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的机械性能的主要机械性
材料机械性能
材料机械性能
材料的机械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包括强度、硬度、
韧性、塑性等指标。
这些性能直接影响着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因此对材料的机械性能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强度是材料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
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常见的强度指标包括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
不同材料的强度表现出来的方式也不同,比如金属材料的强度主要表现为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而混凝土材料的强度主要表现为抗压强度。
其次,硬度是材料机械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材料的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划痕、压痕的能力。
硬度高的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划伤性能,因此在一些对耐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选择硬度较高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强度和硬度,材料的韧性和塑性也是其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
韧性是指材
料在受到冲击或挤压时能够吸收能量的能力,而塑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韧性和塑性是一对矛盾体,材料的韧性高则塑性低,反之亦然。
因此在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来选择材料的韧性和塑性。
综上所述,材料的机械性能是材料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材料的选择、设计和应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于材料的机械性能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通过对材料机械性能的准确把握,才能够更好地选择和应用材料,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机械性能定义
机械性能是金属材料的常用指标的一个集合。
在机械制造业光缆机械性能试验机中,一般机械零件都是在常温、常压和非强烈腐蚀性介质中使用的,且在使用过程中各机械零件都将承受不同载荷的作用。
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性能,称为机械性能(或称为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使用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的使用范围与使用寿命。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零件的设计和选材时的主要依据。
外加载荷性质不同(例如拉伸、压缩、扭转、冲击、循环载荷等),对金属材料要求的机械性能也将不同。
常用的机械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多次冲击抗力和疲劳极限等。
时效处理:钢材经过冷加工后,在常温下存放15-20天,或加热至100-200度并保持2小时左右。
时效敏感性:因时效作用导致钢材性能改变的程度。
一般,钢材的机械强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
弹性: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当外力去掉后能恢复其原来形状的性能。
塑性: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致引起破坏的能力。
刚度:金属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强度: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硬度:金属材料抵抗更硬的物体压入其内的能力。
冲击韧性: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下断裂的能力。
疲劳强度:当金属材料在无数次重复活交变载荷作用下而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
断裂韧性:用来反映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张能力的性能指标。
通常说一种金属机械性能不好,是指它易折,易断,或者没有良好的打磨延展性。
一般纯金属的机械强度都要弱于合金的强度,举例来说就是钢的性能好于铁,后者的纯度更高。
第一类回火脆性第二类回火脆性回火脆性,是指淬火钢回火后出现韧性下降的现象。
淬火钢在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降低,韧性升高,但是在许多钢的回火温度与冲击韧性的关系曲线中出现了两个低谷,一个在 200~400℃之间,另一个在450~650℃之间。
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冲击韧性反而下降的现象,回火脆性可分为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
机械专业面试必备知识
机械专业面试必备知识一、填空题:〔200题〕1、形位分差实际上就是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简称。
2、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呈现出来的性能,称为机械性能。
主要包括强度、弹性、塑性、硬度、韧性、疲劳强度。
3、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外表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
4、螺纹六要素是指牙型、外径、螺距〔导程〕、头数、精度和旋转方向。
5、一对直齿圆柱齿轮,主动齿数为32,被动轮齿数为48,那么其传动比=,常用i表示。
6、按作用原理的不同,常用千斤顶有机械式和液压式两大类,按构造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整体式和别离式。
8、形状公差工程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
9、螺纹防松措施有〔1〕磨擦防松,包括双螺母、弹簧垫圈、自锁螺母;〔2〕机械防松包括开口销、止动垫片、带翅垫片、串联钢丝等;〔3〕永久防松包括爆接、冲齿等。
10、轴承内径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而轴承外径与轴承座配合采用基轴制。
11、润滑剂的主要作用有润滑作用、冷却作用、防锈作用、清洗作用、缓冲和减振作用及密封作用根。
12、1/50游标卡尺,副尺上的50格总长度为49。
13、据轴承构造的不同,滚动轴承要控制的游隙分为轴向游隙和径向游隙两类。
14、在英制尺寸单位中,1英寸=,因此1275英寸。
15、碳钢按含碳量可分为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其中45钢是指平均含碳量为0.5%,属中碳钢。
16、根据碳在铸铁中的存在形态不同,铸铁的组织、性能也不同,通常可分为白口铸铁、灰铸铁、可锻铸铁及球墨铸铁。
17、在齿轮传动中,最常用的齿形曲线是渐开线,分度圆上的标准压力角为20°。
18、一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模数2,齿数26,那么其分度圆直径=52,周节=。
19、轮齿的失效形式主要有轮齿折断、齿面磨损、齿面点蚀齿面胶合、齿面塑性变形。
20、钢的切割过程包括预热、氧化和吹渣。
21、常见的液压泵有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
22、表示〔单向定量〕液压泵,而○表示〔单向定量〕液压马达。
中级培训素材——机械部分
中级培训素材——机械部分
包含下列要点
一、机械特性
机械是一种能把物理能量转换为机械能量的装置。
机械的组成部分有
机械元件、动力源、构件和控制系统。
机械的特性主要有:强度特性、几
何特性、动力特性、热力特性、振动特性、声学特性等。
二、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是指机械运动的理论,决定机械运动的关键因素和规律。
它
是研究各种机械原理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的科学技术。
机械原理的研
究属于建筑类技术的基础性研究,主要包括动力控制、运动学、冲击动力
学和振动力学等研究内容。
三、机械传动
机械传动是把动力源产生的能量传递到机械元件,以达到控制或调整
机械性能的过程。
机械传动的种类有传输衔接、摩擦传动、带传动、轮轴
传动、蜗轮蜗杆传动、弹簧传动、齿轮传动、链轮传动、滑块传动、滑轮
传动、活塞传动等。
四、机械控制
机械控制是一种应用技术,用于改变机械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功能特性,以达到满足机械设计要求的目的。
机械控制的控制系统有电动控制系统、
液压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传感器控制系统,它们之间相互协调运行,使系统达到设定的规格要求。
五、机械质量
机械质量是指机械装置的制造质量水平。
钢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机械性能表
钢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机械性能表钢材的主要机械性能(也叫力学性能)通常是指钢材在标准条件下均匀拉伸.冷弯和冲击等.单独作用下所显示的各种机械性能。
钢材通常有五大主要的机械性能指标:通过一次拉伸试验可得到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屈服点三项基本性能;通过冷弯试验可得到钢材的冷弯性能;通过冲击韧性试验可得到冲击韧性。
1.屈服点(σs)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即使应力不再增加,而钢材或试样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
设Ps为屈服点s处的外力,Fo为试样断面积,则屈服点σs =Ps/Fo(MPa),MPa称为兆帕等于N(牛顿)/mm2,(MPa=106Pa,Pa:帕斯卡=N/m2)2.屈服强度(σ0.2)有的金属材料的屈服点极不明显,在测量上有困难,因此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规定产生永久残余塑性变形等于一定值(一般为原长度的0.2%)时的应力,称为条件屈服强度或简称屈服强度σ0.2。
3.抗拉强度(σb)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从开始到发生断裂时所达到的最大应力值。
它表示钢材抵抗断裂的能力大小。
与抗拉强度相应的还有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
设Pb为材料被拉断前达到的最大拉力,Fo为试样截面面积,则抗拉强度σb= Pb/Fo (MPa)。
4.伸长率(δs)材料在拉断后,其塑性伸长的长度与原试样长度的百分比叫伸长率或延伸率。
5.屈强比(σs/σb)钢材的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
屈强比越大,结构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
6.硬度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
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⑴布氏硬度(HB)以一定的载荷(一般3000kg)把一定大小(直径一般为10mm)的淬硬钢球压入材料表面,保持一段时间,去载后,负荷与其压痕面积之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HB),单位为公斤力/mm2 (N/mm2)。
(完整)机械主要性能:硬度、强度、刚度、塑性、弹性、冲击韧性、疲劳强度、断裂韧性等。
机械主要性能:硬度、强度、刚度、塑性、弹性、冲击韧性、疲劳强度、断裂韧性等。
1、硬度:金属材料抵抗更硬的物体压入其内的能力.硬度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它既可理解为是材料抵抗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或破坏的能力,也可表述为材料抵抗残余变形和反破坏的能力。
硬度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概念,而是材料弹性、塑性、强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的综合指标。
硬度试验根据其测试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静压法(如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等)、划痕法(如莫氏硬度)、回跳法(如肖氏硬度)及显微硬度、高温硬度等多种方法。
2、刚度:金属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刚度是指零件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零件的刚度(或称刚性)常用单位变形所需的了或力矩来表示,刚度的大小取决于零件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种类(即材料的弹性模量).刚度要求对于某些弹性变形量超过一定数值后,会影响机器工作质量的零件尤为重要,如机床的主轴、导轨、丝杠等。
3、强度: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强度是指零件承受载荷后抵抗发生断裂或超过容许限度的残余变形的能力。
也就是说,强度是衡量零件本身承载能力(即抵抗失效能力)的重要指标.强度是机械零部件首先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机械零件的强度一般可以分为静强度、疲劳强度(弯曲疲劳和接触疲劳等)、断裂强度、冲击强度、高温和低温强度、在腐蚀条件下的强度和蠕变、胶合强度等项目。
强度的试验研究是综合性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其应力状态来研究零部件的受力状况以及预测破坏失效的条件和时机。
4、塑性: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致引起破华的能力。
5、弹性:弹性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当外力撤消后能恢复原来大小和形状的性质。
在固体力学中弹性是指:当应力被移除后,材料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
线性弹性材料的形变与外加的载荷成正比,此关系可以用线性弹性方程,例如胡克定律,表示出来。
物体所受的外力在一定的限度以内,外力撤消后物体能够恢复原来的大小和形状;在限度以外,外力撤销后不能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见弹性体的拉伸压缩形变)。
金属材料性能的基础知识
金属材料性能的基础知识金属材料的性能决定着材料的适用范围及应用的合理性。
金属材料的性能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工艺性能。
一.机械性能(一)应力的概念物体内部单位截面积上承受的力称为应力。
由外力作用引起的应力称为工作应力,在无外力作用条件下平衡于物体内部的应力称为内应力(例如组织应力、热应力、加工过程结束后留存下来的残余应力…等等)。
(二)机械性能金属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承受外力(载荷)作用时,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也称为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承受的载荷有多种形式,它可以是静态载荷,也可以是动态载荷,包括单独或同时承受的拉伸应力、压应力、弯曲应力、剪切应力、扭转应力,以及摩擦、振动、冲击等等,因此衡量金属材料机械性能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 1.强度这是表征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最大能力,可分为抗拉强度极限(σb)、抗弯强度极限(σbb)、抗压强度极限(σbc)等。
由于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从变形到破坏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而通常采用拉伸试验进行测定,即把金属材料制成一定规格的试样,在拉伸试验机上进行拉伸,直至试样断裂,测定的强度指标主要有:(1)强度极限: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抵抗断裂的最大应力,一般指拉力作用下的抗拉强度极限,以σb表示,如拉伸试验曲线图中最高点b对应的强度极限,常用单位为兆帕(MPa),换算关系有:1MPa=1N/m2=-1Kgf/mm2或1Kgf/mm2= σb=P b/F o式中:P b–至材料断裂时的最大应力(或者说是试样能承受的最大载荷);F o–拉伸试样原来的横截面积。
(2)屈服强度极限:金属材料试样承受的外力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时,虽然应力不再增加,但是试样仍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这种现象称为屈服,即材料承受外力到一定程度时,其变形不再与外力成正比而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产生屈服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极限,用σs表示,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曲线相应于拉伸试验曲线图中的S点称为屈服点。
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与特点
第二节 工程机械的使用
特点
一.工作环境差
•
作业自然条件:工程施工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
地形起伏不定,江河或湖泊纵横交错,经过沙漠、草
原或原始森林等特殊的环境和地区。
•
作业自然环境:同时受自然气候和季节的影响,
高山严寒,低湿炎热,甚至在施工过程中会遭到山洪、
雪崩或塌陷等危险。
•
工程机械的作业对象:大多为泥土、砂石或其它
第一章 工程机械使用过程中技术 状况的变化
▪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工程机械的使用性 能与机械运用的基本原理,工程机械的使用 特点 工程机械技术状况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 素。
第一节 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
• 一般机械均应具备的技术性能,如工作的 可靠性和耐久性,操纵的轻便性和舒适性, 工作的安全性,维修保养的方便性
的工程建筑材料,所以其工作装置和行走部分的磨损
是相当严重的。机械在沼泽地和盐碱地区施工时其机
件还要遭受严重的腐蚀。
工作环境差
施工现场条件
•
有些施工依靠机械本身来创造施工条件;工程
现场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尘埃和砂石,加速机械另件
磨损的磨料(对发动机和液压系统更加有害)。
•
隧道和傍山沿溪线路艰巨的工点,现场狭窄、
地形复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机械无法正常作业,在每个作业循环中
的空驶增加,作业时机械转向和迥转频繁,同样会
加速机械的磨损和损坏。
• 错综复杂的因素给机械的正常使用和运行 带来了许多困难,使机械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充
分发挥其原有的技术蛾能,降低生产率,加速
磨损与损坏。
二.施工条件复杂
• 1.机械流动性大,过于分散,很难掌握机 械在运行时技术状况的变化及其规律性, 无法采取及时合理的技术措施以保证机械 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况。
钢材机械性能 标准
钢材机械性能标准
钢材作为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钢材的机械性能则是评价其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钢材的机械性能标准是指钢材在受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韧性、硬度、塑性等指标。
本文将对钢材机械性能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钢材材料。
首先,钢材的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强度是衡量钢材抗压、抗拉、抗弯等性能的重要参数。
一般来说,钢材的强度越高,其承载能力就越大,因此在工程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强度等级的钢材。
其次,钢材的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到冲击或挤压作用时能够吸收能量并发生形变的能力。
韧性是衡量材料抗冲击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一些需要承受冲击载荷的工程结构来说,韧性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钢材的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划伤、切削等表面破坏的能力。
硬度高的钢材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切削性,适用于一些对材料表面要求较高的工程领域。
最后,钢材的塑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形变而不破坏的能力。
塑性好的钢材能够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塑性变形,适用于一些对材料变形要求较高的工程结构。
综上所述,钢材的机械性能标准是评价钢材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其中强度、韧性、硬度和塑性是其主要指标。
在选择和应用钢材材料时,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合适的机械性能标准,以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钢材机械性能标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物理机械性能
物理机械性能人类对物理机械性能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
追溯到一千年前,很多古代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在探索物理机械性能,试图利用它们制造出更好的目标产品,比如更好的农具、机械工具等。
直到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物理机械性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容也比以往更加丰富。
物理机械性能的基本定义是指一种物体的某些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日常生活中物体的实际应用。
这包括力学性能(比如强度和刚度)、热性能(如热传导/热导率)、电性能(如电阻/电导率)等。
力学性能是物理机械性能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涉及物体对外力的反应情况,物体的结构也会受到物理机械性能影响。
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刚度、疲劳性等方面,而强度是其中最重要的,这个参数代表了物体受力时的抗拉抗压能力,它的值越大,说明物体的结构越稳固。
热性能是指物体在热源中的反应情况,它可以通过测定物体的热导率和热传导率来衡量。
热导率表示物体物质通过热量的能力,而热传导率则是物体表面失去热量的速度,这些值可以告诉我们物体对外环境的反应情况,也可以用来估算物体热量变化情况。
电性能是指一种物体在电力变动时所表现出的性能,它可以通过测定物体的电导率和电阻率来衡量。
电阻率是物体在电力中的抗电力性能,而电导率具有物体传输电力的能力,这些参数可以用来估算物体在电力变化中的反应情况,也可以用来检测和诊断一些电力装置的故障。
另外,物理机械性能还包括可塑性等方面,它主要是指物体对外力的变形性能,如果物体结构相对稳定,可以通过测定其塑性指数来评估它的可塑性特性;如果其结构变形较大,可以通过测定其抗弯性能和抗压性能来评估它的可塑性。
在承受载荷时,可以根据物体的性能来预估它的疲劳寿命。
总之,物理机械性能就是指一种物体对外部环境的反应情况,它包括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和可塑性等多个方面,是基础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研究领域将会不断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关于机械的资料
关于机械的资料
机械是使用能源和力量,通过设计、制造和控制来从事完成工作的物理设备。
以下是与机械相关的一些常见资料:
- 机械工程:机械工程是研究和应用机械原理和物理学的工程
学科。
它涵盖了从设计和制造到操作和维护各种机械设备和系统的广泛范围。
- 机械工程师:机械工程师是从事机械设计、研发、制造和维
护的专业人员。
他们负责设计和开发机械设备、系统和过程,并确保其安全性、效率和可靠性。
- 机械设备:机械设备是指用于生成、传递和控制力量或执行
特定任务的物理装置。
它包括各种机械零件、传动装置、齿轮、轴、轴承等。
- 机械制造:机械制造是指利用原材料或半成品,通过加工、
装配和测试等工艺过程来生产机械设备和部件的过程。
- 机械系统:机械系统是指由多个相互关联的部件组成的整体,用于执行特定工作。
例如,汽车、飞机和机床都是机械系统的例子。
-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是指将理论知识和设计原则应用于开发
新的机械设备或改进现有设备的过程。
它涉及到材料选择、结构设计、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等方面。
- 机械性能:机械性能是指机械设备或部件在特定工况下的工
作能力和性能指标。
例如,机械设备的负载能力、精度、速度和耐久性等。
以上只是对机械的基本介绍,机械工程是一门广泛深入的学科,
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和细分领域。
希望这些资料能为你提供一些理解机械的基础知识。
《机械设计基础2》试题样卷库问答题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2》试题样卷库简答题答案课程概论1、机械设计基础的性质与任务。
答案:机械设计基础就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就是一门具体研究机器或机构的原理、特性、设计计算的技术基础课程。
它就是研究机械类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满足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基础知识课程。
机械设计工作涉及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
一台新的设备在设计阶段,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工作原理及合理的结构,进行运动、动力、强度、刚度分析,完成图样设计,还要研究在制造、销售、使用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问题。
设计人员除必须具有机械设计及与机械设相关的深厚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外,还要有饱满的创造热情。
2、机器的主要特征。
答案:(1)它们都就是人为实体(构件)的组合。
(2)各个运动实体(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够实现能量的转换,代替或减轻人类完成有用的机械功。
3、一部完整的机器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答案:根据功能的不同,一部完整的机器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原动部分:机器的动力来源。
(2)工作部分:完成工作任务的部分。
(3)传动部分:把原动机的运动与动力传递给工作机。
(4)控制部分:使机器的原动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按一定的顺序与规律运动,完成给定的工作循环。
4、什么叫机构?机构的主要特征。
答案:机构就是由两个以上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组成的。
机构的主要特征:(1)它们都就是人为实体(构件)的组合;(2)各个运动实体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从结构与运动学的角度分析,机器机构之间并无区别,都就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各种实物的组合,所以,通常将机器与机构统称为机械。
5、机械分类。
答案:根据用途不同,机械可分为:(1)动力机械实现机械能与其她形式能量间的转换。
(2)加工机械改变物料的结构形状、性质及状态。
(3)运输机械改变人或物料的空间位置。
(4)信息机械获取或处理各种信息。
6、什么叫构件?答案:构件所谓构件,就是指机构的基本运动单元。
它可以就是单一的零件,也可以就是几个零件联接而成的运动单元。
机械材料特性
机械材料特性一、引言机械材料特性是指材料在力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性质和特点。
这些特性对于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材料选择、工艺优化以及性能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机械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化学性能等特性进行介绍和分析。
二、力学性能1. 强度:强度是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常见的强度指标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冲击强度等。
抗拉强度是材料在拉伸状态下承受的最大应力,屈服强度是材料开始塑性变形的临界应力,冲击强度是材料抵抗外部冲击的能力。
不同机械材料的强度不同,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工程要求。
2. 韧性:韧性是材料在受力时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具有良好韧性的材料能够在承受外力时弯曲而不破坏,具有一定的延展性。
韧性和强度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制约的,一般来说,高强度材料韧性较差,低强度材料韧性较好。
在机械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权衡强度和韧性的关系。
3. 刚性:刚性是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
刚性好的材料在受力时会产生较小的变形,保持较好的几何形状和稳定性。
刚性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弹性模量,材料的选取需要考虑到所需的刚度。
三、热学性能1. 热膨胀系数:热膨胀系数是材料在温度变化时长度、体积等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比例关系。
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该特性需要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下进行考虑,避免由于热膨胀导致的尺寸变化引起的问题。
2. 热导率:热导率是指材料导热的能力。
热导率高的材料能够迅速传递温度,而热导率低的材料则会导致温度梯度较大。
3. 热稳定性:热稳定性是材料在高温下保持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能力。
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容易产生热膨胀、热软化以及化学反应等变化,因此材料的热稳定性需要与实际工作条件相匹配。
四、化学性能1. 腐蚀性:腐蚀性是指材料与周围环境中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导致结构和性能损坏的倾向。
不同材料对不同环境中的腐蚀介质具有不同的腐蚀性和稳定性,因此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选择化学稳定性良好的材料至关重要。
钢材的主要机械性能
钢材的主要机械性能钢材的主要机械性能(也叫力学性能)通常是指钢材在标准条件下均匀拉伸.冷弯和冲击等.单独作用下所显示的各种机械性能。
钢材通常有五大主要的机械性能指标:通过一次拉伸试验可得到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屈服点三项基本性能;通过冷弯试验可得到钢材的冷弯性能;通过冲击韧性试验可得到冲击韧性。
一次拉伸试验拉伸试验钢材的一次拉伸试验可分为下列五个阶段:(如图)1 .弹性阶段可得到弹性模量和比例极限2. 弹塑性阶段3 .屈服阶段可得到屈服强度4 .强化阶段钢材部分恢复了继续承受增长荷载的能力,压力曲线又有上升趋势这一阶段可得到抗拉强度5 .颈缩阶段当试件达到时,在承载力最弱的截面处,截面收缩,局部变细,并且荷载下降直至拉断,本阶段可得到收缩率和伸长率通过上述试验可以得到钢材的三大主要的机械性能指标.术语解释屈服强度是根据依次拉伸试验确定的,因为钢材下屈服点受试件的加载速度,截面形状和测量技术的影响较小,对同一种钢材有较稳定的数值,所以以下屈服点作为钢材的屈服强度,由于钢材载非弹性工作阶段时,钢材屈服并暂时失去继续承受荷载的能力,伴随产生很大的变形,因此钢结构设计常吧屈服点作为构件应力可以达到的极限,即把屈服强度作为钢材强度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标志。
抗拉强度是钢材破坏性能的极限,钢材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服比,它表明设计强度的一种储备,既要求结构安全可靠,又要求经济合理,所以在要求钢材屈服强度的同时,也要求钢材具有适当的抗拉强度。
伸长率表明钢材的塑性变形的发展能力,伸长率较高的钢材对调整结构中局部超屈服高额应力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进行和减少,以及结构脆性破坏的倾向性等有重要意义。
冷弯试验及其性能钢材的冷弯性能是指钢材在常温下弯曲弯曲加工发生塑性变形时对产生裂纹抵抗能力的一项指标,不仅检验钢材的冷加工能力和显示钢材的内部缺陷状态的一项指标,并且也是考虑钢材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发展裂纹变形能力的一项指标。
冷弯试验冲头在标准试件中部加载,检查记录试件弯曲部位出现裂纹或分层情况时的冷弯角。
金属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含义各是什么?
金属的物理性能包括哪些内容?含义各是什么?金属的物理性能主要包括比重(密度)、熔点、热膨胀性、导热性、导电性和磁性等。
(1)密度:密度是物体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
它的单位为克/立方厘米(g/cm³)。
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密度越大,质量也越大。
(2)熔点:金属从固态向液体状态转变时的熔化温度称为熔点。
熔点一般用摄氏温度(℃)表示。
(3)热膨胀性:热膨胀性是指金属材料受热时,体积会增大,冷却时则收缩的一种性能。
热膨胀的大小一般由线膨胀系数表示。
(4)导热性:导热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加热或冷却时传导热能的性能,一般由导热系数表示。
导热系数的单位为千卡/米·时·℃。
(5)导电性:导电性是指金属材料传导电流能力的性能。
(6)磁性:金属能导磁的性能称为磁性。
具有导磁能力的金属都能被磁铁吸引。
金属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含义各是什么?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强度、弹性、塑性、硬度、韧性、疲劳强度等。
(1)强度:强度是指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强度的单位为帕斯卡(Pa)(牛顿/毫米²)。
根据载荷作用在材料上的不同,强度又可分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扭强度和抗剪强度五种。
(2)弹性: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变形消失,材料恢复原状的性能称为弹性。
(3)塑性: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而不破坏,当外力去除后,仍能使变形保留下来的性能称为塑性。
塑性是用长度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这两个指标来表示的。
(4)硬度:硬度是指金属材料表面抵抗比它硬的物体压入引起塑性变形的能力。
在实际生产中,最常用的硬度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试验和洛氏硬度试验两种。
(5)韧性: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致破坏的性能称为韧性。
(6)疲劳强度:金属材料在无数次交变载荷作用下而不致破坏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
材料的机械性能指标
2 洛氏硬度
洛氏硬度也是一种压入式硬度试验法,以压 痕深度来衡量材料的硬度。
洛氏硬度的优点是压痕小,测试简便迅速, 特别适合在生产现场测试零件硬度,但其测 量准确性不及布氏硬度。
经淬火、回火的钢片
1.1.4 钢材的可焊性
工程机械结构大多为焊接结构,钢材的可焊性是衡 量钢材焊接工艺好坏的指标。人们通常用焊缝及其相 邻的基本金属的抗裂性和使用性能来说明材料可焊性 的优劣。
碳素结构钢的可焊性,可以粗略地用碳当量来表示, 当碳当量<0.45%时,则认为钢材的可焊性良好。
1.2 黑色金属材料
1.1 材料主要机械性能
材料主要机械性能指标有强度(抗拉强度、屈服强 度)、塑性、韧性、硬度和可焊性。
1.1.1 强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
下图是常用碳素结构钢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图
1、当应力值小于比例极限σp时,应力与应变之 间成正比例关系,其比值即为钢材的弹性模量E。
2、当应力到达屈服点σs时,应力即使不再增加, 应变却会继续增加,应力一应变曲线成水平段, 称为屈服阶段。可近似地认为钢材在应力达到屈 服点之前是弹性体,而在屈服点之后是塑性体。
(2)正火 正火是将钢加热到完全奥氏 体状态,然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 的热处理工艺。正火主要用于改善中、低 碳钢的可切削性,消除某些钢中的不良组 织。一些性能要求不高的中碳钢零件,也 可以在正火后使用,而不必淬火、回火。
(3)淬火 淬火是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 上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印,使奥 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为了获 得足够快的冷却速度,淬火时通常是将钢 件置于水或油中冷却。由于马氏体具有高 硬度(高碳马氏体)或高强度(低碳马氏 体),所以淬火是使钢强化最有效、最重 要的方法之一。
材料的机械性能
材料的机械性能材料的机械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表现和响应能力。
它是评价材料在机械应用中的性能的重要指标,影响着材料在各种工程领域的应用。
强度和韧性在材料的机械性能中,强度和韧性是两个重要的指标。
强度指的是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
韧性则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常用的韧性指标有断裂韧性、冲击韧性等。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拉伸或压缩时,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应力值。
它是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并且保持永久性变形的临界点。
而抗拉强度则是材料在拉伸过程中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抗压强度抗压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压缩力作用时的承载能力。
它是评价材料在承受压力时的稳定性和强度的重要指标。
断裂韧性断裂韧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在断裂之前所能吸收的能量。
这个能量是用来克服材料内部的缺陷和割裂等破坏过程所需的。
韧性高的材料在受到外力时能够更好地抵抗破坏,具有较好的耐用性。
冲击韧性冲击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到冲击载荷时抵抗断裂的能力。
冲击韧性是材料承受冲击力后,经过弯曲、撞击等复杂变形后,能够阻止断裂的能力。
对于脆性材料,冲击韧性较低,而对于韧性材料,冲击韧性较高。
材料的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外部压强和划痕的能力,可以反映材料的抗压性能和耐磨性能。
硬度测试方法有多种,如洛氏硬度、布氏硬度、维氏硬度等。
硬度测试可以有效评估材料的机械性能。
刚度和弹性模量刚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形状改变的抵抗能力。
弹性模量则是指材料在受力时产生的应变和应力之间的比值。
刚度和弹性模量可以反映材料的弹性变形能力和恢复能力。
疲劳性能疲劳性能是指材料在循环载荷下的耐久性能。
材料在长期受到交变应力和应变的作用下,会逐渐发生疲劳破坏。
疲劳性能的好坏影响着材料在长期使用中的可靠性。
材料的机械性能是评估和选择材料的重要指标,关系到材料在各种工程领域的应用。
强度、韧性、硬度、刚度、疲劳性能等是评价材料机械性能的主要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性能
常说的机械性能的主要机械性能有:弹性、塑性、刚度、强度、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和断裂韧性等。
首先解释一下相关概念:弹性: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当外力去掉后能恢复其原来形状的性能。
塑性: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致引起破的能力。
刚度:金属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强度: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硬度:金属材料抵抗更硬的物体压入其内的能力。
冲击韧性: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下断裂的能力。
疲劳强度:当金属材料在无数次重复活交变载荷作用下而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
断裂韧性:用来反映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张能力的性能指标。
光谱分析仪器
光谱分析仪器是一种用于测量发光体的辐射光谱,即发光体本身的指标参数的仪器。
根据现代光谱仪器的工作原理,光谱仪可以分为两大类:经典光谱仪和新型光谱仪.经典光谱仪器是建立在空间色散原理上的仪器;新型光谱仪器是建立在调制原理上的仪器.经典光谱仪器都是狭缝光谱仪器.调制光谱仪是非空间分光的,它采用圆孔进光根据色散组件的分光原理,光谱仪器可分为:棱镜光谱仪,衍射光栅光谱仪和干涉光谱仪.光学多道分析仪OMA (Optical Multi-channel Analyzer)是近十几年出现的采用光子探测器(CCD)和计算机控制的新型光谱分析仪器,它集信息采集,处理,存储诸功能于一体.由于OMA不再使用感光乳胶,避免和省去了暗室处理以及之后的一系列繁琐处理,测量工作,使传统的光谱技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大大改善了工作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OMA分析光谱,测盆准确迅速,方便,且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快,光谱分辨率高,测量结果可立即从显示屏上读出或由打印机,绘图仪输出.目前,它己被广泛使用于几乎所有的光谱测量,分析及研究工作中,特别适应于对微弱信号,瞬变信号的检测.
工作原理
分析原理是将光源辐射出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通过样品的蒸汽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发射光谱被减弱的程度,进而求得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它符合郎珀-比尔定律A= -lg I/I o= -lgT = KCL 式中I为透射光强度,I0为发射光强度,T为透射比,L为光通过原子化器光程由于L是不变值所以A=KC。
物理原理
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外电子按其能量的高低分层分布而形成不同的能级,因此,一个原子核可以具有多种能级状态。
能量最低的能级状态称为基态能级(E0=0),其余能级称为激发态能级,而能最低的激发态则称为第一激发态。
正常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核外电子在各自能量最低的轨道上运动。
如果将一定外界能量如光能提供给该基态原子,当外界光能量E恰好等于该基态原子中基态和某一较高能级之间的能级差E时,该原子将吸收这一特征波长的光,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到相应的激发态,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以后处于激发态,但激发态电子是不稳定的,大约经过10-8秒以后,激发态电子将返回基态或其它较低能级,并将电子跃迁时所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去,这个过程称原子发射光谱。
可见原子吸收光谱过程吸收辐射能量,而原子发射光谱过程则释放辐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