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历史课堂注意力的案例研究》
浅析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策略
浅析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策略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是每位历史教师都需要面对和努力的问题。
历史课堂作为传授历史知识和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场所,需要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策略来提高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浅析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策略,希望能对历史教师有所帮助。
一、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内容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第一步是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内容。
历史课程内容繁杂,教学目标多样,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基础水平和实际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堂内容。
教师可以参照教学大纲和学科标准,将教学目标细分为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方面,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确保课堂教学有针对性,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在设计课堂内容时,教师还需要注重选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避免零散的知识点,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设置一些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参与度教学方法是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关键环节。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参与度。
课堂讲授、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都可以灵活运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选择和调整,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接地气。
在讲述历史事件和名人故事时,可以采用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和记忆。
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游戏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求胜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提高历史课堂的活跃度和效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
三、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控制教学节奏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是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关键。
浅析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策略
浅析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策略
历史课堂是许多学生不喜欢的课程之一,因为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历史内容往往显得过于抽象、乏味,这时候老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梳理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
在教学前,老师需要认真梳理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具有清晰性和系统性,同时让学生明确知道学习历史的意义和目的,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音视频、选段剪辑、图表解读等,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入手,使学生参与感更强,记忆效果更好。
同时还可以借助实地考察、讲解历史遗迹和文物等手段,增强历史学习的实践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注重教学互动
历史课堂的教学要注重互动,老师需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历史问题,促进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注重思维导图记忆
历史课堂上考点较多,知识内容繁杂。
老师可以提供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去整理、分类、归纳知识点,方便学生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五、鼓励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注重和鼓励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在课后练习、考试中对历史知识进行应用,同时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校正错误,充分发扬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六、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
历史课堂的教学需要定期进行反思和总结。
老师需要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思考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吸引力,从而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更加完整和深入。
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
”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听课的专心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学生注意听讲时,心里活动就指向、集中于老师的讲述,对所学知识理解起来就容易,记忆起来就牢固,学习效果就好,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控制分散注意力的因素,组织好学生的注意力,就成为完成有效教学的前提。
一、富有爱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主要是靠老师去吸引和挖掘,教师要用自己人格魅力和发自内心的“爱”,去感染每个学生,对每个学生要充满信任和希望,要多用耐心、真心、爱心、细心和原谅、宽容、鼓励和肯定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边教文化知识,一边要关注学生神情变化,及时给予调整。
通过开展各种课堂活动,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困难;在他们思想上有困惑、痛楚时,给予同情、理解与支持,激励他们前进,增进师生情感,缓解学生思维的紧张情绪,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和积极性。
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时时刻刻爱护他、关心他,他人格受到了尊敬,就会逐步培养起学习的自信心。
二、树立良好形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形象、教师的情绪、教师讲的课,都影响着每个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和效果。
讲得生动、赋予趣味性、吸引学生、寓教于乐的课,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的注意力也得到增强。
反之,语言乏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学生更感到疲劳,出现打呵欠、睡觉、找人说话、看其它书籍……甚至要求换老师。
学生需要的是和蔼可亲、热情友善、博学多才的教师;轻松和谐、平等互动、乐在其中的课堂。
良好的教态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变分散注意为集中注意、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浅析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策略
浅析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策略一、选取精华内容历史的内容广泛而繁杂,为了提高效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讲解。
通过选择精华内容,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消化吸收能力。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如图片、视频、动画等。
多媒体技术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增加互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不仅是一门知识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
教师应该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比较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加深对历史的认知和兴趣。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历史课堂的效率。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述历史故事、展示历史文物、组织实地考察等。
教师还可以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历史知识。
五、合理安排历史课堂时间历史课堂时间的安排对提高历史课堂效率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历史课堂的时间分配,避免时间浪费和不必要的重复。
教师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布置预习作业和课后巩固作业等方式,加强学生对历史课堂内容的复习和巩固。
提高历史课堂效率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选取精华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等措施,可以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浅析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策略
浅析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变迁,历史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但是,在历史课堂上,很多学生常常感到无聊、枯燥,甚至无法集中精力听讲,这不利于历史课程的学习和学生的成长。
因此,为了提高历史课堂效率,需要采取一些科学有效的策略,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传统历史课堂注重灌输式的教学,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信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PBL(问题式学习)、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交流、思考和互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历史课程需要依托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氛围,而这种氛围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来。
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中适时添加汇报、演讲、分享等积极交流的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并与同学共同探讨,提高学习氛围的紧张程度和严谨性。
三、在课堂上利用新科技手段现在,新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各行各业,历史课堂也应该充分利用相关的科技手段。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学习平台等新科技工具,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知历史思考、历史知识的魅力,并且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和深入。
四、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策略历史是一门普及面较广的学科,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科接触的时长、学科嗜好等也各有不同,因此在设计历史课程时,教师需要考虑到这些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比如,对于某些学生缺少概括和总结的能力,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时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或在课堂上加强交流和讨论等。
五、动态调整课堂进度和难度历史科学的知识点和内容十分丰富,课程充实度高,进度也比较紧凑,因此,在课堂上,笔记记不来、题目做不完、作业过量等问题都很常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调整课堂进度和难度,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率。
六、着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不仅仅要学习知识,更要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中小学历史教育案例
(完整版)中小学历史教育案例中小学历史教育案例案例一:使用当地资源进行历史教育背景信息在某小学的历史教育课程中,教师采取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即利用当地的历史资源进行教学。
该小学位于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周边有许多历史遗迹和博物馆。
实施过程教师带领学生们参观了当地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历史遗迹,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详细讲解了每个地方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历史。
效果评价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和实地参观,对历史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和理解。
他们能够将课堂研究中的知识与实际场景相结合,更加深入地研究历史。
该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研究兴趣,还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
案例二:以故事叙事方式教授历史知识背景信息在某中学的历史教育课程中,教师采用了以故事叙事方式教授历史知识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意识。
实施过程教师选择了一些有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用生动的语言和情节编写成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讲述。
教师注重表现力和语调,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效果评价学生们通过听故事的方式研究历史,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被激发,并且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故事叙事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研究效果,还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总结以上两个案例展示了中小学历史教育中的一些创新方法。
通过利用当地资源和以故事叙事方式教授历史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加深他们对历史的理解。
教师在历史教育中应积极探索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学生注意力在历史教学中培养论文
浅谈学生注意力在历史教学中的培养一、以落实素质教育为指南,转变传统观念现行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的事缚,功利化的应试教育一直捆绑着学生和教师的手脚。
学校急于提高升学率,以便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这种急于求成尽管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遗害无穷,对国家和个人以后的可持续性发展势必产生深远的不利影响,表现在具体教学上,像题海战术、疲劳战术、加班加点等,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变成机械简单的重复操练。
实际上这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深层原因,从而不可避免地学生在课上凝聚不了注意力。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我们具备了创新的思维才能营造出鲜活的课堂,才能牢牢把握住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满意的效果。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与时俱进,形成一种崭新的教学观、评价观。
切实转变传统观念,以素质教育为指南,从而把一堂生动活泼、优质高效的课带给学生。
二、提高教学技能,加强内功修炼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时时注意加强自向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技能,不断吸纳新知识,集合时代的缩影。
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教师往往更能激起学生崇拜,增强学生的信任感,从而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凝聚注意力听好每一堂课。
对此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要勇于创新,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常说“第一个把美丽比作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美丽比作鲜花的人是人才,第三个把美丽比作鲜花的人是庸才,第四个把美丽比作鲜花的人是蠢才。
”人总有一种探求新事物的欲望,老生常谈、老调常唱会使人产生一种厌恶的情绪。
教学方法的不断翻新会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一种意外乃至惊喜,同时也是一种创新意识的需要。
2.要与时俱进,做到才思敏捷、厚积薄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就是知识的象征,为此作为一位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也是课堂效果好坏的前提。
常听有些教师说:“我是教数学的,英语不要问我。
”表面上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实际上抱有这种心态的人正体现他知识水平缺乏的一面。
谈谈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措施
谈谈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措施,可以帮助学生对历史更感兴趣并提高学习效果。
1. 创设情境: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可以通过举办历史角色扮演活动、历史展览、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2. 创设互动:利用多媒体技术、互动教学软件等手段,在课堂上增加互动环节。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班级竞赛和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力。
3. 融入多元文化:将历史知识与多元文化融合,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可以引入一些国外历史案例,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了解。
4. 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可以使用幻灯片、影视剪辑等方式,展示历史场景和事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5. 引导思考: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能力。
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促进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研究。
6. 创设评价机制:建立合理的考试评价体系。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历史题目,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也要鼓励学生参加历史知识竞赛、写作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
7. 培养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历史类书籍、杂志和报纸,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可以与学生分享一些历史经典作品,推荐一些易读且有趣的历史小说,培养学生对历史的阅读兴趣。
8. 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善于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
可以指导学生使用历史类网站、在线课程等工具获取信息和知识。
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培养其鉴别能力和学习方法。
9. 运用故事叙事法: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和传统历史文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戏剧性和情感的历史事件,以幽默、激情、悬念等方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专注力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专注力第一篇: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专注力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专注力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愉快。
一、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生动而丰富,具有自身特有的感染力,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不论是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可歌可泣的历史场面、血雨腥风的历史事件,还是多彩多姿的手工艺品、工业品、文学、绘画、建筑、雕刻、音乐、舞蹈、体育等等,无一不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论是雄伟的故宫和万里长城,还是神秘的兵马俑和敦煌石窟,无一不令人神往。
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深受师生的喜欢。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教材中发掘兴趣的源泉,唤起学生对历史内容的亲近感,激发他们探历史的兴趣。
二、教师是培养兴趣的决定因素。
同样的一堂课,有的教师讲起来枯燥乏味,学生无精打采;有的教师讲起来却生动活泼,学生也兴致勃勃。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首先,教师既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根底,又要具有优秀的表达能力,这是为人师者最基本的素质。
其次,教师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摸索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致力教改,教学相长。
第三,注意运用教学技巧,补充完善教学方法。
在导入新课时,运用朗读、问答、猜谜、音乐等技巧,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唤起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
学生越是积极参与教学,思维活动就越积极,对历史现象和问题就越关注,兴趣就越高。
首先,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对历史的需要感,包括精神需要、提高文化素质的需要、生活需要、心理发展需要、追求美的需要等等。
其次,尊重学生,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第三,教学生学会看书。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育中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育中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作者:吴爱华来源:《新一代》2017年第18期摘要:历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有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丰富内心世界和情感态度,塑造完美人格,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专注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开端。
中学生的精力易于分散,专注力差,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往往不够认真专注。
因此,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专注力,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针对这一问题,本人在此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育中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专注力;提高一、什么是专注力专注力就是集中精力和注意力。
专注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开端,马克思曾说过:“天才就是集中注意力!”爱因斯坦也曾说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出自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而是出自对人和客观事物的热爱和专注”。
教学实践表明:成绩好的学生,大都具备良好的专注力。
可见专注对于一个人走向成功是何等的重要。
据有关心理学大量调查资料显示,中学生的精力易于分散,专注力差。
因此,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专注力,是中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二、初中历史教育中提高学生的专注力的方法若要提高课堂上的专注力,首先要做到“三心”合一。
何为“三心”合一?即心里所想到的、耳朵所听到的、眼睛所看到的,集中到某一点或某一项活动上。
作为历史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点方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
(一)采用历史故事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在历史课教学中,要快乐、活泼的课堂氛围,采用典型历史故事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这里所说的历史故事并不是随便选取一个故事就可以了。
而是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兴趣、年龄特征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故事。
而且是耳熟能详的故事。
(二)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体。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抽查提问,检验学生们的听课情况,督促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
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
历史教学中怎样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历史教学中怎样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作者:邓晓冬来源:《教师·上》2014年第01期一位心理学家说,注意力是心灵的窗户,任何进入大脑的东西都必须经过它。
因而上课能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新教材采用专题体例,时间跨度长,理论性比较强,不够具体生动,学生理解难度大,兴趣不浓。
那么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呢?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目标,设疑布阵心理学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能预见行为结果并深刻理解其意义时,就能集中全部注意力去从事这项事业。
所以,在上新课之前要告诉学生本课的学习目标,和根据该目标及教学难点精心设计的具体问题,以引起学生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内心需要。
这样,上课时学生就会强行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时刻提醒和鞭策自己去完成任务,在这种自控能力和明确目标的支配下就会增强学习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困惑及时设计问题供学生讨论,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难点知识的理解。
如讲《罗斯福新政》时,我说,一方面是工人失业生活没有保障,另一方面是农产品大量过剩,为什么国家不是将大量农产品收购后发给工人,而是大量销毁,给农民以补贴呢!这样做好不好,有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做到既能缓解经济危机,又不浪费资源?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经济危机实质的理解,也明白了“以工代赈”的高明之处,并懂得了一些反危机的原则。
二、穿插故事,活跃课堂也许有的教师一看到这个标题就犯嘀咕,现在新课改后历史的内容增加了好多,而课时又没有增加,教师要在有限的课时里做到既穿插故事、上课生动,而又不影响正常教学,确保考试效果,真的不容易呀!有的甚至认为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其实,穿插故事不一定是穿插历史人物故事、铺陈战斗场面这样长篇大论地进行,有时只需生动有趣的一个细节,一两句话,甚至几个字,一张画,只要得当的都可以,多的只需几分钟,少的只要几秒钟,便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进程和考试成绩,而且还能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真可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怎样抓学生住的注意力
,
从 《高 中历史课 程标 准 》的培 养 目标 上看
“
绘制知 识 树结 构图 完成 课 堂 小 结
, , , ,
《高中历史 课 程 标 准 》 是 我 们教学依据 的蓝 本
。 、 、 、
依 标 施教 是
, 、
”
新课 教学结束 时 学 生 的情绪会懈 怠 会产 生终于结束 了 的感
觉 其 实 学 习 还 没 有 完 结 我 们 还 需 要 对本节 课 的 知 识 进行 归纳 整 理 以 深 化认 识
1
情境教学法
, , , ,
将 知识 点 连 成线 结成 网 深 化认 识
, ,
。
学 生 的知 识 迁移 应 用 能 力
,
、
多数 情况 下 学生 或者 刚刚放 下 数学 书 或者 刚刚发 完 测试卷
, 。
基本 的教学原 则 《课标 》 中 明 确 要 求 高 中生 具 备 以 下 历史 思维 能
: 力 阅读 和 提 取历史 信 息 的 能力 ; 分 析 综合 比 较 归纳 概括历史
。
这 时 我 们 可 以 指导 学 生开动 脑 筋 绘制 一 幅
, , 。
事实 的能 力 ; 运 用 已 知 信 息解 决新 问 题 的能 力
, , , , ,
3 课 例 如 在学 习 必 修 三 第 1
:
《从 蒸 汽 机 到互 联 网 》这 一 课
:
世界上 的三 次 科 技 革 命分 别 给 中 国 带来 了什 么 ? 读 过 问题 后 学
生 首先 需 要 纵 观 三 次 科 技 革命期 间 中 国 的历史 调度 基 础 知识 从
也就是 说 学 生 单 纯依 靠 阅读 教材 获取 的 知
历史课堂如何提高学生注意力
历史课堂如何提高学生注意力【内容摘要】:课堂注意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课堂效率的高低,也就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历史课堂往往很乏味,课堂效率不高。
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成为诸多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困惑的集中点。
本文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就这一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历史学习方法;提高注意力;教学效率;教学手段唐代学者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发挥的是主导性作用,学生主体性作用能否良好发挥,关键还要看教师的“导”。
教师如何去“导”,才能较好地完成“传道受业解惑”的天职呢?我认为,关键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把知识装进大脑。
但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谈何容易,据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控制注意力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而且研究得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
据一项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社会心理学会进行的调查显示,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受调查者中,在一节课能坚持30分钟集中听课的比例都在半数上下,八成受调查者承认自己上课“走神”。
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危害是相当大的:轻则影响学习成绩,重则产生厌学情绪。
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最大限度提高学习成绩?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教师对每堂课都抱有诚恳的积极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
在这里我主要讲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有认真对待课堂、对待知识、对待学生的态度,让学生油然而生一种敬畏感,从而认真对待这一堂课的学习。
假如老师在课堂上持一种懈怠的态度,无所谓的态度,学生的心理一下就放松了,那么注意力也就特别容易分散。
学生都有“向师性”,会不自觉地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
这一点是让学生整堂课注意力集中的前提。
二、应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现在,不少教师仍习惯于依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
提高初三学生历史自习专注度的办法
提高初三学生历史自习专注度的办法初三的历史自习课如同一片浩瀚的海洋,充满了丰富的知识和无限的可能。
然而,面对繁杂的史实和时间轴,学生们往往会感到迷失,难以集中精力。
如何提高他们在历史自习中的专注度,成为了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首先,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提高专注度的关键。
在自习前,为每一节课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如掌握某个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理解某位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等,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明确的目标不仅能让学生心中有数,还能在完成目标后带来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专注力。
其次,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至关重要。
长时间的学习容易让人感到疲倦,因此将自习时间分成若干个短时段,并在每个时段后安排短暂的休息,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可以采用“25分钟学习,5分钟休息”的方法,使学生在每个学习周期内集中精力,之后通过休息恢复精力。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避免因疲劳导致的注意力分散。
此外,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专注度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能减少干扰,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学生应选择一个安静的角落,整理好学习资料,确保没有手机等干扰物品在身边。
营造一个舒适且专注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时减少分心的可能性,从而提升专注力。
自我激励机制也是提高专注度的重要手段。
鼓励学生为自己设定奖励机制,如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可以休息一会儿,或者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
这种自我激励不仅能增加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专注度。
学生在完成每个小目标后获得奖励,会产生更强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另外,进行自我监控也是提升专注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记录学习进度、总结学习成果等方式,时刻关注自己的学习状态。
定期反思和总结,不仅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还能让他们对自己的进步有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这种自我监控,学生能够调整学习策略,优化学习方法,从而提升专注力。
参与集体学习也是一种提高专注度的有效途径。
提升初中学生历史课堂注意力的策略浅探
提升初中学生历史课堂注意力的策略浅探作者:李艳斌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上)》 2019年第6期李艳斌摘要: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
年龄在13~15岁的初中生注意集中时间大概在30分钟左右,而绝大部分初中学校一节课的时间大概在40~50分钟。
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学生的注意时间和规律成为很多研究者研究的重点领域。
然而,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及规律,如何把历史教学和提升学生课堂注意力有机结合起来就成为笔者一学期以来研究的重点。
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初中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历史学科教学特色以及提升历史课堂注意力的策略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升初中学生历史课堂的注意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课堂;注意力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6-0024一、初中生课堂注意力的特点1. 学习时的被动注意心理学上,新异、动态和强烈的刺激会自动捕获学生的注意,这是由人的注意系统的生理特征所决定的,也是刺激驱动捕获的形成机制。
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上以新颖的方式讲课,或者加入新颖的内容,例如一些和学生原有经验相冲突的知识,就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
新颖的方式如果与重要的知识点相联系,则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2. 学习的注意与知识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有时会发现学生并非头脑中不存在相关知识和经验,如果单独测验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也能回答得很好,但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却无法利用这些知识,这是为什么呢?从注意的角度来看,知识和经验的系统性、组织性和灵活性会影响我们在问题解决中的注意模式。
二、提升学生历史课堂注意力的基本策略1. 提出学习目标,让学生产生心理预期。
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心理预期,有助于学生快速注意到相关知识点。
而如何为学生的预习设计较好的学习目标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注重目标的新颖性。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教师在布置预习内容时需要尽可能做到新颖。
如何让学生把注意力留在历史课堂上
如何让学生把注意力留在历史课堂上发表时间:2012-04-20T10:02:38.060Z 来源:《少智报(文综)》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曹杨[导读] 当今社会讯息万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如果仅单纯为了考试而学习,则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河北省沧州市第三中学曹杨当今社会讯息万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如果仅单纯为了考试而学习,则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改的“以学生为主,还课堂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积极参与,”理念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而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状况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取得好的成果。
因此,在教学法过程中,要组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老师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很多事物不存在于今天,给予人以陌生感;而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空洞说教或抽象地理论灌输,或者单纯画几条杠杠,写几句结论,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产生烦腻情绪。
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知识,完成学习呢?一、利用导入语上课铃打响后,学生应立即从下课状态进入上课状态,这时要求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具,同时也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一堂成功的课,首先须看课堂导语是否精彩。
课堂教学中的导语具有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和启发诱导作用。
授课前一段精彩的导语,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难忘九·一八》时可先放那首苍凉的《松花江上》,一首历史歌曲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歌曲可以快速地让人进入到一种历史氛围之中。
学生立刻可以感受到东三省的同胞因为家园被占而背井离乡的凄凉……又如,在讲《经济大危机》一课,笔者提到美国历史上有一位总统先后被国民起了两个外号,先被叫“嫩鸡总统”,后又称“饥饿总统”,“这个总统是谁呢?为什么被起这样两个外号呢?”这种有趣的导入语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带着疑惑进入新课学习,兴趣盎然。
浅议如何在历史课堂上提高学生注意力
浅议如何在历史课堂上提高学生注意力作者:李彦超来源:《速读·下旬》2020年第06期◆摘要: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是顺利进行学习的前提,只要我们教师提前进班两到三分钟,制定合适的奖惩措施,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发挥语言的魅力,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使我们的教学取得更优的效果。
◆关键词:注意力;奖惩;距离;语言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控制注意力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而且研究得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
”是的,只有不断摸索如何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回归课堂、集中课堂,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才能更快、更容易,才有可能使课堂成为一节有效的、师生共同互动的课堂。
通过学习与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做法,同时自己在教学中不断试验与摸索,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提高历史教与学的效率:一、可提前进班两到三分钟学生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身心势必较为疲惫,在课间时间有限的运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恢复,也有助于全身心的投入下节课,使学生注意力从课外活动时间尽快转至课堂。
而教师的提前进班可避免学生课间活动过度,对于班级学生回归教室,乃至回归课堂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师的模范作用可使学生提前进班,不仅在身体上能够使学生得到恢复,也能在在精神状态上尽快回归课堂。
二、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规矩不成方圆,一节有效率的、师生共同学习的课堂也应该是一个井然有序的课堂。
一个井然有序的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学生的注意力注定不能长时间保持,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有意的去引导。
制定一个课堂上课的奖惩措施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如设置单科积分。
设置积分能够较为有效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有效的被调动起来,上课有了目标,注意力自然就不容易跑丢。
如设置公约。
设置班级上该科目时共同遵守的公约,这样对于学生的约束力要远比任课教师临时起意的说辞有用。
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发布时间:2021-09-06T03:55:36.599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8期作者:秦红鸾[导读] 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不强,没有较高的学科核心素养,一方面也是因为其历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注意。
秦红鸾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堡里镇堡里初中,广西桂林 541802摘要: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不强,没有较高的学科核心素养,一方面也是因为其历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注意。
本文中就以初中历史人教版教材内容为例,探讨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主义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注意力;可读性;内在联系;学习兴趣考虑到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相对枯燥,且农村初中历史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所以教学中存在农村初中生历史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
为此教师应该思考创新教学思路,提出诸多创新教法优化教学中需要注意的诸多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
一、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注意力的提升策略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思考提升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有效策略,下文简单分析两点。
(一)利用插图生动描述历史知识内容、提高历史教学可读性与趣味性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内容,确保学生生动描述历史知识内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就以《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流》(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一课为例,教师将教材内容划分为5个部分,详细叙述了元朝的经济发展与中外交往情况。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就突出了元朝社会的发展特点。
为了确保教学过程有效性,教师为学生展示了包括元代织布机、泉州六胜塔在内的多幅新插图,这种教学设计就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利用插图增加了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性与直观性。
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插图为学生叙述了元朝人的生活习俗、基本性格以及分布状况。
在历史课堂中怎样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在历史课堂中怎样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发表时间:2017-06-05T09:50:27.617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3期作者:李世荣[导读] 可以按照预期的目的去实现教学要求,使学生很好地接受和吸取课堂知识,同时还可以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初级中学731799摘要:本人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巧妙地利用心理学的各种原理,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排除干扰,轻松地集中注意力听讲,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历史课堂提高学生注意力在素质教育为主导的教学体制下,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以课堂为主,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的传授、问题的思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是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教学内容多、教学形式方法单一、容易引起学生疲劳等因素造成学生分心、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等负面现象。
一、作好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课前要对教材进行研究,对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全面的分析,认真备课,写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其次,要求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
再次,要做好课前准备,包括教室环境、布置、教具等。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的学生上课时只爱听感兴趣的内容,对那些理解性的概念往往听不进去,因此,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1.改变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理念及素质教育的目标下,我们应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
因此,我们要设法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如导学案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合作中寻找和培养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层次差异性,运用与之适合的教学手段。
同时教学方法要避免单调呆板,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教学组织要生动有趣且逻辑性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学生历史课堂注意力的案例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高中阶段历史教学对于学生已有基础的要求越来越高。
顺应这一趋势,初中历史教学在近几年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构建高效率的初中历史课堂,也逐渐成为许多人思考的方向。
在众多的新方法中,关注初中生注意力的有效集中也成了一个新热点。
【内容摘要】: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控制注意力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而且研究得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
”只有深入摸索更好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把教师的工作做到最精细、最全面。
注意是通向科学知识的门户,只有集中注意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才最快、最容易。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尤其历史是非中考科目,一般都安排在下午上课,大部分学生经过半天的学习,已经感觉非常疲倦,所以经常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低下。
所以我从如何提高学生历史课堂注意力的角度出发,利用教学实际案例,探讨方法,考察实效。
【关键词】提高历史课堂注意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被誉为“教育思想泰斗”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控制注意力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而且研究得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
”注意是通向科学知识的门户,只有集中注意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才最快、最容易。
而作为教师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在课堂上总有一部分学生处于心不在焉、神情游离的状态,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个班级里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45分钟都在全神贯注地听讲,尤其是历史学科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所以,很多知识你一再强调,依然有学生无动于衷,很多题目做了又做,讲了又讲,还是有那么人多反复出错,这就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没有集中。
我们都知道一堂课的重要性,课上不听,课后花几倍的时间也补不回来,所以我们都在不断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而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
对于教师,不能过多地指责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应该多想想如何让学生上课不“走神”,如何让学生集中精力去听课,如何让学生的思维一直跟着老师走,这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从以下四点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而我校由于生源问题,很多初一学生入学时学习习惯较差,体现在进入上课状态较慢,总是上课打铃了才开始翻书包找学习用品,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出现“走神”现象,虽然上课老师屡次提醒,但是收效不大;课上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导致课堂效率不高,学习质量自然无从谈起。
所以今年学校对初一新生提出了“养成教育”的口号,明确了新生“二十八天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目标,要求所有教师要参与进来。
于是我也利用这一契机,对学生明确提出历史课堂的学习要求,例如预备铃响后进班坐好,准备齐学习用品,利用这两分钟的时间调整自身状态,从课间的休息放松中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课上要求做好历史课堂笔记,教师不定时对笔记进行抽查评比,这样学生可以时刻保持课上跟随教师的思路走,避免走神状态,同时便于知识的掌握,效果较好。
二、利用导入语,提高学生注意力上历史课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呢?其中的一个关键在于教师的开课导言即导入语上。
导语具有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和启发诱导作用。
导入语要新奇、有趣,授课前一段精彩的导语,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语呢?首先,教师必须做好几个准备工作:一是多看书、报、影视,收集、积累各种与历史知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设计导入语时才有丰富的材料;二是要学会甄选史料,在众多材料中去伪存真,挑选出与所授内容最贴近最实际最有效的史料;三是要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内容特点,这样才能用生动的导入语来达到突破教材重点和难点的目的;四是要掌握学生特点,注意学生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导入要切合学生实际。
设计导入语没有固定格式,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只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行了。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的做法。
(一)故事传说导入法学生喜爱听故事,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
在讲《金与南宋对峙》时,我在上新课前出示了岳飞的《满江红》,体会这首诗的情境,然后讲了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宋朝有一个人叫岳飞,他在其母亲教导下,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勤学苦练,学了一身好武艺,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北方金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到处抢劫、杀人、放火,一直打到了宋朝都城汴梁,把皇帝、太上皇及大臣等8000多人俘虏了,国家和人民遭受灾难。
为保家卫国,岳飞报名参加了抗金队伍。
出发前,岳母亲手用针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并对他说:‘不要挂念家里,希望你永远为国效忠,誓杀金贼!’岳飞牢记母亲的话.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讲完后我问学生:同学们还想不想听岳飞抗金的故事?学生回答:“想听。
”我说:“好,这节课就给大家讲述有关岳飞抗金的历史事迹。
”学生兴趣起来了,注意力集中过来,盼望我讲新课。
(二)热门话题导入法利用学生中流传的热门话题导入新课,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在讲《三国鼎立》一节时,学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等小说和电影甚至包括网络游戏,对于三国历史已有初步了解,兴趣浓厚,利用这一机会,我这样设计了这一课的导入,先是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学生开始兴奋起来,然后我说:“既然大家这么喜欢三国,喜欢议论刘备、关羽、张飞等人,那么咱们做个小游戏,名字叫做《诗三国》,就是老师出示几句诗句,你看分别写的是谁,好不好?”大家齐声说:“好!”这样学生的兴趣极大的被调动起来,都跃跃欲试!于是我出示了“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长坂桥边怒气腾,一声虎啸退曹兵……等等”,学生们纷纷加入进来,踊跃回答,最后我指出那么大家还想不想了解三国其他的一些人物和事情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由此导入新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和兴趣,整个课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师生互动效果较好。
(三)利用精彩的史料导入利用精彩的史料来导入,效果很好,关键在于史料的精彩程度。
在讲授有关“大跃进”的内容时,在导入时我用几张当时的漫画投影在课堂上,效果很好。
如“萝卜一个千斤重,毛驴拉车载不动”,“公社肥猪赛大象,一头半年吃不光”,“玉米参天赛大树,我们全家树上住”等等,农村中学的学生对农业生产还是比较熟悉的,看过后都在哈哈大笑,认为很荒诞。
老师趁势引导,强调当时产生大跃进的原因,课程进展很顺利。
(四)创设历史情境导入在讲《难忘九·一八》时可先放那首苍凉的《松花江上》,一首历史歌曲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歌曲可以快速地让人进入到一种历史氛围之中,学生立刻可以感受到东三省的同胞因为家园被占而背井离乡的凄凉……又如,在讲《一国两制》一课台湾问题时,先播放台湾诗人于中光的《乡愁》,体会诗人思念祖国的淡淡的离愁……;讲《文化大革命》一课时,由于这节课的内容是“文革”内容,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浩劫、灾难等等字眼他们是不好理解的,我在讲述的时候,总感觉“代沟”颇深,讲不清楚,也讲不明白,于是我就搜集一些文革遗物,如毛主席像章等,加上一些标语,营造出文革时的场景,凝造出那种压抑的氛围。
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文革的“浩劫”感学生深深的感受到,对相关的内容的学习也就不再费解,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课后学生反映,通过这种场景的设计,第一感觉那个时代很噪杂,有一种疯狂的冲动感;同时有一种事态发展失去控制的意味,很害怕,尤其是看到横眉立目的造反派让年老黑瘦的彭德怀坐“喷气式”时,绝大多数同学感到这样对待一位老人不对、不应该,这种营造历史情境的导入语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其参与其中,身临其境,注意力就会集中,课堂效果较好。
三、为所有学生的思想布置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哈佛大学某教授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参加实验的学生分为三个小组,第1小组:给一幅图让他们欣赏;第2小组:看图上画的是什么;第3小组:看图时找出图画的颜色及形状特征。
每个接受实验的学生有22秒钟的时间看图。
最后让这三组学生对图的细节进行回忆。
结果第3小组的回忆结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尽管第3小组的具体任务最多,但他们的记忆力最好,并且第3小组的学生都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的很轻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这是因为第3小组的学生接受的任务是具体的,而且是有要求的。
实验证明,当一个人有非常具体的探究目标时,他的全部注意力、全部感官都为此做好准备,换句话说也就是人会因为具体目标而集中注意力。
这个实验结果同样适用于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想让学生记住某一个信息,一定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思想要积极而主动,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拟定具体的任务和目标。
教师一旦给学生的思想布置了具体任务,并且该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的思想就会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如同让学生同一篇课文读三遍,又不布置新的任务,学生必然会感到无聊。
为了避免这种探究方式变成少数人的活动,使过程流于形式,变成走过场、图热闹,我想了各种策略,如我按学生的能力把他们分为几个组,每组设有组长,课上每个组的探究问题是不同的,都是和他们能力相匹配的,这样避免由于超乎他的能力而使他有失败挫折感,导致兴趣下降,参与性降低;也避免由于问题低于他的能力而使他感觉没有挑战性,感到无趣。
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对各组探究成果进行评比,给每个组员打分,最后算入班级各科的考核机制中,由班主任进行奖励。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到课堂之上,集中到自己的问题之上,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而且做了有收获、有成果,使他们充满了成就感,课堂氛围明显好转。
四、让学生有选择地集中注意力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都全神贯注,这恐怕太难了吧,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因为一般情况下人的注意力大约在20~35分钟后就会减弱。
尤其是在课程特别多的时候,比如一上午有4堂课,让学生做到每节课都精力集中,恐怕是不可能的。
学生不可能全神贯注4个小时,甚至不可能全神贯注45分钟,这是客观的,再加上历史多为下午课,是一天中人最容易疲倦的时候,这时要求学生们始终全神贯注,基本不太可能。
但是如果教师能把最重要的内容过滤出来,讲这些内容时保证每个学生都集中了注意力,这样的话,课堂效果就会好很多。
把每次课堂上要讲的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让学生有目标地听课,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内容上。
这好比逛街买东西,我们要把目光放在必需的东西上,不然很可能就会漫无目的地瞎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