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制度与传统民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法制度与传统民居

在漫长的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有一种制度,始终不变的支撑连结这复杂的传统社会中的每一个零件,它的影响力体现在封建王朝的每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它的触角延伸到任何一个细小的角落。这种制度就是传统社会的根基,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套始终维护和持续不断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统治和服从的等级关系为特征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制度。它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来保证他们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随着原始公社制度的逐渐解体,私有制的出现使得包括若干个个体家庭的父系家族内部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成的.产生于商代后期。西周建立以后,由于周人有着悠久的农业生活传统,而且宗族关系在人们生活中占突出地位,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地位,便在商代宗族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体系完备、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这时的宗法制度已经确立了嫡、庶之分和大宗、小宗制度。嫡长子为全宗族的大宗,旁系庶子为小宗,大宗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享有政治上的特权,这种以嫡长子继承制来确立并巩固父系家长在本族中的地位便是宗法制度的核心。

以血缘家族为核心的宗法制度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成为了贯穿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的思想统治和社会结构核心。无论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还是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都依赖和屈从于等级关系。宗法制度使得传统社会成为了一个亲疏严明,系统显然的血缘实体,强烈的“家国一体”的等级尊卑观念渗透到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深深制约着中国传统建筑的诸多方面,包括传统的民居。

建筑是社会意识的反映。通地理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相比,社会意识是决定建筑形式的主要因素。早在距今5000多年的仰韶文化居住遗址就能体现出这种社会意识,遗址由一座居中的大型方形房子和围绕着大房子的数十座小房子组成。我们可以看出大型房子是氏族公共的场所,类似之后的宗庙一类,而每个小房子就是一个小家庭单位。而当进入文明社会,宗法制度体现在居住形式上,就出现了以聚族而居的群落,进而形成庭院形式的传统民居。

传统民居建筑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还是南方的民居,其建筑规格,房间布局都不是随心所欲的。每一处的设置都体现了“父尊子悲、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家族宗法伦理。

四合院是体现宗法制度这一理念的最好的建筑表现形式。在四合院中以血缘为纽带的族人共居一院,是一种很完美的体现了尊卑有序、维护尊长特权,以巩固统治秩序的建筑形式四合院被深深地打上了宗法的烙印,在封建社会中久盛不衰。四合院是个广泛的建筑理念,它不仅仅限于老百姓的住宅,宫殿、王府、寺庙、宗祠、官府等都采用四合院的形式。

从一门一户的四合院到恭王府、《红楼梦》的大型四合院,它规规矩矩方方正正,几乎完全按照中轴线对称,一如森严的等级制度。这种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从北京四合院的大门我们就可见一斑。北京四合院的大门,从建筑上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由一间或若干间房屋构成的屋宇式大门;另一种是在院墙合陇处建造的墙垣式大门,前者是社会的中上层阶级住宅中使用,而后者多为普通老百姓居住。屋宇式大门中的最高级最豪华的是王府大门,通常设有五间三启门和三间一启门,门的大小、间数、门饰、色彩等都象征着身份和地位。甚至就连门上的金钉的数目也是严格要求的,比如清顺治规定亲王府每门六十三钉,世子府比亲王府少九分之二。而之后的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均属于屋宇式大门,级别依次降低。

“四合院”以庭院为中心,四周由房子围合而成,这就是它得名“四合院”的原因。四合院的四角通常用走廊、围墙等将四周的房子连接起来,创造了一个与外界隔离的内向院落小环境,封闭性较强。这种封闭空间的秩序,恰恰与儒家中“男女有别”、“内外有别”的伦理秩序相对应。四合院内的布局严谨,适合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和礼仪,便于安排家庭成员的住所,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四合院严格遵守中轴对称布局,经常是坐北朝南、左右对称,井然有序。四合院的大门常在东南角上,而且南边的屋子比较高,即从风水的角度讲是“坎宅巽门”,寓意家业兴旺。

三进四合院是其非常典型的住宅形式。从大门进来之后,迎面是一块影壁,在空间上起到转折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不让人直接看到宅内的情形,因为传统的观念是家财不外露。四合院一般都有前后两院,或内外两院。

前院的房子,即南房,由于坐南朝北风水不好,所以主人不会住在这里,一般作为仆役住房、厨房,有的时候也作为客房。内外院通过一道“垂花门”区分开来,内院和外院的等级不同,内外分明,妇女不能随便到外院,客人不能随便到内院。内院和外院空间的不同,伦理环境也不同,隐形中要求人们有不同的举止。可开可闭的门,不仅仅是空间的枢纽通道,也是伦理行为变换的分界。

后院是全宅的主体,有正房、厅堂和东西厢房。其中处于中轴线上的正房四合院内最高级别的房间,一般为三开间,占地最大,用料也最好,是院里长辈起居的地方。而东西两侧的厢房,一般开间比较小,是晚辈住的地方。而东西厢房也有讲究,一般长子即“兄”一家人住在东厢房,而西厢住“弟”一家人,一般来说东厢房的尺寸略大于西厢房,这也体现了长幼等级。中间的厅堂是一家的核心空间,专门用来办理婚丧寿祭祀等家族的大事。厅堂是家长权利的象征,适用于各种四合院:天子有金銮宝殿,地方官有衙门大堂,族长有祠堂等等。这种住宅形式,顺应了我过古代的家族制度。四合院标榜共同的祖先,维系亲情,同时也体现了家族成员的不同地位,宛如一幅生动的家族礼仪活动的真实写照,更是宗法制度的物质家园。

不仅仅是四合院,江南布局规整的宗族祠堂、合院群聚落、甚至一切家族的墓地,都是宗法制度的活化石,它们的每一处都散发着这种人文伦理浸透的气息,耐人寻味。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这些传统民居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被保护在了狭小的空间里。而对于中国人来说,保护这些民居的外在存在只是基础的,如何保护这些历史见证者背后所体现的源远流长的代表着中国人信仰根基的宗法文化,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