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核能

合集下载

初三物理(17.2)集体备课教案

初三物理(17.2)集体备课教案
图1
人们让射线通过很强的磁场,看看它有什么反应,以此来考察它的性质.如图1所示,把一小块放射性物质放在铅盒里,留有一个通道让射线射出,外面加有强磁场.人们发现射线分成了三束.其中两束向相反方向偏转,说明这两束射线由带电粒子组成,而且带有异种电荷.另一束不偏转,说明这束射线是中性的.
偏转较小的那一束叫做α射线,由带正电的α粒子组成,α粒子所带正电荷是电子电荷的两倍,α粒子的质量大约等于氦原子的质量.研究表明,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
图5
氢弹就是利用轻核聚变制成的.氢弹是一种比原子弹威力更为巨大的核武器.
太阳内部进行着大规模的聚变,释放的核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从太阳辐射出来,地球上的生物每天都享用着聚变释放出的能量.
如何实现聚变,如何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科学家正在积极地探索着.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聚变的氚核.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愿同学们今后对此做出贡献.
3.核能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员,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
4.裂变
图2
科学家发现用中子轰击铀235(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很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图3).发生裂变时有核能释放出来,这时裂变后的产物以很大速度向相反方向飞开,与周围的分子碰撞,使分子动能增加,转化为物体的内能.裂变释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 kg铀235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0 t标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5.聚变
科学家们发现,较轻的核结合成较重的核,也能释放能量,这种现象叫做聚变.例如一个氘核(质量数为2的氢核)和一个氚核(质量数为3的氢核)结合时,就释放出核能(图5).

国家国防科工局、财政部关于印发《核技术研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国防科工局、财政部关于印发《核技术研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国防科工局、财政部关于印发《核技术研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财政部•【公布日期】2024.07.05•【文号】•【施行日期】2024.07.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核能及核工业正文国家国防科工局财政部关于印发《核技术研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有关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现将《核技术研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该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核能开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工二司〔2010〕592号)、《核能开发科研项目事前立项事后补助管理实施细则》(科工二司〔2017〕1542号)同时废止。

国家国防科工局财政部2024年7月5日核技术研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核技术研发科研项目管理,提升科研项目绩效,根据国家科研和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核技术研发科研项目,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由核技术研发科研计划安排的,与核科技发展相关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包括反应堆及核动力、核燃料循环、核安全与辐射防护、核技术应用及相关支撑技术等专业领域。

第三条核技术研发科研项目模式包括审批立项资助、事前立项事后补助和奖励性后补助。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项目是指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立项后,项目单位先行投入资金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取得成果并获得项目验收批复后,根据评定等次,由中央财政给予相应资金补助的项目,一般用于技术成熟度高且具有量化考核指标的项目。

奖励性后补助项目是指项目单位根据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及自身发展需要先行投入资金组织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取得的成果在核工业发展中发挥了基础性、前瞻性、示范性和支撑性作用,经成果征集、审查评估和公示后,由中央财政给予相应资金补助的项目。

17.2核能

17.2核能

第十七单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二、核能
1、获取核能有两条途径:
一是原子核的,二是原子核。

2、用人工控制的办法释放核能的装置叫做,里面发生的是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做。

3、核裂变是指用轰击比较大的获取核能的途径。

4、核聚变是指质量很的原子核,在下结合成新的来获取核能的途径。

核聚变也称反应。

5、如图是核电站原理示意图。

对目前已建成运转的核电站来说:
(1)核电站的核心是,
它是以为核燃料的,是
利用原子核裂变的反
应产生的能量来发电的。

(2)在核电站里,能量的转化
过程是:反应堆中放出的能转化为高温蒸汽的能,通过汽轮发电机转化为能。

(3)核电站使有过和核燃料称为,它具有
性,会对人和其他生物造成伤害,一般深埋在人烟稀少的地方。

(4)世界上曾经发生过多次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根据你所知道的写一例。

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下载

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下载

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下载篇一:初中物理教材目录(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第3节声的利用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变态化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的折射第5节光的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第4节变阻器第3节摩擦力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九章压强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1节压强第2节欧姆定律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中的应用第十章浮力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浮力第1节电能电功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2节电功率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2节功率第1节家庭电路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3节安全用电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杠杆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滑轮第2节电生磁第3节机械效率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4节电动机九年级全一册第5节磁生电第十三章热和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2节内能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3节比热容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1节热机第2节热机效率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1节能源第十五电流和电路第2节核能第1节两种电荷第3节太阳能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3节串联和并联第4节电流的测量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篇二:2013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2013版初中物理人教版目录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七章力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节力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2节弹力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3节重力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第3节声的利用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变态化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的折射第5节光的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第八章第 1 节第 2 节第 3 节第九章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第十章第1节第2节第3节第十一章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第十二章第 1 节第 2 节第 3 节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压强(来自: 小龙文档网: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下载) 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功和机械能功功率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机械效率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热和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2节内能第3节比热容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内能的利用第2节热机第3节热机效率第十五电流和电路第1节电荷摩擦起电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第4节电流的强弱第5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第4节变阻器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第2节电功率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生磁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家族第2节核能第3节太阳能第4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篇三:最新人教版新课标初中物理课本教材目录(整理打印版)八年级上八年级下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2运动的描述 1.3运动的快慢 1.4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2.1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2.2声音的特性 2.3声音的利用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态变化3.1温度3.2熔化和凝固 3.3汽化和液化 3.4升华和凝华第四章光现象4.1光的直线传播 4.2光的反射 4.3平面镜成像 4.4光的折射 4.5光的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5.1透镜5.2生活中的透镜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4眼睛和眼镜5.5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6.1质量 6.2密度6.3测量物质的密度 6.4密度与社会生活第七章力7.1力 7.2弹力 7.3重力第八章运动和力8.1牛顿第一定律 8.2二力平衡 8.3摩擦力第九章压强9.1压强9.2液体的压强 9.3大气压强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浮力10.1浮力10.2阿基米德原理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11.1功 11.2功率11.3动能和势能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2.1杠杆 12.2滑轮 12.3机械效率九年级上第十三章内能13.1分子热运动 13.2内能 13.3比热容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14.1热机14.2热机的效率14.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15.1两种电荷 15.2电流和电路 15.3串联和并联 15.4电流的测量15.5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16.1电压16.2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6.3电阻 16.4变阻器第十七章欧姆定律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7.2欧姆定律 17.3电阻的测量*17.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九年级下第十八章电功率18.1电能电功 18.2电功率1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8.4焦耳定律第十九章生活用电19.1家庭电路19.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19.3安全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20.1磁现象磁场 20.2电生磁20.3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20.4电动机 20.5磁生电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21.1现代顺风耳——电话 21.2电磁波的海洋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21.4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22.1能源 22.2核能 22.3太阳能。

核能(人教版17.2ppt)

核能(人教版17.2ppt)

核电站的优点2
2.核电站的清洁能源,环境影响小 .核电站的清洁能源,
核电站的优点3
3.核电是安全能源,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小
核电站各部分的运行状况在中央控制室内一目了然
核电站的安全保证1 核电站的安全保证
1、核电站不会像原子弹那样发生核爆炸
白酒因酒精含量高而可以被点燃, 白酒因酒精含量高而可以被点燃,而啤酒因 酒精含量低而永远不能被点燃。 酒精含量低而永远不能被点燃。
一个中子 (随能量 释放) 释放)
氢弹的原理
根据核聚变的原 氢 弹――根据核聚变的弹还大。
氢弹的结构比原子弹复杂得多, 氢弹的结构比原子弹复杂得多, 它要装一个小型原子弹做引爆装置。 它要装一个小型原子弹做引爆装置。 由于热核材料不受临界质量限制, 由于热核材料不受临界质量限制, 氢弹可以制成比原子弹威力大得多 的核武器。 的核武器。现代氢弹威力可以做到 几万吨、 几万吨、几百万吨和几千万吨梯恩 梯当量。 梯当量。
核电站的安全保证6 核电站的安全保证
6.核事故应急 .
核电的利用受到极大的重视
核能的成就虽然首先被应用于军事 军事目的,但 军事 其后就实现了核能的和平利用,其中最重要 也是最主要的是通过核电站来发电。核电站 已跻身电力工业行列。
本节课到此结束, 本节课到此结束,请同学们课 后做好复习。谢谢! 后做好复习。谢谢!
核反应堆
如果使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在可控制的条件下 缓慢进行,释放的核能就可有效地利用。 缓慢进行,释放的核能就可有效地利用。
核电站的工作过程1
1、核反应堆堆芯内进行核裂变并稳定地释放热能, 、核反应堆堆芯内进行核裂变并稳定地释放热能, 由于采用稳压器提高系统内的水压, 由于采用稳压器提高系统内的水压,一回路的水受热 后不会沸腾, 后不会沸腾,这些高压水随之将堆芯内产生的热能带 走。

17.2欧姆定律-人教版物理九年级PPT演示课件

17.2欧姆定律-人教版物理九年级PPT演示课件

归纳总结
(1)辅助答题时要画好电路图,在图上标明已知 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2)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列出物理公式再进行 数值计算,答题叙述要完整。
资料拓展
逆 境 中 的 欧 姆
当堂演练
1.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C )
A.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电阻也为零 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 C.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该电阻的 电流就越大
第十七章 第二节
欧姆定律
回顾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 在电阻一定时,导体
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 的电压成正比。
2.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 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
早在19世纪20年代,德 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就对 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 的关系进行了大量实验 研究,发现对大多数导 体而言,上面的规律是 成立的,并进一步归纳 得出下面的欧姆定律。
欧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2)牛顿第一定律对任何物体都适用,不论固体、液体、气体。
(2)能够姆短时间内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同得到一补充段的导是可体再生,能电源,流短时、间电内从压自然、界电得不阻到补三充个的是量不可中再已生能知源.任意两 定 应用 个量可计算出第三个量 二、射线到底是什么
2.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随着第三次能源革命序幕的拉开,核能成为主要能源。同时人类正着力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
解:
变式训练2:
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0.1 kΩ,使用时通过的电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t= = =40℃。 ①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例题4】新能源汽车因节能、环保等优点深受广大家庭的喜爱。小明爸爸驾驶电动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12km,用时10min。已

核安全综合知识——第2章 核能和核技术利用

核安全综合知识——第2章 核能和核技术利用

第二章 核能和核技术应用目录第二章 核能和核技术应用........................................................................................................- 1 - 目录......................................................................................................................................- 1 - 考试要求..............................................................................................................................- 1 - 引言......................................................................................................................................- 1 - 第一节 辐射源种类............................................................................................................- 2 - 第二节 反应堆和加速器生产放射性同位素基本知识....................................................- 9 - 第三节 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工业、农业、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应用......................- 12 - 第四节 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中的辐射安全问题..............................................................- 21 - 第五节 射线装置在医学、工业、农业等行业的应用..................................................- 24 - 第六节 射线装置应用中的辐射安全问题......................................................................- 30 - 第七节 核燃料循环设施..................................................................................................- 36 - 第八节 核动力厂和其他反应堆......................................................................................- 62 - 第九节 核动力厂和其他反应堆的安全问题..................................................................- 79 - 本章小结............................................................................................................................- 92 - 思考题................................................................................................................................- 93 -考试要求1.熟悉辐射源的种类(宇宙射线,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用于医学、学业、工业、食品加工等的放射源,密封型和非密封型源,辐射产生器/设施,核动力厂和其他反应堆以及其他核燃料循环设施等);2.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基本特征;3.了解反应堆和加速器生产同位素的基本知识;4.了解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农业、工业、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应用;5.熟悉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农业、工业、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应用中的辐射安全问题;6.了解辐射产生器/设施的应用;7.熟悉辐射产生器/设施在应用中的核与辐射安全问题;8.了解与核燃料循环设施(包括铀钍及伴生放射性矿勘探、开采与加工,富集铀的生产,燃料元件制造,核动力厂和其他反应堆、乏燃料后处理以及放射性物质运输、放射性废物管理等)有关的基本知识;9.熟悉核燃料循环设施(包括铀钍及伴生放射性矿勘探、开采与加工,富集铀的生产,燃料元件制造,核动力厂和其他反应堆、乏燃料后处理以及放射性物质运输、放射性废物管理等)在选址、设计、建造、运行、退役等阶段核与辐射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引言随着核能和核科学技术的发展,核设施、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在医疗、工业、农业、地质调查和教学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钍基核反应堆 超临界-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钍基核反应堆 超临界-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钍基核反应堆超临界-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1.1 概述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形式,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传统的核能技术存在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例如核废料产生、核辐射风险以及反应堆安全性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各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在不断探索和研发新的核能技术。

钍基核反应堆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种超临界核反应堆。

与传统的核反应堆不同,钍基核反应堆利用钍-232同位素进行核裂变,旨在解决核废料问题,同时提高核燃料利用率和安全性。

钍-232是一种丰富的天然资源,并且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因此在钍基核反应堆中利用钍-232进行核裂变可以大幅减少核废料的产生。

而且,钍基核反应堆能够使用熔盐作为燃料和冷却剂,这种熔盐在高温下能够达到超临界状态,进一步提高了燃料利用率和产能。

除此之外,钍基核反应堆还具有卓越的安全性。

由于其设计原理,超临界反应堆具有较低的压力和温度梯度,减小了事故和泄漏的风险。

而且,由于熔盐的热导率较高,并且可以在高温下自然环流,使得反应堆的热能可以有效释放,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对钍基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燃料循环过程以及优势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探讨。

通过对钍基核反应堆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这一技术的潜力和前景,为核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方式组织和呈现内容:引言部分将提供关于钍基核反应堆超临界概念的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深入探讨钍基核反应堆超临界的原理、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对钍基核反应堆超临界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具体地说,正文部分将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我们将介绍钍基核反应堆超临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这将包括钍基核反应堆超临界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原理解释,以便读者对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其次,我们将探讨钍基核反应堆超临界的工作原理。

这将包括核反应堆中的钍材料在超临界状态下的能量释放过程,以及超临界状态下的核链反应的控制和调节方法。

第四代核反应堆系统简介

第四代核反应堆系统简介

第四代核反应堆系统简介绪言第四代核反应堆系统(Gen IV)是当前正在被研究的一组理论上的核反应堆,其概念最先是在1999年6月召开的美国核学会年会上提出的。

美国、法国、日本、英国等核电发达国家在2000年组建了Gen-IV国际论坛(GIF),并完成制定Gen IV研发目标计划。

预期在2030年之前,这些设计方案一般不可能投入商业运行。

核工业界普遍认同将,目前世界上在运行中的反应堆为第二代或第三代反应堆系统,以区别已于不久前退役的第一代反应堆系统。

在八项技术指标上,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已开始正式研究这些反应堆类型。

这项计划主要目标是改善核能安全,加强防止核扩散问题,减少核燃料浪费和自然资源的利用,并降低建造和运行这些核电站的成本。

并在2030年左右,向商业市场提供能够很好解决核能经济性、安全性、废物处理和防止核扩散问题的第四代核反应堆。

图1 从第一代到第四代核能系统的时间跨越第一代核反应堆产生于上个世纪70 年代前,其主要目的是生产用于军事目的的铀;第二代核反应堆出现于70 年代,是目前大部分核电站使用的堆型,其目的是降低对石油国家的能源供应依赖;第三代核反应堆是在1979 年美国长岛和1986 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出现的,主要是增加了安全性,但它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核废料问题;第四代核反应堆则可以同时很好地解决安全和废料问题。

对于第四代核能系统标准且可靠的经济评价,一个完整的核能模式显得十分重要。

对于采用新型核能系统的第四代核电站的经济评估,人们需要采用新的评价手段,因为它们的特性大大不同于目前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核电站。

目前的经济模式不适合于比较不同的核技术或核电站,而是用于比较核能和化石能源。

第四代核反应堆的堆型最初,人们设想过多种反应堆类型。

但是经过筛选后,重点选定了几个技术上很有前途且最有可能符合Gen IV的初衷目标的反应堆。

它们为几个热中子核反应堆和三种快中子反应堆。

有关VHTR潜在的可供应高温工艺热以用于制氢的设想也正在研究中。

核能的计算方法

核能的计算方法

核能的计算方法一、利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即△E=mc 2计算核能。

计算时一要注意不能用质量数代替质量来计算用这种方法计算;二要注意公式△E=mc 2中Δm 的单位是千克(kg ),ΔE 的单位是焦耳(J )。

例1.氘核(21H)和氚核(31H)聚合成氦核(42He )的反应方程如下:21H+31H→42He+10n.设氘核质量为m 1,氚核质量为m 2,氦核质量为m 3,中子质量为m 4,则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A.(m 1+m 2-m 3)c 2B.(m 1+m 2-m 4)c 2C.(m 1+m 2-m 3-m 4)c 2 D.(m 3+m 4-m 1-m 2)c 2 例2. 一个铀核衰变为钍核时释放出一个α粒子,已知铀核的质量为kg 2510853131.3-⨯,钍核的质量为kg 2510786567.3-⨯,α粒子的质量为kg 271064672.6-⨯,求出此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解析:此衰变过程前后的质量亏损为kgm 302725251068.9)1064672.610786567.3(10853131.3----⨯=⨯+⨯-⨯=∆故由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得JJ mc E 1328302107.8)103(1068.9--⨯=⨯⨯⨯=∆=∆例3.如下一系列核反应是在恒星内部发生的,P+126C→137N 137N→136C+e++γP+136C→147NP+147N→158O 158O→157N+e++γP+157N→126C+α其中P为质子,α为α粒子,e+为正电子,γ为一种中微子.已知质子的质量为m p=1.672648×10-27kg,α粒子的质量为mα=6.644929×10-27 kg,正电子的质量为m e=9.11×10-31 kg,中微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真空中的光速c=3.00×108m/s.试计算该系列核反应完成后释放的能量.命题意图:考查质能方程及能量守恒的理解应用能力.属B级要求.错解分析:(1)由于核反应较多,少数考生在合并反应方程时发生错误.(2)部分考生由于数字计算出错而失分.解题方法与技巧:为求出系列反应后释放的能量,可将题中所给的诸核反应方程左右两侧分别相加,消去两侧相同的项,系列反应最终等效为4P→α+2e++2γ设反应后释放的能量为Q,根据质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得4m p c2=mαc2+2m e c2+Q代入数值可得Q=3.95×10-12J二、根据1原子质量单位u的质量相当于931.5MeV能量计算核能。

核能研究报告

核能研究报告

核能研究报告核能是利用核燃料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物理反应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产生能量,可以被转化为物质,可以通过放射性核素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治疗。

核能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最经济、最环保的能源。

在当前世界能源紧张,核能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核技术发展,已明确表示将在21世纪初启动“核能战略”的研究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对核电站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大量建设核电站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需要的核电站也越来越多,对核能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我国也需要先进的核电站来提高我国核技术的水平,从而促进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科技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一、我国目前的情况世界上第一座核电机组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建设了。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国陆续研制出了一些先进的核电站,如法国、美国、俄罗斯等。

在核燃料方面,各国通过自行设计和改进,研制出了各种新型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来改进了核反应堆。

中国核电站从1960年第一座采用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开始建设,至今已有60年历史。

虽然经过60年努力,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现代化核电站产业体系,但国内大型核电站设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大型核电站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技术问题。

此外,目前国内用于民用目的的核电站主要是在沿海地区用于发电用核电站、以及用于民用的非核电站。

民用核电站基本上采用了国外成熟技术而国内尚属空白。

二、国外的发展现状根据目前世界各国的核能发展状况,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发展核工业是实现能源自给,实现绿色、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障人类健康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

因此,把发展核电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发达国家优先发展的能源产业,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辐射防护体系

辐射防护体系

17.2 2.9×102~2×105 2.4×102~3.2×104 4.3 2.5×102 7~1.1×103 33.2 1.93×103 5.3×103~2.9×103 9.2×102(氡浓度) 3.2×10~5.25×103(氡浓度) 5.8×102(氡浓度) 2×10~2.35×103(氡浓度)
二、应急照射情况




应急照射情况,是指在一个计划照射情况的运 行期发生的或由恶意行为产生的或其它意外情 况所致的照射情况。 由于辐射源失控而引起的照射称为异常照射, 异常照射包括应急照射和事故照射。 应急照射情况,未采取防护措施预期所受的剂 量称为预期剂量;预计在防护措施已全部完成 后存在的剂量称作剩余剂量; 采取防护行动所减小的剂量称为可防止的剂量。
3.2 剂量限值、剂量约束与参 考水平

剂量限值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为了保护个 人而制定的防护水平,即与人相关的。 剂量约束和参考水平是针对确定源项制 定的保护个人的剂量水平,即源相关的。 剂量约束用于正常情景,参考水平用于 应急和现存情景以及医疗照射。
照射情况及其特征

一、计划照射情况

二、应急照射情况
辐射引起的健康效应
预期剂量 很低剂量: 约10 mSv( 有效剂量) 或更小 低剂量: 接近100 mSv( 有效剂 量) 中度剂量: 接近1000mSv( 急性全 身剂量) 效应 后果
无急性效应,极小 的附加癌症危险
甚至在涉及大人群时,可能也不 能察觉癌症发生率增加 如果受照人群大(可能大于10 万 人) ,可能观察到癌症发生率增 加 如果受照人群大于几百人,可能 观察到癌症发生率增加
3.2 剂量限值、剂量约束与参考水 平


剂量限值的定义:受控实践使个人所受到的有 效剂量或当量剂量不得超过的值。 剂量约束的定义:对源可能造成的个人剂量预 先确定的一种限制,它是源相关的,被用作对 所考虑的源进行防护和安全最优化时的约束条 件。 剂量限值是与人相关的。剂量约束是与设施相 关的。剂量限值只能在正常情况下,即可控制 源的情况下应用。剂量约束是辐射防护最优化 的上限。在事故情况下,管理当局有责任确定 受影响居民隐蔽、撤离或服用稳定性碘的最大 剂量,即参考水平。

第四代核能系统——高温气冷堆技术介绍

第四代核能系统——高温气冷堆技术介绍

100.0
10 50.0 5
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37 39
0.0
Time(Month since January 2003)
Integrated power (MWD)
19
Days of operation
丧失冷却+不紧急停堆实验
燃料元件在俄罗斯的辐照燃耗已达 100000 MWd/t(U) ,受辐照的 4 个燃料元件中的 3 万多个包覆燃料颗粒没 有一个因为辐照破损
18
至2006年3月累计运行469天
35
Days of operation Integrated power
250.0
30 200.0 25
20
150.0
15

按照核安全局批准的程序,旁通反应堆紧急停堆系统。
关闭风机,关闭二回路隔离阀:丧失冷却。
控制棒不下落,反应堆堆芯温度缓慢上升由于堆芯燃料的负 温度系数(当温度升高,反应堆功率下降),反应堆功率自 动下降。。 最终堆芯剩余发热和通过反应堆压力壳表面散发的热量建立 平衡,反应堆温度开始下降。


11
10 MW 高温气冷堆外景
12
反应堆系统
反应堆热功率,MW 一回路压力, MPa
10 3
氦气入口温度, ℃
氦气出口温度,℃ 燃料球数目
250/300
700/900 27000
13
反应堆和蒸汽发生器舱室
14
10 MW 高温气冷堆实现满功率运行
2003 年 1 月 29 日主控制室仪表显示达到 10 MW 满功率 核裂变产生的热量经发电后通过 冷凝器排出

核能制氢工艺

核能制氢工艺

核能制氢工艺
核能制氢是一种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热量与热化学反应耦合制氢的工艺。

这种工艺是将核反应堆与采用先进制氢工艺的制氢厂耦合,进行氢的大规模生产。

为了实现核能的可持续发展,核能界提出了第四代核能系统的概念,即利用已经大规模商用的核电系统的经验开发出更安全、经济性更好的核能系统。

未来的核能系统分成两大类型:
1. 采用闭合循环的快中子堆,以便在实现持久的电力生产的同时,使铀的需求和长寿命高放废物的负荷最小。

2. 高温气冷堆,使核能生产延伸到为工业提供高温工艺热,用于制氢和生产合成燃料。

为了获得高制氢效率,应该选择出口温度高的反应堆堆型。

高温气冷堆(出口温度700~950℃)和非常高温气冷堆(出口温度950℃以上)是最适宜的选择。

在未来的核能-氢能系统中,除了要采用先进的核能系统之外,还要采用先进的制氢工艺。

具体来说,应该选择出口温度高的反应堆堆型,如高温气冷堆和非常高温气冷堆,以获得高制氢效率。

同时,采用先进的制氢工艺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为了实现能源生产的无污染和零排放,可以利用核电为电解水制氢提供电力,或反应堆中的核裂变过程所产生的高温直接用于热化学循环制氢。

其规模取决于核电的成本及生产安全性。

高中物理网课合集

高中物理网课合集

高中物理网课合集•【必修一】1.1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A •1.2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B•2.1 时刻和时间•2.2 位移和路程•2.3 时间和位移•3.1 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3.2 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3.3 速度•4.1 实验之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4.2 纸带数据处理•5.1 加速度A•5.2 加速度B•5.3 加速度C•6.1 匀变速直线运动A•6.2 匀变速直线运动B•7.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 •7.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B •8.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A •8.2 例题精讲(1)•8.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B •8.4 例题精讲(2)•9.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9.2 例题精讲(一)•9.3 例题精讲(二)•9.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差公式•9.5 例题精讲(三)•10.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1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B•10.3 例题精讲•11.1 自由落体运动A•11.2 例题精讲(一)•11.3 自由落体运动B•11.4 例题精讲(二)•12.1 竖直上抛运动•12.2 例题精讲(一)•12.3 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12.4 例题精讲(二)•13.1 重力A•13.2 例题精讲(一)•13.3 重力B•14.1 弹力A•14.2 弹力B•14.3 弹力C•15.1 静摩擦力A•15.2 静摩擦力B•15.3 滑动摩擦力A•15.4 滑动摩擦力B•15.5 摩擦力的方向•16.1 力的合成A•16.2 力的合成B(1)•16.3 力的合成B(2)•17.1 力的分解A•17.2 力的分解B•18.1 伽利略理想实验•18.2 牛顿第一定律A•18.3 牛顿第一定律B•19.1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A •19.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B•20.2 牛顿第二定律B•20.3 牛顿第二定律C(1)•20.4 牛顿第二定律C(2)•21.1 牛顿第三定律A•【必修一完】21.2 牛顿第三定律B•【必修二】1.1 [引子] 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1.2 曲线运动的特点与条件•1.3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依据和判断•2.1 合运动与分运动•2.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3.1 平抛运动的特点与规律 A•3.2 平抛运动的特点与规律 B•3.3 解决平抛问题A•3.4 解决平抛问题B•4.1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A•4.2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B•4.3 平抛运动实验应用举例•5.1 描述匀速率圆周运动•5.2 匀速率圆周运动的规律•6.1 向心加速度A•6.2 向心加速度B•7.1 向心力A•7.2 向心力B•8.1 物体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8.2 物体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8.3 离心运动•9.1 行星的运动A•9.2 行星的运动B•10.1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10.3 万有引力定律B•10.4 引力常数的测定•11.1 计算万有引力•11.2 计算天体的质量•12.1 宇宙速度A•12.2 宇宙速度B•12.3 人造卫星•13.1 功A•13.2 功B•14.1 功率A•14.2 功率B•14.3 汽车的两种起动过程A•14.4 汽车的两种起动过程B•15.1 重力势能•15.2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16.1 弹性势能A•16.2 弹性势能B•17.1 动能•17.2 动能定理A•17.3 动能定理B•18.1 机械能守恒定律A•18.2 机械能守恒定律B•19.1 圆周运动知识总结A•19.2 圆周运动知识总结B•20.1 万有引力知识总结A•21.1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总结A•【必修二完】21.2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总结B •【选修3-1】1.1 课程简介•2.1 电荷•2.2 电荷守恒定律•2.3 库仑扭秤实验•2.4 库仑定律•3.1 电场•3.2 电场强度•3.3 点电荷的电场•3.4 电场线•4.1 电势能•4.2 电势•4.3 电势差•4.4 等势面•5.1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5.2 提高练习•6.1 电场中力与能的关系•6.2 场强与电势•6.3 带电粒子的运动•7.1 静电平衡下的电场•7.2 静电平衡下的电荷分布•7.3 静电屏蔽•8.1 电容器•8.2 电容•8.3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9.1 直线加速器•9.2 周期电场与匀变速直线运动•10.1 带电粒子的偏转•10.2 示波管的原理•10.3 示波管的过程分析•11.1 一般问题•11.2 含重力特殊问题•12.1 电流的形成•12.2 电流的微观表达式•13.1 欧姆定律•13.2 欧姆定律的图象•13.3 电阻定律•14.1 焦耳定律•14.2 电能的转化•15.1 串并联电路规律•15.2 提高练习•16.1 内接法与外接法•16.2 伏安法•17.1 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17.2 仪器精度及测量误差•17.3 实验原理及分析•18.1 伏安法电路设计思路•18.2 伏安法器材的选择方法•18.3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19.1 电源的电动势•19.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19.3 提高练习•20.1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实验测量•20.2 电路动态变化分析判定•20.3 含容电路分析计算•21.1 电源的功率•21.2 提高练习•22.1 实验原理及电路•22.2 其他测量方法•23.1 电流表的构造•23.2 改装电流表时电阻的选择•23.3 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24.1 欧姆表的构造和原理•24.2 多用电表的原理与使用•24.3 多用电表的读数•24.4 多用电表的实际使用•25.1 另一种物质——磁场•25.2 磁场的描述——磁感线•26.1 安培定则与分子电流假说•26.2 练习提高•27.1 磁场的描述•27.2 磁感应强度的矢量性•28.1 安培力•28.2 提高练习•28.3 安培力矩•29.1 洛伦兹力•29.2 洛伦兹力作向心力•【选修3-1完】30.1 洛伦兹力的应用•【选修3-2】1.1 课程简介•2.1 磁通量•2.2 提高练习•3.1 实验探究•3.2 归纳结论•4.1 楞次定律•4.2 右手定则•5.1 楞次定律的推论•5.2 楞次定律的利用•6.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6.2 提高练习•7.1 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7.2 感应电动势做电源的闭合电路•8.1 自感与互感•8.2 自感现象的应用•9.1 交变电流•9.2 表示交流电的物理量•10.1 交流电的基本计算•11.1 感抗和容抗•11.2 习题巩固•12.1 理想变压器变压器•12.2 变压器的作用•13.1 降低电能损耗•13.2 远距离输电•14.1 传感器的种类•15.1 生活中不同的传感器•【选修3-2完】16.1 传感器与电子线路•【选修3-3】1.1 课程简介•2.1 估测分子的大小•3.1 扩散与布朗运动•4.1 分子间的作用力•5.1 热学系统状态参量•6.1 分子的能量•7.1 气体•8.1 气体的状态变化•9.1 克拉珀龙方程•10.1 气体现象的微观解释•11.1 晶体和非晶体•13.1 空气中的水•14.1 物态变化•15.1 做功与热传递•16.1 内能的改变•17.1 能量守恒定律•18.1 热现象的方向性•19.1 微观角度的热力学第二定律•【选修3-3完】20.1 能源问题•【选修3-4】第1讲绪论•02 第2讲简谐运动的描述•03 第3讲简谐运动的性质•04 第4讲简谐运动的规律•05 第5讲单摆•06 第6讲受迫振动•07 第7讲波的形成和传播•08 第8讲波的图像•09 第9讲波的反射和折射•10 第10讲波的干涉和衍射•11 第11讲多普勒效应•12 第12讲光的直线传播•13 第13讲光的反射•14 第14讲光的折射•15 第15讲测定玻璃的折射率•16 第16讲光的全反射•17 第17讲光的干涉•18 第18讲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19 第19讲双缝干涉中的仪器读数•20 第20讲薄膜干涉•21 第21讲光的衍射•22 第22讲光的色散•23 第23讲光的偏振•24 第24讲激光•25 第25讲电磁场和电磁波•26 第26讲电磁振荡•27 第27讲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28 第28讲电磁波谱•【选修3-4完】29 第29讲结语•【3-5】1.1 课程简介•2.1 动量定理•2.2 动量定理的应用•3.1 动量守恒定律•3.2 练习巩固•4.1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5.1 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6.1 实验:验证能量守恒定律•7.1 黑体辐射与能量量子化•8.1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8.2 光子说•8.3 爱因斯坦生平•9.1 光的波粒二象性•10.1 物质波•11.1 波和粒子的矛盾•12.1 枣糕模型•13.1 核式模型•14.1 原子光谱•15.1 玻尔模型•16.1 原子核与放射现象•17.1 衰变与半衰期•18.1 探测射线的方法•19.1 质子与中子的发现•19.2 放射性同位素•20.1 核力与核能•21.1 核裂变与核电站•22.1 核聚变•【3-5完】23.1 结语•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A •1.2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B•8.4 带电粒子的偏转B •2.1 库仑定律A•2.2 库仑定律B•2.3 库仑定律C•3.1 电场强度A•3.2 电场强度B•3.3 电场线•4.1 电势能•4.2 电势能例题•4.3 电势•4.4 电势例题精讲•4.5 等势面•4.6 等势面例题精讲•5.1 电势差•5.2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5.3 例题精讲(一)•5.4 例题精讲(二)•6.1 静电现象的应用A •6.2 例题精讲(一)•6.3 静电现象的应用B •6.4 例题精讲(二)•7.1 电容器的电容A•7.2 例题精讲(一)•7.3 电容器的电容B•7.4 例题精讲(二)•8.1 带电粒子加速(一)•8.2 带电粒子加速(二)•8.3 带电粒子的偏转A •8.5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8.6 习题课•9.1 电源和电流A•9.2 例题精讲(一)•9.3 电源和电流B•10.1 电动势A•10.2 电动势B(一)•10.3 电动势B(二)•11.1 欧姆定律A•11.2 欧姆定律B•12.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2.2 滑动变阻器(1)•12.3 滑动变阻器(2)•12.4 灵敏电流计(1)•12.5 灵敏电流计(2)•12.6 电压表和电流表•13.1 电功和电功率•13.2 焦耳定律A•13.3 焦耳定律B•14.1 导体的电阻A•14.2 导体的电阻B•15.1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A •15.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一)•15.3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二)•15.4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C(一)•15.5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C(二)•16.1 多用电表A(一)•16.2 多用电表A(二)•16.3 多用电表A(三)•16.4 多用电表A(四)•16.5 多用电表C(一)•16.6 多用电表C(二)•17.1 例题1•17.2 例题2(一)•17.3 例题2(二)•17.4 例题3•18.1 简单的逻辑电路A(一)•18.2 简单的逻辑电路A(二)•18.3 简单的逻辑电路B(一)•18.4 简单的逻辑电路B(二)•19.1 磁现象和磁场A•19.2 磁现象和磁场B•20.1 几种常见的磁场A(一)•20.2 几种常见的磁场A(二)•20.3 几种常见的磁场B•21.1 磁感应强度(一)•21.2 磁感应强度(二)•21.3 磁通量(一)•21.4 磁通量(二)•21.5 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一)•21.6 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二)•22.1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A•22.2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B(一)•22.3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B(二)•22.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C(一)•22.5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C(二)•23.1 洛伦兹力A•23.2 洛伦兹力B•24.1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A •24.2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B(一)•24.3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B(二)•25.1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A(一)•25.2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A(二)•25.3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B(三)•25.4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B(一)•25.5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B(二)•25.6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C •26.1 例题1•26.2 例题2•26.3 例题3•【3-1】26.4 例题4和本册总结•【3-2】1.1 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A •1.2 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B•2.1 楞次定律A•2.2 楞次定律B•3.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A•3.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B•3.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C•3.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D•4.1 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A•4.2 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B•5.1 互感和自感A•5.2 互感和自感B•6.1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A •6.2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B •7.1 交变电流A•7.2 交变电流B•7.3 交变电流C•8.1 交流电的描述A1•8.2 交流电的描述A2•8.3 交流电的描述B1•8.4 交流电的描述B2•9.1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A •9.2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B1 •9.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B2 •10.1 变压器A1•10.2 变压器A2•10.3 变压器B1•10.4 变压器B2•11.1 远距离输电A•11.2 远距离输电B1•11.3 远距离输电B2•12.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A•12.2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B1•12.3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B2•12.4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C1•12.5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C2•13.1 传感器的应用A1•13.2 传感器的应用A2•13.3 传感器的应用B•14.1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A•【3-2】14.2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B分集 (438)•【必修一】1.1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A •1.2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B•2.1 时刻和时间•2.2 位移和路程•2.3 时间和位移•3.1 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3.2 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3.3 速度•4.1 实验之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4.2 纸带数据处理•5.1 加速度A•5.2 加速度B•5.3 加速度C•6.1 匀变速直线运动A•6.2 匀变速直线运动B•7.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 •7.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B •8.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A •8.2 例题精讲(1)•8.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B •8.4 例题精讲(2)•9.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9.2 例题精讲(一)•9.3 例题精讲(二)•9.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差公式•9.5 例题精讲(三)•10.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1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B•10.3 例题精讲•11.1 自由落体运动A•11.2 例题精讲(一)•11.3 自由落体运动B•11.4 例题精讲(二)•12.1 竖直上抛运动•12.2 例题精讲(一)•12.3 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12.4 例题精讲(二)•13.1 重力A•13.2 例题精讲(一)•13.3 重力B•14.1 弹力A•14.2 弹力B•14.3 弹力C•15.1 静摩擦力A•15.2 静摩擦力B•15.3 滑动摩擦力A•15.4 滑动摩擦力B•15.5 摩擦力的方向•16.1 力的合成A•16.2 力的合成B(1)•16.3 力的合成B(2)•17.1 力的分解A•17.2 力的分解B•18.1 伽利略理想实验•18.2 牛顿第一定律A•18.3 牛顿第一定律B•19.1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A •19.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B •20.1 牛顿第二定律A•20.2 牛顿第二定律B•20.3 牛顿第二定律C(1)•20.4 牛顿第二定律C(2)•21.1 牛顿第三定律A•【必修一完】21.2 牛顿第三定律B•【必修二】1.1 [引子] 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1.2 曲线运动的特点与条件•1.3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依据和判断•2.1 合运动与分运动•2.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3.1 平抛运动的特点与规律 A •3.2 平抛运动的特点与规律 B •3.3 解决平抛问题A•3.4 解决平抛问题B•4.1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A •4.2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B •4.3 平抛运动实验应用举例•5.1 描述匀速率圆周运动•5.2 匀速率圆周运动的规律•6.1 向心加速度A•6.2 向心加速度B•7.1 向心力A•7.2 向心力B•8.1 物体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8.2 物体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8.3 离心运动•9.1 行星的运动A•9.2 行星的运动B•10.1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10.2 万有引力定律A•10.3 万有引力定律B•10.4 引力常数的测定•11.1 计算万有引力•11.2 计算天体的质量•12.1 宇宙速度A•12.2 宇宙速度B•12.3 人造卫星•13.1 功A•13.2 功B•14.1 功率A•14.2 功率B•14.3 汽车的两种起动过程A•14.4 汽车的两种起动过程B•15.1 重力势能•15.2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16.1 弹性势能A•16.2 弹性势能B•17.1 动能•17.2 动能定理A•17.3 动能定理B•18.1 机械能守恒定律A•18.2 机械能守恒定律B•19.1 圆周运动知识总结A•19.2 圆周运动知识总结B•20.1 万有引力知识总结A•21.1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总结A•【必修二完】21.2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总结B •【选修3-1】1.1 课程简介•2.1 电荷•2.2 电荷守恒定律•2.3 库仑扭秤实验•2.4 库仑定律•3.1 电场•3.2 电场强度•3.3 点电荷的电场•3.4 电场线•4.1 电势能•4.2 电势•4.3 电势差•4.4 等势面•5.1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5.2 提高练习•6.1 电场中力与能的关系•6.2 场强与电势•6.3 带电粒子的运动•7.1 静电平衡下的电场•7.2 静电平衡下的电荷分布•7.3 静电屏蔽•8.1 电容器•8.2 电容•8.3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9.1 直线加速器•9.2 周期电场与匀变速直线运动•10.1 带电粒子的偏转•10.2 示波管的原理•10.3 示波管的过程分析•11.1 一般问题•11.2 含重力特殊问题•12.1 电流的形成•12.2 电流的微观表达式•13.1 欧姆定律•13.2 欧姆定律的图象•13.3 电阻定律•14.1 焦耳定律•14.2 电能的转化•15.1 串并联电路规律•15.2 提高练习•16.1 内接法与外接法•16.2 伏安法•17.1 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17.2 仪器精度及测量误差•17.3 实验原理及分析•18.1 伏安法电路设计思路•18.2 伏安法器材的选择方法•18.3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19.1 电源的电动势•19.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19.3 提高练习•20.1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实验测量•20.2 电路动态变化分析判定•20.3 含容电路分析计算•21.1 电源的功率•21.2 提高练习•22.1 实验原理及电路•22.2 其他测量方法•23.1 电流表的构造•23.2 改装电流表时电阻的选择•23.3 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24.1 欧姆表的构造和原理•24.2 多用电表的原理与使用•24.3 多用电表的读数•24.4 多用电表的实际使用•25.1 另一种物质——磁场•25.2 磁场的描述——磁感线•26.1 安培定则与分子电流假说•26.2 练习提高•27.1 磁场的描述•27.2 磁感应强度的矢量性•28.1 安培力•28.2 提高练习•28.3 安培力矩•29.1 洛伦兹力•29.2 洛伦兹力作向心力•【选修3-1完】30.1 洛伦兹力的应用•【选修3-2】1.1 课程简介•2.1 磁通量•2.2 提高练习•3.1 实验探究•3.2 归纳结论•4.1 楞次定律•4.2 右手定则•5.1 楞次定律的推论•5.2 楞次定律的利用•6.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6.2 提高练习•7.1 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7.2 感应电动势做电源的闭合电路•8.1 自感与互感•8.2 自感现象的应用•9.1 交变电流•9.2 表示交流电的物理量•10.1 交流电的基本计算•11.1 感抗和容抗•11.2 习题巩固•12.1 理想变压器变压器•12.2 变压器的作用•13.1 降低电能损耗•13.2 远距离输电•14.1 传感器的种类•15.1 生活中不同的传感器•【选修3-2完】16.1 传感器与电子线路•【选修3-3】1.1 课程简介•2.1 估测分子的大小•3.1 扩散与布朗运动•4.1 分子间的作用力•5.1 热学系统状态参量•6.1 分子的能量•7.1 气体•8.1 气体的状态变化•9.1 克拉珀龙方程•10.1 气体现象的微观解释•11.1 晶体和非晶体•13.1 空气中的水•14.1 物态变化•15.1 做功与热传递•16.1 内能的改变•17.1 能量守恒定律•18.1 热现象的方向性•19.1 微观角度的热力学第二定律•【选修3-3完】20.1 能源问题•【选修3-4】第1讲绪论•02 第2讲简谐运动的描述•03 第3讲简谐运动的性质•04 第4讲简谐运动的规律•05 第5讲单摆•06 第6讲受迫振动•07 第7讲波的形成和传播•08 第8讲波的图像•09 第9讲波的反射和折射•10 第10讲波的干涉和衍射•11 第11讲多普勒效应•12 第12讲光的直线传播•13 第13讲光的反射•14 第14讲光的折射•15 第15讲测定玻璃的折射率•16 第16讲光的全反射•17 第17讲光的干涉•18 第18讲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19 第19讲双缝干涉中的仪器读数•20 第20讲薄膜干涉•21 第21讲光的衍射•22 第22讲光的色散•23 第23讲光的偏振•24 第24讲激光•25 第25讲电磁场和电磁波•26 第26讲电磁振荡•27 第27讲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28 第28讲电磁波谱•【选修3-4完】29 第29讲结语•【3-5】1.1 课程简介•2.1 动量定理•2.2 动量定理的应用•3.1 动量守恒定律•3.2 练习巩固•4.1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5.1 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6.1 实验:验证能量守恒定律•7.1 黑体辐射与能量量子化•8.1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8.2 光子说•8.3 爱因斯坦生平•9.1 光的波粒二象性•10.1 物质波•11.1 波和粒子的矛盾•12.1 枣糕模型•13.1 核式模型•14.1 原子光谱•15.1 玻尔模型•16.1 原子核与放射现象•17.1 衰变与半衰期•18.1 探测射线的方法•19.1 质子与中子的发现•19.2 放射性同位素•20.1 核力与核能•21.1 核裂变与核电站•22.1 核聚变•【3-5完】23.1 结语•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A •1.2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B •8.4 带电粒子的偏转B •2.1 库仑定律A•2.2 库仑定律B•2.3 库仑定律C•3.1 电场强度A•3.2 电场强度B•3.3 电场线•4.1 电势能•4.2 电势能例题•4.3 电势•4.4 电势例题精讲•4.5 等势面•4.6 等势面例题精讲•5.1 电势差•5.2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5.3 例题精讲(一)•5.4 例题精讲(二)•6.1 静电现象的应用A •6.2 例题精讲(一)•6.3 静电现象的应用B •6.4 例题精讲(二)•7.1 电容器的电容A•7.2 例题精讲(一)•7.3 电容器的电容B•7.4 例题精讲(二)•8.1 带电粒子加速(一)•8.2 带电粒子加速(二)•8.3 带电粒子的偏转A •8.5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8.6 习题课•9.1 电源和电流A•9.2 例题精讲(一)•9.3 电源和电流B•10.1 电动势A•10.2 电动势B(一)•10.3 电动势B(二)•11.1 欧姆定律A•11.2 欧姆定律B•12.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2.2 滑动变阻器(1)•12.3 滑动变阻器(2)•12.4 灵敏电流计(1)•12.5 灵敏电流计(2)•12.6 电压表和电流表•13.1 电功和电功率•13.2 焦耳定律A•13.3 焦耳定律B•14.1 导体的电阻A•14.2 导体的电阻B•15.1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A •15.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一)•15.3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二)•15.4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C(一)•15.5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C(二)•16.1 多用电表A(一)•16.2 多用电表A(二)•16.3 多用电表A(三)•16.4 多用电表A(四)•16.5 多用电表C(一)•16.6 多用电表C(二)•17.1 例题1•17.2 例题2(一)•17.3 例题2(二)•17.4 例题3•18.1 简单的逻辑电路A(一)•18.2 简单的逻辑电路A(二)•18.3 简单的逻辑电路B(一)•18.4 简单的逻辑电路B(二)•19.1 磁现象和磁场A•19.2 磁现象和磁场B•20.1 几种常见的磁场A(一)•20.2 几种常见的磁场A(二)•20.3 几种常见的磁场B•21.1 磁感应强度(一)•21.2 磁感应强度(二)•21.3 磁通量(一)•21.4 磁通量(二)•21.5 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一)•21.6 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二)•22.1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A•22.2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B(一)•22.3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B(二)•22.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C(一)•22.5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C(二)•23.1 洛伦兹力A•23.2 洛伦兹力B•24.1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A •24.2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B(一)•24.3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B(二)•25.1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A(一)•25.2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A(二)•25.3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B(三)•25.4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B(一)•25.5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B(二)•25.6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C•26.1 例题1•26.2 例题2•26.3 例题3•【3-1】26.4 例题4和本册总结•【3-2】1.1 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A•1.2 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B•2.1 楞次定律A•2.2 楞次定律B•3.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A•3.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B•3.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C•3.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D•4.1 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A•4.2 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B•5.1 互感和自感A•5.2 互感和自感B•6.1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A •6.2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B •7.1 交变电流A•7.2 交变电流B•7.3 交变电流C•8.1 交流电的描述A1•8.2 交流电的描述A2•8.3 交流电的描述B1•8.4 交流电的描述B2•9.1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A •9.2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B1 •9.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B2 •10.1 变压器A1•10.2 变压器A2•10.3 变压器B1•10.4 变压器B2•11.1 远距离输电A•11.2 远距离输电B1•11.3 远距离输电B2•12.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A•12.2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B1 •12.3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B2 •12.4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C1 •12.5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C2 •13.1 传感器的应用A1•13.2 传感器的应用A2•13.3 传感器的应用B•14.1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A•【3-2】14.2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B。

核电站运行的基础知识

核电站运行的基础知识

核电站运行的基础知识目录1. 核电站概述 (3)1.1 核能的特性 (3)1.2 核电站的基本组成 (5)1.3 核电站的发电原理 (6)2. 核燃料与反应堆 (7)2.1 核燃料的种类 (8)2.2 核燃料的处理与储存 (9)2.3 反应堆的类型与设计 (11)3. 核反应堆操作与控制 (13)3.1 反应堆启动与运行 (14)3.2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15)3.3 反应堆控制系统的功能 (16)4. 核能安全 (17)4.1 核事故的原因与分类 (18)4.2 核电站的紧急响应与事故处理 (20)4.3 核电站的安全标准与监管 (21)5. 核废料处理与核燃料循环 (23)5.1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24)5.2 者其他二次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26)5.3 核燃料循环与乏燃料管理 (27)6. 核电站的环境影响 (28)6.1 辐射环境监测 (30)6.2 核电站周边环境影响 (31)6.3 环境保护措施及法规 (32)7. 核电站的建设与维护 (34)7.1 核电站项目的规划与设计 (35)7.2 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 (37)7.3 核电站的日常维护与检修 (39)8. 全球核能发展概况 (41)8.1 各国核电站的发展状况 (42)8.2 核能的国际合作与政策 (44)8.3 核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45)9. 核电站运行中的问题与挑战 (46)9.1 模型不确定性与测量误差 (48)9.2 冗余与容错设计 (49)9.3 人工智能在核电站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50)10. 结语与展望 (51)10.1 核电站运行的未来 (53)10.2 对核电站运行人员的发展要求 (54)1. 核电站概述核电站是一种利用核裂变反应产生高温,进而带动蒸汽产生动力推动的发电设施。

与火力发电站不同,核电站不依靠燃烧化石燃料,而是利用铀等核燃料的原子核裂变释放的巨大能量。

在这个过程中,核燃料在控制棒的作用下进行核裂变,释放出大量热能。

2048核基论檀

2048核基论檀

2048核基论檀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备受人们关注。

其中,2048核基论檀是一种被广泛讨论的能源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2048核基论檀的起源。

该理论最早由科学家檀栋梁于2048年提出,他认为核能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

檀栋梁在他的研究中指出,核能具有高能量密度、低碳排放等优势,可以有效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他认为,2048年将是人类核能发展的关键节点,届时核能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2048核基论檀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核能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首先是能源供应领域。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急剧增长。

传统的化石能源逐渐枯竭,而核能作为一种持久可靠的能源形式,将成为未来供应能源的重要选择。

其次是环境保护领域。

核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核能发电还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和水资源消耗。

此外,核能还可以应用于医学、军事等领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然而,2048核基论檀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是核能安全问题。

核能发展伴随着核辐射和核废料处理等安全风险,这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做出持续努力来确保核能的安全运营。

其次是核能成本问题。

目前,核能发电的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高,这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做出创新,降低核能的成本,以促进其更广泛的应用。

为了实现2048核基论檀的愿景,我们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是技术创新。

我们需要加强核能技术研发,提高核能发电的效率和安全性。

其次是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核能的投资和支持力度,为核能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推动核能的发展。

2048核基论檀提出了核能作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

核能具有高能量密度、低碳排放等优势,可以有效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核能发展史

核能发展史

-11-
核能问世的准备时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9世纪 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 发现了电子。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 现了X射线。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 了放射性。1898年, 居里夫人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钋。1902年,她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又发 现 了放射性元素镭。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转换公式E=m*c^2( c为光速,E为能量,m为转 换成能量的质量)。1914年,英国物理学 家卢瑟福通过实验,确定氢原子核是一个正电荷单元 ,称为质子。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得威克发现了中子。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 托· 哈恩和 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 象。有些元素可以自发地放出射线,这些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放射 性元素可以放出3种看不 见的射线。一种是α射线,就是氦原子核。一 种是β射线,就是高速电子。一种是γ射线,就 是高能光线。其中γ射线 的穿透能力最强。当中子撞击铀原子核时,一个铀核吸收了一个中子 而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发生 质能转换,放出很大的能量, 并产生两个或3个中子,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核裂变反应。
-13-
反应堆的种类繁多,一般是根据用途分为动力堆、生产堆和研究 堆。动力堆是利用 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产生动力,进行发电、供热、 推动船舰等。生产堆是利用中子生产新的核 燃料。研究堆是利用中子 进行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研究。为了实现核能的进一步发展,当前 世界许多国家的核科学家正在研究与发展先进的核反应 堆,进一步提 高反应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我国“863”计划正在研发两种先进反应堆 。一种 是由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承担的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 堆。高温气冷堆具有安全性好( 不会对厂外公众造成危害)、发电效 率高(蒸汽发电效率38~40%,氦气透平发电45~47%)、 用途广(可 进行煤的气化和液化、制氢等)的优点。该反应堆已于2003年1月29日 达到满功率 并网发电。另一种是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承担的中国 实验快堆。快中子反应堆的主要优点 是可大大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 从目前轻水堆的1%左右提高到60~70%。该反应堆正在建造, 其主厂 房已于2002年8月15日封顶。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标准体系构建探索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标准体系构建探索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标准体系构建探

李昱昉;李筱珍;潘建均;刘立坡;于浩洋
【期刊名称】《中国标准化》
【年(卷),期】2022()15
【摘要】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简称CRAFT)对于加快我国聚变能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CRAFT标准体系构建将为我国核聚变领域标准的发展指明方向,为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概述了CRAFT项目的整体技术水平,调研了相关领域的标准体系框架,根据CRAFT的技术水平、系统特点等,设置标准体系框架的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CRAFT标准体系框架。

【总页数】9页(P72-80)
【作者】李昱昉;李筱珍;潘建均;刘立坡;于浩洋
【作者单位】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聚变堆与聚变堆材料/流动液态锂第一壁的物理可行性研究
2.聚变堆与聚变堆材料/NIFS—V4Cr4Ti合金的抗氢脆性能实验研究
3.科研项目采购探讨——以聚变
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为例4.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主机真空室结构设计与分析5.美公司设计紧密型核聚变反应堆“核聚变”成科技新闻关键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2核能
教学目标:
1.常识性了解核能和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教育。

3.介绍我国科学家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用具:
铀核裂变、链式反应以及原子弹、氢弹爆炸后产生的蘑菇云挂图,我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录像资料及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科学家们在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了极其微小的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也是可以变化的。

为了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最初是用α粒子去轰击,后来又用质子、中子去轰击,发现都能引起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而且发现在某些核反应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

由于原子核的分裂或聚合而释放的巨大能量,我们把它叫做核能。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共同回顾原子的核式结构。

2、核能的概念:
板书:〈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3、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
①重核的裂变
教师结合课本图17。

2-1、2或挂图讲解:科学家们发现,用中子去轰击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

实验表明,裂变时释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千克铀-235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核能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能量,是同样质量煤燃料时放出能量的2.5×106倍。

随着一个轴核裂变的发生,会引起越来越多的铀核发生裂变。

这样,裂变就不断地自行持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加控制的。

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引起大量的铀核发生裂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核反应堆中发生的裂变链式反应可以控制的。

,使核能缓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就能够代替化石燃料,进行和平利用。

②轻核的聚变
教师结合课本图14-9讲解(教师可边讲边在黑板上画
此图):
科学家们在对核反应的研究中还发现,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聚变。

由于聚变必须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所以也叫热核反应。

例如把一个氘核(质量数为2的氢核)和一个氚核(质量数为3的氢核)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结合成一个氦核时,就会释放出核能。

氢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要大得多,(指着氢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挂图说)这是氢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比原子弹的威力要大几十倍。

我们最熟悉的太阳内部就在不断地进行着大规模的核聚变反应,由此释放出的巨大核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从太阳辐射出来,地球上的人类自古以来,每天都享用着这种聚变释放出的核能。

三.总结:
板书:
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子弹,核反应堆)
核能的释放
轻核的聚变(氢弹,"中国环流器1号")
四. 布置作业
阅读课本,知道什么是核能,了解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

阅读STS,知道核废料的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