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06年高1第8单元第8节课--高二课物理详解

合集下载

物理高一第八章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第八章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第八章知识点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学科,通过对物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我们周围发生的现象。

而在高一的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到许多关于力学和运动学的知识。

在本文中,我将对高一第八章的物理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1. 连续匀变速运动- 在这一节中,我们学习了连续匀变速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连续匀变速运动是指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变化的运动。

- 我们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来描述和分析这种运动。

- 在连续匀变速运动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加速度和位移来求解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 抛体运动- 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和角度进行自由运动的过程。

- 抛体运动可以分为水平抛体运动和斜抛体运动。

-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物体的运动时间、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等参数来分析和求解抛体运动的问题。

- 抛体运动在许多实际应用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比如炮弹的抛射、运动员的跳远等。

3.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它由三个定律组成: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第二定律: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4. 力的合成与分解- 在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作用在物体上。

-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原有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 另一方面,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原有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 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对力的运算性质进行分析和计算的重要方法。

5.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分为平衡和非平衡两种情况。

- 当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不会产生加速度。

- 当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将会产生加速度,形成非平衡状态。

-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加速度。

通过对高一第八章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上海市高二物理第八章-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电场-1

上海市高二物理第八章-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电场-1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电场知识点梳理一、正确理解电场概念:(1)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存在万有引力,它们通过引力场相互作用,两个带有一定电量的电荷间存在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但电荷间并没有接触,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某种物质发生的,这种物质就是电场。

电场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较抽象的物质,但它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可以感觉到它对放入其中的电荷产生力的作用,以及它对物体做功导致能量的变化。

(2)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的周围就存在电场,电荷及其电场不可分割,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电场是一种物质,它具有物质的共同属性,具有质量、能量。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这种物质发生的。

二、引入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电场强度正确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1)电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检验电荷(电量很小的点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

(2)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由电场本身决定,还由电场中某点的位置决定,跟放入电场中该点的检验电荷无关。

同样,在电场里,某点电荷受到的力与它自身的电量的比值为一定值,如在点电荷电场里(Q为场源电荷的电量,r为到场源电荷的距离),因此,我们也可以定义一个物理量描述电场的强弱:电场强度(3)电场强度的定义。

放入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若F表示检验电荷q受到的电场力,那么。

①上式为场强的定义式,适用于一切电场。

②只要电场确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E是确定的,与检验电荷q无关。

不能说,场强E跟电场力F 成正比,跟检验电荷的电量q成反比。

③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场强的方向是正电荷受力的方向。

这样,负电荷受力的方向跟场强的方向相反。

④场强的单位是牛/库,国际符号N/C。

⑤点电荷Q在真空中形成的电场中,在距离Q为r的P点的场强E的大小为。

⑥如果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它们的电场就互相叠加,形成合电场,这时某点的场强,就等于各个点电荷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

高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

高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

高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第八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电场、电势、电场强度、电势能和势能差、电容和电容器、电流和电阻、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等。

一、电场和电势1. 电荷:具有电性质的基本粒子,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场:空间中存在电荷时,在其周围形成的电场区域。

电场有方向和大小之分。

3. 电场强度:描述电荷所在位置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

单位是牛顿/库仑。

4. 电势:单位点处单位正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

单位是伏特。

5. 电势能:电荷由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时,作为位置改变而产生或改变的能量。

单位是焦耳。

二、电场与电势的关系1. 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的负梯度方向。

2. 电势差:单位正电荷由一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时电势能的变化量。

单位是伏特。

3. 势能差:带电粒子由一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时势能的变化量。

单位是焦耳。

三、电容和电容器1. 电容:描述电容器在给定电压下,储存电荷的能力。

单位是法拉。

2. 电容器:由导体构成的,能够存储电荷的装置。

常见的电容器有平行金属板电容器和球形电容器。

四、电流和电阻1. 电流: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效应。

单位是安培。

2.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公式为I =U/R。

3. 电阻:物质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单位是欧姆。

4. 串联电路:电流依次通过多个电阻,总电流相等,总电压等于各电阻电压之和。

5. 并联电路:电流在不同的支路中分流,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总电压相等。

五、其他相关知识点1. 高中物理中还有其他一些重要概念和实验,如焦耳定律、洛伦兹力、电磁感应等内容。

总结:高中物理第八章主要涉及电场、电势、电容、电流和电阻等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加深对电学的理解,为日常生活中的电路使用和维护提供基础。

同时,这些知识也为进一步学习电磁学、电动力学等领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高一第八章总结知识点

物理高一第八章总结知识点

物理高一第八章总结知识点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第八章是一个重要的章节,涵盖了许多基础的物理知识点。

下面是对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概述。

1.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

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能定理指出,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施加在物体上的净功。

2. 机械能守恒当只有重力做功且没有非弹性碰撞或摩擦时,机械能守恒。

机械能是由势能和动能组成的。

3. 动量和动量定理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动量定理指出,当外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的动量变化等于外力对物体的冲量。

4. 冲量-动量定理冲量是力对物体作用时间的累积效果。

冲量-动量定理表明,物体动量的变化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冲量。

5. 动量守恒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总动量守恒。

这意味着在一个系统中,物体的总动量不会改变。

6.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应用于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情况。

弹性碰撞中,动量和动能守恒。

在非弹性碰撞中,虽然动量守恒,但动能不守恒。

7.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扩展。

它指出,能量可以由一个形式转化为另一个形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8. 机械功和功率机械功是由力对物体作用导致的能量转化。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9.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摩擦力是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的相互阻碍运动的力。

滑动摩擦是一种常见的摩擦形式,它与接触面的质量、表面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10. 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平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瞬时功率是在某一瞬间完成的功。

功率可以通过力和速度的乘积来计算。

以上是对物理高一第八章的知识点进行的总结和概述。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进一步学习物理课程和解答相关问题将非常有帮助。

沪科版(上海)物理高二第一学期(试用版)-第八章 A 静电现象 课件 优质课件

沪科版(上海)物理高二第一学期(试用版)-第八章 A 静电现象   课件 优质课件

,可怕的是回避困难。大多数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来看自己。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反映很不错,尤其正面反馈。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辞,把自己的
面临严重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生的棋局该由自己来摆。不要从别人身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
好。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等灵感的降临。你可不要这样。如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
二、起电方式: 方式: 摩擦起电: 现象: 摩擦使物体
带电的现象
规律: 等量的异种电荷 实质: 电子的得失
接触起电:
接触使物体 带电的现象
相同金属球 平分总电量 电荷的转移
+
感应起电: 不带电导体在靠近 带电体时,近端带 异种电荷,远端带 同种电荷的现象
等量的异种电荷
电荷的重新分布
实验1 实验2
原因
动。其实……其实我们不觉得太心急了吗?这是有一次自己疲于奔命,病倒了,在医院打点滴时想到的。我时常恐慌,害怕自己浪费时间,就连在医院打点滴的
需要自己去努力。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疲软,再加上每年几百万毕业生涌向社会,社会生存压力太大,以至于所有稍微有点意识的年轻人都想努力
人那么优秀,看着朋友圈的老同学个个事业有成、买房买车,我们心急如梵,害怕被这个社会抛弃。所以努力、焦躁、急迫这些名词缠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个自己。收藏各种技能学习资料,塞满了电脑各大硬盘;报名流行的各种付费社群,忙的人仰马翻;于是科比看四点钟的洛杉矶成为大家励
,一定是个很棒的挥球手。接着男孩子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挥球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做不到这看似荒谬的自我鼓励,可是,这故事

上海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上海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上海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一、 第一章 直线运动1、质点模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物理学研究问题时有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就是考虑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方法,即建立理想模型。

质点模型就是一种理想模型。

2、a)位移: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矢量)b)路程:物体运动的轨迹长度。

路程是一个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标量) c)在一般的运动中,路程往往大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向着同一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d)位移、距离和运动的路程无关。

路程和运动的路径有关。

3、匀速直线运动A .位移公式:vt s =,位移公式表明,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跟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B .s-t 图线是过原点、倾斜的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从s-t 图上能得到质点在任一时刻的位移。

C .v-t 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t 轴)的直线,直线的斜率为零,直线和t 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从v-t 图上能得到质点在任一时刻的速度。

4、变速直线运动:*A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运动物体的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用公式来表示v =ts ,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一过程)内的运动的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是一个矢量,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的方向跟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相同。

(物理方法: 比值定义,等效替代)B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

C.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即:tv a ∆∆=。

t v v t v a o t -=∆=。

(比值定义)(1)加速度是一个矢量,它的方向就是速度变化v ∆的方向。

(2)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大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物体的加速度大,说明它的速度变化快,而它的速度不一定大。

高中物理第八章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第八章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第八章讲解教案教案主题:力的平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3. 能够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力的平衡;
4. 能够解决与力的平衡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判断力的平衡的情况;
2. 解决力的平衡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内容
1. 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3. 判断力的平衡的情况;
4. 解决力的平衡相关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例子引出力的平衡的概念;
2. 讲解力的平衡的原理和条件;
3. 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4. 利用实际例子分析力的平衡情况;
5. 练习:让学生进行力的平衡相关的题目练习;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
2. 阅读相关教材内容,加深对力的平衡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让学生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原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力的平衡相关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布置作业时,也要确保作业内容与本节课内容密切相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理解。

高二物理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物理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物理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它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位移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变化量;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加速度则是速度的变化率,表示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快慢。

第二章:力的作用和受力分析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即使物体发生运动或形状发生变化。

受力分析是研究力的作用及其效果的过程,通过分析受力情况可以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平衡条件。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法则,包括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第二定律说明了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表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四章:功和机械能功是描述力对物体进行作用的量,其大小等于力在运动方向上的投影乘以位移;机械能则是物体由于位置和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决定的,势能则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有关。

第五章:动量和冲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一种描述,它等于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冲量是力对物体进行作用的效果,等于力的大小与作用时间的乘积。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当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第六章: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物体在固定半径的圆轨道上运动,它包括线速度、角速度和向心力等概念。

线速度是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沿圆周轨道的运动速度;角速度则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绕圆心转过的角度;向心力是使物体保持圆周运动的力,它的方向指向圆心。

第七章: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指物体之间由于质量引起的相互吸引力,它遵循万有引力定律。

根据该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第八章:静电场静电场是由于电荷引起的电场,它遵循库仑定律。

根据库仑定律,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电荷的大小成正比。

高中物理第八课时教案

高中物理第八课时教案

高中物理第八课时教案课题:静电场
教学目标:
1. 了解静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静电场的产生和作用规律。

3. 能够运用静电场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静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2. 静电场的产生和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1. 静电场的作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你知道什么是静电场吗?它有什么作用?
二、讲解静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1. 静电场:由电荷所形成的一种力场。

2. 静电场的性质:具有方向性、传递性和叠加性。

三、介绍静电场的产生和作用规律。

1. 静电场的产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2. 静电场的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四、通过实例讲解库仑定律的应用。

五、讲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 电场强度的定义:单位正电荷所受的力。

2. 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E = F/q。

六、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1. 静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2. 静电场的产生和作用规律。

3. 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静电场的概念和性质,掌握静电场的产生和作用规律,以及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静电场的相关概念和定律,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上海高二上物理必修知识点

上海高二上物理必修知识点

上海高二上物理必修知识点上海高二上物理必修课程是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中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就上海高二上物理必修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1. 运动的描述和研究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之一,学生需要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和研究手段。

这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运动图像的绘制和分析。

2. 力学基础力学是物理学中的基础学科,学生需要学习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公式。

其中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定律的意义,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学生需要学习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叠加原理、质点的运动学方程等内容。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4. 能量与能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原理。

学生需要学习能量的不同形式,如动能、势能、内能等,并掌握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计算方法。

此外,学生还需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功与功率的概念与计算等。

5. 电学基础电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生需要学习电荷、电场、电势等基本概念,并了解库仑定律、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计算方法。

同时,学生还需掌握电流、电阻和电功率等电学基本知识。

6. 磁学基础磁学是物理学中与电学紧密相关的学科,学生需要学习磁场、磁感应强度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基本概念。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洛伦兹力和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方法。

7. 光学基础光学是物理学中研究光和光学现象的学科,学生需要了解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基本概念,并学习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

此外,学生还需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光的波动性质等内容。

8. 声学基础声学是物理学中研究声音和声学现象的学科,学生需要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基本概念,并学习声音的速度和频率的计算方法。

此外,学生还需了解声音的反射、干涉和共振等现象。

总结:上海高二上物理必修知识点涵盖了运动的描述和研究、力学基础、动力学、能量与能量守恒、电学基础、磁学基础、光学基础和声学基础等内容。

沪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完整版】

沪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完整版】
D.
例 如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 为R的半圆弧由a点运动到b点, 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B)
A.0,0 C.R,向东;πR
B.2R,向东;πR D.2R,向东;2R
例: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D) A、位移就是路程 B、位移的大小总小于路程 C、位移和路程都与具体的运动路径 有关
在物理学中,为了描述物体的 运动,我们引入了一一些基 本概念
一、怎样判断动与静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 体的位置变化,简 称运动
是自然界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例如:车辆的行驶,机器的运转 树叶的摇摆,雄鹰振翅 河水流动、风等等
2、轨迹: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线
轨迹是直线 直线运动
轨迹是曲线
D、位移是矢量,表示物体位置的变
动;路程是标量,表示物体运动轨迹 的长度
小球从距地面5m高处落下,碰到地面反 弹 后,在距地面2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从高处落下 到被接住这一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
分别是( D )
A、7m、7m B、5m、2m C、5m、3m D、7m、3m
四、用坐标表示位置和位移 物体做直线运动(一维运动),一个坐标 物体做平面运动(二维运动),两个坐标 物体做空间运动(三维运动),三个坐标
五、时间和时刻有什么不同
1、时刻:时光流逝过程中的每一瞬间 ,是状态量 时间: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 是过程量
(1).时刻: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

下上 下

课课 课
8 45min 945min 10 t/h
10min
(2)时间表示一段,在时间轴上是线段
0 1 2 3 4 5 t/s
前三秒 前二秒 前一秒

物理沪教版高二上知识点

物理沪教版高二上知识点

物理沪教版高二上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高二上学期的物理教材是沪教版,涵盖了多个知识点,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知识点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一种物理量,用符号F表示,其单位是牛顿(N)。

力的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效果包括使物体产生位移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知识点二:力的合成与分解如果有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结果力。

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反过来,一个力也可以被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其大小和方向由分解决定。

知识点三: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能改变。

若物体上没有合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四: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指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F=ma。

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知识点五: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指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知识点六:摩擦力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相互阻碍运动的力。

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静摩擦力是在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的力,其大小等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所受到的压力乘以静摩擦系数。

动摩擦力是在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其大小等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所受到的压力乘以动摩擦系数。

知识点七:重力地球的引力称为重力,表示为Fg,其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g。

知识点八:斜面上的物体当物体放在倾斜的平面上时,斜面会对物体施加一个垂直于斜面的支持力,以及一个平行于斜面的摩擦力。

知识点九: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是指周期性的、振幅固定的运动。

简谐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振动,且重复周期相等。

以上是物理沪教版高二上学期的主要知识点介绍。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高二第一节物理知识点

高二第一节物理知识点

高二第一节物理知识点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对于高二学生而言,第一节物理课往往是对高中物理学习的一个概览,同时也是对之前学习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本文将介绍高二物理课程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物理基础。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在高二的物理课程中,力学部分将更加深入地探讨以下几个方面:1. 力和运动:学生将学习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这包括牛顿运动定律的进一步理解,特别是牛顿的第二定律,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F=ma)。

此外,摩擦力、弹力、浮力等概念也会被详细讨论。

2. 功、能和功率:在高二物理中,学生将学习功是力在位移方向上所做的工作,它是能量转移的量度。

同时,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做功的潜力,包括动能和势能。

功率则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3.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和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将在高二物理课程中得到详细阐述。

学生将了解如何使用这些机械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4. 刚体和流体静力学:刚体是理想化物体,它不会因外力作用而变形。

流体静力学则研究静止流体对容器或物体表面的压力。

在这部分,学生将学习浮力的原理和阿基米德原理。

除了力学,高二物理课程还将涉及其他重要的物理领域:1.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现象和热与其它形式能量之间转换的科学。

学生将学习热力学定律、温度、热量、内能、比热容、热传递方式等基本概念。

2. 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磁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高二的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静电学、电流、电路、磁场、电磁感应等基础知识。

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电路分析工具也将被教授。

3. 光学和波动:光学是研究光的性质和行为的科学,而波动则是描述能量传输的一种方式。

学生将学习光的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现象,以及波的基本特性,如波长、频率、振幅和速度。

4. 现代物理:现代物理涉及物理学的前沿领域,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虽然这些内容在高二课程中可能只是简单介绍,但它们为学生提供了物理学的深层次理解。

高一物理第8小节知识点

高一物理第8小节知识点

高一物理第8小节知识点高一物理第8小节知识点:功、能、机械能守恒一、什么是功和功的表示式在物理学中,功是用于描述物体对其他物体或自身进行作用时所做的功。

它是描述物理系统由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所需的能量。

通常用字符W表示。

功可分为正功和负功。

当物体所受力和它的位移方向相同时,我们就可以说该物体所受到的功为正功。

而当物体所受力和位移方向相反时,所受到的功就是负功。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一个物体受到力F作用,沿着位移方向s移动时,所做的功为W=Fs。

其中F是力的大小,s是物体的位移。

功的单位是焦耳(J)。

二、什么是功率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它是描述物理系统所转换的能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功率用字符P表示。

功率可以通过功和时间的比值来计算。

公式为P=W/t。

其中W是物体所做的功,t是所需的时间。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三、什么是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描述一个封闭系统中,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量保持不变的原理。

根据这个定律,当一个系统产生内部能量转换时,它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四、力与功的关系力和功之间存在一种紧密的关系。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在其受力方向上发生位移时,力所做的功就是将能量转化为对物体的能量改变。

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物体的能量总量在转换过程中保持不变。

五、势能和机械能势能是能够通过位置或状态改变而进行转换的能量形式。

在物理学中,常用的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机械能是指由一个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所组成的总的守恒能量。

六、功和机械能守恒的应用功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例如,当一个物体受到重力作用沿斜面滑动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重力所做的功和势能的转换来确定物体的末速度和滑动距离。

另外,功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也可以应用于机械能转换和利用的设计中,如水力发电站、电动机等。

七、补充说明在实际问题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现实因素,如摩擦力、空气阻力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能量的损失,从而影响到物体的运动和能量转换。

高二第一节物理知识点梳理

高二第一节物理知识点梳理

高二第一节物理知识点梳理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能量、力、空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高二的学习内容更加深入和复杂,需要对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扩展。

本文将对高二第一节物理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

1. 力的作用与受力分析力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是物体状态变化的原因。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改变速度和方向,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在学习力的作用时,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力的性质、特点和作用方式。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通过受力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力及其方向。

2. 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它描述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关系。

主要包括牛顿三定律、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动量和动量守恒、功和功率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高中物理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轨迹和速度的学科。

在高二物理中,我们要学习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以及相对论运动等。

通过学习运动学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规律,并能够进行相关的运动分析和计算。

4. 力学系统与力学性质物理学中的力学系统是指由物体和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组成的一个整体。

学习力学系统的概念和性质,我们可以研究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规律,例如机械振动、弹簧系统、万有引力等。

通过研究力学系统,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物体的性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5. 能量与能量守恒能量是物体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物体活动和运动的基础。

在高二物理中,我们要学习能量的定义、不同形式的能量以及能量转化与守恒。

通过学习能量与能量守恒的原理,我们可以解释和分析各种物理现象,如机械能守恒、弹性势能和动能的转化、机械效率等。

电学是研究电荷、电场、电流和电磁场等现象的学科。

在高二物理中,我们要学习电能与电势、电阻和电路的基本概念,以及欧姆定律、串并联、电功率和电磁感应等内容。

上海高二物理8αβγ射线.docx

上海高二物理8αβγ射线.docx

东方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授课班级: 年 级:高二 课时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学科组长签名及日期剩余天数课 题a 、队丫射线授课时间:备课时间:教学目标知道天然放射性现象;知道原了核内部冇复杂的结构;知道(X 、卩、丫射线的木质和慕木 特性;了解射线的基木应用与防护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a 、队丫射线的本质和基本特性考点及考试要求1.天然放射性现象(知道);2. a 、卩、 应用与防护的方法(了解)。

Y 射线的本质和基本特性(知道);3.射线的基本 教学内容知识梳理(一) 天然放射性现象 1 .概念原子核占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性现象,物质H 发的放出射线的性质叫做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 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

注:天然放射性现象是山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于1896年发现的,他发现了铀貝有放射性。

后來,玛丽•居 里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针(Po )和镭(Ra )。

2. 发现的意义放射性的发现揭示了原了核具冇复杂的结构,从而促进r 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二) 三种射线 注:a 、队Y 三种射线都是从原了核里放射出来的。

放射性物质的原了核放出射线时,有的放射a 射线,有 的放射卩射线,同时伴随有丫射线,还有同时放射(I 、卩、丫三种射线的。

(三) 探测射线的仪器1. 云室;2.盖革■米勒计数器;3.其他探测器。

(四) 放射性的应用 1. 利用放射性元素放射的射线①利用Y 射线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有没有砂眼或裂纹;②利用a 射线消除机器运转产牛:的有害静电;③利 用射线使DNA 发生突变,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④经射线照射过的食品可长期保存;⑤放射线可消灭作物种子 中的虫害;⑥用放射线照射可治疗恶性肿瘤。

三种射线 本质 速度 贯穿本领 电离作用 a 射线 a 粒子(氮核)流 约 c/10 很小 很强 卩射线 电了流 约C 较强 较弱 Y 射线Y 光子流C很强很小2. 放射性同位索作为示踪原子用放射性同位素代替非放射性同位素来制成各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的原了和通常的化合物一样参与所有有 关的化学反应,但是却带冇“放射性标记”,用仪器可以探测它们在反应过程中的踪迹,这就是同位素示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具体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改以来,它在理论和教学实践中获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使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维目标为我国的教育理念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原理和方法,相信其巨大的潜力将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本文试图从“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领会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着重通过“教学大纲”与“物理课程标准”的对比,理解三维目标的新颖之处,并提出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三维目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程改革;三维目标;教学大纲;对比;实施策略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物理课程标准代替了物理教学大纲,提出物理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是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体现,为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落实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然而,新课改以来,有些教师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三维目标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因此,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为什么说三维目标是新课改的亮点,如何在现实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已成为当今物理教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 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1.1 三维目标的内涵知识与技能:在知识方面,要求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物体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初步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关注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在技能方面:要求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基础的物理实验;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实验报告,描述实验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物理事物,并形成物理表象;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物理概念,进而理解物理规律,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尝试运用已获得的物理概念与规律,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做出判断、解释;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具有初步的提出问题、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有一定的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领略在探索中的艰苦与喜悦;敢于坚持真理和创新,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及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放弃或修正错误观点;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 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三维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立体来看,就如同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三个维度。

因此,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相互依存,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

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是核心,重在智能的提升;过程与方法是载体,是关键,是操作系统,为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级目标,是动力系统,重在人格的塑造。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完成一维目标后,再落实另一维目标,把三维目标简单地相加起来。

三维目标是有机统一,相互融合的,就像我们要拿一个立方体,不可能只把”高”拿起来,而不拿起“长和宽”一样。

学生只有在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在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实践运用的经历过程中,才能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科学素养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2 三维目标的提出,是新课改的亮点2.1 国内外的教育形势呼唤“三维目标”在国内,课改前,教育存在着种种弊端,导致教师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略过程与情感的培养。

“考试文化”促使做习题成为应用知识和学习评价的唯一途径,使学生与社会生产脱节,只懂知识,而不会灵活运用。

国民素质得不到很大的提高。

在国外,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是国外在教育目标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即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领域:认识、情感、动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技术的拓展也日新月异,社会对人们知识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渐渐地,人们发现,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根本不够用,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因此,许多发达国家,率先对基础教育目标进行了改革。

他们多以布鲁姆教育目标为指导,不同程度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所要求。

把培养少数精英的目标改成培养全体公民的科学素质,从只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培养学生科学方法、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及国际教育形势的要求,经过国内专家长期调查研究,决定开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课程标准随之诞生,三维目标也应运而生。

2.2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的对比进入新课改后,课程标准首次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对于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三维目标,我们只有在与教学大纲的对比分析中,领会其精髓,才能为今后课堂教学怎样“改”指明方向。

2.2.1 “知识与技能”的对比知识与技能目标一直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

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对知识方面要求到:“学习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1]。

这个要求略显笼统,对总的教学目标的制定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而在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关于知识方面的要求就显得系统、详细。

哪些知识该了解,哪些知识该知道,哪些知识该尝试运用,都有所规定,为总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指引了方向。

但具体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教学大纲就规定得很详细,显得过于死板。

而课程标准分板块地系统制定教学目标,富有弹性。

具体来看,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参考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双基”为基础,但对原大纲中“繁、难、偏、旧”和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部分做了删除调整,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其他学科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比教学大纲,我们发现课程标准对知识的调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标准中物理的知识量有适当减少。

如:对光的色散,光谱和光谱分析不做要求。

(2)在某些较复杂的问题上,课程标准也降低了教学要求。

例如:对电场的叠加降低了要求。

(3)增加与现实生产、生活中密切联系的物理知识。

比如:要求通过实验,了解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并能举例说明自感现象、涡流现象的应用;新增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4)新课程标准不过分追求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严密性。

课程标准不规定教学和教材的先后顺序,例如:能量的概念贯穿始终,可以通过能来定义功,而以前却是先定义功,后讲能。

在技能方面,课程标准的要求稍高些。

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而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要求能用文字、语言、图象等描述物理现象、解释物理规律。

总之,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课程标准真正做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2.2 “过程与方法”的对比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我们过去一直忽视的一个目标。

只要你记住这个结论,什么类型的题目用什么知识去解决,就行了。

结果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好象听懂了,下课后类似的题目却不会做,要说到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就更做不到了。

事实上没有过程的参与就没有体验和感悟,就不能理解知识,形成技能。

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过程,而教学大纲偏重从物理学科出发,主张选择那些基础的,难易适度的,学生能接受的物理知识,作为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更加重视知识的传承与给予,没有强调过程与方法。

课程标准从教学目标出发,对物理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做了调整。

对比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淡化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区别,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参与。

物理实验不再只是简单的验证某一知识或规律的验证性、测验性实验,而是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达到获取知识方法,培养能力,提升情感的目的。

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里,每一个主题内容后都有相应的活动建议。

用“通过”、“调查”、“设计”等行为动词,表明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过程,并在过程中体会其所包含的物理方法,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易于实施。

2.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对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三维目标的灵魂.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功能。

并在课程具体目标中制定了详细具体的目标,便于操作实现。

不仅如此,在课程性质中表明“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2]。

在内容标准中提到“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合作精神”,“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2]。

当然,在实施建议中的各项建议都不同程度地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所要求。

可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始终贯穿于课程标准之中。

然而,教学大纲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涉及较少,仅仅在教学目的中提到“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1]。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中提出“发挥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功能。

”[1]。

而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中,没有十分明确的要求,缺乏指导性和操作性,难于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教学目标。

从上述三个角度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三维目标是为了解决我国教育现状的弊端而制定的。

它不过分强调知识,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里,改变过去教学中学生迷信权威,思维定势的现象,减轻学生死记硬背的负担,提高学习兴趣,陶冶情操,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灵棺夜行黑岩看门狗/seshu/10382/index.html 2.2.4 围绕三维目标,制定教学评价评价是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评价体系可以引导教学目标落实的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