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二章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引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重要时期、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概要总结和归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1840年鸦片战争1.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中国闭关锁国政策的矛盾•英国私人贸易与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平等•鸦片走私与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1.2 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中国军队的失利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南京条约的签订与中国的割地赔款•鸦片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意义和影响第二章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兴起2.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清朝政权的腐败与内外压力的加剧•兴中会、同盟会等民主革命党派的兴起•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爆发2.2 辛亥革命的经过和结果•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政权与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革命政府的改革措施•辛亥革命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意义和影响第三章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3.1 北洋政府的建立和特点•袁世凯的权力掌握与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近代国家机构的建设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袁世凯垮台与军阀混战的开始3.2 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政治上的混乱和党派斗争的激化•经济上的殖民侵略和国民经济的困境•社会上的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兴起3.3 北洋政府时期对中国的影响•民主革命的理念在社会上的传播和深入•西方文化的引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对中国近现代史观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第四章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4.1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原因•中日甲午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与青年学生运动的兴起•威权政府的专制统治与人民需求的增加4.2 五四运动的主要活动和影响•学生示威游行和反对帝国主义情绪的高涨•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新文化思潮的传播•全面影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第五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农民革命5.1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早期阶段•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农村中的组织和发展5.2 农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土地革命和农民协会运动的兴起•农民起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农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第六章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6.1 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对中国的侵犯•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壮大•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6.2 抗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盧溝橋事變与全面抗战的爆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艰难曲折的胜利•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奠基结论本文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探讨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各个章节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单选]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单选]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多选]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1、[单选]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2、[单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单选]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30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单选]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7、[单选]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8、[多选]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受到破坏,规定外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1)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2)1844年《望厦条约》9、[多选]控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手段有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资本输出。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单选]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单选]1841年战死虎门的广东水师提督是关天培。

3、[单选]1842年,在镇江战场战死的满族副都统是海龄。

4、[单选]中法战争期间,老将冯子材率领清军和民众取得“镇直关大捷”。

5、[单选]甲午战争中,战死于平壤的清军将领是左宝贵。

中国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详解

中国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详解

中国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详解第一章: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特征1. 近代中国特征:- 经济落后:中国在近代时期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与西方列强存在巨大差距。

- 社会秩序混乱:近代中国社会中充斥着冲突、动荡和不稳定的因素。

- 文化逐渐启蒙:中国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并逐渐启蒙,形成了近代化的思潮。

2.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真正面临外部压力和冲击。

-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起义,对清朝造成了巨大压力。

- 戊戌变法:兴起了变法运动,试图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3. 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丧失了部分主权。

- 刺激了中国的变法运动:甲午战争的失败激起了对国家状况的反思和变革的呼声。

- 加强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战争让中国人意识到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差距,引发了更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 戊戌变法的推动者:- 康有为、梁启超等民族主义者。

- 李鸿章、张之洞等官僚改革派。

2. 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清朝内外势力的反对:清朝保守派和西方列强的干预导致变法失败。

- 内部失去支持:一些关键改革政策未能获得足够的支持。

3. 维新派和德先生的主张:- 维新派:主张变法振兴国家,倡导实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教育等改革。

- 德先生(林则徐):主张中西合璧,吸收西方科学技术,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4. 辛亥革命的意义:- 标志着中国封建的结束,规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 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为后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奠定了基础。

- 成为亚洲各国爱国运动的榜样,对亚洲独立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以上是对《中国现代史纲要》的课后习题的详细解答。

希望能对您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1章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1章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 1 )根本不同点在于是独立自主还是受 制于人,是平等还是不平等。
( 2 )背景不同:今日中国民族工业具有 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而近代中国的民族工 业无法与外国资本抗衡,相差非常悬殊。 (3)结果不同:当今的引进外资、开放市场 促使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但在近代 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资本输出,造成中国经济极端落后,人民 生活极端贫困。
⑺ 1901年庚子赔款,含《辛丑各国和约》 中规定的偿付诸国赔款关平银4.5亿两;地方赔款 16886708两。 ⑻ 1906年拉萨事件赔款,含中英《续订 藏印条约》中规定的250万银卢比。
近代中国战争赔款总值 合约1326323847银元。 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财 政收入的11倍。

战争 赔款 对近 代中 国社 会经 济的 影响
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 1901年9月7日:中国同英、德、俄、法、 美、意、奥、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共1 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
日虎熊 本是是 英沙 国皇 肠俄 是国 德青 国蛙 太是 阳法 是国
1898年
谢瓒泰《时局图》
租界
据统计,中国自1845年英国从《上海租界章程 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至1902年奥匈帝国 设立天津租界。前后共有30多个租界。租界 里的一切都由外国殖民者管理,中国法律在这 里无效,俨然是“国中之国”。
船只
军事素 质
军纪散漫、缺乏训练, 训练有速,指 战斗力低。 挥统一,战斗 力强。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的一 主、 张“ 和师 早夷 期长 的技 维以 新制 思夷 想”
的一 主、 张“ 和师 早夷 期长 的技 维以 新制 思夷 想”


1、东南边疆的危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社会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遭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

-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政治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这种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皇帝总揽天下大权,通过庞大的官僚体系对全国进行统治。

- 社会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形成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礼教。

- 文化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儒家思想经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强调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16世纪至19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英国在17世纪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随后,英国又开展了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成为世界工厂。

- 法国在18世纪末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之后也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制度变革的同时,积极对外扩张,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的爆发-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于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绪论、第一、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绪论、第一、二章)
其理论依据是划分历史时期,应该以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为根本。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变化了,上层建筑也随之变化,从而带动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根据这一理论,尚钺老先生认为,我国早在明清之际,资本主义就已经萌芽,江南一些城镇已经有了早期手工作坊,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到清朝后期又进一步发展,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会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是外国资本主义的武装入侵,打断了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打破了中国古老封建王朝的尊严,使中国的发展方向出现了曲折,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如果仅仅从经济角度来看,就是要打破中国自然经济状况而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与中国已经萌芽和发展的商品经济的方向是共同的。当然,资本主义列强国不允许中国发展独立的资本主义经济,要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控制我国,则别当令论。
就是说,中国昨天那80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沉痛而深刻的教训,腐败就会自我断送,落后就要受欺挨打。
腐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包括毛泽东讲的社会制度的腐败,也包括官员行为的腐败,这两者可以同步,也可以不同步。但无论是哪一种腐败,都可能造成亡党亡国的严重后果。如今,我们虽然有先进的社会制度,但如果官员的腐败行为得不到遏制,就会造成民心的倾斜,最后葬送我们先进的社会制度。
根据这个理论,他们认为,1840年以前,中国虽然有资本主义萌芽,但封建小农经济仍像汪洋大海,封建王朝仍然能够维持统治。特别是1644年清王朝的建立,又使封建专制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它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使当时萌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直到1840年以前,始终处在非常微弱的状况,根本没有对清王朝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2] 1840年~1919年 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四)历史任务的变化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 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 两大任务的区别:内容不同
前者是解决生产关系问题,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统治秩序;后者是解决生产力问题,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 和社会落后状况,充分发展近代工商业。
2. 两大任务的联系:
(二)粉碎图谋(列强图谋破产)
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义和团运动(最典型);瓦德西 “瓜分一事,实为 下策”
②重要原因: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新策略:“以华制华”
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1. 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
2. 侵占中国领土
①英国:《南京条约》-香港岛、 《北京条约》 -九龙半岛 ②葡萄牙: 《中葡友好通商条约》-澳门 ③俄国: 《瑷珲条约》 -60万、《北京条约》-40万、《勘分西 北界约记》-44万、《改订伊犁条约》-7万 (总计150多万平 方公里) ④日本:《马关条约》-辽东半岛(赎回)-台湾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方式一:军事侵略(首先和主要方式)
1. 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 《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美、中英、中法、中俄《天津条约》, 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③中法战争:《中法新约》 ④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2.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内容梳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内容梳理)

课程结构和逻辑框架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第四、五、六、七章。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包括八、九、十、章。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重难点:第二编全部和第三编中的第八章即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阶段以及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重难点是我党成立以来所做的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事情特点:抑旧扬新、和毛泽东思想紧密结合(大纲要求考查14分,实际考查20分)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接着,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如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过程2.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3. 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和特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晚清社会变革的原因和特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难点: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课件:鸦片战争及其影响、晚清社会变革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鸦片战争:详细阐述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分析晚清社会变革:引导学生探讨晚清社会变革的原因和特点。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晚清社会变革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第二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2. 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其历史背景3.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难点: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课件:辛亥革命及其影响、中华民国的建立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14、15页)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

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

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

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

(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

(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但并未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

3.论述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先进分子民族意识的觉醒。

(1)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除了坚决主张严禁鸦片,组织渔民等以抵御外国侵略以外,注意了解西方,赞成正常的对外贸易。

魏源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建忠、王韬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某些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他们一般都反对列强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对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

(3)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觉醒意识还只限于少数人之中。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图谋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说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说课

3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总结:
一、资本-帝 国主义对中国 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本 章 结 构
二、抵御外国武 装侵略,争取民 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一)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三、反侵略斗争 的失败与民族意 识的觉醒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经济掠夺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1842年《南京条件》: 开放5个通商口岸 1858年《天津条约》: 开放10个通商口岸 1860年《北京条件》: 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总理衙门设立 任命赫德为总税务司
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中国海关 加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 国,在一方面促进中国封 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 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 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封 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 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 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 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 民地的中国。
——毛泽东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讲授新课: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忘 记 历 史 就 意 味 着 背 叛!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要内容 教材地位及作用
教学目标
课 时 重点难点 授课内容 教学总结 课后练习
2
教学方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材地位及作用
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 《中国
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第一节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 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 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其正确分析历史 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讲(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讲(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 【教学目的与要求】 • 通过本专题的讲授,使学生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 性质、主要矛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 任务及其关系;了解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 年五四运动这八十年的基本历史线索;了解近代 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认识中国人 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顽强反抗精 神,继承和发扬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 革命传统并理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社会 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正确认识农民阶 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改良派对中国出路进行 的探索及其历史局限性,懂得中国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需要先进的阶级来领导。
• • • • • • • •
(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背景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 英国 鸦片战争前的西方 • 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 法国和美国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1)政治特点 • 俄国 (2)经济特点 (3)思想文化特点
应 知 挨 打 因 衰 落 , 国 富 兵 强 社 稷 安 。
断 柱 颓 垣 铭 耻 辱 , 励 精 图 治 换 新 天 。
西 来 恶 盗 狂 掳 掠 , 东 土 明 珠 毁 恨 添 。
遗 址 今 存 处 处 残 , 凄 零 更 著 几 分 寒 。
解决三个问题
课程介绍
为什么要 开设这门 课程?
中国近 现代历史 的主题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 1、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1)边疆危机 (2)瓜分危机
2.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 (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 (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是最根本的原因
鸦片战争前的中 国与世界 风 云 变 幻 的 八 十 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绪论、第一、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绪论、第一、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绪论、第一、二章)发布者:德育绪论教学目的:从中国近代史的断限与分期、基本线索介绍以及意义等方面的讲授,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性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学术界目前讨论的热点问题、研究动态等等,使学生从宏观上对中国近代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一、中国近代史的内涵和断限这涉及到中国历史的断限和分期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的断限和分期,同世界的断限和分期不同。

在每个历史发展的转折阶段,总是晚一步。

(一)世界历史的断限和分期世界古代――远古~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近代――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世界现代――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当代――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前(二)中国历史的断限和分期1. 史学界多数学者观点:古代――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 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现代―― 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2. 近几年史学界的争论:[1] 1630年~1919年即以明清之际作为起点,以五四运动为终点这种观点是史学界的少数,主要以已故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尚钺为代表其理论依据是划分历史时期,应该以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为根本。

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变化了,上层建筑也随之变化,从而带动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根据这一理论,尚钺老先生认为,我国早在明清之际,资本主义就已经萌芽,江南一些城镇已经有了早期手工作坊,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到清朝后期又进一步发展,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会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是外国资本主义的武装入侵,打断了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打破了中国古老封建王朝的尊严,使中国的发展方向出现了曲折,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

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如果仅仅从经济角度来看,就是要打破中国自然经济状况而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与中国已经萌芽和发展的商品经济的方向是共同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纲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纲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一本介绍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教材,作者为王汝懿。

该教材由五章组成,分别为近代中国的衰落,近代中国的变革,辛亥革命及其后果,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关系,以及中国现代文化的嬗变。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近代中国的衰落。

在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低谷。

清政府腐败,民族分裂,外国侵略,民间起义层出不穷。

此时期的历史是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接触和并入西方体系的开始。

第二章叙述了近代中国的变革。

晚清以来,中国逐渐形成了众多的改革派。

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相继提出各种改革方案,其中以戊戌变法最为卓越。

企图以西方化的方式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但是,由于触及旧有利益,改革不断遭到保守派和帝国主义的反对和干扰,最终以失败告终。

第三章详细介绍了辛亥革命及其后果。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件事,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時期,开启了中华民国时代。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得中国出现了第一个民主政府,李鸿章、孙中山等人先后担任了中华民国首任总统。

同时,外国列强也参与了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关系。

一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中国的主要经济伙伴。

中国政府积极推行经济开放政策,发展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加强治理华商等统战工作,在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嬗变。

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中国文化经历了极大的变革。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起点,它使得中国青年发掘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本质,同时新思想、新艺术、新文学、新教育等一系列新理念也逐渐被人们接受和传播。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文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国际交流和文化融合过程中走向了世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版)》第一章:知识点及练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版)》第一章:知识点及练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版)》第一章:知识点及练习题第一章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重要知识点1、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2、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3、近代中国社会的开端4、鸦片战争5、近代中国社会性质6、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7、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8、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9、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10、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1、民族意识的觉醒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中国近代史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A严复B魏源C林则徐D龚自珍2.()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A 魏源B林则徐C 龚自珍D 严复3.下列中国近代的通商口岸中最早开放的是()A重庆B南京C上海D天津4.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A 小农经济B 劳役制庄园C 官庄D 农庄5.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A 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B 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C 共和制D 分封制6.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的著作是()A《天演论》B《俄彼得变政记》C《变法通议》D《仁》7.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天津条约》D《黄埔条约》8. 19世纪初,在世界上号称日不落帝国的是()A 美国B 法国C 德国D 英国9.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一种从属于()的畸形的社会形态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B欧美列强C世界殖民体系D封建秩序10.1640年的()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美国资产阶级革命D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1.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东(),完全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正义行动A领导虎门销烟B下令中断中英贸易C加强军备D武装百姓12.鸦片战争前英国殖民者之所以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主要目的是()A牟取暴利扭转对华贸易逆差B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C取得在中国的贸易垄断权D逼迫清政府增设通商口岸1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C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14.西方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租界是在()A广州B上海C南京D天津15.中国东北地区被迫开放的第一个通商口岸是()A大连B哈尔滨C奉天D牛庄16.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后,在欧美列强的压力下,清政府派()前往山东镇压义和团A毓贤B袁世凯C徐桐D刚毅17.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在()签订前夕,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天津条约》18.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在北京的()向各国侵略者提供了有关清军在大沽口的设防情况和详细的北京地图A俄国东正教传教士B法国天主教传教士C英国新教传教士D德国基督教传教士19.在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还利用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制造舆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判断题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判断题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判断题汇总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晚清中国社会的动荡1. 清朝晚期的社会动荡主要是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所导致的。

2. 甲午战争的失利是导致清朝政权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主张变法维新以救国。

4.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辛亥革命与双十八革命时期1.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是同盟会的创始人。

2. 1911年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起始点。

3.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资本主义的新时代。

4. 双十八革命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时期1. 北洋政府是由辛亥革命后的致工部改组而来的。

2. 北洋政府时期以袁世凯为主导人物,实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政策。

3. 军阀混战时期,各军阀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政权更迭。

4.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推动了中国思想和文化的解放,培养了大批新一代的革命者。

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国共合作与国共分裂1.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北洋政府时期,双方合作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割据。

2. 国共合作的失败原因之一是双方的理念和目标不一致,缺乏共同的政治基础。

3. 四一二政变导致国共合作破裂,国共两党之间展开了长达10年的国共内战。

4. 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锻炼了自己的军事能力和组织纪律,为日后取得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 卢沟桥事变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起点。

2.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领导作用,成立了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新四军。

3. 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保卫上海战役是中国人民坚决抗日的重要战役。

4. 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全国政权的掌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和发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本章重点:1.资本-帝国主义国家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对中国侵略的?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危害后果?2.中国人民是如何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并且避免中国被瓜分的局面的?3.反侵略战争一再遭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是怎样逐步觉醒的?引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脏脏的东西”。

马克思的这句名言,我们应该都背的烂熟于心。

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

”资本天生是追求利润,而利润来自市场。

世界近代的历史告诉我们,资本的扩张史是一部西方列强恃强凌弱、以血腥暴力和残酷战争侵略、掠夺和殖民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

在西方列强的世界征服“计划”中,东方的中国—一个有着辉煌的历史、曾经创造了独步世界的农耕文明、幅员辽阔的远东国度,一直是它们追寻的目标。

从1840年起在以后的80年里,列强的侵略一步步加深,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代代前赴后继;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被粉碎;随着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开始普遍觉醒……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在封建时代里,千千万万分散的小农,在遭受统治阶级沉重压迫和层层盘剥的情况下,顽强地与大自然搏斗,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不断开垦,是农业生产达到了农业文明的最高水平。

史料显示,直到18世纪末,中国农业生产总量仍居世界前列:全国拥有耕地10.5亿亩,粮食产量达到2040亿斤,养活了3亿人口。

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里,英、法、日、美、俄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侵华战争的参与国之多,历时之长,频率之高,危害之重,世界罕见。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参加对中国侵略的国家越来越多,战争的范围也越来越扩大,从沿海到内陆,甚至将战火烧到中国的首都;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出来:①地主阶级:出现了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有的转化为资本家。

②农民阶级:有的失去土地,成为贫雇农;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③近代中国诞生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革命性最彻底的阶级。

④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2.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对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个理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①兴办近代企业。

(兴办军用工业以自强,兴办民用企业以求富)洋务企业有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三种方式。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意义: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③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①要不要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1894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1905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立了革命纲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二、民族觉醒的过程曲折和漫长的原因
• 1、思维障碍
• 长期以来中华民族所遇到的“夷”,其社会 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都明显低于中国,“华 夷之辨” 和“用夏变夷”等观念便以公式化 的刻板效应长存于国人脑际,居高临下的朝 贡体系和宗藩制度取代了平等互利的互相交 往。 • 当以英国侵略者为代表的西方不速之客用 大炮和商品强行打开中国大门时,欲期“师 夷长技”的国人首先遇到的便是思维障碍。
4、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
• 处于某个文明类型的核心位置的个体一旦 转入另一个文明类型的边缘位置,其转入过程本 身势必比原来就只是某个文明的边缘位置的个 体的转变要难得多,其阻力也大得多. • 在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依托,以家庭为 本位,以宗法关系和纲常伦理为纽带的东亚小农 文明圈里,中国无疑处于其中的核心地位. • 一旦被强行拉入以机械化和专业化的工业经 济为依托,以个体为本位,以市场和自由平等思 想为纽带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边缘地带,其转 变过程就比日本要艰难得多。
政权封建化
本来是作为封建 主义的否定者而发 动的。 结局:非但没有否 定封建主义 反而 向封建主义转化
仿制的天王府
呼唤观念更新——《资政新篇》
洪仁玕(1822~1864)太 平天国后期领导人之一。 广东花 县人。洪秀全族 弟。1859年抵天京,任 精忠军师,封为 干王, 总理政事。进呈《资政 新篇》,主张学习西方 科学文化, 发展资本主 义经济。京陷落,护幼 主洪天贵福奔江西,于 石城被俘,被杀于南 昌。
• 《资政新篇》中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并 未得以实践,但《资政新篇》的出现毕 竟为近代中国民族觉醒历程提供了一份 不可多得的纪录。 • 《资政新篇》 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的 “时势”,其提出,无疑起到了呼唤观 念更新的作用。 •
——《民族觉醒的历程》
太平天国的评价:
• 1、在很长时间内,太平天国被称为 • 农民革命,评价时有拔高的倾向。 •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太平天国 • 的评价日趋多元化。 • 3、近十多年,甚至出现了一些完全 • 否定的论点。
“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1794~1857) 晚清思想家。原名远 达,字默深,一字墨 生,又字汉士。湖南 邵阳县隆回人。道光 1845年中进士。鸦片 战争爆发,一度应裕 谦聘,参赞军务。编 有《海国图志》。是 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 救国真理的先行者之 一。
• 徐继畬(1795年—1873 年)字健男,号松龛 (kān ),山西五台县东 冶镇人。1826年中进士, 官至三品京堂,著有 《瀛环志略》,是中国 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 先驱之一,又是近代著 名的地理学家,在文学、 历史学、书法等方面也 有一定的成就。徐继畬 的名字被美国收进了 《世界名人录》。

农民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者,不可能 摆脱自身赖以生存的小农文明而新建资 本主义文明,只能带着传统反传统,用 自己的政治特权取代造反对象的政治特 权,用新的不平等代替旧的不平等。这 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共性所在。
——《民族觉醒的历程》
农民在近现代史上的作用
1.农民作为小生产者不会不具有各种弱 点 2.在对农民和农民革命的弱点进行科学 分析的同时,必须充分肯定农民在近代 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徐继畬《瀛环志略》中,“英吉利”三 字未加犬字或口字旁,却遭言官弹劾. • 魏源请御史朱琦(“天下三大鲠直御 史”) “代陈”治国方策,但不了了之。

越是睡得很沉很久的人,越难突然 醒悟,即使眼睛已经睁开,也难免迷迷 糊糊,似醒非醒,恢复清醒的脑袋都需 要一个过程。一个人是如此,一个民族 也是如此,欲期一个在“天朝上国”的 历史荣光与梦想中自我封闭和沉睡了数 百年的民族于一夜之间突然醒悟过来, 那是不现实的。
——《民族觉醒的历程》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农民阶级改革派
1851年洪秀全等发动的太平天国 农民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 高峰。
• 洪秀全(1814~ 1864)太平天国运 动领袖。广东花县 (今花都市)官禄 人。屡试不中。 1851 年1月11日反 清起义,建号太平 天国。1864年6月3 日,因病去世。
• 耆 英 “兹蒙大皇帝解嫌释疑,恩准照 旧通商”,除广州一处外,又给福州、 厦门、宁波、上海四处, “俾得广为贸 易,实属体恤有加” 。 • “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 “海疆之事, ------绝口不提。即茶坊酒 肆之中,亦大书免谈国事”。
“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范文澜
林则徐(1785~1850) 是鸦片战争时期我国 杰出的政治家和民英雄。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 少穆,谥号文忠,福建 福州人,出身封建士大 夫家庭。领导禁烟运动, 组织群众抵抗英国侵略。 主张向西方学习。

尽管其中阻力重重,举步迟缓,但他们毕竟 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了。 • 中华民族不断觉醒的过程表明, • 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充满智慧与生机的民 族,阵阵逼迫的民族危机驱使先进的中国人, 临危思变,寻找挽救国家与民族危亡的出路. • 正如
“列强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帝国主义 与封建主义相结合对中国人民形成的双 重压迫,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中华 民族的危机,同时也唤起了全民族的觉 醒,激发了广大人民的反抗。 • 正是人民群众的这种觉醒和反抗,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这是不以压迫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历 史辩证法。”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 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这是金 田村全景。
永 安 建 制 封 王
---
太平天国形势 ●南京
●永安 金田
欲建人间天国—《天朝田亩制度》P42
• 目的是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 这种“通天下皆一式”的绝对平均主义, 毕竟有悖于历史发展的规律,因而行不 通。 • 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民族觉醒的状态和程度 是不一样的. • 从某种意义上一部充满血泪与希望的中国近代 史就是处于近代社会的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历史。 • 衡量各个历史时期民族觉醒的水平如何, “师”什么和怎样“师”,就成了无可替代的 重要参照系数。
观念更新 开山导航
• “器物”变革(洋务运动)
• 林则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敌”的思 想 • 魏源明确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 • 他们开辟了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新方 向,对中国近代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魏源、徐继畬等人的见解不过是“墙 内开花墙外香”,他们的著作《海国图 志》、《瀛环志略》相继传到日本后, 影响了整整日本的一代改革家和思想家, 他们从中汲取思想营养,从而成为维新 运动的先驱,《海》、《瀛》也为明治 维新提供了重要的精神食粮。而在中国 国内却遭到了冷落。
潘旭澜先生评价洪秀全:“他没有统 一全国,绝非中国的不幸。本质上蒙昧 主义,非文化、反人类进步潮流的君权 加神权统治,只能对中国走向近代文明 造成极端严重的阻塞。”
1850—1863年,13年内,中国人口从4.3 亿降到2.3亿。
其历史地位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44 1、从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来看; ----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 要事件。 2、从中国的农民战争来看; ----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从对日后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影响来看; ----对日后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有很大的启 迪和鼓舞作用。
• 2、感情障碍
• 只因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是以和风细雨的平 等交往方式进行,而是充满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的自私与残暴。 • 欲期“师夷”,欲期虚心向强盗学习,国 人除了存在思维障碍外,还会遇到相应的感情 障碍,以强盗为师原本就是一件异常痛苦和难 堪的事情。 • 思维与感情的双重障碍就决定了民族觉醒 的异常艰难。
• 3、农业文明的局限性——守旧性太重
• 恋旧、怀古,崇尚经验,沉湎于昔日的历 史荣光,喜欢靠回忆过日子,古今中西皆然, 称为人之常情或人类的惰性均可。 • 只是以小农文明为主体的民族尤为突出。 • 农业要求定居,畜牧业和商业则要求游动, 定居者往往喜静而趋于保守,游动者多好动 而容易变革。 • 战前的中国在整体上属于农业大国,其守 旧风气颇浓,后人尽可为之惋惜,却不必为 之大惊小怪,甚至随意菲薄和挖苦前人。
是中国近代 史上第一个比 较完整的资本 主义建设方案。
主要内容四个方面:43页
• 它是以学习西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 案,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治国方案; • 洪仁玕把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与发展资 本主义经济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将魏源 提出的学习西方“长技”的范围明显扩 大,而且更加具体。
•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历史中一个光 辉的亮点,是这次农民战争鲜明地不同 于历史上的其他农民战争,反映了太平 天国领导人向西方寻找真理探索国家出 路的努力。
3、洋 务 运 动 ——洋务派 (46/49)
• • 第二次鸦片战争 皇帝被赶跑,京城被攻占,圆明园遭洗劫, 外国公使驻京,内河通航,内地通商,加上 太平天国起义,在清朝统治者看来,这些都 是奇耻大辱,其心扉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 在“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 有之强敌”的 惊叹声中,总算出现了一批魏 源的知音,“自强”成为 统治阶级营垒中部 分有识之士的共同心理要求。
一、民族觉醒的含义
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 • 既是指近代中华民族逐渐摆脱自身 沉湎于小农文明的沾沾自喜状态,重新 认识世界和重新认识自己过程, • 又是指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自主、 富强、进步而进行的观念更新的过程。

——戴逸主编《民族觉醒的历程》
重新认识世界和自己
• 在前一个过程中,问题的关键是能否 弄清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在世界或全球 中的确切地位, • 能否弄清中国的小农文明和外来的资本 主义文明之间的差异和差距, • 以及采取什么办法尽快缩短二者之间的 差距,尽快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
3.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看到我国 是个八亿农民的国家。这是一种困难. 但“包袱”可以转化为力量,如何建设 富裕的、民主的、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是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 会主义国家的基础。 我们一定要对农民的弱点作恰如其分的分 析,并且充分估计农民在中国历史和中国社 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