶剂A形成的空位
(1)溶质B各质点的分离 溶质B
原先是固态或液态的溶质B 原先是固态或液态的溶质B,先分离成分子或离 子等单个质点。 子等单个质点。 这个过程需要吸收能量,能量的大小与分子之间 这个过程需要吸收能量, 吸收能量 的作用力有关。 的作用力有关。 溶质B吸收能量的一般顺序为: 溶质B吸收能量的一般顺序为: 非极性物质<极性物质<氢键物质< 非极性物质<极性物质<氢键物质<离子型物质
水相条件的影响——pH值 pH值 5、水相条件的影响 pH
pH值影响分配系数 pH值影响分配系数 值影响 例如,红霉素在pH=9.8 pH=9.8时 例如,红霉素在pH=9.8时,在乙酸戊酯与水相的分配系 数等于44.7 而在pH=5.5 44.7; pH=5.5时 等于14.4 14.4。 数等于44.7;而在pH=5.5时,等于14.4。 pH值影响选择性 pH值影响选择性 值影响 如酸性抗生素一般在酸性下萃取到有机溶剂, 如酸性抗生素一般在酸性下萃取到有机溶剂,而碱性杂 质则成盐而留在水相;如为酸性杂质, 质则成盐而留在水相;如为酸性杂质,则应根据其酸性 的强弱,选择合适的pH pH值 以尽最大可能除去杂质。 的强弱,选择合适的pH值,以尽最大可能除去杂质。 pH值应尽量选择在使生化物质稳定的范围内 pH值应尽量选择在使生化物质稳定的范围内 值应尽量选择在使生化物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