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关于杜甫研究报告
关于杜甫研究报告杜甫(712年-770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杜甫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和主题、杰出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位伟大的诗人。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自幼聪慧好学,酷爱文学。
然而,他的一生却并不如意。
他历经家族的衰落、个人的失败、政治的动荡等种种困境,使他的一生充满了辛酸与苦难。
他先后在柳州、洛阳等地担任官职,但由于他的真诚与直言不讳,经常遭到上司的排挤和贬谪。
无奈之下,他多次流亡逃荒,漂泊于乱世之间。
尽管如此,他坚守着他对文学的热爱,坚持写作。
最终,杜甫于770年逝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杜甫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杜甫的诗作多以写实为主,他以大自然为背景,以民生疾苦为题材,思想深邃,感情真挚。
他的诗作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有着非凡的艺术感染力。
在创作手法上,他擅长运用对仗、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流畅而有力,给人以耐人寻味之感。
在主题上,他关注国家兴衰、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他以儒家思想为依托,探讨人生命运和儿女情长,他的诗作既具有鲜明的个人情感,又带有深厚的社会意义。
杜甫的成就堪称卓越。
他的诗作广泛涉及社会各个层面,涵盖了政治、军事、历史、宗教、人情等丰富内容,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题材。
他的作品数量庞大,被编入《杜工部集》以及其他多种版本的选集中。
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为传播,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后世文人所推崇,被视为中国诗歌的瑰宝,儿女们与爱人们长久地吟唱着他的诗歌,流传至今。
最后,我们来看看杜甫对后世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在后世文人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成为了很多文人学习和追求的典范。
他的诗作对于唐宋以及后来的文人在诗歌写作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唐代以后,文学风格多次变迁,但杜甫的诗歌却一直保持着独特的地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杜甫诗歌研究报告(一)
杜甫诗歌研究报告(一)简介杜甫被誉为唐代“小李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风格非常独特,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就是针对杜甫诗歌的研究,旨在展示他的诗歌特点、主题和艺术手法。
杜甫诗歌的特点杜甫的诗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真实性: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
•厚重性:杜甫的诗歌不仅真实反映了社会问题,还表现了诗人本身的厚重情感。
•叙事性:杜甫的诗歌常常是通过叙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表现力:杜甫的诗歌表现力强,能够通过语言表达出强烈的感情和强烈的思想。
杜甫诗歌的主题杜甫的诗歌主题复杂,既包括对政治与社会现实的批判,也包括对个人与人性的关注。
•政治批判:杜甫的诗歌中有很多关于当时政治现状的批判,表明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对民生状况的关切。
•社会赞颂:杜甫的诗歌中也有很多关于社会上的美好事物的赞颂,对于劳动人民的敬意也表达得十分深刻。
•人性关怀:杜甫的诗歌还常常表现出对人性问题的关怀,对于人性的光辉和阴暗面的深刻揭示,充分表现出他作为一名诗人的独特视角。
杜甫诗歌的艺术手法杜甫的诗歌艺术手法层次丰富,结构完整,行文厚重,开创了唐诗的新篇章。
•比兴:杜甫的诗歌中常常运用比兴手法,使用生动而富有感情色彩的比喻和象征,效果十分出色。
•叙事:杜甫的诗歌也善于叙事,通过详细的叙述和生动的描写来展现出强烈的情感和思想。
•押韵:杜甫的诗歌中也有很多押韵的结构,使用韵律性的语言来营造出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结论杜甫诗歌的研究是对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的深度挖掘和发展。
通过对杜甫诗歌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唐代历史与文化的真实面貌,感受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1] 杨宪益. 中国文学史[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 张岱年. 杜诗新探[M]. 北京:大象出版社,2008.[3] 王士禛. 杜甫研究论文集[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致谢在撰写此报告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特此致谢。
研究报告杜甫
研究报告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中国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他生于河南巩县,家境贫寒。
早年曾就学于京兆尹李十二的府学,后因家道中落,多年游历各地谋生。
他饱经生活的艰辛和社会动荡的环境使他对社会现实充满了批判和愤懑,而他的诗作也因此充满了忧国忧民、生活苦难的情感。
杜甫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真实感人,揭示了封建统治下农民阶级的苦难与抗争。
他的作品中既有对时事政治的关切,也有对人民疾苦的关怀,深入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哀愁。
他的《登高》、《秋夕》、《望岳》、《月夜》等作品都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的鼓励。
杜甫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还以文章批评官吏的不公,维护人民权益而闻名。
他的《戏为养真楼题方掾》、《焚书坑秦》、《病起书怀》等文章都体现了他不畏权贵、勇于直言的性格特点。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他以其真实的写实风格、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也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被后人奉为“民族颂歌”和“人民诗”。
研究杜甫反思
古典诗歌中唐代的近体诗是一个发展的高峰,而唐诗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诗圣”杜甫,他的诗歌从各个角度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重大事件,从各个方面刻画了那个“万方多难”的时代风貌,被后人称为“诗史”。
诗歌艺术上,杜甫更是集前代之大成,开后世之先路。
杜甫的诗现有个首收录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研究过程中在课外、每周一诗和综合学习中都读到杜诗,几乎可以说诗作伴随着一年语文学习。
而在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中,更是把杜甫诗三首作为课文进行编排,并在该“唐诗精华”单元的“综合学习”和“每周一诗”中均使用了杜甫的诗作,仅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就收录了5首杜诗,可见小学高年级是学习和研究杜甫及其诗作的最佳时期,这将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而媒体的多样化,面对激烈的竞争社会评价标准面前,此次研究重积累背诵更重审美品味,重视诗篇之间联系,也少有诗作与背景之间的关联,这些都会提高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古诗的难度。
如何对古诗产生兴趣,增强学习效率,在制作小报,试讲巜春夜喜雨》,制作研究小报告中又锻炼了既锻炼了口语表达,又增加了合作与互相信任的机会,彼班级成员更自信也更和谐。
作家作品与时代是不能单独割裂的,诗人创作诗歌也是离不开当时的创作背景。
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他们自主选择,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他的鉴赏力。
在此次活动中,也有能力弱的出现了不够主动热情参与,组员们帮扶工作也很尽力,这样也体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处处可以学习。
杜甫小课题研究报告
杜甫小课题研究报告杜甫是唐朝文学家,被誉为“诗史之神”,他的诗歌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极大。
本文将从杜甫的生平、主题思想、创作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杜甫的生平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
他曾经上过几个月的学,但因家境贫困而中途辍学,开始了他艰苦的求学之路。
杜甫广泛涉猎古今文献,熟读典籍,以及师从多位文化名人,使他的文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由于时局动荡,他多次辗转于各地,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时刻。
他的一生,充满了苦难和辛酸,但也正因如此,他的诗歌才具有深沉而富有情感。
二、杜甫的主题思想杜甫的诗歌主题广泛,内容丰富多样。
他的诗作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主题:忧国忧民、感叹时光荏苒、抒发自己的感慨、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对个别事件和人物的感叹。
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平和人民苦难的关切,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热爱与渴望。
他的诗作中常常反映出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对社会与人之间关系的思索。
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思考,从而唤起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三、杜甫的创作特点杜甫的诗歌以真挚的情感和饱满的激情为特点。
他的诗作常常写出自己内心的痛苦和不满,有时也可以看到他对人生的迷茫和无奈。
他的诗歌笔调昂扬而悲壮,语言朴实而充满力量,字句之间透露出深厚的人文情怀。
他注重语言的质朴和形象的生动,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描写,使读者能够体会到他内心的痛苦和愤怒,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他对美与真理的追求。
四、杜甫的影响杜甫的诗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他的诗歌思想深刻,语言生动,既能映照社会现实,又能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考。
他的诗歌被誉为“人生之诗”,与白居易齐名,被后世文人推崇为“诗史之神”。
他的诗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宋代和明清时期,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他的诗作对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后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思想深刻,风格鲜明,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于杜甫爱国的研究报告
关于杜甫爱国的研究报告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称“诗史”,是中国唐代著
名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其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爱国情怀。
杜甫爱国的研究报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杜甫爱国诗歌的数量和主题:研究杜甫的诗集,详细分析其中带有爱国主题的诗歌数量,例如《丽人行》、《悲世忧时诗二首》等。
同时,分析这些诗歌揭示的爱国情怀和表达方式。
2. 现实背景下的杜甫爱国:研究杜甫创作爱国诗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例如安史之乱期间,唐朝社会动荡,国家命运临危等因素对杜甫创作的影响。
分析杜甫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患意识。
3. 杜甫爱国情怀的观点和态度:在杜甫的爱国诗中,可以看到他对政治腐败和社会弊端的批评,以及对国家行为和统治者的期望。
分析杜甫爱国诗中对于国家兴衰、社会风气、政府官员等方面观点的表达。
4. 杜甫爱国情感的源泉:研究杜甫成长和个人经历与其爱国情感的关系。
例如,他的家族曾历经辽、夏、父老在沦陷地区受到苦难,这些经历对他爱国情感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
5. 杜甫爱国意识的文化背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爱国情怀和价值观,分析杜甫如何在这一文化背景下塑造他的爱国形象,并探讨他的爱国观念是否受到其他政治家、官员或文人的影响。
最后,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杜甫的爱国情怀及其表达方式,进一步深化对唐代爱国主题文学的认识,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报告
作道路。
第三个时期为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 岁), 这一时期,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 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唐肃宗,中途为 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 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 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 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 为丞相辩护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 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 作品,即“三吏”、“三别”。仕途的挫折,
关于杜甫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沉郁顿挫,大家子美
一 、杜甫简介:
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 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唐玄宗先 天元年(712),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他 的祖籍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出生 于巩县(今河南巩义)。他的远祖杜预, 是西晋著名军事家和历史学家,他的诗人,与李白合称“李 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 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 称为“诗史”。
诗风豪迈浪漫。
第二个时期为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
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 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 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 《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 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 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杜甫 从此走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道路和创
二、杜甫的生平:
杜甫的经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 为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 期杜甫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 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 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 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 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 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这时的杜甫
杜甫诗歌研究报告
杜甫诗歌研究报告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社会思想和情感内涵,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杜甫的诗歌进行研究,从其诗歌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出发,探讨杜甫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一、杜甫诗歌的内容
杜甫的诗歌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他的诗歌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对封建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杜甫的诗歌大量描写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他还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和社会的思考和反思,寄托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人生价值观。
二、杜甫诗歌的形式
杜甫的诗歌形式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诗歌采用了古典诗歌的格式和规范,注重音韵、格律和押韵等方面的把握。
杜甫的诗歌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生动,富有情感和感染力,达到了艺术和实用的完美统一。
三、杜甫诗歌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豪放派的气概。
他的诗歌充满了阳刚之气,表达了自己对于真理、正义和理想的追求。
杜甫的诗歌语言简练、生动,富有情感和感染力,达到了艺术和实用的完美统一。
他的诗歌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表达了当时
人民群众的的心声,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刻的社会思想和情感内涵,其诗歌内容、形式和风格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对杜甫诗歌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杜甫一生的研究报告总结
杜甫一生的研究报告总结
杜甫(712年-770年)是唐代杰出的古代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之大家”,他的一生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百科全书式的史事研究:杜甫广泛涉猎历史名人、政治事件、社会问题等,他的许多诗作都描绘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他通过对古代历史的深入了解和对时事的观察,以及他独特的感悟力,帮助读者了解了唐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2. 自然观察与生态环境研究:杜甫对自然界有着深厚的观察和研究,他经常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感悟。
他关注环境变化、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倡导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3. 文学史与诗歌创作研究:杜甫对古典文学和诗歌的研究十分深入,他广泛阅读各种古籍,从中吸取灵感,并探索不同的诗歌形式和风格。
他创造了许多新的诗歌形式,如古文新体和豪放派诗歌,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思想长河研究:杜甫的诗作不仅仅是描述身边事物的形象,更是表达他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思考。
他关注人性的善恶、政治的正邪、命运的无常等问题,呼吁政治诚信、社会公平和道德伦理。
总结来说,杜甫一生的研究涵盖了历史、自然、文学和思想等多个方面。
他的研究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文学、历史和思想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杜甫的专题性研究报告
杜甫的专题性研究报告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圣”。
他的诗作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主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浓厚的人文关怀,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对杜甫的专题进行研究,探讨他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首先,杜甫的专题可以从他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中找到一些线索。
杜甫生活在唐朝末年的动荡时期,当时社会政治不稳定,国家遭受战乱和灾难的侵袭。
而杜甫的诗作中不乏抨击当政者的内容,他通过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和宣扬社会正义的理念,表达了他对国家民生的关切。
例如,在《登高》一诗中,他以嘲讽的口吻描述了朝廷官员的腐败和无能,呼吁改革政府体制,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繁荣。
其次,杜甫的专题还可以从他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中窥见一二。
杜甫的诗歌通常以对个人命运的痛苦和对世事的悲凉为主题,他对生活的痛苦体验和对世界的悲观情绪经常溢于言表。
例如,在《月夜忆舍弟》一诗中,他写道:“璧合从来通往辽,当时肺石泪沾袍。
”这种对生活苦难的真实反映,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细腻。
最后,在杜甫的专题研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他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与思考。
杜甫的诗作中经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和自然现象的抒发,表达了他对自然纯洁和美好的向往。
例如,在《月夜忆舍弟》一诗中,他写道:“纷纷暗雪里,冥冥孤星曜。
”通过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他展示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综上所述,杜甫的专题研究涉及政治、人生命运和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歌不仅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类命运的悲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
通过对这些专题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杜甫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他的诗歌作品,并从中获得启迪和感悟。
杜甫诗歌研究报告
杜甫诗歌研究报告杜甫 (712 年 -770 年) 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诗篇,被誉为“诗史上的一座高峰”。
本文将对杜甫的诗歌进行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杜甫诗歌的社会意义、杜甫诗歌的个人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以及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一、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杜甫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沉郁顿挫”。
“沉郁”指的是杜甫的诗歌情感深沉,富有感染力;“顿挫”指的是杜甫的诗歌在表达上非常精准,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
除了“沉郁顿挫”外,杜甫的诗歌还具有“雄浑奔放”、“清新脱俗”、“简洁明快”等风格。
二、杜甫诗歌的社会意义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疾苦。
他的诗歌主要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控诉,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此外,杜甫的诗歌还表达了对人民深深的同情和对民族的热爱,这对于当时的社会和人民来说具有很强的鼓舞作用。
三、杜甫诗歌的个人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杜甫的诗歌创作深受其个人经历的影响。
杜甫在青年时期曾游历于各地,积累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
这些经历为杜甫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此外,杜甫还深受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影响,这些思想在他的诗歌中也得到了体现。
四、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杜甫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发展。
杜甫的诗歌被广泛传颂,被誉为“诗史上的一座高峰”,他的影响也超越了中国诗歌界,对世界诗歌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杜甫的诗歌还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学、音乐、绘画等领域,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杜甫研究报告的结论
杜甫研究报告的结论杜甫研究报告的结论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
他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思想、豪放的情感和较高的艺术形式成为唐代及后世文人的楷模。
经过对其作品和生平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杜甫的诗歌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他生活的时代正处在唐朝中期的动荡时期,社会矛盾和政治腐败严重。
杜甫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深刻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批判了滥官污吏和贪官污吏的行为,表达了对民众苦难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清醒思考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杜甫的诗歌表达了对个人命运和困境的思考。
杜甫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的挫折和苦难,他多次遭遇失意和流离失所的境地。
诗中常有他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悲愤的表达,但他从不放弃对希望和人生的追求,坚持在诗中表达自己对自由、幸福和真理的追求。
他的诗歌中融入了他个人生命经历的烙印,显现了他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对困境的坚定抵抗。
再次,杜甫的诗歌展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的观照和思索。
杜甫善于从宏大的自然和宇宙中汲取灵感,用自然景物来表达他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诗中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描写季节变化来展示他对生命的无常和对宇宙的想象,同时也投射出他自己心灵的种种哀思和情感。
这种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情感相结合的手法,使得他的诗歌有着浑厚的艺术感染力,引人心弦。
最后,杜甫的诗歌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杜甫的作品自唐代开始就备受重视和赞赏,被当时的文人雅士们奉为楷模。
他的作品不仅在内容上充满哲理和思想性,而且在形式上也富有变化和创新,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特别是在宋代,杜甫的诗歌成为了文人们的学习对象,带动了一个以杜甫为主题的文学热潮。
直至现今,杜甫的作品仍然被广泛传诵和赏析,他的诗学思想和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一生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杜甫一生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称“诗圣”,是中国唐代著
名的诗人之一。
他一生经历了社会变革、战乱频发的时期,诗歌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社会关怀和个人感受,具有深远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编写杜甫一生的研究报告可以遵循以下结构和步骤:
1. 引言部分:
- 引入杜甫及其时代背景;
- 解释研究目的和重要性;
- 提出问题,阐明研究方法。
2. 生平与经历:
- 简要介绍杜甫的出生与家庭背景;
- 描述杜甫求学、从政、流亡等重大经历;
- 分析杜甫所处的历史背景对他的影响。
3. 诗歌创作:
- 分析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主题和艺术手法;
- 深入分析杜甫的代表作品,比如《登高》、《月夜忆舍弟》等;
- 探讨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4. 社会观点与政治立场:
- 分析杜甫在诗歌中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表达;
- 探讨杜甫的政治立场和对当时政治局势的观点;
- 解释杜甫诗歌中的政治隐喻和批评。
5. 影响与评价:
- 讨论杜甫在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 分析学界对杜甫的评价和研究成果;
- 提出自己对杜甫的评价和观点。
6. 结论部分:
- 总结整篇研究报告的主要发现;
- 强调杜甫作为诗人的艺术成就和对社会的贡献;
- 提出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与问题,展望杜甫研究的未来。
7. 参考文献:
- 列出研究报告所参考的书籍、文章、网站等。
编写研究报告应该严谨、详实、有条理,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兴趣,可适当调整结构和内容的安排,以确保报告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杜甫诗歌调研报告题目
杜甫诗歌调研报告题目杜甫诗歌调研报告引言:杜甫(712年-770年),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之一代宗师”,他以其深沉的思考和社会批判意识,塑造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和民众苦难的诗歌作品,对于后世诗歌的发展和影响非常深远。
本次调研将围绕杜甫的诗歌创作情况及其影响展开。
一、生平简介:杜甫出生在今河南巩县,自幼聪慧又善于思考,父亲是当地的土官,家境富足。
然而,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他的家族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失去了一切财产。
杜甫外出逃难,经历了多次流亡和贫困生活。
他亲眼目睹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这成为他后来创作的重要源泉。
二、诗歌创作情况:杜甫的诗歌创作时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安史之乱前后。
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杜甫创作了一些豪放的诗篇,如《饮中八仙歌》与《月夜忆舍弟》等,表现了他豁达的情怀和对于人生乐观向上的态度。
而在安史之乱之后,杜甫的诗作逐渐转向了现实的社会问题和人民的苦难。
他关注农民的困顿、士人的失意、社会的腐败以及战乱带来的人道灾难。
他的代表作有《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这些作品表达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于人民苦难的关怀,展现了他深刻的思考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三、诗歌影响及后世评价:杜甫的诗歌创作以其真挚的情感和对于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的作品被后世称为“杜诗”,在唐代的文坛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他对于后世诗歌的影响十分深远,不仅被后来的文人学士所推崇和模仿,还激励了后代诗人的创作激情,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杜甫的诗歌寄托了他对于社会正义和人民幸福的美好向往,他的思想深邃而不同流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他的作品以批判现实、动人人心的情感和表现力,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灵,被奉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结语:通过对杜甫的诗歌调研,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伟大诗人的诗歌创作情况与影响。
杜甫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深度,塑造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和民众苦难的诗作,对于后世诗歌的发展和影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杜甫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一、研究对象介绍本组研究性学习的任务对象是唐代的诗人杜甫。
二、研究对象的资料介绍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
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李白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三、杜甫的三吏三别“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四、杜甫的思想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
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
关于杜甫历史研究报告
关于杜甫历史研究报告
杜甫(712年-770年),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作以写实主义风格著称,揭示了唐朝末年社会动荡的种种不幸,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和对人民的关怀。
然而,杜甫的诗作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通过对他的诗作进行历史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社会和历史环境。
本次报告将对杜甫的历史研究进行探讨,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杜甫的生平与时代背景:介绍杜甫的出生和成长背景,探讨他生活的时代特征,如唐朝末年的政治动荡、军阀混战、民众苦难等。
2. 杜甫的诗作与历史事件关联:通过分析杜甫的诗作,寻找其中与当时历史事件的关联,如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等,探讨诗作中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3. 杜甫的诗作中的官场生涯:exploration对杜甫在官场上的经
历和体验的关注。
他曾多次入仕,历任不同职位,但始终未能得到仕途的成功。
这一方面反映了杜甫个人的遭遇和悲愤,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官僚体制的弊端。
4. 杜甫的诗作中的社会写实:杜甫的诗作除了抒发个人情感外,还展示了当时社会的草根百姓的生活困境和社会阶层的对立。
通过对他的诗作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反映唐代社会的各个层面。
5. 杜甫诗歌对于后世的影响:探讨杜甫的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综上所述,对杜甫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他的诗歌和生平,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历史及其社会背景,挖掘并传承中国文化的瑰宝。
杜甫一生的研究报告摘要
杜甫一生的研究报告摘要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后世的赞誉和研究。
本研究报告旨在梳理和分析杜甫一生的创作特点和主题。
首先,杜甫的诗歌作品以其宏伟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闻名。
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呼唤和关怀也常常在诗中出现。
与此同时,他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颇具别致之处。
其次,杜甫的创作主题主要围绕着人生哲理、社会现实和历史事件展开。
他对人生的痛苦和挣扎有着深刻的洞察力,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他对战争和政治压迫的揭露和批评也在作品中有所体现。
同时,杜甫的作品也记录了许多历史事件,如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对这些事件作了精准的描写和抒发了自己的感受。
第三,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丰富多样。
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抒情技巧,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意境。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同时也兼具音韵美和意境美。
最后,杜甫的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被广泛传诵,并影响了后来的文化和艺术。
他的独特创作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使他的作品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综上所述,杜甫一生的诗歌创作特点和主题丰富多样,深受后世的赞誉和研究。
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鲜明特点,同时也对后来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调研杜甫报告
调研杜甫报告调研杜甫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杜甫是唐代蜀地的著名诗人,其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对杜甫的调研,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诗歌创作特点、艺术风格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反思,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杜甫的文化遗产。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研究杜甫及其诗歌创作,以及他对社会的影响。
二、调研方法及过程为了全面了解杜甫及其作品,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
首先,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学术专著、文集、诗歌选集等,对杜甫的生平、诗歌创作和影响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整理。
其次,我们参观了位于成都市杜甫草堂景区的杜甫草堂,亲身感受了杜甫生活的环境和氛围。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些问卷调查,以了解公众对杜甫及其作品的认知和评价。
三、调研结果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
2. 杜甫的诗歌创作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思考,他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民生问题,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怀。
3. 杜甫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表达了他对生活、对自然、对人性的热爱和关注。
4. 杜甫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他的诗歌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现实意义。
四、调研启示和建议通过对杜甫的调研,我们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和建议:1. 加强对杜甫的研究和传承,推动杜甫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可以组织杜甫文化的展览、讲座等活动,增加公众对杜甫的了解和认知。
2. 进一步研究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和风格,总结其艺术成就和创新,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3. 加强杜甫诗歌教育,将其作品纳入课本和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
4. 鼓励当代诗人继承和发扬杜甫的诗歌精神和创作理念,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全面了解了杜甫及其诗歌创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杜甫的诗歌深刻反映了社会现象和人民的苦难,其作品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 研究性学习杜甫
摘要:杜甫诗歌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是与其诗歌意象生成的独特个性密不可分的。
具体表现在:首先是杜诗选择熔铸着深厚时代情绪的个性化意象,铸就了杜诗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其次杜诗具有意象密集组合特点,丰富了诗歌内蕴,克服了近体诗自身格律的局限,使其呈现出迥异于古诗的审美特征;再次杜诗新奇独特的意象构造方式,产生了陌生化的审美效应,增添了审美趣味。
关键词:杜诗意象个性化密集组合新奇构造沉郁顿挫审美价值杜甫生平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品:“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杜甫的诗都收集在《杜工部集》中。
杜甫代表作品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赏析:这首诗写了诗人:1.自己的苦2.周围人的苦3.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诗作者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
杜甫诗歌调研报告
杜甫诗歌调研报告杜甫(712年-770年),唐代著名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
他笔触犀利,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对社会现实展开了深入的观察和反思。
本次调研旨在对杜甫的诗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在研究杜甫的诗歌中,我们发现他的作品种类繁多,题材广泛。
他的诗作涉及到政治,历史,自然,人生等各个层面。
他关注时政,倾诉社会悲愤,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他的政治诗歌中,杜甫以深沉的笔触揭示了唐朝的内外困境,批判社会不公和腐败现象。
他的名篇《北征》通过描绘明朝李密凶恶的行为和唐朝落魄的现状,展现了后期唐朝的崩溃和危机。
与此同时,杜甫的诗歌也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关切和同情之情。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穷苦人民的描写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例如,《月夜忆舍弟》中的“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烟”,以及《江畔独步寻花》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等,他以感人肺腑的文字表达了对社会困境和人民苦难的关切。
不同于其他诗人,杜甫的诗作中还蕴含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反思。
他以史为鉴,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当下社会的种种问题。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历史典故和史书引用。
他以历史的视角反思了时代的变迁,揭示了历史的轮回和人类的不断重复错误。
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他以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运用,塑造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形象和场景。
例如,《绝句·秋思》中的“洞庭秋水连天波,接天莲叶无穷碧”等等,他通过鲜明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表达了自然美和人生哲理。
综上所述,杜甫的诗歌独具特色,展现了他对社会、人民和历史的关切和反思。
他的作品丰富多样,既有政治的批判,也有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历史的追忆。
他的诗歌以其深邃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和准确的笔触,打动了世人的心灵。
他的诗作不仅是文学的经典之作,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寄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一、研究对象介绍
本组研究性学习的任务对象是唐代的诗人杜甫。
二、研究对象的资料介绍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
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李白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三、杜甫的三吏三别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四、杜甫的思想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
他有“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
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
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
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
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
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
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
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生平详见《旧唐书》卷190。
杜甫虽然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是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五、杜甫的风格
炼字对仗
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杜诗炼字与对仗高超的体现。
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创新,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内容深远
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杜诗有诗史之称,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晚唐,“杜逢禄山之难,流雍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号为诗史”。
到宋时成定论,但诗史之义各有各说。
人有以史事注杜诗,认为杜诗为纪实的诗,可以补史证史,所以称为诗史。
这种说法只重史事之虚实真假,而轻视诗的情感特性。
有人认为杜甫具史识史见,其笔法之森严,可媲美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
而诗有评人评事者,皆可“不虚美,不隐恶”,故号诗史。
此说可取。
另一说是,杜甫之所以号诗史,因其悲天悯人,感时伤事,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取的。
但也有不喜欢杜甫诗者,杨亿就不喜欢杜甫,刘放《中山诗话》云:“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谓为村夫子。
”
六、杜甫著名的诗句
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5.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兵车行》
6.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兵车行》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9.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10.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11.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1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13.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14.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15.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16.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1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18.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1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20.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2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24.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2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28.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2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30.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秋兴八首(其一)》
3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3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33.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饮中八仙歌》
34.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春日忆李白》
35、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
行》
36.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其六)》37.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38.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曲江对雨》
七、研究性学习的总结
杜甫是我国的“诗圣”。
古代诗人韩愈曾给杜甫写过这么一句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作家鲁迅也曾给杜甫些过这么一段话:“曾经加入《新青年》,以《狂人日记》等名作参与发动“五四”文化革命之鲁迅,到三十年代,岿然成为众望所归之革命文学导师,晚年与友人讨论中国文学史,以为中古之陶潜、李白、杜甫皆第一流诗人,继而又说:“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
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刘大杰《鲁迅谈古典文学》,见《文艺报》1956年20号)众所周知,鲁迅晚年在政治上己与胡适分道扬镳,惟此评论杜甫之寥寥数语,仍然与胡适笙磐同音。
”可见鲁迅很推崇杜甫。
他还曾经说过:“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张嘉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