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退火和正火
退火与正火的主要区别
退火与正火的主要区别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退火又称焖火,代号Th,是将钢件加热到Ac1或Ac3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再缓慢的冷却(一般用炉冷)。
正火又称明火,代号Z,是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冷却速度比退火稍快。
退火与正火的主要区别是:正火是完全退火的一种变态或特例,二者仅是冷却速度不同,通常退火是随炉冷而正火是在空气中冷却,正火既适用于亚共析钢也适用于过共板钢,对于共析钢,正火一般用于消除网状碳化物;对于亚共析钢,正火的目的与退火基本相同,主要是细化晶粒,消除组织中的缺陷,但正火组织中珠光体片较退火者细,且亚共析钢中珠光数量多铁素体数量少,因此,经正火后钢的硬度、强度均较退火的高,由此可知,在生产实践中,钢中有网状渗碳体的材料需先经正火消除后方可使用其他工艺,而对热处理后有性能要求的材料,则据要求的不同及钢种不同选择退火工艺,如:要求热处理后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可选择正火工艺;要求有一定的塑性,尽量降低强度、硬度的则应选择退火工艺。
生产上常用的退火操作种类?(1)完全退火(俗称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桥钢和合金钢的铸件、锻件及热轧型材,有的也用二焊接结构件,其目的是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消除残余应力,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完全退火是一种时间很长的退火工艺,为了缩短其退火时间,目前常采用等温火的工艺来取代完全退火工艺,同完全退火比较,等温火的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但它大大缩短了退火时间。
(2)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钢及合金工具钢(如刀具、量具、模具以及轴承等所有钢种)。
其目的主要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
(3)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主要用来消除铸件、锻件及焊接件、热轧件等内应力。
(4)再结晶退火用来消除冷加工(冷拉、冷冲、冷轧等)产生的加工硬化。
退火回火正火淬火的概念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概念
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及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随炉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做组织准备。
(实质是将钢加热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正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效果和退火相似,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
有时也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做最终热处理。
淬火: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由、无机盐或其他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也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淬火后将工件在高于室温且低于710℃(AC1点)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方式叫做回火。
第四节 退火与正火、淬火、回火、表面处理汇总
一、退火
➢冷却-----炉冷至500℃~600℃左右,空冷
为什么炉冷至该
注意:对于含合金元素较高温的度即合可金出炉钢,如果 按上述冷去方式完全退火后,硬度仍比较 高,不易切削加工,可采用等温冷却,即 在650 ℃左右等温2~4h,炉冷至500 ℃左 右出炉空冷。
2020年6月27日星期六
一、退火
≤207~255
2020年6月27日星期六
一、退火
(三)球化退火 ➢ 含义: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 ºC,充分保温后,以缓慢的速度随
炉冷至600 ºC以下,再出炉空冷的退火工艺。
➢ 目的:
① 使钢中的渗碳体球状化,以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可加工性。 ② 为以后的热处理工序作好组织准备,降低淬火时变形及开裂倾
20-40ºC(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保温适当时间后,较快地冷 却到Ar1以下某一温度,等温一定时间,使奥氏体发生珠光 体转变,然后再空冷至室温的退火工艺。 结论: 1. 原理:同完全退火 2. 不同点:冷却方式不同。 3. 特点:
① 缩短退火周期,效率高。 ② 退火可控性高(组织状态;硬度) ③ 应用范围广(高中低碳钢、合金钢,特别适合高碳钢、合金钢)
退火后的硬度值 /HBS
≦217 ≦207 ≦187
2020年6月27日星期六
一、退火
➢ 加热速度: 从冷炉升到规定温度的时间。
要求: 中低碳钢:一般不限制 高碳钢:一般控制在100 ℃ ~200℃/h。
➢ 保温时间: 从加热到规定温度开始计时,第四节 钢的退火与正 火
2020年6月27日星期六
概述
根据热处理作用不同,生产中热处理分为:
• 预先热处理:
是指为消除坯料或半成品的缺陷或为后续 的切削加工和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的热处 理。正火、退火是比较常见的预先热处理工 艺。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铁素体:碳在a-Fe(体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奥氏体:碳在g-Fe(面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渗碳体:碳和铁形成的稳定化合物(Fe3c)。
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F+Fe3c含碳0.8%)莱氏体:渗碳体和奥氏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含碳4.3%)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退火: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0-4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annealing将工件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后缓慢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在于:①改善或消除钢铁在铸造、锻压、轧制和焊接过程中所造成的各种组织缺陷以及残余应力,防止工件变形、开裂。
②软化工件以便进行切削加工。
③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以提高工件的机械性能。
④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作好组织准备。
常用的退火工艺有:①完全退火。
②球化退火。
③等温退火。
④再结晶退火。
⑤石墨化退火。
⑥扩散退火。
⑦去应力退火。
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他无机盐溶液、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
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回火:回火是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一般紧接着淬火进行,其目的是:(a)消除工件淬火时产生的残留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b)调整工件的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达到使用性能要求;(c)稳定组织与尺寸,保证精度;(d)改善和提高加工性能。
第四节钢的退火与正火
(2)球化退火 1、定义: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 ºC,保温后随炉缓冷至600 ºC,出 炉空冷。 2、目的: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3、适用范围:主要用于过共析钢及合金工具钢。 (3)去应力退火 1、定义:将钢加热到500--600 ºC,保温后随炉缓冷至200--300 ºC出炉空 冷。又称低温退火。 2、目的:消除铸件:用于所有的钢。 (4)扩散退火 扩散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亚共析钢通常为 1050℃~1150℃),长时间(一般10~20小时)保温,然后随炉缓慢冷 却到室温。扩散退火的主要目的是均匀钢内部的化学成分。主要适用于 铸造后的高合金钢。
碳钢的淬火温度范围
2.加热时间的确定 加热时间由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组成。由零件入炉温度升至淬火温度所 需的时间为升温时间,并以此作为保温时间的开始。保温时间是指零件 烧透及完成奥氏体化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加热时间通常根据经验公式估 算或通过实验确定。生产中往往要通过实验确定合理的加热及保温时间, 以保证工件质量。 3.淬火冷却介质的确定 淬火过程是冷却非常快的过程。为了得到马氏体组织,淬火冷却速度必 须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k。但是,冷却速度快必然产生很大的淬火内应力, 这往往会引起工件变形。 淬火的目的是得到马氏体组织,同时又要避免产生变形和开裂。理想的 淬火冷却曲线如下图所示。
理想淬火冷却曲线示意图
只要在“鼻尖”温度附近快冷,使冷却 曲线躲过“鼻尖”,不碰上C曲线,就 能得到马氏体。也就是说,在“鼻尖” 温度以上,在保证不出现珠光体类型组 织的前提下,可以尽量缓冷;在“鼻尖” 温度附近则必须快冷,以躲开“鼻尖”, 保证不产生非马氏体相变;而在Ms点附 近又可以缓冷,以减轻马氏体转变时的 相变应力。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 完全理想的淬火冷却介质。 常用的淬 火冷却介质是水、盐或碱的水溶液和各 种矿物油、植物油。 4.淬火方法 选择适当的淬火方法同选用淬火介质一 样,可以保证在获得所要求的淬火组织 和性能条件下,尽量减小淬火应力,减 少工件变形和开裂倾向。 (1)单液淬火 它是将奥氏体状态的工件放入一种淬火 介质中一直冷却到室温的淬火方法。这 种方法操作简单,容易实现机械化,适 用于形状简单的碳钢和合金钢工件。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材料加工处理中常用的热处理工艺。
它们在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四种热处理工艺的定义、种类和目的。
一、退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退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在适当时间内缓慢冷却到常温,目的是使金属材料的组织、性能得到改善。
根据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工艺要求,退火可以分为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局部退火等不同种类。
完全退火适用于细化组织、低硬度和高塑性要求的材料;球化退火适用于高碳钢、合金钢等材料的球化组织,提高加工性能;局部退火适用于局部加工后的材料,消除残余应力。
二、正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正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在空气中冷却或水中淬火,目的是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常见的正火工艺包括空气冷却正火、水淬火等。
空气冷却正火适用于一些低碳钢、合金钢,可以提高硬度和强度;水淬火适用于中高碳钢、合金钢,可以获得更高的硬度和强度。
三、淬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以获得马氏体组织和高硬度。
淬火可以分为油淬火、水淬火、盐浴淬火等多种类型。
油淬火适用于较低碳含量的钢,可以降低变形和开裂;水淬火适用于中高碳钢,能够获得更高的硬度和强度;盐浴淬火适用于部分合金钢和特殊材料,可以减少氧化和脱碳。
四、回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回火是指将经过淬火处理的金属材料加热至较低温度,然后进行适当时长的保温,最终冷却。
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调整组织和提高韧性。
常见的回火工艺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等种类。
低温回火适用于高碳合金钢,可以保持硬度的同时提高韧性;中温回火适用于一些工具钢,能使硬度和韧性达到平衡;高温回火适用于低碳钢和合金钢,有助于提高韧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热处理工艺是金属材料加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同的工艺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从而满足不同的工程要求。
退火与正火的区别
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
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退火定义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通常是缓慢冷却,有时是控制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
目的是使经过铸造、锻轧、焊接或切削加工的材料或工件软化,改善塑性和韧性,使化学成分均匀化,去除残余应力,或得到预期的物理性能。
退火工艺随目的之不同而有多种,如等温退火、均匀化退火、球化退火、去除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以及稳定化退火、磁场退火等等。
1、金属工具使用时因受热而失去原有的硬度。
2、把金属材料或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并持续一定时间后,使缓慢冷却。
退火可以减低金属硬度和脆性,增加可塑性。
也叫焖火。
退火的目的(1)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2)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3)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在生产中,退火工艺应用很广泛。
根据工件要求退火的目的不同,退火的工艺规范有多种,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
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
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
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①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
②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
③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性能:
F:强度低,塑性和韧性好 P:强度较高,塑性和韧性较F差; 力学性能强烈依赖于P片间距或K颗粒的间距。 随片间距减小或颗粒间距减小,强度、塑性提高。
组织与性能间的关系:
• 对于亚共析钢,正火与退火后强度可由下式表达:
0 .2 V P (1 V )
• 钢中珠光体含量越多,强度、硬度越高,韧性下降,临 界脆化温度提高。当wC<0.2%时,正火与退火钢的机械 性能相近,当wC升高时,正火比退火组织的硬度、强度 都高,但塑性较低。珠光体中碳化物被球化后,可在强 度变化不大的条件下改善钢的塑性和韧性。
2020/9/14
经完全退火与正火后的组织有以下区别:
(1)正火的珠光体比退火状态的
片层间距小,领域也较小。
(2)亚共析与过共析钢
由不于能正充火分的析冷出却,速即度先较共快析,析因出此相先数共量析较产平物衡(冷自却由时铁较素少体。、同F时e,3C由) 于奥氏体的成分偏离共析成分而出现伪共析组织。对于过共析钢而 言,退火后的组织为珠光体+网状碳化物。正火时网状碳化物的析 出受到抑制,从而得到全部细珠光体组织,或沿晶界仅析出一部分 条状碳化物(不连续网状)。
⑵ 提高力学性能 对于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普通结构零件可 作为最终热处理代替调质处理,操作简单,减少 工序,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
2020/9/14
目的与应用:
⑶ 消除过共析钢中的网状碳化物 过共析钢在淬火前进行球化退火,以便于进行机械加工,并为 淬火作好组织准备。但当钢中存在严重的网状K时,球化退火 效果不好。正火在空气中冷却速度较快,二次渗碳体不能像退 火时那样沿晶界完全析出形成连续网状,可以抑制或消除网状 二次渗碳体的形成,有利于球化退火。
退火和正火的目的
退火和正火的目的机械制造中,往往是以钢材、锻件、锻件或焊接件作为制造各种零件的毛坯的。
但是在制造这些毛坯的轧钢、铸造、锻造和焊接的加工过程中,经常会在材料内部留下内应力,形成诸如晶粒粗大、带状组织、偏析等某些缺陷以及造成硬度过高等。
凡此种种既增加了随后加工过程的困难,更不利于零件的最终使用。
为此就要求通过热处理来改变这一不利情况,称作预备热处理,或第一热处理;而目的在于满足使用条件下性能要求的热处理,则称作最终热处理。
所谓退火,通常是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保温一定时间,使钢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随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于平衡状态的珠光体组织。
正火可以看作退火的一个特例,它是把钢加热到A c3或A cm以上,保温一段时间,使钢全部奥氏体化,然后在空气中冷却,一般来说,钢正火后所得到的组织本质上也属于珠光体,只是由于其冷却速度相对于退火要快一些,所以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
退火和正火的目的大至相同,主要是:1.改善或消除钢在铸造、轧制、锻造和焊接过程中所造成的各种组织缺陷。
2.细化晶粒,改善钢中第二相的分布和形态,为最终热处理做好准备。
3.消除内应力。
4.降低硬度,改善组织,便于切削加工。
退火和正火通常多是作为预备热处理的,如果对零件性能要求不高时,也可将正火处理作为最终热处理。
钢的退火工艺退火在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根据目的和要求的不同,退火的工艺操作也是多种多样的,兹分述于下。
一、扩散退火不同程度的偏析在铸造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在高合金钢铸锭和大型铸件中尤为严重。
化学成分的严重不均匀将导致组织的不均匀和性能恶化。
化学成分的不均匀主要是靠原子的扩散来改善或消除的。
扩散退火就是专门用于消除或改善化学成分不均匀的一种退火操作。
其过程是先以一恰当的加热速度将工件加热到高温,再长时间保温使原子有充分条件进行扩散,然后再行缓慢冷却,通常是炉冷至500~350℃后出炉空冷。
由于温度越高,原子越易扩散,所以扩散退火加热温度总是比较高。
钢的退火和正火
第18讲 钢的退火和正火
4)扩散退火
又称为均匀化退火 。 工艺规范:
加热温度:略低于相图上的固相线。 目的:
消除偏析。 应用:
合金钢铸锭及大型铸钢件或铸件。
思考:扩散退火后组织是否粗大? 如何改善?:
完全退火或者正火,来消除过热缺 陷,细化晶粒 其他:再结晶退火、 去应力退火
第18讲
二、正火工艺及应用
钢的退火和正火
第18讲 钢的退火和正火
二、正火工艺及应用
1.正火的定义
正火是将钢加热至Ac3或Accm+ 30C~50C,保温后 空冷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A →S) 与退火相比,正火冷却速度快,得到较细的P,强度 和硬度也较高。
2.正火的目的
正火的目的与退火基本相同。
3.正火的应用
②消除残余内应力 ③细化晶粒,改善组织 ④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和回火)作组织准备
退火工艺示意图
第18讲 钢的退火和正火
3.退火的种类 第一类退火:
不以组织转变为目的,使钢的不平衡状 态过渡到平衡状态。
如: 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等。
第二类退火:
以改变组织和性能为目的。 如: 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等。
2、试为网状渗碳体严重的T12钢选用合适的预备热处理工艺。
谢谢
完全退火。
④wC%>0.77%的高碳钢,先用正火消除网
状Fe3C,再进行球化退火。
退火和正火通常属于预备热处理。
第18讲 钢的退火和正火
小结 一、退火工艺及应用 二、正火工艺及应用
第18讲 钢的退火和正火
思考题
1、分别为20钢、45钢(平均含碳量为分别为0.2%、0.45%) 选择合适的预备热处理工艺。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原理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原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热处理中常见的四种工艺方法,用于改善和调整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1. 退火:退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经过一定时间保温,再以适宜速率冷却的过程。
退火可以消除金属材料的残余应力,改善塑性和韧性,并使其晶粒细化。
退火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晶界迁移:在高温下,金属材料中晶粒边界的能量降低,导致晶界迁移,晶粒尺寸增大。
- 位错运动:退火过程中,位错能够在晶粒中自由移动,减少位错密度,消除残余应力。
- 本质灭解:某些弥散在金属晶粒中的固溶体相会在退火过程中析出,导致晶粒尺寸的变大和晶格的重新排列。
2. 正火:正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宜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通过空冷或缓慢冷却的方式进行热处理。
正火的主要作用是将金属材料中的非球状晶粒转化为球状晶粒,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其原理在于:- 形核长大:正火过程中,晶界能量降低,使得新晶粒的形核长大,同时消除以前晶粒的形核。
- 晶粒的再结晶:晶界的迁移和位错的运动都有助于晶粒的再结晶,使晶粒尺寸增大,晶界能量降低。
- 组织均匀化:正火过程还可以减少金属材料中的偏析和组织不均匀性,使其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3. 淬火:淬火是将材料加热到适宜温度,然后迅速将其冷却到室温或低温的过程。
淬火的目的是通过迅速冷却,使金属材料中的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或者贝氏体,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的原理主要有:- 马氏体转变:在热处理过程中,奥氏体在快速冷却时无法充分进行相变,形成具有大量位错和高硬度的马氏体。
- 马氏体变形:马氏体具有较高的弹性变形能力,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得到更高的强度。
4. 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冷却的过程。
回火的目的是通过改变淬火形成的马氏体或贝氏体的组织形态,以获得理想的强度和韧性之间的平衡。
回火的原理主要有:- 残余应力的消除:回火过程中,大部分纯铁的碳体会转变为球状石墨,从而减少金属材料中的残余应力。
第四节 退火与正火、淬火、回火、表面处理
钢
铸铁
600~650
500~550
2~4
2~4
≤100 ≤50 (炉 冷)) (炉冷))
2013年11月8日星期五
一、退火
结论: 1. 何谓退火----------缓冷 炉冷、坑冷 2. 目的 降低硬度;消除应力; 3、应用: 毛坯制造(铸、锻、焊)之后。
2013年11月8日星期五
二、正火(常化处理)
2013年11月8日星期五
三、淬火
2)双介质淬火:用于截面变化比较大的工件 • 含义:工件先在一种冷却能力比较强的介质中冷却到 300℃左右,再转入另一种冷却能力比较弱的介质中冷却 到室温的淬火工艺。 • 优点:减少淬火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减少软点,综合 了两种介质的优点。 • 缺点:操作难度大 • 常见双介质淬火发方法
2013年11月8日星期五
一、退火
(三)球化退火 通用性 分类: 强 普通球化退火 效果比普 通球化好 等温球化退火 适用于球化 困难的钢 循环球化退火 到模具厂就业的同学,可以进一步研究一 下,参考书:《热处理工艺方法300问》, 图书馆有。
2013年11月8日星期五
一、退火
(四)均化退火-----自学 通用机械加工一般不用。 含义: 把钢加热到AC3线或ACCm线以上150~ 200℃,长时间保温(10~15h),然后随炉 冷却的一种工艺。 目的: 消除钢中的枝晶偏析和成分不均现象。 用途: 质量要求较高的零件。 特点: 时间长、效率低、烧损严重。 主意: 均化退火后一定进行完全退火或正火处理,以消除均化退火时长时间保温而 造成的晶粒粗大现象。
2013年11月8日星期五
何谓缓 慢冷却
一、退火
注在退 火后面
退火概述 • 退火含义: 是指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 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关键词:缓慢冷却----------炉冷。所以,退火也称“焖火” • 分类: 根据退火工艺与目的不同,退火分为: 完全退火 注在空 等温退火 白处 球化退火 均化退火 去应力退火 • 目的:消除应力;降低硬度;为最终热处理做组织上的准备;
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它们的用途各是什么?最佳答案退火是将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是将钢件加热到Ac3(对于亚共析钢)或者Accm(对于过共析钢)以上50~70摄氏度完全奥氏体化,保温后再在空气中冷却以得到以较细珠光体为主的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或者正火的主要目的大致如下:调整钢件的硬度,以利于后来的切削加工。
消除残余应力,以稳定钢件尺寸。
使化学成分均匀。
为最终热处理做准备。
退火主要是消除内部应力; 正火主要是加工前降低硬度,提高切削加工能力; 淬火主要是增强表面硬度,从而提高综合机械性能.回火一般在淬火或正火后进行,淬火加低温回火的工艺手段还叫淬火,低温回火是必须进行的工序。
正火加回火还叫正火处理,这两项处理手段目的是消除淬火和正火后的材料的组织应力。
退火能够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我们所要求的性能.(1).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其转变过程是在铁素体与渗碳体分界面处优先形成奥氏体晶核,并不断长大,直到珠光体全部消失,奥氏体也就转变完毕.(2).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由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很缓慢,奥氏体转变产物与Fe-Fe3C的组织相同,因而共析钢为珠光体;亚共析钢为珠光体加铁素体;过共析钢为珠光体加渗碳体.2.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下来,进行淬硬工件的热处理方法.其实质是通过加热使钢组织结构中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充分转变为成分均匀的奥氏体,然后急冷下来得到硬度很高的马氏体.3.回火是紧接于淬火之后的热处理工序,淬火钢在不同的温度下回火,所得的组织不同,因而其机械性能差别很大,总的趋势是: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其强度、硬度降低,而塑性、韧性提高。
淬火钢中的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都是不稳定的组织,加热就会发生转变。
随着温度升高,碳原子逐渐以渗碳体的形式析出,引起组织转变。
最后渗碳体聚合而分散在铁素体基体上,形成各种回火组织。
加热温度:淬火加热必须超过Ac1(碳钢727C°)线。
退火与正火
退火与正火
1.钢的退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使它慢慢冷却,称为退火。
钢的退火是将钢加热到发生相变或部分相变的温度,经过保温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退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组织缺陷,改善组织使成分均匀化以及细化晶粒,提高钢的力学性能,减少残余应力;同时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所以退火既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遗留的组织缺陷和内应力,又为后续工序作好准备,故退火是属于半成品热处理,又称预先热处理。
2.钢的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使钢全部转变为均匀的奥氏体,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它能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渗碳体,对于亚共析钢正火可细化晶格,提高综合力学性能,对要求不高的零件用正火代替退火工艺是比较经济的。
完全退火处理
完全退火处理係将亚共析钢加热至Ac3温度以上30~50℃、过共析钢加热至Ac1温度以上50℃左右的温度范围,在该温度保持足够时间,使成為沃斯田体单相组织(亚共析钢)或
沃斯田体加上雪明碳体混合组织后,在进行炉冷使钢材软化,以得到钢材最佳之延展性及微细晶粒组织。
退火与正火——精选推荐
退火和正火在机械零件或工具、模具等工件的制造过程中,一般要经过各种冷、热加工,而且在各工序之间往往要穿插各种热处理工序。
在实际生产中常把热处理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两类。
为了消除前道工序造成的某种缺陷,或为随后的切削加工及最终热处理作准备的热处理称为预备热处理;为了使工件满足使用条件下的性能要求而进行的热处理称为最终热处理。
退火与正火工艺常用作预备热处理。
一、退火1.退火退火是指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2.退火的目的退火的目的是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工件尺寸并防止其变形与开裂;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为最终热处理作准备。
3.退火方法分类根据钢的化学成分和退火目的不同,退火方法可分为完全退火、球化退火、等温退火、均匀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
⑴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是指将钢完全奥氏体化,随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退火工艺。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的铸件、锻件、热轧型材及焊接件等。
目的是细化晶粒、消除残余应力与组织缺陷、降低硬度、提高塑性,为切削加工和最终热处理作准备。
完全退火的加热温度为Ac3点以上30~50℃。
保持时间与钢的化学成分、原始组织及加热条件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试验确定。
冷却速度为30~120℃/h(即每小时温度下降30~120℃),一般随炉冷却即可。
⑵球化退火。
为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称为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主要用于共析或过共析成分的工件。
目的是球化渗碳体,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并为淬火作准备。
球化退火的加热温度为Ac1点以上20~30℃,保持一定时间,随炉缓慢冷却。
⑶等温退火。
等温退火是指将钢加热到Ac3点以上30~50℃(亚共析钢)或Ac1点以上20~30℃(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保持一定时间后以较快速度冷却到珠光体温度区间内的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出炉空冷的退火工艺。
其目的与完全退火或球化退火相同。
退火与正火
退火与正火2009-01-13 09:24正火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
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
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①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
②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
③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
④用于铸钢件,可以细化铸态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⑤用于大型锻件,可作为最后热处理,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裂倾向。
⑥用于球墨铸铁,使硬度、强度、耐磨性得到提高,如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的曲轴、连杆等重要零件。
⑦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前进行一次正火,可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以保证球化退火时渗碳体全部球粒化。
退火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通常是缓慢冷却,有时是控制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
目的是使经过铸造、锻轧、焊接或切削加工的材料或工件软化,改善塑性和韧性,使化学成分均匀化,去除残余应力,或得到预期的物理性能。
退火工艺随目的之不同而有多种,如重结晶退火、等温退火、均匀化退火、球化退火、去除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以及稳定化退火、磁场退火等等。
退火的一个最主要工艺参数是最高加热温度(退火温度),大多数合金的退火加热温度的选择是以该合金系的相图为基础的,如碳素钢以铁碳平衡图为基础(图1)。
各种钢(包括碳素钢及合金钢)的退火温度,视具体退火目的的不同而在各该钢种的Ac3以上、Ac1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
各种非铁合金的退火温度则在各该合金的固相线温度以下、固溶度线温度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4-3
冷却速度:缓冷以保证珠光体转变,避免硬度过高。碳钢 100~200º C/h,合金钢50~150º C/h,高合金钢50º C/h 出炉温度:缓冷到500 º C出炉空冷。
45钢经热轧后的P+F带状偏析 200X
45钢的带状偏析经830º C完全退火后消除
二、不完全退火
定义:将钢件加热到Ac1和Ac3(或Accm )之间,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 在一般固态相变原理基础上,着重研究钢铁 热处理工艺、原理对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
不同冷却速率对45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力 学 性 能
冷却方式
硬度 (HRC) 15-18 18-24 40-50 52-60
σb(MPa) σs(MPa) δ(%)
随炉冷却 空气冷却 油冷却 水冷却 519 657-706 882 1078 272 333 608 706 32.5 15-18 18-20 7-8
2、普通球化退火(一次球化退火)
定义:加热到稍高于Ac1的温度(760~780C),适当保温 后缓冷。 要求:退火前的原始组织为细片状珠光体(正火处理)。 球化机理:加热到稍高于Ac1点,使奥氏体中只有未来得及 溶解的渗碳体粒子或富碳区。 特点:球化较充分,周期长。
应用:主要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预先热处理。目前 生产上最常用的球化退火工艺。 加热温度: Ac1+(10~20 C) 保温时间:取决于工件透烧时间,不易过长, 4小时左 右。 冷却速度: 10~20 C /h缓冷到550 C空冷。碳钢的冷却 速度可稍快些20~40 C /h 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冷却时越易出现片状珠 光体,不易球化
完全退火热处理工艺:
加热温度: Ac3+(20~40)º C,适用于含碳量为 0.30~0.60%的中碳钢。低碳钢加热温度为960~1100º C(高 温退火),以提高切削性能。表4-1 加热速度:碳钢150~200º C/h,合金钢50~100º C/h。 保温时间:取决于工件透烧时间和完成组织转变所需时间。
3)提高热处理工艺性,为后续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4)消除各类铸、锻、焊、冶金、热加工过程中的缺 陷; 5)改善元素分布:扩散退火; 应用:可作为预先热处理,也可作最终热处理。 规律:遵循奥氏体形成和珠光体转变的基本规律。
6)消除应力、稳定零件几何尺寸,避免变形开裂等。
退火工艺分类:
按加热温度分为: 扩散退火、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
一、金属加热的物理过程: 1.对流传热:
热量的传递靠发热体与工件之间的气体或液体的相对 流动,将受热质点传导给较冷的金属表面进行加热的 过程。 单位时间内通过热交换面对流传热给工件的热量与对 流给热系数及温度成正比。
Q=cF(t介-t工)
影响对流给热系数的因素:流体运动情况、流体的物 理性质、工件表面形状及在炉内放臵位臵。
钢在加热时加热速度越快,相变临界点的温度提高越多, 奥氏体形成的各个阶段均移向较高的温度,完成奥氏体化的
时间越短。并使奥氏体形成时的起始晶粒细化,随之淬火可
使工件具有高的表面硬度、强度、耐磨性,塑韧性也较高。 但快速加热产生的热应力大,易产生变形、扭曲、开裂。
(1)允许的加热速度:与钢的化学成分、工件尺寸及加热 的温度范围有关。可用传热学公式进行预测计算,并考虑 塑性的影响。 (2)可能的加热速度:取决于加热设备的热量、加热介质
(2)全脱碳层:脱碳层组织自表面至中心为 铁素体铁素体+珠光体珠光体一定含碳量的 退火组织
四、加热介质的选择
1、真空加热:
在低于一个大气压的稀薄空气中加热。
只能减轻氧化现象,但氧化速度极慢,所 以可避免氧化、脱碳。
工件加热时保护其表面不氧化、不脱碳的 气氛。
2、保护气氛:
第一节 退火的定义、目的和分类
2)炉气的碳势: 碳势:纯铁与炉气平衡时表面含碳量, 碳平衡。
3)钢加热时的脱碳过程及脱碳层的组织特点:
当炉气碳势低于钢中的含碳量时,钢的表面将发 生脱碳。包括钢件表面的碳与炉气发生化学反应; 工件内部碳向表面的扩散。
碳钢脱碳层有两种类型的组织:
(1)半脱碳层:脱碳层组织自表面至中心为
铁素体+珠光体珠光体一定含碳量的退火组织
第二章 退火和正火
教学目的:掌握退火和正火的热处理工 艺、目的等。 主要内容:退火和正火的基本含义、特 点、目的、工艺原理、工艺的选择等。
重点内容:退火和正火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原理。
前 言
金属热处理工艺:
将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保温、冷却,
通过改变金属及合金表面或内部的组织结构
来控制其性能的工艺方法。
的类型、加热方式等。
加热方式:随炉加热、预热加热、到温入炉加热、高温入 炉加热。四种方式加热速度不同。 (3)快速加热:直径<700mm适用快速加热。对于大型工 件,在700C以下时采用低的加热速度(<20 C /h),
高温时用较高的加热速度( 40 C /h左右 )。
3、加热时间的确定
(1)加热时间的确定原则:
工艺参数:
3、等温球化退火
定义:将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加热到Ac1+(20~30 C), 保温,在Ar1-(20~30 C)等温。
4、周期球化退火:
在A1附近反复加热和等温,但每次时间较短,然后缓冷到 550C以下出炉空冷,得球状珠光体。此种组织淬火加热 时不易过热,冷却时又不易开裂。
目的:加速球化过程。
加热温度: Ac1+(10~20C) 等温温度:Ar1-(20~30C)
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片状珠光体的球化过程
将片状珠光体加热到略高于 A1温度保温,将使片状珠光 体球化,获得球状珠光体的 热处理过程称为球化退火。
片状渗碳体球化过程及原因:
第二相颗粒在其基体中的溶
解度和其曲率半径有关。
1、低温球化退火:
加热温度:把退火钢加热到低于Ac1点10~30C, 保温时间:长时间保温,使碳化物由片状变成球状,即片 状渗碳体球状化。几十到100小时。 冷却速度:<50C /h,450~500C空冷。 适用范围:高合金结构钢及过共析钢降低硬度;改善切削 加工性。原始组织粗大者不适用。 特点:球化效果较差,过程长,很少应用。
对流传热主要在600~700°C以下进行。
2.辐射传热:
由电磁波来传递热量的过程。物体受热后向各个方向放 射辐射能,被另一物体吸收后又转化为热能而实现加热。 金属在高于700C主要靠辐射作用。 辐射能的载体是电磁波,一定波长内的辐射能被物体吸 收后变为热能,并受隔热物、气体介质的影响。
计算公式:
2.
三、 等温退火
将钢件加热到高于Ac3(Ac1)温度以上,保温后 在P转变温度区间等温。 特点: 1.珠光体片均匀;来自2.提高退火炉的使用率。
四、球化退火
定义:使钢中的碳化物球状化,或获得“球状 珠光体”的退火工艺称为球化退火。 用途:主要用于含碳大于0.6%的各种高碳工模 具钢、轴承钢等。 钢中碳化物球化可以提高塑性、韧性、改善切 削加工性和减少最终热处理时的变形开裂倾向。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由单位表面积辐射的能量计算式为
T E c 100
4
辐射传热时工件表面所吸收的热量计算式
T1 4 T2 4 Q AnCo F 100 100
传导传热:
热量直接由工件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依 靠传热物质质点间的相互碰撞传递热量。
因素有关。
1、加热温度的确定 (1)确定加热温 度的依据: 金属及合金的 状态图,具体 材料的热处理 工艺可查有关 手册。
(2)加热温度的确定:
理论依据:相变临界点、再结晶温度。 具体依据:工件的热处理目的,并受工件 的原材料、尺寸、加工过程等的影响。 选择加热温度是一个较复杂的多因素问题, 如图1-1中的程序方框图。
(3)加热温度不当导致的热处理缺陷
过烧:在粗大晶粒的晶界上出现局部熔化或氧化现象。如 高速钢,过烧会在晶界上产生莱氏体共晶,极易导致淬火 开裂。 过热:加热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将导致奥氏体晶粒剧 烈长大,在以后的退火或正火过程中形成粗大的铁素体、 马氏体等,晶间存在着明显的显微裂纹,易导致淬火开裂。 且晶粒粗化使材料的韧性、强度降低。
欠热:加热不足时,未充分奥氏体化,钢中的第二相未能 完全溶解、冶炼或热加工过程中的缺陷不能完全消除,会 发生淬火软点、硬度不均或不足、红硬性下降等。
T12钢 过烧 晶粒粗大,晶界氧化, 部分晶界熔化形成裂纹
2、加热速度的确定
依据:主要由被加热工件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接 受的热能来确定。且受材料的成分、工件的尺寸、以及热 处理工艺要求的不同所制约。
退火:将偏离平衡的金属或合金加热、保温和缓慢 冷却(炉冷),使其组织结构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的 热处理工艺。
目的: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组织、改进元素 分布、消除内应力、改善工艺性,为最终热处理准 备合适的组织。
1)改善硬度、提高切削性(200~250HB); 2)提高塑性,利于冷变形加工(再结晶退火);
1、在临界温度以上的退火(发生相变重结晶): 2、在临界温度以下的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 火。
按退火目的不同分为:
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改善切削加工性的退火 (完全退火或球化退火)、去除内应力的退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