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山区生态旅游区建设和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森林公园是指以森林景观为主要特色,结合其他生态景观的自然公园。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增加,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热门的旅游方式。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包括生态破坏、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
本文将对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生态破坏严重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面临严重的生态破坏。
游客过多的涌入导致植被被踩踏破坏、土壤沙化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
2.资源过度开发为了满足游客对于各种娱乐项目的需求,一些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过度开发,例如搭建各种游乐设施、增加商业服务等,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二、可持续发展对策1.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对于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执法体系,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等,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推行可持续旅游理念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行可持续旅游理念,避免过度开发资源,保护自然环境。
可以开发生态教育游、生态体验游等项目,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3.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增强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布置标语、设置宣传牌等形式,向游客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引导游客文明游览,保护环境。
4.发展生态农业对于一些资源过度开发的森林公园,可以考虑发展生态农业,利用当地的农产品和农村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这不仅可以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还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压力,保护环境。
5.加强政府监管政府应加强对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执法效率,严惩违法者,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6.激发企业责任意识鼓励企业以资源保护为前提开展商业活动,加强企业的责任意识,倡导企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企业参与环境保护责任。
北京郊游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北京郊游现状分析报告范文引言北京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且充满文化氛围的城市,拥有众多的著名景点和旅游资源。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京市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开始寻找郊游的机会,以获得放松身心的机会。
本文将对北京郊游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帮助了解北京郊游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1.北京郊游的概况北京市的郊游区域主要分布在五环外的城市边缘地区,包括门头沟、怀柔、昌平等地。
这些地区以其自然风光、文化遗址和休闲度假场所而闻名,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
近年来,北京郊游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城市,亲近大自然。
此外,一些特色景点的开发和宣传也吸引了更多游客。
然而,也不可忽视的是,一些人对郊游还存在一定的不了解和误解,需要进一步宣传和推广。
2.北京郊游的特色景点北京郊游的特色景点既有大自然的风光,也有丰富的文化遗址。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景点: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是一个以山水森林景观为主题的大型公园。
公园内有丰富的植被、清新的空气和独特的地质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
慕田峪长城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里的长城保留较为完整,风景秀丽,吸引了很多国内外游客。
龙庆峡龙庆峡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是一个以峡谷和水上娱乐为主题的景区。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峡谷风光,还可以进行划船、漂流等水上娱乐活动。
3.北京郊游的发展前景北京郊游的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身心健康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郊游作为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其次,北京市政府对郊游旅游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通过开展各种推广活动和提供便利设施,为郊游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然而,北京郊游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一些旅游景点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
此外,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一些景区面临着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的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摘要】本文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
在文章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接着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讨论了生态旅游管理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关的管理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文章展示了生态旅游管理的实际运作情况,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在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给出了对管理实践的建议。
本文旨在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分析,影响,策略,案例分析,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展望,建议,环保,旅游业,生态系统,管理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生态旅游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自然保护区作为地球上珍贵的生态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自然之美。
由于大规模的游客涌入和不当的管理方式,一些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甚至有些地区面临着生态退化的危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管理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旅游活动,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开展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于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游客体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探讨当前管理现状、管理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管理策略、案例分析等方面,为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自然保护区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保育场所,生态旅游管理的有效实施对于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现状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达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推动生态旅游与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推动生态旅游与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性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推动生态旅游与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成为了全球旅游业的重要方向。
这种可持续的旅游模式,既能满足游客对美丽自然环境的需求,又能保护和提升自然资源的价值,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能为地方经济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生态旅游的开发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与传统旅游区相比,生态旅游区一般位于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系统完整的地区,游客更愿意到这些地方来游玩。
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当地旅游服务业的收入和利润,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而且,生态旅游的开发还会使当地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推动当地文化的发展,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旅游。
这样一来,就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有效地推动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次,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现今,人类严重破坏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了大量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环境的退化。
生态旅游致力于保护、修复和提升自然资源及生态系统的价值,通过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旅游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使生态系统得以得到修复和提升。
这种模式的旅游可以有效促进对自然资源的爱护和维护,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明白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生态旅游还能带动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和恢复。
这样一来,旅游业就能够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实现双赢的结果。
最后,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也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可持续旅游的发展注重游客的文化体验,强调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和沟通。
通过在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交流,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增强了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存。
北京市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创新研究
北京市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创新研究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对应的压力也在增加。
为了有效开发和利用北京市的旅游资源,创新研究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部分:北京市旅游资源概况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北京市的旅游资源概况。
北京市以世界文化遗产的恭王府、天坛、故宫等著名景点著称。
另外,北京还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如北京野生动物园、北海公园和颐和园等。
这些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然而,目前北京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已经面临一些问题,例如旅游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环境破坏和文化侵蚀等问题。
因此,探索创新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平衡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部分:北京市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现状目前,北京市的旅游资源开发主要依靠传统的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
然而,这种开发模式存在一些弊端。
一方面,旅游资源的使用过于集中,导致资源利用不平衡。
另一方面,游客对传统景点的需求逐渐减少,导致一些景点的开发效果不佳。
因此,需要创新开发模式,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
第三部分:北京市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创新的探索在北京市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创新的探索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优化资源分配: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旅游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可以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私人投资者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减轻政府负担。
同时,要制定严格的保护政策,加强环境监管,保护好北京市的独特自然和文化资源。
2. 多元化旅游产品:创新旅游产品,提供更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可以通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出更加精品化的旅游线路。
此外,还可以结合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开发虚拟旅游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3. 旅游合作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开发旅游资源。
北京市可以与河北省、天津市等邻近地区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通过资源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同时,可以通过与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合作,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
生态保护区建设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区建设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区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礼物,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的重要区域。
然而,在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下,生态保护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态保护区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一方面,要坚决守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杜绝一切破坏生态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当地社区的发展需求,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居民从保护中受益,从而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生态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保护区的生态特征、物种分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情况,明确保护的重点和目标。
同时,要充分考虑周边地区的发展状况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划定合理的缓冲区和实验区,为适度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空间。
生态保护需要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支持。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保护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违法开发、盗猎盗采等行为;运用基因检测技术,对珍稀物种进行保护和繁育;推广生态修复技术,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此外,加强生态保护的科研投入,深入研究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物种的生存需求,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生态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生态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保护意识。
在保护区内设置科普展示馆、自然观察径等设施,为游客和当地居民提供了解生态知识的平台。
同时,将生态保护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培养下一代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生态旅游是生态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设计生态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生态旅游,可以为保护区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用于保护工作的开展和社区的发展。
但要注意控制游客数量,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大压力。
促进当地社区的发展是生态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为当地居民提供替代生计,如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养殖、手工艺品制作等,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问题研究
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问题研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自然环境的重视,生态旅游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更注重对目的地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更强调与当地社区的互动和合作。
在生态旅游的发展中,社区参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区参与在生态旅游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对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社区参与,实现生态旅游和社区共赢。
生态旅游的本质是保护自然,尊重当地文化,促进社区发展。
在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社区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社区参与可以提高当地居民对生态旅游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增强他们对环保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社区参与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
社区参与也可以促进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留住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加强社区参与不仅有助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也符合当地社区的利益诉求。
1. 社区参与意识不足。
在一些地方,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和经济条件限制,当地居民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和参与度较低,缺乏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难以与生态旅游发展取得良好的互动和共赢。
2. 经济利益分配不均。
在一些生态旅游目的地,由于旅游收入的分配不公,当地居民从中获得的经济利益有限,难以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生态旅游的保护和发展中来,这也影响了他们对生态旅游的支持和参与度。
3. 缺乏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
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缺乏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当地居民在决策和管理中缺乏话语权,他们的诉求和需求难以得到重视,这也使得他们的参与意愿较低。
三、促进社区参与的对策和建议1. 增强社区参与意识。
政府和生态旅游企业应当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增强当地居民对生态旅游的认同感和参与度,让他们意识到生态旅游对于当地环境和经济的重要性,从而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生态旅游的发展中来。
2. 公平合理分配利益。
政府和生态旅游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当地居民能够从生态旅游中获得应有的经济利益,增强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冶性情 、 净化心灵 、 保健娱乐 、 增强环保意识 。 以认识 自然 , 欣赏 自然 , 护 自然 , 保 不破 坏生 态平 衡 为基 础 的生 态旅 游 按 照 旅游 目的可 分 为 :
观光生态旅游 、 度假生态旅游 、 疗养生态旅游 、 休 闲生态旅游 、 科学考察生态旅游 、 险生态旅游 、 探
生 态 旅游 可 持 续 发 展 研 究
舒 代 宁
( 乐山师 范 学院 , 川 乐山 640 ) 四 104
摘
要: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 速发展的全新 的绿色旅游 , 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此 , 必须对 以走 向大 自然 、 亲
近大 自 为主题 的“ 然 生态旅游 热” 的内涵 、 特点 、 、 形式 功能加以研究 , 认真加 强规 划管理 , 真正实现生态旅 游的经济 、 、 社会
宗教 文化 生态 旅游 和科 普 教育 生态 旅游 等 多种 形 式 。 不管 是何种 形 式 的生 态旅 游 , 育功 能都 包 但 教 含其 中。发展 生 态旅 游 , 在 生态 教育 , 重 必须 把 生 态 意识上 升 为全 民意 识 。在整 个生 态旅 游 的全 过 程 中倡 导生 态教 育 , 别是 生 态道德 的教 育 , 爱 特 使 护 自然 景观 和人 文景 观 、 护野生 动物 和植 物 、 保 理 解 大 自然 、 爱 大 自然成 为旅 游者 的共 同意 愿 ; 热 使
18 98年 , 国际旅 游组 织给生 态旅 游 的定 义是 :
界银行环境部门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 :有 目的 “ 地前往 自然地区去 了解环境的文化 和 自然历史 , 它不会破坏 自然 ,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 自 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 目前 , 最流行的生态旅游的定义有两个 :
旅游景点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景点规划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旅游景点的规划与发展。
然而,仅仅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旅游景点规划,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景点规划必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探讨旅游景点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环境保护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景区面临着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在旅游景点规划中,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首先,景区规划应该遵循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景区规划中应该合理划定保护区域和开发区域,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其次,景区规划应该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
例如,在景区规划中可以引入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可以推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制度,减少资源的浪费。
最后,景区规划应该注重环境教育和宣传。
通过设置环境教育基地和展示馆,向游客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同时,可以通过宣传和推广环保旅游理念,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二、文化传承旅游景点规划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传承。
旅游景点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
首先,景区规划应该注重保护历史建筑和文物。
通过合理的修缮和保护措施,使历史建筑得以保存,不仅可以保护文化遗产,还可以提供游客观赏和学习的机会。
其次,景区规划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展览和表演等方式,向游客展示当地的传统文化,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和认同感。
最后,景区规划应该注重与当地社区的合作与共赢。
通过与当地居民合作,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促进当地社区的发展。
三、社会效益旅游景点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全域旅游_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
全域旅游_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近年来,全域旅游成为全球旅游业的主流发展趋势,旨在整合旅游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体验,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在全域旅游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本文将以北京为例,探讨其在全域旅游中的理念创新和成功经验。
一、概念解析全域旅游是一种将不同地域间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全景观的旅游体验的发展模式。
它突破了传统旅游局限于某个景点或特定区域的局限性,通过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品链条,提供更丰富、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二、北京的全域旅游发展历程北京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文化与历史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早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时候,就认清了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以文化旅游、自然风光旅游、人文旅游为主的全域旅游格局。
例如,北京的长城、故宫、天坛等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的到来。
同时,北京还致力于保护和开发优质的自然景观资源,如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以及山水风光如八达岭长城等。
三、理念创新:全链条旅游服务全域旅游的理念创新在于提供全链条的旅游服务。
北京在旅游体验上推崇“全方位、全程、全景观”的理念。
首先,在旅游出发前,北京提供便捷的旅行服务,包括交通、住宿、签证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
游客可以在提前预订门票、酒店等需求,无论是在线还是线下,都能得到贴心的服务。
其次,在旅游过程中,北京注重游客的全方位体验,提供各类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包括城市观光、名胜古迹、购物娱乐、农村旅游等多元化选择。
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游客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旅游线路。
此外,北京还注重游客的全程服务,提供导游、翻译、登记、讲解等服务,以满足游客的各项需求。
最后,在旅行返回后,北京提供贴心的旅游回访和评价服务,以不断改善和优化旅游服务质量。
四、成功经验:文化与创新结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北京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旅游业在如今全球化和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然而,伴随着人们对旅游的日益重视,旅游业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生态旅游和可持续旅游发展概念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旅游的目标。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态旅游的定义。
生态旅游是指在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通过旅游活动来认识和欣赏自然环境的一种旅游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大规模旅游,生态旅游强调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并与当地社区融为一体,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可持续旅游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旅游需求的同时,确保不危害或减少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并为未来世代提供满意的旅游体验。
而生态旅游则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行动。
首先,政府需要颁布和实施相关法规和政策,以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
同时,政府也应该鼓励和支持企业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采取可持续的经营方式,如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废物排放等。
其次,教育和宣传在可持续旅游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公众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
这不仅包括对游客的教育,也包括对旅游从业者和当地社区的教育。
只有通过大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旅游的目标。
另外,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也是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许多国家已经开始投资和推广生态旅游项目,以吸引游客并促进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一些国家利用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和景观进行旅游开发,同时设立公共设施和服务,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这些项目不仅创造就业机会,还鼓励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的参与。
最后,旅游业界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旅游发展。
各方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旅游从业者、非政府组织和游客,应该加强对话和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旅游发展的策略和计划。
《2024年北京浅山区绿色空间及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研究》范文
《北京浅山区绿色空间及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研究》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近年来其城市化进程迅猛,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其中,浅山区作为连接城市与自然的重要纽带,其绿色空间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变化尤为重要。
本篇研究报告主要关注北京浅山区的绿色空间发展及生态环境质量变化,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实例的研究,探讨浅山区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改善策略。
二、北京浅山区绿色空间概述北京浅山区指的是山区与平原交界的地带,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这些区域通常包括公园、绿地、林地、湿地等绿色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运动和呼吸新鲜空气的场所。
同时,这些绿色空间也起到了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生态服务功能。
三、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研究1. 空气质量变化近年来,北京的空气质量有了显著改善。
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措施,如减少工业排放、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增加绿化面积等,浅山区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周边地区的工业活动影响,仍需持续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空气质量的恶化。
2. 水质变化北京的水资源主要依赖外部调水,而浅山区的水质对于整个城市的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浅山区的水质曾一度恶化。
近年来,通过加强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如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雨污分流等,浅山区的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3. 生物多样性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浅山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然而,通过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以及推动生态修复工程,浅山区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
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机会。
四、存在的问题及挑战1. 城市扩张与生态保护矛盾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在保证城市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浅山区的生态环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绿色空间管理不足目前,北京的绿色空间管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公众参与度不高等。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旅游需求的增加,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已成为一种趋势。
在开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景区环境的破坏、游客过度开发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可持续发展对策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森林公园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 景区环境破坏严重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森林公园的景区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过度的踩踏、乱扔垃圾等行为导致了植被枯萎,水源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景区的生态环境。
2. 游客滞留现象普遍在旅游旺季,森林公园经常会出现游客滞留的现象,导致交通拥堵、环境脏乱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也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旅游设施配套不完善一些森林公园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未能完善旅游设施,导致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停留、休息等设施不足,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二、可持续发展对策鉴于上述问题,为了促进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了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可以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监管,禁止乱扔垃圾、破坏植被等行为。
在景区内设置生态保护区,限制游客活动的范围,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
2. 完善交通管理措施为了解决游客滞留的问题,可以在景区附近建设停车场,并增加公共交通工具,方便游客前往景区。
在景区内加强交通管理,避免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
3. 提高游客服务水平为了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可以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增加观光台、休息点等设施,方便游客的休息和观光。
加强对游客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4. 倡导可持续旅游理念为了培养游客的环保意识,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途径,倡导游客进行环境友好的旅游行为,避免对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风景园林课题(国家级)
面上项目
01512
201201-2
60
面上项目
01512
201201-2
60
面上项目
01512
序号
批准号/代码
59 51178300/E080303
60 41171156/D0103
61
项目名
负责人
城市公共空间音 质要素分析和声 景观设计模式的
研究 基于生态系统服 务的陕北黄土丘 陵区景观多功能
性研究 “城镇绿地生态 构建和管控关键 技术研究与示
风景园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旅游、游憩相关 2.聚居环境 3.管理相关 4.生态相关 5.文化、传播 6.传统园林 7.城市尺度 8.风景园林理论相关 9.风景园林资源相关 10.风景园林应用类型研究
序号
批准号/代码
项目名
负责人
依托单位
批准经费 起始时间
(万)
所属基金
1
58670236/ E080202 风景信息时空转 冯纪忠
200801-2 国家自然科学
18
01012
基金
200801-2 国家自然科学
25
01012
基金
序号
批准号/代码
30
50878092/e080202
项目名
负责人
城市景观特色级 余柏椿 区理论模式研究
依托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批准经费 (万)
32
起始时间
200901-2 01112
所属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
詹嘉
景德镇陶瓷学 院
200901-2 国家自然科学
22
01112
基金
43
20 世纪 50 年代中
国现代园林的历
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 引言北京市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增长,北京市的旅游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压力。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市内的旅游资源,北京市制定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游客体验。
2. 目标与原则本规划的目标是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升北京市旅游业的竞争力,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规划遵循以下原则:•保护旅游资源:保护和恢复北京市的自然景观、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同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供更好的游客体验。
•持续创新发展:鼓励创新和科技应用,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促进合理开发:合理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经营,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3. 规划内容3.1 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北京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规划将加强对这些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具体举措包括:•加强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并制定相应的修缮和管理计划。
•加强对自然景观的保护与恢复,保护北京市的山水生态环境。
•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推动相关研究与学术交流。
3.2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市将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改善游客的出行环境。
具体举措包括:•建设更多的公共厕所和垃圾处理设施,提升旅游景区的卫生环境。
•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加强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方便游客的出行。
•加强旅游信息服务设施的建设,提供准确、及时的旅游信息。
3.3 旅游产业发展北京市将积极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具体举措包括:•支持旅游业与文化、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和文创产品的开发。
•鼓励旅游业与农业的合作,推动农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农家乐、采摘等农业体验项目。
•加强旅游业的国际合作,推动跨境旅游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生态旅游的兴起,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由于开发方式不当和管理不善,一些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环境破坏、资源浪费、游客安全等。
对于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开发现状目前,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自然风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文化等方面。
一些地区依托自身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森林公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一些森林公园还通过举办生态文化节、生态教育活动等方式,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提高了生态旅游的品质和水平。
与此一些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一些开发商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和提高景区的知名度,采取了大规模的开发手段,导致了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
一些游客在游览森林公园时存在着不文明行为,如乱扔垃圾、破坏植被和野生动物等,进一步加剧了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可持续发展对策针对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从而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
1. 加强管理力度对于森林公园的开发和管理需要加强力度。
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管理机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
加强对森林公园的监管,加大巡逻力度,及时发现和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防止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的发生。
要加强对开发商的监管,鼓励其采取环保的开发方式,促进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
2. 推进绿色发展要推进森林公园的绿色发展。
对森林公园的开发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倡导绿色出行和低碳旅游,提倡游客做到“零污染、低碳出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推行绿色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等措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3. 加大宣传力度要加大对生态旅游的宣传力度。
生态旅游的规划和发展
生态旅游的规划和发展一、前言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旅游模式,它一方面能够盘活地方资源和经济,同时也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双赢。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发展生态旅游,就需要了解相关的规划和发展策略。
本文将主要从规划和发展两个方面来探讨生态旅游的相关问题。
二、规划规划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
(一)国家层面1.《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我国旅游局制定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确立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框架和基本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2.发现中国发现中国是由我国旅游局主导推出的国家级生态旅游品牌,目的是通过标准规范和能力提升,提高中国生态旅游的竞争力,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地方层面生态旅游规划需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以下是地方规划的例子。
1.三江源生态旅游区规划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三江源生态旅游区规划意在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协同发展”的目标,规划的重点在于把握好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平衡。
2.九寨沟生态旅游区规划九寨沟是一处自然风景区,其规划着眼于提升旅游体验,推动旅游产业升级,积极实现“旅游+文化+体育”的目标。
三、发展规划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前置条件,依照规划的要求,生态旅游需要在不断的发展中实现其价值。
1.提升旅游品质生态旅游地区需要提升旅游品质,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旅游设施等方式,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
2.创新业态生态旅游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业态,不断开拓新的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选择,同时也为当地经济注入更多的活力。
3.提高生态保护意识生态旅游地区需要更加重视生态保护,加大投入,推进生态建设,提高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共同建立起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4.深化合作生态旅游发展需要深化合作,通过各方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推进生态旅游发展,同时也能够增强旅游区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案例分析
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案例分析引言: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是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案例,探讨其背后的思路和策略,以及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生态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特定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区域。
它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等多个因素。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选取了某国的一个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案例进行分析。
二、规划目标:该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的目标是保护和恢复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区域的环境质量。
三、规划内容:1. 生态系统保护:该规划案例中,首要任务是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系统。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2. 恢复生态环境:为了恢复已经受损的生态环境,规划案例中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进行水土保持工程,防止土壤侵蚀;进行植被恢复工作,增加植被覆盖率;对受污染的水源进行治理,保障水质安全。
3. 社区发展:规划案例中强调了社区的参与和发展。
通过培训当地居民的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同时,鼓励当地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发展项目,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4. 生态旅游发展:该规划案例中,生态旅游被视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发生态旅游景点和推广生态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赏自然风光,增加当地的旅游收入。
四、实施策略:1. 多部门合作:为了实现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的目标,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
环境保护、林业、农业、旅游等部门应该共同制定政策和方案,协调各自的行动。
2. 公众参与:规划案例中强调了公众的参与和意见征集。
通过公开听证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征集公众对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公正性和可行性。
北京生态涵养区发展路径
北京生态涵养区发展路径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一直是重要的议题之一。
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北京市积极推动生态涵养区的发展。
本文将从生态涵养区的概念、发展路径和建设成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态涵养区的概念生态涵养区是指在城市建设中,通过划定一定的区域范围,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涵养区的建设旨在通过生态修复、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涵养区的发展路径1. 制定科学规划: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生态涵养区的范围和功能定位。
规划应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系统需求,确定合理的生态恢复与保护目标。
2. 强化生态修复:生态涵养区的核心任务是修复和改善生态系统。
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水资源调控等措施,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 推进生态保护:生态涵养区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制度,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4. 加强生态建设:生态涵养区的建设应注重生态建设的全过程。
包括生态旅游开发、生态农业推广、生态产业发展等。
通过生态经济的发展,促进生态涵养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涵养区的建设成果1. 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生态涵养区的建设使得北京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水质、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得到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提升。
2. 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生态涵养区的建设推动了北京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生态涵养区的建设,北京市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3. 社会效益的提高:生态涵养区的建设不仅仅带来了环境效益,还带来了社会效益。
通过生态旅游开发、生态产业发展等,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山区生态旅游区建设和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主题词: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1.北京山区生态旅游资源特点生态旅游资源是以生态美吸引游客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的客体。
具有人文背景的自然景观和原始的(或单纯的)自然景观都应属于生态旅游资源的范畴。
具体而言,生态旅游资源大体由山、水、天象、生物四大要素构成。
人文要素负载于四大要素之中,为生态旅游资源增添文化魅力。
北京是个多山的地方,山地约占全市面积的2/3。
大面积的山地,给生态旅游提供了内容丰富的载体。
1.1 地段美——体现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生态系统的内部差异北京的自然文脉呈半圈状结构,西山和北山两条山脉在北京西北部交汇,形成东北、北、西、西南半包围型山地空间格局。
西、西南山地称西山,属太行山脉范畴,境内由四列东北—西南向岭谷相间排列的褶皱山组成。
北、北东山地称北山(又称军都山),属燕山山脉范畴,境内主要由镶嵌着若干山间盆地的断块山组成。
北山和西山两大地貌单元围合构成了面积达5000多km2的半封闭“海湾”。
京城就坐落在这一“海湾”经冲积而形成的北京小平原西南部。
这种地貌分布空间格局,构成了北京众多旅游景观的宏观背景。
1.1.1 地段美的表现形式之一。
地势呈阶梯状上升,构成多级观景台面。
北京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为山地,东南为平原。
从横剖面图可以看到西山有两级明显的夷平面(表1)。
西山和北山夷平面,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其他自然要素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因而构成许多不同特色的观景层面,这些平台可以作为山景开发的基地。
北京山地的多层性,也是观赏大尺度山景的主体内容之一。
1.1.2 地段美的表现形式之二。
以植被为主的景观垂直分异明显。
北京西北部的中山山地相对高差大,一般高差均在1000~1500m左右,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植被表现出一定的垂直分布规律。
从山麓到山顶一般可分为四个植被带:低山落叶阔叶灌丛和灌草丛带;中山下部松栎林带;中山上部桦树林带;山顶草甸带。
此外,山坡坡向的不同引起阴阳坡水热条件的差异也影响着北京山地植被的分布。
以植被为主的自然地带的垂直分异特征决定了景观在不同尺度上的地段差异,从而构成了北京山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地段韵律。
1.2 时序美——体现以物候学为基础的生态旅游资源的时空差异山、水、天象、生物等生态旅游要素的季相变化,鲜明地反映着景观的时序美。
充分利用物候历,可以揭示生态旅游资源的时空差异以及一个地方季相的基本状况。
北京地区的季相,时段分明,各具特点。
北京地区各季段到来的物候标志和季相特点概括如表2,北京山区生态旅游资源的时序之美清晰可见。
北京地区春、秋季各约两个月。
夏季约四个半月,冬季约三个半月。
春秋佳日虽短,然而季相变化最丰富,是北京地区景观时序最有风采的时段,成为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良好资源。
表2 北京地区的季相特点1.3 生态旅游资源是时序美和地段美的统一地段美和时序美是构成生态旅游资源的独特性的本质,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性,并且能够进行时空转换。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充分体现了旅游资源的时空转换关系。
“人间四月”和“山寺桃花”构成一幅由不同地段的景色交织而成的图画;“芳菲尽”和“始盛开”又让人有天然景色美不胜收的感觉。
这里,空间因时间的延续加以拓展;时间因空间的扩大得到延伸。
2.生态旅游开发的山地型郊区模式2.1 地段美和时序美在旅游开发中的运用2.1.1 利用地段美开展垂直带谱生态回归游。
生态旅游资源的地段性分布规律,决定了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进行分区规划是可能和必要的。
为解决生态旅游和自然保护的双重压力,对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这类生态旅游地进行功能分区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在环境容量允许的前提下,要尽量增加客源,吸引更多的生态游人。
进行生态旅游地及生态旅游产品的形象策划对达到此目的具有重要的影响。
生态旅游地的特定地理背景是形象策划的基础,要根据这种特定地理文脉(context),分地段(section) 设计出独特的生态旅游产品,以形成不同的生态回归情调,然后对旅游地进行形象策划(corporate identity)。
在形象策划基础上,加强广告宣传,提高生态旅游地的知名度。
设计生态旅游产品时,要在不同地段设计不同的产品,重点放在不对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和能为游客合理利用的项目上。
要把景观生态学原理导入生态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中,使得人工景观与天然景观共生程度高,真正做到人工建筑的“斑块”、“廊道”和天然的“斑块”、“廊道”、“基质”相协调。
在设计中还应注意对当地民俗及风土环境等文化内涵的研究,注意从地方居民中汲取精华,从文化学的角度来探讨风景建筑的文化归属,从而找出其创作的着眼点,设计出得体于自然,巧构于环境的风景建筑。
百花山和云蒙山的旅游开发规划都采用了垂直带谱生态回归游的设计方案,强调分垂直带的阴阳坡等不同地段进行规划,充分注意了景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规划措施与景观生态保护的关系。
2.1.2时序美和景象组合设计。
为使旅游目的地某一局部地区的季相更加丰富、美好,使花开花落、叶绿叶黄的变化,形成各具特色的美的组合,需要考虑物候相发生的迟早及其延续时间,依据至少两种物候相,对树木进行物候相组合分类,并做出设计。
从宏观上看,树木物候相的变化可以区分为萌动期、绿色期(或称光合期)、秋色期、休眠期、花期、果期等几个时期,对北京地区常见的六七十种树木,按照其物候相组合情况进行分类,可以分别看出各种乔灌木绿色期、叶幕期和秋色期开始早晚和持续时间长短的差别。
了解各种乔灌木花期和叶幕期配合情况,在绿化设计中恰当利用这些分类表,有助于把握绿化材料的物候特点,作出符合主题的设计。
北京地区春、夏、秋、冬四季来临早迟在空间上差异的基本情况概括起来,有两个特点:一是各季节到来日期的空间差异明显,尤其以春季和秋、冬的到来表现最为突出。
而春、秋佳日正是景观季相变化非常迅速的时期,并且其年际变动也大,这使得迅速多变的景观季相与其空间差异显著的背景相叠加,为踏青与秋游提供了远近咸宜、时机相错、类型多样的季相旅游资源。
二是各季节到来日期的早迟,在空间变化上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春、夏季的来临,以城区为最早,向近郊和远郊山区逐渐推迟;秋、冬季节的来临,则正好相反,以远郊、山区为最早,向近郊和城区逐渐推迟。
在景观季相上表现为春、夏季“绿波”是从市区逐渐扩散式地传播到周围的近郊区,乃至远郊和山区;秋、冬季“褐波”则是从山区、郊区逐渐集聚式地传播到市区。
利用春、秋佳景在空间上按照一定先后顺序出现的规律性,还可以适时作出异地之间的物候预告,为旅游管理部门安排到各地作季相旅游,使导游做到心中有数,使游人能够捕变幻的佳景于瞬时,提供了许多方便。
事实表明,物候现象的发生可以灵敏地反映出自然生态系统在季节动态方面的地区差异。
具体揭示季节早晚和长短的地区差异规律,对于各地自然环境与资源的开发、利用、经营、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山区旅游地域综合体:成本效益分析在“北京山区生态旅游区建设和可持续旅游业发展”的研究中,我们将经济地理学中“生产地域综合体”的概念引入山区旅游业的研究之中,从全局出发,用系统和综合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把旅游目的地区作为研究单元,并把他视为一个“旅游地域综合体”。
目的区内与旅游业发展关系密切的要素,都是旅游地域综合体的构成要素。
从旅游政策的执行角度看,在综合研究框架内,设计出一种方法,他有助于理解在复杂的山区旅游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方法称之为“旅游相互关系矩阵”法。
以此为基础可以进行复杂的成本—效益分析,并能说明如何进行系统的战略调控。
近10年来,不少研究者对北京山区人类活动与生物圈内的种种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研究。
本项目利用其中的研究结果,试图从旅游政策的角度,用旅游相互作用矩阵一步步地分析旅游系统中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2.2.1 旅游相互关系矩阵的建立与分析。
建立“旅游相互关系矩阵”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思想。
系统中个别要素之间的关系,处在最显要位置的是过程,而不是通常认为的要素本身。
“旅游相互关系矩阵”有利于我们区分出四种要素:活跃要素(强烈地影响其他要素,而其他要素对这类要素仅仅只有中度影响)、被动要素(仅仅中度地影响其他要素,而其他要素对这类要素的影响却很强烈)、静态要素(中度地影响其他要素,同时其他要素对这类要素的影响也仅仅达到中等程度)、关键要素(强烈地影响其他要素,同时也强烈地影响自身)。
根据系统论的思想,我们可以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和专家的咨询,构建“旅游相互关系矩阵”。
具体方法是:第一步:选择和确定“旅游地域综合体”中最重要的元素。
根据北京山区旅游地的具体情况,选择了12个基本要素,作为构成山区旅游地域综合体最重要的元素。
这些要素是:自然景观、空气质量、水体环境、基本建设、当地居民、旅游者、餐饮业、旅馆和度假别墅、索道(滑道)、农业、购物、其他服务业。
第二步:对系统中的要素的相互作用进行评估。
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四种刻度表示:0=无任何影响效果,1=有较小影响效果,2=有中度影响效果,3=有强影响效果。
这些关系产生的影响有正负两方面。
也有“被动承受”和“主动影响”的差异。
通过对北京山区旅游地域综合体进行的详尽调查,得出一系列结论,描述和说明12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状况。
第三步:建立效益矩阵和成本矩阵。
在分析旅游对山区的种种正负面影响后,得出旅游地域综合体效益和成本结果(表3)。
我们可以对每一要素相互之间的主动和被动的效益成本关系加以描述,并将结果以各要素的成本向量(OB)和效益向量(OA)表示出来。
由此,成本效益向量可以用AB表示(图1)。
每个单一要素对其他要素的作用和关系确定了该个别要素在上述系统中的位置。
他可以通过成本和效益比较的组合得到较好的解释。
12个要素的成本效益比较可以用各种特征加以解释。
AB在四个象限中的箭头的方向、长度、倾斜度、位置等在成本效益的比较中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
(1)成本-效益向量的方向(箭头的方向)。
以θ表示(0≤θ≤2π),他显示在成本区和效益区的对比中主动和被动的关系。
可以分为四种组合类型。
①成本生成(主动)和成本负荷(被动)的组合要素,0<θ<π/2,②成本生成(主动)和效益承受(被动)组合要素,π/2<θ<3π/2,③效益生成(主动)和效益承受(被动)组合要素,π<θ<3π/2。
④效益生成(主动)和成本负荷(被动)要素,3π/2<θ<2π。
(2)成本—效益向量的倾斜度(箭头的倾斜度)。
表明影响结果(如主动关系和被动关系)在成本和效益区内是否起主导作用。
①接近垂直的箭头,即两个成本—效益向量的夹角接近垂直,如自然景观、农业等,其主动影响起主导作用。
②接近水平的箭头,即两个成本—效益向量的夹角接近垂直,如旅游者、基础设施等,受影响(被动要素)起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