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生态养鱼技术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稻田与渔业相结合的农业种养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养殖鱼类,利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废弃物为鱼类提供养分,从而实现稻田与渔业的互惠共生。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以下将介绍稻渔综合种养的五种模式。
一、池塘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池塘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将稻田和渔业相结合,利用池塘进行稻鱼共生。
在这种模式下,稻田一侧修建鱼塘,通过渠道将鱼塘与稻田连接起来。
在池塘中养殖适合与稻田共生的鱼类,如鲫鱼、鲢鱼等。
养殖鱼类在稻田中可以起到捕食稻田害虫的作用,避免农药对水产养殖的污染。
稻田中养着的鱼类还可以提供稻田生态系统所需的养分,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还可以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堤坝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利用稻田的堤坝进行养鱼,是一种常见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经常会在稻田的堤坝处设置一些鱼缸或者水池,将水稻田和养鱼场紧密结合在一起。
鱼缸或者水池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以适应当地的水稻和水产养殖的需要。
堤坝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减少渔业污染农田的情况。
水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将稻田和水产养殖设施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水下种养生态系统。
在这种模式下,通过在水稻下方悬挂水产养殖网箱,养殖适合与水稻共生的鱼类。
水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利用稻田的空间,实现水产养殖和水稻共生共利。
通过在水稻下方养鱼,可以有效地防止稻田害虫的发生,减少对农药的使用,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
稻田养鱼技术
稻田养鱼技术一、引言稻田养鱼技术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养殖方式,它将水稻和鱼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稻田养鱼技术的原理、优点、适宜品种、建设方法、管理要点等方面。
二、原理稻田养鱼技术是一种以水稻为主体,以鱼类为辅助的生态农业模式。
其原理是通过在水田中放置适宜品种的鱼类,使其与水稻共生共长,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生产。
具体来说,稻田养鱼技术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效益:1. 消灭害虫:通过放置食肉性或杂食性鱼类,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田中的害虫和有害微生物,减少农药使用量。
2. 施肥增产:鱼类粪便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可以为水稻提供足够的氮、磷等元素,促进其生长发育。
3. 增加收益:同时进行水稻和鱼类的养殖,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优点稻田养鱼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点:1. 生态友好:稻田养鱼技术采用生态循环的方式进行养殖,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对环境污染较小。
2. 节约成本:稻田养鱼技术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成本,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3. 提高产量:通过施肥和控制害虫等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4. 多元化收益:同时进行水稻和鱼类的养殖,可以增加收益来源,降低经济风险。
四、适宜品种在稻田中进行养鱼需要选择适宜品种。
一般来说,适宜品种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耐低氧性强:由于水稻生长需要大量的氧气,因此在水田中需选择耐低氧性较强的鱼类。
2. 体型适中:鱼体过大或过小都不适合在稻田中养殖,应选择体型适中的品种。
3. 食性杂:杂食性鱼类可以吃掉水稻田中的害虫和有害微生物,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 生长快:生长快的鱼类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收获标准,提高经济效益。
常见适宜品种包括草鱼、青鱼、鲫鱼、黑鱼等。
五、建设方法稻田养鱼技术需要特定的建设方法。
下面将介绍具体步骤:1. 确定养殖区域:选择平坦、排水良好的水田进行养殖。
2. 准备池塘:在水田中挖掘一定大小的池塘,深度一般为1米左右。
水稻养鱼技术
水稻养鱼技术一)稻田养殖的条件与方式一、稻田养鱼的条件:稻田的水源和土质要好,保证在养鱼后不怕缺水,其次是稻田的地形地势保证在雨季中不会被大水淹没,同时要肥料(主要有机肥料)充足,而且要选种耐大肥、茎粗壮不易倒伏的水稻品种。
稻田为作养鱼水体来看,其特点不同于池塘、湖泊等水体,稻田水极浅,一般水深只有1—2寸,最深3—4寸左右,由于水浅,水温受气温的影响甚大,在夏季烈日照射下,有时水温可高达40℃。
在饵料条件方面,稻田中主要是杂草和底栖动物较多。
而浮游生物较少,所以稻田最适宜养殖耐浅水、高温,而又是杂食或草食性等鱼类。
在我们的通常养殖鱼类中,鲤、鲫鱼及草鱼,(当年鱼种)等是符合这些条件的,因而是主要养殖对象。
有些地区也少量搭配鲢、鳙。
二、稻田养鱼主要分四种类型1.单季稻田养殖鱼:主要放夏花鱼种,一般早稻田中,3 月中旬播种,4月下旬插秧,插后10天左右放鱼苗或鲤夏花或放鲤鱼卵,孵化育苗(田水至少6cm深),当鱼苗长成2cm 时,便挖通田埂,让鱼苗自行游散四周,稻田中,这方式成本低,但鱼产量不高。
2.冬闲田养鱼:它是利用晚稻收割以后到翌年春季早稻生产前的一段稻田休闲期养鱼,也有在水稻插秧后就放鱼,一直养到农历春季前起鱼,冬闲田养鱼,应选择蓄水深、当阳避风、靠近住宅、便于管理的稻田。
冬闲田养鱼,水温低,天然饵料少,除重施基肥,及时追肥外,还要投喂菜饼、糠饼、棉饼、熟红薯之类的精饲料。
此外还应搭棚防寒。
(二)养鱼稻田工程建设为了防逃、护鱼、便于饲料管理和捕鱼起水,养鱼稻田而要按要求修建和制备一些简易设备和工具。
一、加高加宽田埂鱼类有跳跃的习性,如鲤鱼有时就会跳越田埂;另外,一些食鱼的鸟也会在田埂上将鱼啄走;同时,稻田时常有黄鳝、田鼠、水蛇打洞穿埂引起漏水跑鱼。
因此,农田整修时,必须将田埂加高增宽,必要时采用条石或三合土护坡。
田埂高度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稻田而定:丘陵地区应高出稻田40一50cm,平原地区应高出稻田50一70cm,冬闲水田和湖区低洼田的田埂应高出稻田80cm以上,田埂顶宽50cm以上。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为适应新时期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要求,为稳定水稻生产、促进渔业发展,在原稻田养鱼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技术,是“原稻田养鱼技术”的升级版。
该技术是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对稻田浅水生态系统进行工程改造,通过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农机和农艺技术的融合,实现稻田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经营,能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经济效益,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稻田生态环境。
图1稻蟹共作模式(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寒地稻综渔合种养技术于2013年开始在黑龙江省推广,2016年至2020年,连续五年被遴选为为黑龙江省水产主推技术。
“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全省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面积35.4万亩,之后推广规模逐年扩大,至2020年全省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面积HO万亩,比2016年增加210.73%。
2016年,黑龙江省共有8个市(地)、25个县(市、区)推广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之后推广范围逐年扩大,至2020年共有12个市(地)、54个县(市、区)推广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佳木斯市深入挖掘稻渔综合种养“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潜力,充分发挥稻渔综合种养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全市稻渔综合种养健康持续发展,2019年,佳木斯市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面积6.8万亩,比“十二五”末增长580%,2020年推广寒地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面积7.5万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推广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综合效益显著。
在经济效益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的水产品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每亩可增产鱼(蟹)2Okg以上,稻鱼共作模式亩增收100元以上,稻蟹共作模式亩增收300~500元。
二是水稻品质提升为农民增加的效益。
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的生态种养结合,提高了水稻安全水平和品质,增加了其科技内涵(有故事可讲),较大幅度提高了部分示范区和辐射区的水稻销售价格,特别是绿色、有机水稻的价格,可提高一倍以上,农民增效非常显著。
稻田养鱼实施方案范文(6篇)
稻田养鱼实施方案范文(6篇)第一篇: 稻田养鱼实施方案浙、闽、赣、黔、湘、鄂、蜀等省的山区稻田养鱼较普遍,养殖鱼类以草鱼、鲤鱼为主,也养殖鲫、鲢、鳙、鲮等鱼。
养鱼前须将稻田堤埂加宽、加高,并拍打结实;同时挖鱼沟、鱼溜或鱼坑,并设置鱼栅。
放养时间一般在插秧后7~10天为宜,每亩可养殖鱼种1000尾左右。
稻田养鱼后应保持较高水层,关键是防止大雨时逃鱼。
此外,在施用化肥、农药和烤田、耘草时,应充分考虑到鱼类生长的要求,可分片间隔施放,以免影响鱼类生长。
折叠实用技术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
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
根据促进水稻增产兼顾养鱼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稻田养鱼应以草鱼为主(50%-70%),因地制宜搭配一些鲤和尼罗罗非鱼等。
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又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在有适口的动物性食料时,它先吃动物性的后吃草料,如芜萍与孑孓-起放入水中,草鱼先吃孑孓后吃芜萍。
体长10cm以后,转入以食高等水生植物为主。
目前稻田里所知的常见杂草有30-50种,其中轮叶黑藻、苦草、小茨藻、菹草、眼子菜、聚合草、嫩芦苇和禾本科植物以及淹没在水中的陆生高等植物的茎叶都是草鱼最喜吃的天然饵料。
可是在没有喜食型的草料时,其他水生植物也都可摄食,即所谓迫食型草料。
此外,商品饲料草鱼也很喜食。
草鱼在幼鱼阶段,完全以动物食料为生,体长1cm左右的鱼苗,食物主要还是以小型浮游动物以及小型水生昆虫的幼虫为食,长达夏花鱼种时,就逐步转入草食性了。
草鱼种,其肠内主要食物组成为水生植物占40%-50%,水生动物和昆虫占20%-40%。
据报导,取食红虫(枝角类)的夏花草鱼生长甚快,其日增重率为11.55-14.3%;取食浮萍次之,为7.3%-8.2%;取食豆饼的最慢,为4.9%。
随着时间的推移,草鱼长大,杂草长出来,即被草鱼吃掉,其除草既经常又彻底。
生态稻田养鱼技术
3 . 放养数量 : 根 据 鱼 坑 的 大小 、 稻 田的生 态 条 件 、 养 殖方式( 利 用 稻 田 天然 饵 料 粗 放 养 殖 或 是 投 饵 精 养 ) , 以 及 鱼 种 规 格 大 小 和 产量 要求 来 确 定 鱼 种 放 养 数 量 。 一 般 每 亩 稻 田可 放 养 3 — 5厘 米 的 规 格 鱼 种 3 0 0 —5 0 0 尾 。粗 放 养 殖 放 养 数 量 小 些 ; 肥水 田、 精养 田放 养数 量 大些 : 也 可 以单 养 。 4 . 注意事项 : 一是要注意让鱼种适应 田水水温 ; 二 是鱼 种 出现 不 适 应 时 , 及时注入新水 ; 三 是 要 检 查 出 入
水 口拦 鱼 设 施 。 f 二1 饲 养 管 理
稻 田养鱼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 是我国淡水鱼养 天然 饵 料 可供 鱼类 摄食 , 每亩可形成 2 O 公 斤左 右 的 天
殖 的 主要 方 法 之一 。 近年来 , 随着 栽 培 养 殖 新 技 术 及 诱 虫灯防治技 术 的推广应用 . 我县 “ 稻一灯一鱼 ” 生 态 种 然鱼量 , 要达到每亩 5 0 公 斤 以 上 产量 , 必须投饵喂鱼 。 常用 的饵 料 有 嫩 草 、 水草 、 浮萍、 菜 叶、 糠 麸 和 复 合 颗 粒 养 模 式 深 受 广 大 农 民欢 迎 。 它投资少 、 见效快 、 无公害、 饲料等 。 投 饵要 定 点 、 定时、 定量 , 并 根 据 摄 食 情 况 调 整 效益好 . 有 着 广 阔 的 发展 前 景 。现 从 稻 田条 件 、 鱼 种 选 投饵量 。 择、 养 鱼 设 施 建 设 和肥 水 管 理 、 合 理 投 饲 等 方 面 介 绍 稻 2 . 调节水位和水质 : 根 据水 稻 和鱼 的需 要 管 好 稻 田 田养 鱼技 术 . 以 供 稻 田生 态 养 殖 的 推 广 。 里的水 , 通过排 、 灌水 和施用生石 灰 , 调 节 水 质 以 满 足
浅谈稻田养鱼生态系统及高产养殖技术
浅谈稻田养鱼生态系统及高产养殖技术稻田养鱼生态系统是一种集农田种植、水产养殖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模式。
通过在稻田中养鱼,可以实现农田与水产养殖的互补,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达到生态农业的目的。
稻田养鱼生态系统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稻田的产量和水质,还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稻田养鱼生态系统的构成1. 水稻种植水稻是稻田养鱼生态系统的主体作物,通过水稻的种植,可以为鱼类提供栖息和繁衍的环境。
水稻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固结力,减少水土流失,净化水体,提供养分和氧气等资源,为水中生物提供生存条件。
2. 鱼类养殖在稻田中可以养殖多种鱼类,如鲫鱼、鲤鱼、青鱼等。
这些鱼类可以利用稻田提供的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起到一定的农业生产作用。
稻田中的鱼类可以生长快、产量高、口感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3. 水稻与鱼类的生态互动水稻和鱼类在稻田中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态互动关系。
水稻提供了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给鱼类,而鱼类则可以帮助净化水体,消灭害虫,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
两者相互促进、共生共荣。
1. 提高稻田的产量通过在稻田中养鱼,可以减少害虫和杂草的数量,避免使用农药和除草剂,有利于保护水稻的生长。
鱼类的粪便可以提供养分,促进水稻的生长,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2. 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通过稻田养鱼生态系统的建设,可以净化水体,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改善水质。
鱼类可以吃掉一些害虫和杂草,有利于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
3.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适当的养鱼可以在未影响水稻生长的前提下,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通过发展水产养殖业,不仅可以提供鱼类的收入来源,还可以带动当地农民就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稻田养鱼高产技术1. 种植高产水稻品种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对于提高水稻产量非常重要。
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迅速,新品种无不具有高水稻产量和抗逆性能,有助于提高产量。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
浅谈稻田养鱼生态系统及高产养殖技术
浅谈稻田养鱼生态系统及高产养殖技术稻田养鱼是一种集水产养殖和农田种植的复合生态系统。
它利用农田水田的生态环境,通过种植水稻和养殖鱼类相结合,实现了粮食生产和水产养殖的双丰收。
稻田养鱼的生态系统优势明显,通过良好的生态循环,不仅为农田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料,还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减少农业污染,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稻田养鱼已经成为一种理想的农业生产方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就稻田养鱼生态系统及高产养殖技术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稻田养鱼生态系统稻田养鱼生态系统是一种以水稻为主要植被,鲫鱼、鲫鲤等为主要养殖鱼类的复合生态系统。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水稻作为主要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和根系系统,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同时释放氧气,为水田提供了优质的生态环境。
利用水稻田的生态环境,可以开展鲫鱼、鲫鲤等鱼类的养殖生产,实现了农田的粮食生产和水产养殖的双丰收。
在稻田养鱼生态系统中,水稻的生长周期与鱼类的生长周期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
水稻的生长周期一般为3-4个月,而养殖鱼类的生长周期一般为6-8个月,这就为稻田养鱼提供了良好的时间窗口。
在水稻生长期间,其充足的茎叶和根系系统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环境,养殖鱼类则可以有效地清除水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保护了水稻的生长。
在水稻收割后,水稻田的水位略微上涨,适合鱼类生长,同时秸秆腐烂后,释放出大量的有机物质,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促进了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二、稻田养鱼高产养殖技术1. 种鱼选种。
在稻田养鱼中,选择适合养殖的鱼类对于产出和效益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鲫鱼、鲫鲤、鲢鱼等是比较适合在稻田中养殖的鱼类,它们对生活环境要求不高,生长期短,适应性强,能够充分利用水稻田的生态环境,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
2. 稻田管理。
在稻田养鱼的过程中,合理的水稻田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要合理施肥,充分利用鱼类排泄物和食物残渣,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养分。
“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
“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稻鱼共生”是一种田面种稻、水体养鱼的生态农业模式,鱼儿在田里找虫吃,水稻就减少了虫害,同时鱼排出的粪便形成有机肥,向稻田提供养料,二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的稻鱼共生综合种养系统,有效提高农业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一、“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的优点1、增加收入“稻鱼共生”系统可实现每667m2水稻增收50~80元;收获成鱼50kg左右,按市场价2.5元/kg计,产值可达500元上下,除去成本,每667m2纯收入300~400元。
2、充分利用物质能量稻田里的野草、虫类等都是对水稻有影响的自然资源,而资源对鱼种而言,基本上都是较好的天然饵料。
发展稻田喂鱼可以对稻田开展立体式运用,完成稻鱼共生,既节约用水和土地,又可灵活运用稻田中的很多物质能量,废物利用。
3、改善水稻生产环境稻田的除草一直影响着稻农和决定着水稻生长,一直以来要用人力和用化学剂除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和资金,选用有机化学除草,不仅会导致土壤退化,并且破坏环境和谷粒。
实践经验证明,稻田喂鱼能够完全解决地里的野草浮游动物和落入水中病虫,变害为利,可习惯性除草,具备人力除草相提并论更有效化除不可以相比的无污染化,既节省成本又优化了水稻生长自然环境。
4、减少鱼病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肥水水体中寄生虫和病原菌比瘦水水体中寄生虫和病原菌成倍增加,肥水环境更利于寄生虫和病原菌滋生,特别是池塘底泥,更被称为寄生虫和病原菌的温床。
通过稻鱼共生技术,池塘底泥可装入种植钵中,既固定秧苗,又为秧苗早期提供营养,减少了池塘底泥的危害。
同时水稻生长中必将大量消耗水中氮磷等营养,必然使水体变瘦,瘦水则不利于寄生虫和病原菌滋生,客观上减少了寄生虫和病原菌密度,降低了鱼发病的风险。
5、提升鱼产品的品质稻鱼共生系统中,鱼在养殖过程中用药量较少,产出的鱼产品清洁无污染,鱼肉美味紧实。
6、获得优质大米“稻鱼共生”技术所产大米,由于水稻在生长全过程中不施肥不打药,米质特好。
稻田开发养鱼的技术和管理要点
稻田开发养鱼的技术和管理要点稻田养鱼作为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旨在将稻田与养殖业相结合,以提高农田综合利用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本文将介绍稻田开发养鱼的技术和管理要点,以帮助农民和养殖户正确开展稻田养鱼业务。
一、水稻田变鱼塘的改造技术1. 确定养殖区域:选择水稻田中过渡地带和临渠、排灌设施密集的地段作为养鱼区,确保水源充足。
2. 清除水稻残茬:在收割水稻后,清除稻田中的秸秆、杂草等残茬,以减少水质污染。
3. 建设鱼塘:根据养殖需求,在养鱼区域内建设合适大小的鱼塘。
鱼塘的大小和形状应根据场地条件和水源供应等因素来确定。
4. 除草处理:在鱼塘建成后,需进行除草处理,以免杂草对养鱼造成不良影响。
5. 改造排灌设施:为了适应稻田养鱼的需求,需要改造和提升原有的排灌设施,确保充足的水源供给。
二、稻田养鱼的管理要点1. 水质管理:稻田养鱼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水质的优劣。
需要定期监测水质,保持水质清洁。
可采取增氧、循环水等技术手段来改善水质。
2. 鱼种选择: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鱼种进行养殖。
常见的适宜养殖的水产动物有鲤鱼、草鱼、鳙鱼等。
3.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是稻田养鱼的关键。
鱼类的饲养量应根据其生长情况合理控制,并保证饲料的质量和种类,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4. 疾病防控:定期检查鱼群的健康情况,防范和控制鱼类常见病害的发生。
可采取合理的免疫措施和疫苗接种,加强饲养环境卫生管理。
5. 防损控盗:采取监控系统、铁丝网等措施,防止损失和盗窃现象的发生。
三、稻田养鱼的经济效益稻田开发养鱼能够充分利用农田资源,将农田转化为双重经济利益来源。
一方面,稻田养鱼可提供鱼类销售收入,增加农民收入。
另一方面,鱼类的粪便、尿液等粪污可作为有效的肥料,提高稻田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化肥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稻田开发养鱼还具有生态优势,能够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强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生物多样性。
此外,稻田养鱼相比传统的养殖业,对土地的占地面积较小,节约土地资源。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一、技术名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二、技术概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将水稻种植与渔业生产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技术.稻油综合种养是根据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一渔共生互促系统,并通过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能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综合经济效益,提升稻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是一种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的技术措施,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水产品,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水生动物资源以及其它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养殖的水生生物所利用,并通过所养殖的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达到为稻田除草、除虫、疏土和增肥的目的,获得稻鱼互利增收。
稻渔综合种养在不需额外占用耕地就可以生产水产品,养鱼的稻田一般每亩可增加水稻产量10%~30%,收获水产品30-50斤。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能显著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生产方式,也是目前在全国广泛推广的一种生态养殖方式。
三、憎产增效情况采用稻油综合种养后,一是每亩稻田水稻产量一般可增加5%~15%;二是在稻田养鱼(虾)过程中基本不需要喷洒农药与施肥,每亩可节约成本500~600元;三是在不增加投资或很少投资(仅有少量的鱼苗成本)的情况下,每亩可增加水产品30-50公斤;四是稻渔综合种养可提升水稻的品质,稻渔综合种养生产的稻谷价格与普通稻谷相比价格增加了10%~30%.综合效益提高100%~250%.四、技术要点1.养鱼稻田的准备(1)加高加宽田填(田基).田哽加高至0∙5米,田便顶部宽0.3米,底部宽0∙5米,利用开鱼困的土方进行加高加固,田填层层夯实。
有条件的可在田填内侧和顶部用混凝土现浇护坡(厚度为12厘米),保证不漏水、不垮塌.(2)开挖鱼沟和鱼困(也称鱼溜)。
稻田开设鱼沟,宽0∙8~1.0米,深0.5~0.8米,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其形状根据水田面积划定,面积大的水田开挖成"井"、"田"、"目"字形,小的农田(一亩以下)简单一点,开成"日"、"十"字形•鱼困一般建在田中央或者田对角,鱼困占总面积的5~10%,深10~1.5米,形状可为正方形、圆形或椭圆形,四周侧面硬化护坡.(3)进、出水口及拦鱼设置.为便于水体交换,进出水口要对开。
稻田生态养鱼实施方案
稻田生态养鱼实施方案稻田生态养鱼是一种将稻田与养鱼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养殖鱼类,实现水稻与鱼类的共生共存,不仅可以提高稻田的生产力,还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也对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种稻田生态养鱼的实施方案。
首先,选择合适的稻田进行养鱼。
要选择水质清澈、土壤肥沃、阳光充足的稻田,这样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要确保稻田附近没有化工厂、垃圾堆放点等对水质有污染的因素。
其次,进行合理的水产养殖布局。
可以在稻田中间挖掘一定大小的鱼塘,保证有足够的水量和空间供鱼类生长。
在稻田的四周设置鱼塘,利用水稻田的灌溉水和雨水来养殖鱼类,形成稻鱼共生的生态系统。
接着,选择适宜的鱼类进行养殖。
在稻田中可以选择适合生长在水稻田中的鱼类,比如鲫鱼、鲤鱼、青鱼等。
这些鱼类对水质要求不高,能够适应稻田的环境,而且它们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有助于水稻的生长。
然后,合理管理稻田和鱼类。
在养鱼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水稻的生长,不要过度捕捞和投喂,避免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定期清理鱼塘和稻田,保持水体清洁,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最后,进行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监测水质、控制水温、饲料配比等,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出质量。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养殖管理水平,确保稻田生态养鱼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稻田生态养鱼实施方案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水稻田资源,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实现农业的高效生产和生态保护。
希望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能够推广稻田生态养鱼,为农民增加收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稻田养鱼
2、按稻田养鱼沟溜坑凼类型划分 (1)田凼式及田池式 四川、重庆稻田养鱼普遍采用这种类型。 在田边或离田边不远处挖一大型鱼凼,其面积占 稻田的5—8%,深2—2.5m。凼口边缘筑20cm高, 20cm宽的埂,埂上留几个缺口;凼埂周围挖宽 40cm、深30cm深的环沟,并在鱼凼四周挖几条宽 60—100cm、深60—80cm的鱼道,直至田的最远 端。田中不再开鱼沟鱼溜。 春季插秧前,鱼种暂养在鱼凼中,人工投喂,秧 苗返青后打通鱼道,放鱼入田。 田池式与田凼式相似,只是小池面积较前者大, 占稻田面积10%,而深仅1.2—1.5m。
二、稻田养鱼的基本设施和类型
养鱼稻田的基本设施既要保证水稻的需要, 又要有利于鱼的生长;既能满灌全排,又 能保持一定的载鱼水体,并有防止鱼类逃 逸的拦鱼设施,做到稻鱼双利。 大面积的稻田养鱼区,要建设必要的戽水、 灌排水渠和涵闸等水利设施,做到
灌得进、排得出、降得快、避旱涝。
l、田埂的加高加固 目的是提高并保持一定水位,防止 田埂渗漏,有利于稻田养鱼提高产量。 养成鱼、中上层鱼比养鱼种、底层鱼要高。 加高、加宽的田埂要夯实,防止大雨冲塌 或漏水。 丘陵山区的养鱼稻田,在埂外要挖排水沟, 以便山水及时排出,防止漫田逃鱼。 一般丘陵地区田埂高40—50cm,平原地区 50—60cm,冬囤水田和湖区低洼 地则需80cm以上。
一、稻田养鱼的原理和优点
(一)稻田养鱼的生态原理
稻田养鱼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分为生物因子和 非生物因子两部分:生物因子由水稻、杂草、光 合细菌、浮游生物、水生昆虫、水生寡毛类和软 体动物组成;非生物因子指光、氧气、氮气、二 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 在该生态系统中,水稻是主体,它不断将光能变 成化学能贮存起来。同时,田间杂草、藻类和光 合细菌也在进行同样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 但这些生物不能供作人类食物。此外底栖动物和 田间昆虫也未被利用,而水稻害虫还威胁 着水稻的生长。
稻田养鱼技术
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有水
稻,它大量吸收日光能、二氧化碳、水和各 种无机营养成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形成水稻种子和稻草,提供给人类。除此之 外,利用田边鱼凼四周及水稻厢沟优势,发 挥水稻与高笋在时间差方面的有利条件,将 光能和化学能转变成供人们需要的笋,收笋 后,茎叶还可以肥田。稻田种藕同样可为人 们提供鲜藕食品。
五、稻田养鱼的模式
不同品种的经济动植物共同生活和利用同一
个水体环境形成共生关系。任何生物共生结 构原则有两条: ①能找到新的利用空间, 开辟新的生态环境。②品种之间有共生基础, 饲料、肥料无矛盾,相互有利互相促进。稻 鱼共生体系就是遵循了这两条原则,较好地 发挥了稻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
生态效益方面: (1)增加有效蓄水:稻田养鱼,相应加高、加固了田 埂,开挖沟渠大大增加了蓄水能力,有利于防洪抗旱。 (2)除虫灭害防病:据调查,稻田养鱼后,田里对人 类有害的病原生物大为减少。如血吸虫、丝虫、蚊子幼虫 等基本绝迹。 (3)促进生态环境优化:稻田养鱼后,水稻的病虫害 明显下降,农药使用量大大减少,使稻田环境中和稻谷中 的农药残毒有所减少,而且稻田中天敌蜘蛛、青蛙明显增 加。 (4)鱼类的增肥保肥效果显著:据分析,水稻生长周 期中所吸收的养分2/3来自土壤的自生肥力,只有1/3来自人 工施肥。纵观稻田全局,水稻、杂草、光合细菌和浮游生 物一类的生物都是依靠细胞内含的叶绿素,利用水、二氧 化碳和养分,借助光合作用来组织自己的机体。这就是说, 稻田的土壤和水体,除了供给水稻生长外,其他养分被同 时存在于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所夺走。稻田养鱼后, 首先消灭和抑制了杂草等因素,起到了保肥作用。
(4)节省农药: 鱼能吞食水稻的害虫,还可吃掉多余 的“稻脚叶”,可使稻田通风、透光性增强,增加溶氧,提 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据试验观察,不养鱼稻田中飞虱、 稻叶蝉的发生率,比养鱼稻田高200%至300%。 (5)增产粮食: 稻田养鱼虽然因开挖沟占用少量面积 (一般占稻田面积5%至10%),但由于在稻田内养鱼,使 土壤肥力提高,杂草减少,沟使水稻产生边行优势,透光性 增强,稻田水温升高,有利于水稻的分蘖,能使水稻产量增 加5%至10%。 (6)增产鲜鱼:稻田养鱼把池塘养鱼的高产技术和稻田 的生态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使产量大大提高。亩单产一般能 达到50至100千克,最高的可达500千克以上。 (7)增加收入:一般的稻田养鱼每亩可综合增收100元 左右。如果实施高产模式的“稻鱼工程”的养殖稻田,平均 每亩可增收500元以上。稻田养殖名、特、优、新品种,每 亩稻田增收超过千元。
水稻生产新技术—稻田养鱼技术(北方水稻生产课件)
(三)放养密度与时间
鱼种放养时间越早,养鱼的季节就越长,因此应尽量争取早放养, 尤其是当年孵化的鱼种,待秧苗返青后即可放入。放养隔年鱼种则不宜 太过早,约在栽秧后20天左右放养为宜。放养过早鱼会吃秧,过迟对鱼、 稻生长不利。晚稻田养鱼,只要耙田结束就可投放鱼种。
(四)鱼种投放前的稻田消毒
养鱼稻田一定要清田消毒,以清除鱼类的敌害生物(如黄鳝、老 鼠等)和病原体(主要是细菌、寄生虫类)。
(五)鱼种投放前的鱼种消毒
首先对鱼种进行疫苗注射,然后再用3%食盐水浸泡5-10分钟。鱼 种成鱼的稻田在6~7月份应套养500-1000尾夏花。夏花放养前一般用 2%~3%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消毒,再缓缓倒入鱼溜中。
(六)注意事项
1.放鱼种时必须注意水温差 2.放鱼种之前需要在稻田里化肥毒性消失后再放鱼种 3.保护好鱼种,待鱼苗长到不被误食时撤去围栏 4.选择水稻品种时应考虑耐肥力、抗倒伏性、和抗病性,要选择耐
(二)稻田回沟式(鱼沟鱼坑式)
此种方式要求加高、加固田埂,田埂高50-7Ocm,顶宽50cm左右。 田内开挖鱼沟或鱼溜,沟深30-50cm,沟的上面宽30-50cm。沟的设 计形式为在稻田内距田梗30cm处开挖一条环沟,面积为1亩以上的稻田 还要在田中央开挖"十"字形中央沟
(三)垄稻沟鱼式
此种养殖方式较为科学。方法是在稻田的四周开挖一条主沟,沟宽 50-100cm、深70-80cm。垄上种稻,沟里鱼一般每垄种六行左右水 稻,垄之间搭垄沟,沟宽小于主沟。
(四)稻田养鱼安全度夏五项措施
1.经常疏通鱼沟、鱼溜 2.保持稻田养鱼水位 3.做到“四定”投饵 4.搭好凉棚 5.合理施肥
稻田养鱼是人工的稻鱼共生生态结构,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 把两个生产场所重迭在一起,充分利用这个生态环境,发挥水稻和鱼类 共生互利的作用,获得稻鱼双丰收 。
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技术
一、技术名称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技术二、技术概述稻渔综合种养是指利用稻田水面进行水产品养殖,获得水稻和水产品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稻渔综合种养可充分利用物种间资源互补的循环生态学机理,采用稻鱼共生、稻鱼轮作方式,依托水稻和水产两大资源优势,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生态循环、优质高效的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稻和渔是一个相互依存、循环利用的生物链,养殖的鱼能为秧苗活泥增氧,田间的秸秆和稻花是鱼虾的天然的栖息附着场所,还为鱼虾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鱼虾的排泄物还能为稻谷的生长作肥打底,养殖的鱼虾使农户对稻田用肥用药慎之又慎、轻之又轻,形成一个生态环保的组合“佳偶天成在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中,产出的水产品和稻谷的品质都得到了提升,稻米成为一种接近天然生长的生态稻.该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既保障了食品安全、破解了农民增收的难题,真正实现粮食稳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这种模式提高稻田的单位产出效益,可提升农民种稻积极性以及农民的经济收入.三、增产增效情况该综合种养模式能使农户稳粮、增产、增效.虽然开挖的"鱼沟"和"鱼坑”使得稻田种植面枳一定程度上减少,但根据实际种养情况,稻谷反而因为养殖的鱼类的活泥增氧和排泄物的增肥使其产量相对增加10%左右;农户可在原单独种植水稻基础上额外获得20-40kg/亩的水产品;综合种养使得稻谷质量和水产品品质得到提升,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产出品价格提升20%左右.综合效益可比单独种植水稻收入翻倍.四、技术要点1.稻田设施建设(1)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周边无污染源,排灌系统完善,田埃坚固,土质为中性、微碱性的壤土或粘土的稻田,进、排水口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堞上,以便进、排水时形成环流水.(2『鱼沟"、"鱼坑"的建设标准是:“鱼沟"一股宽061.0米,深0.5-0.6米;"鱼坑"深0∙6-1.0米,面积一般10平方米左右."鱼沟"、"鱼坑"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以上。
稻田养鱼水稻栽培技术与管理
稻田养鱼水稻栽培技术与管理一、稻田养鱼水稻栽培的背景和意义稻田养鱼是一种将养鱼和种植水稻结合起来的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通过在稻田中养殖鱼类,可以增加农田的综合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
同时,养鱼可以促进稻田中的生态平衡,减少害虫的发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稻田养鱼水稻栽培技术1. 稻田鱼塘建设鱼塘的建设需要选择地势较高,水源充足的地方。
鱼塘的大小要根据养殖的鱼种和数量进行合理规划。
鱼塘的底部可以铺设一定厚度的塑料膜,用以防止水渗漏。
还需要建设好水源引入和排水系统。
2. 养殖鱼种选择在稻田中养殖鱼类,常用的鱼种有鲤鱼、鳜鱼、草鱼等。
选择鱼种时要考虑水质适宜、耐寒耐高温、抗病能力强等因素。
3. 水质管理稻田养鱼水稻栽培中,合理的水质管理十分重要。
要保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避免鱼类患病和死亡。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调整水质的pH值、氧气含量等,保持适宜的水质条件。
4. 饲料投喂管理在稻田中养鱼,需要合理投喂饲料,使鱼类得到充分的营养。
饲料的投喂量要根据鱼的种类和生长阶段进行科学控制,避免喂养过量或过少。
5. 疾病防治稻田养鱼水稻栽培中,鱼类容易发生疾病,需要及时进行防治。
可以采用定期检查、隔离治疗、合理使用药物等方法,预防和控制鱼类疾病的发生。
三、稻田养鱼水稻栽培管理1. 稻田水稻栽培技术稻田养鱼水稻栽培中,水稻的栽培技术同传统的水稻栽培相似。
需要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合理施肥、灌溉、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
2. 鱼类对稻田的影响稻田养鱼可以增加水稻的养分供应,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鱼类的排泄物可以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同时,鱼类的活动还可以松土、促进水稻的生长。
3. 稻田养鱼水稻的布局设计在稻田养鱼水稻栽培中,需要合理设计稻田的布局。
可以采用分区域养鱼的方式,使水稻和鱼类养殖有机结合,最大程度上发挥两者的互补作用。
4. 稻田养鱼水稻的经济效益评估稻田养鱼水稻栽培可以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稻田生态养鱼技术
稻田生态养鱼技术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第16期陈远雄郭家位岳铃稻田生态养殖鱼是充分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在稻田水里放入适当规格及数量的鱼苗,以种植水稻为主,养殖鱼为辅。
稻田生态环境为鱼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鱼在稻田水中吃食丰富而新鲜的活饵料,可除害、除虫、疏松土壤、提高稻田蓄水灌溉和抗旱能力,而鱼类粪便被水稻吸收肥料,起到水质净化。
稻田水质好,有机质含量低,溶氧较稳定,鱼少生病,长速度快,单产高,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绿色的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
虽然稻田生态养殖鱼简单、易操作,但是要想真正获得高产,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技术要点:1.稻田选择1.1 选择水源。
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排灌方便的稻田。
1.2 选择土壤。
保水保肥性能好,透气性好,不含重金属,酸碱平衡,硬度适中,不受旱涝影响的稻田。
1.3 稻田环境。
无污染,生产便利,地势平坦,不易发生洪涝地区的稻田。
2.稻田设施2.1 田埂整理插秧前,在养鱼稻田四周用开挖鱼沟的下层硬土进行加高、加宽、加固田埂,也可以用水泥、片石等材料砌成坚固的田埂。
养鱼稻田田埂一般加高至80~120cm,加宽至40~80cm,并捶打结实,确保不会发生渗漏或塌陷。
2.2 开挖鱼沟、鱼坑2.2.1 开挖鱼沟。
根据稻田形状和大小,确定开挖鱼沟的条数和排列形式,一般开挖“十”“井”“田”字形鱼沟,深度30~80cm,宽50~100cm,鱼沟的建设占稻田总面积的3%~5%。
鱼沟与鱼沟之间、鱼沟与鱼坑之间要互通,使纵沟、横沟、围沟连通,每条沟要直,便于鱼的活动,来去自由,不得受阻,有利于排水、通风、透光。
晒田时,也要保证沟、坑里的水常注常新常满。
在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前提下,随着稻苗的生长,逐步加深水位,保持足够的养鱼水量。
2.2.2 开挖鱼坑。
在插秧前30~40天挖鱼坑,挖成后每隔10天再整理一次,连续整理3~4次,鱼坑成形较好。
鱼坑可开挖在稻田中央或田边或田角,形状可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以供养殖鱼栖息。
浅谈稻田养鱼技术
浅谈稻田养鱼技术稻田养鱼是一种利用农田水资源养殖鱼类的方式,这种方法又称为农田生态养鱼。
稻田养鱼不仅可以增加农田的产出,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还可以改善农田环境,保护水源和生态系统。
本文将从种类选定、鱼苗引种、基础设施、管理措施和防病防虫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种类选定在进行稻田养鱼之前,要根据本地区的气温、水温、水质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鱼种进行养殖。
一般来说,适合稻田养鱼的种类有草鱼、鲫鱼、鳙鱼、青鱼、鳊鱼等。
其中草鱼、鲫鱼和鳙鱼是重要的经济鱼类,青鱼和鳊鱼则常常被用于淡水养殖。
二、鱼苗引种一般情况下,鱼苗的引种时间应该是在稻田灌浆前。
在引种前要准备好合适的孵化池和引种箱。
在引种箱中,要加入一定的草粉和蛋壳粉,以提高鱼苗的生长率和生存率。
在引种箱中发现异常现象时,要及时进行清理处理,避免受到影响。
三、基础设施在稻田养鱼中,需要建立相应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鱼菜共生池、加氧系统、水利设施、鱼苗池等。
其中鱼菜共生池是一种重要的建设项目,它可以将鱼类的粪便和残渣转化为植物的营养源,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
四、管理措施稻田养鱼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合理施肥、定期换水、加强水质管理、合理控制水位和维护鱼菜共生池的生态系统等。
其中,定期换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它可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并且为鱼类提供新鲜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五、防病防虫在稻田养鱼中,要注意防病防虫。
在鱼类发生疾病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例如使用抗生素或药物来治疗。
同时,要加强对稻田周围环境的管理,定期清理杂草和垃圾,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总之,稻田养鱼是一种生态友好型的养殖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合理选种、科学管理、有效防病防虫等方面,加强措施的管理与应用,才能取得更好的养殖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田生态养鱼技术
摘要从稻田条件、鱼种选择、养鱼设施建设和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稻田养鱼技术,以期指导稻田生态养殖的推广。
关键词稻田养鱼;科学管理;生态
稻田养殖可充分利用水体,改良水质,实现互利共生。
在稻田里养鱼有许多好处:首先,可以充分利用稻田里的水面;其次,稻田里养的鱼可以吞食大量的害虫,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既降低了成本又减轻了污染;第三,鱼粪是良好的有机肥料,可减少化肥的投入,促进稻苗生长。
1稻田条件
应选水质好、水源充足、进排方便、保水好、连片面积较大的低洼、浅滩。
稻田的水源和土质要好,保证在养鱼后不怕缺水;稻田的地形地势保证在雨季中不会被大水淹没。
施足基肥,视水稻生长情况,少量追肥,一般不用除草剂和农药。
水稻应选生育期短、耐肥抗倒状、抗病害的高产品种,采用大苗移栽,栽足基本苗,宽行密植。
2因地制宜选择鱼种
稻田水浅,受气温影响大,盛夏时水温有时可达40℃;在饵料方面,稻田中杂草、昆虫和底栖动物较多,浮游生物较少。
因此,稻田中适宜养殖耐浅水、耐高温、性情温和、不易外逃的杂食或草食性鱼类。
稻田养食用鱼以鲤鱼为主,培育鱼种可以草鱼为主,适当搭配鲤、鲢、鳙及鳊鱼、团头鲂等。
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养杂交鲤、罗非鱼、鲫鱼等。
3养鱼设施建设
3.1加高增宽田埂
农田整修时,须将田埂加高增宽,必要时采用条石或三合土护坡。
田埂高度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稻田而定:丘陵地区应高出稻田40~50cm,平原地区应高出稻田50~70cm,冬闲水田和湖区低洼田的田埂应高出稻田80cm以上,田埂顶宽50cm以上。
3.2开挖鱼凼和鱼沟
开挖鱼凼和鱼沟是稻田养鱼的一项重要措施,鱼凼最好用条石修,也可用三合土护坡。
鱼凼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左右,每田1个,由田面向下挖深1.5~
2.5m,由田面向上筑埂30cm,鱼凼面积50~100m2。
田块小者,可几块田共建一凼,平均1hm2稻田拥有鱼凼面积750m2。
鱼凼位置以田中为宜,不要过于靠近田埂,每凼四周有缺口与鱼沟相通,并设闸门可随时切断通道,宽沟式稻田养鱼以沟代凼,同样以放凼的要求设计和设工,其面积可按本田面积80%~100%设计,沟宽1.5~2.5m、深1.5~2.5m,长度则按田块而定,其位置可横贯田中部,或田边,但离田埂应保持80cm以上距离,以免影响田埂的牢固性。
3.3开好进、排水口
进、排水口的地点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如此,进、排水时,可使整个稻田的水顺利流转。
进、排水口要设置拦鱼栅,避免跑鱼。
拦鱼栅可用竹、木、砂网、尼龙网、铁丝网等制作,安装时使其呈弧形,凸面向田内,并插入田埂157cm以上,左右两侧嵌入田埂口子的两边,拦栅务必扎实牢固,若在进水口内侧附近加上一道竹帘或树枝篱笆,可有效地防止鱼顶流跃逃与拦截渣杂塞拦而引起阻水或倒栏。
4科学管理
4.1适时放养
4.1.1放养种类及规格。
放养鲤鱼,一般放养当年鱼种3.3cm以上,鲫鱼在3cm左右即可放养。
4.1.2放养密度。
放养草鱼为主的稻田一般是培育鱼种,可放养草鱼夏花1.95万尾/hm2左右,再搭配混养鲢、鳙、鲤、鳊鱼等6 000~7 500尾/hm2,气温高、生长期长、养鱼条件好的则可多放;反之,应酌情少放。
4.1.3放养时间。
如当年鱼种应力争早放,一般在秧苗返青后即可放入,早放可延长鱼在稻田中的生长期。
放养隔年鱼种不宜过早,约在栽秧后20d左右放养为宜,放养过早鱼会吃秧,过迟对鱼、稻生长不利。
晚稻田养鱼,只要耙田结束就可投放鱼种。
鱼放养后要绝对禁止鸭子下田,以免养鱼失败。
4.2专人管理
养鱼稻田要有专人管理,每天检查巡视,做好防洪、排涝和防逃工作,特别是下大雨要防止田水漫埂、冲垮拦鱼设备,造成逃鱼。
平时注意维修及清理进、排水口的拦鱼设备,晒田前要疏通鱼沟和鱼溜,田埂漏水要及时堵塞。
4.3适时调节水深
养鱼稻田水深最好保持7~16cm,养鱼苗或当年鱼种水深保持10cm左右,到禾苗发蔸拨节以后水深应加到13~17cm,养2龄鱼的水则应保持15~20cm。
4.4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稻田中水温在盛夏期常达38~40℃,已超过鲤鱼致死温度(当年鲤鱼38~39℃,二年鲤鱼30~37℃),如不采取措施,轻则影响鱼的生长,重则引起大批死亡。
因此当水温达到35℃以上时,应及时换水降温或适当加深田水。
4.5病害防治
稻田养鱼主要鱼病有细菌性肠炎、寄生虫性鳃病、皮肤病,掌握鱼病流行季节,定期药物预防能有效地防止鱼病发生。
另外,还要注意防治水蜈蚣、水斧虫、黄鳝、水蛇等敌害。