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经济理论之父”谭崇台
经济学泰斗 改革的智囊
经济学泰斗改革的智囊作者:曾思政来源:《党史文苑》2017年第23期在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里多个事件与他有关。
改革开放初期,他曾奔走于多个发达国家搞调研,并筹备和主持过多个重要的、具有里程碑式的国际性经济体制改革座谈会。
他发表过大量有关经济体制改革论著,曾深刻影响中国改革进程,被誉为经济学泰斗、改革的智囊。
他就是与薛暮桥、杜润生、马洪等齐名,为我国市场经济的起步作出巨大贡献的著名经济学家廖季立。
奔赴延安投身救亡廖季立,原名廖信元,1915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吉水县金滩镇东溪村,1993年12月14日因过度操劳,病逝于北京,享年78岁。
廖季立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一生鞠躬尽瘁、任劳任怨,为党的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耗尽了最后心血。
廖季立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读书上进。
193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上海复旦大学新闻专业。
此时,日本鬼子侵占了东三省。
其侵略中国的野心巨大,气焰十分嚣张,于1937年7月7日借故制造事端,进行武装挑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当时我军民义愤填膺,奋起抵抗,就此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
毛泽东在延安向全国人民发出了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举国上下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随即掀起了抗日救亡高潮。
在中国名校复旦大学,校园内形势报告会、声讨会、动员会,以及游行示威等各种抗日救亡活动此起彼伏,爱国师生同仇敌忾,情绪激昂。
血气方刚的廖季立,为了抗日,为了救国,不但参与和组织了这些活动,而且与同学们商定,到抗日前线去,参加抗日救亡。
不几天,廖季立和几位同学便结伴而行,走上了革命的征程。
他们历尽艰辛,几经l辗转周折,长途跋涉一两个月后,才到達陕西泾阳县蒋路乡的安吴堡。
安吴堡离泾阳县城16.2公里,这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抗日青年培训班就设在该村旁嵯峨山脚下的一座庄园大厅里。
他们很快就投入到紧张的培训学习中去。
半年的培训结束后,经组织引导,廖季立等离开吴安堡,来到了距泾阳县277公里的革命圣地延安。
中国百年经济学人访谈录(一)发展经济学大师谭崇台:中国需要务
中国百年经济学人访谈录(一)发展经济学大师谭崇台:中国需要务实的改革作者:周呈思刘真真来源:《支点》2013年第03期编者按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出生于1920年~1940年间,在中国经济学家“族谱”上,他们通常被看作第一代或第二代中国经济学人。
他们经历过风雨飘摇的年代洗礼,在求学为学的路上坚韧不拔、矢志不渝。
经过岁月的沉淀,他们或桃李芬芳,或德学双馨,在经济学领域建树卓越,是国宝级的珍贵财富。
他们与共和国共命运,与时代同行,深切关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我们将从本期开始,每期推出一位经济学人,通过同大师的深度访谈,聚焦中国当前发展面临的重大话题。
清凉的冬日,珞珈山畔,树影摇曳间,我们找到了经济学大师谭崇台教授的家。
今年93岁的谭崇台,思路清晰,话语精炼得一丝不苟。
虽然已离开大学讲台,但谭老对国家发展、社稷苍生仍保持了高度的关心。
“我国新一任领导人去深圳访问,没有封路没有戒严,这样的做法体现了务实的精神,我对未来10年的发展抱有信心。
”与本刊记者谈及中国十八大以后的中国经济,谭老如此评价。
谭崇台1920年6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岁考入武汉大学经济学系。
1938年至1946年,武汉大学师生西迁四川乐山。
在武大求学期间,谭崇台师从朱光潜、叶圣陶、钱歌川、杨端六等名师,成绩优异。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战乱不断。
怀着外出深造的强烈愿望,谭崇台毅然决定外出求学。
1943年毕业后不久,谭崇台在当时的留学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美国哈佛大学深造。
在美国,谭崇台受教于熊彼特、列昂惕夫等著名经济学家,并于1947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彼时,由于学识优异,他与其挚友陈观烈、陈文蔚先生一起有着“哈佛三剑客”的称誉。
哈佛毕业之后,谭崇台赴华盛顿远东委员会任职,研究日本经济与赔偿问题。
1948年,新中国成立,应时任武汉大学校长周鲠生教授的邀请,谭崇台决定回母校经济系任教,成为当时武汉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
不过,之后他的从教道路并不平坦。
发展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1.2. 1 何谓发展中国家?
又称欠发达国家(LDCs),第三世界 (Third World),南方国家。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原来的殖民地和半 殖民地国家发展演变而来的。
1.2.1 发展中国家分类
世界银行的分类(人均GNI): 低收入国家($905及以下);中 等收入国家($906-$3595);中 上等收入国($3596-$11115)高 收入国家($11116及以上)中的 5个 经合组织将发展中国家分为低 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新 兴工业化国家(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简写 为NICs)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 员国
Population living below $1 and $2 a day
1.3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1.3.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两个概念的内涵 衡量指标
1.3.1.1 两个概念的含义
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
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
单一指标:人均GDP 综合指标
PQLI(物质生活质量指标) HDI指标(人类发展指数) 阿德尔曼-莫里斯指标体系-41个指标 ASHA指标体系 中国的综合指标体系(10个)
PQLI指标(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
海外发展委员会(ODC)提出 The PQLI is an attempt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life or well-being of a country. The value is a single number derived from basic literacy rate(识字率), infant mortality(婴儿死亡指数), and life expectancy at age one(1岁时预期寿命), all equally weighted on a 0 to 100 scale.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第二章___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又称增长经济学,是研究一个国家如何增大产品和劳务 的产出量即增大国民生产总值的一种经济学说。其内容包括经济增长的数 量与结构、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的后果、经济增长 与经济政策的关系、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目标等等分析。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模式 一、哈罗德——多马模式(Harrod-Domar Growth Model) 凯恩斯提出了通过增加投资来扩大总需求的理论。20世纪40年代末期, 哈罗德和多马分别根据凯恩斯的思想提出了经济增长模型,对发展中国家 产生了很大影响,标志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产生。 1939年,哈罗德发表了《关于动态理论的一篇论文》。在这篇文章中, 他指出,除了李嘉图和斯密的理论是“动态的”之外,尔后直至马歇尔、 凯恩斯,动态理论“消失了”。他认为,他的这篇论文的任务就是要用 “动态”的方法,依据凯恩斯的乘数原理和汉森的加速原理,来提出一种 动态的经济增长理论。 哈罗德注意到,在凯恩斯的收入分析中,只考虑了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 变动,没有考虑收入变动对下一轮投资的影响,并且只以投资刺激需求增 加从而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本期均衡为目标,没有看到总供给的变化以 及新的均衡,因而是一种静态的、短期的均衡分析。哈罗德认为,投资增
替代,从而资本—产出比难以调整;另一方面,新古典模式中的技术进步 是独立因素,这是不现实的,因为没有投资增加就不会有技术进步。这样, 他们就否定了新古典模式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据此他们认为,在资本— 产出比既定时,要实现稳定的增长,只有调节储蓄率,而储蓄率的改变有 赖于资本利润和劳动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可见,经济增长是同 收入分配紧密联系的,从而收入分配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 新剑桥学派是用“两阶级模式”来分析经济增长模式的,并假定利润收 入者的储蓄率( sp )要大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sw),以(P/Y)代表利 润占国民收入的份额,以(W/Y)代表工资占国民收入的份额,则社会储 蓄率为: s = (P/Y)sp + (W/Y)sw 其含义是:当资本—产出比已定时,可以通过调整储蓄率( s )来实现稳 定的经济增长。而储蓄率的调整可以通过改变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 (P/Y)或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W/Y)来实现。所以,调节储蓄率就 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比例。 (1)当sw=0,即工资收入者不存在储蓄,全社会的储蓄来源于利润收入者。 这种情况称为“李嘉图的古典储蓄函数模式”,其公式: s = (P/Y)sp ,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则可以减少利润在 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以降低储蓄率,使Gw = Gn ;反之,则可以增加利润在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第四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C
G
c a'
d
= f ( Y , Pc , P x , t x )
Cd 表示对存活儿童的需求,Y表示既定的家庭收入水平, Pc 表示孩子的净价格, Px 表示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tx 相对于孩子来讲,对其他商品的偏好程度。 在正常情况下,有:
a f g
C d 0 Y
C d 0 Px
C d 0 Pc
第四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早期西方经济发展理论十分强调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忽视了人 力资源的重要性。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发展经济学家转而注意 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甚至有人把它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断言:“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 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 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 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英国经济 学家哈比森(F.H.Harbison)则说:“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 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 人力资源 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 资本和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 经济和政治组织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动力量。显而易见,一个国家如果不 一个国家如果不 能发展人民的技能和知识,就不能发展任何别的东西。” 能发展人民的技能和知识,就不能发展任何别的东西 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从数量上说,大量的人力 资源处于不得其用(underutilization)的状况,从质量上说,大量的劳动者素贡 很差。
出 生 率 和 死 亡 率 Ⅰ
出生率 死亡率 时期
Ⅱ
Ⅲ
Ⅳ
技术的巨大进步,人民的健康和营养状况得到大大的改善,这就引起了人口死亡 率大幅度地下降,与此同时,人的预期寿命也延长了三分之一。但是,这一时期 的出生率并没有伴随着死亡率而下降。结果,高出生率与下降的死亡率之间的差 距在扩大,人口增长率急剧上升。 第三阶段大致上反映了上世纪初50年代时期的人口增长情况。这一时期死亡率 仍然在下降,但下降的速率放慢。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妇女的文化 水平和社会经济活动参加率的提高,避孕技术的进步,出生率开始呈下降的趋势, 并且下降幅度要大于死亡率下降幅度。因此,这一阶段的人口增长率逐渐减低。 第四阶段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后,出生率下降步伐明显趋缓,死亡率这时因趋 于极限而难以下降。这样,低出生率伴随着低死亡率,人口变动逐渐趋于稳定, 且增长率趋向与零。
第一章发展经济学
30%左右 严重就业不足 ➢ 就业不足(Under-employment),指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少于他们能够工作的时间,
或劳动者形式上在工作,但实际效率极低,减少劳动时间对总产出没有影响 ➢ 这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很普遍
(3)发展中国家的共有特征
发展中国家各自有其相异之处,有时差异甚至很大(历史传统、国土大小、人口多少、 收入水平、产业结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禀赋、公营和私营部门比重、对外依赖程度、 经济体制等 )
但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所以“可以在颇为相似的框架内去观察它们”(否则失去意义)
共有特征 (贫困、失业、公平)
教育水平低下
各级学校的入学率发展中国家均低于发达国家 1998年,低收入国家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男性为30%,女性为49%,而发达国家的
文盲率体制的约束(资本、人力资本、土地占有、市场发育等)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③人口负担严重
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率高 人口赡养负担(Dependency Burden)重 童工现象非常严重
NICs是指工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品在出口产品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 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世界银行的分 类
世界银行则按地理位置将发展中国家分 类 分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北非、中东、除日本之外的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东欧的
转型国家。
世界银行按人均收入划分
①低收入国家,②中低收入国家,③中高收入国家,④高收入国家(世界银行的标准):
第一阶段(1940s末至1960s初) 第二阶段(1960s中期至1970s末) 第三阶段(1980s至今)
梁启超维新思想家
梁启超维新思想家梁启超(1873-1929),字国藩,号覃堂,祖籍广东肇庆,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思想家。
他是晚清时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教育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梁启超的背景与成长经历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曾就读于广州的番禺师范学堂和清华学堂,在这些学校中得到了深厚的学术和思想基础。
同时,他还在香港读了两年的英文书籍,为他的后来的思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1. 强调科学与实践的重要性梁启超认为,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才能找到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有效路径。
他主张学贯中西,借鉴外国先进之处,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
2. 提倡民主与平等梁启超坚信,民主和平等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石。
他主张推行宪政制度,建立民主的政治体制,并呼吁消除社会阶级和地区差距,追求社会平等。
3. 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梁启超认为,教育是国家强盛的根本所在。
他主张改革中国的教育体制,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4. 倡导国家独立与民族复兴梁启超主张建立一个独立、富强、民主的中国,他旗帜鲜明地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
他呼吁全民族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实现中国的振兴。
三、梁启超的影响与贡献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影响广泛而深远。
他的主张和努力为中国的维新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他不仅参与了政治活动,还致力于教育事业,为培养新一代的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
结语梁启超维新思想家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思想家。
他的维新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带动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政治变革。
他坚持科学与实践,提倡民主与平等,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倡导国家独立与民族复兴。
无论是在政治、社会还是教育领域,梁启超的思想都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谭其骧
治学严谨
谭先生从不拿学问做名利的敲门砖,更 不去迎合时尚。他认为求真、求实是做学问 的基本,一个人如果只知迎合“当前需要什 么”,那就无法求到真学问,其专业也无以 为继了。他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因一时的厚 今薄古而不敢讲古代史,也不因为评法批儒 而违反历史真实地而大捧法家。谭先生激动 地说:“我为求真,不在乎是否得罪权贵。” 接着他又语重心长地说:“我劝任何想要真 正取得一点成就的人,还是专心致力于你的 专业,不要去写应时文章为好。”这就是谭 先生对后学的殷切希望
中国历史地图集
1954年,毛泽东主席提议编绘一本历史地图。次 年春,应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的推荐,谭先生应召 到北京,负责改编、修订清末杨守敬编绘的《历代舆 地图》。由于工程过于浩繁,1957年初谭先生回到复 旦大学,组织班子,进行《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纂 工作,1959年建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1966年文 革开始,谭先生作为“反动学术权威”关入牛棚,三 年以后始恢复工作。1974年《中国历史地图集》始告 完成,先出内部本,以后经最后修订公开发行。 这部八巨册的历史地图集,以历史文献资料为主, 吸收了迄今已发表的考古研究成果,包括了中国自商 周至清代全部可考的县级和县级以上的行政单位,主 要的河流、湖泊、山脉、山峰、运河、长城和海岸线、 岛屿;除中原王朝,还包括了各兄弟民族在历史上建 立的大小边疆政权,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各历史时期的 疆域、政区、城市、重要村镇和自然地理面貌。所有 的地图都以今天的地图为底图,分色套印,古今对照, 并附有地名索引,便于查找。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八十 年代初的历史地理研究成果,被视为建国以来社会科 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数次得奖,复旦大学还以之作 为礼物赠送来访的美国总统及其他其骧(1911年2月25—1992 年8月28)字季龙、笔名禾子, 浙江嘉善人。1930年毕业于暨 南大学历史系,1932年毕业于 燕京大学研究生院。1950年起 在复旦大学任教,建立了中国 历史地理研究室,后升级为研 究所,历任历史系主任、历史 地理研究所主任,校务委员会 委员。当选为第三、四、五届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第八届 政协委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 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长期从事 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史研究和 中国历史地图的绘编。
民国大师是如何练就的
了坚 实的基 础 。 1 9 1 6 年, 茅 以升 赴 美 国康 奈 尔 大 学修 读 土 木 专 业 , 获得 硕 士 学位 ,后 又在 卡 内基 梅
育, 终 身受益 , 成为 出众人 才。他
在去 世 之 前还 发 表 文章 ,到 处 演 讲, 反 对 分 离科 学和人 文教 育 , 指
隆 大 学工 学院获得 工 学博 士 学
位。 他 创 立 了茅 氏定律 , 并 当选 美
国工程 院院 士。
出随着人类社会发展 ,许 多新 问 题的解 决都不 能只靠 自然科 学。 因此 ,社会愈来愈需要培养文理
交融 的人 才 。田
叶企孙是 中国物理 学会的创
建人 之 一 , 也 曾受 到 良好 的 家教 。
他便 考入 清 华 学 堂 ,毕 业后 赴 美
国芝加 哥 大 学修 读 物 理 ,后 又入
作 。还 有像 齐 白石 、 张大千、 徐 悲 鸿这样 的大画家 , 鲁迅 、 沈从文 、 郁 达 夫等 享誉 世 界 的作 家 ,也 都
是 那个 时代 的产 物 。 民 国为何 会
哈佛 大学 , 获物 理 哲 学博士 学位 。
中 国 要 学 习 从 前 美 国 经 贸 为
经济学家名人故事:坎坷求学路-作文
经济学家名人故事:坎坷求学路谭崇台,著名经济学家,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被誉为中国发展经济学第一人。
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年在湖南一家矿场当会计。
后来国民政府教育部举行了公开的留学生考试,要从名大学生中选出人赴国外留学,谭崇台最终以财经类第五名的成绩如愿以偿。
谭崇台一口气向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等所美国知名高校提出留学申请,所高校当即答复同意,谭崇台最终选择了哈佛大学经济系。
年月,谭崇台和位留学生一起在昆明登上了一架美军运输机,在夜色的掩护下飞越驼峰航线转道印度。
一个月后,谭崇台突然接到通知,在孟买登上万吨级的运兵船本森将军号,穿过赤道,绕道澳大利亚、新西兰,历时天抵达了美国西岸城市洛杉矶。
年,哈佛求学,师从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列昂惕夫。
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随后到华盛顿远东委员会研究战后日本经济和赔偿问题。
年,谭崇台谢绝各方挽留,执意回国。
回国后回到母校武汉大学任教,职称为副教授。
年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先后担任了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副秘书长、经济系副主任等职务。
年后,谭崇台虽曾受到不公正对待,但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一如既往。
年,当了年副教授后,终于成为教授。
年发表了第一篇发展经济学论文。
年出版了第一部发展经济学专著。
年成为国内第一个招收发展经济学博士的博导。
年他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年出版《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年,谭崇台出生于四川一个普通的家庭。
年会考,谭崇台获得了四川省的第三名,他也因此获得了免试进入任何一所大学的保送资格。
他先填报了当时的西南联合大学和中央大学,却因为这一规定未能执行,又错过了考试,最终被分配到西北工学院。
可是入学仅仅一个月,学潮和罢课使他又一次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年,由于武汉沦陷,武汉大学搬到了四川乐山。
也是这一年,谭崇台重新参加了高考,考取了武汉大学的经济系。
那时的武汉大学,生活条件不是一个差字能形容的。
道德文章 大家风范——记导师谭崇台先生
Scholarship with morality Manner of great master --Note of My Tutor Mr. Tan Chongtai 作者: 宋宗宏
作者机构: 广东省宏观经济信息分析中心,广州510030
出版物刊名: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页码: 105-10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道德文章 谭崇台 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导师 家风 学术界 发展经济学 历史
摘要:�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邀我就谭崇台先生的学术写一篇评介性文章,我深感惶恐:一来先生将发展经济学引入中国,有革新一代学术之功,对先生的学术及其贡献的客观
评价恐怕只能留待历史来完成;二来学术界以及一些前辈对先生的学术已作过评述,且早有定论,作为学术上的后来后知后觉者,我实在是没有资格,也缺乏阐说先生学术之宏旨要义的能力。
谭崇台中国“发展经济学”引领者
几渡重洋学贯中西厚德博知著述誉满学界;数十春秋传道授业仁爱躬耕桃李芳菲天下谭崇台 中国“发展经济学”引领者文本刊记者 华南武汉九月,天高云淡。
在武汉大学120周年之际,记者在武大专访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获得者、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经济学院名誉院长谭崇台先生。
汽车在珞珈山间盘行,窗外不时掠过姿态各异、葱郁丰腴的各种草木,上课的同学三两走过,脚步或急或徐,校园里一片生机。
待我们到达时,先生已经在家中客厅里的藤椅上端坐等候,背后占据了半面墙的书柜中,多是经济学著作,其中包括他主编的《当代西方经济学说》《发展经济学》《经济学概论》等。
谭崇台先生热情地招呼我们在沙发上落座。
先生稍事休息,精神矍铄、亲切温和地谈起他与母校武汉大学超过半个世纪的深厚情缘:“我今年94岁,我在武汉大学65年了,我可以讲讲自己与母校的感情。
”求学武大,难忘乐山岁月岁月悠悠,光阴流转。
谭崇台1920年6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岁考入武汉大学经济学系。
1938年至1946年,武汉大学师生西迁四川乐山,他也由此与武大结下不解之缘。
往事并未淹没在光阴深处,谭崇台深情忆起报考武大的经过,他缓缓讲道:“1937年,我高中毕业,一心向往电气工程、土木工程等工科专业,高考目标是北大、清华或上海交大。
但战火纷飞,民族危亡,北大、清华、南开迁至西南,合并为‘西南联大’,上海交大搬到了重庆。
恰巧武汉大学迁址于四川乐山,身为四川人,我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地选择了她。
”刚进武大时,谭崇台只觉这所学校“土气”。
西南联大的同学都穿制服,而武大最常见的是蓝布大褂;西南联大受西学影响较早,课程设置和英语教学很现代化,而武大的书籍都是从珞珈山运去的,颇有年代感。
但等真正融入武大之后,谭崇台才体会到这里的内敛朴实。
这种风气,被他誉为武大精神,采访时他不无自豪地讲道:“不工于外在雕琢的,一定有足够丰富的内涵,武大就属于这一类。
学校迁至乐山时,图书馆也费尽周折西迁四川,书籍实验设备一路用船运输。
谭崇台教授学术简介
谭崇台教授学术简介梁振南【期刊名称】《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5)002【总页数】3页(P102-104)【作者】梁振南【作者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南宁,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2.1谭崇台教授,1920年6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现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的专家。
谭崇台先生194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学系,194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47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48年回到武汉大学经济系任教,成为武汉大学当时最年轻的副教授,后聘为教授。
先后担任武汉大学经济系副主任、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和副主任委员、校长办公室主任,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院名誉院长、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武汉大学学报》副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顾问、武汉大学国际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名誉会长等职。
谭崇台教授对我国学术界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这里仅择其主要方面作些概述。
一、谭崇台教授是发展经济学在我国最早的传播者、普及者和发展者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位知名经济学家曾经说过,他们那一代人是读着谭先生的教材和著作学习和了解发展经济学的。
的确如此。
虽然发展经济学学科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学术界对此一无所知。
谭先生访美回国之后,从1981年起,连续发表几篇论文,评介西方发展经济学。
1985年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发展经济学》一书,系统而简明地评介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这是我国第一部发展经济学著作。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提供的CSSCI检索信息,仅2005年国内学者就曾引用该书达40次之多。
1989年出版的《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修订版)是他带领他的几位博士一起完成的,是一部全面系统而深入地介绍西方发展经济学的专著性教材。
《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简介
学 , 以及 制度 经济 学关于人 与 物 、 人 与人 之 间 经 济理 论研究 是有 实 际的指导 意义 的 。
交 往关 系 的不 同的理论观 点 和学说 。 指 出马
总之 , 该 书具 有较 高 的学术 价值 , 对 实 际
克 思主 义经 济学 与西 方 经济学 关 于人 与物 和 人 与人 的交 往 关 系 的理 论观 点 的联 系 与 区
产 实践 中所 进 行 的人
与
自然
(物质
、
)
人 与人
系 、 基本 表现 形式 , 这 两种 交往 形式 是社 会 经 济发 展 和运 行 的主要 内容 。 全 书既 从人 与 自
的交往是 人类 社 会所 固有 的 、 也 是 人们的 最 基本 的关 系 , 交 往关 系 的研 究 简 明扼 要 地 表
学 的研 究视 角 问题 上 , 谭 崇 台教 授 历 来 是一 个“ 宽派 ” , 这 是 由他 扎 实 的西 方 经 济 思 想 史
功 底所致 。 他继 续 以广 阔的视角 为 出 发点 ,
不拘 泥于传统发 展 经 济学 研究 领域 的 约束 ,
对涉及 现代经 济 发展 的主要 经济 学理 论都 进 行 了 阐述 , 如经济发 展研究 的新 制 度经济 学 , 新 历史经 济学 , 经济 发 展 中 的寻 租 活动 与寻
究》一 书 , 是我 国经济学 界 第一 部研 究 马克思
市 场经 济理论 的研 究作 了有 益 的探 索 。 从阐
交往 理 论 的专 著 。 该 书 系 统 地 阐述 了马 克 述 马克 思主 义交往 关 系理论 在经 济学研究 中
思 、 恩格斯 的交往 学说 , 较 准确地反 映 了马 克
的地位 和意义 出发 , 论述 了人 与 自然 、 人与人
本文发表在《中国百名经济学家——理论贡献精要》(第一
本文发表在《中国百名经济学家——理论贡献精要》(第一卷),张卓元、周叔莲、吕政、汪海波主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年1月版。
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谭崇台的主要经济观点谭崇台是将西方发展经济学系统地引进中国的第一人,是国内对发展经济学从一无所知到有所了解、从全面系统的介绍到合理运用的领航者,为发展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推广、教学和研究以及在中国经济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谭崇台的学术研究主要起始于1978年,自此以后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17部,发表论文8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等共10多项,这些学术成果在我国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先后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国家图书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国家优秀教材奖等多项学术大奖。
谭崇台培养的、已经毕业的博士研究生近60名,许多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界的知名学者、社会各部门的中坚力量。
下面对改革开放以来谭崇台的经济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做简要介绍:一、主张一分为二地看待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谭崇台认为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当代西方经济学,是高度发达市场经济的产物,体现着西方经济学家对高度发达市场经济所出现的种种问题的观察、研究并由此而作出的总结。
1978年后的中国开始了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如何有效使用和借鉴西方经济学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面对国内不时存在着对西方经济学囫囵吞枣、不加辨别盲目照搬,甚至极度崇拜的现象,谭崇台主张必须正确看待西方经济学、必须合理运用西方经济学。
谭崇台先后发表《准确地理解西方经济学正确地运用西方经济学》《怎样对待西方经济学》(1995,1997)等文章,指出:“我国国情无论从历史或现状看都是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差异的,在学习和引进西方经济学时,必须做到鉴别取舍,避免片面理解和盲目照搬。
西方经济学中的各种学说、理论,是应经济情况的变化和经济思潮的起伏而出现的,它们或更替,或消长,或属于一时性的对策,或较持久而又有变化,众说纷纭,真伪杂存。
谭崇台:中国“发展经济理论之父”
龙源期刊网
谭崇台:中国“发展经济理论之父”
作者: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3年第31期
谭崇台,四川开县人,著名经济学家,有“中国发展经济学第一人”之誉。
1920年6月出生于四川成都,194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
历任华盛顿远东委员会专门助理、武汉大学校
务委员会副秘书长、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等;出任过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研究会领导小组成员等;现为武汉大学校学术委员会顾问、商学院名誉院长、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兼名誉主任、博士生导师。
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名誉会长、中美经济学说交流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