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资兴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九章复习笔记(3)

合集下载

2017年资兴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九章复习笔记(2)

2017年资兴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九章复习笔记(2)

2017年资兴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九章复习笔记(2)二、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脏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类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造成的原发性心肌病,以室壁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缩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心律失常,严重者并发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

我国HCM的患病率约180/10万,好发于男性,是青年人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

临床根据有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分为梗阻型和非梗阻型两种类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多为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目前认为HCM主要由编码心肌肌小节收缩体系相关蛋白的基因突变所致,已确定11个相关编码肌节蛋白突变基因,最常见的是β-肌球蛋白重链(β-MyHc),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BP-C)、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

修饰基因及外界环境作用也参与了HCM的形成。

还有研究认为儿茶酚胺代谢异常、细胞内钙调节机制异常、高血压、高强度运动等均有作为本病发起的促进因子。

〖临床表现〗1.症状 HCM的主要症状有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头晕及晕厥,尤其是梗阻型的病人,由于左心室舒张期充盈不足、心排血量减低,上述症状可因起立或运动而诱发或加重,甚至发生猝死。

2.体征主要体征有心脏轻度增大。

梗阻型病人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听到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心尖部也可闻及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3.并发症 心律失常,HCM病人易发生多形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房性心律失常也多见。

‚心脏性猝死,HCM是青少年和运动员猝死的常见原因。

恶性心律失常、左室壁或室间隔厚度≥30mm、流出道压力阶差≥50mmHg 是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X线检查心影增大不明显,如有心力衰竭则心影明显增大。

2.心电图最常见左心室肥大,可有ST-T改变、深而不宽的病理性Q波。

2017年资兴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九章复习笔记(1)

2017年资兴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九章复习笔记(1)

2017年资兴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九章复习笔记(1)第九章心肌病心肌病(cardiomyopathy)是由遗传、感染等不同原因引起的以心肌结构及功能异常为主的一组心肌病。

近年来心肌病的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心肌病分子遗传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些心肌病的病因已经明确,并发现了新的心肌病类型。

2008年欧洲心脏学学会(ESC)根据心脏结构和功能表现把心肌病分为5型(表3-11),每一型都有家住性(遗传性)和非家族性(非遗传性)、病因明确和未明确的病种。

本节重点阐述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性心肌病。

表3-11 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ESC,2008年)1.心肌病的定义:为非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所引起的心肌结构及功能异常的心肌疾病2.心肌病分类:根据心脏结构和功能表现分类,同时又分家族性和非家族性(1)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有收缩功能障碍(2)肥厚性心肌病(HCM):左心室或双心室肥厚,多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3)限制性心肌病(RCM):左室生理功能异常,心肌间质纤维化,室壁不厚,左室充盈状态,单或双心室舒张容积正常或降低(4)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右心室进行性纤维脂肪变,右室功能障碍(5)未定型心肌病:不适合归类于上述类型心肌病,如左室致密化不全(LVNC)、应激性心肌病(Tako-Tsubo心肌病)一、扩张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指多种原因导致以左室、右室或双心腔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为主要病理特征,常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心肌病。

我国的发病率位13/10万-84/10万不等,好发于青中年男性,是临床心肌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较高。

〖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与机制未明。

DCM中30%-50%有基因突变和家族遗传背景。

目前已定位了26个染色体位点与该病有关。

对继发性DCM,持续病毒感染是其重要原因,最常见的病原有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

2017年资兴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五章复习笔记(二)

2017年资兴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五章复习笔记(二)

2017年资兴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五章复习笔记(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一)常规检验1.尿液常有显微镜下血尿和轻度蛋白尿。

肉眼血尿提示肾梗死。

红细胞管型和大量蛋白尿提示弥漫性肾小球性肾炎。

2.血液亚急性者正常色素型正常细胞性贫血常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分类计数轻度核左移。

急性者常有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和明显核左移。

红细胞沉降率几乎均升高。

(二)免疫学检查25%的患者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80%的患者出现循环中免疫复合物。

病程6周以上的亚急性患者中50%类风湿因子试验阳性。

血清补体降低见于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上述异常在感染治愈后消失。

(三)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

在近期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血培养阳性率可高达95%以上,其中90%以上患者的阳性结果获自入院后第一日采取的标本。

对于未经治疗的亚急性患者,应在第一日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

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重复采血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疗。

已用过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血。

急性患者应在入院后3小时内,每隔1小时1次共取3个血标本后开始治疗。

本病的菌血症为持续性,无需在体温升高时采血。

每次取静脉血10~20ml作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应培养3周,并周期性作革兰染色涂片和次代培养。

必要时培养基需补充特殊营养或采用特殊培养技术。

血培养阴性率为2.5%~64%。

念珠菌(约1/2病例)、曲霉菌、组织胞浆菌、Q热柯克斯体、鹦鹉热衣原体等致病时,血培养阴性。

2周内用过抗生素或采血、培养技术不当,常降低血培养的阳性率。

(四)X线检查肺部多处小片状浸润阴影提示脓毒性肺栓塞所致肺炎。

左心衰竭时有肺淤血或肺水肿征。

主动脉细菌性动脉瘤可致主动脉增宽。

细菌性动脉瘤有时需经血管造影诊断。

CT扫描有助于脑梗死、脓肿和出血的诊断。

(五)心电图偶可见急性心肌梗死或房室、室内传导阻滞,后者提示主动脉瓣环或室间隔脓肿。

(六)超声心动图如果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瓣周并发症等支持心内膜炎的证据,可帮助明确IE诊断。

临床执业医师心血管系统考点归纳

临床执业医师心血管系统考点归纳

临床执业医师心血管系统考点归纳2017临床执业医师心血管系统考点归纳医师资格考试分为两级四类,即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每级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临床执业医师就是其中之一。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2017临床执业医师心血管系统考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因患者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表现少数患者可由心脏疾病或药物等诱发其主要发病机制为折返。

临床表现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突然发作,心率增快至每分钟150~250次,可能持续数秒,数小时或数日,可突然中止。

突发突止心电图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整齐心率150~250次/分,节律整齐;QRS形态可正常或畸形P波为逆行性(Ⅱ、Ⅲ、aVF倒置),常见不到P波或逆行P波位于QRS波终末部起始突然,通常由一个房早诱发,房早经慢径路下传,产生一个长PR间期,随后出现心动过速。

室上速最核心特点【例题】男性,30岁,阵发性心悸2年,每次突然发生,持续30分钟~1小时不等。

查体:心率200次/分,律齐,ECG:QRS波形正常,P波不能明确查见,诊断为A.心房颤动B.窦性心动过速C.心房扑动D.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E.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正确答案』E治疗:【例题】男性,45岁,发作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200次/分,血压80/50 mmHg,平日未用药物治疗,此时最佳治疗方案是A.电复律B.静注维拉帕米(异搏定)C.静注β受体阻滞剂D.用间羟胺升压E.按摩颈动脉窦『正确答案』A小结:室上速常考点1.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主要发病机制为折返。

2.突然发作,突然中止,节律整齐3.可先尝试刺激迷走神经:(颈动脉窦按摩,Valsalva,诱导恶心、将面部浸于冰水内)4.根治:射频消融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1.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常超过0.12秒。

2.其前无相关P波。

3.代偿间期完全。

4.存在室性融合波。

QRS波群宽大畸形异常QRS前无相关P波(相隔太远,鞭长莫及)代偿间期完全【例题】男性,19岁,腹泻2周后出现心悸,ECG:频发室性早搏,下述哪项不符合室早心电图改变A.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B.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C.QRS波群前出现倒置P波D.代偿间歇完全E.室性融合波『正确答案』C治疗(1)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原则上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第九章心血管系统

第九章心血管系统

(1)颈外动脉
A、甲状腺上动脉、 B、舌动脉 C、面动脉在活体可摸到动脉 搏动。当面部出血时,压迫止血 D、颞浅动脉 E、上颌动脉---眶下动脉
a .脑膜中动脉 b.下牙槽动脉
(2)颈内动脉——颅腔
LOGO
2、锁骨下动脉
LOGO
(1)椎动脉 (2)胸廓内动脉
—腹壁上动脉 (3)甲状颈干
—甲状腺下动脉
LOGO
二、心的外形和心腔
LOGO
心尖、心底 胸肋面、膈面 左缘、右缘、 下缘 冠状沟、前室 间沟、后室间 沟
心腔
LOGO
(一)右心房
:右心耳、上
腔静脉口、下
腔静脉口、冠
状窦口、卵圆
窝、梳状肌、
右房室口。
(二)右心室:依室上嵴分为:
1、窦部(流入道):肉柱、 右房室口、右房室瓣(三尖瓣 )、腱索、乳头肌、隔缘肉柱 ,三尖瓣复合体(纤维环、 三尖瓣、腱索、乳头肌)。 2、漏斗部(流出道):动脉 圆锥、肺动脉口、肺动脉瓣 、半月瓣小结。
LOGO
4、锁骨下动脉压迫 止血点:
在锁骨中点上 方的锁骨上窝处, 向后下将锁骨下动 脉压向第一肋。
LOGO
5、肱动脉压迫止血点:
在臂中部,肱二头 肌内缘向后外侧将肱动 脉压向肱骨。
LOGO
动脉血压测 定:
6、股动脉压迫止血
LOGO
在腹股沟 韧带稍内侧的下 方触到其搏动处, 向后内将股动脉 压向耻骨下支。
胆囊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脾动脉
胃短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
胃后动脉
经胃大弯吻合
LOGO
(5)肠系膜上动脉
空肠动脉 回肠动脉 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 右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

资兴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八章复习笔记(四)

资兴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八章复习笔记(四)

2017年资兴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八章复习笔记(四)(三)病原学检查主要指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采样标本中分离出致病病毒的检查。

它是对有心肌炎损害者做出明确的病毒原性诊断的“金标准”,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但是,由于心肌炎病灶弥散,标本采样的准确性受限;加之标本中的病毒含量不高,病毒的分离十分困难;还有检查需时较长,标本容易污染等问题,因此临床上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该项检查常常缺如,即使阳性也未必能肯定做出即时诊断,这就降低了这一检查的实际应用价值。

目前各临床医院中已陆续开展了不少有关该检查的研究项目,力求提高并改进它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加强它的标准化建设,改进它的操作方法。

但在这些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解决之前,临床上依靠它做出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的病例并不多,而且具有完整的病原学检查资料的病例更少。

现已开展的主要检查项目如下。

1.咽、肛拭子病毒检查或粪便病毒分离标本采样方便,但阳性率不高,一般在病毒感染的早期才有可能分离出病毒来,在心脏症状出现时绝大多数患者的标本中已分离不到病毒了。

婴幼儿标本的阳性率略高于成人。

我国学者曾在28例临床拟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中进行了咽拭子病毒分离,在21例类似的病人中进行了肛拭子病毒分离。

两组中仅各有2例为阳性。

即使该项检查阳性,一般也只能提示采样部位有病毒侵犯,必须同时伴有心肌损害的证据才能考虑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学诊断。

2.双份血清特异性病毒抗体测定包括病毒中和抗体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及补体结合抗体试验等多种。

其中,中和抗体滴度测定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病原学检查手段。

于心肌炎急性期首次抽血,恢复期(距首次抽血3周左右)再次抽血,比较双份血清中病毒中和抗体的效价,如后者较前者升高4倍以上,或一次效价≥ 1∶640为阳性;升高4倍或一次效价≥1∶320为可疑阳性。

提示心肌损害或心脏症状与该病毒感染有关。

目前临床该项检查多采用柯萨奇B组病毒的中和抗体进行测定,因此对其它种类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未必能检测出来,而且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该病毒的中和抗体常呈阳性,会干扰结果的判定。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读书笔记——冠心病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读书笔记——冠心病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读书笔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基础常考知识点一、病因:HDL(高密度脂蛋白)降低,LDL(低密度脂蛋白),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超重肥胖,吸烟。

巧记: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低了,低(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的高了,这是反差萌,不好看。

而且还又肥(超重肥胖)又抽烟,不是我关心(冠心病)的对象。

二、病理1、左冠状动脉冠心病最容易发生血栓的部位:左前降支。

左冠脉主要给左心室供血,容易导致心律失常,室早最常见;室颤最严重。

2、右冠状动脉主要供血右侧心脏,导致房室传导阻滞。

巧记:昨(左冠脉)天才失去了赶场(心律失常)的机会,今天又被阻滞(房室阻滞)了。

三、分型稳定性心绞痛一、诊断:心绞痛=胸骨体中、上段后疼痛(向左上肢放射痛)+时间多为3-5分钟,不超过30分钟+ST段抬高≧0.1mv二、辅助检查1、急性期首选心电图:ST段≧0.1mv2、稳定期首选运动负荷试验(运动后,ST段≧0.1mv持续2分钟为阳性)3、冠脉造影:确诊方法。

4、放射性核素检查:了解心肌血流灌注情况或心肌代谢情况。

三、治疗1、硝酸酯类(硝酸甘油)。

机制:扩张冠脉,增加冠脉供血;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前后负荷,减轻心肌缺氧。

但不能改善预后。

2、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药物:ACEI(卡托普利)和ARB(氯沙坦)类、β受体拮抗剂(洛尔)、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丁类。

3、介入疗法。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一、诊断:心肌梗死=胸骨体中、上段后闷痛(向左上肢放射痛)+时间超过30分钟+ST段抬高≧0.1mv鉴别诊断:主动脉夹层,胸背部撕裂样疼痛。

四、辅助检查1、首选心电图:2、心肌梗死最有意义检查是:心肌酶谱;最先升高的是肌红蛋白。

最有意义的是肌钙蛋白。

五、治疗1、止痛:吗啡、哌替啶2、再灌注心肌治疗(起病3-6小时,最多12小时内)3、冠脉介入治疗(PCI)4、溶栓治疗:首选尿激酶5、24小时内心肌梗死禁用洋地黄:增加心肌缺氧。

2017年资兴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七章复习笔记(二)

2017年资兴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七章复习笔记(二)

2017年资兴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七章复习笔记(二)疾病治疗药物治疗硝酸酯类,如硝酸甘油,消心痛,欣康,长效心痛治。

他汀类降血脂药,如立普妥,舒降之,洛伐他丁,可延缓或阻止动脉硬化进展。

抗血小板制剂,阿司匹林每日100-300mg,终生服用。

过敏时可服用抵克立得或波立维。

β- 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倍他乐克,阿替乐尔,康可。

钙通道阻滞剂,冠状动脉痉挛的病人首选,如合心爽,拜心同。

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从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取一段血管,然后将其分别接在狭窄或堵塞了的冠状动脉的两端,使血流可以通过“桥”绕道而行,从而使缺血的心肌得到氧供,而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

这一手术属心脏外科手术,创伤较大,但疗效确切。

主要用于不适合支架术的严重冠心病患者(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性病变,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

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术)介入治疗不是外科手术而一种心脏导管技术,具体来讲是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或手腕上的桡动脉,经过血管穿刺把支架或其它器械放入冠状动脉里面,达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的目的。

介入治疗的创伤小,效果确切,风险小(<1%)。

普通金属裸支架的再狭窄率为15%-30%。

药物涂层支架的应用进一步改善了支架术的长期疗效,一般人群再狭窄率3%,糖尿病/复杂病变约为10%,其效果可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相媲美。

其他治疗运动锻炼疗法谨慎安排进度适宜的运动锻炼有助于促进侧支循环的发展,提高体力活动的耐受量而改善症状。

疾病预后本病的预后随病变的部位、程度、血管狭窄发展速度、受累器官受损情况和有无并发症而不同。

疾病预防预防方法预防冠心病从日常生活做起(1)起居有常。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临睡前不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

(2)身心愉快。

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虎以及过喜。

(3)控制饮食。

饮食且清淡,易消化,少食油腻、脂肪、糖类。

要用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少,为宜喝浓茶、咖啡。

临床助理医师心脏病考试复习笔记

临床助理医师心脏病考试复习笔记

临床助理医师心脏病考试复习笔记导语:心脏病是一类比拟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织构成,循环系统疾病也称为心血管病,包括上述所有组织器官的疾病,在内科疾病中属于常见病,其中以心脏病最为多见,能显著地影响患者的劳动力。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糖尿病患者并发或伴发的心脏疾病,主要有与糖尿病引发的大小血管病变及植物神经病变相关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变及心脏植物神经病变。

随着胰岛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的不断更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率与死亡率都迅速下降,其慢性并发症已日益成为威胁患者安康和生命的主要因素,死于糖尿病性心脏病的患者也日趋升高。

我国首都医院1958~1977年统计,在死亡的糖尿病患者中,死于冠心病者占22.9%.本证的发生常与平素体质虚弱、情志所伤、劳倦、汗出受邪等有关。

乎素体质不强,心气怯弱,或久病心血缺乏,或忧思过度,劳伤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发为心悸;或肾阴亏虚,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神而致病;或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而发本病。

1.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

2.非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贫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以及胸腔积液、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腹水、肠梗阻、肠胀气等;还可见于应用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阿托品等药物后出现的心悸。

3.神经因素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为常见,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惊恐或过度兴奋、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心悸。

病症可由原发疾病引起,如结核可有午后潮热、盗汗。

化脓性心包炎可有寒战、高热、大汗。

心包本身炎症,那么可见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咳嗽、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

急性心包炎早期和心包积液吸收后期在心前区可听到心包摩擦音,可持续数小时到数天。

留神包积液量超过300毫升以上时,心尖搏动可消失。

2017年度资兴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八篇复习笔记(一)

2017年度资兴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八篇复习笔记(一)

2017年资兴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八章复习笔记(一)第八章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VMC)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属于继发性心肌病的范畴中感染性心肌病亚类。

该病以心肌细胞的非缺血性炎性改变为主要的病理特征,可能慢性演变成扩张型心肌病。

一、流行病学1.发病率病毒性心肌炎是1952年在非洲一初生婴儿中首次发现并由荷兰学者报道的,成人中的病毒性心肌炎则于1957年在北爱尔兰首次报道。

亚洲首次有关的正式报道发表于1974年。

由于它的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确诊相当困难,所以国内外有关其流行病学资料及研究论文较少。

据国外数百种期刊杂志统计,历年有关病毒性心肌炎的文献最多时也仅占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文献的35%左右,国内的统计数字更低,还不到15%。

总发病率目前尚无详细报道,但大多数人公认病毒感染者中约5%的人可累及心脏,尤其是在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及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时,部分地区该数字可达10%以上,甚至更高;平时该病可以散发,发病与气候变化、生活条件、抵抗力下降、过度劳累、妊娠手术等事件有一定关系,所报道的发病率从3%~55%不等。

各地区的尸检报告显示:心脏病理检查有心肌炎改变的人数远较临床诊断的人数多得多。

尚无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对发病率做出正式报道。

病毒性心肌炎在我国原不常见,据少数大型综合性医院20世纪50一60年代的统计,诊断该病的人数仅占内科住院病人的0.66%,居第9位;但70年代数量就跃居第5位,约占内科住院病人总人数的6.69%,而且现在仍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与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增加及诊断检测手段的进步有关。

我国上海曾于1981年夏流感发病期对183例发热患者做了双份病毒血清抗体检测,阳性者78例,占42.6%;其中临床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者13例,发病率约7.1%,占病毒感染者的16.7%。

该地区中山医院1978~1986年的统计数字则显示出该数字已有变化。

第九版病理学第九章心血管系统疾病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学第九章心血管系统疾病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学第九章心血管系统疾病考点剖析内容提要:笔者以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十八章。

本章为第九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本章考点剖析内容全面、新颖,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49)、简述题(44)、填空题(11)及单项选择题(56)。

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学生学习病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第九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第二节高血压病第三节动脉瘤第四节风湿病第五节感染性心内膜炎第六节心瓣膜病第七节心肌病第八节心肌炎第九节心包炎第十节先天性心脏病重点难点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变特点及后果;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类型、心肌梗死的病变及结局;高血压病的基本病理改变、各脏器的病变特点及后果;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其发展过程;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和结局;慢性心瓣膜病的病理基础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因、发病机制;风湿性心肌炎、心包炎及关节炎的病理变化及结局;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动脉瘤的主要病理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高血压病、风湿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心瓣膜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心肌病及心肌炎的概念及常见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基本病理类型。

一、名词解释(49)1、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是泛指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弹性减弱的一类动脉疾病,包括:①细动脉硬化,见于高血压病;②动脉中层钙化,以肌型动脉的中层坏死、钙化为特征,见于老年人,在我国较少发生;③动脉粥样硬化。

三者中以动脉粥样硬化最为常见。

2、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脂质代谢障碍有关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病变特征是血管内膜形成粥瘤(atheroma)或纤维斑块(fibrous plaque),主要累及大动脉和中等动脉,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和弹性减弱,引起相应器官缺血性改变。

资兴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七章复习笔记(一)

资兴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七章复习笔记(一)

2017年资兴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七章复习笔记(一)第七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

疾病简介“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作用就好比是一个永不停止工作的泵,随着心脏每次收缩将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流经主动脉输送到全身,以供给各组织细胞代谢需要。

心脏自身的氧气和营养又如何得到呢?在主动脉的根部分出两条动脉,负责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称为冠状动脉。

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1-2]疾病分类一、隐匿型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但病变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或患者痛阈较高因而无疼痛症状。

二、心绞痛型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三、心肌梗死型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四、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 心肌纤维化,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或大面积心肌梗死后,以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

五、猝死型分类标准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是由于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所致。

[1-2] 致病原因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认为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别(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家族史(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

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笔记汇总(循环系统笔记复习总结)

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笔记汇总(循环系统笔记复习总结)

年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笔记汇总(循环系统笔记复习总结)————————————————————————————————作者:————————————————————————————————日期:2循环系统1.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诱因、病理生理、类型及心功能分级、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2.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3.心律失常的分类。

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包括心电图诊断)和治疗(包括电复律、射频消融及人工起搏器的应用原则)。

4.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急救处理。

5.心脏瓣膜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病变)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及防治措施+病理(分类,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合并症,结局)。

6.心绞痛的分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包括介人性治疗及外科治疗原则)。

7.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人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及治疗(包括介人性治疗原则)。

8.原发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类型、危险度分层、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概念,发病机制,良性高血压分期,病理变化,恶性高血压病理特点)。

9.原发性心肌病的分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10.心肌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概念,病理学类型,病理特点)。

11.急性心包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12.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病理(心内膜炎的分类,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合并症和结局)。

1.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earfailure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心血管内科辅导笔记9

心血管内科辅导笔记9

2012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心血管内科辅导笔记9(四)心房颤动(artial fibrillation)1.临床表现心室率超过150次/分钟,患者可发生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

房颤有较高的发生体循环栓塞的危险。

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强度变化不定。

心律极不规则。

当心室率快时可发生脉搏短绌,颈静脉搏动a波消失。

(思考:当房颤患者,室律变规则,有哪些可能性?)2.心电图检查心电图表现包括:①P波消失,心房除极混乱,呈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形态与振幅均变化不定,称为f波;频率约350~600次/分钟。

如f波细小,可经食道和左心房的电极进行记录。

②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钟之间。

③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增宽变形。

3.治疗(1)急性心房颤动对于症状显著者,应迅速给予治疗,静脉注射洋地黄、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使安静时心率保持在60~80次/分钟。

必要时,洋地黄可与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合用。

未能恢复窦性心律者,可应用药物或电击复律。

(2)慢性心房颤动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与永久性三类。

①阵发性房颤常能自行终止,当发作频繁或伴随明显症状,可应用口服普罗帕酮、氟卡尼或胺碘酮,减少发作的次数与持续时间。

②持续性房颤应给予至少一次复律治疗机会,普罗帕酮、氟卡尼、索他洛尔与胺碘酮均可供选用。

如选用电复律治疗,应在电复律前给予抗心律失常药。

③永久性房颤治疗目的应为控制房颤过快的心室率。

首选的药物为地高辛,可单独或与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合用。

(3)预防栓塞并发症有栓塞病史、严重瓣膜病、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患者、左心房扩大、冠心病等均为发生栓塞的危险因素。

均应接受长期抗凝治疗。

可口服华法林。

不适宜应用华法林的患者、以及无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可改用阿司匹林。

(五)预激综合征(pree xcitation syndrome)预激综合征是指心电图呈预激表现,即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体,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

2017年永州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三章重要复习笔记(3)资料

2017年永州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三章重要复习笔记(3)资料

2017年永州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三章重要复习笔记(3)第三节房性心律失常一、房性期前收缩【概念】房性期前收缩:激动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

【意义】1、正常成人进行24小时心电检测,大约60%有房性期前收缩发生。

2、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房性期前收缩,并可能是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先兆。

【心电】1、P波提前发生(P’),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较小),发生更早的房性期前收缩,P波可重叠于前面的T波之上,且不能下传心窒,误认为窦性停搏或窦房传导阻滞。

这个最惨,连P波的样子都看不到。

鉴别法:仔细检查长间歇前的T波形态→发现埋藏在内的P波。

2、发生在舒张早期,适逢房室结尚未脱离前次搏动的不应期→传导中断,无QRS波发生,被称为阻滞的或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

但是一般都能传下去。

产生QRS波3、缓慢传导,可以下传产生QRS波,但PR间期延长>0.12S。

4、如果第3个P波发生期前收缩,则算其为3P’,则前一个波为2P,后一个波为4P,他两没有期前收缩:①房性期前收缩→窦房结提前发生除极(或许是离太近了,高位,被带坏了吧,窦房结发起的P,即4P提前发生,但这个是不算房性期前收缩的,因为毕竟是窦房结带的)→2P-3P’-4P的时间<2×PP(PP为正常窦性时的相邻两个P之间的时间,∵4P被提前启动了,∴有这个效果),称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②少数房性期前收缩发生较晚(低位房早),或窦房结周围组织的不应期长,窦房结的节律未被扰乱,期前收缩前后PP间期恰为窦性者的两倍(即2P-3P’-4P=2×PP),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5、房性期前收缩下传的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较早发生的房性期前收缩可→宽大畸形的QRS波群,称为室内差异性传导。

【例子】【治疗】1、无症状→无需治疗。

2、有明显症状or因房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应给予治疗。

疗药物包括普罗帕酮、莫雷西嗪或β受体阻滞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资兴市临床助理医师《心血管系统》第九章复习笔记(3)
三、心肌病人的护理
〖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1.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心肌病人并发心力衰竭时,按“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一般护理】
(一)按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适当限制钠和水的摄入;宜少量多餐,进食易消化、高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的发生。

(三)避免劳累、情绪波动、精神紧张、饱餐、感冒等诱发因素,做好卫生宣教。

(四)注意口腔及皮肤的清洁,伴有水肿时应加强皮肤护理,以防感染及发生压疮。

(五)衣服应宽松,盖被不宜太厚重,以减少憋闷感。

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

〖专科护理〗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如低氧血症时短暂给高浓度氧吸入,急性左心衰揭发作时予30%~50%酒精湿化氧吸入。

烦躁不安时,遵医嘱给镇静剂。

(二)急性心衰发作时患者有濒死恐惧感,要关心安慰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使其有安全感。

(三)用药护理
1.遵医嘱给予纠正心功能不全的药物。

2.密切观察用药过程及用药后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

心率、心律等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药物副作用出现,如低钾、血钠变化及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作用。

3.注意液体平衡,根据生命体征调整和控制滴速,一般以每分钟20~30滴为宜。

4.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必要时每天测量体重。

2.疼痛与劳力负荷下肥厚的心肌需氧增加和供血供氧下降有关。

(1)评估疼痛的情况: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注意血压、心率、心律及心电图变化。

(2)发作时护理: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安慰病人,解除紧张情绪;遵医嘱使用β受体阻滞剂,注意有无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不易用硝酸酯类药物;给氧,氧流量3-4L/min。

(3)避免诱因:嘱病人避免剧烈运动、突然摒弃或站立、持重、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刺激,戒烟酒,防止发生心绞痛。

疼痛加重或伴有冷汗、恶心、呕吐时告诉医护人员。

〖其他护理诊断〗
1.有受伤的危险与梗阻性HCM所致头晕及晕厥有关。

2.潜在并发症:栓塞、心律失常、猝死。

〖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症状轻者可参加轻体力工作,但要避免劳累。

保持室内空气流畅、阳光充足防寒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HCM病人应避免情绪激动、持重或摒弃用力、激烈运动如球类比赛等,减少晕厥和猝死的危险。

2.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清淡饮食,以促进心肌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心力衰竭时低盐饮食,限制含钠高的食物。

3.用药指导与病情监测坚持服用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或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以提高存活年限。

嘱病人定期门诊随访,症状加重时立即就诊,防止病情进展、恶化。

例题:
1. 下述不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是
A. 初发劳累心绞痛
B. 变异型心绞痛
C. 急性非ST段抬高心梗
D. 急性ST段抬高心梗
E. 稳定劳累性心绞痛
2. 除下述哪些情况均可见ST段抬高
A. 早复极综合征
B. 不稳定型心绞痛
C. 心力衰竭
D. 心脏室壁瘤
E. 心肌炎
3. 有关急性冠脉综合征错误的是
A. 血小板在局部激活聚集
B. 斑块内出血
C. 红色血栓
D. 血管破裂
E. 血管痉挛
参考答案
1-3 E C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