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检测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人教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联系,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还能保护和润滑)
4、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一定的流动性(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运 动的)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间 19世纪末——
重要发现
膜是由脂质构成的
20世纪初——
膜的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1925年—— 1959年—— 1970年—— 1972年——
4、下列物质中,易通过细胞膜的是( )
A、淀粉 C、蛋白质
B、脂肪酸 D、糖类
答案:B
总结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生物膜的组成:
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2、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磷脂双分子层(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尾部朝 向内侧)。
3、蛋白质分子存在形态: 有镶在表面、嵌入、贯穿三种,体现了生物膜的不对 称性。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 糖蛋白,称为糖被(与细胞识别、胞间信息交流等有密切
A、整个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C
B、细胞膜上磷脂是静止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中磷脂和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
D、细胞膜上蛋白质是静止的,磷脂具有流动性
3、脂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支架 B、细胞膜上有搬运脂质物质的载体蛋白
答案:A
C、细胞膜外有一层糖蛋白
D、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
(3)若将细胞膜的磷脂提取后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经过充分搅拌后,
右图能正确反应其分布
的图是( A )
(4)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 2 倍,
说明 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呈双层排列 。
练习
1、对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 )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拔高训练第四章第2讲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的运输方式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拔高训练第四章第2讲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的运输方式及答案

第2讲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的运输方式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结构D与细胞间的识别、信息传递和免疫有关B.若该膜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O2、O2.若该膜是肝细胞膜,进食后3~4小时,代表的激素胰岛素将会增多D.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解析:细胞间的识别、信息传递及免疫与糖蛋白(结构D)有关。

O2和O2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线粒体;线粒体需要从外面获取O2,同时把产生的O2释放出去。

进食后3~4小时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促使肝细胞中的糖原水解成葡萄糖供细胞利用。

组成细胞膜的分子可以运动(细胞膜的流动性),决定了细胞膜的形状可以发生变化。

答案:2.(2011·山东济南)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的功能有关,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对神经细胞吸收K+没有影响B.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物质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时消耗能量,因此胰岛素出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D.对离体培养的小肠上皮细胞进行紫外线处理,结果吸收甘氨酸的功能丧失,最可能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解析:神经细胞吸收K+要消耗能量,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则不能合成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能量缺乏,影响吸收K+;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物质不一定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如氨基酸的吸收是主动运输;胰岛素出入细胞是通过胞吐(胞吞)实现的;对离体培养的小肠上皮细胞进行紫外线处理,结果吸收甘氨酸的功能丧失,最可能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D3.如图是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代表载体,S代表离子B.S可代表K+等小分子物质.这种物质的跨膜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因为有和能量参与D.图中这种移动方式是错误的,它是固定不变的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物质S从膜外运送到膜内,物质在细胞膜上,并参与了运输过程,故S可能是离子,而是载体;图示过程中有能量的供应及载体的参与,一定是主动运输;载体蛋白在运载离子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运动的。

生物高中人教版必修1检测:第4章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Word版含解析

生物高中人教版必修1检测:第4章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Word版含解析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础巩固1下列模式图示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结构的是()[解析]: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列为亲水的头部在外侧,疏水的尾部在内侧。

[答案]:A2下列有关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覆盖在磷脂分子表面B.细胞膜中的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C.细胞膜两侧的分子性质和结构相同D.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解析]:在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磷脂和蛋白质是构成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或分布在膜表面,或部分或全部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其中外侧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细胞间信息交流等有密切联系。

因此,细胞膜两侧的分子性质和结构并不相同。

[答案]:B3下列不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的是()A.以双层磷脂为支架B.蛋白质和多糖形成的糖被镶在膜表层C.磷脂双分子层的疏水端在膜的两侧,亲水端和蛋白质在膜的中间D.蛋白质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解析]:磷脂双分子层的疏水端在膜的内侧,亲水端在膜的两侧。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中。

[答案]:C4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C.细胞膜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D.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解析]: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磷脂与胆固醇、脂肪酸、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

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脂质分子优先通过细胞膜。

[答案]:C5下面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有关的现象是()A.白细胞吞噬病菌B.变形虫伸出伪足完成运动C.人细胞与小鼠细胞融合D.甲状腺细胞内积累碘[解析]: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A、B、C三项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D项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3、下图为生物膜结构模型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1是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2是 糖蛋白 。 (2)从生物膜化学成分分析,其流动性与 __磷__脂__分__子____(用文字说明)有关,控制某些分子、 离子据材料回答问题: 1988年,阿格雷成功地分离了存在于血红细胞膜和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 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糖蛋白
多糖
蛋白质分子
磷脂双分子层
糖蛋白
多糖
蛋白质分子
磷脂双分子层
注意:
1、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控制某些分子、离子出入,具有 专一性(特异性),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 功能越复杂。
2、糖蛋白(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联系,糖 被还有润滑与保护作用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选择题:
1、.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时间和科学 家分别是( B ) A.1959年,罗伯特森 B.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 C.19世纪,施旺和施莱登 D.19世纪,欧文顿
2、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 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支架特征的是(B ) 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 B、磷脂分子排布成双分子层 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磷脂分子层中 D、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具有相对侧向流动性
第2节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 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相似相溶原则)。 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
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 细胞中分离出来,经化学分析表明: 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高一生物第四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练习题(有答案)

高一生物第四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练习题(有答案)

高一生物第四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练习题(有答案)一、选择题1.生物膜的“三合板式”静态结构不能解释下列哪一种现象( )A.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B.变形虫的变形运动C.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D.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答案:B解析:生物膜的“三合板式”静态结构把膜结构描述成静止的、不变的,无法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2.一位细胞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面积增大而厚度变小,其决定因素是细胞膜的( )A.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B.选择透过性C.专一性D.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答案:A解析: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的。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

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

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2011bull;无锡一中期末考试)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够反映该特点的实例有( )①白细胞吞噬病菌②变形虫的变形运动③水分子能自由进出细胞④细胞融合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4.(2010bull;邵阳高一检测)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是( )A.双螺旋模型B.流动镶嵌模型C.脂质-脂质模型D.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模型答案:B解析:双螺旋模型不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人们对细胞膜结构的认识经历了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rarr;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模型―rarr;流动镶嵌模型,其中流动镶嵌模型被大多数学者接受。

5.(2010bull;本溪高一检测)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A.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细胞膜的外面有糖蛋白答案:D解析:细胞膜上的部分蛋白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分布于膜外侧,器官移植时异体细胞间的排斥是由于糖蛋白的作用。

人教版必修一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作业

人教版必修一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作业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下图是人体成熟红细胞细胞膜结构模式图,其中①~③表示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③在细胞膜上都是静止的B.细胞识别与物质①有关C.②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D.③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该细胞所有膜面积的两倍【答案】A【解析】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A正确;①是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B正确;②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C正确;③磷脂的单分子层面积小于该细胞膜面积的两倍,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名师点睛】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蛋白质,是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贡穿于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细胞膜上都不是静止的。

2.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生物的细胞中①、②和③的种类均不同B.b可表示02进入细胞内的跨膜方式C.黄瓜的花粉落到丝瓜花的柱头上不能萌发,可能是①在起作用D.若图示为红细胞膜,则a可代表O2,b可代表葡萄糖【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糖蛋白,则Ⅰ代表细胞膜外,Ⅱ代表细胞膜内,②表示磷脂双分子层,③表示蛋白质,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②磷脂双分子层相同,而①③的种类不同,A错误;a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则为自由扩散,b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则为主动运输,a表示O2由内环境中进入细胞内,B错误;①表示糖蛋白,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的功能,具有特异性,不同种植物花粉落到花的柱头上不能萌发,C正确;b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但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能用b表示,D错误。

3.下图是真核生物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②③表示有关物质。

必修一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必修一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糖蛋白(识别)
磷脂双分子 层(基本支 架) 蛋白质
结构特点:一定 流动性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磷脂分子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 2.蛋白质 蛋白质分子镶在、嵌入、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 以运动的; 3.糖类 糖类在细胞膜的外表结合形成糖蛋白或糖脂,糖蛋白具有识别、保护、润滑等功能。
C
]
课堂练习
• 实验表明,正常情况下维生素D可以优先通过细 胞膜进入到细胞内部,这是因为: • A.细胞膜上含有蛋白质分子; • B.细胞内维生素D的浓度过低; • C.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 D.细胞膜上含有多糖。
答[
C
]
如图所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________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构成细胞膜基 本支架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 (2)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 ]________。 (3)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 ________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同细胞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哪一 结构?________(填字母)。 (5)细胞膜的外侧是________(填“M”或“N”)侧。 (6)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蛋白质
肽 链
2nm
单位膜模型
• 资料5: • 实验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冰冻蚀刻技术
• 结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分子层表面,有的嵌 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 • • •
红色荧光 染料标记 的膜蛋白

生物人教版必修1习题: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word版含解析

生物人教版必修1习题: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word版含解析

第14课时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目标导读] 1.阅读教材P65~67内容,体会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

2.结合教材图4-6,阐明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重难点击]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生物膜对物质进出细胞是有选择性的。

为什么生物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这与生物膜的结构有什么关系?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如何?请阅读教材P65~67内容,结合下列材料进行分析:1.从生理功能入手的科学研究(1)材料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通透性实验,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结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苯(脂溶性)和Na+(非脂溶性)中,苯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

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材料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磷脂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

水是一种极性溶剂,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如图)画出它在水—空气界面上的分布情况(用表示磷脂分子)。

答案(4)材料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2.静态结构模型的提出材料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如图)。

罗伯特森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结论:生物膜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该模型缺点:认为生物膜是一个静态结构,无法解释细胞生长、变形虫运动、摄食等现象。

3.新技术带来新模型(1)材料1970年,弗雷和埃迪登分别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两种细胞的蛋白质,并将两细胞融合,发现荧光均匀分布,结果如下图。

结论: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即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①在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中,将温度维持在0 ℃,与37 ℃相比,实验现象有什么变化?答案两种荧光不能均匀分布,或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分布均匀,因为温度降低减慢了蛋白质运动的速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
选择透过性
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特性的不同点
(1)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温度对此特点的影响是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细胞膜的流动性越大。
(2)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影响此特性的内因是细胞
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3)二者存在的关系是: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膜只
有具有流动性,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体会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 2.阐明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细胞膜的功能有哪些?
2.细胞膜具有弹性吗?
用结构跟功能相适 应的观点分析,用 哪种材料做细胞膜 更适于体现细胞膜 的功能? 塑料袋 弹力布能完全表 现细胞膜的功能 吗?
A. ①在生物膜中是不均匀分布的 B. ②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C. CO2、H2O通过细胞的方式相同
D. ②是运动的,但①是静止的,所以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三、生物膜的基本特点
生物膜
结构特点 功能特点
流动性 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分子
选择透过性 决定
结构组成 结构特点: 功能特点:
结构探究历程
具有一定流动性
细胞膜具有: 1.屏障分隔作用 2.选择透过性
3.弹性 其他……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对生物膜成分的探索——脂质和蛋白质
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 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 行上万次实验发现: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 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提出假设:
膜外(水) 膜内(水)
膜中磷脂分子怎样排成两层呢?请画图
【拓展】磷脂分子的结构
+ CH2 N( CH3) 3 CH2 O O=P O O CH2 CH-CH2 O O C=O C=O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 CH2 CH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2018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检测: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答案

2018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检测: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答案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D.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鼠细胞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C2.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

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答案:A3.性激素是一种固醇类物质,它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这主要与细胞膜的哪项结构有关( )A.①B.②C.③D.②③答案:A4.植物的花粉四处飞扬,却只有落在同种植物的柱头上才会萌发,落到其他植物的柱头上不会萌发。

经研究发现,以上事实是由于细胞之间存在着识别作用,这种识别作用与细胞膜的哪种成分有关( ) A.糖蛋白B.磷脂C.糖脂D.胆固醇答案:A5.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具有全透性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细胞膜具有识别功能D.细胞膜的两侧结构不对称答案:A6.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脂质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极性端(亲水)与非极性端(疏水)的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甲所示)。

图甲(1)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秋学期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 第四章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Word版含答案

2018年秋学期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 第四章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Word版含答案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习目标1.体会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

2.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

(重点)3.讨论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难点) 核心概念磷脂双分子层流动镶嵌模型糖被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结构模型:(1)图中①⎩⎪⎨⎪⎧名称:__磷脂双分子层____作用:膜的基本支架特点:具有__流动性____(2)图中②⎩⎪⎨⎪⎧名称:__蛋白质分子____三种位置⎩⎪⎨⎪⎧a.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b.部分或全部__嵌入____磷脂双分子层中c. __贯穿____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特点: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__运动____的(3)图中③⎩⎪⎨⎪⎧名称:__糖蛋白____又叫__糖被____位置:细胞膜的外表面作用:保护、润滑和__细胞识别____等2.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__流动性____。

3.生物膜的功能特性:生物膜的结构决定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__选择透过性____。

?思考1.结合已学过的知识,举出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生物学实例。

提示:变形虫的运动、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白细胞吞噬病原体等。

2.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在37℃条件下进行的,温度会影响细胞融合的速率吗?是怎样影响的?提示:会。

温度会影响分子运动的速率,进而影响细胞融合的速率。

H 活学巧练uo xue qiao lian判断题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只有磷脂和蛋白质。

( × )2.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是由于磷脂分子可以运动,从而带动了膜上的蛋白质运动。

( × )3.罗伯特森提出的“三明治模型”的一大缺点就是认为膜是静止不动的。

( √ ) 4.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疏水的,脂肪酸“尾”部是亲水的。

( ×)5.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细胞膜结构,即由磷脂分子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嵌入”支架或“漂浮”在支架两侧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模型建立和完善过程
已 有 知 识 、 现 象 提 出 假 说 、 模 型 检 验 、 修 正 和 补 充 解 释 相 关 现 象 普 遍 被 接 受
课堂练习
1、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 物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 A 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B 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 C 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D 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 2.下列哪一种膜结构能通过生物大分子( A 细胞膜 C 线粒体膜 B 核膜 C 叶绿体膜 )
流动镶嵌模型
思考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不是就完美无缺了呢?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不是完美无缺。 2.纵观整个人们建立生物膜模型的探索过程,实验技 术的进步所起到怎样的作用? 实验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3.分析生物膜模型的建立过程中,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是如何体现的? 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的观点始终引导人们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使人类一步步接近生物膜的真相。
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思考 根据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它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为什么?
1.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刚性结构,这显然与膜 功能的多样性相矛盾。 2.无法解释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白细 胞吞噬病毒等现象。
资料四
时间:1970年
人物:Larry Frye等 实验1:随技术手段的发展,科学家对蛋白质在膜中 的排布有了什么新发现?
一、对.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用哪种材料 做细胞膜,更适于体现细胞膜的功能?
提示:三种材料比较,弹力布更能体现细胞 膜的柔变性和一定的通透性,相对好一些。 当然,这几种材料的特点与真实的细胞膜之 间还有不小的差距。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练习:第4章+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随堂达标检测+本册总结+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练习:第4章+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随堂达标检测+本册总结+Word版含解析

[学生用书P45][拓宽教材]1.(必修1 P66“思考与讨论”改编)将细胞膜的磷脂提取后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经过充分的搅拌后,下列能正确反映其分布的是()[答案]A2.(必修1 P68“图4-6”改编)结合资料分析:资料1:有人在实验时发现,在一定温度下,细胞中的脂质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有75%的排列不整齐,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表面积扩大,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提高。

资料2: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细胞需要的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资料1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并且温度能影响膜的________。

资料2说明: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________。

[答案]一定的流动性流动性选择透过性[精练好题]3.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2倍。

用下列细胞进行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A.人的肝细胞B.蛙的红细胞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D.大肠杆菌细胞[解析]选D。

生物膜的结构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实验现象表明,该细胞中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

A、B、C三项都是真核细胞,除了有细胞膜外,还有核膜、膜性细胞器的膜等,不符合题意。

大肠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符合题意。

4.(2019·新疆华山中学高一期中)科学家在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过程中,运用了假说。

学习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后,某同学作如下比喻欠妥的是()A.把静态的三维结构比作“三明治”或“三合板”B.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比作“枣糕”如图甲所示C.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比作“正在煮着的粥”如图乙所示D.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比作“信号接收塔”[解析]选B。

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

膜结构具有流动性。

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按二维排列组成。

高一生物1学案+同步练习+典例精析:第4章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含答案

高一生物1学案+同步练习+典例精析:第4章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含答案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习目标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重点)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难点),知识结构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对生物膜结构探索的历程错误!错误!细胞膜的结构⎩⎪⎪⎨⎪⎪⎧实验探究: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形成膜的?继续实验(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提取的脂质铺展 在水面上,展后所测的面积约为实际测量的 红细胞的表面积的2倍得出结论:脂质为双层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2.膜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的现象(1)细胞的生长。

(2)变形虫的变形运动.(3)受精时细胞的融合过程。

(4)白细胞吞噬病菌.(5)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1)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理论依据是相似相溶原理,即结构相似的物质可以相互溶解.(2)冰冻蚀刻技术是将组织细胞放在液氮中快速冷冻,然后用冰刀使样品断裂分割,利用金属复型技术,就能在电镜下观察样品断裂表面的细胞膜或生物膜内部超微结构。

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结果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教材第65~66页参考答案问题探讨1.三种材料比较,弹力布更能体现细胞膜的柔变性和一定的通透性,相对较好.这几种材料的特点与真实的细胞膜之间还有差距。

2.有条件的话,使用微孔塑胶或用激光给气球打上微孔都可以作为模型的细胞膜,也可以使用透析袋。

如果制作临时使用的模型,利用动物的膀胱做细胞膜是较理想的实验材料。

思考与讨论1.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的.2.有必要.仅靠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准确,还应通过科学实验进行检验和修正。

3.因为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所以在水—空气界面上磷脂分子是“头部”向下与水面接触,“尾部"则朝向空气的一面。

科学家因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才得出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学业达标训练:第4章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解析)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学业达标训练:第4章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解析)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达标训练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A【基础巩固练】1.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下列哪种现象( )A.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B.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C.变形虫的变形运动D.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解析:这种模型的主要不足在于认为蛋白质和脂质都是固定不变的,是静态的,这种结构无法解释细胞膜具有的多种功能,如细胞生长、膜的扩大、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等。

答案:C2.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B.蛋白质分子覆盖、镶嵌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C.膜物质是固定不动的D.膜物质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解析:在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论点中,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覆盖、镶嵌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和蛋白质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

答案:C3.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A.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B.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解析:细胞识别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密切相关。

答案:B4.人体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这个过程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 )A.选择透过性B.保护作用C.流动性D.扩散解析:变形运动是由结构特点决定的,结构特点主要指流动性。

答案:C5.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用下列细胞作实验材料,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 A.人的肝细胞B.蛙的红细胞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D.大肠杆菌细胞解析:大肠杆菌细胞中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磷脂在细胞膜中呈双层排列,因此形成单层膜时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D.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鼠细胞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C2.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

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答案:A3.性激素是一种固醇类物质,它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这主要与细胞膜的哪项结构有关( )A.①B.②C.③D.②③答案:A4.植物的花粉四处飞扬,却只有落在同种植物的柱头上才会萌发,落到其他植物的柱头上不会萌发。

经研究发现,以上事实是由于细胞之间存在着识别作用,这种识别作用与细胞膜的哪种成分有关( )A.糖蛋白B.磷脂C.糖脂D.胆固醇答案:A5.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具有全透性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细胞膜具有识别功能D.细胞膜的两侧结构不对称答案:A6.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脂质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极性端(亲水)与非极性端(疏水)的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甲所示)。

图甲(1)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乙①该结构具有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增加膜的通透性,B的完整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脂质体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①选择透过性②磷脂双分子层一定的流动性A级基础巩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欧文顿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提出了“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易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C.流动镶嵌模型是由桑格和罗伯特森共同提出的D.建立生物膜模型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解析:欧文顿通过实验提出了“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才经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等流动性问题。

流动镶嵌模型由桑格和尼克森提出。

答案:D2.某科学家将一种细胞的最外层进行化学分析,得到糖类、脂质、蛋白质,由此可以判断该细胞是( )A.蓝藻细胞B.植物细胞C.动物细胞D.大肠杆菌解析:糖类、脂质、蛋白质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蓝藻细胞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细胞,它们的最外面是肽聚糖构成的细胞壁;植物细胞最外面则是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

答案:C3.透析型人工肾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工合成的膜材料——血液透析膜,其作用是能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 )A.流动性特点B.信息交流功能C.磷脂双分子层结构D.选择透过功能解析:血液透析膜是从功能上模拟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滤去代谢废物并保留营养物质,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

血液透析膜不要求具有生物膜的流动性和磷脂双分子层结构,不具有信息交流功能。

答案:D4.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它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和病毒。

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

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是( ) A.抗体B.运载体C.糖蛋白D.单链DN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被镶嵌进去的物质位于细胞膜上,且具有识别功能,因此是糖蛋白,C项正确。

答案:C5.下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和部分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结构②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名称是________。

(2)构成细胞膜的结构②和③大多是可以运动的,这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中均有与此相似的结构,但执行的具体功能却有很大区别,其主要原因在于膜结构上的________不同。

细胞中核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及细胞膜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分布在其中。

(2)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性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基础。

(3)细胞在吸收物质上具有选择性,这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4)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在物质组成上是类似的,而膜的功能复杂程度是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的;各种生物膜共同组成了生物膜系统。

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2)一定的流动性(3)选择透过性(4)蛋白质生物膜系统[B级能力训练]6.将人的红细胞中的磷脂全提取出来,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单分子层表面积相当于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A.人的肝细胞B.蛙的红细胞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D.大肠杆菌细胞解析:人的肝细胞、蛙的红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含有细胞膜、多种细胞器膜以及核膜,将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大于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所以磷脂分子的面积是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D正确。

答案:D7.将大量磷脂分子放入清水中,搅拌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解析:依据“相似相溶”原理,磷脂分子不可能散乱地分布在水中。

答案:A8.罗伯特森大胆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暗层是蛋白质分子。

这一观点的局限性最主要在于( )A.不能解释生物膜的化学组成B.不能解释生物膜成分的相似性C.不能解释脂质类物质较容易跨膜运输D.不能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解析:罗伯特森较科学地说明了细胞膜的构成,但其还没有说明这种结构的特点,所以其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生物膜成分的相似性以及脂质类物质较容易跨膜运输等问题,但这个静态的结构不能科学地阐述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答案:D9.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

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

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解析:根据图示信息,放射性的荧光物质用激光束照射时荧光消失,停止照射荧光恢复,说明荧光物质并没有跨膜运输。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激光束照射可加快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C10.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

为了探究温度对膜流动性的影响,做了以下实验:分别用红色、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 °C下融合,40 min后,发现融合后细胞膜上的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均匀相间分布。

有人认为该实验没有完成,请你继续完成探究实验:①补充未完成步骤:分别将等量细胞放在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

②请指出可以从哪两个方面来观察实验结果: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预测该实验最可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其原因是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多是可以运动的。

这种运动实质上是一种热运动,所以温度升高时,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大。

依据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探究温度对膜流动性的影响,可确定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的高低,故实验至少要设置三组(温度低于、等于或高于37 °C), 进行相互对照。

然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分布的情况以及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时所需要的时间。

最终得出结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强。

答案:①20(温度低于37 ℃即可) 60(温度高于37 ℃即可)②a.相同时间之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分布的情况b.比较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时所需要的时间③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强11.人们已经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细胞膜中含有磷脂分子。

现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1)实验课题:验证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2)实验目的:利用化学试剂检测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成分。

(3)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材料:细胞膜样液、蒸馏水、洁净试管、滴管、双缩脲试剂等。

(5)实验步骤第一步:取洁净的试管两支,编号为甲、乙。

第二步:向甲试管中滴加2 mL的细胞膜样液,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